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勢論爬梳_第1頁
荀子勢論爬梳_第2頁
荀子勢論爬梳_第3頁
荀子勢論爬梳_第4頁
荀子勢論爬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荀子勢論爬梳文獻標識碼: A法家人物對勢的看法已經廣為學界深入研究, 而荀子勢論仍 未引起足夠關注,有鑒于此,本文擬對此進行考察。 荀子一 書中,“勢”字共八十四見,含義有三:第一,權力,地位;第 二,情形,情況;第三,必然趨勢。后兩種意義屬于尋常用語。 因此,荀子的“勢”,就是指權力、地位。其勢論,大致有如下 三個方面。一、求勢的必要性在荀子看來, 地位和權力對于君子來說非常重要, 只有擁有 地位和權力,才能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造福于生民。荀子認為, 人天生具有趨惡的潛質, 如果“君子非得勢以臨 之”以禮法,常人則懵懵懂懂,智慧不啟,德行不進。“今圣王 沒,天下亂,奸言起,君子無勢以臨之,

2、無刑以禁之, 故辨說也?!?君子不得勢,正言就得不到有效宣傳, 邪說也不會受到禁止。 性 惡有云:“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 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禮 義之化也。今嘗試去君上之勢,無禮義之化,去法正之治,無刑 罰之禁,倚而觀天下民人之相與也。 若是,則夫強者害弱而奪之, 眾者暴寡而嘩之,天下之悖亂而相亡,不待頃矣?!笨梢?,立君 上之勢的目的在于有效實施各種治國方略, 使社會歸于大治。 如 果“明君臨之以勢”,則可“道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論, 禁之以刑”,即以道德之威感化民眾,以正道

3、引導民眾,以命令 促成民眾,以道理說服民眾,以刑法禁止邪行。在荀子看來, 舜、禹“是圣人之得勢者”, 既得勢,則可“一 天下,財萬物,長養(yǎng)人民,兼利天下”,以致“通達之屬,莫不 從服,六說者立息, 十二子者遷化”。 周公,“武王崩, 成王幼, 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 聽天下之斷, 偃然如固有之, 而天下不稱貪焉。 殺管叔, 虛殷國, 而天下不稱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而天下不稱偏焉。 教誨開導成王, 使諭于道,而能拚跡于文、 武。 周公歸周,反籍于成王,而天下不輟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 之。”所謂“履天子之籍”,即居天子之位,顯然亦為得

4、勢。周 公既得勢,則可便利行使國家權力,誅滅叛臣管叔,剿滅商紂余 孽,分封諸侯,鞏固天下。仲尼、子弓品德高尚、才智開通,然 而他們不得勢,故功業(yè)不如舜、禹、周公卓著。成相有云:“水至平,端不傾,心術如此象圣人。而有勢,直而用?w必參天?!币簿褪钦f,圣人心術平正如水,若能得勢,嚴于律己,寬 于待人,功業(yè)必與天齊。可見,勢非常重要,既如此,求勢就必 然具有合理性。二、勢與道的關系在荀子看來,“夫薄愿厚,惡愿美,狹愿廣,貧愿富,賤愿 貴,茍無之中者,必求于外。故富而不愿財,貴而不愿勢,茍有 之中者,必不及于外。 ”追求勢位乃人類的普遍天性。 既然如此, 是否可以順從天性,不論手段,追逐權勢 ?否!

5、荀子認為,勢固然 重要,但求勢必以其道,處勢必以其道。秦昭王曾問荀子:“儒無益于人之國 ?”荀子回答道:“儒 者法先王,隆禮義,謹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則 勢在本朝而宜;不用,則退編百姓而愨,必為順下矣。雖窮困凍 餒,必不以邪道為貪。無置錐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義。嗚呼 而莫之能應,然而通乎財萬物、養(yǎng)百姓之經紀。勢在人上則王公 之材也,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寶也。雖隱于窮閻漏屋,人 莫不貴之,道誠存也?!笨梢?,對于儒者來說,首先不在于是否 得勢,而在于是否身正德高, 明于治道。若身正德高, 明于治道, 得勢則可為王公之才;若不得勢,德才依舊,絕“不賂貴者之權 勢”,即不趨炎附勢。

6、在荀子看來,道德高尚、心態(tài)平和,比權 勢及權勢帶來的享受重要得多。 “心平愉, 則色不及傭而可以養(yǎng) 目,聲不及傭而可以養(yǎng)耳,蔬食菜羹而可以養(yǎng)口,粗布之衣、粗?r 之履而可以養(yǎng)體,屋室蘆庾、葭 (高禾) 蓐尚機筵而可以養(yǎng)形。故 無萬物之美而可以養(yǎng)樂, 無勢列之位而可以養(yǎng)名。 ”荀子絕對鄙 視“無禮義而唯權勢之嗜者”, 在他看來, 求仕者理應為“厚敦 者也,合群者也,樂富貴者也,樂分施者也,遠罪過者也,務事 理者也,羞獨富者也?!币馑际钦f,仕者必須首先德行高尚、親 和民眾、 樂得其富、 謙虛謹慎、 羞于獨富、 樂善好施、 遠離罪過、 善于辦事。得勢而富貴,必須“富貴而體恭”,“富貴而體恭, 殺勢也

7、”,“滅權勢之威,故形體恭謹”,也就是說,身處高位 而不趾高氣揚,而是謙虛謹慎??释烂酁槿说钠毡樾睦?, 然而對于美名,“不可以勢重 脅也”,即不可憑借權勢造成對別人的威壓而獲取名聲。 君子應 該“務修其內而讓之于外,務積德于身而處之以遵道”,這樣“則貴名起如日月,天下應之如雷霆”。在荀子看來,榮耀有“勢榮”、“義榮”之別,恥辱有“勢 辱”、“義辱”之分?!爸疽庑?,德行厚,知慮明,是榮之由中 出者也,夫是之謂義榮。爵列尊,貢祿厚,形勢勝,上為天子諸 侯,下為卿相士大夫,是榮之從外至者也,夫是之謂勢榮。流淫 汗侵,犯分亂理,驕暴貪利,是辱之由中出者也,夫是之謂義辱。 詈侮摔搏,捶笞臏腳,斬斷枯

8、磔,藉靡舌絆,是辱之由外至者也, 夫是之謂勢辱?!本拥臉s耀源于高尚的道德、明達的智慧即“義榮”,而不是在于顯赫的權勢即“勢榮”。君子的恥辱源于德行不修即“義辱”,而不在于受到刑法的侮辱即“勢辱”?!熬涌梢杂袆萑瑁豢梢杂辛x辱;小人可以有勢榮,而不可 以有義榮。有勢辱無害為堯,有勢榮無害為桀。義榮、勢榮,唯 君子然后兼有之:義辱、勢辱,唯小人然后兼有之。”可見,德 行、智慧總是優(yōu)于權勢、地位。威信亦非來自權勢?!岸Y樂則不修,分義則不明,舉錯則不 時,愛利則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其誅不服也審,其刑罰重而 信,其誅殺猛而必, ?k 然而雷擊之,如墻厭之。”此為“暴察 之威”。 “暴察之威”乃是

9、依靠嚴刑峻罰、 殘殺誅滅而樹立起來 的淫威。在淫威逼迫之下,“百姓劫則致畏,贏則敖上,執(zhí)拘則 最,得間則散,敵中則奪。非劫之以形勢,非振之以誅殺,則無 以有其下。 ”所謂“劫之以形勢”, 就是以權力、 勢位威脅百姓, 這種威信絕不可取。 真正的威信在于“道德之威”。 所謂“道德 之威”乃“禮樂則修,分義則明,舉錯則時,愛利則形。如是, 百姓貴之如帝,高之如天,親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賞不用 而民勸,罰不用而威行”??梢?,真正的威信與權勢無關,而來 自高尚的德行、得體的政治措施。 勢在一定條件下可下 發(fā)生變化,處勢不以其道,則勢一去不復返。“國者,天下之制 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

10、持之,則大安也,大榮 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 無之。及其綦也,索為匹夫不可得也,齊 ?蝸資且病9嗜酥 鰨 ?天下之利勢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將道也。”身為 人君,是天下之“利勢”,然不以正道處之,則“利勢”終去而 “索為匹夫不可得”。桀、紂乃“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 勢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桀、紂乃世襲人君,權勢可 謂顯赫,“然而不材不中,內則百姓疾之,外則諸侯叛之,近者 境內不一,遙者諸侯不聽,令不行于境內,甚者諸侯侵削之,攻 伐之?!辫?、紂“積其兇,全其惡,而天下去之”,勢則不保。 而湯、武,“修其道,行其義,興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

11、而天下歸之”,勢則不求而民與之。作為人君,怎樣才算處勢以道 ?“挈國以呼禮義,而無以害 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扌樂 )然扶持心國,且若是其固也。所與為之者之人,則舉義士也;所以為 布陳于國家刑法者,則舉義法也;主之所極然帥群臣而首鄉(xiāng)之者, 則舉義志也。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是綦定也。綦定而國定, 國定而天下定。”可見,以道處勢,就是以仁愛之心為基礎,以 道義為原則,任天下賢士,用天下良法,引領群臣樹立遠大志向。 若如此,則上行而下效,民必歸義,國定而天下安。處勢以道,勢雖小而可大之?!叭√煜抡撸秦撈渫恋囟鴱?之之謂也,道足以一人而已矣。彼其人茍一,則其土地且奚去我 而

12、適它 ?故百里之地,其等位爵服足以容天下之賢士矣,其官職 事業(yè)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循其舊法,擇其善者而明用之,足以 順服好利之人矣。賢士一焉,能士官焉,好利之人服焉,三者具 而天下盡,無有是其外矣。故百里之地足以竭勢矣。致忠信,著 仁義,足以竭人矣。兩者合而天下取,諸侯后同者先危。”百里 地,于勢可謂小,然處之以道,重用賢能,損益法度,按章辦事, 則天下歸心。文王據(jù)百里地而一天下,桀紂“厚于有天下之勢而 不得以匹夫老”。可見,“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不 善用之,則楚六千里而為仇人役。故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勢, 是其所以危也。”用兵不可驅民以勢。 “秦人,其生民也狹 ?i ,其使民也酷烈

13、, 劫之以勢,隱之以呃,忸之以慶賞, ?p 之以刑罰,使天下之民 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無由也?!彼^“劫之以勢”,即“以威 勢劫迫之使出戰(zhàn)”。此種強迫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富國強 兵,但不如以禮義教化“齊民”、“凝民”效果明顯。所謂“齊 民”、“凝民”,就是通過禮義教化,統(tǒng)一民心、凝聚民眾、激 發(fā)民志。這樣的民眾必然精誠團結、 共御外敵、無往而不勝。 “兵 大齊則制天下,小齊則治鄰敵”。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 闔閭、越勾踐,可謂“和齊之兵”,然而未有本統(tǒng)。所謂“未有 本統(tǒng)”,即雖用禮義教化,卻不能持之以恒,故為“小齊”,小 齊之兵,“可以霸而不可以王”。湯、武之兵,禮義教化以一貫 之,是為

14、“大齊”,“大齊”則王天下??梢?,“劫之以勢”乃 權宜之計,不若禮義教化深謀遠慮。荀子分析了禮義教化優(yōu)先于賞慶、 刑罰、 勢詐等權宜之計的 原因?!胺踩酥畡右玻?為賞慶為之則見害傷焉止矣。 賞慶、刑罰、 勢詐不足以盡人之力,致人之死。”也就是說,以賞慶、刑罰、 勢詐治兵, 軍隊則以趨利避害為行動的唯一原則, 這樣的軍隊決 不會為了賞賜,心甘情愿為國效命。強敵臨境,“使之持危城則 必畔,遇敵處戰(zhàn)則必北,勞苦煩辱則必北,霍焉離耳,下反制其 上?!鼻貒能婈爩儆诠?,秦國的用兵之道乃“以力兼 人”、“傭徒鬻賣之道”。所謂“以力兼人”,即“非貴我名聲 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勢?!苯y(tǒng)治者以

15、淫威恐嚇民 眾,驅而使戰(zhàn)。 迫于淫威, “故民雖有離心, 不敢有畔慮。 若是, 則戎甲俞眾,奉養(yǎng)必費,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兵俞弱”。 所謂“傭徒鬻賣之道”,即君與民遵循市場交易原則,民為利而 戰(zhàn),君為戰(zhàn)而賞。顯然,“以力兼人”及“傭徒鬻賣之道”均“不 足以合大眾,美國家”。成功的用兵之道,必須“厚德音以先之, 明禮義以道之,致忠信以愛之,尚賢使能以次之,爵服慶賞以申 之,時其事、輕其任以調齊之,長養(yǎng)之,如保赤子。政令以定, 風俗以一,有離俗不順其上,則百姓莫不敦惡,莫不毒孽,若祓 不祥。然后刑于是起矣”??梢?,荀子的用兵之道絕非單純的計 策謀略,而是以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為目標的正確治國方略。

16、“處勝人之勢”,“行勝人之道”,任用賢才最為關鍵?!奥?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人服而勢從之,人不服而勢去之,故王 者已于服人矣。”所謂“善服人”即成功管理人才,成功管理人才的首要措施是“急得其人”。 所謂“急得其人”就是迫不及待 發(fā)現(xiàn)賢才、真心實意重用賢才。在荀子看來,“明主急得其人”, 暗主卻“急得其勢”。暗主處處顯示自己的威風,事事親自操辦, 故“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社稷必?!薄?、武、桀、紂“處 勝人之勢”一也,湯、武“行勝人之道”,而桀、紂“善為人所 惡”,故“天下倜然舉去桀、紂而奔湯、武,反然舉惡桀、紂而 貴湯、武。”古往今來,急得“勝人之道”者寡,而急得“勝人 之勢”者多,故荀

17、子嘆息道:“上壅蔽,失輔勢,任用讒夫不能 制。郭公長父之難,厲王流于彘”“忠臣蔽塞主勢移”。臣相權勢顯赫,亦為“勝人以勢”。處“勝人以勢”,必須 懂得“勝人之道”。何謂“勝人之道” ?“是為是,非為非,能 為能。不能為不能 ?慵褐 ?私欲,必以道夫公道通義之可以相兼容 者,是勝人之道也。”可見,“勝人之道”即拋卻私欲、秉持公 心、明辨是非、重用賢能、貶黜庸才。一國之相, “上則得專主, 下則得專國”,據(jù)此“勝人以勢”,理應“驅此勝人之勢赴勝人 之道,求仁厚明通之君子而托王焉,與之參國政,正是非”。若 如此,“則國孰敢不為義矣 ?君臣上下,貴賤長少,至于庶人, 莫不為義,則天下孰不欲合義矣 ?賢

18、士愿相國之朝,能士愿相國 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齊為歸,是一天下也?!本C上可見,求勢以道、處勢以道,為人則君子,為國則可長 保。相反,不以其道,則小人,則勢去,則國亡。三、勢之不齊的客觀性 在荀子看來,“皇天隆物,以示下民,或厚或薄,常小齊均?!?萬物“不齊”乃不可改變之事實。同樣,勢亦不可齊同。理由如 下:“分均則不偏,勢齊則不一,眾齊則不使。有天有地,而上 下有差;明王始立,而處國有制。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 能相使,是天數(shù)也。勢位齊而欲惡同,物不能澹則必爭,爭則必 亂,亂則窮矣。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貧富貴賤 之等,足以相兼臨者,是養(yǎng)天下之本也?!币簿褪钦f,如果人們 的地

19、位齊同,分配收入一致,則期望得到的報酬也大致相同,然 而有限的社會財富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要求, 因此,勢位必須有 等差。荀子勢位有等的看法似乎與平等思想格格不入, 其實不然。荀子所謂的等差決不是因世卿世祿制度造成的先天差異,相反,“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不能屬于禮義,則歸之庶人。雖 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于禮義,貝朋之卿相士大 夫。”人生而平等,資質相似,條件相同,但后天砥礪德行、學 習知識的努力程度各異,故德有高低、智有高下、能有大小。勢 位作為一種報酬,理應與德行、智能、貢獻相對應,這才是真正 的公平。只有實行等差分配,德行較高、貢獻較大的人才能享有 較多的權利。說到底,勢位的

20、高下實際上既是一種功賞相類的回 報,又是一種刺激人們積極向上的激勵機制。作為回報,勢位不 齊正是社會公平的體現(xiàn)。作為激勵機制,只有保證德行較高、貢 獻較大的人享有較高的勢位, 才可能催生出進一步砥礪品德、 多 作貢獻的動力。而那些德行不高、貢獻較小的人為了爭取更高勢 位、享有更多權利,必然自發(fā)學習先進,提高自身才德,爭取為 社會多作貢獻。這樣,推動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就自然而然產生。荀子引用尚書“維齊非齊”的話深化自己的學說,所謂“維 齊”就是維護社會的公平、 公正,而“非齊”則指勢位的實際差 別,“非齊”看似不公,其實蘊含著付出與收獲成正比這一至公。 顯然,荀子“維齊非齊”的思想比不分條件,一

21、味追求平均主義深刻得多。荀子還認為,在公平競爭的原則下,勢位和財富形成等差后, 須保持相對穩(wěn)定。那些“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妄圖 通過不法手段獲取勢位的“不肖”之人,遭到荀子的強烈反對?!吧偈麻L,賤事貴,不肖事賢,是天下之通義也。有人也,勢不 在人上,而羞為人下,是奸人之心也。”對于“不肖”之人,明 君應“臨之以勢,道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論,禁之以刑?!?只有保持勢位相對穩(wěn)定,才能促進社會的平穩(wěn)、持續(xù)發(fā)展。相反, 如果人們交相爭勢,勢位更替如走馬燈,社會必然困頓不前。勢位的等差還表現(xiàn)在社會分工方面。 社會分工是社會進步的 表現(xiàn),每個人都應明確自己的職責?!把诘乇懋€,刺中殖谷,多 糞肥田,是農夫眾庶之事也。守時力民,進事長功,和齊百姓, 使人不偷,是將率之事也。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節(jié)而五 谷以時孰,是天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 歲雖兇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圣君賢相之事也?!睂?于君主來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