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件:文言斷句_第1頁
高中語文課件:文言斷句_第2頁
高中語文課件:文言斷句_第3頁
高中語文課件:文言斷句_第4頁
高中語文課件:文言斷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斷句方法點撥高考文言斷句方法點撥

古書無標點,古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常常在一句話的末了用“?!睌嚅_,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dou)?,F代用的標點符號是“句讀”的發(fā)展,所以用標點符號給古書斷句也可以叫斷句讀。斷句是考察文言文的傳統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因其考查性較強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一、什么叫斷句:二、考點闡釋

斷句是一種綜合能力,雖其能力層級為B級,但難度遠高于閱讀有標點的文言文。正確的斷句必須建立在正確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除掌握一定的斷句技巧外,還應注意文言文的句式特點,注意文言虛詞,做到常記于心,多練于筆?!敬鸢浮靠飶]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xiāng)/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05北京卷)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xiāng)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選自《白居易集?草堂記》)【真題體驗】

廬山的風景,秀麗至極,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山的北峰,叫做香爐峰;香爐峰的北面,有一座遺愛寺;就在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的風景更是遠遠超過盧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他了,就像遠行的游子路過故鄉(xiāng)一樣,眷戀不舍而不忍離去,于是就對著香爐峰,傍著遺愛寺,蓋了一間草堂。(06北京卷、09天津卷)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趙困于秦)齊人、楚人投趙。趙人乏食,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扦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

(取材于《資治通鑒·周紀五》)///////////【答案】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xiāng)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07浙江卷)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xiāng)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

(《顏氏家訓?勉學》)

明曉六經的要旨,廣泛涉略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純樸社會風俗,也能學到一技之長,得以幫助自己。父母兄弟不可長久地依靠,鄉(xiāng)土也不能永遠作為保障。一旦流離失所,無人可以庇護你,就當求助于自身了?!敬鸢浮渴欠穷H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遷之微意。

(08江蘇卷)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限6處)。

班固論司馬遷為《史記》:是非頗謬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遷之微意。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有刪節(jié))

班固論司馬遷撰寫《史記》,認為“其是非標準頗與儒家圣人的觀念相抵觸,所以在討論天地自然的大道理時便首先注重黃老之學而然后才及于儒家經典,在敘述游俠的事跡時便排斥有志節(jié)的隱士而推崇奸雄人物,在記錄工商業(yè)經濟狀況和相關人物的活動時便崇尚發(fā)財致富的勢利而以貧賤為恥辱,這是錯誤的。我認為,這些都是司馬遷觀念上的局限性所在”?!敬鸢浮坑^足下所為文百余篇/實先意氣而后辭句/慕古而尚仁義者/茍為之不已/資以學問/則古作者不為難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09江蘇卷)用“/”給下列文段斷句。(限6處)

觀足下所為文百余篇實先意氣而后辭句慕古而尚仁義者茍為之不已資以學問則古作者不為難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兩漢以來,富貴者千百,自今觀之,聲勢光明,孰若馬遷、相如、賈誼、劉向、揚雄之徒,斯人也豈求知于當世哉。

觀閱您所寫的一百多篇文章,全都是先想好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再斟酌詞句的,(主旨又都是)仰慕古人崇尚仁義的文章,如果您一直用這樣的方法去寫文章,在文章中運用你的才華學問,那么以前的作家學者也不是不能超越的。古時候的人懷才不遇,就把志向寄寓在文章中,希望自己的文章在后世得到認可。自從兩漢以來,大富大貴的人有很多,但現在看來,有誰能像司馬遷、司馬相如、賈誼、劉向、揚雄這些人那么名傳千古呢?這些人,又哪里想要在當時就聞名于世的?【答案】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fā)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fā)十中矣。(10廣東卷)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孟子曰:“仁者如射,發(fā)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與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fā)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衡,足蹈規(guī)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fā)十中矣。(取材于蘇軾《仁說》)

孟子說:“仁德的人就像學射箭,發(fā)箭而神不中,就反過來從自身找原因?!蔽以泴W過射箭,剛開始的時候一心想射中,眼睛看著靶子,手順著方向射去,十發(fā)九不中,射中的一箭,也是由于僥幸。有位善射箭的人教我從自身找原因,握穩(wěn)機關,雙腳合乎規(guī)矩,四肢和身體的每個關節(jié),都有一定的章法。一個章法做不好,就會有一種毛病隨之而來。所有毛病都改掉了,章法也就完備了。這時就是心里并不想射中,眼睛沒有看著靶子,也會十發(fā)十中?!敬鸢浮苛_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qū)/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家之律繩之(11廣東卷)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

羅既官游擊乃遣人訪其妻以重金贖還為夫婦如初報其鬻身救夫之義也此事不足訓然以視少共艱苦既貴而厭棄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區(qū)殆不可以道里計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學家之律繩之

羅提督做游擊官后,就派人尋訪他的妻子,用重金將妻子贖回,還像當初那樣做夫妻,報答妻子當年賣身救自己的恩情。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這與年輕時共同經歷艱苦、富貴后厭惡嫌棄糟糠之妻的人比較,這其中的重情與薄情的差別幾乎不能用里來計算。羅提督天生豪杰,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學家的法則來衡量呢?【答案】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14浙江卷)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歐陽)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

歐陽君更加謙虛,行動不逾越禮節(jié),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歐陽君的名聲在江淮間越來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當時人們都說常公能識英才。

【解析】本題借助斷句的語言標志是兩個句末語氣詞“矣”和句首發(fā)語詞“且”,可先行斷開。再利用文言的4字句式斷開“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本段話有兩處是可斷可不斷的?!敬鸢浮克髡哂泄Ρ刭p/所愛者有罪必罰/存善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14重慶卷)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

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善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對自己所厭惡的人,如果建立功勛同樣給予獎賞;對自己所喜愛的人,如果犯有罪行也必定進行懲罰。贍養(yǎng)鰥寡孤獨,賑濟遭受天災人禍之家。至于帝堯自己的生活,則是十分儉樸,征收賦稅勞役微薄。因此,天下民眾富足安樂而沒有饑寒之色?!窘馕觥勘绢}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斷句時,通讀整句,注意對稱句式,常見虛詞的位置及詞性。由易到難,由大到小,層層劃分?!敬鸢浮糠驊]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后法/一宜書/不茍一時之譽/思為利于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岳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14北京卷)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夫慮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后法一宜書不茍一時之譽思為利于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岳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他深思熟慮,不用花太多的力氣而收到成倍的功效,這種做事的行為可以作為后世人仿效的法則,這是我第一個該寫此記的理由。不只是想著為當時的人贊譽,而是考慮到讓千秋萬代獲利,并且告訴后代不要把(它)廢棄,這是我第二個該寫此記的理由。岳陽的百姓與洞庭湖中往來的人們,都想為滕太守記下這個功勞,這是我第三個該寫此記的理由。因為有這三個該寫的理由而不能不寫?!窘馕觥俊耙灰藭薄岸藭薄叭藭币呀洏嗣髁藢哟?,再借助具體的動詞和虛詞劃分,難度不大。

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名詞或代詞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如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等),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1、找名詞(或代詞),定句讀。例如《赤壁之戰(zhàn)》中,“初,魯肅聞劉表卒”,先用全稱,以下“肅徑迎之”“肅宣權旨”就不再提姓了。技法指導2、找虛詞,定句讀。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出現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出現在句尾;而“以、于、為、而、則”等連詞經常出現在句中。根據這些特點,有助于斷句。例如(11北京卷)

熹竊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

今人之為學者既反是矣

然圣賢所以敬人之法具存于經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答案】熹竊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今人之為學者//既反是矣/然圣賢所以敬人之法//具存于經/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注】單斜線為必斷句處,雙斜線處為可斷可不斷處。

熹私下里體察古代圣哲用來教導人讀書學習的用意,無非是為了使人明白禮義道理,來修養(yǎng)身心,然后推己及人,并不是只為了記覽、詞章,來沽名釣譽,追求利祿。今天的一些學子,已經違背了圣者的教導。然而圣哲用來教育人的法則,都記載在經典中,有志向的人,本來應當熟讀,深入地思考,并且審問明辨它?!吧w”“夫”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間,?!霸弧焙竺?,“哉”后嘆,“矣”“耳”后面畫圓圈?!耙薄昂酢苯洺1硪蓡?,“者”“也”作用是停頓?;颉岸骸被颉熬洹弊屑毧础!炯挤偨Y】3、找頂真,定句讀

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賓語的詞,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語。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文中找出緊密相連的相同的詞語,按頂真句式來考慮句讀。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驚?!薄扒赝踝屡_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據排偶,定句讀

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我們斷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奉之彌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救纭繉⑾旅嫖难晕闹挟嬀€的部分用斜線斷句(05北京卷)

以是知藏書之難也然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佔記誦之學所為嘩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約之而非保殘安陋也善讀書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極于事功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尊所聞行所知非善讀者而能如是乎

(清·汪琬《傳是樓記》選自《堯峰先生文鈔)①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②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③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④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⑤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此段文字中多是對稱,根據這樣的語言特點,再結合文意,確定句讀也就容易多了

所以我以為藏書之難還比不上守書之難,守書之難又比不上讀書之難,更比不上親身去實行了而有所體會之難。所以藏書而不能守,同不藏書沒有什么兩樣;守住了而不能讀,同守不住沒有什么兩樣。雖然已經讀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實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實際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記了它的果實,那么就是用記誦之學來騙騙眾人而欺世盜名的人了,同不讀書又有什么不同呢?古代善于讀書的人,開始時博覽,到最后就專攻,博覽群書并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廣博,專攻一門也不是抱殘守殘。善于讀書的人以性命之理為基礎,而最終則要體現在事業(yè)和功績中:循著流追溯源,沒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實行,沒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聽到的教誨,力行所學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讀書的人能這樣嗎?

6、對話、引文定句讀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以確定使用的標點齊王使使者問趙威,書未發(fā),

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

以上這幾種斷句方法是分別說的,在具體斷句時,常常要把這些方法綜合運用。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斷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還有“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這些都是我們斷句時很好的“幫手”。

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技法小結衡量斷句正確與否的方法

斷句加標點后,還應該作些檢查。那么,如何衡量斷句的正確與否呢?其實唯一方法就是看斷句后,意思是否講得通。斷句小規(guī)律:文言斷句三四五

1、三個步驟:先讀后斷再檢查2、走“四步路”:

學生給文言文標點時,常犯的一個毛病是一邊看一邊往上標點,看完了,也就標完了。待回頭檢查時,又覺得有許多不妥之處,卻又無法改正。其實這種“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在給文言斷句時,應走“四步路”。

①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節(jié)。此時切勿動手標點,如一遍讀完不能理解,可連續(xù)讀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②根據文章的內容或層次,先斷出幾個大的段落或層次,此時注意句首、句末虛詞,這樣憑借段落、層次或句首、句末虛詞,把確有把握的地方斷開來。③對每一段落或層次按照前后順序,從頭到尾地進行解剖,分出若干個句子,加上恰當的標點。④通讀全文,進行檢查,對個別疑難之處,可根據上下文給以推斷。

3、抓“五關鍵”:①抓主謂賓進行斷句。我們知道,文章中有些詞語是屬上還是屬下,有時難以斷定,而當運用語法知識劃主、謂、賓時,則容易解決。②抓修辭知識(對偶、排比等)斷句。因為古人寫文章講究語句對稱整齊,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數和結構,這可供我們斷句時參考。③抓對話標志“曰”、“云”、“言”等斷句。古人對話時,大多數有表示說的“曰”“云”“言”等,而這些正為我們斷句時提供了方便。④抓句末語氣詞斷句。正如上文所說,一些虛詞常放在句末表各種語氣,這是我們斷句時的重要參考。⑤抓句首助詞斷句。同樣,一些助詞常放在每句話或分句的開頭,這也告訴我們在有這些詞的地方前后可以分開。課堂訓練1.斷句和翻譯。(06廣東卷)

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人當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至事變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沉既死而能養(yǎng)其親乎吾觀杜環(huán)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誣天下士了哉用“/”給第一部分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人當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至事變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況既死而能養(yǎng)其親乎吾觀杜環(huán)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誣天下士了哉

史官說:“真正奉行交友之道,是很難的。當人身處順境、志得意滿時交友,恨不能為對方奉獻一切,就好象遇不見難事一樣。等到事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局勢不妙的時候,不能履行自己對朋友的諾言、違背友情的人很多呀,更何況朋友已死卻能奉養(yǎng)他的親人呢?我看杜環(huán)的事跡,即使是古代那些被稱做義烈之士的人也比不過他,可世俗之人常說現在人比不上古人,這不是在錯怪天下的士人嗎?2.用“/”給文言文斷句(07廣東卷)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zhí)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

異史氏說:自滿必招致損傷,謙虛方可得到益處,這是客觀規(guī)律。剛有點小名氣就自以為是,偏執(zhí)于葉公的不良惡習,因襲而不改變,不到一敗涂地而不停止,驕傲自滿真害人就是這樣的??!

3.用斜線(/)給下列短文劃直線的部分斷句。(07北京卷)

太宗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辯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資治通鑒·唐紀八》)太宗

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辯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

太宗跟蕭瑀說:“我年少的時候喜歡玩弓箭,最近得到了數十副好的弓,自以為沒有比它更好的。拿著它們給作弓的工匠看,他們說:‘這些都不是好的材料?!覇査麄兤渲械脑颍そ痴f:‘木心不正,那么木材的脈理都不好,弓雖然很剛硬有力但是發(fā)箭的時候無法向前發(fā),不是好的弓?!也砰_始領悟到這個道理。我用弓箭平定四方,卻還領悟不到其中的道理。何況天下治國的道理,豈能都知道呢?

4.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08北京卷)

楊朱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羨?!睏钪爝^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羨?!?/p>

(取材于《韓非子·說林上》)

楊朱路過宋國,投宿于一個旅店。店主人有兩個小妾,那個長得丑的地位高,長得美的地位低。楊朱問其中的緣故。店主人回答說:“長得美的自以為漂亮,我卻不覺得她漂亮;長得丑的自以為丑陋,我卻不覺得她丑陋。”楊朱對他的弟子說:“做好事而拋棄認為自己賢明的看法,到哪里不會受到贊美呢?”5.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08浙江卷)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縣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韓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記·刺客列傳》

【答案】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縣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韓/之巿/而死者果政也

(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有人刺殺韓國宰相,不知道兇手是誰,都城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韓相)把聶政的尸體暴露街頭并懸賞千金,于是在縣邑哭著說:“大概是我的弟弟吧?唉,嚴仲子知道我的弟弟!”聶榮立刻動身,前往韓國,來到集市上,一看死者果然是聶政啊。6.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10屆廣東省梅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