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系列張1課件_第1頁
《老子》四章系列張1課件_第2頁
《老子》四章系列張1課件_第3頁
《老子》四章系列張1課件_第4頁
《老子》四章系列張1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老子》四章《老子》四章1【學習目標】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經(jīng)》。2.掌握文中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基礎(chǔ)知識。3.理解選文的思想內(nèi)容,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學習“以喻說理”的寫法?!緦W習目標】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經(jīng)》。2名言警句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3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能凈他,亦能自凈

《老子》名言警句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生一,人法地,天下萬物4老子的智慧哲學思想古代辯證法思想:有若無實若虛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弱為強以不爭為爭《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的智慧哲學思想《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5奇人軼事“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玄妙內(nèi)篇》《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奇人軼事“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老子6【文學常識】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史載,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學多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晚年見周王室日趨沒落,便騎青牛而去,回故鄉(xiāng)楚國過著隱居生活。《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文學常識】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7

總結(jié):國家圖書館館長(周朝的守藏史)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道德天尊)中國哲學之父《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總結(jié):《老子》四8《老子》《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jīng)》,也稱《老子》。它是道家的主要經(jīng)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學思想的直接材料。原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jīng)》,下篇為《德經(jīng)》,合稱《道德經(jīng)》?!兜赖陆?jīng)》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著名的哲學概念,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jīng)》,也稱《老子》。9【文本研習】整體感知1.初讀四章文字,讀通讀順。注意揣摩句讀。2.再讀四章文字,結(jié)合注釋,初步理解文意。3.請結(jié)合注釋翻譯《老子》四章,并做好批注?!独献印匪恼抡n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文本研習】整體感知《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10翻譯課文: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独献印匪恼抡n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翻譯課文: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11【翻譯】第十一章: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上,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車子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備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來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具備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正是“無”使它發(fā)揮了作用。《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翻譯】第十一章:《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12思考:本段寫了什么?用了那種論證方法?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主要寫了“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舉例論證《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思考:本段寫了什么?用了那種論證方法?13以車子器皿和居室三者為例,說明“有”和“無”的相對性(有無的關(guān)系)器物實體的“有”,只是提供便利的條件;器物中空的“無”,才是其發(fā)揮作用的關(guān)鍵。

通過“有”和“無”辯證關(guān)系的分析,體現(xiàn)老子

“有無相生”的觀點《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以車子器皿和居室三者為例,說明“有”和“無”的14翻譯課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独献印匪恼抡n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翻譯課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15【文本研習】第二十四章:踮起腳跟的人站立不住;跨步行的人走不遠,偏執(zhí)己見的人不能明察,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不被人們敬重。從道的角度看,以上這些行為,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厭惡這些東西,所以有道的人決不這樣做。【文本研習】第二十四章:16思考:本段寫了什么?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本段闡述了“有道者不會彰顯自我”的道理。比喻論證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說明“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結(jié)果都是不好的,會使人們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思考:本段寫了什么?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本段闡述了“17【文本研習】這一章主要講“自然”的道理。自然是順道而行,不自己妄為。急躁冒進、自我炫耀的行為都會導致失敗,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政策也同樣不會取得相應的成果,老子告誡人們?yōu)槿藨t恭謹慎,為政應溫和柔順,只有腳踏實地,不自以為是,不好高騖遠,以一顆平常心去去面對,方可長久。一個人有了“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心病,一定要及時反省,反省后要自我改正?!疚谋狙辛暋窟@一章主要講“自然”的道理。自然是順道而行,不自18個人修養(yǎng)韜光養(yǎng)晦不露鋒芒虛懷若谷上善若水故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個人修養(yǎng)韜光養(yǎng)晦不露鋒芒19翻譯課文: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翻譯課文: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0【文本研習】第三十三章:能了解別人的人有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聰明。能戰(zhàn)勝別人的人有力氣,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人,強勁奮進的人有意志。不喪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夠長久,有道之人身雖死而“道”仍存,這就是長壽?!疚谋狙辛暋康谌拢?1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講個人修養(yǎng)與自我建立。要做自知、自勝、自足、強行的人。在老子看來,“知人”、“勝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勝”更加重要。一個人倘若能省視自己、堅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實推行,就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飽滿的精神風貌,與大道“復歸”,從而“死而不亡”?!爸苏咧牵灾呙鳌?,提醒我們,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tài),了解別人的長處和短處,更要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狂妄自負,要有自知之明。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講個人修養(yǎng)與自我建立22翻譯課文(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粺o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翻譯課文(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23本章主要內(nèi)容第一層(開頭到治之于未亂)把握先兆第二層(合抱之木到始于足下)重視細節(jié)第三層(為者敗之到故無失)圣人無為第四層(民之從事到則無敗事)百姓慎終如始第五層(是以圣人欲不欲到最后)圣人輔萬物之自然不敢為本章主要內(nèi)容第一層(開頭到治之于未亂)24劃分層次第一層(開頭到治之于未亂)把握先兆第二層(合抱之木到始于足下)重視細節(jié)第三層(為者敗之到故無失)圣人無為第四層(民之從事到則無敗事)百姓慎終如始第五層(是以圣人欲不欲到最后)圣人輔萬物之自然不敢為洞察先機抓好細節(jié)對比照應總結(jié)劃分層次第一層(開頭到治之于未亂)洞察先機對比總結(jié)25【文本研習】第六十四章蘊含什么道理?談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辯證法。老子認為,大的事物總是始于小的東西,任何事物的出現(xiàn),總有自身生成、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人們應該了解這個過程。對于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禍患的環(huán)節(jié)給予特別注意,從而杜絕它的的出現(xiàn)。從“大生于小”的觀點出發(fā),老子進一步闡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說明遠大的事情,都是以細小的事情為開端的。同時也告誡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yè)《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文本研習】第六十四章蘊含什么道理?《老子》四章課件3126道: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他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道):事物本身的內(nèi)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tǒng)一體。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zhuǎn)化,即是陰陽轉(zhuǎn)化。方法(德)來源于事物的規(guī)律(道)。老子的“無為”并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因為根據(jù)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zhuǎn)化為“有為”。這種思想的高明之處在于,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利益。思想主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道: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思想主張《老子27無為人活著猶如宇宙之存在,沒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因此,非理性地選擇某個(些)目標便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所以老子只說了“方法”,但沒有指出“目的”。這給我們一個啟示:人何必為刻意達到目的而痛苦不堪?無為、逍遙亦是一種為人處世之道。《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無為《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28【寫作特色】1.善于運用具體形象表現(xiàn)抽象哲理。以生活現(xiàn)象或社會現(xiàn)象舉例說理,以具體事物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轂”“器”“室”說明世間萬物都存在“有”和“無”的對立統(tǒng)一,“有”“無”相依相生。2.善用逆向思維。善于從常人思維的反面提出問題從而達到正面說理的效果。如“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等,都體現(xiàn)了老子的逆向思維。3.語言凝練精妙,多用格言、警句?!独献印分校嘤梅窖?、諺語、格言、警句。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濃縮了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的經(jīng)驗教訓,閃耀著思想之光。《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寫作特色】1.善于運用具體形象表現(xiàn)抽象哲理。《老子》四章29【課堂總結(jié)】《老子》四章選文,表現(xiàn)了老子的思想主張,涉及修身養(yǎng)性、治國理政。1.辯證分析“有”“無”的關(guān)系;2.告誡我們不要“自見”“自是”“自伐”“自矜”,不可急躁冒進;3.提醒我們加強個人品德修養(yǎng),重在修身;4.告訴我們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道理,要慎終如始?!独献印匪恼抡n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課堂總結(jié)】《老子》四章選文,表現(xiàn)了老子的思想主張,涉及修身30結(jié)束語: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魯迅)懷一顆孔子心染一身老子氣儒道合一結(jié)束語: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311.小彼得是一個商人的兒子。有時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賬單要經(jīng)辦,彼得經(jīng)常被派去把這些賬單送往郵局寄走。2.寫故事一定要有頭有尾,完整地敘述一件事。要想將故事敘述完整具體,各要素必須交代清楚,揭示故事發(fā)展變化的原因和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能使讀者對整個故事有全面完整的印象。3.當然,各要素交代清楚了并不是故事就精彩了。故事不能敘述太簡單,看了開頭就能猜出結(jié)局;也不能平鋪直敘、平淡無奇,否則無法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4.黃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紗緞,又猶如剛下的白雪,那么潔凈,那么潤澤,別有一番神采。黃山的云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飄動,看上去會使你陶醉。5.黃山的云真長啊,長得無法用眼睛望到邊際,只讓你感覺到它是那樣浩瀚,像一張大幕把天地都罩起來了。6.伏在巖石上側(cè)耳傾聽,耳朵里彷佛有一種不可捉摸的聲音,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旳又是極細小的,像春蟬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草原上馳騁,像山泉在流動,像大海在澎湃。7.“微云一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納蘭容若的這幾句詞,將這潑墨寫意般的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感謝觀看,歡迎指導!1.小彼得是一個商人的兒子。有時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32《老子》四章《老子》四章33【學習目標】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經(jīng)》。2.掌握文中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基礎(chǔ)知識。3.理解選文的思想內(nèi)容,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學習“以喻說理”的寫法?!緦W習目標】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經(jīng)》。34名言警句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3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能凈他,亦能自凈

《老子》名言警句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3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道生一,人法地,天下萬物36老子的智慧哲學思想古代辯證法思想:有若無實若虛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弱為強以不爭為爭《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的智慧哲學思想《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37奇人軼事“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玄妙內(nèi)篇》《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奇人軼事“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老子38【文學常識】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史載,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學多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晚年見周王室日趨沒落,便騎青牛而去,回故鄉(xiāng)楚國過著隱居生活。《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文學常識】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39

總結(jié):國家圖書館館長(周朝的守藏史)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道德天尊)中國哲學之父《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總結(jié):《老子》四40《老子》《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jīng)》,也稱《老子》。它是道家的主要經(jīng)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學思想的直接材料。原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jīng)》,下篇為《德經(jīng)》,合稱《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著名的哲學概念,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独献印匪恼抡n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jīng)》,也稱《老子》。41【文本研習】整體感知1.初讀四章文字,讀通讀順。注意揣摩句讀。2.再讀四章文字,結(jié)合注釋,初步理解文意。3.請結(jié)合注釋翻譯《老子》四章,并做好批注?!独献印匪恼抡n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文本研習】整體感知《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42翻譯課文: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翻譯課文: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43【翻譯】第十一章: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上,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車子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備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來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具備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正是“無”使它發(fā)揮了作用。《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翻譯】第十一章:《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44思考:本段寫了什么?用了那種論證方法?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主要寫了“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舉例論證《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思考:本段寫了什么?用了那種論證方法?45以車子器皿和居室三者為例,說明“有”和“無”的相對性(有無的關(guān)系)器物實體的“有”,只是提供便利的條件;器物中空的“無”,才是其發(fā)揮作用的關(guān)鍵。

通過“有”和“無”辯證關(guān)系的分析,體現(xiàn)老子

“有無相生”的觀點《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以車子器皿和居室三者為例,說明“有”和“無”的46翻譯課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翻譯課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47【文本研習】第二十四章:踮起腳跟的人站立不住;跨步行的人走不遠,偏執(zhí)己見的人不能明察,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不被人們敬重。從道的角度看,以上這些行為,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厭惡這些東西,所以有道的人決不這樣做。【文本研習】第二十四章:48思考:本段寫了什么?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本段闡述了“有道者不會彰顯自我”的道理。比喻論證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說明“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結(jié)果都是不好的,會使人們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思考:本段寫了什么?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本段闡述了“49【文本研習】這一章主要講“自然”的道理。自然是順道而行,不自己妄為。急躁冒進、自我炫耀的行為都會導致失敗,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政策也同樣不會取得相應的成果,老子告誡人們?yōu)槿藨t恭謹慎,為政應溫和柔順,只有腳踏實地,不自以為是,不好高騖遠,以一顆平常心去去面對,方可長久。一個人有了“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心病,一定要及時反省,反省后要自我改正。【文本研習】這一章主要講“自然”的道理。自然是順道而行,不自50個人修養(yǎng)韜光養(yǎng)晦不露鋒芒虛懷若谷上善若水故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個人修養(yǎng)韜光養(yǎng)晦不露鋒芒51翻譯課文: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翻譯課文: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52【文本研習】第三十三章:能了解別人的人有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聰明。能戰(zhàn)勝別人的人有力氣,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剛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人,強勁奮進的人有意志。不喪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夠長久,有道之人身雖死而“道”仍存,這就是長壽?!疚谋狙辛暋康谌拢?3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講個人修養(yǎng)與自我建立。要做自知、自勝、自足、強行的人。在老子看來,“知人”、“勝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勝”更加重要。一個人倘若能省視自己、堅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實推行,就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飽滿的精神風貌,與大道“復歸”,從而“死而不亡”?!爸苏咧牵灾呙鳌?,提醒我們,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tài),了解別人的長處和短處,更要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狂妄自負,要有自知之明。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講個人修養(yǎng)與自我建立54翻譯課文(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翻譯課文(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55本章主要內(nèi)容第一層(開頭到治之于未亂)把握先兆第二層(合抱之木到始于足下)重視細節(jié)第三層(為者敗之到故無失)圣人無為第四層(民之從事到則無敗事)百姓慎終如始第五層(是以圣人欲不欲到最后)圣人輔萬物之自然不敢為本章主要內(nèi)容第一層(開頭到治之于未亂)56劃分層次第一層(開頭到治之于未亂)把握先兆第二層(合抱之木到始于足下)重視細節(jié)第三層(為者敗之到故無失)圣人無為第四層(民之從事到則無敗事)百姓慎終如始第五層(是以圣人欲不欲到最后)圣人輔萬物之自然不敢為洞察先機抓好細節(jié)對比照應總結(jié)劃分層次第一層(開頭到治之于未亂)洞察先機對比總結(jié)57【文本研習】第六十四章蘊含什么道理?談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辯證法。老子認為,大的事物總是始于小的東西,任何事物的出現(xiàn),總有自身生成、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人們應該了解這個過程。對于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禍患的環(huán)節(jié)給予特別注意,從而杜絕它的的出現(xiàn)。從“大生于小”的觀點出發(fā),老子進一步闡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說明遠大的事情,都是以細小的事情為開端的。同時也告誡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yè)《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文本研習】第六十四章蘊含什么道理?《老子》四章課件3158道: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他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道):事物本身的內(nèi)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tǒng)一體。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zhuǎn)化,即是陰陽轉(zhuǎn)化。方法(德)來源于事物的規(guī)律(道)。老子的“無為”并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因為根據(jù)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zhuǎn)化為“有為”。這種思想的高明之處在于,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利益。思想主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道: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思想主張《老子59無為人活著猶如宇宙之存在,沒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因此,非理性地選擇某個(些)目標便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所以老子只說了“方法”,但沒有指出“目的”。這給我們一個啟示:人何必為刻意達到目的而痛苦不堪?無為、逍遙亦是一種為人處世之道。《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無為《老子》四章課件31張《老子》四章課件31張60【寫作特色】1.善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