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湛江一中等“四校”2023學年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湛江一中等“四校”2023學年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湛江一中等“四校”2023學年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湛江一中等“四校”2023學年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湛江一中等“四校”2023學年高三一診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3高考歷史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2、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在政治、經(jīng)濟及科技等方面取得諸多成就,創(chuàng)造了很多屬于中國甚至世界的“第一次”。下列歷史事件按照時序排列正確的是中國第一家電視臺開始試播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頒布第一次成功將載人航天飛行器送入太空ABCD2“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之呼聲,以及“愿人人戰(zhàn)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之檄文,出現(xiàn)在A南京條約簽訂后B馬關條約簽訂后C臺兒莊戰(zhàn)役開始前D二戰(zhàn)末期日本投降前31916年,陳獨秀撰文稱:“民主國家,真國家

3、也,國民之公產也。以人民為主人,以執(zhí)政為公仆者也個人之自由權利,載諸憲章,國法不得剝奪之,所謂人權是也”。陳獨秀意在A主張發(fā)展科學B弘揚民主權利C進行文學革命D傳播馬克思主義4有宋一代,神童輩出。諸如丘浚十歲、孔文仲七歲、蔣堂六歲、黃庭堅七歲等,會賦詩、能作文的記載比比皆是。從宋太宗時起,朝廷專門設立童子科,有多位童子被賜予同進士或學究出身,其中最小的只有三歲。這一現(xiàn)象說明宋代A皇權日趨隨意獨斷B鄉(xiāng)學教育成效顯著C官僚體制充滿活力D科舉考試流于形式5馮夢龍在警世通言敘中指出,小說可以“令人為忠臣,為孝子,為賢婦,為良友,為義夫,為節(jié)婦,為樹德之士,為積善之家”;鐘離睿水指出李漁的十二樓的創(chuàng)作目

4、的是“今是編以通俗語言,鼓吹經(jīng)傳;以人情啼笑,接引頑癡?!庇纱丝赏浦髑逍≌fA深受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B(tài)是封建儒學世俗化的產物C使人們普遍受到文化熏育D有利于強化社會政治功能6元朝行省的權力很大,基本掌操著地方的軍政大權,與宋代以來地方權力逐漸削弱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元代行省官員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參知政事等六、七人組成,行省處理政務實行的是群官負責,各官員之間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牽制,每個行省官員都不可能獨立行使權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協(xié)助或制約。這反映了A行省制的優(yōu)越性沒有發(fā)揮出來B行省行使權力受中央的節(jié)制C行省官員的權力“大而不?!盌行省制度是中國省制的開端7如圖是1950年創(chuàng)作的漫

5、畫和平簽名,該漫畫反映了此時期(注:圖中上方條幅文字:在中國爭取二萬萬和平簽名;左下方黑旗上文字:我們要戰(zhàn)爭;)A中國人民捍衛(wèi)新生國家的決心B北平和平談判的歷史進程C帝國主義殘余被和平力量清除D國民黨失去大陸倉皇出逃8北京各界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聯(lián)歡大會,北京市市長彭真在會上宣布:我們的首都已經(jīng)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材料所呈現(xiàn)的歷史場景最有可能發(fā)生在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9商周時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鑄造法”來鑄造青銅器,包括制模、雕刻紋飾、翻制泥范、高溫焙燒、澆注液態(tài)金屬、加工修整等工藝制成。這一方法A表明青銅鑄造工藝已經(jīng)領先世界B是科學理論指導生產實踐的產物C反映

6、了農業(yè)生產工具的精湛工藝D凝聚著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智慧10中文里原來并無“塔”字,魏晉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缽”或“覆盆”式,也就是一個半圓覆缽形的大土冢。而中國工匠將這種佛塔形式同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結合,創(chuàng)造出各種造型美觀、千姿百態(tài)的佛塔。這反映了A佛教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B佛教本土化并逐漸成為主流思想C中國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響D宗教信仰與民眾的生活緊密相連111935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鐵路職工退休法違憲,理由是:政府強迫鐵路公司對其雇員支付養(yǎng)老金,是不經(jīng)法律程序剝奪公司財產;國會有權控制州際貿易,并不意味著它可以干涉勞資關系。由此可推知A國家干預經(jīng)濟模式遭到否決B

7、新政的推行需要體制的調整C新政擴大了最高法院的權力D新政突破了生產資料私有制12從文明形態(tài)和政權形式來考量,古代東西方類似于中國的有A古代印度B古埃及C古希臘D古代兩河流域的城邦13某學者認為,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百家爭鳴與漢代獨尊儒術之間的連綴是一種必然,諸子百家的獨尊意識為百家爭鳴最后走上獨尊的樓閣構筑了最初的階梯,諸子百家之間的師心自用則是獨尊意識的內部體現(xiàn)。該學者意在指出百家爭鳴A推動了社會階層的逐步分化B使儒家倫理被社會大眾認可C隱含著專制主義的發(fā)展趨向D使法家學說成為當時的顯學14“渠約長120公里,其走向大致與渭水平行,在渭水之北,它自咸陽之北往東北伸向黃河支流洛水。據(jù)說是為了誘使秦將

8、其物質和精力耗費在建造一條灌溉河渠上。此渠位于ABCD15下表摘編自清代外債史論,據(jù)該表可知借款次數(shù)總額經(jīng)建借款額及占總額百分比鐵路借款額及占經(jīng)建借款額百分比晚清政府2082.1億兩(白銀)3.7億兩;12%2.8億兩;76%北京政府64615.7億元(銀元)4.5億元;16%3.2億元;71%南京政府10845.0億元(銀元)6.0億元;23%2.2億元;37%A政治民主運動推動經(jīng)濟獨立發(fā)展B近代中國政府比較重視鐵路建設C經(jīng)濟建設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D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不斷加深16春秋時期,魯國季氏家臣南蒯叛亂,事敗后逃至齊國,齊景公呵斥其為“叛徒”!南蒯解釋道:“我是想幫助魯國君王奪回政

9、權啊?!饼R國大夫韓晳指出:“身為季氏的家臣,卻奢言加強魯國公室的權力,罪過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庇纱丝梢姰敃rA士階層日益成為重要力量 B齊國積極維護周大子權威C禮樂制度仍有社會約束力 D宗法制度已被諸侯破壞171964年,第二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綱領指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是國際緊張局勢和沖突的一個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腦會議號召不結盟國家要“通過有效行使反對霸權的國家主權來鞏固它們的獨立”,“拒絕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壓力”。材料說明不結盟運動國家A不滿美蘇兩國對第三世界的爭奪B意識到美國嚴重威脅他們的安全C欲建立他們主導的國際政治秩序D根據(jù)國際形勢變化調整斗

10、爭目標18周代通過分封,使姬姓周人的親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漢水,西起陜甘,東到齊魯,到處都楔入了姬姓人群。這說明,分封A旨在抑制地方諸侯勢力B削弱了周王室統(tǒng)治力量C萌發(fā)了宗族認同的意識D奠定了地緣政治的基礎19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產資料掌握在獨立行動的人的手里,所以沒有人有控制我們的全權如果生產資料都落到一個人手里,不管它是屬于整個社會的還是屬于獨裁者的,誰行使這個管理權,誰就有全權控制我們?!痹撝鲝圓推動了福利國家制度的發(fā)展B與凱恩斯主義理念相一致C20世紀70年代后得到重視D反對極權,推崇民主政治20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理論由先秦法家奠定,

11、經(jīng)漢朝儒生發(fā)展而成。這兩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分別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韓非子、董仲舒21對下如表分析正確的是1840年前1894年商品值其中國內銷售商品值其中國內銷售茶葉1414.061184.014784.61467.01棉花1146.791146.792437.261701.13糧食15533.3015533.3037250.0037054.20據(jù)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A中國貿易逆差不斷擴大B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C中國商品國際份額激增D自然經(jīng)濟瓦解22羅馬法經(jīng)歷了一個復雜的發(fā)展過程,它從習慣法轉變?yōu)槌晌姆◤母旧险f是適應了A維系帝國統(tǒng)治的需要B鞏固共和國統(tǒng)治的

12、需要C外來移民的需要D維護平民利益的需要231861年,倫敦有家報紙注意到當時:“就數(shù)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議案是通過政府之手?!边@反映出A下院的職責是通過政府議案B民主政治的完善C議會對政府具有行政監(jiān)督權D內閣權勢的擴張24下圖所諷刺的史實起始于:A19世紀40年代B19世紀60年代C19世紀90年代D20世紀30年代25魏源的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國家較為詳盡之書,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同時認為中國在地理上雖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說明魏源A主張學習西方技術B思想具有新舊雜糅的特點C固守華夏中心傳統(tǒng)D借助傳統(tǒng)儒學宣揚新思想26有關歐洲近代史

13、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們的森林,萊茵河兩岸是他們的葡萄園,愛爾蘭是他們的牧場,普魯士、波蘭是他們的谷倉,印度和阿拉伯是他們的果園。這段描述可以用來說明A西班牙的殖民擴張B荷蘭海上貿易的發(fā)達C拿破侖帝國的興盛D英國殖民地版圖廣闊27春秋時期,鄭、陳、宋等諸侯國經(jīng)常參與會盟。據(jù)左傳記載,楚國就先后兩次以土地和重賂求得鄭國與之會盟。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國爭奪有利的戰(zhàn)略地位B鄭、陳、宋諸國實力相對較強C周王室努力緩和諸侯爭霸D中原諸侯合縱連橫不利于楚國2818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人通常把美國革命和獨立戰(zhàn)爭等同起來,將美國革命理解為一場純粹的政治革命。但是,后世史家則把社會、經(jīng)濟、思想

14、、文化等多方面的元素注入美國革命之中,把它變成一場包羅廣泛、主題多樣、內容駁雜的事變。據(jù)此可知,關于美國革命性質的認識A說明歷史解釋呈現(xiàn)出多元化B越來越呈現(xiàn)歷史的真實面目C隨著研究視角拓展而模糊不清D導致美國革命的歷史地位下降29被譽為“近代經(jīng)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論中指出:“如果一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弊髡弋敃r擔心的主要問題是A工人搗毀機器,進行罷工斗爭B貧富懸殊擴大,威脅社會穩(wěn)定C經(jīng)濟危機發(fā)生,經(jīng)濟進入“滯漲”狀態(tài)D壟斷組織出現(xiàn),中小企業(yè)破產30陳旭麓指出:“新有兩種含義,(一)是質變和飛躍的

15、產物,這是性質之新;(二)在性質不變的條件下,一物取代另一物,這是形式之新?!币韵聦儆诘诙N含義的是A洋務運動B維新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厘金制度創(chuàng)設于清代晚期,民初以來許多人士曾多次要求廢除這一制度。1928年,全國共有厘卡735個。國民政府成立后,全國財政會議決定由財政部組織全國裁厘委員會,裁撤厘金及一切國內通過稅,決定裁厘后征收油類、茶類、紙類、木棉、家畜、繭、大豆、棉花、各種重要礦物等16種特種消費稅(簡稱特稅)。特稅雖比厘

16、金進步,但由于將許多日常生活必需品列入納稅范圍,對工商業(yè)者仍然是一個沉重負擔,故許多地方要求裁厘時不征特稅。因此,廢厘未實現(xiàn)。后國民政府下令于1930年12月31日止將全國所有厘金永遠廢除。1931年4月又嚴令停辦特種消費稅。同時,開始普遍推行統(tǒng)稅政策,即對國內工業(yè)品按照一物一稅原則,進行一次性征收。統(tǒng)稅與關稅、鹽稅同為三大稅源。統(tǒng)稅收入1931年為7500萬元,1934年為11600萬元,1936年達13200萬元。摘編自史仲文、胡曉林主編中國全史第92卷(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京國民政府稅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內容。(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南京國民政府稅制改革的作用。32

17、服飾是一種歷史記憶,也是一種語言、一種文化。它的變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記錄著社會政治、經(jīng)濟及文化的歷史變遷。材料一 中國明代服飾文化屬于一元文化的范疇,具有整一性與大同觀念,使得著裝者注重群體意識,不強調個性。因而具有內在、內向、內涵、內傾的共同特點。“謙謙君子”成為著裝的風范。文藝復興時期服飾文化的特點突出地表現(xiàn)在服裝為崇尚人體美服務,服裝的作用在于充分顯示人體的美感,顯示男女性的特征。服裝理念以追求人體美為核心,顯示了外傾、外顯、外向的特征。其中最顯著的特點是服裝突出個性、顯示個性。宗靜等中西合璧之美材料二 早在1852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帕爾斯在美國游歷時,曾這樣感嘆,人們的服裝毫無個性,

18、表現(xiàn)不出不同的社會等級,而在東歐,外國人立刻可以從不同的衣著看出各種不同的職業(yè)和習慣。美國的“衣著民主”是其服飾上的一大特點,20世紀的美國人可能是穿著最講究,穿著最相似的工業(yè)民族,縫紉機的大量使用以及生產的批量化:是造成這一特色的物質原因。世界全史百卷本世界近現(xiàn)代后期生活習俗史材料三 中山裝的設計、制作和推廣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件大事情。關于中山裝設計的特殊含義,前襟四個口袋國之四維(禮、義、廉、恥);前襟五個扣子五權分立。請閱讀材料回答:(1)據(jù)材料一分析中國明代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服飾所體現(xiàn)的不同文化內涵。(2)依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衣著民主”的原因。(3)材料三中山裝的設計理念

19、體現(xiàn)出孫中山哪些治國理念?其設計理念又折射出什么歷史現(xiàn)象。33 材料 王艮開創(chuàng)的泰州學派,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學派,也是明末具有強烈“異端”色彩的思想派別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從思想淵源和理論形式看,雖然與古代儒家的傳豌思想和王守仁的“良知”說有關,但是在實際內容上卻有著重大的區(qū)別王艮認為,“日用”就是“本體”。他所說的“百姓”,不僅是指受壓迫的下層群眾,而且包括廣大士、農、工、商;“道”,亦非傳統(tǒng)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道”,而是指百姓日用常行之道,即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價值,人們的吃飯、穿衣等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笆ト酥馈保褪恰鞍傩杖沼谩?。如果不能保障百娃的物質生活需要,使他們喪失生存權

20、利,挨饑受凍,那就不是“圣人之學”了。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概括王艮開創(chuàng)的泰州學派思想主張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王艮開創(chuàng)的泰州學派思想的意義。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1958年5月1日,中國第一家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在1965年9月17日;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頒布是在1954年;中國第一次成功將載人航天飛行器送入太空是在2003年,因此正確排序是,C符合題意,ABD排除。故選C。2、B【答案解析】

21、根據(jù)“愿人人戰(zhàn)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可知,這與馬關條約中國割讓臺灣臺給日本有關,臺灣軍民開展了反割臺斗爭,故B項正確;南京條約割讓的是香港;臺兒莊戰(zhàn)役與臺灣無關。二戰(zhàn)末期日本投降前的情況與材料中的主旨無關。故排除ACD三項。3、B【答案解析】據(jù)材料“民主國家,真國家也,國民之公產也。以人民為主人,以執(zhí)政為公仆者也個人之自由權利,載諸憲章,國法不得剝奪之,所謂人權是也”可知,陳獨秀強烈追求資產階級民主,認為資產階級民主中人民是國家主人,人權獲得了保障,B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科學”、“文學革命”、“馬克思主義”等內容,A、C、D錯誤。4、B【答案解析】材料“有宋一代,神童輩出”“從宋太宗

22、時起,朝廷專門設立童子科”說明了宋朝比較重視科舉制度,鄉(xiāng)學教育發(fā)展較好,故B項正確,D項錯誤;A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點睛:材料“有宋一代,神童輩出”“從宋太宗時起,朝廷專門設立童子科”是解題的關鍵信息。5、D【答案解析】根據(jù)“令人為忠臣,為孝子,為賢婦,為良友,為義夫,為節(jié)婦,為樹德之士,為積善之家”、“鼓吹經(jīng)傳接引頑癡”等內容可知明清小說起到社會教化的作用,故選D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說的社會教化功能,沒有體現(xiàn)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更不能說明使人民普遍受到文化熏育,排除AC項;明清小說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物,反映的是市民階層的價值觀,不是封建儒學世俗化的產物,排除B項。故選D。6、C【答案解析】據(jù)材料

23、可知,元朝行省的權力很大,基本掌操著地方的軍政大權,但是元代行省各官員之間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牽制,每個行省官員都不可能獨立行使權力,C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了行省制下的官員權力雖大,但在權力運行過程中有諸多制約,有利于中央集權,這正是其優(yōu)點,故A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各官員之間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牽制,并未體現(xiàn)中央對地方的節(jié)制,故B錯誤;D與材料無關。7、A【答案解析】材料一方面反映新中國一方面要求實現(xiàn)和平的愿望,另一方面對威脅我國國家安全的行為要敢于反擊,故A符合題意;北平和平談判是1949年初,時間不符合題意,故B不符合題意;1950年,帝國主義殘余依然存在,故C不符合題意;1

24、949年4月,國民黨失去大陸倉皇出逃,時間不符合,故D不符合題意。8、D【答案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選項符合題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選項錯誤,排除。故答案為D。9、D【答案解析】商周時期青銅鑄造工藝的成熟,來源于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凝聚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智慧,故選D;材料只能反映當時青銅鑄造工藝的成熟,但并未體現(xiàn)中外對比,故A錯誤;商周時期的手工業(yè)技術來源于工匠的生產實踐,而不是科學理論指導的產物,故B錯誤;青銅器在當時主要作為禮器,很少用于農業(yè)生產工具,C排除。10、A【答案解析】魏晉以后,隨著中國工匠在源自印度的佛塔的

25、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各種帶有中國特色的佛塔,漢字“塔”應運而生,反映了佛教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A項正確;中國工匠將印度的佛塔形式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結合,推動漢字中產生新文字,不能說明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并且佛教也沒有成為中國古代的主流思想,B項錯誤;材料沒有提及中國墓葬形制,C項錯誤;中國的佛塔和漢字“塔”的出現(xiàn),不能說明宗教信仰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連,D項錯誤。11、B【答案解析】依據(jù)材料“政府強迫鐵路公司對其雇員支付養(yǎng)老金,是不經(jīng)法律程序剝奪公司財產;國會有權控制州際貿易,并不意味著它可以千涉勞資關系”來看,國家政權有權干預經(jīng)濟,但是有一些措施受到了法院的否定,說明新政的推行需要進行調整,故

26、答案為B項。A項材料未體現(xiàn)國家干預經(jīng)濟模式遭到否決,排除;C項材料看不出新政擴大了法院的權力,排除。D項材料與新政突破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無關,排除。12、B【答案解析】試題分析:中國古代的文明形態(tài)是農業(yè)文明而且是綿延持久的,政權形式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CD不是中央集權國家,可以排除掉,古埃及是綿延持久的文明傳統(tǒng),尼羅河流域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有利于古埃及國家的統(tǒng)一和長期延續(xù),發(fā)源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有大河文明的特色,與中國相似。 印度河文明來得突然,去得更突然,與中國不同,同樣排除掉。故B正確??键c:人類的文明形態(tài)古埃及文明【題目詳解】13、C【答案解析】根據(jù)材料“諸子百家的獨尊意識為百家爭鳴最后

27、走上獨尊的樓閣構筑了最初的階梯”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獨尊意識,即所隱含的“師心自用”的專制主義意識為漢代獨尊儒術提供了前提條件,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和漢代獨尊儒術的聯(lián)系,與社會階層的分化無關,A項錯誤;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沒有使儒家倫理被社會大眾認可,B項錯誤;材料內容強調的是百家爭鳴隱含著的專制主義趨勢對漢代獨尊儒術的影響,沒有強調使法家學說成為當時顯學的內容,D項錯誤。14、B【答案解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信息“走向大致與渭水平行,在渭水之北,它自咸陽之北往東北伸向黃河支流洛水。據(jù)說是為了誘使秦將其物質和精力耗費在建造一條灌溉河渠上”指的是鄭國渠,位于關中

28、地區(qū),即,故B正確;是河北,是淮河流域,是成都平原,故ACD不符合圖示。15、B【答案解析】從表格反映的鐵路借款額及占經(jīng)建借款額百分比在不同歷史時期數(shù)額均較大可以看出,近代中國政府比較重視鐵路建設,對外借款有較大部分用于鐵路建設。故答案為B項。“政治民主運動”和“經(jīng)濟獨立”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A項;從表格數(shù)據(jù)看,不能反映經(jīng)濟建設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排除C項;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化過程已經(jīng)完成,排除D項。點睛:本題的解答主要是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從鐵路借款額及占經(jīng)建借款額百分比在不同歷史時期數(shù)額均較大這一關鍵信息來確定答案。16、C【答案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

29、力,材料中強調的是魯國季氏家臣南蒯叛亂,逃至齊國,沒有對士階層是否重要進行闡釋,故A項排除;材料中沒有對周天子權威進行維護,齊國大夫韓晳所要表達的是身為季氏的家臣卻加強魯國公室的權力,旨在說明南蒯背叛了季氏,意為起違反了禮制,也就是說禮樂制度仍有社會約束力,故B項排除,C項正確;春秋時期宗法制度還沒有被破壞,故D項排除。點晴:解題時需要能夠透過史料現(xiàn)象獲取歷史本質,緊扣材料中“魯國季氏家臣南蒯叛亂”的歷史現(xiàn)象,從禮樂制度對社會的約束力分析歸納即可。17、D【答案解析】根據(jù)材料“1964年第二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綱領指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是國際緊張局勢和沖突的一個基本根源”,說明此

30、時是強調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1973年第四次首腦會議號召不結盟國家要通過有效行使反對霸權的國家主權來鞏固它們的獨立”,說明此時是強調反對霸權主義??傮w來看,說明不結盟國家根據(jù)國際形勢變化調整斗爭目標,故答案為D項。其他三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排除ABC項。18、D【答案解析】西周分封制突破了純粹的血緣關系的界限,使分封制的主體實現(xiàn)了王族、功臣及先代貴族后代的有機結合,可見,分封制奠定了地緣政治的基礎。將姬姓周人楔入到各地人群中,這必然會改變各地人群的血緣結構,從而奠定了地緣政治的基礎,故D正確;周代分封形成了地方諸侯勢力,而不是抑制了地方諸侯勢力,排除A;通過分封使周王室的力量滲入

31、全國各地,這是強化了周王室統(tǒng)治力量,排除B;宗族意識在夏商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排除C。故選D。19、C【答案解析】材料“如果生產資料都落到一個人手里,不管它是屬于整個社會的還是屬于獨裁者的,誰行使這個管理權,誰就有全權控制我們”體現(xiàn)的是哈耶克反對生產資料公有制,強調放松對經(jīng)濟的干預和控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經(jīng)濟進入滯脹狀態(tài),為擺脫經(jīng)濟困境,西方國家紛紛放松對經(jīng)濟的干預和控制,因此C選項符合題意;福利國家屬于國家干預經(jīng)濟的一種,A選項排除;凱恩斯主義強調的是政府對經(jīng)濟的干預,材料反對對經(jīng)濟的干預,B選項排除;材料反對的生產資料公有制,與政治形態(tài)無關,D選項排除。20、D【答案解

32、析】試題分析:注意題干涉及的兩個時間及學派“先秦法家”“ 漢朝儒生”,荀子屬于先秦儒家而非法家,因此AB錯誤;C不對,孟子屬于先秦儒家而不是在漢代;因此只有D正確。考點:本題考查法家、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點評:注意題干關于時間、地點、人物等限定詞。21、B【答案解析】材料只介紹了中國兩個時期的商品銷售的情況,沒有與其它國家進出口貿易額的對比,無法體現(xiàn)貿易逆差的信息,排除A項;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與1840年前相比,1894年茶葉、棉花、糧食等三樣商品銷售值上升幅度均小于商品值上升幅度,中國對外銷售值增加,反映了中國與世界市場聯(lián)系加強,故B項正確;材料只反映了中國兩個不同時期的相同商品對外銷售在增

33、加,但是沒有提供該商品國際份額的信息,無法判定是否激增,排除C項;題干不能反映自然經(jīng)濟瓦解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B。22、B【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習慣法轉變?yōu)槌晌姆ā钡脑蚴橇_馬不斷對外擴張的結果,為了維護共和國的需要,故本題選擇B。考點:古代希臘羅馬政治文明羅馬法特點23、D【答案解析】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議會擁有較大權力,材料中“下院9/10 的議案是通過政府之手”說明內閣的權力逐漸超越了議會,故D正確;下院是立法機構,故A錯誤;材料說明是權力的轉移,不是民主政治完善,故B錯誤;材料體現(xiàn)不出議會監(jiān)督權力,故C錯誤。24、C【答案解析】根據(jù)漫畫

34、顯示將中國撕碎,就是瓜分中國,根據(jù)所學可知從1895年甲午戰(zhàn)爭之后,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故選C;ABD不符合史實,排除。25、B【答案解析】據(jù)材料魏源的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國家較為詳盡之書,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據(jù)此可知魏源已經(jīng)認識到西方的先進,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的軍事技術;但他仍然認為中國“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據(jù)此可知這是其地主階級的局限性,仍主張維護封建統(tǒng)治,故B正確;據(jù)材料魏源一方面強調師夷長技以制夷,另一方面認為中國“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據(jù)此可以看出,魏源仍認為中國文化、典章制度優(yōu)于西方,A片面;據(jù)材料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不

35、能說明其固守華夏中心傳統(tǒng),C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借助傳統(tǒng)儒學,D錯誤?!敬鸢更c睛】魏源的海國圖志是當時由中國人編撰的最詳備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尋、學習西方富國強兵道路的啟蒙書。魏源在書中明確而系統(tǒng)地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26、B【答案解析】根據(jù)題干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擴張范圍是美洲,與材料愛爾蘭、普魯士等地區(qū)無關,A項錯誤;17世紀荷蘭海上貿易的發(fā)達,殖民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地,B項正確;拿破侖帝國企圖軍事征服英國計劃失敗,因此在其興盛時期也沒有控制愛爾蘭,C項錯誤;愛爾蘭是英國領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D項錯誤。27、A【答案解析】春秋形勢圖中鄭國因為處于地處中原

36、,戰(zhàn)略地位重要,成為大國爭奪的對象,A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許多諸侯國經(jīng)常與鄭國會盟,故B、C、D與材料無關,排除。28、A【答案解析】依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后世史家對于美國革命的性質提出了新的解釋,這說明歷史解釋呈現(xiàn)多元化,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對美國革命性質的不同解釋,不能得出其是否能夠呈現(xiàn)歷史的真實面目;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對美國革命性質的不同解釋,不能說明其認識模糊不清;D選項錯誤,對美國革命性質的解釋不同不能說明其歷史地位下降,材料并未體現(xiàn)。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29、B【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jù)材料“

37、1759年的道德情操論:如果一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意在說明發(fā)展物質文明的時候要兼顧社會公平,所以B項符合材料;ACD沒有體現(xiàn);故選B。考點: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工業(yè)革命影響30、A【答案解析】材料可以分析出第二種“新”的含義其實就是中體西用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就是中體西用,故A項正確;BCD項是屬于“新”的第一種含義,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背景: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厘卡眾多,嚴重阻礙國內的商品流通;國人呼吁廢除厘金制度。主要內容;裁撤匣金,從征收特稅到改征統(tǒng)稅。(2)作用:方便了商品流通;有利于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人。【答案解析】(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