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走向世界的日本_第1頁
第4課 走向世界的日本_第2頁
第4課 走向世界的日本_第3頁
第4課 走向世界的日本_第4頁
第4課 走向世界的日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明治維新下的立憲之路 走向世界的日本第八單元 日本明治維新第4課開平市風采華僑中學吳云云一、1889年日本憲法1、憲法制定的背景(1)農民暴動和“自由民權運動”(2)1885年日本實行內閣制,伊滕博文出任日本政府第一任內閣首相 日本近代政治家、日本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樞密院議長、貴族院院長,明治憲法之父。1882年伊藤博文等人遍訪歐美各國考察歐美國家的憲法和政治制度 ,為日本尋找適合本國的發(fā)展道路。伊藤博文的不朽功業(yè)是建立了一種有生命力的立憲制度,民眾得到日益擴大的參政機會。 伊藤博文(18411909)2、憲法的主要內容憲法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天皇、議會、內閣、樞密院、人民 你能根據明治憲

2、法,制作一幅近代日本天皇政體示意圖嗎?實行君主立憲制天皇議會內閣樞密院臣民決策任命立法頒布“敕令”負責制約選舉行政3.對憲法的評價 近代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 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國家主權掌握在天皇手里。標志著日本天皇制地主資產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統(tǒng)治秩序基本確立,鞏固了明治維新后確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承認人民基本權利和參政權,形式上確立三權分立的國家體制,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進步性: 性質:局限性:二、崛起為東方強國設問:看下列圖片,日本崛起有利的國際國內條件有哪些?圖二圖三國際:清政府鎮(zhèn)壓農民起義,列強忙于宰割中國;國內:明治政府積極改革,發(fā)展資本主義。圖一日本崛起為東方強國的表現(xiàn)?經濟上:實現(xiàn)了

3、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經濟實力增強。軍事上:建立了現(xiàn)代化軍隊,并不斷加強。外交上:廢除了不平等條約,建立近代外交體系。富國 強兵 民族獨立思考:日本能同西方列強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原因有哪些?1)政治:明治政府領導人的外交策略和外交努力。2)經濟:日本迅速實現(xiàn)了資本主義工業(yè)化。3)軍事:軍事實力得到增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感悟歷史: 國家綜合國力決定國家的國際地位。三、踏上對外擴張之路思考: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分析日本對外擴張的原因?材料二:材料一:早在1855年,歐美列強向日本大舉侵略的時候,吉田松陰曾說:“。割易取之朝鮮,滿洲,支那,即從朝鮮、中國奪取土地,來補償從歐美所受到的貿易損失?!?明治維新史

4、考一考:明治維新后日本對外侵略行為知多少?1874年入侵臺灣后合影 1872年侵入琉球1875年入侵朝鮮江華島 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1900八國聯(lián)軍在大沽口登陸1904年日俄戰(zhàn)爭隨堂檢測2、日本在明治維新后不久就走上對外擴張之路,根本原因是因為日本( ) A.國內市場狹小,資源不足 B.明治維新保留了軍國主義傳統(tǒng) C.資本主義發(fā)展,國力提升 D.明治維新時期大力發(fā)展軍事工業(yè) 1、日本1889年憲法的最突出特點是( ) A、天皇是國家元首又是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 B、天皇權力至高無上,帶有神權色彩 C、內閣對天皇負責 D、內閣對議會負責 B C4、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其主要依據是: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資產階級是改革的領導者C改革廢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發(fā)展了資本主義工商業(yè)3.下面哪一項不是1889年日本明治政府所頒憲法的內容、天皇神圣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