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流水生態(tài)環(huán)境(shn ti hun jn)質量監(jiān)測技術指南(試行(shxng))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kj)重大專項流域水污染防治監(jiān)控預警主題“流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研究”課題組二零一四年六月 - 2 -目 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90867115 前言(qin yn) 前 言河流(hli)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是指在特定的時間(shjin)和空間范圍內,河流(hli)水體不同尺度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要素總的性質及變化狀態(tài)。我國河流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復雜而脆弱,隨著河流水資源利用和污染的加大,多數河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影響,河流中水生生物多樣性降低和水
2、生生物棲息地退化等問題,監(jiān)測和評價我國河流水生態(tài)質量已經成為我國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讓江河湖泊休養(yǎng)生息的要求,加強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維護流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將環(huán)境保護部關于開展流域生態(tài)健康評估試點工作的通知(環(huán)辦函20121163 號)任務的成果進一步落實并推廣,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并編制了河流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以指導我國河流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的評估工作。“指南”中規(guī)定了河流水生態(tài)質量監(jiān)測中著生藻類生物、大型底棲動物的野外采樣方法、保存方式、實驗室內鑒定方法,生境調查方法,參照環(huán)境的確定,和監(jiān)測中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的要求。為河流水生態(tài)環(huán)境
3、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本指南由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提出。本指南由“流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研究”課題組負責起草。本指南由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負責解釋。河流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技術指南(試行)1 總則(zngz)1.1 編制(binzh)目的根據中共中央關于(guny)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加快生態(tài)文明制度建設”“五位一體”的要求、為落實國家環(huán)境保護“十二五”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國家環(huán)境監(jiān)測十二五規(guī)劃,加快水生生物監(jiān)測工作,推進我國水環(huán)境質量綜合評價的進程,編制河流水生生物監(jiān)測技術指南(試行)。1.2 適用范圍本指南規(guī)定了河流生境調查、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著生藻類監(jiān)測方法,以及質量保證和質
4、量控制措施等。本指南適用于河流(平原河網除外)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1.3 指導原則1.3.1 科學實用原則結合河流生態(tài)環(huán)境實際情況,注重水生生物棲息地的選擇,遵循水生生物生存規(guī)律,確保水生生物監(jiān)測結論客觀反映水質狀況,為水環(huán)境綜合評價提供科學依據。1.3.2 因地制宜原則各地可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考慮自身的水文、氣候特征,選擇采樣工具、方法、基質和采樣量,也可根據工作目的選擇監(jiān)測頻次、方法和監(jiān)測項目。1.3.3 循序漸進原則指南遵從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原則,既可以指導基礎薄弱的人員初始從事監(jiān)測工作,也適合有一定經驗的技術人員開展工作、專業(yè)技術人員開展深入研究所借鑒。1.4 引用文件H
5、J/T 52-1999 水質 河流采樣技術指導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HJ 493-2009 水質采樣 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guī)定HJ 494-2009 水質(shu zh) 采樣(ci yn)技術指導HJ 495-2009 水質(shu zh) 采樣方案設計技術規(guī)定1.5 術語與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指南。1.5.1 河流 River由一定區(qū)域內 HYPERLINK /view/334769.htm t _blank 地表水和 HYPERLINK /view/36813.htm t _blank 地下水補給,經常或間歇地沿著狹長凹地流動的水流。1.5.1 生物監(jiān)測
6、 Biological Monitoring利用生物個體、種群、群落等不同層次的狀況和變化,闡明環(huán)境質量狀況,從生物學角度為環(huán)境質量的監(jiān)測和評價提供依據。1.5.2 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 Water Eco-environment Quality以生態(tài)學理論為基礎,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水體不同尺度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要素總的的性質及變化狀態(tài)。1.5.3 生境 Habitat又稱棲息地,指生物的個體、種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huán)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tài)因素。1.5.4 參照環(huán)境 Reference Condition代表水域內未受人為壓力干擾的最優(yōu)生物狀態(tài)。1.5.5 著生藻類 Per
7、iphyton 著生藻類是指生長在水下各種基質表面上的所有藻類,等同于周叢藻類和底棲藻類。1.5.6 硅藻 Diatom 一類真核藻類,多數為單細胞生物,少數為群體。細胞壁高度硅質化,由兩個互聯對稱瓣構成。硅藻的多數種類為水生,以浮游生活為主,也有些種類營附著生活,另有少數種類生活于土壤中。1.5.7 底棲動物(dngw) Macroinvertebrate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時間生活于水體底部的水生動物類群,主要包括水棲寡毛類(mo li)、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幼蟲等。為了研究方便,將不能通過將不能通過500m孔徑篩網的底棲動物(dngw)稱為大型底棲動物,將能通過500m孔徑篩網但不能通過
8、42m孔徑篩網的底棲動物稱為小型底棲動物,將能通過42m孔徑篩網的底棲動物稱為微型底棲動物。1.5.8 豐度 Abundance 一個物種在一定研究范圍內的數量(如個體數量或生物量),通常與密度通用。1.5.9 質量保證 Quality Assurance河流水生生物監(jiān)測的質量保證是指整個生物監(jiān)測過程的全面質量管理,其目的是保證調查數據準確可靠,包括從采樣點位布設、現場調查、樣品采集、貯存與運輸、實驗室樣品分析、數據處理全過程的質量保證。1.5.10 質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質量控制是為達到調查質量要求所采取的一切技術活動,是調查過程的控制方法,是質量保證的一部分。 1.6 總
9、體要求1.6.1 監(jiān)測要素物理生境生物類群(著生藻類、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水體理化參數1.6.2 監(jiān)測頻次與時間 監(jiān)測頻次充分考慮水域環(huán)境條件、生物類群的時間變化特點、調查目的及人力、費用投入,確定調查頻次和調查時間。(1)至少每年監(jiān)測一次;(2)受季節(jié)性影響顯著水體的變化趨勢評價,應按季度監(jiān)測,至少每季監(jiān)測一次;(3)事故性污染物的監(jiān)測頻率必須考慮污染物效力的嚴重程度及持續(xù)時間,各類監(jiān)測類群的生命周期及經過采樣后的恢復能力也必須予以考慮。 監(jiān)測(jin c)時間按年度監(jiān)測(jin c),一般選擇春季(chnj)或秋季;按季節(jié)監(jiān)測,一般選擇春、夏、秋三季。監(jiān)測時間的確定,既要考慮各項監(jiān)測指標的
10、變化規(guī)律,又要兼顧實際情況。需要注意的是:(1)若進行逐季監(jiān)測,各季或各月監(jiān)測的時間間隔應基本相同;(2)同一河流中應力求水質同步采樣;(3)生境監(jiān)測建議在夏季進行,保證觀測到河岸植被的覆蓋情況。1.6.3 點位布設監(jiān)測點位的布設,取決于水體和周圍環(huán)境的自然生態(tài)類型、人類干擾強度,以及所用生物監(jiān)測技術的特殊要求,以滿足監(jiān)測及評價目的為宗旨,需遵從以下原則:(1)盡可能沿用歷史觀測點位; (2)在監(jiān)測點位采集的樣品,需對研究水域的單項或多項指標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3)生物監(jiān)測點位應與水文測量、水質理化指標監(jiān)測站位相同,盡可能獲取足夠信息,用于解釋觀測到的生態(tài)效應;(4)生物監(jiān)測點位盡量涵蓋到不
11、同的生境類型;(5)在保證達到必要的精度和樣本量的前提下,監(jiān)測點位應盡量少,要兼顧技術指標和費用投入;(6)生境監(jiān)測位點與生物監(jiān)測位點保持一致;(7)如果監(jiān)測的目的是建立大范圍、全面的流域生物數據網絡,點位需覆蓋整個流域范圍;如果監(jiān)測目的是客觀評估點源污染的影響,則需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加密監(jiān)測。以下幾點需要注意:(1)局部經過人為改變的區(qū)域,如小型水壩及橋梁區(qū),除非需要評估其影響,應避免在區(qū)域內設置站位。(2)避免在支流河口附近設置(shzh)站位。(3)河流或流域范圍的監(jiān)測,不應當(yngdng)由于棲息地退化或該物理特征已有充分代表而舍棄采樣站位。(4)事故性污染物的監(jiān)測站位應當全面(qun
12、min)覆蓋可能的污染混合帶,比如,在排污口下游間隔布設監(jiān)測站位。1.6.4 參照環(huán)境的確定 基本要求參照環(huán)境的選取應遵循下述基本要求:(1)所選參照環(huán)境必須能反映未受干擾的水文及水質環(huán)境參數(比如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參數)。(2)所測定的人為產生污染物濃度應低于常規(guī)分析方法的檢測限。(3)所測定的非人為產生污染物濃度應保持在背景值水平范圍之內。(4)經人為改變較大的系統(tǒng)中,通常找不到合適的參照環(huán)境。在這些情況下,可借助歷史數據或簡單的生態(tài)模型確立參照環(huán)境。 生態(tài)區(qū)參照環(huán)境生態(tài)區(qū)參照環(huán)境,是指將相對均質區(qū)域內、相對未受損害的位點以及棲息地作為參照環(huán)境。生態(tài)區(qū)參照環(huán)境適用于水域或流域范圍的趨勢性監(jiān)
13、測調查,評價資源利用的損害或影響,并制定相應的水質標準及監(jiān)測策略。2 生境(shn jn)調查2.1 生境調查所需設備(shbi)及器材 (1)照相機 (2)上游(shngyu)/下游“箭頭標記”或采樣河段照相及記錄標志(標尺) (3)流速儀 (4)現場水質分析儀(可按需要配備) (5)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PS)設備2.2 生境調查要素2.2.1 采樣點基本信息記錄河流或支流名稱、調查日期和時間,進行采樣點編號并確定其經緯度和海拔,注明負責數據質量和完整性的研究人員。2.2.2 天氣條件記錄調查當天和近期的天氣條件。2.2.3 河流總體特征 (1)河流類型 注明河流為冷水性或暖水性。 (2)河
14、流的時間變化性 如果河流的年內或年際變化(如,季節(jié)性干涸)對生物群落具有重要影響,或者河流的潮汐會改變生物群落的結構及功能,應當對其時間變化性加以描述。 (3)河流源頭已知的情況下,注明調查河流的發(fā)源地,如冰川、山區(qū)、濕地或沼澤。2.2.4 環(huán)境壓力要素 (1)土地利用類型注明該水域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水質的土地利用類型??煽紤]采用土地利用圖精確標注該信息。 (2)非點源污染注明該水域分散的農業(yè)及城區(qū)污染物排放。其他可能影響(yngxing)水質的危害因子包括養(yǎng)殖場、人工濕地、化糞池系統(tǒng)、水壩和水庫、礦井滲漏等。 (3)流域(liy)侵蝕注明該水域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土壤流失,通
15、過水域及河流特征的觀察(gunch),對受到的侵蝕進行定級。2.2.5 河岸植被典型的河岸帶要包括河流兩岸至少18m的緩沖帶。在調查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已知的情況下,記錄河岸帶的優(yōu)勢植被類型及物種。2.2.6 調查河段特征 (1)河長:測量或估計調查河段的長度。 (2)河寬:估計調查河段典型橫斷面的兩岸距離,若寬度不同,則采用平均值。 (3)河段面積:將調查河段的河長乘以河寬,估算出河段面積。 (4)水深:估計代表性測點自水面至河底的垂直距離,計算平均深度。 (5)流速:在代表性區(qū)域測量水體表面流速,若未測量流速,以慢、中、快來估計。 (6)林冠蓋度:注明開闊區(qū)與覆蓋區(qū)的大體比例,
16、可用密度計代替肉眼估測。 (7)高水位線:估測河岸豐水期邊緣至最高溢流水位的垂直距離。 (8)渠道化:觀察調查河段或站位周圍是否有過疏浚。 (9)水壩:觀察河段或站位下游是否修筑水壩;如果有,記錄水流變化的相關信息。2.2.7 水生植物觀察水生植物的大體類型和相對優(yōu)勢度。僅對水生植物的范圍進行估測。已知的情況下,列出水生植物的種類。2.2.8 常規(guī)(chnggu)水體環(huán)境參數(cnsh) (1)溫度(wnd)、pH、電導率、溶解氧、渾濁度采用經過校準的便攜式水質監(jiān)測儀器,測量并記錄每項水質參數表征值,注明使用的儀器類型和數量單位。 (2)水體氣味注明調查區(qū)域內河水的相關氣味描述。 (3)表層油
17、污描述水體表層的油污量。 (4)渾濁度若未直接測量渾濁度,根據觀察,描述河水懸浮物數量。2.2.9 常規(guī)沉積環(huán)境參數 (1)沉積物氣味注明調查區(qū)域內沉積物的相關氣味描述。 (2)沉積物油污描述調查區(qū)域內沉積物的油污量。 (3)沉積物組成觀察調查河段出現的沉積物;同時,注明陷入沉積物的巖石底部是否為黑色(通常指示低溶氧或厭氧環(huán)境)。2.3 生境狀態(tài)評價選擇調查點位上下各100m河段(或其他指定河長,如3040倍河寬),通過目測,對調查河段的所有評價參數進行評分。評價參數由10個指標構成,包括底質、棲息地復雜性、流速-深度結合特性、河岸穩(wěn)定性、河道變化、河水水量狀況、植被多樣性、水質狀況、人類活動
18、強度、河岸土地利用類型,評分范圍為020(最高值)。將分數累加,并與參照環(huán)境比較,得到最終的棲息地等級。為確保評價程序的一致性,評分時參照評分表(附表2)中所描述的物理參數及相應標準。進行生境狀態(tài)評價時,應注意以下問題:(1)近距離觀察棲息地特征,以便充分評價;(2)避免干擾采樣棲息地;(3)至少(zhsho)由2人共同完成棲息地評價(pngji)。2.4 記錄(jl)填寫河流生境調查數據表(附表1)和河流棲息地評分表(附表2),并勾畫調查河段簡圖,以箭頭標明水流方向。3 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監(jiān)測(jin c)方法3.1 設備(shbi)及耗材準備3.1.1 采樣(ci yn)設備及器材(1)采
19、樣器材:僅推薦幾種常用的采樣器材,不同的采樣器材適合采集不同生活習性的動物,各地還可以根據采樣點位實際情況另行選擇,比如鐵鍬、索伯網等。彼得遜采泥器(圖3-1):常用規(guī)格為0.25m0.25m,采樣面積1/16m2,可根據采樣目的進行1/16m2或1/32m2不同大小的選擇?;@式采樣器(圖3-2):高20cm、直徑18cm的圓柱形鐵籠,用8號和14號鐵絲編織,小孔為46cm2,使用時,籠底先鋪一層40目(孔徑0.635mm)尼龍篩絹,再放上長約8cm的卵石。多片采樣器(圖3-4):由環(huán)狀和方形片(纖維板或瓷制的)組成,在片與片之間放置間隔裝置并用螺絲固定形狀。手抄網(圖3-5)網口約0.3m0
20、.3m,網兜用40目的篩絹縫制,手柄長約1.5m(可用伸縮手柄),用于采集處于游動狀態(tài)的、在草叢、枯枝落葉和底泥表層的底棲動物,適合在較深水區(qū)域采集踢網(圖3-6)可以自行加工,40目的篩絹,邊長1m1m,用于采集底泥中、石縫中、某些隱藏在草叢和落葉中、簡易巢穴中的底棲動物,適合在淺水區(qū)采集。十字采樣器(圖3-3):邊長40cm,高20cm,中間十字分格,用鐵絲編織或用塑料網包圍,分別放入鵝卵石、水草、泥和沙。鵝卵石、水草下面放一層40目的尼龍篩絹鋪底,泥、砂放入尼龍篩絹制作的網兜里。(注:試點區(qū)域正在研究試用)圖3-1 彼得遜采泥器圖3-2 籃式采樣器圖3-3 十字采樣器圖3-4 多片采樣器
21、圖3-5 手抄網圖3-6 踢網(2)交通工具(jiotng gngj):車、船或橡皮艇等;圖3-7 分樣篩(40目)(3)防護工具:防水(fn shu)連靴褲(齊胸靴褲或防水長靴)、橡膠手套(長袖)、救生衣、蚊帽、創(chuàng)可貼、長探桿等;(4)測量(cling)工具:溫度計、酸度計、溶解氧測定儀、米尺、GPS、測距儀等;(5)樣品收集及固定:剪刀、毛刷、白瓷盤若干、臉盆若干、塑料水桶若干、尖角鑷子若干、分樣篩(40目)(圖3-7)若干、采樣瓶(塑料廣口瓶為宜)若干、樣品瓶標簽、固定液、標準網格托盤(30cm36cm),約30個網格(6cm6cm)等;(6)照相器具:照相機或攝像機等;(7)記錄工具:
22、記錄紙、防水筆、大型底棲動物野外數據表等。(8)鑒定設備及器材:解剖鏡、相差顯微鏡冷光源、培養(yǎng)皿、腎形盤、載玻片及蓋玻片、尖角鑷子、解剖針等。3.1.2 試劑 (1)固定試劑75%乙醇或95%乙醇,5%甲醛溶液 (2)封片劑加拿大樹膠、阿拉伯膠、蒸餾水、水合氯醛、甘油、冰乙酸3.2 野外(ywi)采樣程序3.2.1 樣品(yngpn)采集 天然(tinrn)基質法采樣樣方分布主要包括: 不同位置的樣品:采樣點位至少在上下100m范圍內,每個點位需要采集至少3個樣點;在可涉河流,采樣人員應下水,在不同的基質采集;應在左右岸采樣。 不同生境的樣品:同一個樣點要盡量采集石頭、沉水植物、沙子、草叢、底
23、泥等各種生境;單一生境采樣可采用梅花布點、一字布點,還可以采用S形布點,樣方的大小視環(huán)境而定,一般不少于5個樣方;復合生境生采樣要考慮到生境、水深、流速等要素進行布點。 不同深度的樣品:同一個樣點至少要采集020cm,2050cm,50100cm,大于100cm等4個深度。不同流速的樣品:要設主流(可涉)、淺灘、回水灣等不同流速的樣點。結合點位的底質、水流、水深等環(huán)境條件確定相應的采樣方法。(1)踢網法:踢網規(guī)格為1m1m,孔徑為0.5mm,主要適用于底質為卵石或礫石且水深小于1m的流水區(qū)。采樣時,網口與水流方向相對,用腳或手擾動網前1m的河床底質,利用水流的流速將底棲動物驅逐入網。用踢網進行
24、采樣,移動性強的一些物種會向側方游動而不被采獲。一般采集35個樣方,視樣品量而定,記錄采集樣方個數,采樣方法如圖3-9。圖3-9 踢網法采樣圖3-10 手抄網采樣(2)手抄(shu cho)網法:適合范圍較廣,迎水站立,深水可以采用“弓”字采法,采集(cij)一定面積;淺水可一手將手抄網迎水插到底質表面并握緊,用另一只手將其前面5060cm見方小面積上的石塊撿起,在手抄(shu cho)網前將附著的底棲動物剝離,以水流沖入網兜,然后用腳擾動底質,使底棲動物受到擾動,沖入網兜,持續(xù)大約30s。提起手抄網,轉移采集的樣品,每個樣點采集幾次。見圖3-10。具有典型生態(tài)意義的樣品,應拍照、觀察并記錄。
25、(3)抓取法:彼得遜采泥器用于大型河流湖泊等深水區(qū)的底棲動物的采集,但僅適用于軟底質河床且水流較緩的區(qū)域。彼得遜采泥器重810kg,每次采集面積1/16m2或1/32m2,每個斷面建議采集46次左右,對于底質的采集厚度,河流一般為1015cm,基本能具代表性;對于疏松湖底至少應穿透20cm才能采到90%的生物。使用時將采泥器打開,掛好提鉤,將采泥器緩緩放至底部,然后抖脫提鉤,輕輕上提20cm,估計兩頁閉合后,將其拉出水面,置于桶或盆內,用雙手打開兩頁,使底質傾入桶內。經40目分樣篩篩去污泥濁水后,檢出底棲動物放入裝有75%(或95%)酒精的廣口瓶中,帶回實驗室處理。同一點位一般選擇35個樣點,
26、每個樣點采集23次。如果采泥器未完全閉合,需重新采集。 人工基質法采樣點要選擇采樣斷面上下一定范圍內生境最好的(最具代表性)點位,以便表達出水質最佳(最具代表性)的狀態(tài)。為了將人為的干擾或破壞降到最低,應該將人工基質隱藏在視野之外,避開走航、觀光河流的主干道。放置時間為14天,如果在樣品孵育期間發(fā)生洪水或沖刷等情況,待水體平穩(wěn)后,重新安置人工基質。定期了解采樣器材放置情況,如果樣品丟失要及時補樣。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雇漁民看護。(1)籃式采樣器適用于河流湖泊,在每個采樣點至少放置兩個采樣器,兩個采樣器用56m的尼龍繩連接,或用尼龍細繩固定岸邊的固定物上,或用浮漂做標記。河流水體可涉的至少兩個,要考
27、慮到流速和生境的不同;不可涉河流需要左右岸采樣,各下兩個,考慮到流速和生境;另外防止丟失,可以多下。采樣深度一般為1m左右,采樣器放置時間為14天。取樣時,采樣器提出水面后,放置到白磁盤或盆里(以免采到的樣品丟失)運到岸邊。(2)十字(sh z)采樣器采樣器中分別放置(fngzh)不同的基質,方法與籃式采樣器采集(cij)方法基本相同。其他資料上還有一些定性、定量采樣的方法,可以通過試驗,總結經驗后加以應用。注意事項岸上草上的生物統(tǒng)計樣點水邊的螺、蚌(水中、岸上均能生活的種類)可以算入底棲動物定性樣品;草上的蜉蝣目、蜻蜓目等昆蟲褪的殼、皮等,如果完整、滿足鑒定要求,也可以算入底棲動物的定性樣品
28、。成蟲統(tǒng)計采樣過程中,羽化的成蟲捕獲后,可以算入底棲動物,尤其是飛行能力較弱的成蟲。飛行能力較強的成蟲,不能算入。人工基質外面的枯草附著的生物統(tǒng)計少量枯草中的底棲動物可以算定量樣,大量的枯草需要將其清除,不算定量,但如果定性采樣時未采到,可以算入定性。石頭種類一定要放卵石或長期浸泡在水里石頭,不能放毛石,尤其是山上剛采集的毛石效果差。 揀選將卵石轉入盛有少量水的桶里,附在卵石上的底棲動物用尖角鑷子直接夾取到盛有95%酒精的廣口瓶(塑料為宜)中;附帶的泥沙、雜草等在水中沖洗(淤泥可用豬毛刷刷下),經40目的分樣篩過濾,將生物撿出,裝入廣口瓶;附著于篩絹上的直接夾取到廣口瓶中,貼好標簽帶回實驗室。
29、注意事項:沖洗時力度要輕,撿拾動物時要輕拿輕放,保持動物個體完整。根據采集種類多少,可將堅硬的甲殼類和軟體動物與水生昆蟲幼蟲及蛭類等分開保存。盡量現場揀樣,如果現場條件不允許可帶回實驗室揀樣。來不及分檢的樣品(yngpn),應放加入(jir)固定(gdng)劑后放冰箱內保存,以免蟲體腐爛不利于分析。 采樣記錄在填寫采樣記錄(如附件),記錄下河流名稱、采樣位置、站位編碼、采樣日期、采集人姓名、采樣方法及相關的生態(tài)信息。 樣品運輸常溫運輸,避免樣品倒置。 固定保存長期保存樣品建議用酒精。固定液的體積應為動物體積的10倍以上,常溫保存,每隔幾周檢查防腐劑,必要時進行添加,直至完成種類鑒定??蛇x擇部分
30、樣品或具有生態(tài)意義的樣品制作標本,長期保存。將永久性標簽分別附于樣品瓶內外側,附以下信息:水體名稱、點位編號、采樣時間、采集人姓名、防腐劑類型。3.2.2 鑒定和計數 揀選一般情況下,將樣品置于腎形盤中,相同的種類揀選到同一個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皿中加入酒精固定劑),用于鑒定分析。如果物種種類較少,但個體數較多,采樣時又沒有細致揀選的,可采用分樣處理的方法,之后再分類揀選。圖3-13 網格托盤(1)處理同一批次的樣品(即,同一采集日期、特定水域或項目的樣品)之前,填寫樣品登記表,確認所有樣品均已運送至實驗室,且正確固定保存。(2)在500m孔徑網篩中徹底沖洗樣品,清除防腐劑和細小沉積物。沖洗野外沒有
31、去除的大型有機物質(整片葉子、細枝、藻或大型水生植物根莖等),肉眼檢查上面有無生物,并將其扔掉。如樣品在乙醇保存里,則需將樣品在水中浸15min左右,使大型底棲動物吸水,防止揀選過程中漂浮于水表。如樣品保存的樣品瓶多于一個,要將所有樣品瓶合并。清洗時,用手輕輕地攪動樣品,使其混合均勻。(3)沖洗后,將樣品(yngpn)放在大約6cm6cm網格標記(bioj)的托盤(圖3-13)里均勻攤開。在實驗室記錄表中注明大型生物或明顯(mngxin)較多的生物;不要將其從托盤中移走。(4)使用隨機數字表,選擇4個數字,對應網格托盤的方格(網格)。從這個4個網格中移出所有材料(生物和殘體),將其放入白色淺盤
32、,加入少量水,便于揀選。如果4格累積生物個體數大約(經粗略計數或觀察)為20020%個,分樣即可完成。(5)壓住網格線的個體,將其計入頭部所在的網格。如果無法確定其頭部的位置(如蠕蟲),則將其計入大部分身體所在的網格。如果生物密度足夠高,4個網格的生物體數量遠遠超過200個,再將這4個網格內的樣品移到第2個網格托盤上。按第一次的做法,隨機選擇網格,進行二級揀選,每次揀選一個網格,直至分樣達到20020%個。(6)揀選出來的殘體,放入單獨的樣品瓶保存。貼上標簽,除了之前的所有樣品標簽信息外,需補充標注“揀選剩余”字樣。未揀選樣品的殘體,也放入單獨的樣品瓶保存,標注“剩余樣品”;樣品瓶應貼附原始的
33、樣品標簽信息。保存時間及存檔由實驗室或底棲動物分類專家決定。(7)將揀選出來的200(20%)個個體分樣放入盛有95%乙醇玻璃瓶中保存。在玻璃瓶內放入標簽,注明識別碼或批次編號、日期、河流名稱及采樣位置。如果需一個以上玻璃瓶,則每個玻璃瓶都應分別貼上標簽,并編號(如,1/2、2/2)。為方便查看瓶內的標簽,先把標簽插到左邊緣。如揀選后立即進行鑒定,可用皮氏培養(yǎng)皿或表面皿替代玻璃瓶。(8)搖蚊(搖蚊科)的幼蟲和蛹應當用合適的介質(可使用卑瑞斯膠封片)封在玻片內;標注位點識別碼、采集日期、采集人的姓名。蠕蟲(寡毛綱)與搖蚊一樣,也必須封在玻片內,正確標注。注:卑瑞斯膠配方:阿拉伯膠8g,蒸餾水10
34、ml,水合氯醛30g,甘油7ml,冰乙酸3ml。 配置方法:先將阿拉伯膠放入小的燒杯中,加水10ml,將燒杯放置水浴鍋,水加熱至80,用玻璃棒攪動,待膠溶后,將水合氯醛加入使溶解,然后再將甘油和冰乙酸加入,用玻璃棒攪拌均勻,再以薄棉過濾即可用。此膠擱置時間越久越好。(9)如分選過程中發(fā)現小個體或罕有(hn yu)生物樣品時,應立即單獨分裝保存,避免與其它大量生物樣混雜后遺失。樣品標本的挑揀周期不宜超過2天,且當日(dngr)工作結束時應將待挑揀樣品冷藏保存。(10)按照野外數據表的填寫方法,填寫實驗室記錄表的表頭信息,檢查(jinch)分樣編號。 鑒定推薦至少鑒定到科,如有條件則鑒定到到屬或種
35、。搖蚊(雙翅目:搖蚊科)以適當的介質封在玻片內,用復式顯微鏡鑒定。推薦鑒定使用的文獻和工具書見參考文獻。 計數樣品中發(fā)現的每個種類的名稱和數量,都記錄在實驗室記錄本上,標注衡量可信度的分類確定性等級(TCR)。標明采樣點位、時間、采樣器材個數、鑒定種類中文名、拉丁名、數量及種類鑒定的主要特征。易斷的環(huán)節(jié)動物等按頭部計數;軟體動物的死殼不計數。 標本保存可將標本(按站點和日期歸類)放置在加有少量95%變性乙醇的廣口瓶中,緊緊封住瓶口。必須定期檢查廣口瓶內的乙醇高度,并在標本瓶的乙醇減少之前,按需要補充。在廣口瓶外側附可黏貼標簽,標明樣品識別碼、日期以及防腐劑(95%變性乙醇)。將永久性標簽分別附
36、于標本瓶內外側,附以下信息:水體名稱、站位編號、日期、采集人姓名、防腐劑類型。 棲息密度換算(1)定量樣品實測個體總數量除以采樣總面積(人工基質籠的總數),即可得該種類的棲息密度(ind/m2或ind/籠)。(2)定性樣品采集(cij)的樣品中同一種類個體數在19個之間計“”,表示(biosh)“出現(chxin)”;在1029個之間計“”,表示“多”;大于30個計“”,表示“很多”。3.2.3 結果填報將各點位的數據整理后填寫在鑒定結果表格里,見附表5。4 著生藻類監(jiān)測方法4.1 設備及耗材4.1.1 設備器材 著生藻類的采集采樣船、牙刷、鑷子、刀片、剪刀、樣品瓶、標簽紙、丙烯酸纜繩、硅藻計
37、、載玻片 實驗室保存和鑒定配備100(油鏡)物鏡的復式顯微鏡、浮游生物計數框、電熱平板、鑷子、200l移液槍、酒精燈,恒溫水浴鍋,膠頭滴管,1.5ml埃彭道夫微量離心管(Eppen-dorf tube)、防酸手套等。4.1.2 試劑 樣品固定固定劑:魯哥氏液(40g碘溶于含碘化鉀60g的1000ml水溶液中)福爾馬林(市售40%的甲醛溶液) 硅藻前處理濃鹽酸,濃硫酸,濃硝酸,雙氧水,75酒精,蒸餾水。 藻類封片Naphrax膠(Robert Charles laboratories ltd. 羅伯特查爾斯實驗室有限公司)或加拿大樹膠;二甲苯或甲苯;蒸餾水等。4.2 野外采樣程序4.2.1 采樣
38、點設置一般情況下著生藻類的采樣點位、采樣頻次與底棲動物以及常規(guī)理化監(jiān)測的采樣點位保持一致。4.2.2 著生藻類的樣品采集 人工基質(j zh)法(用于定量樣品的采集)人工(rngng)基質一般使用硅藻計法在河流中避開急流和漩渦,采樣時必須固定好器材,可以與底棲動物的籃式采樣器相連,通過調節(jié)(tioji)繩子的長短,保證硅藻計距離水面510cm,使之得到合適的光照。同時可以參照水質-微型生物群落監(jiān)測PFU法(GB/T 12990-91)的掛放方式進行放置。每個采樣點至少放置2個人工基質,以免由于不確定的事故造成損失。為了將人為的干擾或破壞降到最低,應該將人工基質隱藏在視野之外,避開走航、觀光河流
39、的主干道。條件允許可以雇漁民看護。放置時間為14天。如果在此期間發(fā)生洪水或沖刷等情況,待水體平穩(wěn)后,重新安置人工基質。定期了解采樣器材放置情況,如果樣品丟失要及時補樣。取樣時填寫采樣記錄(附表6)。 天然基質法(多數用于定性樣品的采集)采集所有生境(淺灘、急流、淺池、近岸區(qū)域)不同基質上的著生樣品,將所有樣品混合裝入樣品瓶中,貼上臨時標簽(臨時標簽可以只標注樣品號或一次采集的統(tǒng)一編號)。表 SEQ 表 * ARABIC 1 著生藻類采集技術基質類型采集技術砂礫、卵石、圓石及樹木殘骸將基質從水中緩慢移出,將表面相對較為光滑的和略帶綠色、藍綠色或棕黃色的部分用牙刷或小刀刮取到裝有蒸餾水的樣品瓶中苔
40、蘚、大型藻類、維管植物、根塊剪取或刮取植物浸泡在水中,表面滑膩的部分,放入樣品瓶,加少量蒸餾水。大塊巖石、河床巖石、原木、樹木用牙刷或刮刀將直接將基質上的藻類刮下,沖洗入樣品瓶中。注:若采集地點沒有可以采集的基質,建議使用25號浮游生物網對水體的浮游種類進行定性采集,以獲取較為豐富的種類類群。 樣品的固定與保存(1)定性樣品固定:按100:3的比例在樣品中加入市售的甲醛溶液。(2)定量樣品固定:按100:1.5的比例在樣品中加入配制好的魯哥試液,鑒定完成后加入按定性樣品固定液的比例加入甲醛溶液以永久保存。(3)樣品保存:將樣品放入密封的樣品瓶中,置于統(tǒng)一的樣品柜中保存。 標識(biozh)與記
41、錄(1)標識(biozh):標簽(bioqin)需標注采樣地點、站位編號、日期、采集人姓名、固定液類型。在樣品記錄本上記錄與樣品編號相對應的采樣地點、站位編號、日期與樣品類型,并建立電子檔案保存。并要定期檢查樣品瓶上的標簽,進行更換或補充,以防時間久后標簽脫落褪色。(2)記錄:在野外記錄本或著生藻類采樣記錄表(附表A-3)中記錄下河流名稱、采樣位置、站位編碼、采樣日期、采集人姓名、采樣方法及相關的生態(tài)信息。采樣完成后,在著生藻類樣品登記表(附表A-4)中記錄下樣品信息,方便核對。4.3 實驗室分析4.3.1 定性樣品 非硅藻樣品(1)預處理:方法一:常規(guī)制片法將采集到的定性樣品根據其樣品中個體
42、密度適當沉淀、濃縮至適宜體積,觀察時,將樣品充分搖晃均勻后靜置510s,膠頭滴管吸取液體中間略偏下位置的樣品滴放到載玻片上,制成臨時裝片鑒定并粗略計數,以獲得定性樣品中的優(yōu)勢種類。注:由于著生樣品中,多含有大量的泥沙,泥沙的重量普遍大于藻類植物,靜置可使其迅速沉淀至樣品瓶底,可減少大量雜質對鑒定造成的干擾,靜置的同時會導致藻類輕微沉降,所有吸取液體中下部的樣品。方法二:甘油制片法甘油封片法:配置甘油封片試劑:按照甲醛:甘油:蒸餾水的體積比為4:10:86配置甘油封片試劑;按照一份(滴)樣品加兩份(滴)甘油封片試劑的比例置于載玻片上;待蒸餾水揮發(fā)后(根據室溫、濕度條件不同有一定的差異,一般為24
43、h)補充加封片試劑一次(兩份/兩滴);待蒸餾水再次揮發(fā)后蓋上蓋玻片置于顯微鏡下進行鑒定,使用時間與外界條件有關,一般為23天。注:對于接觸生物監(jiān)測時間較短的人員來說,種類的鑒定較為困難,而臨時裝片會因空氣、光源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樣品中的水分(shufn)快速揮發(fā),影響對樣品的觀察,如遇上述情況,可使用第二種方法制成甘油封片,減少鑒定中因外界(wiji)因素產生的困難。(2)種類(zhngli)鑒定將樣品裝片置于1040倍顯微鏡下觀察鑒定至屬或種。推薦鑒定使用的文獻和工具書見參考文獻。 硅藻樣品(1)預處理由于硅藻種類的形態(tài)學鑒別主要依據其細胞壁上硅質花紋的形態(tài)以及數量,因此在鑒定之前,首先對樣品
44、進行預處理,以去除藻體中的原生質,只保留硅藻主要由二氧化硅組成的硅質外殼。使用非硅藻樣品的取樣方法,預處理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可根據各實驗室不同情況選取適合的方式。方法一:三酸法取1520mL樣品置于玻璃試管中,離心5min;棄去上清液,保留沉淀;(以下步驟需在通風櫥中進行)用試管夾將試管夾好在酒精燈上加熱,是標本中的液體全部蒸發(fā);加入34滴濃鹽酸繼續(xù)加熱,直至顏色變深,液體大部分蒸發(fā);加入24滴濃硫酸加熱,試管中的液體逐漸變黑,并產生大量氣泡;加熱直至試管中的液體變?yōu)樘亢谏?,不再產生氣泡并伴有白色氣體冒出;加入23滴濃硝酸,此時反應劇烈并伴有響聲,有大量棕紅色氣體冒出;繼續(xù)加熱直至沉淀物變?yōu)?/p>
45、淡黃色活無色,氣體變?yōu)榘咨?。方法二:鹽酸-硝酸法取樣品1520mL,置于大玻璃試管中。在樣品中加入等體積的濃鹽酸混合,靜置24h;沸水浴加熱34h后靜置24h;棄去上清液,保留沉淀;加入2倍體積的濃硝酸沸水浴加熱56h,直至產生白色絮狀沉淀為止;靜置24h,棄去上清液,保留(boli)沉淀。方法(fngf)三:雙氧水法取樣品(yngpn)1520mL置于玻璃試管中,加入15mL濃鹽酸;沸水浴加熱至液體體積剩下1/2時,加入30mL雙氧水;繼續(xù)沸水浴加熱(同時不斷加入適量雙氧水)直至沉淀變?yōu)榈S色或白色。(2)處理后的樣品洗滌及保存方法將預處理后的樣品配平離心,以3000r/min的速度離心5m
46、in;用膠頭滴管棄去上清液,保留沉淀物,加入蒸餾水反復沖洗吹吸,再次離心。整個過程重復57次。(樣品中一般含有強腐蝕性的溶液,需使用玻璃離心管,離心時需注意防止液體飛濺以及離心管破裂造成的傷害)。將沖洗過的白色沉淀樣品轉移至1.5mL的微型離心管中,使用75%的酒精保存。由于酒精具有揮發(fā)性,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再次加入酒精。(3)永久封片制作方法方法一:加拿大樹膠封片用二甲苯浸泡加拿大樹膠,使其變?yōu)檎吵頎畹囊后w(大約需要兩周的時間);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洗凈、擦干,放到一旁保持干燥;搖晃裝有干凈標本的微型離心管,使標本的沉淀與酒精均勻混合成懸濁液;用移液槍取1020l的懸濁液,滴在蓋玻片上涂勻,放在熱
47、平板上干燥;在載玻片中間滴一滴泡好的加拿大樹膠,將蓋玻片涂有標本的一面向下蓋在膠上,使膠慢慢散開,接近或完全擴散到整張蓋片上;用記號筆在載玻片做好標記,防止混亂,在室溫下干燥;玻片在室溫通風條件下完全干燥后(大約需要12周),即可觀察;待一次樣品封片全部制作完畢后統(tǒng)一制作、粘貼標簽。方法二:Naphrax膠封片用甲苯浸泡Naphrax膠,使其粘稠度達到合適的程度;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洗凈、擦干,放到一旁保持干燥;搖晃(yo hung)裝有干凈標本的微型(wixng)離心管,使標本的沉淀與酒精均勻(jnyn)混合成懸濁液;用移液槍取1020l的懸濁液,滴在蓋玻片上涂勻,放在熱平板上干燥;在載玻片中間
48、滴一滴泡好的Naphrax膠,將蓋玻片涂有標本的一面向下蓋在膠上,使膠慢慢散開,接近或完全擴散到整張蓋片上;將蓋好蓋玻片的載玻片用試管夾夾好,置于酒精燈上烤,待膠沸騰冒泡時停止加熱;用記號筆在載玻片做好標記,防止混亂,待封片冷卻干燥后即可觀察;待一次樣品封片全部制作完畢后統(tǒng)一制作、粘貼標簽。(4)種類鑒定將藻類封片樣品置于10100倍顯微鏡油鏡下鑒定分析至屬或種。推薦鑒定使用的文獻和工具書見參考文獻。 結果記錄鑒定記錄表格以及最終的數據統(tǒng)計表格參見附表9。4.3.2 定量樣品(沉降計數法) 藻類預處理選用合適的器皿,盡量減少樣品轉移的次數,將著生藻類樣品濃縮、沉淀后,定容至2050mL(根據不
49、同樣品中生物個體的密度調整定容的體積)。將濃縮樣品充分搖晃均勻后,取0.1L置于浮游生物計數框中(圖4-1)鑒定計數。圖4-1 浮游生物計數框 藻類鑒定在1040顯微鏡下,將藻類鑒定至屬或種級分類水平。如有大量硅藻出現,建議按照定性樣品中對硅藻的處理方法進行封片,在10100的顯微鏡下進行鑒定,用此結果對1040倍鏡的鑒定結果進行校正。 藻類計數(1)計數方法(水和廢水(fishu)監(jiān)測分析方法-長條(chn tio)計數法)在顯微鏡下,選取兩相鄰刻度從計數框的左邊一直計數到計數框的右邊稱為一個長條。與下沿刻度相交的個體,應計數在內,與上沿刻度相交的個體,不計數在內,與上、下沿刻度都相交的個體
50、,以生物體的中心位置(wi zhi)作為判斷的標準,也可在低倍鏡下,按上述原則單獨計數,最后加入總數之中。一般計數三條,即第2、5、8條(如圖4-2a所示),若藻體數量太少,則應全片計數。 a b 圖4-2 計數方法示意圖(a.第四版中要求的示意圖 b.改進的計數方法示意圖)(2)改進的計數方法大多數鑒定人員都是剛開始從事生物監(jiān)測工作,種類鑒定、計數的速度相對較慢,而當浮游生物計數框中的樣品液體蒸發(fā)減少時,則需要停止計數,大多數人很難完成第四版中要求的三條(即30個格),而由于樣品在計數框中的分布不均勻,需要計數在計數框不同位置格子的樣品數量,因此,在長期鑒定計數中,推薦對計數框中的樣品按照對
51、角線的格進行計數(如圖4-2b所示),每0.1mL樣品計數5或10個小格,重復計數多個0.1mL,共計數30個小格。生物監(jiān)測一般需要計數每一個分類單位的數量,用劃“正”字的方法,每劃代表一個個體,以此記錄每個分類單位的個體數,同時建議每一個小格單獨計數,以便計算種類的出現頻率。(3)硅藻的計數若需要對硅藻樣品進行生態(tài)學分析,可在硅藻封片中計數300500個硅藻殼面(羽紋綱硅藻一個完整的藻體由兩個殼面組成,中心綱硅藻鏈狀由兩個殼面組成),計算每個種類的相對豐度,以此分析群落組成情況。 結果(ji gu)計算式中,n單位面積(min j)藻類個體數量,ind/cm2; ni抽樣的總個體(gt)數量
52、,ind; V抽樣體積,mL; Vi定容總體積,mL; S采樣總面積,cm2。 結果記錄鑒定記錄表格以及最終的數據統(tǒng)計表格參見附表10-11。5 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5.1 野外質量保證與控制5.1.1 樣品的采集 (1)保證所有野外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須制定一項常規(guī)檢查、維護及/或校準的計劃,以確保野外數據的異質性和質量。野外數據必須完整、規(guī)范、清晰。(2)合理安排各類生物樣品采集順序,盡量避免生物類群在采集前受到較大擾動。(3)定量采樣應在定性采樣前進行。(4)正確填寫樣品標簽,包括樣品編號、日期、水體名稱、采樣位置以及采集人姓名。樣品記錄表包含的信息必須與樣品瓶標簽相同。(5)及時清洗
53、所有接觸過樣品的采樣設備,并仔細檢查,防止采樣污染。(6)及時在現場處理樣品。受生物活動影響,隨時間變化明顯的項目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測定。5.1.2 樣品的保存按照要求分別保存各類樣品,保存時,每隔幾周檢查固定液,必要時進行添加。5.1.3 樣品(yngpn)的運輸(1)必須(bx)根據采樣記錄或登記表核對清點樣品,以免有誤或丟失。(2)樣品運輸中貯存溫度(wnd)不超過采樣時的溫度,必要時需準備冷藏設備。(3)運輸中應仔細保管樣品,以確保樣品無破損、無污染。應避免強光照射及強烈震動。5.1.4 采樣記錄除了樣品相關信息,采樣時間、地點、水溫、氣溫、水文、植被等也應有詳細記錄,確保采樣現場數據的完
54、整性。5.1.5 準確度和精確度(1)采集現場要設負責人,對采樣點位、樣方采集數量、采集的效果進行評估。(2)底棲動物采集揀選的每個樣品,要經采集團隊的另一人對揀選樣品進行檢查,確保無生物遺漏現象發(fā)生。(3)藻類等采集的樣品,要由指定人員檢查樣品采集過程是否符合采集要求,保存方法是否符合規(guī)范。(4)生境調查至少應有2人同時完成記錄和評價;不同時間周期下同一河流或河段的生境調查建議由同批人員完成。5.2 實驗室質量保證與控制5.2.1 樣品的交接與記錄(1)樣品交接時,應辦理正式交接手續(xù),由接收樣品的工作人員記錄其狀態(tài),檢查是否異?;蚴欠衽c相應檢驗方法中描述的標準狀態(tài)有所偏離。(2)實驗室應建立
55、送檢樣品的唯一識別系統(tǒng),以保證任何時候的樣品識別都不會發(fā)生混淆。5.2.2 種類鑒定、計數(1)新種、新記錄種必須留出標本完整,鑒別特征典型的樣品制作標本,永久保存,并請分類學專家進行確認。(2)有疑問不確定的物種,需要請分類學專家對物種進行確認。(2)樣品鑒定完畢后,需請1位相關專業(yè)人員對樣品進行抽檢,抽檢比例為10%,以確保分類鑒定的準確性。并記錄鑒定的偏差情況。(3)實驗室應當保存并更新(gngxn)相關的分類學文獻。(4)樣品(yngpn)需由2名工作人員重復(chngf)計數。5.2.3 數據記錄記錄實驗室分析過程中所取得的相應數據,分析測試項目還應記錄下測試條件、測試方法、QC報告
56、(空白、重復、標樣、校正),并描述如何從原始數據到最終結果報告的過程、數據轉換步驟。數據記錄表須有記錄人、校對人簽字。5.2.4 樣品的保存保存所有樣品的模式標本及其記錄,必須準確、標記完整、防腐,并保存于實驗室,以便將來作為參考?,F場分析剩余樣品不保存;實驗室分析剩余的生物樣品至少保留4個月以上,有條件的實驗室可長期保存。5.2.5 準確度和精確度 (1)建議重復抽樣樣品應當由另一位專業(yè)人員計數,以便評估分類精確性及偏差。 (2)建議定期邀請專業(yè)分類學者,進行抽查,對錯鑒的物種,在記錄表上進行更正。并記錄鑒定的偏差情況。(3)建議開展專業(yè)技術培訓提高人員鑒定水平。5.2.6 資料保存基礎分類
57、學參考文獻文庫是藻類、大型底棲動物鑒定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應按實驗室需求購買、收集和保存。參考文獻GB/T 12990-91, 水質(shu zh)-微型生物群落(shn w qn lu)監(jiān)測PFU法S.弗洛特莫斯科等. 深水型(不可涉水)河流(hli)生物評價的概念及方法M. 劉錄三等,譯.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 2012.段學花, 王兆印, 徐夢珍. 底棲動物與河流生態(tài)評價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馬放, 李偉光, 任南琪. 生物監(jiān)測與評價M. 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 1999.國家環(huán)保局水生生物監(jiān)測手冊編委會. 水生生物監(jiān)測手冊M. 東南大學出版社, 1993.胡鴻鈞, 魏印心.
58、 中國淡水藻類系統(tǒng)、分類及生態(tài)M. 科學出版社, 2006.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 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第四版) M.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 2002.中國科學院. 中國經濟昆蟲志M. 科學出版社, 1997.楊蓮芳. Aquatic insects of China Useful for Monitoring Water QualityM. 河海大學出版社, 1994.周鳳霞, 陳劍虹. 淡水微型生物與底棲動物圖譜M.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1.齊鐘彥等. 中國動物圖譜M. 科學出版社, 1985.劉月英, 張文珍等. 中國經濟動物志M. 科學出版社, 1979.周長發(fā). 中國大陸蜉蝣目分類
59、研究J. 南開大學, 2002.胡鴻鈞, 魏印心. 中國淡水藻類系統(tǒng)、分類及生態(tài)M. 科學出版社, 2006.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科學綜合考察隊. 西藏藻類M. 科學出版社, 1992.齊雨藻, 李家英, 魏印心等. 中國淡水藻志M. 科學出版社, 2003-2014.Krammer K., Lange-Bertalot H. Bacillariophyceae(歐洲硅藻鑒定系統(tǒng))M. 劉威, 朱遠生, 黃迎艷譯.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2.附 錄表1 棲息地環(huán)境(hunjng)調查數據表表2 棲息地評價(pngji)數據表表3 底棲動物定性(dng xng)采樣現場記錄表表4 底棲動物定量采
60、樣現場記錄表表5 底棲動物(定性、定量)鑒定結果表表6 著生(浮游)藻類現場采樣記錄表表7 著生(浮游)藻類樣品登記表表8 著生藻類定性樣品數據統(tǒng)計表表9 著生藻類定量樣品數據統(tǒng)計表表10 著生藻類、浮游生物定量鑒定記錄表(適用于剛開始進行鑒定的人員)表11 著生藻類、浮游生物定量鑒定記錄表(適用于接觸一段時間的鑒定人員)表1 棲息地環(huán)境(hunjng)調查數據表日期:時間:地點: 省 市 縣 村站位#河流類型:河道經緯度:E N 海拔高度 米河流所屬水系:河流名稱:起始時間:終止時間:調查人:天氣情況當前過去24小時過去7天有無大雨?暴雨(大雨) 是 否小雨(中雨)陣雨氣溫 多云 % %晴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鋸切行業(yè)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鉬合金行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車庫門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營銷策略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蟻醛行業(yè)運營現狀與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脫咖啡因綠茶市場發(fā)展策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磅秤市場運營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相容劑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電暖器行業(yè)運行態(tài)勢與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勞動合同法在企業(yè)的實施調查報告(2025年版)
- 2025年股權轉讓框架協議
- 四川師范大學本科學生課程免修申請表2
- 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
- 春秋季六年級奧數培訓教材全0
- 【實用資料】食物中毒現場衛(wèi)生學采樣PPT
- 抗原 抗原(免疫學檢驗課件)
- 《撰寫演講稿》-省賽一等獎-完整版課件
- 運輸車輛衛(wèi)生安全檢查記錄表
- 民航概論PPT全套教學課件
- 過敏性肺泡炎課件
- 客運車輛進站協議書
- 2022-2023學年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數學四下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