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日、紀念日、宣傳日集錦-陰歷_第1頁
節(jié)日、紀念日、宣傳日集錦-陰歷_第2頁
節(jié)日、紀念日、宣傳日集錦-陰歷_第3頁
節(jié)日、紀念日、宣傳日集錦-陰歷_第4頁
節(jié)日、紀念日、宣傳日集錦-陰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節(jié)日、紀念日、宣傳日集錦——陰歷節(jié)日、紀念日、宣傳日集錦——陰歷發(fā)布日期:2011-02-02發(fā)布人:陳偉杰節(jié)日、紀念日、宣傳日集錦——陰歷目錄正月初一:春節(jié)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二月初二:龍?zhí)ь^節(jié)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九月初九:中國老年節(jié)(義務助老活動日)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臘月三十(小月二十九):除夕正月初一:春節(jié)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jié),又常被稱作新年。因為我國很多地區(qū)習慣于以農歷計年,我國的十二生肖也是以農歷計年的。這一天人們都穿上新衣服,象征著新的一年開始,企盼能夠豐衣足食。與陽歷新年相比,中國人更為重視春節(jié),這還因為春節(jié)一般在立春節(jié)氣前后,象征著春季的開始,萬物生長。春節(jié)期間人們走親訪友,相互祝福,燃放鞭炮,企求平安,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和追求。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我國農歷正月十五稱上元,這天晚上稱元夕,又叫元宵。因按舊俗,這一夜家家戶戶要張燈結彩,故又稱“燈節(jié)”。據(jù)《古今事物考》記載,我國在漢朝已有了元夕張燈的習俗。在唐代睿宗景云年間,燈節(jié)只有正月十五這一夜。當時在安福門外要搭“燈輪”,高20丈,掛花燈5萬盞,命宮女們在燈輪下踏歌。到唐玄宗時,將燈節(jié)延長為3夜。當時,在上陽宮中需建“燈樓”20間,高150尺,規(guī)模甚為宏大。到開元年間,燈事更盈。據(jù)《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朝韓國夫人“置百枝燈樹,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碧拼娙嗽性娪洘艄?jié)盛況云:“今年春色勝常年,此夜風光最可憐;鵲樓前新月滿,鳳凰臺上寶燈燃?!钡搅吮彼巍⒛纤纹陂g,又將燈節(jié)時間延長,先為5夜,后為6夜,到正月十八落燈,宋徽宗為了賞燈,命將萬盞彩燈扎成一座“鰲山”。北宋時福州太守劉瑾,曾下令在元宵節(jié)那天,不論貧富,每家都要燃燈10盞?!妒犯芬嘣涊d宋朝初期蘇州燈市的盛況云:元夕前后,結棚與通衢,晝則懸彩;夜則燃燈,輝煌火樹,通宵達旦。凡大街通路,燈彩遍張,不見天日,形成一派“花市燈如晝”、“火樹銀花觸目紅”的輝煌景象。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時,更變本加厲,將燈花時間又延為10夜,即從正月初八“上燈”,到十七夜“落燈”,這是我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jié)。明太祖建都南京不久,即命在秦淮河上燃放萬盞以上的“水燈”以示慶賀。在南都則要搭起高高彩樓,招徠天下富商都來看燈;北都東華門一帶,也有兩里長的燈市,晚間花燈耀眼,徹夜通明。劉侗對明初的燈市盛況,曾有記載說:“絲竹肉聲,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無妍,煙骨塵籠,月不得明,露不得下。”到了清代,燈節(jié)時亦甚熱鬧。康熙年間,詞人彭孫有《洞仙歌》詠元夕說:“千門萬戶,聽踏歌聲遍,一派笙簫暗塵遠。有麝蘭通氣,羅綺如云,香過處隱隱紅簾盡卷。閑行南北曲,玉醉花嫣,爭簇天街鬧蛾轉。更誰家麗質,燈火闌干,驀地里夜深重見。向皓月光中費疑猜,不道是今宵,廣寒人現(xiàn)?!睆倪@里,不難看出燈市之盈了。在舊社會,歷代統(tǒng)治者大肆張燈結彩,只是搜刮民脂民膏后,供少數(shù)達官貴人享樂觀賞。解放以后,廣大人民群眾才真正有了條件張燈結彩,普天同慶。我國近代的燈節(jié),一般是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八夜“落燈”,與南宋時期的習俗相同。二月初二:龍?zhí)ь^節(jié)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jié)”。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每當春龍節(jié)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里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云布雨,五谷豐登”,以示吉慶。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我國民間把農歷五月初五日稱為“端午節(jié)”或“端陽節(jié)”,它是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關于端午節(jié)的始源,人們熟悉的有三種說法:較為久遠的說法是認為這個節(jié)日起源于紀念主義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楚國大夫屈原,屈原是2000多中國一位偉大詩人,也是一個政治家,后來他眼看國家受到侵略,將要滅亡,而自己救國理想成為泡影,便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日投汩羅江自殺了。人們?yōu)榱瞬蛔岕~蝦吃屈原的尸體,就將糯米和面粉捏成一些圓的、扁的、帶角的餅子投入江中,這后來人們吃粽子、米糕的來源。各家還在門前插上艾葉、菖蒲,為屈原招魂。這些傳說,反映了廣大人民對屈原的愛戴。第二種說法,認為端午節(jié)起源于惡日,因為《風俗通義》、《論衡》等書中都記載有“不舉五月子”的內容,就是不將五月所生的孩子撫養(yǎng)成人。第三種說法,認為端午節(jié)是古代吳越族中一個龍圖騰團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簡單說,就是一個龍的節(jié)日。這一節(jié)日還有許多名稱。端陽節(jié),按農歷地支紀月推算,五月為午月,午時為陽辰,所以端午亦稱“端陽”?!对铝顝V義》載:“五月五日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因五月初五,月、日均為五,所以稱“重五節(jié)”?!端问贰酚休d;“明年重五,又送角黍執(zhí)扇?!苯鞘?,即端午節(jié)令食品粽子。龍節(jié),此稱為聞一多先生所提出,他在《端午考》、《端午的歷史教育》兩篇文章中,論證了端午節(jié)的兩大節(jié)俗———龍舟競渡和吃粽子均與龍有關:龍舟競渡源于古吳越民族的龍圖騰;祭祀屈原的粽子投到水中常被咬龍竊食,因此稱“龍節(jié)”。浴蘭令節(jié),古人有在五月五日這一天用蘭草湯沐浴的習俗?!抖Y記?大戴禮》曰:“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眳亲阅痢秹袅讳洝芬嘣疲骸拔迦罩仃柟?jié),又曰浴蘭令節(jié)?!逼压?jié),五月菖蒲成熟,古人在這一天有懸菖蒲于門首,或以菖蒲浸制藥酒飲用的習俗?!队讓W句解》上說:“端午是為蒲節(jié)。”女兒節(jié),明清把端午節(jié)稱作“女兒節(jié)”。沈榜《宛署雜記》記載:“五日女兒節(jié),系端午索,戴艾葉,玉毒靈符……飾小閨女,盡態(tài)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jié)。”清人余有丁《帝京午日歌》中也有“都人重午女兒節(jié)”的詩句。端午節(jié)名之多,一方面說明了端午節(jié)俗起源的歧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節(jié)令民俗文化的豐富多彩。端午節(jié)的古老習俗,豐富而有趣。其中,不少習俗與衛(wèi)生保健有關。吃粽子——用竹葉、葦葉或者荷葉包的糯米粽子(有的還加入小棗、雞鴨肉、蓮子或者椰子肉等),有補益作用;掛香袋——香袋內多裝丁香、木香、白芷等揮發(fā)性藥末,有利于預防某些傳染性疾病;插艾薄——可以清除污濁空氣;熏艾葉——將艾葉或者蒼術、白芷等中藥放在室內燃熏,這是一種空氣消毒法;灑藥酒——將雄黃摻入白酒中,制成雄黃酒,灑于墻角、床下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huán)境;洗“佩蘭浴”——用鮮佩蘭煎汁擦洗全身,可以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賽龍舟——是一種鍛煉身體的好方法。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jié)七夕節(jié)又稱為“乞巧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jié)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翱椗笔且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爸星铩币辉~開始于《周禮》,,農歷以七、八、九定為秋季,八月十五日是在秋季的中間,所以叫“中秋”?!霸碌街星锓滞饷鳌?,這是因為農歷八月正值秋高氣爽的秋分節(jié)氣前后,十五又是月圓之日,所以顯得特別明亮。中秋節(jié)晚上,家人們圍坐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表達人們對美好圓滿生活的一種向往,獨在異鄉(xiāng)之人,也會借助皎潔的明月寄托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jié)也被稱作“團圓節(jié)”。我國許多少數(shù)民族也有過中秋節(jié)的各自不同的習俗。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jié)。為什么人們稱九月初九為“重陽”呢?在《易經》里的八卦以陽爻為九,所以將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為陽數(shù),初九日又為陽數(shù),兩九相重為重九,兩陽相重為重陽,所以九月初九既稱重九,又稱重陽。重陽節(jié)我國在戰(zhàn)國時就已有吃重陽糕的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重陽節(jié)又名登高節(jié),活動內容包括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等。由于重陽節(jié)日又具有長壽之意,所以我國定重陽節(jié)為老人節(jié),并在這一天開展各種形式的“敬老日”活動。九月初九:中國老年節(jié)(義務助老活動日)見“重陽節(jié)”。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jié)日,稱為“佛成道節(jié)”。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三十(小月二十九):除夕除夕是農歷一年中最后一個晚上,舊的一年和新的一年在這一夜交替,所以“除夕”又叫“歲除”。我國民間對除夕十分重視,這一晚有兩個“節(jié)目”,一是吃年夜飯,二是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