10、楊氏之子 (3)_第1頁
10、楊氏之子 (3)_第2頁
10、楊氏之子 (3)_第3頁
10、楊氏之子 (3)_第4頁
10、楊氏之子 (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0、楊氏之子古人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文言文是中國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俗稱“之乎者也”。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于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fā)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shù)有限,為了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將不重要的字刪掉??梢哉f“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錄“壓縮”格式。后來當“紙”大規(guī)模使用時,統(tǒng)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jīng)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jīng)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征。 “楊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姓楊的人家的兒子。學習目的:1、流利地朗讀課文,參考課文下面的注釋

2、,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 2、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處。3、學會6個生字,背誦并默寫課文。 我們來一起學習生字新詞:梁國(ling)聰慧(hu)造詣(y)乃至(ni) 名曰(yu) 家禽( qn) 為 wi 應 yng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hu)??拙皆勂涓福覆辉?,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yu):“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qn)?!保ㄕ垊澐止?jié)奏)wiyngy 楊氏之子 梁國 楊氏子 九歲,甚 聰惠(hu)??拙?詣其父,父 不在,乃 呼兒出。為 設果,果 有楊梅???指以 示兒 曰:“此是 君家果?!眱?應

3、聲答曰:“未聞 孔雀 是夫子家 禽(qn)?!?/ / / / / / / / / / / / / / / / 交流討論: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記敘了楊氏之子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來反駁孔君平的“此是君家果”的故事,反映了孩子思維敏捷,語言機智幽默的性格。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甚:很,非常?;荩和盎邸?,智慧。我明白啦!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詣:拜見。乃:就,于是。我明白啦!為設果,果有楊梅。( )為( )設果,果有楊梅。我明白啦!我明白啦!為設果,果有楊梅。(兒)為(孔)設果,果有楊梅。設:擺放。“為設果”,的前面省略了主語“孩子”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币裕簛怼J?/p>

4、:給看。曰:說。我明白啦!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蔽矗簺]有。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我明白啦!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現(xiàn)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課文的意思: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焙⒆玉R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再讀讀課文,用心思考:1、孔君平指著什么對楊氏之子說:“此是君家果。”你認為他為什這樣說?2、楊氏之子是怎樣應答的?3、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婉轉(zhuǎn)、機智、風趣)4、設想: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會是什么反應? 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拙娇吹綏蠲罚?lián)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边@拈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