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模擬高考地理第五單元第一節(jié)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人教版高三全冊地理試題_第1頁
2年模擬高考地理第五單元第一節(jié)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人教版高三全冊地理試題_第2頁
2年模擬高考地理第五單元第一節(jié)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人教版高三全冊地理試題_第3頁
2年模擬高考地理第五單元第一節(jié)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人教版高三全冊地理試題_第4頁
2年模擬高考地理第五單元第一節(jié)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人教版高三全冊地理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創(chuàng)建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時間:40分鐘分值:80分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40分)1.(2015XXXX五校一模,5)電影《霍比特人》《指環(huán)王》中展現(xiàn)的新西蘭風景令人陶醉,形成以下新西蘭美景的地質作用有誤的是( )A.甲——流水積聚作用B.乙——巖漿活動C.丙——冰川損害作用D.丁——流水損害作用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稱大茂山),雄駐于阜平、唐縣、淶源三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869.8米,山上充滿長滿神眼的奇異巨石,當地人稱之為“天眼石”,偶見巨石中鑲嵌黑白泥巖和XX巖,當地人稱之為“黑白妖石”。以下列圖是某地理課外小組繪制的地質剖面圖,讀圖回答下面兩題。2.(2015XX兩市聯(lián)考,17)該地區(qū)在積聚巖Ⅱ形成后先后發(fā)生了( )地形褶皺、積聚作用、外力損害、火山噴發(fā)火山噴發(fā)、外力損害、積聚作用、地形褶皺C.積聚作用、地形褶皺、火山噴發(fā)、外力損害D.地形褶皺、外力損害、積聚作用、火山噴發(fā)3.(2015XX兩市聯(lián)考,18)關于該地區(qū)地質成因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1/5.“天眼石”是流水損害作用形成的“黑白妖石”含有火山噴發(fā)時攜帶的原有谷底積聚物C.“天眼石”是侵入巖表面氣體揮發(fā)形成的D.“黑白妖石”屬于積聚巖讀喀斯特意貌表示圖,其中“天坑”是一種分布在喀斯特意域的特其他地質景觀,因地下溶洞的頂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卮鹨韵聝深}。4.(2015XXXX五校一模,16)溶洞的形成與地殼的升、降作用相關,當處在地質牢固期時,平時形成水平溶洞。對該圖判讀正確的選項是( )A.河谷的形成與河流損害相關,與地殼抬升沒關該地最罕有三次地質牢固期C.石灰?guī)r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地下水位埋藏淺D.該處降水偏少,故溶洞內無水5.(2015XXXX五校一模,17)圖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確的選項是( )A.石灰?guī)r、溶洞①、天坑B.天坑、溶洞①、溶洞②C.溶洞②、溶洞①、石灰?guī)rD.石灰?guī)r、地下河、溶洞①享有世界七大奇景之譽的土耳其棉花堡,是由于含有豐富礦物質(主要為石灰?guī)r)的地形溫泉水不斷從地底涌出,歷經千百年鈣化積聚,形成層層疊疊的半圓形白色階梯狀景觀(如圖甲所示),遠看像大朵大朵棉花矗立在山丘上。讀圖回答下面兩題。6.(2014XX百校聯(lián)考一模,9,2分)棉花堡的形成原因是( )A.巖漿噴出冷卻凝固B.巖漿侵入冷卻凝固2/5.C.變質作用D.外力作用7.(2014XX百校聯(lián)考一模,10,2分)該類巖石最可能對應乙圖中的( )A.aB.bC.cD.d8.(2014XXXX一模,3)讀某大板塊界線表示圖(右圖),圖中箭頭表示相鄰板塊運動方向。由于板塊的相對運動,界線處可能形成( )A.甲乙之間——裂谷、海洋B.甲丙之間——海溝、海嶺C.甲丁之間——海溝、島弧D.甲戊之間——褶皺山脈、高原二、綜合題(共40分)9.(2015XXXX一模,40)挪威和瑞典是北歐國家,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位于兩國之間。依照以下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4)題。(28分)資料一挪威和瑞典地理地址表示圖(以下列圖)。資料二挪威西海岸峽灣地貌形成過程表示圖(以下列圖)。(1)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走向是;挪威西南沿海的天氣種類是;1月份,挪威沿海的氣溫比同緯度的瑞典,原因是。(10分)3/5.(2)挪威的主要城市分布在。瑞典東南部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主若是。(6分)簡要解析挪威降水量豐富的原因。(6分)在第四紀冰期,北歐被冰川覆蓋,挪威西海岸的峽灣地貌(資料二之圖③)就是冰川作用的結果。描述挪威西海岸峽灣地貌的形成過程。(6分)10.[2014XX重點中學4月聯(lián)考,37(1)]讀我國部分地區(qū)圖,結合資料,說明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運到黃河三角洲的過程。(12分)資料相關研究表示,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XX沙漠和騰格里沙漠)是中國黃土地區(qū)粉塵積聚的主要物源區(qū)。一、選擇題1.A本題觀察地質作用與地貌,本題要注意選擇錯誤的選項。甲圖海灘是海水積聚作用形成的,遠處的海島是被海水損害后形成的巖石地貌,這是長遠被海水損害的結果,A項錯誤,選擇A項。2—3.DB本題組觀察地質構造的形成過程、成因,地質構造圖的判讀。第2題,由地質構造圖可知,積聚巖Ⅱ巖層發(fā)生了褶皺,頂部巖層被損害,后積聚巖Ⅰ形成,還碰到流紋巖的侵入,因此地質構造的形成過程是地形褶皺、外力損害、積聚作用、火山噴發(fā),D正確。第3題,從圖中可知,天眼石是巖漿活動形成的,巖漿噴出地表而形成,屬于噴出巖;黑白妖石中的XX巖屬于變質巖;泥巖是積聚巖,是巖漿噴發(fā)時攜帶的原有谷底積聚物;B正確。4—5.BA本題組觀察地質構造運動的判斷。第4題,河谷是河流損害而形成的,在上游地區(qū),地殼抬升,損害加劇;從水平溶洞來看,在三個不同樣高度形成,最罕有三次地質牢固期;石灰?guī)r多裂隙,地下水簡單滲漏,地下水少,埋藏深,因此B正確。第5題,天坑是由于地下溶洞頂部坍塌而形成,是在溶洞形成此后,而溶洞又是石灰?guī)r受溶蝕而形成,因此A正確。4/5.6—7.DA本題組觀察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及讀圖解析問題的能力。第6題,棉花堡是石灰?guī)r(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鈣化積聚而成,是外力作用的一種形式,因此選擇D項。第7題,依照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判斷乙圖中的a為積聚巖,b為變質巖,c為巖漿巖,d為巖漿,因此選擇A項。8.C箭頭相向運動表示板塊碰撞,為消亡界線,多形成海溝和島弧地貌,箭頭相離運動表示板塊X裂,為生長界線,多形成海嶺、裂谷和海洋。二、綜合題9.答案(1)東北—西南(2分)溫帶海洋性天氣(2分)高(2分)受海洋和暖流的影響大(4分)(2)(南部)沿海(2分)天氣比較溫暖(2分),地形比較平坦(2分)受來自海洋的(西風)暖濕氣流影響(2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經,水汽充分(2分),地處迎風坡,降水豐富(2分)。冰川損害形成(U型)谷地(2分),后天氣變暖,冰川減退(2分),海平面上升,海水沿谷地入侵(2分),形成峽灣。解析本題觀察挪威和瑞典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色。(1)山脈走向依照經緯網判斷,挪威西南沿海的天氣種類是溫帶海洋性天氣,挪威沿海受暖流及海洋的影響明顯,氣溫比同緯度地區(qū)高。(2)讀圖可知,挪威城市分布在南部沿海,瑞典東南部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主若是氣候溫暖,地形平坦。(3)降水豐富的原因有西風帶從海洋帶來豐富的水汽,沿岸有暖流,地形抬升形成的地形雨,等等。(4)挪威峽灣的形成過程一是冰川損害,二是冰川減退融化,三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答案西北風(沙塵暴)將粉塵連續(xù)向東(東南)方向搬運,途中受太行山、秦嶺等山脈的阻截,大量的粉塵被積聚在黃土高原。黃土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