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加工課件_第1頁
馬鈴薯加工課件_第2頁
馬鈴薯加工課件_第3頁
馬鈴薯加工課件_第4頁
馬鈴薯加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章薯類的加工

第1節(jié)馬鈴薯的加工第2節(jié)甘薯的加工馬鈴薯加工(potato)一、概述二、馬鈴薯的營養(yǎng)成分三、影響馬鈴薯加工特性的因素四、常見的馬鈴薯制品及其加工工藝二、馬鈴薯的營養(yǎng)成分馬鈴薯營養(yǎng)豐富,含:豐富的淀粉、礦物質元素、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等。(1)淀粉碳水化合物含量13.9%--21.9%(85%為淀粉即13.2%--20.5%);淀粉顆粒較大,既有直鏈(22%)又有支鏈結構;比谷類淀粉更易被人體吸收,屬離子型淀粉。(2)礦物質元素礦物質元素含量占塊莖干物質總量的2.2%--7.8%,平均為4.6%。含各種人體所需礦物質元素,其中P、Ca含量較高。因礦物質元素多呈堿性,對平衡食物的酸堿度與保持人體血液的中和,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3)蛋白質一般含1.6%--2.1%,高可達2.7%。質量與動物蛋白相近,接近雞蛋。含18種氨基酸,包括精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酪氨酸、纈氨酸等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5)維生素富含多種維生素:維生素A(胡蘿卜素)、維生素Bl(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B3(泛酸)、維生素PP(尼克酸或稱煙酸)、維生素B6(吡哆醇);維生素C(抗壞血酸)、維生素H(生物素)、維生素K(凝血維生素)及維生素M(葉酸)等。尤其維生素C含量豐富,每160克鮮薯含14-16毫克維生素C。三、影響馬鈴薯加工特性及因素(1)干物質含量水分:63.9%-86.9%;干物質:13.91%-36.8%油炸食品:22%-25%。干物質含量高,出品率高,油炸食品含油量低;耗能少;但太高,產(chǎn)品較“硬”(薯片酥脆、薯條外脆內(nèi)綿)三、影響馬鈴薯加工特性及因素(3)貯藏貯藏中易出現(xiàn)?發(fā)芽:(低溫貯藏,3-5℃)糖化:低溫易糖化因此:低溫下貯藏一個階段;加工前的一至二個月,再將其轉移至10-16℃進行調整,使用發(fā)芽抑制劑。?常見的馬鈴薯制品四、常見的馬鈴薯制品及其加工工藝常見的馬鈴薯制品:薯條;薯片;馬鈴薯全粉;馬鈴薯淀粉;馬鈴薯粉條;馬鈴薯粉絲其他產(chǎn)品:馬鈴薯泥;醋;馬鈴薯粉皮等馬鈴薯的香味;外表金黃;外脆內(nèi)綿;內(nèi)部有顆粒狀結構,不能是象土豆泥似的;(薯餅無顆粒狀)表里有輕度分離;1.薯條?

薯條的八大特性1.薯條去皮=》切條=》噴淋、漂燙=》預炸=》速凍=》冷藏=》油炸=》瀝油=》包裝原料:品種夏波蒂。肉白色,還原糖含量低,不易褐變。去皮:去皮后需護色:噴淋(SO2溶液),脫S裝置。切條:尺寸9×9mm。預炸:外面脆,內(nèi)綿軟,易保存。預炸溫度170℃,時間取決于寬度。9×9mm為1min。速凍、冷藏:-18--25℃油炸冷藏薯條168℃炸3.5min。含油率在2.5%-4.3%牛油:牛油效果最好,香,融點低(植物油融點高,表面易較干)棕櫚油:保健,便宜,白色。油脂氧化程度判定?2.薯片油炸薯片兩種加工方法:油炸鮮薯片:直接把馬鈴薯切片后油炸;復合薯片:將馬鈴薯先制成泥,再配入其它一些原料,成型為薯餅,油炸。干制薯片

(1)油炸鮮馬鈴薯片:選料→清洗→去皮→修整→切片→淋洗→漂洗→晾干→油炸(抗氧化劑的使用)→調味→檢查→稱重→包裝。

去皮和修整:

多采用摩擦去皮法。

切片:

厚度1.1—1.5mm之間;尺寸和厚度均勻一致,表面平滑;切片的工具大多采用旋轉式刀片,刀片必須鋒利。

淋洗和漂洗:釋放出游離淀粉和可溶性物質,否則薯片在油炸過程互相粘連和增加油脂耗量。漂洗是將淋洗后的薯片在70-95℃的水中燙漂幾分鐘。油炸:170—175℃,波動應不大于±2℃,油炸時間約3分鐘。炸油應選擇不易被氧化酸敗的高穩(wěn)定性油,如米糠油、棕櫚油、氫化油的穩(wěn)定性最高。米糠油、菜籽油等為液體油,油味太濃,棕櫚油等固體油比較清淡;氫化油有奶油風味。所以米糠油60-75%,棕櫚油10-25%,氫化油15-20%的混合油為較適合的炸油組成,具有防止酸敗和風味好的特點。影響薯片含油率的因素:馬鈴薯的比重越高,油炸片的含油率越低;切片愈薄,含油量愈高;在一定范圍內(nèi),溫度越高,吸油量越少;在油溫不變時,薯片油炸時間長,其含油量增高;薯片還原糖量高時,油溫一般低些好

調味:咖哩、辣味等。目前以五香牛肉調味料為主,一般加入量為1.5—2.0%。包裝:鋁鉑壓層袋,充氮包裝。

(2)復合薯片:選料→清洗→去皮修整→搗碎成鮮馬鈴薯泥→配料→預壓成餅→壓成薄片或切片(0.5—1mm)→油炸(175℃,1.5min)→檢查→稱重→包裝。三部分組成干狀粉料:玉米粉、面粉、馬鈴薯泥、全粉等,摻一種或一種以上均可;干粉的添加比例可占鮮薯泥的50—150%。食品添加劑如甘油單酸酯、甘油二酸酯、磷酸鹽、二氧化硫等;添加甘油單酸酯、二酸酯的作用是將游離淀粉形成復合物,二氧化硫起防腐作用。食品調味料如鹽(1%)、味精、乳化劑及其它。

例:馬鈴薯香辣片:馬鈴薯粉70%;辣椒粉14%;芝麻粉10%和胡椒粉2%;食鹽3%;食糖1%。(3)干制薯片干燥:帶式干燥機,三級組合式135℃↓79℃(1h,水分降至25%-35%)79℃↓60℃(2-3h,水分降至10-15%)60℃↓常溫(4-8h,水分10%以下)3.馬鈴薯全粉原料=》蒸煮=》打漿成泥=》烘干(氣流干燥)=》篩分(60目)注意:不要打碎淀粉細胞,否則游離淀粉率高,粘度太高游離淀粉率<4%復水溫度<75℃3.馬鈴薯全粉

工藝流程:原料選擇=>清洗=>去皮和修整=>切片=>蒸煮=>(搗碎-混合)=>冷卻=>調整=>混合=>干燥=>過篩=>最后干燥=>馬鈴薯全粉 粗粒(飼料)

4.馬鈴薯淀粉工藝流程:選料→清洗→粉碎磨漿(刨絲機)→淀粉分離→沉淀→適時晾曬、包裝提取率:鮮重20%馬鈴薯,提取率80-90%.蛋白廢棄液的回收。馬鈴薯淀粉廢液增值

工藝流程:

馬鈴薯淀粉廢液→加熱濃縮→離子交換樹脂處理→活性炭處理→葡萄糖轉化酶處理→干燥→成品

工藝要點:加熱濃縮:將馬鈴薯淀粉生產(chǎn)線收集到的廢液進行加熱濃縮,過濾回收其中被凝固出的蛋白質;離子交換樹脂處理:脫蛋白液脫色脫臭(塔式轉換法);

活性炭處理;

葡萄糖轉化酶處理:將上述已脫蛋白、脫臭、脫色的汁液送人發(fā)酵罐內(nèi),葡萄糖轉化酶的添加量一般為汁液重量的0.2%左右,pH值5.0-5.5(添加適量的葡萄糖等作緩沖劑)。酶化溫度40-55℃,酶化時間15-24h。經(jīng)酶化處理后的脫蛋白液為透明液體;

干燥:處理后的馬鈴薯汁液,可直接添加到食品中;也可繼續(xù)加些淀粉、糊精、明膠、大豆蛋白等添加劑,經(jīng)噴霧干燥或真空干燥處理,制成粉末狀或顆粒狀,密封包裝。5.馬鈴薯粉條工藝流程:選料提粉→配料打芡→加礬和面→沸水漏條→冷浴晾條→打捆包裝。工藝要點:1、選料提粉:選擇淀粉含量高,收獲后30天以內(nèi)的馬鈴薯。洗凈、粉碎、打漿、過濾、沉淀提取淀粉。

2、配料打芡:按含水量35%以下的馬鈴薯濕淀粉100公斤配料水50公斤。先取5公斤淀粉放入盆內(nèi),再加入其重70%的溫水調成稀漿,然后用開水(共加水50公斤)從中間猛倒入盆內(nèi),迅速用木棒或打芡機按順時方向攪動,直到攪成有很大粘性的團即成芡。

3、加礬和面:將0.4%明礬+打好的芡,加水攪拌均勻,使和好的面含水量在48%~50%之間,面溫保持在40-45℃左右。

4、沸水漏條:(粉條直徑達到0.6~0.8毫米),邊漏邊往外撈,鍋內(nèi)保持水位,鍋內(nèi)水溫應保持在97—98℃。5、

冷浴晾條:將漏入沸水鍋里的粉條,撈出放入15℃水中浴5~10分鐘,然后在3~10℃房內(nèi)陰晾1~2小時,以增強其韌性。晾曬至含水量到20%左右。(凍干法)6、打捆包裝:含水量降至16%時,打捆包裝,即可銷售。6.馬鈴薯粉絲馬鈴薯淀粉加工粉絲難度較大;易出現(xiàn)粘度大,拉力小,強度低等問題。生產(chǎn)粉絲有兩種方法:(1)擠壓法(快餐粉絲):螺旋擠壓機,將淀粉擠壓成形,經(jīng)煮沸,冷水浸泡,然后晾曬而成,但生產(chǎn)出的粉絲質脆易斷,不經(jīng)煮,只要用開水浸泡10分鐘即可食用。

(2)養(yǎng)漿流漏法:選料→清洗→粉碎→碾磨→跑缸→沉淀(對漿)→第二次沉淀(對漿)→晾曬(淀粉水分達到35%為宜)→打芡(芡占2%,芡中加0.4%明礬)→和面→漏粉絲→煮沸→冷水浸泡2—3小時)→吊起困水→冷水浸泡(8—10分鐘)→吊起陰晾(10—12小時)→曬干→包裝→成品。

7、其他產(chǎn)品馬鈴薯粉皮;馬鈴薯醬;馬鈴薯飴糖;馬鈴薯鮮醋。小結一、概述二、馬鈴薯的營養(yǎng)成分三、影響馬鈴薯加工特性的因素四、常見的馬鈴薯制品及其加工工藝(1)馬鈴薯醬工藝流程及要點:將馬鈴薯洗干凈,除去腐爛、出芽部分,2然后將皮削掉,放在蒸籠內(nèi)蒸熟,出籠攤晾。再用擦篩成均勻的馬鈴薯泥備用。將白砂糖、水與酸水(即醋房所用的酸水,用少量稀米飯拌和麩皮放在缸中,倒缸一周,每天一次,濾下的酸水作為醋引)放入鍋內(nèi)熬至l10℃時,將馬鈴薯泥倒人鍋內(nèi),并用鐵鏟不斷地翻動,直至馬鈴薯泥全部壓散,同時要防止糊鍋底。繼續(xù)加熱至115℃時,將檸檬酸色素加入;并控制其pH值為3—3.2。此時由于溫度過高需勤翻勤攪,防止結焦。用小火降溫,到鍋內(nèi)物料至90℃時,將水果食用香精和營養(yǎng)添加劑加于鍋內(nèi),用鐵鏟攪勻后即為馬鈴薯醬。加工配料:馬鈴薯泥50公斤,白砂糖40公斤,水17公斤,酸水0.2公斤,食用色素適量,食用香精100毫克左右,粉末狀檸檬酸約0.16公斤,營養(yǎng)劑適量。(3)馬鈴薯飴糖工藝流程及要點:將六棱大麥在清水中浸泡1-2小時(水溫保持在20—25℃),當其含水量達45%左右時將水倒除。繼而將膨脹的大麥置于25℃室內(nèi)讓其發(fā)芽,并用噴壺繪大麥灑水,每天2次。4天后當麥芽長到2厘米以上時便可備用。同時制備馬鈴薯渣料。馬鈴薯渣研細過濾后,加人25%谷殼,然后把80%左右的清水灑在配好的原料上,充分拌勻放置1小時,分3次上屜。第一次上料40%,等上汽后加料30%,再上汽時加上最后的30%,待大汽蒸出起計時2小時,把料蒸透,然后糖化。將蒸好的料放人木桶,并加入適量浸泡過麥芽的水。充分攪拌。當溫度降到60℃時,加入制好的麥芽(占10%為直),然后上下攪拌均勻,再倒人些麥芽水,待溫度下降到54℃時,保溫4小時。溫度下降后再加入65℃的溫水1O0公斤。繼續(xù)讓其保溫,經(jīng)過充分糖化后,把糖飴濾出,將糖液置于鍋內(nèi)加溫,經(jīng)過熬制,濃度達到波美40時,即可成為馬鈴薯飴糖。(4)馬鈴薯鮮醋將馬鈴薯切成細絲:加水浸漬2小時,撈起瀝水后放人蒸籠蒸煮。如用干馬鈴薯絲,則要切成米粒大小,浸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