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工時制定與應用課件_第1頁
標準工時制定與應用課件_第2頁
標準工時制定與應用課件_第3頁
標準工時制定與應用課件_第4頁
標準工時制定與應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7 七月 2022標準工時制定與應用請關閉手機或改為震動請把心帶來請帶空杯來,裝點水回去請充份討論與分享研 習 公 約目錄1.標準工時簡介2.標準工時制定3.標準工時應用 1.1 標準工時的定義 1.2 標準工時公司相關管理方法 2.1 制定標準工時的應有理念 2.2 制定標準工時的常用方法 2.3 部門標準工時及爬坡計劃制定 3.1 標準工時日常用途標準工時:指一位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在標準狀態(tài)下,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項特定作業(yè)所需要的時間.1.1 標準工時定義思考問題:您認為標準工時里應包括員工哪些活動?標準時間實測時間正常時間評比因素疲勞寬放程序?qū)挿盘貏e寬放私事寬放政策寬放1.1

2、標準工時定義標準時間=正常時間+寬放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1.1 標準工時定義實測時間:用秒表通過密集抽樣法實際測定得到的觀測時間,需要通過綜合評比才能成為正常時間。評比因素:是一種判斷或評價的技術,其目的在使實際的操作時間,調(diào)整至平均工人之正常速度的基準上. a.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是指合格勝任而又有充分經(jīng)驗的操作者,在正常標準的工作環(huán)境條件之下,不快不慢地進行操作. b.正常速度的基準為:在0.5分鐘內(nèi)將52張撲克牌分成四堆的速度,或是以0.35分鐘內(nèi)走完100呎的距離。1.1 標準工時定義常見評比方法:1.1 標準工時定義a.平準化法(西屋法)c.客觀評比法b.速度評比法d.合成評

3、比法a.平準化法(西屋法) 此法以熟練度熟練度、努力程度、工作環(huán)境、一致性四個項目作為作業(yè)速度變動的評價因素,每個評價因素分成六個等級,每個等級對應于一定的修正值(見附表一)。評價時,將各因素的修正值相加再加上1,即為評比系數(shù)。 例如:針對某一次觀測,經(jīng)判斷熟練度為C1(+0.06),努力程度為B2(+0.08),工作條件為E(-0.03),一致性為E(-0.02),則評價系數(shù) = 1 + 0.06 + 0.08 - 0.03 - 0.02 = 1.09 = 109 %如馬表觀測時間之平均值為10S,則其正常時間為:正常時間 = 觀測時間之平均值 評比系數(shù)= 10109 % = 10.9 S1

4、.1 標準工時定義熟練度努力度超佳A1A2+0.15+0.13超佳A1A2+0.13+0.12優(yōu)B1B2+0.11+0.08優(yōu)B1B2+0.10+0.06良C1C2+0.06+0.03良C1C2+0.05+0.02平均D0.00平均D0.00可E1E2-0.05-0.10可E1E2-0.04-0.08欠佳F1F2-0.16-0.22欠佳F1F2-0.12-0.17工作環(huán)境一致性超佳A+0.06超佳A+0.04優(yōu)B+0.04優(yōu)B+0.03良C+0.02良C+0.01平均D0.00平均D0.00可E-0.03可E-0.02欠佳F-0.07欠佳F-0.04附表一:平準化評比系數(shù)表b.速度評比法此法以

5、平均工人之正常速度為基礎觀念,將相同工作之速度相對于正常速度以百分率的方式加以評估。(此法完全不考慮該工作之困難度及加工要求之精密度。)正常時間 = 觀測時間之平均值 速度評比系數(shù)常見的速度評比等級有三種,即60分法、75分法及100分法。各種操作水平與評比案例,見附件二 。1.1 標準工時定義附表二:各種操作水平與評比案例評比操作水平相當于行走速度正常=60正常75正常100英里/hKm/h405067甚慢;笨拙、探索之動作;操作人似乎在半睡態(tài)態(tài)對操作無興趣。23.26075100穩(wěn)定、審愖、從容不迫,似非按件計酬,操作雖似乎緩慢,但經(jīng)常觀察無故意浪費行為。34.880100133敏捷、動作

6、干凈利索;很像平均合格工人;確實可達到必要的質(zhì)量精度及標準。46.4100125167甚快,操作人表現(xiàn)高度的自信與把握,動作敏捷、協(xié)調(diào),遠遠超過一般訓練有素的工人。58.0120150200非??欤枰貏e努力及集中注意,但似乎不能保持長久;只有少數(shù)杰出工人可以辦到。69.6c.客觀評比法此法主要分為兩個步驟:1.將某項作業(yè)的觀測速度與客觀的速度標準進行衡量,尋找適當?shù)谋嚷?(客觀速度標準指此步驟不考慮工作困難性對工作速度的影響)2.衡量影響該工作之有關因素,利用工作難度調(diào)整系數(shù)再加調(diào)整d.合成評比法此法將測時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中若干單元之實測時值,與預定動作時間標準(PTS)之相同單元之標準時值相比較

7、,求此若干單元之比較系數(shù),再取得其平均,引為該觀測周期中所有操作單元之評比系數(shù).(機械控制的操作單元不能評比)1.1 標準工時定義1.1 標準工時定義正常時間:指一位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在適宜的操作條件下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項特定作業(yè)所需要的時間。(模特法預定的時間即為正常時間,不需評比。秒表測定的時間評比后才成為正常時間)正常時間 = 實測時間之平均值 綜合評比系數(shù)1.1 標準工時定義私事寬放:考慮操作者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廁所、擦汗、更衣等而給的時間。每天8小時,上下午無規(guī)定的休息時間時:對于輕松工作,一般為正常時間的2%5%;對于較重工作(或不良環(huán)境),則5;對于舉重工作(或天氣

8、炎熱),定為7;一般情況多以正常的5計。1.1 標準工時定義疲勞寬放:操作者在一段時間的連續(xù)工作后,有疲勞感覺或勞動機能衰退的現(xiàn)象,會影響工作效率,所以給予寬放時間,以恢復疲勞。疲勞寬放一般采用估計的方法來決定。1.1 標準工時定義程序?qū)挿?操作中無法避免的延遲所需要的寬放時間,用來補償操作者因其從事的操作內(nèi)發(fā)生強迫等待時間。1.1 標準工時定義特別寬放:包括周期動作寬放時間、干擾寬放時間和臨時寬放時間。按其發(fā)生的情形分成3類:l) 周期動作寬放時間 如刃磨工具、清潔機器或工廠、周程檢查、發(fā)生在一固定間隔或某一定周期之后的動作時間。 2) 干擾寬放時間 一人操作多臺機器,當在這臺機器操作時,另

9、一臺機器已停止,等待來操作。 3) 臨時寬放 對可能發(fā)生而不能確定會發(fā)生的事件發(fā)生時,給予臨時寬放時間,通常規(guī)定此類寬放時間不得超過正常時間的5。1.1 標準工時定義政策寬放:作為管理政策上給予的寬放時間。1.1 標準工時定義標準時間:指一位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在標準狀態(tài)下,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項特定作業(yè)所需要的時間。標準時間 = 正常時間 + 寬放時間 = 正常時間 (1+寬放率)標配人力:指各工序段各工位根據(jù)標準時間、線體節(jié)拍確定的操作人員人數(shù)。工位節(jié)拍:指某工位標準定員完成單個產(chǎn)品所消耗的時間。線體節(jié)拍:指各工位節(jié)拍值最大者,線體節(jié)拍也叫瓶頸節(jié)拍。產(chǎn)線平衡率:指工序段中各工位工時的有

10、效利用率。產(chǎn)線平衡率 = 加工工時/工序工時 100% = 各工位標準時間之和/(線體節(jié)拍標準人數(shù)) 100%加工工時:指工序段中各工位標準時間之和。工序工時:指工序段中,線體節(jié)拍乘以標準人數(shù)。定點間距:根據(jù)線體實際情況,確定的兩相鄰產(chǎn)品在流水線上的客觀距離。標準線速:根據(jù)定點間距和線體節(jié)拍確定的流水線速度,以便控制線體產(chǎn)量和節(jié)奏,標準線速一般為一個區(qū)間。 標準線速 = 定點間距/最大工位節(jié)拍,定點間距/最小工位節(jié)拍 1.1 標準工時定義標準工時管理規(guī)定人工成本評審表1.2標準工時公司相關管理方法先認識制定標準工時的立場是“工程標準”,而不是真正執(zhí)行的管理要求依標準工時- 100效率水平為基準

11、。實際執(zhí)行- 可能視熟練度/生產(chǎn)批量/料品狀況實況,以80、90、110為目標。2.1 制定標準工時的應有理念只要方法與科學化基準不變則標準工時不變2.1 制定標準工時的應有理念標準工時的涵義一定的作業(yè)環(huán)境條件例如:氣溫/濕度/人體工學狀況應在合宜條件下。一定的作業(yè)方法至少是現(xiàn)今仍屬“較合理”的操作標準。例如:加工機臺速度/溫度/壓力/刀具工具勝任而熟習的作業(yè)者至少是“會做”,而不是“摸索”中的新進人員標準的速度至少是現(xiàn)下可接受(公認)的可行標準,最好可以用“科學方法”測定比較2.1 制定標準工時的應有理念注意科學化的原則細分化細分到“作業(yè)單元”;細分到“細微動作”系統(tǒng)化一定的觀測分析程度確定

12、的觀測分析表格留有分析過程紀錄 Work Sheet;整理過程透明化配合統(tǒng)計原理合理的觀測周程數(shù)數(shù)據(jù)整理2.1 制定標準工時的應有理念工作設計合理化的原則拒絕替不正確的工作方法建立標準工時明顯的不良工作方法必需提示包括工裝核對/確立作業(yè)標準先做好方法改善,再進行工時測定分析最好跟工藝工程師討論確立一旦工作方法改變,立即重新測定標準工時設計圖變更的知會工作方法/作業(yè)標準變更的知會2.2 制定標準工時的常用方法非科學化的方法經(jīng)驗的方法主事者/資深作業(yè)者按臆測易爭執(zhí)/無依據(jù)資料歷史記錄法運用“工時記錄單”作資料來源運用簡易“統(tǒng)計方法”分析科學化的方法馬表測時法(Stop Watch)傳統(tǒng)方法用途/適

13、用性最廣預定動作時間標準法(PTS)以“動作”的科學分析為主體適用于人體作業(yè)綜合數(shù)據(jù)法以作業(yè)單元為主體對象適用性很廣/易為現(xiàn)場人員接受連續(xù)測時法、歸零法、累積記時法、周程記時法;歸零法:第一單元開始時,開動秒表,第一單元結束時,即按停秒表。次一單元開始,再開動秒表,如此不斷記錄每一單元時間。現(xiàn)場記錄時,因為要歸零,所以費時,且易漏記。連續(xù)測時法:當?shù)谝粏卧_始時,開動秒表,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不使秒表指針回零,而任其繼續(xù)走動。僅當每一單元完畢時看指針并記錄其表面時間,待全部記錄完畢,再將兩相鄰單元的表面時間相減,以求得每一單元的時間。2.2.1 秒表測量方法1.秒表測時的方法有:累積測時法:用兩個

14、秒表,由一連桿機構連結。一表開始,另一表即停止;一表停止,另一表即開動,停止表上的時間,讀取后立即歸回零位。此法最大缺點是攜帶不便。周程測時法:單元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個單元的辦法來測時,假設某工序有abcde5個操作單元,每次只記錄4個單元的時間值2.2.1 秒表測量方法2.2.1 秒表測量方法 一、收集資料二、分析動作單元三、實測單元A:研究內(nèi)容;B:人員資料;C:設備數(shù)據(jù);D:材料;E:產(chǎn)品規(guī)格及 操作說明;F:工作環(huán)境;G:記錄時間。2.影響測試頻率的因素3.觀測次數(shù)1.測試方法A:每單元應有一定而明顯易辨認的起點與終點;B:時間愈短愈好,以能精確記錄之時間為宜;C

15、:人力與機器單元分開;D:盡可能使每一人工單元內(nèi)的基本動作均為同一目的;E:間歇單元(有周期性)與外來單元(偶發(fā))應與其它單元分開;2.影響測試頻率的因素A:操作的穩(wěn)定性.(人的熟練程度,方法與技術的成熟度 ,設備穩(wěn)定度)B:時間測試的精確度(精度越高,次數(shù)越多)C:能觀測有關操作的所有事項.(含外來動作單元與間歇動作單元)D:應取多名操作者進行較段時間的研究為佳E:必須就精度與成本的關系進行經(jīng)濟的決定. 2.2.1 秒表測量方法3.以周程決定觀測次數(shù)2.2.1 秒表測量方法周程時間(分)觀測次數(shù)0.102000.251000.50600.75401.00302.00204.00-5.0015

16、5.00-10.001010.00-20.00820.00-40.00540.00以上32.2.1 秒表測量方法請制定各位使用的筆組裝標準工時?練習嗯休息一下記得準時回來哦10 分鐘以后見定義:MOD法(模特法預定時間標準 MODAPTS)是建立人體之動作或活動與時間標準間之關系的一種預定時間標準制度。單位:在MOD法中所使用的單位叫標準單位(Module,簡稱為MOD)。MOD是衡量人體工作的一種基本單位。單位換算:1. 求正常化時間(未含寬放時間)1 MOD = 0.0000358 NH(正?;r)= 0.00215 NM(正常化分鐘)= 0.129(正?;腌姡?. 速算法求標準時間(

17、含10.75 %寬放時間)1 MOD = 1/7 SS(標準秒鐘)2.2.2 MOD法KGL1E2D3A4W5B17S30R2F3C414325G0G1G3P2P0P5獲得控制置物於目的地末端動作 (Terminal): 運動末端之操作 低度意識控制高度意識控制各部位運動等級運動 (Movement)2.2.2 MOD法2.2.2 MOD法MOD法原理所有人力操作時的動作在MOD法中歸納為21種;不同的人做同一個動作(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所需的時間基本上相等;身體不同部位動作時,其動作所用的時間值互成比例;MOD法的特點1.易懂、易學、易記A.模特法將動作歸納為21種。比其他方法要少很多B.把

18、動作符號和時間值融為一體,在動作符號上直接能計算出時間值。C.MOD法中不同的時間值只有8個,“0、1、2、3、4、5、17、30”,而且都是整數(shù),很容易計算。 2.方便實用A.采用模特法不需要測時,也不用進行評比,就能根據(jù)動作決定出正常時間。使用它來分析動作、評價工作方法、制定標準工時、平整流水線,都比其他的PTS法容易,而且見效快。B.在實際使用中,還可以根據(jù)企業(yè)的實際情況,決定MOD的單位時間值的大小。1MOD=0.129S 正常值,能量消耗最小的動作1MOD=0.1S 高效值,熟練工人的高水平動作時間值1MOD=0.143S 包括恢復疲勞時間的10.75%在內(nèi)的動作時間1MOD=0.1

19、2S 快速值,比正常值快7%左右C.模特法計算時間值的精度比較高。2.2.2 MOD法基本動作-上肢動作 M1,手指動作表示手指三個關節(jié)部分進行的動作,每次動作的時間值是 1MOD,相當于手指頭移動2.5cm的距離。舉例:用手指把開關撥到on或off的位置;用大拇指和食指旋轉(zhuǎn)螺栓上的螺母,每旋一次都是1MOD;用手指按標簽條; M2,手的動作用腕關節(jié)以前的部分進行動作,包括了手指的動作,每進行一次為2MOD。動作距離為5cm。舉例:用手轉(zhuǎn)動調(diào)整旋鈕,但不超過180度/SMT車間中,將排插插在印刷線路板上,用手翻書2.2.2 MOD法1. 移動動作(M)一共有五種,M1、M2、M3、M4、M5

20、M3,小臂的動作肘關節(jié)以前的動作,包括手指、手、小臂的動作,每動作一次為3MOD,相當于移動15cm的距離。M3的移動動作范圍叫做正常作業(yè)區(qū),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盡量使用該操作動作來完成。舉例:移動小臂取工作臺上的零件;在紙上劃一條15cm長的線; M5,大臂盡量伸直的動作在胳膊自然伸直的基礎上,再盡量伸直的動作。時間值是5MOD。相當于移動距離45cm。在進行這個動作時,有一種緊張感,感到肩、背的肌肉被拉緊的感覺。舉例:將手盡量伸到工作臺的側面;盡量伸直胳膊取高架上的東西;坐在椅子上抓取放在地上的物體 。2.2.2 MOD法 M4,大臂的動作伴隨肘的移動,小臂和大臂作為一個整體在自然狀態(tài)下伸出

21、的動作,時間值是4MOD,相當于移動距離30cm,在大臂移動時,可能伴隨著有小臂、手、手指的動作。舉例:把手伸向放在桌子前方的零件;把手伸向放在略高于操作者頭部的工具;2.終結動作,分為抓取動作和放置動作,包括G0、G1、G3、P0、P2、P5六個動作。G1,簡單的抓取在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下用手或手指抓取物件的動作,在被抓物件的附近,沒有障礙物,是比較簡單的抓 取,時間值是 1MOD。舉例:抓取放在工作臺上的工具;抓取放在桌上的鋼筆;兩手同時伸出,捧住電腦顯示器;2.2.2 MOD法G0,觸摸動作用手指去接觸目的物的動作,沒有抓取目的物的意圖,只是觸摸而已。時間值為0。舉例:將手很隨意的放在桌上;

22、推動物料車時,必須先接觸物料車的把手,才能發(fā)出推的動作;G3,復雜的抓取動作在抓取的時候需要注意力,在抓取目的物時有遲疑現(xiàn)象,或目的物周圍有障礙物,或者是目的物比較小,不易抓取,或是目的物易變形、易碎、易被損毀等。時間值是3MOD。舉例:抓取工作臺面上的墊片;WO3車間中抓取LD;抓取桌面上的繡花針;2.2.2 MOD法P0,簡單的放置把抓著的物品送往目的地的時候直接放下,不需要用眼睛注視周圍的情況,對放置的地方也沒有特殊的要求,被放下的物體允許移動或者滾動。時間值是0。舉例:放下工具的手移回原位;將一些簡單的工具放在桌面上;P2,需要注意的放置動作放置物體時需要用眼睛看,以決定物體的大致位置

23、。時間值是2MOD。舉例:電烙鐵用完,放在烙鐵架上;將裝配好的零件放在傳送帶上;將茶杯蓋蓋在茶杯上;P5,需要有注意力復雜的放置動作將物體正確的放在所規(guī)定的位置,或者進行配合的動作。從始至終都要用眼睛看精確的位置,時間值是5MOD。舉例:將PD IC焊在印刷線路板上;給繡花針穿線。2.2.2 MOD法3.反射動作(也稱作特殊移動動作)不是每次都特別需要注意力,或保持特別意識的反復出現(xiàn)的重復性的動作稱作反射動作。反射動作一般速度很快,使用的工具與身體部位不變,因此其時間消耗為正常時間的70%,具體反射動作的時間值為:手指的反復動作M1,每個單程動作為1/2MOD;手的反復動作M2,每個單程動作為

24、1MOD;小臂的反復動作M3,每個單程動作為2MOD;大臂的反復動作M4,每個單程動作為3MOD;M5一般不發(fā)生反射動作,一旦發(fā)生時,必須進行改進。2.2.2 MOD法4.同時動作用不同的身體部位同時進行相同或不同的兩個的動作,稱為同時動作。一般以兩手同時動作為佳,排除一只手的空閑狀態(tài),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動作的條件。兩只手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同時進行動作的,以下兩種情況可以同時動作:當兩只手的動作都是不需要注意力的時候;當一只手的動作需要注意力,而另一只手的動作不需要注意力。時限動作兩只手同時動作時,時間值大的動作叫做時限動作。時間值小的叫做被時限動作。被時限動作用標記符號()表示。1

25、.腳踏動作 F3將腳跟踏在踏板上,作足頸動作,時間值是3MOD。這個動作必須是腳后跟不離開踏板,而且是單程的,若踏下去,又收回來,活動了兩次,就應該是2個F3。假如是連續(xù)壓放腳踏板的動作,最好是使用秒表法計算這個動作的時間。舉例:腳踏縫紉機的踏板;腳踏汽車油門;2.步行動作 W5運動膝關節(jié),使身體移動或回轉(zhuǎn)身體的動作,包括向前、向后、向橫側。每運動一次為5MOD。在走多步的情況下,如果最后一腳是拖上來的,則不計時間,如果是立正姿勢,這時候就要算一步。如果步行的目的是去拿物,因為在走路的過程中就伴隨著伸手的動作,已經(jīng)做好取物的準備,所以這時候的手的移動應該是M2,共2MOD。如果在伸手取物的時候

26、,需要把手臂伸長,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把腳向前或者橫側邁進一步,但這時候是以手臂的動作為主,而走動只是輔助手的動作,這時候就不再分析走動的動作,只計手臂移動的動作。身體及其他動作2.2.2 MOD法2.2.2 MOD法3.身體彎曲動作 B17從站立的狀態(tài),彎曲身體或蹲下,單膝觸地,然或回到原來狀態(tài)下的反復動作,一個周期為17MOD。與W5一樣,在此過程中手移動動作一律分析為2MOD。如果是在搬運重物時發(fā)出的彎曲的動作,應該考慮重量因素。如果彎曲動作不能一戰(zhàn)而起,就必須要按照實際情況測定。4.站起來再坐下去的動作 S30坐在工作椅上站起來,再坐下去的往復動作,一個周期為30MOD。5.搬運動作的重

27、量因素 L1在搬運重物時,物體的重量影響動作速度,而且隨物體的重量而影響時間值,因此應該給予考慮。有效重量小于2kg,不考慮;有效重量2-6 kg,重量因素L1,為1MOD;有效重量6-10 kg,重量因素2L1,為2M OD;每增加4 kg,時間值增加1MOD。6.目視動作 E2(獨立動作)為了看清事物而眼睛移動和調(diào)整焦距的兩種動作,其中每一個動作都為E2,時間值是2MOD。一般把可以看的非常清楚的范圍叫做正常視野,在正常視野范圍內(nèi),不給眼睛動作時間值,只給調(diào)整焦距的動作時間值2MOD。若要求看的范圍更廣,伴隨著眼球的動作,還有頭的輔助動作,這時候應該給3E2。所謂獨立動作是指做這個動作時,

28、其他的動作都停止下來,而獨立進行動作。7.矯正動作 R2 (獨立動作)矯正抓零件和工具的動作,或改變方向而進行的動作。時間值是2MOD。應該盡量減少矯正動作,可以在抓取移動的過程中完成矯正動作。8.判斷動作 D3(獨立動作)動作與動作之間出現(xiàn)的瞬間的判斷,例如判斷JITTER表表針是否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2.2.2 MOD法其他符號延時 BD 表示一只手進行動作時,另一只手什么動作都不做,處于停止狀態(tài)。 不給予時間值。保持 H 用手拿著或抓住物體,處于一直不動的狀態(tài)。不給予時間值。有效時間 UT 除了人的動作之外的機器或其他所有的加工時間。C42.2.2 MOD法9.施加壓力 A4(獨立動作)操作

29、中需要推、拉以克服阻力的動作。時間值是4MOD。10.旋轉(zhuǎn)動作 C4為了使目的物做圓周運動,而回轉(zhuǎn)手或手臂的動作,也就是以手腕或肘關節(jié)為中心旋轉(zhuǎn)一周的動作,時間值是4MOD。旋轉(zhuǎn)超過1/2周才算旋轉(zhuǎn)動作C4,不到1/2周應該作為移動動作。例如:搖車床的把柄;攪拌液體。替代、合并移動動作M關應用滑槽、傳送帶、彈簧、壓縮空氣等替代移動動作。用手或腳的移動動作替代身體其它部分的移動動作。應用抓器、工夾具等自動化、機械化裝置替代人體的移動動作。將移動動作盡量組合成為結合動作。盡量使移動動作和其它動作同時動作。盡可能改進急速變換方向的移動動作。減少移動動作M的次數(shù)一次運輸?shù)奈锲窋?shù)量越多越好。采用運載量多

30、的運輸工具和容器。兩手同時搬運物品。用一個復合零件替代幾個零件的功能,減少移動動作次數(shù)。2.2.2 MOD法動作改善的常用原則2.2.2 MOD法用時間值小的移動動作替代時間值大的移動動作應用滑槽、傳送帶、彈簧、壓縮空氣等,簡化移動動作,降低動作時間值。設計時盡量采用短距離的移動動作。改進操作臺、工作椅的高度。將上下移動動作改為水平、前后移動動作。將前后移動動作改為水平移動動作。用簡單的身體動作替代復雜的身體動作。設計成有節(jié)奏的動作作業(yè)。替代、合并抓取的動作G使用磁鐵、真空技術等抓取物品。抓的動作與其它動作結合,變成同時動作。即使是同時動作,還應改進成為更簡單的同時動作。設計成能抓取兩種物品以

31、上的工具。簡化抓的動作G工件涂以不同顏色,便于分辨抓取物。物品做成容易抓取的形狀。使用導軌或限位器。使用送料(工件)器,如裝上、落下送進裝置,滑動、滾動運送裝置等。簡化放置動作P使用制動裝置。使用導軌。固定物品堆放場所。同移動動作結合成為結合動作。工具用彈簧自動拉回放置處。一只手做放置動作時,另一只手給予輔助。工件采用合理配合公差。兩個零件的配合部分盡量做成圓形的。工具的長度盡可能在7cm以上,以求放置的穩(wěn)定性。盡量不使用眼睛動作E2盡量與移動動作M、抓的動作G和放置動作P結合成為同時動作。作業(yè)范圍控制在正常視野范圍內(nèi)。作業(yè)范圍就豁亮、舒適。以聲音或觸覺進行判斷。使用制動裝置。安裝作業(yè)異常檢測

32、裝置。改變零件箱的排列、組合方式。使用導軌。盡量不做校正動作R2同移動動作M組合成為結合動作。使用不用校正動作R2而用放置動作P就可完成操作動作的工夾具。改進移動動作M和放置動作P,從而去棹校正動作R2。2.2.2 MOD法盡量不做判斷動作D3與移動動作M、抓的動作G和放置動作P組合成同時動作。兩個與兩個以上的判斷動作盡量合并成為一個判斷動作。設計成沒有正反面或方向性的零件。運輸工具和容器涂上識別標記。腳踏動作F3與移動動作M、抓的動作G和放置動作P盡量組合成為同時動作用手、肘等的動作替代腳踏動作。盡量減少按、壓動作A4利用壓縮空氣、液壓、磁力等裝置。利用反作用力和沖力。使用手、肘的加壓動作代

33、替手指的加壓動作。改進加壓操作機構。盡量減少行走動作W5、身體彎曲動作B17、站起來動作S30設計使工人一直坐著操作的椅子。改進作業(yè)臺的高度。使用零件、材料搬運裝置。使用成品搬運裝置。前后作業(yè)相連接。2.2.2 MOD法請試用MOD 法制定合上筆帽的標準工時?練習2.3 部門標準工時及爬坡計劃制定工時測量及產(chǎn)能記錄表標準工時及爬坡計劃3.1 標準工時日常用途1能效管理:效率是對標準時間達成程度的指數(shù),標準時間決定之后,管理人員必須督導作業(yè)員在標準時間內(nèi)完成作業(yè)。2日程管理:制造部門依據(jù)標準時間計算出應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數(shù)量,安排人員設備的配置,日程計劃,生產(chǎn)管理等工作,以達成要求的數(shù)量。3人員成本計算:標準時間計算的基本數(shù)據(jù)。4工作績效評估及獎金計算:實施獎工制度必須籍由標準時間來衡量工作績效,才能公平合理計算獎金。5設備能力:機器設備具有多少能力,必須依據(jù)標準工時來計算分析,以作為設備購買之依據(jù),及來取適當之應變措施。6人員及負荷計算:生產(chǎn)計劃擬定后,可依據(jù)標準時間計算所需之人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