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β內酰胺類抗生素(new)課件_第1頁
第三十八章β內酰胺類抗生素(new)課件_第2頁
第三十八章β內酰胺類抗生素(new)課件_第3頁
第三十八章β內酰胺類抗生素(new)課件_第4頁
第三十八章β內酰胺類抗生素(new)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十八章

β-內酰胺類抗生素

1第三十八章

β-內酰胺類抗生素1[目的要求]

1、掌握青霉素、作用機理、抗菌譜、抗藥性、臨床用途、不良反應等;

2、熟悉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頭孢菌素、新型β-內酰胺類藥物的作用與用途。2[目的要求]

1、掌握青霉素、作用機理、抗菌抗生素:來源:細菌、真菌、放線菌的培養(yǎng)液中作用:能抑制或殺滅其他的病原微生物。3抗生素:3抗生素的發(fā)現與發(fā)展:1929AlexanderFleming——青霉素1940Florey&Chain——分離提純青霉素G成功1940~1950——從土壤中分離得到多種抗生素產生菌1953Nenton&Abraham——發(fā)現頭孢菌素對青霉素酶穩(wěn)定4抗生素的發(fā)現與發(fā)展:4抗生素的發(fā)現與發(fā)展:60年代——半合成青霉素迅速發(fā)展,頭孢菌素萌芽70年代——頭孢菌素迅速發(fā)展,半合成青霉素中推出酰脲類青霉素80年代——頭孢菌素發(fā)展第三代、新型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堀起5抗生素的發(fā)現與發(fā)展:5β-內酰胺抗生素的分類:按作用分:P3716β-內酰胺抗生素的分類:62.抗菌機理(1)通過競爭細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結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PBPs),抑制細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菌細胞壁缺損,大量的水分涌進細菌體內,

使細菌腫脹、破裂、死亡。

(2)促發(fā)自溶酶活性,使細菌溶解。72.抗菌機理(1)通過競爭細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73.作用特點為繁殖期殺菌劑對G+菌的作用強對人體毒性小83.作用特點8

4.有交叉過敏反應

完全交叉過敏

頭孢菌素類

部分交叉過敏部分交叉過敏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94.有交叉過敏反應完全交叉過敏頭孢菌素類(一)產生水解酶:-內酰胺酶(二)酶與藥物牢固結合:陷阱機制、牽制機制(三)靶位結構改變(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變(五)增強藥物外排(六)自溶酶缺少5.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10(一)產生水解酶:-內酰胺酶5.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第二節(jié)青霉素類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芐青霉素)

1、最早用于臨床的青霉素;2、殺菌力強、毒性低、價廉;3、敏感菌感染的首選藥;11第二節(jié)青霉素類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芐青霉素)共同結構:6-氨基青霉烷酸

12共同結構:6-氨基青霉烷酸12(一)來源

從青霉菌的培養(yǎng)液中13(一)來源從青霉菌的培養(yǎng)液中13(二)性質

1、易溶于水,但水溶液不穩(wěn)定,室溫下放置24小時降解失效——現配現用;產生青霉烯酸等具有抗原性物質;2、干燥粉劑穩(wěn)定性好,兩年有效。14(二)性質1、易溶于水,但水溶液不穩(wěn)定,室溫下放置24小時(三)藥動學(1)

1、口服無效——被酸性胃液破壞,PH=1:33秒;PH=2:4.4分;PH=3:22分;PH=7:290小時。15(三)藥動學(1)1、口服無效——被酸性胃液破壞,PH=1(三)藥動學(2)

2、肌肉注射16(三)藥動學(2)2、肌肉注射16(三)藥動學(3)

3、排泄:腎臟排泄——腎小球濾過:10%,隨尿液排出——腎小管主動分泌:90%(磺胺類競爭)17(三)藥動學(3)3、排泄:17—排泄快,T1/2短,約為0.5-1小時—按半衰期給藥,最少24次/天——不方便——有機酸,極性大——丙磺舒可抑制18—排泄快,T1/2短,約為0.5-1小時18(三)藥動學(4)

——長效制劑:普魯卡因青霉素——混懸劑,吸收緩慢40萬U,im,qd——感染輕癥——加大劑量給藥——鈉鹽或鉀鹽40或80萬U一次給藥,im,qid或iv,bid?!卑Y、重癥感染19(三)藥動學(4)——長效制劑:普魯卡因青霉素——混懸劑,(三)藥動學(6)

青霉素G的抗菌效能常用國際單位來表示,青霉素G的一個單位分別相當于青G鉀鹽和鈉鹽的0.625和0.6ug,1mg青G鉀鹽和鈉鹽分別等于1,595和1,667whU,1mg普魯卡因青霉素等于1000U。20(三)藥動學(6)青霉素G的抗菌效能常用國際單位來表示,青(四)抗菌譜(1)

1、G+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球菌、不產酶金葡菌高度敏感;2、G+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產氣莢膜桿菌、李斯特菌高度敏感;3、G-球菌:腦膜炎球菌、淋球菌高度敏感,但后者耐藥性多見;21(四)抗菌譜(1)1、G+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四)抗菌譜(2)

4、G-桿菌:大多不敏感,對百日咳桿菌、流感桿菌有抑制作用;5、螺旋體:鉤端螺旋體、梅毒螺旋體、回歸熱螺旋體高度敏感;6、放線菌:高度敏感;22(四)抗菌譜(2)4、G-桿菌:大多不敏感,對百日咳桿菌、(五)臨床應用(1)

1、鏈球菌感染:急性咽炎、猩紅熱、蜂竄組織炎、敗血癥、心內膜炎——首選;2、肺炎球菌感染:大葉性肺炎——首選;

23(五)臨床應用(1)1、鏈球菌感染:急性咽炎、猩紅熱、蜂竄(五)臨床應用(2)

3、葡萄球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癤腫——首選4、G-菌感染: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炭疽桿菌——白喉、破傷風、炭疽敏感——首選——+抗毒血清

24(五)臨床應用(2)3、葡萄球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五)臨床應用(3)

5、G-球菌:——腦膜炎、淋病有效——首選6、螺旋體:鉤體病、梅毒、回歸熱——首選——注意赫氏反應——用藥后癥狀加重——殺滅釋放內毒素所致25(五)臨床應用(3)5、G-球菌:——腦膜炎、淋病有效——(六)作用機理(1)

細胞壁粘肽的合成細胞壁自溶26(六)作用機理(1)細胞壁粘肽的合成26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27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27肽鏈轉肽酶(PBPs)多糖鏈多糖鏈(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28肽鏈轉肽酶(PBPs)多糖鏈多糖鏈(N-乙酰葡萄糖胺,N-乙(六)作用機理(2)

機理:1、轉肽酶粘肽合成,菌體膨脹、破裂、死亡;2、細胞壁自溶酶的活性。29(六)作用機理(2)機理:29(六)作用機理(3)

引伸:1、對生長繁殖期細菌作用強,對靜止期作用弱;2、對G+作用強,對G-作用弱3、對人和動物毒性小,化療指數高4、對真菌感染無效——無細胞壁。30(六)作用機理(3)引伸:30(七)耐藥性

1、細菌產生了大量的滅活酶如青霉素酶,2、與G-產生的β-酰胺酶發(fā)生了牢固結合——停留于細胞膜外間隙——不能與PBPS結合;3、和PBPS親和力降低,或基因突變,PBPS生成增多,招架不?。?、細菌自溶性下降或缺少自溶酶;5、細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變,不能進入細胞膜與PBPS結合。31(七)耐藥性1、細菌產生了大量的滅活酶如青霉素酶,31(八)不良反應(1)

1、過敏反應:輕——皮疹、藥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停藥消失重——過敏性休克,發(fā)生率為0.4-4/萬,50%在幾秒到5分鐘內發(fā)生,絕大多數在20分鐘內發(fā)生,32(八)不良反應(1)1、過敏反應:32主要表現:胸悶、氣急、紫紺、四肢冰冷、血壓下降,昏迷休克——病死率達1/10萬以上。33主要表現:胸悶、氣急、紫紺、四肢冰冷、血壓下降,昏迷休克——(八)不良反應(2)預防:①詢問過敏史,有者禁用;②使用前一定做皮試A、首次;B、停藥3-7天后;C、換廠家和批號;34(八)不良反應(2)預防:34③注射后觀察15-20min后方能離開;④現配現用,不能超過24小時,⑤作好搶救準備:ADR+氫可⑥普魯卡因青霉素+普魯卡因皮試;35③注射后觀察15-20min后方能離開;35(八)不良反應(3)

搶救:①分秒必爭,就地搶救,立即使病人頭低位躺下;②立即在上臂皮下注射0.1%AD0.5ml;③迅速準備好靜脈輸液④如皮下注射AD未湊效,重復皮下注射或輸液內加AD;36(八)不良反應(3)搶救:36(八)不良反應(4)

⑤靜滴氫可25-100mg;⑥有呼吸困難者或呼吸窘迫者可靜滴氨茶堿250-500mg;⑦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給抗組胺藥肌注或靜脈給藥;⑧保溫,注意呼吸和循環(huán)。37(八)不良反應(4)⑤靜滴氫可25-100mg;37赫氏反應用青霉素治療梅毒或鉤端螺旋體時,出現癥狀加劇的現象

表現:寒戰(zhàn)、發(fā)熱、咽痛、頭痛、心動過速等

機理:(1)螺旋體抗原抗體免疫反應(2)短時間內被殺滅的大量螺旋體裂解釋放內毒素

預防:初次小劑量給藥

38赫氏反應38(八)不良反應(5)

2、局部剌激:疼痛、紅腫、硬結——鉀鹽為重3、大劑量鉀鹽靜脈給藥易致高血鉀。39(八)不良反應(5)2、局部剌激:疼痛、紅腫、硬結——鉀鹽二、半合成青霉素類

(一)耐酸青霉素類(二)耐酶青霉素類(三)廣譜抗生素(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五)治療G-感染的青霉素40二、半合成青霉素類(一)耐酸青霉素類40(一)耐酸青霉素類—苯氧青霉素青霉素V:片劑或糖漿劑1、耐酸,口服有效;2、不耐酶;3、抗菌活性不如青霉素G;4、不適用于嚴重感染。41(一)耐酸青霉素類—苯氧青霉素青霉素V:片劑或糖漿劑412.耐酶青霉素類——異唑類青霉素

雙氯西林(dicloxacillin)苯唑西林(oxacillin)氯唑西林(cloxacillin)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

特點:

耐酸耐酶

抗菌作用弱于青霉素G

雙氯西林、氟氯西林作用最強,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422.耐酶青霉素類——異唑類青霉素42(二)耐酶青霉素類

5、需長期用藥的慢性感染;6、嚴重的金葡菌感染;——注射。43(二)耐酶青霉素類5、需長期用藥的慢性感染;43(三)廣譜抗生素(1)

氨芐西林:安必仙膠囊阿莫西林:羥氨芐西林(阿莫仙膠囊)特點:1、譜廣,G+、G-均有效;2、耐酸,口服有效,但不耐酶;3、抗菌活性不如青G;4、幾乎對所有的腸桿菌耐藥,合用β-內酰胺酶抑制劑,療效增加。44(三)廣譜抗生素(1)氨芐西林:安必仙膠囊44(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1)

1、羧芐西林:(1)廣譜、G+、G-及對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作用強(第一個)。(2)口服吸收差,需注射。(3)單用易產生耐藥性;(4)主要用于綠膿桿菌和大腸桿菌引起的感染(與慶大霉素合用療效增加)45(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1)1、羧芐西林:45(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2)2、替卡西林

(1)抗綠膿桿菌較羧芐強2-4倍;(2)口服不吸收;(3)分布廣,膽汗?jié)舛雀?;?)主要用于綠膿桿菌引起的嚴重感染。46(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2)2、替卡西林46(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3)

3、哌拉西林(1)抗菌活性強(包括各種厭氧菌有效)。(2)與氨基甙類合用療效增加;(3)ivorim;(4)主要用于綠膿桿菌等嚴重感染。47(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3)3、哌拉西林47呋芐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48呋芐西林48半成品優(yōu)點

1、除4類外,一般口服有效,使用方便;2、耐藥金葡菌感染有并效(第2類)3、G-菌感染有(第3類);4、對綠膿桿菌感染有效(第4類)。49半成品優(yōu)點1、除4類外,一般口服有效,使用方便;49半成品缺點

1、對G+不如青G;2、價格較貴;3、與青G之間有交叉過敏反應。50半成品缺點1、對G+不如青G;50第三節(jié)頭孢菌素類

(先鋒霉素類)51第三節(jié)頭孢菌素類

(先鋒霉素類廣譜半合成抗生素其母核為7-氨基頭孢烷酸(7-ACA)與青霉素相比它有如下特點:1、抗菌譜廣,作用強2、對-內酰胺酶穩(wěn)定3、過敏反應發(fā)生率低52廣譜半合成抗生素52常用頭孢菌素的分類第一代:頭孢噻吩cefalothin頭孢唑啉cefazolin頭孢氨芐cefalexin頭孢拉定cefradin等第二代:頭孢呋辛cefuroxime頭孢孟多cefamandole

頭孢克洛cefaclor頭孢丙烯cefprozil等第三代:頭孢噻肟cefotaxime頭孢曲松ceftriaxone頭孢他定ceftazidime頭孢哌酮cefoperazone第四代:頭孢匹羅cefpirome頭孢吡肟cefepime頭孢利定cefolidin頭孢噻利cefoselis53常用頭孢菌素的分類第一代:頭孢噻吩cefalothinG+G-綠膿厭氧菌G+耐β-內酰胺酶

G-第一代穿透力+++±-++指標

-++++抗菌作用

第二代+++-++++腎毒性

++第四代++++第三代+

++

++++

++++++++++++±+++++++++

++++++++++++-54G+G-綠膿厭氧菌G+耐β-內酰胺酶G-第一代二、共同特點

1、譜廣2、強3、耐酶4、過敏反應少55二、共同特點1、譜廣55(二)抗菌作用

抗菌譜:1.第一代和第二代對G+菌作用較強,對G-菌含銅綠假單胞菌及厭氧菌作用弱或無效。2.第三代和第四代對G-菌作用較強,對G+菌作用弱,銅綠假單胞菌及厭氧菌有較強作用。

(三)耐藥性:一代比一代穩(wěn)定。56(二)抗菌作用56四、臨床應用

第一代:抗藥金葡菌感染、輕中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第二代:肺炎、膽道、尿路、菌血癥(G+、G-菌感染)。第三代:尿路感染、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肺炎、腦膜炎、敗血癥綠膿桿菌感染)。第四代:嚴重肺炎、菌血癥、敗血癥等。57四、臨床應用第一代:抗藥金葡菌感染、輕中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五、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較青霉素類為少(1/4)2、第一、二代頭孢菌素對腎有毒性,3、第三代注意二重感染,出血。58五、不良反應1、過敏反應較青霉素類為少(1/4)58各代頭孢菌素的特點小結藥名抗菌譜酶穩(wěn)定性用途腎毒性G+G-第一代

強弱青霉素酶穩(wěn)定耐青霉素酶銅綠假單胞菌-內酰胺酶差金葡菌感染及厭氧菌無效第二代強稍強-內酰胺酶產酶耐藥G-

銅綠假單胞菌穩(wěn)定桿菌感染;降低無效,部分對敏感G+菌感染厭氧菌有效第三代弱強高度穩(wěn)定重癥耐藥G-基本無毒銅綠假單胞菌桿菌感染及厭氧菌有效第四代弱更強

更穩(wěn)定同上無毒

大59各代頭孢菌素的特點小結藥名抗菌譜第四節(jié)非典型β-內酰胺類

抗生素60第四節(jié)非典型β-內酰胺類

抗生素60一、頭霉素類

有A、B、C三型,C型最強,目前廣泛應用者為頭孢西丁1、抗菌譜廣,對G-、厭氧菌作用強;2、抗菌活性類似于第二代頭孢菌素;3、耐酶,不易被β-內酰胺酶破壞;4、適用于需氧和厭氧菌混合感染如盆腔、婦科感染;61一、頭霉素類有A、B、C三型,C型最強,目前廣泛應用者為頭二、拉氧頭孢:羥羧氧酰胺菌素

1、抗菌譜廣,對G-、G+、厭氧菌作用強;2、抗菌活性類似于第三代頭孢菌素;3、對β-內酰胺酶極穩(wěn)定;62二、拉氧頭孢:羥羧氧酰胺菌素1、抗菌譜廣,對G-、G+、厭三、硫霉素:碳青霉烯類

高效、譜廣、毒性低、不穩(wěn)定——與肽酶抑制劑合用;亞胺硫霉素+西司他汀(脫氫肽酶抑制劑)——泰能注射液63三、硫霉素:碳青霉烯類高效、譜廣、毒性低、不穩(wěn)定63四、β-內酰胺酶抑制劑

克拉維酸(棒酸)1、口服吸收好,也注射;2、廣譜β-內酰胺酶抑制劑;3、與多種β-內酰胺類抗生素合用,療效增加:(1)奧格門?。ò本`,克拉維酸+阿莫西林)——口服制劑;(2)泰門?。死S酸+替卡西林)——注射劑;64四、β-內酰胺酶抑制劑克拉維酸(棒酸)64舒巴坦

1、為β-內酰胺酶抑制劑;2、與多種β-內酰胺抗生素合用,療效增加;3、抗菌作用略強于克拉維酸。(1)優(yōu)立新(舒他西林,舒巴坦+氨芐西林)——注射劑(1:2)(2)舒巴哌酮(舒巴坦+頭孢哌酮)——注射劑(1:1)65舒巴坦1、為β-內酰胺酶抑制劑;65五、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抗生素

氨曲南是第一個完全人工合成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特點:1、對G-作用強(耐酶),對腸桿菌、綠膿桿菌和淋球菌極好;2、耐酶、低毒、與青類、先類無交叉過敏反應。3、臨床上常用于青霉素過敏者及氨基甙類替代品。66五、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抗生素氨曲南66小結(一)1、-內酰胺類抗生素包括兩類:2、-內酰胺類抗生素共同的化學結構:3、-內酰胺類抗生素的抗菌機理:

4、細菌最常見的耐藥機制:

5、青霉素類分為哪幾類?6、天然青霉素為譜期劑

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內酰胺環(huán)抑制粘肽合成酶(PBPs)導致細胞壁缺損產生水解酶青霉素酶-內酰胺酶窄繁殖殺菌67小結(一)1、-內酰8、青霉素的抗菌譜;首選用于哪些疾?。?、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應:

最嚴重不良反應:首選搶救藥物:10、青霉素過敏反應的防治措施11、頭孢菌素類與青霉素相比的特點12、各代頭孢菌素類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13、非典型-內酰胺類抗生素包括哪幾類?14、亞胺培南需與何藥合用?

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腎上腺素西司他丁688、青霉素的抗菌譜;首選用于哪些疾?。窟^敏反應過敏性休克作業(yè):預習第39、40章69作業(yè):預習第39、40章69第三十八章

β-內酰胺類抗生素

70第三十八章

β-內酰胺類抗生素1[目的要求]

1、掌握青霉素、作用機理、抗菌譜、抗藥性、臨床用途、不良反應等;

2、熟悉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頭孢菌素、新型β-內酰胺類藥物的作用與用途。71[目的要求]

1、掌握青霉素、作用機理、抗菌抗生素:來源:細菌、真菌、放線菌的培養(yǎng)液中作用:能抑制或殺滅其他的病原微生物。72抗生素:3抗生素的發(fā)現與發(fā)展:1929AlexanderFleming——青霉素1940Florey&Chain——分離提純青霉素G成功1940~1950——從土壤中分離得到多種抗生素產生菌1953Nenton&Abraham——發(fā)現頭孢菌素對青霉素酶穩(wěn)定73抗生素的發(fā)現與發(fā)展:4抗生素的發(fā)現與發(fā)展:60年代——半合成青霉素迅速發(fā)展,頭孢菌素萌芽70年代——頭孢菌素迅速發(fā)展,半合成青霉素中推出酰脲類青霉素80年代——頭孢菌素發(fā)展第三代、新型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堀起74抗生素的發(fā)現與發(fā)展:5β-內酰胺抗生素的分類:按作用分:P37175β-內酰胺抗生素的分類:62.抗菌機理(1)通過競爭細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結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PBPs),抑制細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菌細胞壁缺損,大量的水分涌進細菌體內,

使細菌腫脹、破裂、死亡。

(2)促發(fā)自溶酶活性,使細菌溶解。762.抗菌機理(1)通過競爭細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73.作用特點為繁殖期殺菌劑對G+菌的作用強對人體毒性小773.作用特點8

4.有交叉過敏反應

完全交叉過敏

頭孢菌素類

部分交叉過敏部分交叉過敏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784.有交叉過敏反應完全交叉過敏頭孢菌素類(一)產生水解酶:-內酰胺酶(二)酶與藥物牢固結合:陷阱機制、牽制機制(三)靶位結構改變(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變(五)增強藥物外排(六)自溶酶缺少5.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79(一)產生水解酶:-內酰胺酶5.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第二節(jié)青霉素類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芐青霉素)

1、最早用于臨床的青霉素;2、殺菌力強、毒性低、價廉;3、敏感菌感染的首選藥;80第二節(jié)青霉素類一、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芐青霉素)共同結構:6-氨基青霉烷酸

81共同結構:6-氨基青霉烷酸12(一)來源

從青霉菌的培養(yǎng)液中82(一)來源從青霉菌的培養(yǎng)液中13(二)性質

1、易溶于水,但水溶液不穩(wěn)定,室溫下放置24小時降解失效——現配現用;產生青霉烯酸等具有抗原性物質;2、干燥粉劑穩(wěn)定性好,兩年有效。83(二)性質1、易溶于水,但水溶液不穩(wěn)定,室溫下放置24小時(三)藥動學(1)

1、口服無效——被酸性胃液破壞,PH=1:33秒;PH=2:4.4分;PH=3:22分;PH=7:290小時。84(三)藥動學(1)1、口服無效——被酸性胃液破壞,PH=1(三)藥動學(2)

2、肌肉注射85(三)藥動學(2)2、肌肉注射16(三)藥動學(3)

3、排泄:腎臟排泄——腎小球濾過:10%,隨尿液排出——腎小管主動分泌:90%(磺胺類競爭)86(三)藥動學(3)3、排泄:17—排泄快,T1/2短,約為0.5-1小時—按半衰期給藥,最少24次/天——不方便——有機酸,極性大——丙磺舒可抑制87—排泄快,T1/2短,約為0.5-1小時18(三)藥動學(4)

——長效制劑:普魯卡因青霉素——混懸劑,吸收緩慢40萬U,im,qd——感染輕癥——加大劑量給藥——鈉鹽或鉀鹽40或80萬U一次給藥,im,qid或iv,bid?!卑Y、重癥感染88(三)藥動學(4)——長效制劑:普魯卡因青霉素——混懸劑,(三)藥動學(6)

青霉素G的抗菌效能常用國際單位來表示,青霉素G的一個單位分別相當于青G鉀鹽和鈉鹽的0.625和0.6ug,1mg青G鉀鹽和鈉鹽分別等于1,595和1,667whU,1mg普魯卡因青霉素等于1000U。89(三)藥動學(6)青霉素G的抗菌效能常用國際單位來表示,青(四)抗菌譜(1)

1、G+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球菌、不產酶金葡菌高度敏感;2、G+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產氣莢膜桿菌、李斯特菌高度敏感;3、G-球菌:腦膜炎球菌、淋球菌高度敏感,但后者耐藥性多見;90(四)抗菌譜(1)1、G+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四)抗菌譜(2)

4、G-桿菌:大多不敏感,對百日咳桿菌、流感桿菌有抑制作用;5、螺旋體:鉤端螺旋體、梅毒螺旋體、回歸熱螺旋體高度敏感;6、放線菌:高度敏感;91(四)抗菌譜(2)4、G-桿菌:大多不敏感,對百日咳桿菌、(五)臨床應用(1)

1、鏈球菌感染:急性咽炎、猩紅熱、蜂竄組織炎、敗血癥、心內膜炎——首選;2、肺炎球菌感染:大葉性肺炎——首選;

92(五)臨床應用(1)1、鏈球菌感染:急性咽炎、猩紅熱、蜂竄(五)臨床應用(2)

3、葡萄球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癤腫——首選4、G-菌感染: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炭疽桿菌——白喉、破傷風、炭疽敏感——首選——+抗毒血清

93(五)臨床應用(2)3、葡萄球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五)臨床應用(3)

5、G-球菌:——腦膜炎、淋病有效——首選6、螺旋體:鉤體病、梅毒、回歸熱——首選——注意赫氏反應——用藥后癥狀加重——殺滅釋放內毒素所致94(五)臨床應用(3)5、G-球菌:——腦膜炎、淋病有效——(六)作用機理(1)

細胞壁粘肽的合成細胞壁自溶95(六)作用機理(1)細胞壁粘肽的合成26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96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27肽鏈轉肽酶(PBPs)多糖鏈多糖鏈(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97肽鏈轉肽酶(PBPs)多糖鏈多糖鏈(N-乙酰葡萄糖胺,N-乙(六)作用機理(2)

機理:1、轉肽酶粘肽合成,菌體膨脹、破裂、死亡;2、細胞壁自溶酶的活性。98(六)作用機理(2)機理:29(六)作用機理(3)

引伸:1、對生長繁殖期細菌作用強,對靜止期作用弱;2、對G+作用強,對G-作用弱3、對人和動物毒性小,化療指數高4、對真菌感染無效——無細胞壁。99(六)作用機理(3)引伸:30(七)耐藥性

1、細菌產生了大量的滅活酶如青霉素酶,2、與G-產生的β-酰胺酶發(fā)生了牢固結合——停留于細胞膜外間隙——不能與PBPS結合;3、和PBPS親和力降低,或基因突變,PBPS生成增多,招架不住;4、細菌自溶性下降或缺少自溶酶;5、細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變,不能進入細胞膜與PBPS結合。100(七)耐藥性1、細菌產生了大量的滅活酶如青霉素酶,31(八)不良反應(1)

1、過敏反應:輕——皮疹、藥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停藥消失重——過敏性休克,發(fā)生率為0.4-4/萬,50%在幾秒到5分鐘內發(fā)生,絕大多數在20分鐘內發(fā)生,101(八)不良反應(1)1、過敏反應:32主要表現:胸悶、氣急、紫紺、四肢冰冷、血壓下降,昏迷休克——病死率達1/10萬以上。102主要表現:胸悶、氣急、紫紺、四肢冰冷、血壓下降,昏迷休克——(八)不良反應(2)預防:①詢問過敏史,有者禁用;②使用前一定做皮試A、首次;B、停藥3-7天后;C、換廠家和批號;103(八)不良反應(2)預防:34③注射后觀察15-20min后方能離開;④現配現用,不能超過24小時,⑤作好搶救準備:ADR+氫可⑥普魯卡因青霉素+普魯卡因皮試;104③注射后觀察15-20min后方能離開;35(八)不良反應(3)

搶救:①分秒必爭,就地搶救,立即使病人頭低位躺下;②立即在上臂皮下注射0.1%AD0.5ml;③迅速準備好靜脈輸液④如皮下注射AD未湊效,重復皮下注射或輸液內加AD;105(八)不良反應(3)搶救:36(八)不良反應(4)

⑤靜滴氫可25-100mg;⑥有呼吸困難者或呼吸窘迫者可靜滴氨茶堿250-500mg;⑦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給抗組胺藥肌注或靜脈給藥;⑧保溫,注意呼吸和循環(huán)。106(八)不良反應(4)⑤靜滴氫可25-100mg;37赫氏反應用青霉素治療梅毒或鉤端螺旋體時,出現癥狀加劇的現象

表現:寒戰(zhàn)、發(fā)熱、咽痛、頭痛、心動過速等

機理:(1)螺旋體抗原抗體免疫反應(2)短時間內被殺滅的大量螺旋體裂解釋放內毒素

預防:初次小劑量給藥

107赫氏反應38(八)不良反應(5)

2、局部剌激:疼痛、紅腫、硬結——鉀鹽為重3、大劑量鉀鹽靜脈給藥易致高血鉀。108(八)不良反應(5)2、局部剌激:疼痛、紅腫、硬結——鉀鹽二、半合成青霉素類

(一)耐酸青霉素類(二)耐酶青霉素類(三)廣譜抗生素(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五)治療G-感染的青霉素109二、半合成青霉素類(一)耐酸青霉素類40(一)耐酸青霉素類—苯氧青霉素青霉素V:片劑或糖漿劑1、耐酸,口服有效;2、不耐酶;3、抗菌活性不如青霉素G;4、不適用于嚴重感染。110(一)耐酸青霉素類—苯氧青霉素青霉素V:片劑或糖漿劑412.耐酶青霉素類——異唑類青霉素

雙氯西林(dicloxacillin)苯唑西林(oxacillin)氯唑西林(cloxacillin)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

特點:

耐酸耐酶

抗菌作用弱于青霉素G

雙氯西林、氟氯西林作用最強,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1112.耐酶青霉素類——異唑類青霉素42(二)耐酶青霉素類

5、需長期用藥的慢性感染;6、嚴重的金葡菌感染;——注射。112(二)耐酶青霉素類5、需長期用藥的慢性感染;43(三)廣譜抗生素(1)

氨芐西林:安必仙膠囊阿莫西林:羥氨芐西林(阿莫仙膠囊)特點:1、譜廣,G+、G-均有效;2、耐酸,口服有效,但不耐酶;3、抗菌活性不如青G;4、幾乎對所有的腸桿菌耐藥,合用β-內酰胺酶抑制劑,療效增加。113(三)廣譜抗生素(1)氨芐西林:安必仙膠囊44(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1)

1、羧芐西林:(1)廣譜、G+、G-及對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作用強(第一個)。(2)口服吸收差,需注射。(3)單用易產生耐藥性;(4)主要用于綠膿桿菌和大腸桿菌引起的感染(與慶大霉素合用療效增加)114(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1)1、羧芐西林:45(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2)2、替卡西林

(1)抗綠膿桿菌較羧芐強2-4倍;(2)口服不吸收;(3)分布廣,膽汗?jié)舛雀?;?)主要用于綠膿桿菌引起的嚴重感染。115(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2)2、替卡西林46(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3)

3、哌拉西林(1)抗菌活性強(包括各種厭氧菌有效)。(2)與氨基甙類合用療效增加;(3)ivorim;(4)主要用于綠膿桿菌等嚴重感染。116(四)抗綠膿桿菌廣譜青霉素(3)3、哌拉西林47呋芐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117呋芐西林48半成品優(yōu)點

1、除4類外,一般口服有效,使用方便;2、耐藥金葡菌感染有并效(第2類)3、G-菌感染有(第3類);4、對綠膿桿菌感染有效(第4類)。118半成品優(yōu)點1、除4類外,一般口服有效,使用方便;49半成品缺點

1、對G+不如青G;2、價格較貴;3、與青G之間有交叉過敏反應。119半成品缺點1、對G+不如青G;50第三節(jié)頭孢菌素類

(先鋒霉素類)120第三節(jié)頭孢菌素類

(先鋒霉素類廣譜半合成抗生素其母核為7-氨基頭孢烷酸(7-ACA)與青霉素相比它有如下特點:1、抗菌譜廣,作用強2、對-內酰胺酶穩(wěn)定3、過敏反應發(fā)生率低121廣譜半合成抗生素52常用頭孢菌素的分類第一代:頭孢噻吩cefalothin頭孢唑啉cefazolin頭孢氨芐cefalexin頭孢拉定cefradin等第二代:頭孢呋辛cefuroxime頭孢孟多cefamandole

頭孢克洛cefaclor頭孢丙烯cefprozil等第三代:頭孢噻肟cefotaxime頭孢曲松ceftriaxone頭孢他定ceftazidime頭孢哌酮cefoperazone第四代:頭孢匹羅cefpirome頭孢吡肟cefepime頭孢利定cefolidin頭孢噻利cefoselis122常用頭孢菌素的分類第一代:頭孢噻吩cefalothinG+G-綠膿厭氧菌G+耐β-內酰胺酶

G-第一代穿透力+++±-++指標

-++++抗菌作用

第二代+++-++++腎毒性

++第四代++++第三代+

++

++++

++++++++++++±+++++++++

++++++++++++-123G+G-綠膿厭氧菌G+耐β-內酰胺酶G-第一代二、共同特點

1、譜廣2、強3、耐酶4、過敏反應少124二、共同特點1、譜廣55(二)抗菌作用

抗菌譜:1.第一代和第二代對G+菌作用較強,對G-菌含銅綠假單胞菌及厭氧菌作用弱或無效。2.第三代和第四代對G-菌作用較強,對G+菌作用弱,銅綠假單胞菌及厭氧菌有較強作用。

(三)耐藥性:一代比一代穩(wěn)定。125(二)抗菌作用56四、臨床應用

第一代:抗藥金葡菌感染、輕中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第二代:肺炎、膽道、尿路、菌血癥(G+、G-菌感染)。第三代:尿路感染、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肺炎、腦膜炎、敗血癥綠膿桿菌感染)。第四代:嚴重肺炎、菌血癥、敗血癥等。126四、臨床應用第一代:抗藥金葡菌感染、輕中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五、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較青霉素類為少(1/4)2、第一、二代頭孢菌素對腎有毒性,3、第三代注意二重感染,出血。127五、不良反應1、過敏反應較青霉素類為少(1/4)58各代頭孢菌素的特點小結藥名抗菌譜酶穩(wěn)定性用途腎毒性G+G-第一代

強弱青霉素酶穩(wěn)定耐青霉素酶銅綠假單胞菌-內酰胺酶差金葡菌感染及厭氧菌無效第二代強稍強-內酰胺酶產酶耐藥G-

銅綠假單胞菌穩(wěn)定桿菌感染;降低無效,部分對敏感G+菌感染厭氧菌有效第三代弱強高度穩(wěn)定重癥耐藥G-基本無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