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黃芩散-圣濟總錄卷三十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石膏黃芩散-圣濟總錄卷三十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石膏黃芩散-圣濟總錄卷三十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石膏黃芩散-圣濟總錄卷三十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石膏黃芩散-圣濟總錄卷三十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37石膏黃芩散_圣濟總錄卷三十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石膏黃芩散_圣濟總錄卷三十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61.1. 組成: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161.2. 功效:傷寒后,食肉勞復如初,壯熱頭痛,心煩欲吐,小便赤黃。 161.3. 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一。 16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62. 相似度67%:三黃丸 162.1. 組成:春3月:黃芩4兩,大黃3兩,黃連4兩。夏3月:黃芩6兩,大黃1兩,黃連7兩。秋3月:黃芩6兩,大黃2兩,黃連3兩。冬3月:黃芩3兩,大黃5兩,黃連2兩。 162.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162.3. 加:大黃、大黃、大黃、大黃 162.4. 減:石膏、山梔子仁、葛根、知母、人參 162.5. 功效: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熱。男婦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沖,眼目赤腫,頭項疼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躁,不美飲食;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jié);五臟俱熱,生癰癤瘡痍。及治五般痔疾,糞門腫或下鮮血,小兒積熱。 162.6. 來源:《千金》卷二十一引巴郡太守方。 163. 相似度57%:火齊湯 163.1. 組成:石膏1兩,玄參3兩,人參3兩,知母1錢,黃連3錢,茯神1兩,白芥子3錢。 173.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173.3. 加:玄參、茯神、白芥子 173.4. 減:黃芩、山梔子仁、葛根 173.5. 功效:陽明火熱,發(fā)狂者。 173.6. 來源:《石室秘錄》卷六。 174. 相似度57%:黃連石膏湯 174.1. 組成:黃連、黃芩、知母、石膏、甘草。 174.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174.3. 加:甘草 174.4. 減:山梔子仁、葛根、人參 174.5. 功效:吐血。 174.6. 來源:《方癥會要》卷三。 175. 相似度57%:葛根飲 175.1. 組成:葛根(銼)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青1兩,石膏(碎)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 175.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185.3. 加:大青、甘草 185.4. 減:山梔子仁、知母、黃連 185.5. 功效:傷寒。燥渴,頭痛,不得眠睡,四肢煩痛。 18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186. 相似度57%:葛根散 186.1. 組成:葛根1兩(銼),黃芩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1兩,柴胡1兩(去苗),知母1兩。 186.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186.3. 加:甘草、柴胡 186.4. 減:山梔子仁、人參、黃連 186.5. 功效:傷寒。潮熱,口干頭痛,四肢煩疼。 186.6. 來源:《圣惠》卷十一。 187. 相似度57%:人參石膏湯 187.1. 組成:人參(去蘆)3錢,石膏4錢,知母2錢,甘草1錢,黃芩1錢,杏仁1錢。 187.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187.3. 加:甘草、杏仁 197.4. 減:山梔子仁、葛根、黃連 197.5. 功效:膈消,上焦燥渴,不欲多食。 197.6. 來源:《濟生拔粹》卷八引東垣方。 198. 相似度57%:人參湯 198.1. 組成:人參1兩,知母1分,甘草(炙,銼)半兩,石膏(碎)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198.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198.3. 加:甘草 198.4. 減:山梔子仁、葛根、黃連 198.5. 功效:傷寒后,余熱不退。 198.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一。 199. 相似度57%:人參湯 199.1. 組成:人參1兩,黃芩(去黑心)1兩,柴胡(去苗)1兩,葛根(銼)1兩,山梔子仁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199.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199.3. 加:柴胡、甘草 199.4. 減:石膏、知母、黃連 199.5. 功效:傷寒7-8日,汗后心煩,躁渴。 209.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2010. 相似度57%:葛根人參湯 2010.1. 組成:葛根(銼)1兩,人參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黃耆(銼)1兩,地骨皮半兩,石膏(碎)半兩。 2010.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010.3. 加:麥門冬、黃耆、地骨皮 2010.4. 減:山梔子仁、知母、黃連 2010.5. 功效:傷寒發(fā)汗及吐下后,余熱不退,頭痛滿悶,口干。 2010.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一。 2011. 相似度57%:解肌散 2011.1. 組成:知母1兩,川升麻1兩,天門冬(去心)1兩,黃芩1兩,葛根(銼)1兩,柴胡(去苗)1兩,石膏1兩半。 2011.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011.3. 加:川升麻、天門冬、柴胡 2011.4. 減:山梔子仁、人參、黃連 2011.5. 功效:傷寒汗后,余熱不除。 2011.6. 來源:《圣惠》卷十。 2012. 相似度57%:柴胡人參湯 2112.1. 組成: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知母(焙)1兩,石膏(碎)1兩,葛根(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半兩。 2112.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112.3. 加:柴胡、赤茯苓、甘草 2112.4. 減:黃芩、山梔子仁、黃連 2112.5. 功效:傷寒汗下后,潮熱不退,口干煩躁。 2112.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2113. 相似度57%:石膏化癍湯 2113.1. 組成:石膏、知母、人參、甘草、葛根。 2113.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113.3. 加:甘草 2113.4. 減:黃芩、山梔子仁、黃連 2113.5. 功效:熱病發(fā)癍,目赤狂言,咽痛煩悶,癍如紋錦,不惡寒反惡熱,身熱不退,脈沉而數(shù)。 2113.6. 來源:《傷寒大白》卷四。 2114. 相似度57%:柴胡白虎湯 2114.1. 組成:柴胡、人參、黃芩、知母、甘草、石膏。 2114.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214.3. 加:柴胡、甘草 2214.4. 減:山梔子仁、葛根、黃連 2214.5. 功效:傷寒半表半里,大熱大渴,自汗不止。 2214.6. 來源:《育嬰家秘》卷三。 2215. 相似度57%:瀉心湯 2215.1. 組成:石膏1兩,芍藥半兩,葛根(銼)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3分,黃連(去須)3分。 2215.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215.3. 加:芍藥、大黃 2215.4. 減:山梔子仁、知母、人參 2215.5. 功效:陽毒傷寒,頭痛壯熱,狂言妄語,似見鬼神。 221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七。 2216. 相似度57%:白虎解毒湯 2216.1. 組成:石膏、知母、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甘草。 2216.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216.3. 加:黃柏、梔子、甘草 2216.4. 減:山梔子仁、葛根、人參 2316.5. 功效:麻疹已出,譫語煩躁,作渴者。 2316.6. 來源:《壽世保元》卷八。 2317. 相似度57%:知母散 2317.1. 組成:知母1兩,石膏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粳米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葛根半兩(銼)。 2317.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317.3. 加:甘草、粳米 2317.4. 減:黃芩、山梔子仁、黃連 2317.5. 功效:傷寒7日,脈浮,發(fā)熱無汗,渴欲飲水,無表證。 2317.6. 來源:《圣惠》卷九。 2318. 相似度57%:知母散 2318.1. 組成:知母1兩,人參(去蘆頭)1兩,柴胡1兩,石膏1兩,葛根(銼)1兩,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318.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318.3. 加:柴胡、赤茯苓、甘草 2318.4. 減:黃芩、山梔子仁、黃連 2318.5. 功效:傷寒數(shù)日,潮熱不退,口干煩躁,或多痰逆。 2318.6. 來源:《圣惠》卷十一。 2419. 相似度57%:知母散 2419.1. 組成:知母1兩,人參(去蘆頭)1兩,地骨皮1兩,葛根(銼)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石膏3兩,栝樓根2兩。 2419.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419.3. 加:地骨皮、甘草、栝樓根 2419.4. 減:黃芩、山梔子仁、黃連 2419.5. 功效:時氣頭痛,骨肉煩疼,口燥心悶,外寒內(nèi)熱,已自下利,由有虛熱未退,煩渴不止。 2419.6. 來源:《圣惠》卷十六。 2420. 相似度57%:知母散 2420.1. 組成:知母1兩,鉤藤1分,升麻1分,葛根(銼)1分,黃芩1分,藍葉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 2420.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420.3. 加:鉤藤、升麻、藍葉 2420.4. 減:石膏、山梔子仁、黃連 2420.5. 功效:小兒心熱弄舌,欲作癇。 2420.6. 來源:《普濟方》卷三七八。 2421. 相似度57%:葛根蔥白石膏湯 2521.1. 組成:葛根1錢半,黃芩1錢,黃連3分,石膏3錢,炙草6分,蔥白2個。 2521.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521.3. 加:炙草、蔥白 2521.4. 減:山梔子仁、知母、人參 2521.5. 功效:風溫熱化,輒喉痛,喉間紅腫,喉頭見白腐,初起白點在兩側(cè)扁桃,繼而延及懸壅垂,唇干舌絳,口燥而苦,面赤目赤,多汗骨楚,或壯熱,或熱有起伏。 2521.6. 來源:《熱病學》。 2522. 相似度56%:薺苨散 2522.1. 組成:薺苨1兩,人參1兩(去蘆頭),茯神1兩,葛根1兩(銼),石膏2兩,黃芩1兩,栝樓根1兩,知母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2522.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522.3. 加:薺苨、茯神、栝樓根、甘草 2522.4. 減:山梔子仁、黃連 2522.5. 功效:消中煩熱,吃食旋消,四肢羸弱。 2522.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2523. 相似度56%:犀角散 2523.1. 組成:犀角屑1兩,知母1兩,川升麻1兩,黃連3分(去須),麥門冬1兩(去心),黃芩1兩,葛根1兩(銼),石膏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623.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623.3. 加:犀角屑、川升麻、麥門冬、甘草 2623.4. 減:山梔子仁、人參 2623.5. 功效:熱病。汗后余熱不退,頭痛唇干。 2623.6. 來源:《圣惠》卷十七。 2624. 相似度56%:知母散 2624.1. 組成:知母3分,川升麻3分,麥門冬(去心)3分,人參(去蘆頭)3分,黃芩3分,葛根(銼)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石膏1兩半。 2624.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624.3. 加:川升麻、麥門冬、甘草、鱉甲 2624.4. 減:山梔子仁、黃連 2624.5. 功效:傷寒發(fā)汗及吐下后,煩熱不除,頭痛滿悶,口干渴逆。 2624.6. 來源:《圣惠》卷十。 2625. 相似度56%:加味白虎湯 2625.1. 組成:生地1錢半,黃芩1錢,麥冬1錢,人參1錢,知母1錢,葛根1錢,石膏3錢,甘草5分,烏梅半個。 2725.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725.3. 加:生地、麥冬、甘草、烏梅 2725.4. 減:山梔子仁、黃連 2725.5. 功效:妊娠痎瘧,熱多寒少者。 2725.6. 來源:《廣嗣紀要》卷十一。 2726. 相似度55%:羌活升麻湯 2726.1. 組成:羌活1錢,升麻1錢,葛根1錢,白芍藥1錢,人參1錢,黃芩1錢,黃連7分,石膏7分,甘草7分,生地黃7分,知母7分。 2726.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726.3. 加:羌活、升麻、白芍藥、甘草、生地黃 2726.4. 減:山梔子仁 2726.5. 功效:溫暑之月時行瘟熱病。 2726.6. 來源:《醫(yī)統(tǒng)》卷二十五。 2727. 相似度50%:清涼飲 2727.1. 組成:地骨皮3錢,人參3錢,茯苓3錢,黃芩半兩,干葛半兩,石膏半兩,知母3錢,甘草3錢。 2727.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827.3. 加:地骨皮、茯苓、干葛、甘草 2827.4. 減:山梔子仁、葛根、黃連 2827.5. 功效:嬰孩傷寒。 2827.6. 來源:《普濟方》卷三六八。 2828. 相似度50%:增損柴胡湯 2828.1. 組成:柴胡8錢,黃芩4錢半,人參3錢,半夏3錢,石膏4錢,知母2錢,黃耆5錢,甘草4錢(炙)。 2828.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828.3. 加:柴胡、半夏、黃耆、甘草 2828.4. 減:山梔子仁、葛根、黃連 2828.5. 功效:產(chǎn)后經(jīng)水適斷,感于異癥,手足牽搐,咬牙昏冒。 2828.6. 來源:《保命集》卷下。 2829. 相似度50%:石膏散 2829.1. 組成:石膏2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知母半兩,人參半兩(玄蘆頭),黃芩3分,柴胡半兩(去苗),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829.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829.3. 加:麥門冬、柴胡、犀角屑、甘草 2929.4. 減:山梔子仁、葛根、黃連 2929.5. 功效:熱病得汗后,余熱不退,頭痛心煩。 2929.6. 來源:《圣惠》卷十七。 2930. 相似度50%:三黃湯 2930.1. 組成:黃連1錢,黃芩1錢,黃柏1錢,炒山梔8兩,玄參8兩,知母1錢半,石膏2錢,甘草7分。 2930.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930.3. 加:黃柏、炒山梔、玄參、甘草 2930.4. 減:山梔子仁、葛根、人參 2930.5. 功效:膏粱醇酒太過,積熱上中二焦,變諸火癥。 2930.6. 來源:《證治匯補》卷一引東垣方。 2931. 相似度50%:大黃湯 2931.1. 組成:大黃(銼,炒)2兩,黃連(去須)2兩,石膏(研)2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銼)1兩,細辛(去苗葉)1兩,半夏(湯洗,去滑盡)1兩,山梔子仁7枚。 2931.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2931.3. 加:大黃、甘草、細辛、半夏 2931.4. 減:葛根、知母、人參 3031.5. 功效:乳石發(fā),目昏赤痛,不睹物。 3031.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八三。 3032. 相似度50%:大青散 3032.1. 組成:大青1兩,知母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煨)1兩,山梔子仁1兩,升麻1兩,黃連(去須)1兩,甘草(炙,銼)半兩。 3032.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032.3. 加:大青、大黃、升麻、甘草 3032.4. 減:石膏、葛根、人參 3032.5. 功效:陽盛發(fā)狂有斑,大小便秘澀。 3032.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3033. 相似度50%:茯神散 3033.1. 組成:茯神1兩,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黃芩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焙),黃連1兩(去須),甘草3分(炙微赤,銼),知母3分。 3033.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033.3. 加:茯神、半夏、麥門冬、甘草 3033.4. 減:石膏、山梔子仁、葛根 3033.5. 功效:傷寒狐惑,病脈數(shù)者,不可灸,或因火為邪,即加煩熱,故血妄行于脈中,火氣內(nèi)盛,即心神煩悶,干嘔。 3133.6. 來源:《圣惠》卷十三。 3134. 相似度50%:三黃石膏湯 3134.1. 組成:黃連2錢,黃柏1錢,山梔1錢,玄參1錢,黃芩1錢5分,知母1錢5分,石膏3錢,甘草7分。 3134.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134.3. 加:黃柏、山梔、玄參、甘草 3134.4. 減:山梔子仁、葛根、人參 3134.5. 功效:暑毒深入,結(jié)熱在里,譫語煩渴,不欲近衣,大便秘結(jié),小便赤澀。 3134.6. 來源:《準繩_類方》卷一。 3135. 相似度50%:三黃石膏加檉葉湯 3135.1. 組成:黃連5錢,黃柏5錢,黃芩5錢,石膏3錢,麥冬(去心)3錢,西河柳1兩,知母1兩,淡竹葉200片。 3135.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135.3. 加:黃柏、麥冬、西河柳、淡竹葉 3135.4. 減:山梔子仁、葛根、人參 3135.5. 功效:麻雖盡出,而煩躁不寧,勢尚不可保。 3235.6. 來源:《麻科活人》卷二。 3236. 相似度50%:麻黃散 3236.1. 組成:麻黃1兩(去根節(jié)),前胡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赤芍藥1兩,知母1兩,石膏2兩,黃芩1兩,桔梗1兩(去蘆頭)。 3236.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236.3. 加:麻黃、前胡、赤芍藥、桔梗 3236.4. 減:山梔子仁、葛根、黃連 3236.5. 功效:妊娠傷寒,頭痛壯熱,肢節(jié)煩疼。 3236.6. 來源:《圣惠》卷七十四。 3237. 相似度50%:葛根湯 3237.1. 組成:葛根(炙黃,銼)3兩,石膏(研)5兩,甘草(炙令赤)1兩,知母(銼,焙干)2兩,黃芩(去黑心)2兩,麥門冬(去心,焙)2兩,人參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生干地黃(酒洗,去土,炙)2兩,粳米1合。 3237.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237.3. 加:甘草、麥門冬、白茯苓、生干地黃、粳米 3237.4. 減:山梔子仁、黃連 3237.5. 功效:虛勞五蒸。 3237.6. 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三。 3338. 相似度50%:麻黃白虎湯 3338.1. 組成:麻黃、葛根、蘇葉、防風、石膏、知母、杏仁、黃芩。 3338.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338.3. 加:麻黃、蘇葉、防風、杏仁 3338.4. 減:山梔子仁、人參、黃連 3338.5. 功效:疹已出,陽毒熱甚,煩躁口渴,齒槁出血,唇焦舌刺,不吐不瀉,壯熱無汗,鼻孔燥黑,喘急氣悶,鼻煽痰嘶者。 3338.6. 來源:《治疹全書》卷中。 3339. 相似度50%:桂枝黃芩湯 3339.1. 組成:柴胡1兩2錢,黃芩4錢半,人參4錢半,甘草4錢半,半夏4錢,石膏5錢,知母5錢,桂枝2錢。 3339.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339.3. 加:柴胡、甘草、半夏、桂枝 3339.4. 減:山梔子仁、葛根、黃連 3339.5. 功效:瘧疾。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服桂枝芍藥湯后,寒熱轉(zhuǎn)大者。 3339.6. 來源:《保命集》卷中。 3340. 相似度50%:清熱解毒湯 3440.1. 組成:黃芩1錢,知母1錢,升麻1錢,葛根1錢,石膏1錢半,人參1錢半,白芍1錢半,羌活2錢,黃連(酒制)3分,生地(酒制)5分,生甘草6分,姜3片。 3440.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440.3. 加:升麻、白芍、羌活、生地、生甘草、姜 3440.4. 減:山梔子仁 3440.5. 功效:熱病發(fā)于夏,脈細小無力。時疫大熱。 3440.6. 來源:《玉案》卷二。 3441. 相似度50%:黃連散 3441.1. 組成:黃連1兩(去須),栝蔞根1兩半,麥門冬1兩(去心),知母3分,人參半兩(去蘆頭),地骨皮3分,黃芩3分,川升麻3分。 3441.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441.3. 加:栝蔞根、麥門冬、地骨皮、川升麻 3441.4. 減:石膏、山梔子仁、葛根 3441.5. 功效:消渴煩躁,飲水不止。 3441.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3442. 相似度50%:黃芩散 3442.1. 組成:黃芩1兩,黃連半兩(去須),生干地黃半兩,川升麻半兩,知母半兩,葛根半兩(銼),梔子仁1分,大青半兩。 3542.2. 原方對照: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葛根(銼,焙)半兩,知母(焙)半兩,人參半兩,黃連(去須,炒)半兩。 3542.3. 加:生干地黃、川升麻、梔子仁、大青 3542.4. 減:石膏、山梔子仁、人參 3542.5. 功效:熱病煩渴不止。 3542.6. 來源:《圣惠》卷十七。 3543. 相似度50%:知母飲 3543.1. 組成:知母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山梔子仁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去黑心)1分,赤茯苓(去黑皮)1分,甘草(炙,銼)3分,天門冬(去心,焙)1兩。 35HYPERLINK\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