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氣化理論培訓課件_第1頁
傷寒論氣化理論培訓課件_第2頁
傷寒論氣化理論培訓課件_第3頁
傷寒論氣化理論培訓課件_第4頁
傷寒論氣化理論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傷寒論氣化理論傷寒論氣化理論 傷寒論原序說:“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睆堉倬八J識的深奧理論,只有本于“經絡臟腑三焦周身氣化”的總體思想,系統(tǒng)而全面地研究傷寒論氣化理論,才能將其深入解讀。論文繼承了內蒙古醫(yī)學院張斌教授眾多的優(yōu)秀學術思想,也繼承了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劉渡舟教授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學術思想,并努力使之更加全面、深入、系統(tǒng)。2傷寒論氣化理論 2傷寒論氣化理論一 談人體真氣的形成1.1 天有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人亦有之1.2 宗氣的來源為天陽之氣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

2、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yǎng)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边@種“五氣入鼻,藏于心肺”的天陽之氣,就是宗氣。靈樞邪客說:“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3傷寒論氣化理論一 談人體真氣的形成1.1 天有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人亦1.3 天地陰陽二氣經過經絡的表里周流循環(huán)而形成了人體真氣天陽之氣經由皮膚而貫通到體內,而地陰之氣主要指水谷五味(地之五味),在人體內的天地陰陽二氣必須要有表里上下的周流貫通,才能化生出人體真氣,經絡在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天地之氣相合于人體而形成真氣,就形成了人體五臟所需的物質基礎,五臟將這些真氣依其作用形式而儲藏于五臟,就形成了五臟的精氣

3、。4傷寒論氣化理論1.3 天地陰陽二氣經過經絡的表里周流循環(huán)而形成了人體真氣41.4 宗氣為營衛(wèi)氣血大循環(huán)的重要基礎,并可提供六經氣化所需的本氣宗氣本于天陽之氣,并于五味相合,聚于胸中為氣海。宗氣的本源為在天之五氣,即風熱(火)濕燥寒五氣。靈樞刺節(jié)真邪說:“宗氣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氣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所以,宗氣可以為六經氣化提供其所需要的風熱濕火燥寒六氣5傷寒論氣化理論1.4 宗氣為營衛(wèi)氣血大循環(huán)的重要基礎,并可提供六經氣化所需1.5 談氣立與神機素問五常政大論說:“根于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于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素問六微旨大論又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

4、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天地之氣為外在之氣,人以天地之氣而立身立命,所以稱之為“氣立”(以后文中還會進一步講到,所謂“氣立”,就是指人體憑借太陽之氣及胸中大氣(宗氣),統(tǒng)率體內其它五經,與自然界六氣陰陽相適應,并經常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與轉化,使人能夠正常生存于自然界中)。五臟儲藏精氣又可使人體有主動的抗御外界不良氣候的能力,這些五臟所儲藏的精氣就是人體內形成“神機”的基礎物質。氣立與神機二者,緊密聯系。6傷寒論氣化理論1.5 談氣立與神機6傷寒論氣化理論1.6 論腎命之火命火為諸經氣化的根源,命火衰亡,其人必死;命火尚存,人即可救。位于

5、胸中的宗氣,也必須要下通于腎,以腎及命火為宗氣的基礎與根本。六經氣化以命火為根本,又因命火所化生的相火而貫通于三焦,使三焦之氣通暢,這樣,就為六經氣化的經氣運行,六經氣化與三焦的會通,五行五臟之氣的運行等等,奠定了牢固的基礎。7傷寒論氣化理論1.6 論腎命之火7傷寒論氣化理論1.7 五行之氣與六氣可相互貫通、相互轉化五行之氣木火土金水火,主于萬物的成形化物,為君相二火合一,所以為五。五行之氣與六氣又是可以相互貫通、相互轉化的,五行之氣轉化為六氣,又為一火分為二火,木火土金水火轉化為風暑濕火燥寒。 8傷寒論氣化理論1.7 五行之氣與六氣可相互貫通、相互轉化8傷寒論氣化理論2 論六經標本中氣2.1

6、 素問六微旨大論的標本中氣標本中氣的規(guī)律如下:本氣: 火 燥 寒 風 熱 濕 中氣: 厥陰 太陰 少陰 少陽 太陽 陽明標氣: 少陽 陽明 太陽 厥陰 少陰 太陰9傷寒論氣化理論2 論六經標本中氣2.1 素問六微旨大論的標本中氣9傷 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從化于天的作用就在于周流天氣,周流陰陽。并主萬物陰陽之氣的周流。三陰三陽是標氣陰陽,這些標氣陰陽之所以能夠形成按陰陽量一二三的有序的周流運動,主導作用在于本氣。所謂本氣,就是根本之氣。比如說,太陽標氣為三陽,產生在一年天氣最熱的季節(jié)。而此三陽之氣的產生,主導作用卻在太陽的本氣即寒氣。太陽本寒之氣從化于天,才能產生標氣太陽,標氣太陽為三陽,陽氣量也最

7、大,又是在夏季最炎熱之時,所以,本寒之氣的作用是一種反向作用。寒氣從化于天,是從大地中出來,騰化在天。 10傷寒論氣化理論 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從化于天的作用就在于周流天氣, 在六氣周流天氣,周流陰陽的運動中,中見之氣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以寒氣為例,寒氣的本性是凝斂、潛降。如果要使寒氣失去本性,升騰布達于上,必須要有中見之氣。本寒之氣的中見之氣為少陰熱氣,熱氣蒸騰水寒之氣上升布達于天,方能產生出太陽標陽之氣。中見之氣的強與弱左右著本氣的布化。 11傷寒論氣化理論 在六氣周流天氣,周流陰陽的運動中,中見之氣是必不2.2 論人體五行與六氣的聯系及不同的作用方向 五行與六氣,是各具不同意義,而又相互關

8、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在自然界中五行之氣與六氣各主著新陳代謝的一個大的方面。 五行的作用是終地紀,主持萬物的生長化收藏。五行的作用方向向下,東方木、南方火、中央土、西方金、北方水,為從于地的方形道理。人體的五行之氣是成形化物之氣,化生出五臟六腑、皮肉筋骨脈等有形物質。 12傷寒論氣化理論2.2 論人體五行與六氣的聯系及不同的作用方向 五行與六氣傷寒論氣化理論培訓課件2.3論體內六氣與三焦有機聯系的作用機制“開闔樞” 素問陰陽離合論說:“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

9、名曰一陰。陰陽沖沖,積傳為一周,氣里形表而為相成也?!?4傷寒論氣化理論2.3論體內六氣與三焦有機聯系的作用機制“開闔樞” 圖示: 開 闔 樞 太陽為開 陽明為闔 少陽為樞 太陰為開 厥陰為闔 少陰為樞15傷寒論氣化理論圖示:15傷寒論氣化理論 在傷寒論的六經氣化理論中,關于“開闔樞”的認識是極為關鍵的。開闔樞是六經之氣的趨向,而六經之氣又是風寒暑濕燥火為主導的標本中氣的運動變化,所以,開闔樞的六經之氣的運動趨向,實際上就是六經的物質基礎即六經標本中氣的運動趨向。開闔樞的理論必須與六經標本中氣有機聯系起來進行研究。16傷寒論氣化理論 在傷寒論的六經氣化理論中,關于“開闔樞”的認 人身為一小天地

10、,以六氣合歸五行,化生出五臟、五體形質(皮肉筋骨脈),為從地之理;以五行分而為六氣,產生三陰三陽,為從天之紀。兩者的氣化方向相反,為人體氣化作用的兩個方向極為不同的大的方面。 17傷寒論氣化理論 人身為一小天地,以六氣合歸五行,化生出五臟、五體如圖: 六氣 六氣 三陰三陽 五行 五臟、五體形質 五行 (從地之理) (從天之紀) 18傷寒論氣化理論如圖:18傷寒論氣化理論 三陰三陽的化生,是本氣通過中見之氣的作用而實現,為從天之紀,機理也與五行母子相生的方向正好相反,為本氣趨向于其母臟的方向。在這其中有其不同的氣機作用方向,在內經中把它叫做開、闔、樞。而且,這種作用機制、作用方向是貫通了三焦,是

11、將六經氣化以標本中氣的作用與三焦緊密而有機地聯系起來的機制。 19傷寒論氣化理論 三陰三陽的化生,是本氣通過中見之氣的作用而實現 開 闔 樞 太陽為開 陽明為闔 少陽為樞 (陽明本燥) 肺(金) 肺(金) 心包(相火即少陽本火) 腎、膀胱(水) 脾、胃(土) 肝、膽 (太陽本寒) 下焦腎(相火即少陽本火) 太陰為開 厥陰為闔 少陰為樞 (厥陰本風) 心(火) 肝(木) 心(君火即少陰本熱) 脾、胃(土) 腎(水) 肝、膽 (太陰本濕) 下焦腎(命火即少陰本熱)20傷寒論氣化理論 開 闔 “開闔樞”為六經經氣的運動形式,具有方向性,三陰三陽標氣由此而產生?!伴_”則具有上升、外出的功能;“闔”則具

12、有內入、下降的功能;“樞”則具有樞轉流暢,為內外、上下、表里之間通達周轉的基礎功能。21傷寒論氣化理論 “開闔樞”為六經經氣的運動形式,具有方向性,三陰2.4 論六經統(tǒng)領六氣六經從經絡來講,為手足同名之經相合的六經。但六經更是統(tǒng)領人體內的六氣,周流人體內所有流動狀態(tài)的榮衛(wèi)氣血陰陽的六經,所以六經是以經絡來統(tǒng)領周身。如太陽經為手足太陽經的相合,太陽經在人體只是行于背部,然而太陽主表,這表卻是周身之表,太陽經是以經絡調控著人體從下焦腎與膀胱的水寒之氣,經過中見少陰的熱氣,蒸騰水寒之氣而貫通三焦,向上通過中焦而上達于肺,再經肺氣的宣發(fā)布散,水中生陽,形為強大的物質推動力,體內清輕之氣隨其升達布散之力

13、而達于周身之表,成為了太陽標氣。所以,六經是統(tǒng)領周身六氣運行的六經,并非只是十二經手足二經的簡單相加。22傷寒論氣化理論2.4 論六經統(tǒng)領六氣六經從經絡來講,為手足同名之經相合的靈樞脈度說:“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榮其臟,陽脈榮其腑,如環(huán)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濡腠理?!绷浀年P鍵在經氣,經氣有行于經脈之內的,也有流溢于經脈之外的。以經脈統(tǒng)領周身,氣行無處不到,所以,六經能夠以經氣而統(tǒng)領三焦“開闔樞”,不能僅僅拘泥于經脈的循行路線來機械地認識六經。經絡在六經氣化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23傷寒論氣化理論靈樞脈度說:“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2.5 六經氣化中融會貫通了榮衛(wèi)血氣津液 榮衛(wèi)血氣津液是中醫(yī)學重要的理論內容,也是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