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優(yōu)秀課堂實錄_第1頁
《記念劉和珍君》優(yōu)秀課堂實錄_第2頁
《記念劉和珍君》優(yōu)秀課堂實錄_第3頁
《記念劉和珍君》優(yōu)秀課堂實錄_第4頁
《記念劉和珍君》優(yōu)秀課堂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記念劉和珍君優(yōu)秀課堂實錄一、又見魯迅師: 今天我們來學習本冊教材中對大家來講最難的一課:記念劉和珍君我為什么說這篇課文是本冊里面最難的呢?是因為魯迅先生深沉的情感和他所經歷的那些事情的確與我們中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不是有中學生說嘛: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 !( 笑 )師: 魯迅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中國人的覺醒和進步,塑造新的國民精神用北京大學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錢理群教授的話講: “魯迅先生畢生都在干一件事情使中國人成為真正的人 ! ”錢教授概括為“立人”魯迅先生有這么一句名言,點明了他一生關注的核心問題請記下: “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個“民魂”就是民族

2、的精神,民族的性格一個懦弱的民族是會挨打的,一個沒有骨氣的民族是猥瑣的,是被人瞧不起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就是魯迅二、重溫歷史師:發(fā)生在1926 年的“三,一八”慘案是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的段祺瑞執(zhí)政府屠殺愛國請愿群眾的一部血的歷史包括很多青年學生在內的兩百多名請愿群眾慘烈地倒在了血泊之中路,還沒有開始便已 經走到了盡頭;夢,還來不及做便已永遠不再醒來劉和珍,這位年僅22 歲的女大學生和魯迅先生的其他一些學生就這樣倒在了反動派的 槍彈之下 ! 在慘案發(fā)生后,魯迅先生寫下了這悲憤沉痛的悼念文章記念劉和珍君來譴責邪惡的統(tǒng)治者警醒國人今天我們穿越時空去緬懷那些烈士,領會文章的深意重點

3、放在體味作者的情感上面,這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師: 3 月 18 日,魯迅稱這一天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事件發(fā)生以后,著名作家劉半農和作曲家趙元任作了一首歌:“嗚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殺人如亂麻 ! 民賊大試毒辣手,半天黃塵翻血花! 晚來城郭啼寒鴉,悲風帶雪吹! 地流赤血成血洼! 死者 TOC o 1-5 h z 血中躺 ! 傷者血中爬!嗚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殺人如亂麻! 養(yǎng)官本是為衛(wèi)國! 誰知化作豺與蛇! 高標廉價賣中華! 甘拜異種作爹媽! 愿梟其首籍其家! 死者今已矣,生者肯放他?!嗚呼三月一十八! 北京殺人如亂麻! ”師: 表達了國人的義憤,說我們的政府 “甘拜異種作爹媽”,我們要“梟其首”,

4、要革命師: 使魯迅先生尤其氣憤的是,一些很有影響力的人物像陳西瀅之流,居然說學生 “受人利用” “作了無謂的犧牲”, 他們是 “暴徒” , 是 “自蹈死地”等并把殺人的罪責推到他們所說的 “民眾領袖”身上,即劉和珍、楊德群等人,說“民眾領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 , “罪孽當然不下于開槍殺人者”對愛國青年作這樣的評價,使魯迅先生倍感沉痛、悲憤, 也讓魯迅先生對社會的黑暗有了新的認 識!他懷著滿腔的悲憤,當天晚上就寫道: “這不是一件事的結束, 是一件事的開頭墨寫的謊說,絕掩不住血寫的事實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繼無花的薔薇之二之后,魯迅相繼寫了死地和可慘與可笑

5、,4月 1 日又寫了記念劉和珍君三、初讀課文現在大家把課文,有些字音要注意一下啊,字詞方面的知識我們在預習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要求(讀的過程中,解決字音問題,劃出重點句子,找出能夠體現劉和珍性格的句子)師:本文的題目叫記念劉和珍君,其實魯迅先生跟劉和珍君的關系并不是十分的緊密回憶劉和珍其人,其實也不完全都是記敘,其中還摻雜著大量的抒情和議論我們先來看看一二兩節(jié)寫的什么呀?生: 反復地講, “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但又只能如此”,“我實在無話可說”, “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 “我早也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師: 這講來講去,不是重復噦嗦嗎?為什么這樣講?這

6、是在強調什么 ?好,這位同學你來說一說吧生 ( 陳明宇 ) : 我覺得他強調寫這個東西來引起人們的注意,使人們覺悟師:就是申訴自己寫這篇文章的理由,是不是?要引起人們的注意,喚醒這些平庸的人!對,非常準確! 這位同學很有眼光啊,“我”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反復來申訴這個理由表達作者優(yōu)秀的學生被害后沉痛悲憤的心情好, 請看最后兩個小節(jié)六七兩節(jié)大家看, 六七兩節(jié)寫了什么 ?學生: 看書第六小節(jié)寫了作者對劉和珍遇害的一些感悟,一些深思師:對, 非常準確 ! 好,坐下 ! 回答這就夠了對這個死難者死去的意義的思考以及對徒手的請愿這件事情的看法,也就是慘案的意義四、劉和珍君看第三節(jié)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

7、之中, 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學生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請注意, 魯迅先生在這里用了兩個定語, “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 說明劉和珍這些意氣昂揚的中國青年才是真正代表中國的人, 而魯迅先生在這個地方特別的說了 “她不是 茍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他非常勇于解剖和批評自己,他說自己是什么 ?生:茍活師:什么是“茍活”呀?茍且偷生“茍”就是隨便、隨意的意思逆來順受,不敢反抗,就叫“茍活”現在有很多人也是茍活,對不正當、 邪惡的東西不敢提出批評,對愚昧無知的行為不敢表示自己的意見,這都叫“

8、茍活”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魯迅先生心目中的劉和珍君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能夠跟這個廣有羽翼的校長楊蔭榆來做對,她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應該是有一些桀驁鋒利的,但是真正見到劉和珍以后,我發(fā)現怎么樣?劉和珍給“我”的印象,作者用了什么詞來形容?生:溫和的師: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等到這幾個學生被開除了,我再給她們賃屋授課的時候,又發(fā)現她怎么了?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等到“教職工陸續(xù)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這里所提及的劉和珍實際上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印象,這個學生跟魯迅交往不多,沒有很多具體的接觸,但對她的印象卻很深刻,這個學生是怎樣的呢?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為什么要反復強調她

9、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呢?魯迅先生心目中的這個“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的學生應該不是段祺瑞政府說的“暴徒”吧 ?!有一些屠殺是必須冠以一些名號的,否則怎么能殺死那么多呢?大家知道二戰(zhàn)期間德國納粹屠殺了近六百萬猶太人,希特勒于 1935 年 9 月通過了一個所謂的“紐倫堡法案”之后,猶太民族從此因血統(tǒng)不正被隔離開來在納粹黨的統(tǒng)治下,猶太民族到底遭受怎樣的迫害與屈辱大家知道嗎?通過法律的形式,在全德國宣傳猶太人是他們的敵人,是劣等民族,應該干掉所以我們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有個軍官早晨起來漱口之前,他盒著槍對操場里面的猶太人打死幾個再去漱口,他把殺人當作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沒有任何的羞愧感和負罪感, 為

10、什么?他們把這種暴行冠于一個特殊的名號( 即法律形式予以保護其暴行的合理性), 對不對呀?我們即將講奧斯威辛沒有新聞這篇經典的新聞這個文章,大家先去查一下關于奧斯威辛的資料就是這么一個善良的、優(yōu)秀的學生,居然被反動政府槍殺了還冠以“暴徒”、“土匪”這樣的名號這樣的政府是什么樣的政府魯迅先生這樣寫的深意何在?在一個邪惡的社會里面,善良被摧殘無辜的人被殺害,進步的人被殺害,這正是魯迅先生揭示的社會黑暗的實質 !最重要的一段: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啊,沉默啊! 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要理解這段話,是比較困

11、難的下面我們來具體研究一下這里面有一個程度上的遞進注意,看這里“已”和“尤”用的特別好,魯迅先生特別善于用虛詞,文言文功底好的人虛詞用的特別好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慘象加流言已經使我艱于呼吸視聽,我簡直就沒有辦法了,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憤怒,悲憤啊! 這個“衰亡民族”是魯迅先生的憤極之詞, 不能認為魯迅先生認為中國就絕對沒有希望了啊,老師有時候批評學生說,“你這個不爭氣的 ! ”有時候甚至帶點罵,罵的那種口吻來說這種話,但老師并不是要表達對學生的絕望,而是對他的一種期望,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憂憤,是不是?這就是典型的情感性的語言所以,“衰亡民族”指的是誰呢?指的就是中國像中國這樣一個國家,默無聲息的原因

12、在哪里?像這樣殘殺學生的事情發(fā)生了,都沒有人出來主持正義, “我”(指魯迅先生)簡直受不了了這絕對是非人的世界“默無聲息的緣由”,這個“默無聲息的緣由”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大家注意在一個專制統(tǒng)治非常嚴酷的社會,用魯迅先生的一個比喻來講叫“密封的比罐頭還嚴”不準老百姓講話,所以老百姓害怕有一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寫的胡同文化里面講,北京的老百姓對于鬧學潮的學生游行是很漠然的,還起了個專業(yè)的名字 “過學生”什么叫“過學生”呢 ?搞兩天就過去了,看他們去游行游吧,明天后天就走了,很麻木 ! 魯迅先生痛恨的就是這種麻木,而統(tǒng)治階級、專制統(tǒng)治者他們的手段卻往往是非常奏效的這是什么手段呢?屠刀加鉗口術,不準講話,

13、不準發(fā)表正義的聲音說了,就殺掉! 那你們想想,在魯迅先生那個政治封鎖的時代,還能發(fā)表這樣的文章,還創(chuàng)辦私人報紙雜志呢! 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就是“默無聲息”,把這個民族整得“默無聲息”,敢怒不敢言我要同學們閱讀讀本上的召公諫厲王弭謗,周厲王,用的是什么方法?周厲王用的就是鉗口術,老百姓只敢“道路以目”結果最后他也“三年流于彘”所以魯迅先生是反對沉默的,最后兩句,既是一種感嘆也是一種呼喚,更是一種警告! 沉默,怎么能像這樣沉默 下去呢 ?“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沉默到極點會怎樣 ?爆發(fā) ! 所以這是警告與呼喚! 表達了魯迅先生渴望這個民族應該有一點英勇精神,有一點血性,起來戰(zhàn)斗

14、這樣的政府我們還能忍受得了嗎?一些人在街上無緣無故殺人,連十幾歲的學生都被殺掉了所以,莊子里面有句經典的話,“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偷了衣鉤子的人,把他砍掉,把國家都偷了的人反而成了王,反動統(tǒng)治者就是最大的強盜譚嗣同在仁學里講: “中國兩千年來之政, 秦政, 大盜也 ! ”魯迅先生曾經在革命時代的文學這篇文章里面這樣寫道:“有些民族因為叫苦無用, 連苦也不叫了,他們便成為沉默的民族漸漸更加衰退下來去至于富有反抗性的民族,因為叫苦無用,它便覺悟起來由哀音變?yōu)榕稹卑堰@段文字記下來,特別經典 !這里魯迅先生是主張沉默還是主張怒吼?生:怒吼 !師:顯然是主張喚醒民眾,使他們覺悟起來,由哀音變?yōu)榕?/p>

15、的五、為何紀念師:下面,我們再看一二兩節(jié), “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zhí)政府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魯迅先生為什么強調這個日子 ?“中華民國十五年”為什么要強調這個中華民國呢 ?現在的問題是,民國的政府會這樣槍殺學生嗎?學生到政府門口請愿被活活的打死了,這難道是民國政府應該干的事情嗎?所以魯迅先生特別點這個日子這個“中華民國”,它的深意呀,大家要理解看下面最重要的一句話“我獨在禮堂外徘徊”,有學者認為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為什么呢?大家都在那里開追悼會,魯迅先生按道理是應該去的,或者說最應該去的但是魯迅先生為什么“獨自在禮堂外徘徊

16、”呀 ?他說,我不敢進去,我也沒有進去,我在感情上實在是受不了大家有沒有參加過喪葬之禮,有時候家里最親的人死了最慘的場面是親人在感情上受不了,別人就只有把他扶走了, TOC o 1-5 h z 特別是去世的人要去火化的時候,是不是?魯迅先生說: “我獨在禮堂外徘徊”這句話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單獨的徘徊,說明魯迅先生處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里面?生:悲哀!師: 悲哀 ! 痛苦 ! 處在非常痛苦的狀態(tài),這篇文章不是以敘事為主,而是以抒情為主抒情是這篇文章的核心,敘事只是輔助,那么抒發(fā)了什么情呢?悲憤之情,還有“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夠相信真

17、有所謂 在天之靈, 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在,卻只能如此而已”這里一連用了兩個“只能如此而已”,這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有一種感情叫悲憤,有一種感情叫沉痛,有一種心情叫無奈“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無話可說”,這是悲憤,“獨在禮堂外徘徊”是沉痛,“只能如此”是無奈 !“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注意了,魯迅先生這里用了一個特別的詞“濃黑”來修飾“悲涼”,“濃黑”是看得見的,“悲涼”是看不見的,這個地方是不是用錯了

18、?實際上,魯迅先生要用“濃黑”這個形容詞來讓人感覺到悲涼的廣大無邊,就像濃黑的夜一樣“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與我的苦痛,”這里用了一個特別的詞它們,這個“它們”一般是用來形容修飾什么的啊?非人的,誰在我的痛苦面前感到快樂了呢?學者、文人、有陰險論調的人,還有什么人呢?那些喪失人性的反動政客,段祺瑞之流以及他們的幫兇走狗無恥的文人“我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我”實在是無奈呀,痛苦呀,沒有辦法呀,只好寫這么幾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悲哀呀下面,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

19、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末的悲哀”魯迅先生的雜文你們讀多了就會發(fā)現,他經常把人進行歸類,有這種人那種人后面還有“茍活”的人,這里出了一個“庸人”,文章第 1、2 節(jié)中,提到了哪幾種人?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樣的?首先提到的劉和珍君是什么人啊?生:烈士 師:烈士革命者,愛國青年使作者尤其感到悲哀的、痛苦的是什么人呀?是“所謂的”,“所謂”表否定,一般在名詞前面加所謂,在情感色彩上是否定的意思“所謂的學者和文人陰險的論調”是對學者文人的否定“但是”,魯迅先生這里說了, “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這個世界上,“庸人”是絕大部分,勇敢的革命者卻是少數這句話說的是什么意思呢?這個老天爺啊,它常

20、常是替庸人在著想,時間一長,這個血色就會變淡,人們的心情也就會慢慢地平淡下來原先那么激動,那么悲憤,慢慢地就把這件事情給忘了,這幾個烈士,這些學生的鮮血就會被人們漸漸的淡忘所以魯迅先生用 “庸人” 這個 TOC o 1-5 h z 詞在這里也表達了一種情感,是什么樣的情感呢?生:悼念!師:悼念,懷念,悲痛! 對陰險的學者文人是什么態(tài)度啊?“尤使我感到悲哀”,憤怒和譴責對“庸人”呢?“庸人”善于健忘,沒過幾天他們就把這件事情忘了,大部分民眾也不會像魯迅先生一樣感受那么深切,所以對他們的感情,作者是批判魯迅先生在無花的薔薇里就這樣寫過:“假如這樣的青年一殺就完, 要知道屠殺者也決不是勝利者中國要和

21、愛國者的滅亡一同滅亡屠殺者雖然因為積有資金可以比較長久的養(yǎng)育子孫,然而必至的結果是一定要到的如果中國還不至于滅亡,則已往的史實示教過我們,將來的事便要大出屠殺者的意料之外這不是一件事的結束,是一件事的開頭墨寫的謊說,絕掩不住血寫的事實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的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這表明了魯迅先生對社會進步,民眾覺醒,社會變革,還是有信心的師:看下面的話,這是很難理解的幾段話,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這個“直面”啊,就是直接面對,“真的猛士”是指有勇氣的真正的革命者, “慘淡的人生”是指在反動統(tǒng)治者旗下的黑暗現實 “正視”就是正眼看,

22、勇敢面對,不漠視,看了只當沒看見叫“漠視”,“淋漓鮮血”表明在革命過程中付出的犧牲,付出的代價“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這”字指代的是誰啊 ?猛土 ! 猛士“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這是什么意思呢?“哀痛者和幸福者”是什么意思啊 ?師:他們?yōu)槭裁炊茨?說他們是哀痛者,又說他們是幸福者,他們?yōu)槭裁炊窗?像劉和珍這樣的學生,她為了什么而哀痛呀 ?生:邪惡的舊社會師:為邪惡的舊社會而哀痛這個回答不夠準確,請坐! 這位同學再說說,他們?yōu)槭裁词前凑吣?生: 他們哀痛是由于國家十分混亂黑暗,反動政府統(tǒng)治下的這個社會像是沒有出路一般,但是人們還沒有覺醒,還很麻木師: 他們?yōu)楹诎档纳鐣?/p>

23、痛,是不是啊?憂國憂民而哀痛,是不是?非常準確為什么又說他們是幸福者呢?說他們是幸福者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學說一說?好,你說 !生: 是因為他們看到那些反動統(tǒng)治的黑暗啊,不像那些庸人一樣師: 哦, 他們擁有一雙犀利的眼睛,看到了這個社會的黑暗, TOC o 1-5 h z 因此他們是幸福者,是不是?生:是師: 你有沒有感覺到這些革命者,這些勇士,這些真的猛士,他們有一種為社會去付出、去犧牲而感到自豪的心理,有沒有?生:有師:同學們,前面我們講過的秋瑾也是,死的時候31 歲,她從日本留學回來,計劃與徐錫麟一起發(fā)動起義,結果被叛徒告密了,被抓的時候,她說:“革命的同志你們先走”什么叫幸福者啊 ?這就

24、是幸福者,他們?yōu)樯鐣倪M步,民眾的利益去犧牲而感到驕傲和幸福這些愛國志士,看到社會的黑暗,憂國憂民而哀痛,以為人民謀幸福犧牲自我而感到幸福魯迅先生是歌頌他們的, “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這是真的猛士,他們是偉大的劉和珍這樣的人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啊,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里面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也就是說時間一長,猛士的鮮血就會被占國民中大多數的“庸人”忘卻了“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人們好死不如

25、賴活著,活得沒有骨氣,沒有尊嚴就叫“茍活”! “維持這似人非人的世家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師: 大家有沒有聽出魯迅先生的話里面有一種對文化改造的聲音了 ?他覺得這樣的世界無法活下去了一個真的猛士精神得不到張揚的世界,人活著只能茍且偷生“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 ”因此,“我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我”寫東西干什么 ?來喚醒麻木、愚昧的國民,來拯救在文化上人們普遍愚昧不覺醒的世界!我們來研究文章里面的幾段話魯迅先生說: “我早已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吧,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

26、要了”一方面,作者強烈地感覺到實在無話可說, “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艱于呼吸視聽” , 這個慘案已經把作者擊倒了沒有辦法說一個人到了最悲憤的時候他就是無話可說比如死了親人最悲的時候不是他哭的時候,而是眼淚都哭干的時候,是不是?但是,魯迅先生又轉過頭來,他又說:“我還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師:文章在三個地方分別講了“我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大家能發(fā)現這三個地方特別有所指嗎?也就是說“我”寫東西還是要寫?能把這三個點分析一下嗎?這個是真正的閱讀和理解啊,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生: 我覺得第一個他說寫一點東西的必要,是紀念劉和珍君的事跡: 第二個是表明他寫這篇文章是為了驚醒世人:第三個是忘

27、卻的救世主快要降臨了吧寫點東西希望人們銘記住這件事情所帶來的一種教訓師:好,基本準確除了第二個有一點問題,第一個、第三個說得非常好! 你看看,作者寫這句話的旁邊分別有不同的句子,“這雖然與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這表明作者要寫一點東西,是要對死者表示悲哀和尊敬是要悼念死難的烈士,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 這個 “這樣的世界”魯迅先生在另外的地方是怎么表述的呢?“我只覺得我所住的并非人間”要把“并非人間”這樣一個環(huán)境,這樣一個舊中國改造成一個新的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都非常好的真正的人間因此 “我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那么第二個“寫一點東西的必要”是什么意思呢

28、 ?是要揭露兇殘者的嘴臉! 讓人們看到我們改造這個世界改造這個世界的文化,鏟除邪惡的重要性,控訴段政府的暴行,抨擊文人的陰險論調,揭露兇殘者“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吧,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魯迅先生常常批評中國人善于忘記歷史的教訓,稱之為“特別健忘”他寫的阿Q正傳里面有一個細節(jié)阿Q去調戲吳媽,挨了一頓打,沒過多長時間他又回來,吳媽還在趙老爺家里鬧,哭哭啼啼的,好多人在勸她,看熱鬧, 他突然忘記了自己對吳媽干了什么事,還說: “好看,他們 ( 指吳媽、趙老爺等人) 在干什么?”看見趙太爺掄著杠子要打他,他才發(fā)現原來這件事情與“我”有關,逃跑了特別地健忘 ! 他干的壞事立馬就忘記了,一個沒有記憶

29、的民族必然要重復苦難一個特別健忘的民族尤其容易重蹈覆轍,一個沒有歷史記憶的民族必然寡廉鮮恥 ! 你們想想看,魯迅先生是不是站在一個民族文化的高度說的話?“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吧”因此“我”要寫一點東西了師:事實上, “三一八”慘案因為魯迅先生寫的這一篇文章而被歷史深深的記住了中國該發(fā)生了多少殺人的事件,多少慘案?沒有幾個我們今天還記在心靈當中的,或者被后人記住的我們給很多學生講歷史上一些殺人的故事,大家都聞所未聞,張獻忠殺人如麻,是不是?他的部隊,沒有糧食給戰(zhàn)士分的什么東西你們知道嗎?人腿子 !再給每位士兵發(fā)鹽,就是腌肉的鹽,每個士兵身上背著人腿子,想想看,多殘酷! 這樣的歷史都被我們忘記了很

30、多人都忘記所以這里有寫點東西的必要,是干什么啊?實在是有喚醒麻木的國民的必要要人們來牢記這樣的慘案,要喚醒庸人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性的紀念文章,它的偉大意義在于三個打通和連接,我后面要專門講這個問題,一般性的紀念文章達不到這個高度六、名篇特色師: 好, 下面我們來總結這篇文章在抒情方面的重要特點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抒情魯迅先生在這里抒情的方式是非常具有獨特性的, 這是一般人所看不見的所以今天我要重點講的就是這篇文章在抒情方面的特點師:首先,請大家看這段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有沒有把自己擺在老師的位置上 ?生:沒有他勇于解剖自己,對于逝者表示出極大的尊重對于紀念他沒有浮泛更沒有旁觀,而是用他的心和情、悲

31、憤和摯愛去深味慘案前前后后的更多、 更深廣的內容他的思想和情感滲入其中,他把他所能感受到的行諸筆墨,讓人看到真正思想者的心靈的苦痛與掙扎的具體情狀第一, 表現了一個真實感人的自我形象作者控訴兇殘,紀念死者并不停留在就事論事上面,而是把這種情感和理性的思考交織在一起,這就獲得了一種高度哲學家認為這樣就獲得了無限的詩性什么叫 “無限的詩性”呢?我們用歌德的話來解釋一下,他說:“感情愈和理性結合, 就愈顯高貴到了極境就出現了詩和哲學”這篇文章使我們感覺到魯迅先生不是在純粹地發(fā)泄自己的感情而是將這種感情和深廣的理性思考結合在一起因此,獲得了高貴的品格,叫做“無限的詩性”一個潑婦也會釋放感情,她在街上罵

32、街,把地上踹個坑這也叫抒發(fā)感情,但是它不叫詩,為什么?它缺乏一個致命的東西同理性結合什么叫理性啊?就是對這個事情的原因、性質、特點、遠景、價值的判斷,這樣的思考,就叫理性這就使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行文上有了一個突出的特點:一個真正思想者真誠地袒露他的思想他講了很多話,其實, 都是重復的但是,我們讀的時候并不覺得是在重復,是不是?而是覺得他是在真實地袒露自己的內心魯迅先生小說祝福里面的祥林嫂,她的兒子阿毛被狼叼走了她最后變得有些瘋了,反復地向人講: “我真傻,真的, 我真傻, 真的” 一個被生活整得死去活來的人反復重復著一句話,但是我們不嘲笑她,覺得她怎么樣啊?她是在抒情對不對?魯迅研究專家正獻永

33、在魯迅雜文藝術論中這樣說: “他直抒胸臆,將自己的滿腔悲痛和義憤用烈火般的巖石噴射出來,形成詩意洶涌的感情波濤,并結情為理,化為深刻的哲理韻味和汪洋恣肆的風格,他指著反動派的鼻子怒斥:“中外的殺人者居然昂起頭來不知個個臉上有血污”這是本文抒情上的一個最大特點師:我們發(fā)現這篇文章行文上有一個重大的特點,是什么?生:反復訴說!師:聰明II 有學者概括為“欲吐還吞,欲吞不得,吞而復吐”我覺得很深刻! 你看,“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我還有什么可說呢 ?毯懂得衰亡

34、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 ! ”魯迅先生反復地講,“我要寫點東西”,“我有話要說”但是沒有話說,無話可說”“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這是個什么邏輯 ?是不是覺得有點像瘋子一樣?為什么魯迅在這個地方會表現出這樣一個特點呢?下面,我們把視角延伸到魯迅先生那個時期正在研究的魏晉文人身上魯迅既發(fā)現了魏晉時代環(huán)境與文人的內在覺醒之間的深刻矛盾同時也發(fā)現了歷史的幽憤在今天仍然在延續(xù)! 所以魯迅先生在情感與氣質上都與魏晉文人有幾分相似!魯迅先生在同年的四月二十六號在廈門大學作了一個著名的演講,講的就是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以及酒之關系這是非常

35、著名的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魏晉時代非常值得研究下面我們來舉個例子,來研究一下魏晉時代的文人以及他們內心的痛苦有沒有同學知道“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最優(yōu)秀的詩人是誰啊?生:阮籍!師:優(yōu)秀知道阮籍! 現在我們就來透徹地了解阮籍其人,并讀他的一首詩史書上說:“阮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边@個“故”是變故大家知道,三國以來一直戰(zhàn)亂不堪,董卓之亂、司馬氏纂位之亂,天下名士少有全者,那些讀書人,真正有名氣的讀書人沒有哪一個能夠活到自然天年,基本上都是被砍掉的中國這個環(huán)境,尤其在動亂的時代是相當糟糕的莊子就講, 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最大的幸運是什么?四個字 “免于刑焉”(

36、 此四字板書在黑板上) 不要被別人砍了! 大家知道莊子生活的那個國家宋康王非常殘暴無道,而且統(tǒng)治了52 年 52 年對莊子來講是整個人生啊,莊子82 歲時,宋康王才死掉82 歲以后還能干什么?魏晉時代的文人所處的這個時代也就是這么兇險!而阮籍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可惜呀 ! 不能與時代合拍,為什么 ?他內心覺得自我的尊嚴最重要人的自由最重要,他平生最反對的就是違心的去巴結逢迎別人他非常率直、率真, 所以他不能參與世事于是他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用喝酒來麻醉自己,“酣飲為?!边@是 晉書阮籍傳記載的: “文帝為武帝求婚于籍”,阮籍雖在政治上與司馬氏政見不同但他處世十分謹慎當司馬昭為司馬炎向阮籍提親求婚時阮籍當然不能同意這樣的親事,但直言拒絕又容易招來禍害于是,阮籍便大醉六十天,使司馬昭一直沒有開口的機會,終于作罷上門來提親的人連跟他講話的機會都沒有,“不得言而止”但阮籍內心的痛苦卻是無法排遣的,王勃的滕王閣序里面有一句名言:豈效窮途之哭! 這個典故就來自于這里他無法排遣心中的苦悶,有時候率意獨駕,一個人駕著一輛馬車,不由徑路,不知道往哪里走, 也不管往哪里走,拼命地跑跑到車跡所窮的位置在那里大哭一場然后回家,這就叫“窮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