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_第1頁
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_第2頁
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_第3頁
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_第4頁
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1涪陵區(qū)科技拔尖人才創(chuàng)新發(fā)展專題培訓班走近經典中的精神家園——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長江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楊雅麗2011涪陵區(qū)科技拔尖人才創(chuàng)新發(fā)展專題培訓班走近經典中的精神1題目關涉的兩個問題1.“經典”經典指古今中外各個知識領域中那些具有典范性、權威性、原創(chuàng)性、奠基性的著作,是經過歷史選擇出的“最有價值的書”。如蘇斯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他們的著作;托爾斯泰、普希金、巴爾扎克、雨果的著作;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題目關涉的兩個問題22.“國學”提出于晚清至民初,相對于西學而言;指那些承載了中華民族一貫精神并使中華民族保持永久生命力的“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宗教學等。外國:支那學、漢學、中國學國學,吾國之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是也。2.“國學”3本課題討論的是“國學經典”及其現(xiàn)實意義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4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三字經》對國學經典的表述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三字經》對國學5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圣言禮樂備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經既明方讀子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三字經》對國學經典的表述號六經當講求《三字經》對國學經典的表述6文化三種形態(tài)文獻、文物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經典——元典元典《詩》《書》《禮》《易》《春秋》文化三種形態(tài)7“元典”與“軸心時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1883—1969)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古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幾乎同時出現(xiàn)了偉大思想家蘇格拉底、柏拉圖、老子、孔子、釋迦牟尼,他們對人類必須面對的重大社會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和哲學思考,根據(jù)各自所處的文化背景和本民族特定的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共同締造了人類文化的“軸心時代”?!拜S心時代”形成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最重要的精神財富,“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軸心期潛力的蘇醒和對軸心期潛力的回憶或曰復興,總是提供了精神動力?!保ā稓v史的起源與目標》)

“元典”與“軸心時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8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誦讀經典,感悟母語文化與民族歷史的悠久與燦爛。讀經典的書9經典,是以母語為載體的民族文化。漢語不僅是漢民族的母語,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語。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語言,記錄漢語的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華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與浩如煙海的母語文獻代代相傳分不開。經典,是以母語為載體的民族文化。10錢冠連《語言:人類最后的家園》蝸牛殼之于蝸牛是居留之所在,語言之于人也是居留之所在。蝸牛將自己的家永遠背負在身,人亦將自己的居家永遠背負在身。人活在在語言中,人不得不活在語言中。錢冠連11西方人是通過《圣經》的文本語言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的;中國人是通過經典的文本語言(圣賢語錄)營建自己的精神居所的。=西方人是通過《圣經》的文本語言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的;12一、“天人合一”

——自然觀與生態(tài)憂患意識許慎《說文解字》:“天,顛也?!比祟^——天空——自然一、“天人合一”131.經典論人的價值:萬物之靈天地之心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14《周易》:“天地人三才?!薄度纸洝罚骸叭耪?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周易》:15《尚書·周書·泰書》: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抖Y記·禮運》:“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薄渡袝ぶ軙ぬ?16《荀子·王制》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盾髯印ね踔啤?7但是人不能超越自然而存在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論語·陽貨》“子曰:‘予欲無言?!迂曉唬骸尤绮谎裕瑒t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钡侨瞬荒艹阶匀欢嬖?82.道家之“道”與“無為”——老莊的自然觀與生態(tài)智慧2.道家之“道”與“無為”19《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独献印返诙逭拢河形锘斐桑忍斓厣?。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第一章:20《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独献印返诎苏拢?1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22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23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24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25《老子》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司馬遷故里韓城古代楹聯(lián):治國若烹小鮮為政不在多言《老子》第六十章:26《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肚f子·大宗師》:吾師乎!吾師乎!澤及萬物而不為仁,長于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莊子自然觀的詩意表達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規(guī)律,與自然和諧相處《莊子·知北游》:27《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晉皇甫謐mì的《帝王世紀》之《擊壤歌》記載: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老人擊壤而歌。

《擊壤歌》:283.經典中保護自然資源的禮法政令《周禮·地官司徒》:周代設山虞、林衡、跡人之官,司山林設禁之教。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以時計林麓而賞罰之”;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為守山林者制定各種禁令,“令萬民時斬材,有期日?!?.經典中保護自然資源的禮法政令29《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zhè

”;孟夏之月,“毋伐大樹”;季夏之月,“樹木方盛,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斬伐”?!抖Y記·月令》:30《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仲春之月:“祀不用犧牲”,“毋竭川澤,毋漉lù陂bēi池”。孟夏之月:“毋大田獵”?!抖Y記·月令》31《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無事歲三田。無事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追f達《禮記正義》:若田獵不以其禮,殺傷過多,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禮記·王制》:32《禮記·王制》: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吨芏Y·地官司徒》:跡人“掌邦田之地政,為之厲禁而守之”,畋獵必得聽從跡人之令。跡人“禁麛卵者,與其毒矢射者”。《禮記·王制》:33《禮記·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抖Y記·王制》: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于市?!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簲?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抖Y記·王制》:34《禮記·祭義》“夫子曰:‘斷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p>

《禮記·祭義》35《孟子·盡心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朱熹《四書集注》:“取之有時,用之有節(jié)?!?/p>

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364.“天人合一”與“民胞物吾”——張載哲學的天人觀《正蒙·西銘》“天人合一”“天人之本無二”“民吾同胞,物吾與也?!?/p>

提出“天人合一”的儒家新倫理體系,認為人與萬物間有廣泛意義上的倫理關系,建立了“天人一氣,萬物同體”的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

4.“天人合一”與“民胞物吾”37《正蒙·西銘》張載從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思想出發(fā),破除自我與他人、他物的界限,達到“天人合一”境界。“我”作為有限的存在,由于融入生生不息的宇宙洪流,便能超越生死苦樂,達到超然的自由境界?!按妫犴樖?;歿,吾寧也。”以“生順死寧”態(tài)度解決了人的終極關懷問題?!疤烊撕弦弧睂Ξ敶ㄔO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文明社會有極重要意義?!墩伞の縻憽窂堓d從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思想出發(fā),38以古為鏡經世致用是中國學術的一貫傳統(tǒng),應從經典中汲取人文精神,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擺脫人類面臨的嚴重生態(tài)危機與社會經濟難于持續(xù)發(fā)展的困境。以古為鏡39二、君子人格——“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二、君子人格401.“自強不息”——對天道的效法與追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梁啟超云:“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強毅,見義勇為,不避艱險?!?914

1.“自強不息”41自強不息——對仁德的追求《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強調教育與政治的統(tǒng)一,教育直接為政治服務是儒家教育的傳統(tǒng),也是《大學》的基本精神。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42自強不息——對仁德的追求《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自強不息——對仁德的追求43自強不息——對仁德的追求《論語·述而》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惫魅A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弊詮姴幌ⅰ獙θ实碌淖非?4《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述而》45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薄墩撜Z?公冶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薄墩撜Z?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弊詮姴幌ⅰ獙χR的追求46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論語?述而》: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稘h書·儒林傳》:孔子“蓋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47《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于云爾?!?/p>

《論語?述而》48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劉向《說苑》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澳?,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人生境界:少:背誦記憶;壯:頓悟反思;老:徹悟貫通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49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三字經》: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50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懸梁”孫敬,是漢朝有名的政治家。《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世大儒?!?/p>

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51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錐刺股”《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乃洛陽人,學縱橫之術,游說秦王,書十上而不為用,資用匱乏,潦倒而歸。至家,妻不下纴rèn,嫂不為炊,父母不以為子。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乃發(fā)憤讀書,曰:“安有說人主而不得者乎?”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齊、楚、燕、趙、魏、韓抗秦,佩六國相印。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錐刺股”52蘇秦字季子,戰(zhàn)國時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學縱橫之術游說各國,初至秦說惠王,不用。乃東至趙、燕、韓、魏、齊、楚,游說六國合縱御秦,出任縱約長,并相六國。

蘇秦53《三字經》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度纸洝?4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囊螢”《晉書·車胤傳》: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吳會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於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必饭诓痪?,博學多通。車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弊詮姴幌ⅰ獙χR的追求“囊螢”55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映雪”《藝文類聚》卷二: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秾O氏世錄》:“康家貧無油,常映雪讀書。少小清介,交游不雜,后至御史大夫?!弊詮姴幌ⅰ獙χR的追求“映雪”56《三字經》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三字經》57《論語·憲問》愛之,能無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論語·憲問》58自強不息——忠君愛國情懷屈原《離騷》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乎先路。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010年3月14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記者會,總理溫家寶會見中外記者。總理深情地說:我深深愛著我的國家,沒有一片土地讓我這樣深情和激動,沒有一條河流讓我這樣沉思和起伏。“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我將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自強不息——忠君愛國情懷59自強不息——忠君愛國情懷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遺文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自強不息——忠君愛國情懷60為中國引來天火的人——李大釗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后人詩祭曰:三絞酷刑,黯兮慘粹。然前賢赳赳,后繼悠悠;先驅灑血,春滿神州。為中國引來天火的人——李大釗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611930年11曰14日楊開慧慷慨就義于湖南

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年僅29歲。

毛澤東:“我失驕楊君失柳”“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1930年11曰14日楊開慧慷慨就義于湖南

長沙瀏陽門外識字622.“厚德載物”——從大地的廣闊與溫厚獲得道德感悟《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梁啟超云: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責己甚厚,責人甚輕。名高雍容,望之儼然,即之溫然。在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惟一沒有中斷的文化體系。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沒有中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很強的包容性。正是這種包容性,維系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脈絡綿延不絕,它所哺育出來的民族精神維系了我們民族生生不息。2.“厚德載物”63三、“崇德”精神中國文化是道德核心文化三、“崇德”精神64《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抖Y記·大學》65《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晉國范宣子問來訪的魯國大夫叔孫豹:“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叔孫豹闡述了他的“三不朽”思想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蹲髠鳌は骞哪辍酚涊d晉國范宣子問來訪的魯國大夫叔孫豹:66中華美德之本——仁《說文解字》“仁,親也,從人從二”指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的道德情感。中華美德之本——仁67《論語》中“仁”出現(xiàn)109次《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薄叭省敝笎廴耍仓赴ā叭省痹趦鹊囊磺忻赖??!叭省笔紫戎笎塾H,愛親情感集中體現(xiàn)為“孝”“悌”之德。其次是通過“忠”“恕”推及他人。

《論語》中“仁”出現(xiàn)109次68《論語·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有之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學而》:69《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薄度纸洝罚骸笆仔我娐?,識某數(shù),識某文?!薄墩撜Z·學而》:70《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薄墩撜Z·為政》:71《禮記·祭義》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pǔ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后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東海而皆準,推而放諸西海而皆準,推而放諸南海而皆準,推而放諸北海而皆準?!对姟吩疲骸晕髯詵|,自南自北,無思不服?!酥^也?!薄抖Y記·祭義》72《禮記·三年問》:“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薄叭曛畣剩说乐廖囊?。夫是之謂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薄抖Y記·中庸》:“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p>

《禮記·三年問》:73孝、悌推演出忠、恕、謙、慎、忍、敬、恭、讓、勤、儉等?!墩撜Z·陽貨》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聻槿室印!薄罢垎栔!痹唬骸肮?、寬、信、敏、惠。”孝、悌推演出忠、恕、謙、慎、忍、敬、恭、讓、勤、儉等。74《論語·衛(wèi)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論語·衛(wèi)靈公》75《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記·禮運》: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孟子·盡心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6《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禮記·禮器》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黑,忠信之人,可以學禮。

《論語·顏淵》77禮在喪禮中的緣飾功能《禮記·檀弓下》衛(wèi)大夫公叔文子死,其子請君賜之謚號。君曰:“昔者衛(wèi)國兇饑,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昔者衛(wèi)國有難,夫子以其死衛(wèi)寡人,不亦貞乎?夫子聽衛(wèi)國之政,脩班制以與四鄰交,衛(wèi)國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謂夫子‘貞惠文子’?!?/p>

禮在喪禮中的緣飾功能78《禮記·禮器》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79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稱為道德核心文化,中國人素有以倫理道德代宗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可以說中國人素有宗教般重視道德的傳統(tǒng)。儒家學說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支持中華民族長期延續(xù)發(fā)展的精神支柱,它對中華民族心理素質、文化素養(yǎng)與民族性格的形成發(fā)生了極為重大的作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稱為道德核心文化,中國人素有以倫理道德代宗教的80司馬遷故里韓城門額題字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是“德”字。如“富德居”、“樹德居”、“樹德務滋”、“滋德”、“種德”、“經德”、“敦德”、“尊德”、“厚德”、“蔚德居”、“勤德居”、“德業(yè)居”、“恒德堂”、“世德惟新”、“陋室德馨”、“聿修厥德”、“德重鄉(xiāng)評”等。

司馬遷故里韓城門額題字81司馬遷故里韓城門額題字“仁讓教家”、“仁厚宇”、“安仁居”、“居仁由義”、“忠恕”、“忠信”、“忠厚”、“孝弟”、“孝弟慈”、“敬舒”、“篤敬”、“謙受益”、“謙和”、“謙益居”、“謙益光”、“謙慎第”、“勤謹和緩”、“克勤厥家”、“勤儉”、“儉素”、“勤儉持家”、“勤儉忍”、“安忍之”、“百忍堂”、“慎修永思”、“惠篤敘”等。

司馬遷故里韓城門額題字82陜西韓城黨家村門額題字陜西韓城黨家村門額題字83陜西韓城黨家村門額題字陜西韓城黨家村門額題字84陜西韓城黨家村家訓陜西韓城黨家村家訓85陜西韓城黨家村陜西韓城黨家村86陜西韓城黨家村陜西韓城黨家村87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泰勒博士:如果人們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對當今世界的意義,人們很快便會發(fā)現(xiàn),人類社會的基本需要,在過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變化之小是令人驚奇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泰勒博士:88以古為鏡經世致用經典闡釋的意義:傳承文明,將古代智慧現(xiàn)代化,增進學養(yǎng),培育人文精神,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以古為鏡89謝謝!歡迎批評指正!謝謝!90

1、想要體面生活,又覺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體,又無法堅持運動。人最失敗的,莫過于對自己不負責任,連答應自己的事都辦不到,又何必抱怨這個世界都和你作對?人生的道理很簡單,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夠的努力。

2、時間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擁有24小時,差別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時光,時光一定第一個辜負你。有夢想就立刻行動,因為現(xiàn)在過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輕的一天。

3、無論正在經歷什么,都請不要輕言放棄,因為從來沒有一種堅持會被辜負。誰的人生不是荊棘前行,生活從來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永遠安穩(wěn),只要努力,就能做獨一無二平凡可貴的自己。

4、努力本就是年輕人應有的狀態(tài),是件充實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會顯得廉價,努力,不該是為了朋友圈多獲得幾個贊,不該是每次長篇贅述后的自我感動,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過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5、付出努力卻沒能實現(xiàn)的夢想,愛了很久卻沒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卻平淡寂寞的青春,遺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軟的心智、讓我們懂得累積時間的力量;那些孤獨沉寂的時光,讓我們學會守候內心的平和與堅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會在努力和堅持下,改變模樣。

6、人生中總會有一段艱難的路,需要自己獨自走完,沒人幫助,沒人陪伴,不必畏懼,昂頭走過去就是了,經歷所有的挫折與磨難,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遠比想象中要強大得多。多走彎路,才會找到捷徑,經歷也是人生,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做更好的自己!

7、“一定要成功”這種內在的推動力是我們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東西。一個人要做成大事,絕不能缺少這種力量,因為這種力量能夠驅動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個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腳印,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所以,別畏懼暫時的困頓,即使無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優(yōu)雅堅持。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等來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tài)度。

9、這世上沒有所謂的天才,也沒有不勞而獲的回報,你所看到的每個光鮮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驚的努力。請相信,你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爆發(fā)出來,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你自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寫給渴望突破瓶頸、實現(xiàn)快速跨越的你。

10、生活中,有人給予幫助,那是幸運,沒人給予幫助,那是命運。我們要學會在幸運青睞自己的時候學會感恩,在命運磨練自己的時候學會堅韌。這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11、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從來沒有努力過,還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連一點點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蓋下去。不能怕,沒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來。不爬起來,別人會看不起你,你自己也會失去機會。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淚,可這是每個人都要學會的成長。

13、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永遠能夠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別人怎么看,堅持自己的堅持,直到堅持不下去為止。

14、也許你想要的未來在別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許你已經很努力了可還是有人不滿意,也許你的理想離你的距離從來沒有拉近過......但請你繼續(xù)向前走,因為別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卻始終看得見自己。

15、所有的輝煌和偉大,一定伴隨著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風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著淚水和汗水的腳印。

16、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從未行動。有一天你總會明白,遺憾比失敗更讓你難以面對。

17、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會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個慢慢累積的過程。

18、努力也許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夢想的努力,會讓你找到一個更好的自己,一個沉默努力充實安靜的自己。

19、你相信夢想,夢想才會相信你。有一種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所受的苦難。

20、生活不會按你想要的方式進行,它會給你一段時間,讓你孤獨、迷茫又沉默憂郁。但如果靠這段時間跟自己獨處,多看一本書,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過去的人,等你度過低潮,那些獨處的時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現(xiàn)在沒那么糟,看似生活對你的虧欠,其實都是祝愿。1、想要體面生活,又覺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體,又無法堅91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922011涪陵區(qū)科技拔尖人才創(chuàng)新發(fā)展專題培訓班走近經典中的精神家園——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長江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楊雅麗2011涪陵區(qū)科技拔尖人才創(chuàng)新發(fā)展專題培訓班走近經典中的精神93題目關涉的兩個問題1.“經典”經典指古今中外各個知識領域中那些具有典范性、權威性、原創(chuàng)性、奠基性的著作,是經過歷史選擇出的“最有價值的書”。如蘇斯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他們的著作;托爾斯泰、普希金、巴爾扎克、雨果的著作;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題目關涉的兩個問題942.“國學”提出于晚清至民初,相對于西學而言;指那些承載了中華民族一貫精神并使中華民族保持永久生命力的“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宗教學等。外國:支那學、漢學、中國學國學,吾國之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是也。2.“國學”95本課題討論的是“國學經典”及其現(xiàn)實意義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96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三字經》對國學經典的表述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三字經》對國學97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圣言禮樂備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經既明方讀子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三字經》對國學經典的表述號六經當講求《三字經》對國學經典的表述98文化三種形態(tài)文獻、文物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經典——元典元典《詩》《書》《禮》《易》《春秋》文化三種形態(tài)99“元典”與“軸心時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1883—1969)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古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幾乎同時出現(xiàn)了偉大思想家蘇格拉底、柏拉圖、老子、孔子、釋迦牟尼,他們對人類必須面對的重大社會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和哲學思考,根據(jù)各自所處的文化背景和本民族特定的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共同締造了人類文化的“軸心時代”?!拜S心時代”形成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最重要的精神財富,“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軸心期潛力的蘇醒和對軸心期潛力的回憶或曰復興,總是提供了精神動力?!保ā稓v史的起源與目標》)

“元典”與“軸心時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100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誦讀經典,感悟母語文化與民族歷史的悠久與燦爛。讀經典的書101經典,是以母語為載體的民族文化。漢語不僅是漢民族的母語,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語。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語言,記錄漢語的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華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與浩如煙海的母語文獻代代相傳分不開。經典,是以母語為載體的民族文化。102錢冠連《語言:人類最后的家園》蝸牛殼之于蝸牛是居留之所在,語言之于人也是居留之所在。蝸牛將自己的家永遠背負在身,人亦將自己的居家永遠背負在身。人活在在語言中,人不得不活在語言中。錢冠連103西方人是通過《圣經》的文本語言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的;中國人是通過經典的文本語言(圣賢語錄)營建自己的精神居所的。=西方人是通過《圣經》的文本語言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的;104一、“天人合一”

——自然觀與生態(tài)憂患意識許慎《說文解字》:“天,顛也?!比祟^——天空——自然一、“天人合一”1051.經典論人的價值:萬物之靈天地之心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106《周易》:“天地人三才?!薄度纸洝罚骸叭耪?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p>

《周易》:107《尚書·周書·泰書》: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抖Y記·禮運》:“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薄渡袝ぶ軙ぬ?108《荀子·王制》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盾髯印ね踔啤?09但是人不能超越自然而存在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論語·陽貨》“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钡侨瞬荒艹阶匀欢嬖?102.道家之“道”與“無為”——老莊的自然觀與生態(tài)智慧2.道家之“道”與“無為”111《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独献印返诙逭拢河形锘斐桑忍斓厣?。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独献印返谝徽拢?12《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老子》第八章:113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114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115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116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117《老子》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司馬遷故里韓城古代楹聯(lián):治國若烹小鮮為政不在多言《老子》第六十章:118《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大宗師》:吾師乎!吾師乎!澤及萬物而不為仁,長于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莊子自然觀的詩意表達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規(guī)律,與自然和諧相處《莊子·知北游》:119《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晉皇甫謐mì的《帝王世紀》之《擊壤歌》記載: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老人擊壤而歌。

《擊壤歌》:1203.經典中保護自然資源的禮法政令《周禮·地官司徒》:周代設山虞、林衡、跡人之官,司山林設禁之教。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以時計林麓而賞罰之”;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為守山林者制定各種禁令,“令萬民時斬材,有期日。”3.經典中保護自然資源的禮法政令121《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zhè

”;孟夏之月,“毋伐大樹”;季夏之月,“樹木方盛,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斬伐”?!抖Y記·月令》:122《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仲春之月:“祀不用犧牲”,“毋竭川澤,毋漉lù陂bēi池”。孟夏之月:“毋大田獵”。《禮記·月令》123《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無事歲三田。無事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追f達《禮記正義》:若田獵不以其禮,殺傷過多,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禮記·王制》:124《禮記·王制》: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吨芏Y·地官司徒》:跡人“掌邦田之地政,為之厲禁而守之”,畋獵必得聽從跡人之令。跡人“禁麛卵者,與其毒矢射者”?!抖Y記·王制》:125《禮記·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抖Y記·王制》: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于市。《孟子·梁惠王上》: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抖Y記·王制》:126《禮記·祭義》“夫子曰:‘斷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

《禮記·祭義》127《孟子·盡心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朱熹《四書集注》:“取之有時,用之有節(jié)?!?/p>

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1284.“天人合一”與“民胞物吾”——張載哲學的天人觀《正蒙·西銘》“天人合一”“天人之本無二”“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提出“天人合一”的儒家新倫理體系,認為人與萬物間有廣泛意義上的倫理關系,建立了“天人一氣,萬物同體”的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

4.“天人合一”與“民胞物吾”129《正蒙·西銘》張載從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思想出發(fā),破除自我與他人、他物的界限,達到“天人合一”境界?!拔摇弊鳛橛邢薜拇嬖?,由于融入生生不息的宇宙洪流,便能超越生死苦樂,達到超然的自由境界?!按妫犴樖?;歿,吾寧也?!币浴吧標缹帯睉B(tài)度解決了人的終極關懷問題?!疤烊撕弦弧睂Ξ敶ㄔO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文明社會有極重要意義?!墩伞の縻憽窂堓d從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思想出發(fā),130以古為鏡經世致用是中國學術的一貫傳統(tǒng),應從經典中汲取人文精神,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擺脫人類面臨的嚴重生態(tài)危機與社會經濟難于持續(xù)發(fā)展的困境。以古為鏡131二、君子人格——“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二、君子人格1321.“自強不息”——對天道的效法與追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梁啟超云:“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強毅,見義勇為,不避艱險?!?914

1.“自強不息”133自強不息——對仁德的追求《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強調教育與政治的統(tǒng)一,教育直接為政治服務是儒家教育的傳統(tǒng),也是《大學》的基本精神。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眹鴮W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134自強不息——對仁德的追求《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自強不息——對仁德的追求135自強不息——對仁德的追求《論語·述而》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弊詮姴幌ⅰ獙θ实碌淖非?36《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137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公冶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薄墩撜Z?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弊詮姴幌ⅰ獙χR的追求138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論語?述而》: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儒林傳》:孔子“蓋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139《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于云爾?!?/p>

《論語?述而》140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劉向《說苑》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澳?,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人生境界:少:背誦記憶;壯:頓悟反思;老:徹悟貫通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141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三字經》: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142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懸梁”孫敬,是漢朝有名的政治家?!短接[》卷三六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世大儒?!?/p>

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143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錐刺股”《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乃洛陽人,學縱橫之術,游說秦王,書十上而不為用,資用匱乏,潦倒而歸。至家,妻不下纴rèn,嫂不為炊,父母不以為子。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乃發(fā)憤讀書,曰:“安有說人主而不得者乎?”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齊、楚、燕、趙、魏、韓抗秦,佩六國相印。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錐刺股”144蘇秦字季子,戰(zhàn)國時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學縱橫之術游說各國,初至秦說惠王,不用。乃東至趙、燕、韓、魏、齊、楚,游說六國合縱御秦,出任縱約長,并相六國。

蘇秦145《三字經》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度纸洝?46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囊螢”《晉書·車胤傳》: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吳會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於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必饭诓痪耄W多通。車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弊詮姴幌ⅰ獙χR的追求“囊螢”147自強不息——對知識的追求“映雪”《藝文類聚》卷二: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孫氏世錄》:“康家貧無油,常映雪讀書。少小清介,交游不雜,后至御史大夫?!弊詮姴幌ⅰ獙χR的追求“映雪”148《三字經》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三字經》149《論語·憲問》愛之,能無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論語·憲問》150自強不息——忠君愛國情懷屈原《離騷》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乎先路。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010年3月14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記者會,總理溫家寶會見中外記者??偫砩钋榈卣f:我深深愛著我的國家,沒有一片土地讓我這樣深情和激動,沒有一條河流讓我這樣沉思和起伏?!耙嘤嘈闹瀑猓m九死其猶未悔”。我將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自強不息——忠君愛國情懷151自強不息——忠君愛國情懷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遺文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自強不息——忠君愛國情懷152為中國引來天火的人——李大釗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后人詩祭曰:三絞酷刑,黯兮慘粹。然前賢赳赳,后繼悠悠;先驅灑血,春滿神州。為中國引來天火的人——李大釗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1531930年11曰14日楊開慧慷慨就義于湖南

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年僅29歲。

毛澤東:“我失驕楊君失柳”“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1930年11曰14日楊開慧慷慨就義于湖南

長沙瀏陽門外識字1542.“厚德載物”——從大地的廣闊與溫厚獲得道德感悟《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梁啟超云: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責己甚厚,責人甚輕。名高雍容,望之儼然,即之溫然。在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惟一沒有中斷的文化體系。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沒有中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很強的包容性。正是這種包容性,維系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脈絡綿延不絕,它所哺育出來的民族精神維系了我們民族生生不息。2.“厚德載物”155三、“崇德”精神中國文化是道德核心文化三、“崇德”精神156《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禮記·大學》157《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晉國范宣子問來訪的魯國大夫叔孫豹:“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叔孫豹闡述了他的“三不朽”思想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蹲髠鳌は骞哪辍酚涊d晉國范宣子問來訪的魯國大夫叔孫豹:158中華美德之本——仁《說文解字》“仁,親也,從人從二”指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的道德情感。中華美德之本——仁159《論語》中“仁”出現(xiàn)109次《論語·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薄叭省敝笎廴?,也指包括“仁”在內的一切美德。“仁”首先指愛親,愛親情感集中體現(xiàn)為“孝”“悌”之德。其次是通過“忠”“恕”推及他人。

《論語》中“仁”出現(xiàn)109次160《論語·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有之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學而》:161《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薄度纸洝罚骸笆仔?,次見聞,識某數(shù),識某文?!薄墩撜Z·學而》:162《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為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薄墩撜Z·為政》:163《禮記·祭義》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pǔ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后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東海而皆準,推而放諸西海而皆準,推而放諸南海而皆準,推而放諸北海而皆準?!对姟吩疲骸晕髯詵|,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薄抖Y記·祭義》164《禮記·三年問》:“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薄叭曛畣?,人道之至文也。夫是之謂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禮記·中庸》:“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p>

《禮記·三年問》:165孝、悌推演出忠、恕、謙、慎、忍、敬、恭、讓、勤、儉等?!墩撜Z·陽貨》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聻槿室印!薄罢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毙?、悌推演出忠、恕、謙、慎、忍、敬、恭、讓、勤、儉等。166《論語·衛(wèi)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衛(wèi)靈公》167《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抖Y記·禮運》: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睹献印けM心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68《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抖Y記·禮器》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黑,忠信之人,可以學禮。

《論語·顏淵》169禮在喪禮中的緣飾功能《禮記·檀弓下》衛(wèi)大夫公叔文子死,其子請君賜之謚號。君曰:“昔者衛(wèi)國兇饑,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昔者衛(wèi)國有難,夫子以其死衛(wèi)寡人,不亦貞乎?夫子聽衛(wèi)國之政,脩班制以與四鄰交,衛(wèi)國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謂夫子‘貞惠文子’?!?/p>

禮在喪禮中的緣飾功能170《禮記·禮器》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國學經典意義之當代解讀課件171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稱為道德核心文化,中國人素有以倫理道德代宗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可以說中國人素有宗教般重視道德的傳統(tǒng)。儒家學說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支持中華民族長期延續(xù)發(fā)展的精神支柱,它對中華民族心理素質、文化素養(yǎng)與民族性格的形成發(fā)生了極為重大的作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稱為道德核心文化,中國人素有以倫理道德代宗教的172司馬遷故里韓城門額題字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是“德”字。如“富德居”、“樹德居”、“樹德務滋”、“滋德”、“種德”、“經德”、“敦德”、“尊德”、“厚德”、“蔚德居”、“勤德居”、“德業(yè)居”、“恒德堂”、“世德惟新”、“陋室德馨”、“聿修厥德”、“德重鄉(xiāng)評”等。

司馬遷故里韓城門額題字173司馬遷故里韓城門額題字“仁讓教家”、“仁厚宇”、“安仁居”、“居仁由義”、“忠恕”、“忠信”、“忠厚”、“孝弟”、“孝弟慈”、“敬舒”、“篤敬”、“謙受益”、“謙和”、“謙益居”、“謙益光”、“謙慎第”、“勤謹和緩”、“克勤厥家”、“勤儉”、“儉素”、“勤儉持家”、“勤儉忍”、“安忍之”、“百忍堂”、“慎修永思”、“惠篤敘”等。

司馬遷故里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