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強直診療指南_第1頁
先天性肌強直診療指南_第2頁
先天性肌強直診療指南_第3頁
先天性肌強直診療指南_第4頁
先天性肌強直診療指南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先天性肌強直診療指南概述先天性肌強直(congenital myotonia)是一種幼兒至兒童期起病的遺傳性骨骼肌離子通道病。臨床表現為橫紋肌主動收縮后不能及時放松,在一段時間內持續(xù)收縮。根據遺傳方式不同,先天性肌強直可分為Thomsen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和Becker型(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通常Becker型較Thomsen型臨床表現更重。病因和流行病學先天性肌強直是由氯離子通道基因(CLCN1)發(fā)生突變所致。表現為橫紋肌上氯離子通道功能減弱或喪失。在這種情況下,肌肉主動收縮時,肌細胞產生動作電位后不能及時通過氯通道介導的氯離子跨膜流動重新回到靜息膜電位,最終導致肌肉過長時間持續(xù)性收縮。

2、先天性肌強直男女均可罹患,患病率約為1/100 000。我國尚無本病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先天性肌強直的臨床特點如下:1.通常嬰幼兒期至兒童期起病,少數患者成年后起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Thomsen型起病略早于常染色隱性遺傳Becker型。但Becker型通常病情重于Thomsen型。2.全身橫紋肌,包括肢體骨骼肌、面肌、眼外肌、舌肌均可出現肌強直現象。Becker型上肢和面部癥狀明顯,而Thomsen型下肢癥狀明顯。3.肌強直在休息后突然運動時明顯,反復動作后減輕,稱之為“熱身(warm-up)”現象??稍谕蝗粏訒r出現短暫肌肉無力。病程較長的Thomsen型的患者,可有持續(xù)性肢體遠端無力,

3、甚至累及肢體近端。4.查體可見患者常肌肉發(fā)達,呈運動員體型。大力握拳后,手指不能及時展開;大力閉目后,不能立即睜開。叩擊手部大魚際肌、舌肌等部位,可引起肌肉持續(xù)性收縮(叩擊性肌強直“肌球”現象)。輔助檢查1.肌電圖 針極肌電圖表現肌強直放電,且不合并肌源性損害和神經源性損害,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2.血清肌酶譜檢測 肌酸激酶(CK)可輕度升高,一般在正常上限的34倍。3.肌肉活檢 肌肉活檢對先天性肌強直的診斷沒有特殊意義,一般不要求完成。4.基因檢測 對CLCN1基因進行全面測序(高通量測序或Sanger測序),發(fā)現致病突變是目前唯一的確診手段。目前已發(fā)現至少275種不同致病突變,95以上為點突

4、變,少數為大片段缺失或重復4。其中有10余種突變既可導致Thomsen型,又可導致Becker型。診斷先天性肌強直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采集(包括家族史,是否符合常染色體顯性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臨床查體、肌電圖檢查、血肌酶譜檢測和基因檢測。兒童早期起病,有肌強直現象并呈運動員體型,伴有“熱身”現象等特點。肌電圖檢查表現為肌強直放電,最終可通過基因檢測確診。鑒別診斷先天性肌強直主要與以下3種強直性肌病相鑒別:1.先天性副肌強直(paramyotonia congenita) 與先天性肌強直有類似臨床表現,亦有強直現象,肌電圖可見肌強直放電,但由鈉離子通道基因(SCN4A)突變所致。癥狀以眼外肌、咀

5、嚼肌和手部肌肉受累為主,在活動和反復動作后加重(無“熱身”現象),遇冷時強直現象亦明顯加重。運動員體型一般不明顯。患者常伴有發(fā)作性無力,持續(xù)數分鐘至數小時。以上特點有助于與先天性肌強直相鑒別。2.鉀加重型肌強直 此型亦由鈉離子通道基因(SCN4A)突變所致。部分患者與典型氯離子通道相關先天性肌強直臨床表現一致,難以區(qū)分。有助于鑒別的特點包括:攝入鉀鹽或補鉀后癥狀加重,可能合并高鉀性周期性麻痹,反復運動后延遲出現肌強直現象,肌強直常伴有疼痛,眼外肌強直癥狀更常出現等。3.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 分為1型和2型,分別由DMPK基因CTG重復數增多和ZNF9基因CCTG重復數增多所致。本病患者也有明顯肌強

6、直現象,但同時伴隨很多其他臨床表現,如骨骼肌進行性無力萎縮、早發(fā)白內障、逐漸加重的房室傳導阻滯、額禿及內分泌與生殖系統(tǒng)障礙等。這些都不會在先天性肌強直患者中出現。治療先天性肌強直病情較輕,一般無進展,成年后部分患者癥狀還可能減輕。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1.藥物治療 當肌強直癥狀明顯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時,可應用美西律、卡馬西平、苯妥英鈉、乙酰唑胺等藥物緩解肌強直癥狀。美西律為一線用藥,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根據病情調整劑量。2.避免加重誘因 避免寒冷、緊張、高強度運動等加重誘因,避免應用利尿劑、腎上腺素等導致癥狀加重的藥物5。3.心理支持 在成長過程中,當出現運動受限、摔倒等不同于同齡兒表現

7、時,患兒容易出現心理變化,必要時建議心理咨詢。診療流程(圖22-1)有松拳困難、啟動時肢體僵硬現象有類似疾病家族史詳細詢問病史(包括起病年齡、家族史等)查體評估肌強直體征,叩擊出現肌球,運動員體型CLCN1基因檢測,發(fā)現致病突變Becker型為雜合突變,Thomsen型為純合突變或復合雜合突變明確診斷,必要時對癥藥物治療查肌電圖確認肌強直放電血肌酸激酶輕度升高圖22-1 先天性肌強直診療流程參考文獻1 Emery AE. Population frequencies of inherited neuromuscular diseases-a world survey. Neuromuscul

8、Disord, 1991,1(1):19-29.2 Lossin C, George A. Myotonia congenita. Adv Genet,2008,63:25-55.3 Gutmann L, Phillips LH 2nd. Myotonia congenital. Semin Neurol, 1991,11(3):244-248.4 Raja Rayan DL, Haworth A, Sud R, et al. A new explanation for recessive myotonia congenita: exon deletions and duplications in CLCN1. Neurology,2012,78(2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