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法律制度_第1頁
第十七章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法律制度_第2頁
第十七章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法律制度_第3頁
第十七章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法律制度_第4頁
第十七章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法律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八章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法律制度

(1927年——1949年)1917年9月10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這是孫中山先生就任海陸軍大元帥后與夫人宋慶齡合影。蘇先后派優(yōu)林、越飛等來華,分別與北京政府外交部、張作霖、陳炯明、孫中山、馮玉祥、吳佩孚等接觸。

1923年7月,派遣加拉罕使團來北京,使團主要成員鮑羅廷前往廣州擔任與北京政府處于對立地位的孫中山的總顧問。

升官發(fā)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革命者來辦學宗旨:背景知識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孫中山與宋慶齡北上合影(1924年11月)孫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北伐誓師大會(臺上左一為蔣介石)蔣介石率軍北伐張作霖像孫傳芳像吳佩孚像軍閥控制地區(qū)兵力吳佩孚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隸的一部20萬孫傳芳江蘇、江西、安徽、浙江、福建20萬張作霖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山東、察哈爾和直隸35萬北伐戰(zhàn)爭形勢圖革命根據地武昌上海南昌1927年初國民政府遷到武漢武漢國民政府舊址(今中山大道六渡橋民眾樂園旁)在街頭被捕的中共黨員

1927年4月18日

南京“國民政府”舉行成立典禮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時間:1927年4月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舊址北伐后期的概況再度北伐:1928年1月,蔣介石復出,革命軍再度北伐。聲勢浩大: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亦加入北伐,壯大革命軍聲勢。二期北伐北伐時期的閻錫山(右)、蔣介石(中)、馮玉祥(左)北伐后期的概況東北歸順:革命軍連挫奉軍,于進攻山東時遭日軍阻擾,繞道前進;張作霖退回東北是遭日人炸死,其子張學良宣布服從國民政府,北伐至此大功告成。二期北伐北伐后期路線圖

目錄第一節(jié)立法原則和立法活動第二節(jié)憲法與政權體制第三節(jié)國民政府的行政法、民法、刑法及訴訟法第四節(jié)南京國民政府的司法制度

第一節(jié)立法原則和立法活動

一、立法原則(一)孫中山的憲政法律思想:1.憲政的理論基礎:三民主義。2.“權能分治”3“五權憲法”4.“建國三時期”思想

(二)社會本位的立法理論1.社會、民族本位的立法理論。2.“訓政保姆論”孫中山(1866-1925)

胡漢民(1879~1936)孫中山法律思想是以三民主義為理論基礎的。三民主義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的總稱。早期的民族主義的基本內容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滿清后,提倡民族主義就是挽救中國危亡。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它的基本內容就是推翻腐朽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國。推翻滿清后,就是建立一個“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國。民生主義,就是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

國家權力分為“政權”與“治權”兩種。政權即是民權,它體現著國家權力屬于人民的最高原則?!爸螜唷本褪枪芾頇?,表現為政府對各項事務的管理。政權是權力,體現權力所有人對對象的主導、支配;治權則是一種功能,表現為不同機構履行自己的職能。人民享有對國家的的支配權和管理權。政府則處理各項具體事務,進而實現對國家的治理。政權決定治權,治權受制于政權。孫中山的“五權憲法”是以人民掌握政權,政府實施治權的權能分治的學說為依據的,是建立在人民主權基礎之上的。

“五權憲法”是孫中山法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權”,就是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外,再加上考試權和監(jiān)察權,以“五權分立”。根據“五權憲法”設立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jiān)察院,即五院制。孫中山認為,只有用“五權憲法”所組織的政府,才是完全的政府。

所謂“建國三時期”,是孫中山出于對民眾智力和民主素養(yǎng)的考慮,認為在中國建立憲政,當時為時尚早,必須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建立憲政國家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軍政時期、訓政時期、憲政時期。在這三個階段中,分別實施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即:軍政時期,由國民黨領導的軍隊,武力統一中國,并用軍隊來管理戰(zhàn)亂初定的國家;訓政時期:在民眾尚無憲政意識的情況下,由國民黨來訓練民眾掌握實施政權的能力,由國民黨擔當管理國家的責任;在訓政任務完成后,國家制定憲法,成立國會,進入多黨民主競選的憲政時期。

“建國三時期”不僅是孫中山就中國國家制度未來建設的思想理論,也是國民黨南京政府實施的國家政策。二、立法活動

南京國民政府法律體系的構成:六法體系(基本法律)、判例、解釋例、關系法規(guī)。(一)第一階段:民國六法體系初建階段(1927年——1931年)

1.憲法類(1)《訓政綱領》(1928.10.3.)(2)《訓政時期約法》(1931.5.5通過,同年6.1日由政府公布。)2.民法類(1)民法典的制定《中華民國民法》1,930,12,26日公布,次年5月5日施行。(2)單行商事法規(guī)的制定

主要有《票據法》(1929.10.30)、《公司法》(1929.12.26)《海商法》(1929.12.30)、《保險法》(1929,12,30)、《船舶法》(1929.12.4)、《交易所法》1929,12,3)等。

3.刑法類(1)刑法典的制定

1928.3.10,由國民政府公布,稱《中華民國刑法》,即《二八刑罰》(2)刑事特別法:1927至1937的《懲治盜匪暫行條例》(1927.11.)、《暫行反革命治罪法》(1928年3月9日)、《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1931年1月31日)等。

4.民事訴訟法類

1931.2公布《民事訴訟法》5.刑事訴訟法類

1928年7月28日公布。國民政府的第一部《刑事訴訟法》,(2)刑事訴訟法的特別法1928年10月的《共產黨人自首法》1929年8月的《反革命案件陪審法》、1930年3月的《陸??哲妼徟蟹ā返?。6.行政法(1)內政方面:主要有:《著作權法》(1928年公布),《國籍法》1929年2月5日公布施行;《工會法》(1929年10月21公布,11月1日施行);《漁會法》(1930年3月17日公布施行)《工廠法》(1929年12月30日公布,1931年8月1日施行);《勞動爭議處理法》(1929年11月11日公布,1930年7月1日施行);《訴愿法》(1930年3月24日公布施行);《土地法》(1930年6月30日公布);《出版法》(1930年10月28日公布,1932年11月1日施行);《農會法》(1930年12月30日公布施行)等。(2)財政方面:主要有:《銀行法》(1932年3月28日公布);《營業(yè)稅法》(1931年6月13日公布施行)等。(3)經濟方面:主要有:《漁業(yè)法》(1929年11月11日公布,1930年7月1日施行);《商標稅法》(1930年5月6日公布施行);《礦業(yè)法》(1930年5月26日公布,12月1日施行)。(4)行政訴訟法1932年11月17日,《行政訴訟法》二、立法活動(二)第二階段:民國六法體系的修訂、完善階段(1933年——1945年)1.訴訟法方面《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分別于1935年1月1日和2月1日公布,并于1935年7月1日同時生效。此為南京國民政府制定的第二部《民事訴訟法》和第二部《刑事訴訟法》。2.行政法方面主要有:《合作社法》、《行政執(zhí)行法》、《都市計劃法》等。3.刑法1935年1月1日,國民政府正式公布新的《中華民國刑法》,并于同年7月1日施行。此外,國民政府還制定了一些刑法類的單行法規(guī):4.憲法:1936年5月5日《五五憲草》。(三)第三階段:制定憲法和其他法律以及六法體系被廢除階段(1946年——1949年2月)《中華民國憲法》由國民政府于1947年1月日公布,并于12月25日正式施行。此外,還制定了憲法類特別法:《戡亂總動員令》、《動員戡亂完成憲政實施綱要》、《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等。在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等方面,也制定了一些單行法規(guī),主要有:《貨物稅條例》、《標準法》、《國家標準制定辦法》、《電業(yè)法》、《??茖W校法》、《維持社會秩序暫行辦法》、《戡亂時期危害國家治罪條例》、《懲治走私條例》、《羈押法》、《監(jiān)獄行刑法》等。三、南京國民政府立法特點:法律制度的“二重性”:

1.立法:普通法與特別法并存,特別法優(yōu)于普通法,而且特別法數量數量較多;在法律的制定與適用上采用“雙重標準”。2.內容:繼受法與固有法的混合;以判例法補充制定法。(1)大量采用、引進、吸收西方近代以來的法律學說、法律原則與法律制度,以大陸法系法律制度為基本藍本,并采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一些內容;(2)繼續(xù)保持、廷續(xù)了中國傳統法律制度的一些特性。(3)以判例法補充制定法。3.立法與司法:表面上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體現了一些資本主義法律制度的原則,在司法實踐中卻有專制色彩;立法與司法的脫節(jié)。第二節(jié)憲法與政權體制

一、《訓政綱領》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

全國國民代表大會國民政府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jiān)察院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二《訓政時期約法》:《訓政時期約法》全文共8章89條:第一章“總綱”規(guī)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永為統一共和國”。第二章“人民之權利義務”規(guī)定了人民可享受的廣泛的權利與自由。第四章、第五章分別為“國民生計”“國民教育”。“國民生計”章主要規(guī)定了為增強國力、改善人民生活而確立的各項制度。第六章、第七章分別規(guī)定中央與地方之權限,政府之組織。根據規(guī)定,訓政時期由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行使政權;規(guī)定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行使該“約法”的解釋權。國民政府主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有較大的權力:對內、對外代表國民政府;五院院長及各部、會長由主席提請國民政府任免。但在半年后修正、公布的《國民政府組織法》則規(guī)定國民政府主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不負實際政治責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成為政治生活的核心。三、《五五憲草》《五五憲草》共148條,分8章;總綱,人民之權利義務,國民大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國民經濟,教育,憲法之施行修正。特點:首先,黨、國一體,憲草第一條規(guī)定:“中華民國為三民主義共和國”。其次,總統具有較大權力,一方面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對外代表中華民國,統帥全國海陸空軍,依法發(fā)布法律、命令,,并有宣戰(zhàn)媾和、締結條約、戒嚴解嚴、大赦特赦等權力;另一方面,總統作為行政首腦,有權任命行政院院長及文武官員,任命司法、考試兩院院長,召集五院院長會商解決兩院以上事項及總統咨詢事項。五院之中,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免;其他四院雖然在名義上向國民大會負責,但其權力的行使上,仍受到總統一定的制約。四、《中華民國憲法》1947年憲法所確立的五權憲政體制:全國國民代表大會國民政府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jiān)察院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主要內容:(1)標榜“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2)在政治體制上,《憲法》舍棄了總統制,采取了類似于國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制度。(3)規(guī)定了五院分權制衡:行政院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不再向總統負責,而是向立法院負責。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機關,并著重實施對于行政權的制衡,包括對于總統和行政院權力的制衡,司法院為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審判及對公務員的懲戒權、解釋法律權、司法行政權,考試院為最高考試機關,掌理考試、任用、銓敘、考績、級俸、升遷、保障、褒獎、負心、退休、養(yǎng)老等。監(jiān)察院為最高監(jiān)察機關,行使同意、彈劾、糾舉及審計權。(4)《憲法》規(guī)定了人民的權力和義務。(5)規(guī)定了“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的民生主義的經濟政策。四、《中華民國憲法》1947年憲法所確立的五權憲政體制:全國國民代表大會國民政府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jiān)察院1945年戰(zhàn)勝國元首標準戎裝照第三節(jié)國民政府的行政法、民法、刑法及訴訟法一、行政法(一)行政組織法1.中央行政機關組織法。1928年《行政院組織法》2.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法。3.公務員法。(二)行政執(zhí)行法(三)行政訴愿法(四)新聞法:1932年11月1日施行的《出版法》、1937年《修正出版法》、1943年制定的《新聞記者法》等。二、民商法(一)民商法的制定1.民法典的制定。1929年5月至1930年12月陸續(xù)頒布,南京國民政府民法典宣告完成。這是中國歷史上正式頒行的第一部民法典。民法典共5編,29章,1125條。其編章次序為:第一編總則,包括法例、人、物、法律行為、期日和期間、消滅時效、權利之行使等7章;第二編債,包括通則、各種之債二章;第三編物權,包括通則、所有權、地上權、永佃權、地役權、抵押權、質權、典權、留置權、占有等10章;第四編親屬,包括通則、婚姻、父母子女、監(jiān)護、撫養(yǎng)、家、親屬會議等7章;第五編繼承,包括遺產繼承人、遺產之繼承和遺囑3章。2.單行商事法規(guī)的制定1929年到1946年,國民政府先后制定公布了各種單行商事法規(guī)。主要有《票據法》、《公司法》《海商法》、《保險法》等。二、民商法(二)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1.人格平等與男女平等2.社會本位與私法三原則相結合3.廢除宗法原則4.保留固有法律的傳統(二)民商法的特點1.實行民商合一的編制體例2.注意吸收國際社會最新的法律理念和學說。如社會本位的新思潮3.重視西方民法理念與中國傳統民事習慣的磨合。(既較好地吸收西方法律文化,又較好地承繼了中國傳統法律文化)。

4.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國封建傳統法律中固有的禮教傳統。史尚寬:中國民法第一人

三、刑事法律

(一)刑法典的制定與修改1928年3月10日公布《中華民國刑法》,1934年10月,《刑法修正案》完成。(二)刑事特別法主要有:1927年至1937年的《懲治盜匪暫行條例》、《暫行反革命治罪法》、《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共產黨人自首辦法》等;1937年至1945年的《懲治漢奸條例》、《懲治貪污條例》》、《妨害國家總動員懲罰暫行條例》、《修正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等;1945年至1949年的《勘亂時期危害國家緊急治罪條例》,《懲治叛亂條例》等?!缎谭ǖ洹肪幎ㄕ摺鯇櫥荨#ㄈ┬谭ǖ闹饕獌热莺吞攸c1.抄襲和標榜西方刑法的刑法三大原則(罪刑法定主義、罪刑等價主義、刑罰人道主義)2.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封建刑法傳統的倫理綱常內容3.加強對危害其統治行為鎮(zhèn)壓,維護國民黨的“法統”4.設立“保安處分”制度,借以保衛(wèi)社會安全?!白镄谭ǘā钡幕緝热萦校悍o明文規(guī)定的不為罪,也不處罰;不能適用類推;法律不溯及既往;刑法對罪和刑要有明確規(guī)定;不能規(guī)定不定期刑等。四、訴訟法(一).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1932年5月26日施行后,1934年4月修正,1935年2月1日公布,自1935年7月1日施行。(二).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1928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