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_第1頁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_第2頁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_第3頁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_第4頁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大畢業(yè)論文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 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姓名: 王磊 學號: 1062001200161 系別: 專業(yè): 數學與應用數學 年級: 2010春 指導教師: 2011年 11 月 1 日目錄中文摘要.英文摘要.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成為研究活動的主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的情景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取決 于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2.尊重學生的選擇。3.讓學生享受參與的快樂。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研究的方法在科技高度發(fā)達、專業(yè)高度分化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合作,既是各項事業(yè)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個體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1.個體與群體的關系現代社會,創(chuàng)新已成為一種群體

2、活動,但仍需每 一個人為共同的目標付出艱辛的努力。2.交流與傾聽的關系。三、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研究的能力。1.運用發(fā)現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2.構建“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在研究性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參考文獻.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摘要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及所學的數學學科知識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的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教育思想,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堂和學科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是落實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課堂教學應成為研究性學習的主陣地。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能有效地改善學生

3、學習數學的單一方式,幫助他們實現認知結構的重組和改造,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研究能力,掌握研究的方法,還能使學生體驗研究過程中失敗的痛苦、成功的歡樂,有助于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潛力得以更充分發(fā)揮,也能使數學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關鍵字:數學,研究性學習,高效,合作,交流與傾聽How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n research studyAbstract Research study is that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teac

4、her, from their own life, social life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knowledge of choose and determine the research topic, similar to the way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earning activities. Research learning is a kind of educatio

5、n idea, is also a kind of study way, so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 disciplines of learning is to implement and carry out research study key,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the main place of research stud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n research stud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

6、ts math learning mode, to help them achieve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the restructuring and transformation, in gaining knowledge and obtain preliminary research ability, grasp the study method, but also make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research process in the agony of defeat, the joy of success, there

7、is help to develop the proper study habits, so that each student s personality, creative potential to full play, but also make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ruly radiate vitality.Key words:Mathematics, research study, efficient,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listening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及所學的數學學科

8、知識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的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綜合活動課程,目前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開展。但在當前基礎學科課程和課堂教學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僅靠一學期幾個研究性課題是不夠的。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教育思想,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堂和學科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是落實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課堂教學應成為研究性學習的主陣地。只要占據了這個主陣地,研究性學習才可能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學習方式。而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則要求教師或其他成人不要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問題、

9、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我認為關鍵是要轉變目前學生學習數學的單一方式,引導學生從以接受為主轉變?yōu)橹鲃忧笾瑢W會學習、學會發(fā)現、學會創(chuàng)新,形成一種問題意識和科學精神,從而開發(fā)和張揚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成為研究活動的主體。 傳統教學以教師的講為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以教定學,讓學生配合和適應教師的教。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學習的主動性會逐漸喪失。顯然,這種學習方式不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以知識為載體,學生在教師的激發(fā)誘導下,積極主動的探求知識。它關注的不是“懂不懂

10、”而是“能不能”,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參與,引導學生沿著前人探索的路子去思維,實現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知識,還能學會學習的方法。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必要條件。滲透研究性學習,教師必須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成為充滿生命活力的學堂。1.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的情景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取決于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 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高,學習質量也高;主動參與面廣,教學效果就好。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強烈需求。如教學

11、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一課時,我首先安排這樣一個活動:每人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小數,移動一下小數點使它變成另一個數,看看能寫出幾個?在原數的左右按一定規(guī)律排成一排。由于活動情景是學生有興趣參與的,任務又完全能勝任的,他們馬上積極主動的投入其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繼而主動研究小數點變化的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選擇。 教學中,我從學生的內在需求入手,了解學生對什么樣的問題感興趣,對什么樣的問題存在疑惑,想去研究。其次,尊重學生的內在需求,將探究的目標建立在學生的需求上,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選擇研究的內容,自己提出學習目標,自己實現學習目標。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學生提出很多需解決的

12、問題:“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跟它的什么有關?”“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什么地方要用到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什么要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不計算能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然后討論確定研究重點。由于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目標的導引下學生以主動的姿態(tài)投入研究活動中,鍛煉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獲得了研究問題的經驗,在主動參與中醞釀了創(chuàng)造的契機。讓學生享受參與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求尤為強烈。面對一個未知領域,孩子充滿了強烈的好奇,非常希望去嘗試一番

13、。而對自己親自實踐得到的知識,會理解的更加深刻。教師要順應學生的這種需求,讓學生品嘗參與的樂趣,強化獲取知識的主動性。例如在教幾何初步知識整理和復習時,我要求同學們?yōu)閷W校一塊長40米,寬24米的空地設計一個花壇,花壇面積是空地的一半。學生踴躍參與,拿出了許多很有創(chuàng)意的方案。通過設計花壇,充分感受到了自己是這節(jié)課的主人,要用智慧和知識為學校設計出既美觀又經濟的花壇,在情感上得到了滿足。同時在設計、計算中,系統的復習、應用了所學知識,體驗了主動參與的快樂,使學習成為學生生活中重要的感情經歷。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研究的方法在科技高度發(fā)達、專業(yè)高度分化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合作,既是各項事業(yè)取

14、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個體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當今世界,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多人合作共同研究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學會合作已經成為現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質,也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是時代賦予小學數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研究性學習適應時代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大力提倡在個體獨立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這種學習形式符合小學生“好合群”的心理特點,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互通信息,互相學習、模仿,取長補短,從而擴大眼界,打開思路,產生一個人難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萌發(fā)。為了保證

15、合作交流在課堂研究學習中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我注意處理好以下兩個關系:個體與群體的關系現代社會,創(chuàng)新已成為一種群體活動,但仍需每一個人為共同的目標付出艱辛的努力。 研究性學習提倡合作交流,但并不排斥學生的獨立思考。群體交流前的獨立思考對發(fā)揮每個個體的積極性,提高合作的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因為經過獨立思考,學生看到的不僅僅是表面現象,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有了自己的見解。這樣他就有話可說,有助于把問題討論深刻,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不至于因從眾心理,由個別學生的誤導性發(fā)言而人云亦云,造成群體的認知偏差。所以,交流之前的獨立思考正是個體思維的高潮期。然后通過全體成員間的交流合作,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

16、體的學習動力和活躍思維,達到完成共同的研究任務的目的。一般來說,學生能獨立完成可不進行合作,個人難以獨立完成或有些知識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時,才進行合作交流,使人人有事可干,人人有意見發(fā)表。如學習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靜態(tài)物體的數據收集我讓學生獨立完成,學會數據收集、整理的意義和方法。然后播放“某路口五分鐘車輛通過情況”的錄象,要求學生統計出每一種車各有幾輛。面對毫無規(guī)律的車流,學生一頭霧水,根本無法統計出各類車的輛數,紛紛要求進行小組合作,每人統計一種車型,這樣才保證了學習任務的完成。因此,進行研究性學習時要有分有合,確保全體成員的智能提高,使每個學生走上成功研究的橋梁。交流與傾聽的關系。 數學

17、之所以在信息社會廣泛應用,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數學能夠用非常簡明的方式,經濟有效的、精確的表達和交流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會數學的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之一。在研究性學習中,交流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使觀點與觀點交鋒,智慧與智慧碰撞,促進創(chuàng)新火花的閃現。正如一位名家所言:“一個蘋果與一個蘋果交換,得到的仍是一個蘋果。而一種想法與另一種想法交流,得到的卻是兩種思想?!钡玫絻煞N思想的前提是必須學會傾聽。我們經常見到課堂上小手如林,搶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全然不顧是否重復了別人的發(fā)言或與他人截然不同。傾聽不但是對別人的尊重,還要力圖理解他人的想法,注意吸收合理成分,把別人的想法與自己聯系起來,對自己進行反思

18、。教師還需幫助學生學會不贊同別人意見時不是批評而應提問,讓他在解釋研究成果時,不得不檢查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修正結果。如研究“比較分子相同的分數的大小”,學生利用自己準備的各種形狀的紙比較。交流時,一學生說:“把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和8份,每份分別是1/4和1/8。剪下后一比,可以看出1/4大于1/8。經過研究我認為分子是1的分數分母大的反而小?!瘪R上有學生提問:“我這張正方形紙的1/4比你那張紙的1/8小多了,是不是有時候1/4小于1/8?”這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其他學生也加入了討論,在思辯中弄清了分數是對于一個整體而言的,指的是占有的份數。交流和傾聽使學生懂得如何與他人融洽的協作學習,一

19、起排除疑點,正確對待研究中遇到的困難。同時會對自己的研究過程考慮得更周到,由此認識到科學研究的嚴肅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研究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核心和實質是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教育潛能,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這種學習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fā)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知識探尋中孕育一種問題意識,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從而養(yǎng)成時時想發(fā)現、事事想探究的認知習慣。應該說中學生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本質上是相同的。讓學生親歷探究與發(fā)現的過程,不僅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去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以達到對知識的深

20、層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學生掌握、認識并理解數學的一般方法,學會在生活中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數學,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將研究性學習引進數學教學中,使數學學習方式從重視獲得知識結論向自主探究轉變,實施的途徑是:運用發(fā)現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苯邮苁降臄祵W學習方式,學生無法經歷“滿懷欲望、痛苦、茫然、激勵、充實和喜悅的探究過程”,成了容納知識的容器,漸漸的其自主性、創(chuàng)造力被扼殺得蕩然無存。只有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發(fā)現,使新知的學習過程變?yōu)檠芯繂栴}的過程,親自

21、參與知識的形成,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在無人指路的時候也能找到通往知識之路”的本領,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學習第八冊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一課,我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各類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先出示一些分數,請學生分類:1/4、3/5、1/10、2/5、1/8、1/100、4/6、6/12,學生按分子分母的情況分成了三類: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數。接下來我讓學生自主研究:先選取其中一類分數,用課前準備的各種形狀的紙、線、尺、格子圖等材料,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與同學交流后看看能得出什么結論。整節(jié)課都是在教師組織下由學生自己研究,在容易出現偏差之處做些點撥。學生學得

22、興趣盎然,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發(fā)現了每一類分數大小的秘密,喜悅之情不言而語。這堂課,如果只滿足于讓學生學會比較大小,只需半節(jié)課就能使學生知其然,但由于不知其所以然會導致死記硬背和簡單的模仿,這樣會阻礙數學思想的形成與思維能力的提高。讓學生通過研究自己去發(fā)現,充分暴露了思維過程,不但學會了怎樣“發(fā)現”知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構建“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在研究性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問題解決”是研究性學習中常用的模式,實際上是把學習過程與科學研究過程相比較,認為學習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有相似之處,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的思維和研究方法。實施程序是: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感知問

23、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探求解決的途徑和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動手操作,尋找解決策略;回歸生活,應用數學問題。這種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養(yǎng)成勤思、善想的良好習慣和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我先出示北京申奧時第二輪各城市得票情況條形統計圖,從圖上看出北京得票數遙遙領先,接著迅速把生活情景轉化成數學情景,引導學生抓住“遙遙領先”提出問題:“北京的得票數分別比多倫多、巴黎、伊斯坦布爾多多少?”“比其他三個城市的總數多多少?”“北京的得票率是多少?”我先讓學生用百分數進行比較,要求學生應用已學的百分數知識解決第一個問題。然后提出本節(jié)課

24、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北京的得票數比多倫多多154.5%,那么多倫多得票數是不是比北京少154.5%?”自然的引出學生容易犯的直覺錯誤,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的閃現,使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能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數學的單一方式,幫助他們實現認知結構的重組和改造,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研究能力,掌握研究的方法,還能使學生體驗研究過程中失敗的痛苦、成功的歡樂,有助于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潛力得以更充分發(fā)揮,也能使數學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參考文獻張維忠.文化視野中的數學與數學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楊小微.教育研

25、究的原理與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楊光偉.數學教學文化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吳慶麟.認知數學心理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吳超群.數學教育評價.廣西出版社,2007王延文.數學能力研究導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彭光明.數學教學方法思考與探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實習報告:我的教學模式改革引言:“如果你在學校中對數學的印象只是一堆不易理解的規(guī)則,將它們背下來并適當套用之后,就能得出所謂正確答案,也許你會同意數學教育必須改革了但是改革的結果不一定比以前更好,引入新的課程,并不能保證學生能更加理解數學,如果老師還是按照舊的,不合理的方法去教學,那一切等于零?!?數學教

26、育家R. R. 斯普根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這學期的工作學習就要結束了,面對即將過去的這一學期真是感慨頗多!為了下一學期更好的工作,我現將本年度工作情況總結如下:本學期以來,學校領導面對學校教學成績多年上不去,學生素質不高的情況,結合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成功的教學模式改革的事例,果斷的提出了我校的教學模式改革方案,并在初一年級的數學進行試點,我很榮幸的成為了第一批我校第一批教學模式改革的參與者。學校的本次教學模式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使我校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質量“升”起來,各學科教師要在洋思、杜郎口等名校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積極探索富有實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以穩(wěn)步提高我校

27、教學質量。我是一名09年的新教師,面對本次教學模式改革我有義務將自己從學校里面學到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實踐到平時的教學中去!我結合自己所教的數學學科、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模式改革的要求制定出了自己的一套“自主探索”的教學模式。教師是創(chuàng)新課堂的建設者,課堂是師生合作探究的“研究室”,學習過程是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通過近5年的新課程實驗,結合教學實踐研究,嘗試構建一個力圖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數學教學模式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從以往課堂上“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促進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實踐等學習方式生成和建立。 這種模式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上對教師的要求都

28、非常嚴格。體現在備課上,教師必須明確每堂課學什么、怎么學,教什么、怎樣教,訓練什么、怎么訓練。首先,設計的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必須符合學生學習實際;其次,進行學法指導,以小組為單位,調動合作的力量;第三,設計的練習要具有典型性、針對性、量力性,強調當堂達標,減少作業(yè)時間,逐步增加學生的預習時間,要求學生做到“課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課后”“今日事今日畢”;第四,要考慮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并預測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因此,教師應發(fā)揮集體備課的力量,以備課組為單位,共同探討,精心設計每一堂課。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一種心理自由和心理

29、安全感,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又會引起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欲望,能促使學生對各種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大膽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說,創(chuàng)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材中抽象的、單一的、枯燥的知識,通過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以動促靜,引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與欲望,從創(chuàng)設的情境活動中輕松學到知識。 2 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數學問題可以在數學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讓學生圍繞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提出問題。問題的產生可以給教學起到導航的作用,教師有時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問

30、題,確定本節(jié)課需要解決的知識重點。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自主發(fā)揮,通過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反饋,引出這節(jié)課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難點,從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這樣一來,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和欲望便產生出來,同時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3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探究的前提、基礎。在探究活動中,只有當學生的學習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情況出現時,教師才給予即時點撥,給他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4 自主練習,科學應用 雖然新課程追求學生主動、愉快學習,但“雙基”不能忽視。因此,在新知識學習結束后,為讓學過的知識達到鞏固的效果,自主、科學

31、地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通過練習,學生可以消化理解并鞏固所學的新知識,促進解題技能技巧的形成,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自主練習是讓學生有機選擇適合自身水平的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有時候可以讓學生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傊?所有的練習都要努力體現應用性和科學性。 5 自我反思,課后延伸 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思考與研究,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運用教學標準中的要求不斷地檢驗自己,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而這種合理性的涵蓋量就很大,如教學計劃中的目標設定是否合理,教學過程設計是否合理,目標達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時它研究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如何“學會

32、學習”,即學習方式的改變,更強調教師如何“學會教學”,即教學方式的改變,進一步理解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角色及行為的轉變。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而學者型教師除了具有專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能力外,還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yǎng)、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師不可奢望僅靠職前師范教育就可獲得這些特征,而需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掌握科學研究的本領。 反思性教學不是簡單地回顧教學情況的教學,而是教學主體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足),根據解決問題的方案組織教學內容,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反思型教師在反思性教學之后,不僅想知道自己教學的結果,而且要對結果及有關原因等進行反思,因此總是喜歡問“為什么”。這種追問的習慣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師增強問題意識和解題能力,所以它是一種千方百計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 通過這種模式的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師生之間合作學習、互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風氣??傊?,我們初一年級的全體數學老師面對新的課程、新的教材,一直在摸索中前進,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學習方式。一個學期的實驗,令我們的教師難以忘懷的,就是伴隨課改我們在觀念、教法、師生關系等方面所經歷的新與舊的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