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論教養(yǎng)》教案(定稿)_第1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論教養(yǎng)》教案(定稿)_第2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教養(yǎng)【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思路。2.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抓住中心觀點的能力?!窘虒W重點】1.理順文章的論證思路。2.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教學難點】理解教養(yǎng)的本質,并從中懂得怎樣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大家都知道,有教養(yǎng)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過,每個人對教養(yǎng)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藝理論家德米特里·利哈喬夫的眼里,怎樣才能算是有教養(yǎng)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論教養(yǎng)》這篇文章,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二、作者介紹德米特里·利哈喬夫(1906-1999),是20世前蘇聯(lián)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和基督教活動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參加過慘烈的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從1946-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lián)科學院(現(xiàn)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基督教和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lián)解體后其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三、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出重點字詞)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談“教養(yǎng)”問題的?先談“無教養(yǎng)”的例子,再談“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四、深入探究1.課文中作者認為良好的教養(yǎng)來自哪里?這樣開頭,有何作用?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開門見山,引入論題。2.課文中作者認為教養(yǎng)首先體現(xiàn)在哪里?一個人是不是真正有教養(yǎng),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xiàn),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3.課文中沒有教養(yǎng)的種種表現(xiàn)有哪些?主要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1)在家里,懶得幫助疲憊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對妻子兒女動不動就大發(fā)雷霆;家里有人在看書或做功課,也總是把收音機或電視機的音量放得很響,或高聲說話。(2)對自己親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對他們的習慣和愿望總是漠不關心。(3)進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卻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4)當著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們開玩笑,不顧及他們的自尊心。4.快速朗讀課文,找出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有哪些?試著列舉出來。(1)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2)對別人一律謙讓和禮讓。(3)待人處事絕不會自吹自擂。(4)懂得珍惜別人的時間。(5)允諾別人的事一定盡力去做,不會擺架子、“翹鼻子”。無論何時何地行為舉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終如一,穩(wěn)重隨和。5.作者談論“教養(yǎng)”又轉向談論什么?談論“風度”。6.作者是怎樣論述“風度”的?作者先批駁“優(yōu)雅風度”即矯揉造作、附庸風雅的錯誤觀點,然后闡述自己對“優(yōu)雅風度”的理解,接著列舉生活中的例子,有針對性地告訴人們,日常生活中,尊重別人的感受就是優(yōu)雅風度的體現(xiàn),是有教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7.“教養(yǎng)”和“風度”二者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它們是一脈相承的,風度主要體現(xiàn)在外表,它是教養(yǎng)的一個方面。風度是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8.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闡述自己的觀點?(1)舉例論證:作者在論證“教養(yǎng)”與“風度”時列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告訴人們什么才是“真正的教養(yǎng)”和“優(yōu)雅的風度”。(2)正反對比論證:作者先談“無教養(yǎng)”的例子,再談“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這樣對比起來,更能體現(xiàn)真正的教養(yǎng)。五、總結文章這篇文章的論證思路是:第一部分(1)引入論題——教養(yǎng)。第二部分(2~12)討論有無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第三部分(13~17)剖析教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優(yōu)雅風度。第四部分(18)歸結教養(yǎng)的本質——尊重。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yǎng)”及“無教養(yǎng)”的現(xiàn)象,探究“真正的教養(yǎng)”和“優(yōu)雅風度”的本質,深入淺出,富有現(xiàn)實意義。同學們,我們生活在文明社會,已經(jīng)步入智能時代,在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今天,對文明的表現(xiàn)和“有教養(yǎng)”的要求會更高,希望我們從作者的作品中受到啟發(fā),學會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六、板書設計談教養(yǎng)eq\b\lc\{(\a\vs4\al\co1(無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教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優(yōu)雅風度,↓,教養(yǎng)的本質——尊重))v七、作業(yè)布置基礎性作業(yè):抄寫生字。選擇性作業(yè):1.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談一談如何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請試著些一篇議論文發(fā)表自己的看法。2.閱讀以下議論文,回答問題談謙虛朱光潛①謙虛并非故意自貶身價,做客套應酬,像虛偽者所常表現(xiàn)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間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隨著已知世界擴大,愈前走發(fā)現(xiàn)天邊愈遠。他發(fā)現(xiàn)宇宙的無邊無底,對之不能不起崇高雄偉之感,反觀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謙虛之感。謙虛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識,謙虛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種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東西,老是要抬著頭去望它。這東西可以是全體宇宙,可以是圣賢豪杰,也可以是一個崇高的理想。一個人必須見地高遠,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謙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覺得自己偉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謙虛有它消極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識;也有它積極方面,就是高遠的瞻矚與恢闊的胸襟。②看淺一點,謙虛是一種處世哲學?!叭说缾河仓t”,人本來沒有可盈的時候,自以為盈,就無法再有所容納,有所進益。謙虛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強”。一切自然節(jié)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張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謙虛是進取向上的準備。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肮壬癫凰馈薄皶缳馄淙艄取薄吧仙迫羲薄疤煜履崛跤谒?,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谷虛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毀。人的謙虛可以說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雖是空曠柔弱,而它的內(nèi)在力量卻極剛健。這道理好比打太極拳,極力求綿軟柔緩,可是“四兩撥千斤”,極強悍的力士在這輕推慢挽之間可以望風披靡。③看深一點,謙虛是一種宗教情緒。宗教都有一個被崇拜的崇高的對象,我們向外所呈獻給被崇拜的對象是虔敬,向內(nèi)所對待自己的是謙虛。虔敬和謙虛是宗教情緒的兩方面,內(nèi)外相應相成。這種情緒和美感經(jīng)驗中的'崇高意識'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我們突然間發(fā)現(xiàn)對象無限偉大,無形中自覺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肅然起敬:但是驚心動魄之余,就繼以心領神會,物我交融,不知不覺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樣偉大的境界。對自然界的壯觀如此,對偉大的英雄如此,對理想中所懸的全知全能的神或盡善盡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這種心境中,我們同時感到自我的渺小和人性的尊嚴,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選自《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刪改)2019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題1.請簡述第①段的論證思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段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證了什么觀點?(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簡要概括謙虛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結合選文和下面的材料,說說你對“謙虛”的看法。(4分)

【鏈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實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中,導師要求一位同學獨立去完成,可是這位同學卻說自己不會做。在導師的堅持下,他無法推脫,結果實驗完成的很成功,導師就問:“你為什么說不會做呢?”他說:“謙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導師聽了哈哈大笑:“會就會,不會就不會,為什么要如此謙虛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先分析謙虛的內(nèi)涵,再分析謙虛的內(nèi)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對比,點出謙虛消極和積極的意義。為下文的進一步論述鋪墊。2.運用了比喻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