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蕭紅墓畔口占戴望舒蕭紅墓畔口占戴望舒主要內容了解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情況。簡要了解蕭紅的身世及其與戴望舒的友誼把握本詩的情感內涵。

主要內容了解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情況。一、關于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cǎi),筆名有戴夢鷗、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學畢業(yè),就開始從事創(chuàng)作。最早的創(chuàng)作是小說,先后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fā)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

一、關于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cǎ1923年,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1932年戴望舒赴法國,開始了他為期三年的游學生活。他先來到里昂中法大學就讀,1934年前往巴黎,1935年春回國。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創(chuàng)辦了《新詩》月刊??箲?zhàn)爆發(fā)以后,1938年春來到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座》副刊。稍后,和艾青主編了《頂點》詩刊。1923年,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41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日本憲兵以從事抗日活動的罪名將詩人逮捕入獄。他以獄中生活為題材,寫出《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著名詩篇,表達一種愛國主義情感。1946年3月,回到上海,任教于師范??茖W校。1948年5月再度流亡香港。1949年3月中旬,他毅然離開香港,冒著風險來到北平。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后調至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1950年2月25日,詩人于北京逝世。死后也并無隆重的紀念活動,顯得非常冷清。1941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日本憲兵以從事抗日活動的罪名將四本詩集:《我底記憶》(1929)《望舒草》(1933)《望舒詩稿》(1937)《災難的歲月》(1948)共存詩90余首?!洞魍嬖娺x》(1957)四本詩集:戴望舒詩歌風格

從憂郁凄涼的呻吟到民族苦難的悲憤以抗戰(zhàn)爆發(fā)為界限,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述說個人的悲劇人生體驗,呈現(xiàn)出濃郁的憂郁凄涼的情感特征;后期:內涵擴大,一些作品抒發(fā)了民族苦難,把自我與民族融合在一起。戴望舒詩歌風格

從憂郁凄涼的呻吟到民族苦難的悲憤以抗戰(zhàn)爆發(fā)為1、憂郁孤寂的情感基調他的詩歌,絕大多數(shù)都是表現(xiàn)個人化的情感體驗,充滿著無法自拔的憂郁凄涼的悲劇感。這種憂郁凄涼的情緒,是戴望舒詩歌情感的基本色調。徐志摩是靈動飄逸的美,聞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詩,給人一種憂郁凄涼之美。他的詩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葉、暗夜、黃昏、夕陽、荒墳、眼淚、雨巷等,構成一種凄涼的意境;語調往往都是低調的,壓抑的,哀怨的。1、憂郁孤寂的情感基調他的詩歌,絕大多數(shù)都是表現(xiàn)個人化的情感首先,從思想性格上看,戴望舒是悲情的理想主義者,總是體會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達一種樂觀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理想無法獲得的悲劇感受。戴望舒是一個“尋夢者”。他更善于體驗尋求過程中的憂郁悲涼的心境。有一首詩,《尋夢者》:首先,從思想性格上看,戴望舒是悲情的理想主義者,總是體會到理這里,金色的貝,貝里桃色的珠,象征著夢一樣的理想。這種夢,是對人生的一種永恒的誘惑,它是非常難于獲得的,或者說幾乎無法獲得。他更多的卻是體會到了夢境失落的痛苦。這里,金色的貝,貝里桃色的珠,象征著夢一樣的理想。這種夢,是樂園鳥飛著,飛著,春,夏,秋,冬,晝,夜,沒有休止,華羽的樂園鳥,這是幸福的云游呢,還是永恒的苦役?

渴的時候也飲露,饑的時候也飲露,華羽的樂園鳥,這是神仙的佳肴呢,還是為了對于天的鄉(xiāng)思?是從樂園里來的呢,還是到樂園里去的?華羽的樂園鳥,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覺得你的路途寂寞嗎?

假使你是從樂園里來的可以對我們說嗎,華羽的樂園鳥,自從亞當、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園已荒蕪到怎樣了?樂園鳥是從樂園里來的呢,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hìchù)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詩歌抒發(fā)的是一種憂郁凄涼感情?!坝晗铩敝匾庀蟆K鞘闱橹魅斯乃幍沫h(huán)境。也可以說,是詩人戴望舒體驗到的人生境遇象征。就是說,戴望舒體會到的生活,就如同在雨巷徘徊一樣。陰郁、寂寥、狹窄,又悠長地沒有止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這種“雨巷”暗示著憂郁凄涼的心境。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丁香一樣的“姑娘”,也是重要的意象。它是詩人朦朧而美好的“憧憬”、“渴望”。這種美好的渴望、憧憬充滿了悲劇色彩。她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樣是憂郁凄涼的,同樣是憂愁、哀怨、凄婉,同時又朦朦朧朧,飄忽不定,難以撲捉。最后,這個姑娘在雨巷里消失。她給人一種水中望月霧里看花的朦朧感,可望而不可及。丁香一樣的“姑娘”,也是重要的意象。它是詩人朦朧而美好的“憧其次,從文學修養(yǎng)上看,戴望舒是現(xiàn)代派詩人,在30年代,被稱為是現(xiàn)代派的首領。戴望舒30年代曾經游學法國,西方意象主義、象征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等構成了最重要的影響。其中以法國象征派影響為最大,他曾經翻譯過象征派詩人魏爾倫的詩歌。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最后,從個人生活經歷上,戴望舒一生飽受愛情挫折的痛苦折磨,這種愛情悲劇,對戴望舒詩歌的悲劇情緒具有更深刻的影響。最后,從個人生活經歷上,戴望舒一生飽受愛情挫折的痛苦折磨,這2、民族苦難的悲憤抗戰(zhàn)爆發(fā)后,戴望舒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文化活動之中。后期詩集《災難的歲月》中,有幾首詩,很明顯地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感情。他用沉重的筆寫下了《元日祝福》、《獄中題壁》和《我用殘損的手掌》等。2、民族苦難的悲憤抗戰(zhàn)爆發(fā)后,戴望舒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文化活動二、戴望舒和蕭紅二、戴望舒和蕭紅蕭紅(1911—1942)何人繪得蕭紅影望斷青天一縷霞蕭紅蕭紅的生平--飄泊歲月寂寞路原名張迺瑩,另一筆名悄吟。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8年在哈爾濱讀中學。1930年為了反抗父母包辦的婚姻離家出走。1932年認識蕭軍并結為伴侶。后幾經顛沛,情感生活屢受挫敗。1932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35年發(fā)表成名作《生死場》。蕭紅的生平--飄泊歲月寂寞路1936年,東渡日本。1938年5月,蕭紅與端木蕻良在武漢結婚。

1940年,蕭紅與端木蕻良從重慶到香港。不久,發(fā)表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龍。1936年,東渡日本。廣州蕭紅之墓廣州蕭紅之墓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戴望舒與蕭紅友情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卻是一見如故。在此之前,蕭紅已應望舒的約稿,在戴主持的《星島日報》之《星座》副刊發(fā)表作品。

1940年秋,蕭紅晚期的主要作品《呼蘭河傳》,也經戴望舒之手在《星島日報》連載。1942年1月20日,蕭紅病逝于香港,年僅31歲,25日,葬于淺水灣麗都酒店海邊。當年11月,戴望舒與好友葉靈鳳一起第一次拜謁蕭紅墓,“口占”初稿當即在此時吟就。戴望舒與蕭紅友情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卻是一見三、《蕭紅墓畔口占》分析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六小時”表明之長,“長途”表明距離之遠,“寂寞”既是詩人當時的實際感受,也是他長期以來處境與心境的真實寫照,更是孤獨的躺在墓地的蕭紅的“寂寞”,為詩歌的情感奠定了基調。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不說“墓畔”而說“頭邊”,表明詩人希望她仍然活著,幻想她是暫時安睡,蘊含著詩人對蕭紅早逝的痛惜?!凹t山茶”紅艷如火,隱喻和贊揚逝者生命之燦爛,映照出悼者心情的莊嚴與沉重。我等待著,這八個字是對抗戰(zhàn)勝利的期盼,亦是對多舛命運的省察,為描繪了一個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孤獨的思想者形象?!拔业却北磉_了詩人對民族解放的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三、《蕭紅墓畔口占》分析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本詩是哀悼友人之作,題旨多見,難得的是作者將這樣一首四行短詩寫得充滿蘊涵。詩的頭一句,強調“六小時”和“長途”,是寫實,更隱指詩人對已故者友誼的深厚和誠摯?!凹拍?,既寫詩人奔赴墓地時的心境,更借此形成此詩之中心意象。“寂寞”是詩人自己的強烈感受:僅二三祭者,痛見摯友孤墳獨立于無垠大海之邊,自是情由境生,也是境由心造。

“寂寞”同時也隱指女作家一生特別是晚期的境況:“半生遭白眼冷遇”,“我們心情永遠是如此抑郁”,“如今我只感到寂寞!”(蕭紅自述)詩人為墓中人生前身后的境遇感痛不置。二者融而為一,構成了詩篇的基點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調。本詩是哀悼友人之作,題旨多見,難得的是作者將這樣一首四行短詩第二句,“放一束紅山茶”在墓中人“頭邊”,寫出生者與逝者之間祭奠與被祭奠的關系,描繪了一幅慣常經見卻又是不尋常的儀式,流露出作家間純真的懷念和哀思;同時“(偷)放”一語,又表露出憑吊女作家墓時環(huán)境的險惡——香港淪陷于敵手,仍處在血雨腥風之中。作者敬獻的一束紅山茶花,如一柄燃燒的火炬,隱喻和贊揚亡者生命之燦爛,亦映照出悼者心情的莊嚴與熱烈,也表達了對殘暴者的默默抗爭。或許那是一個云霞飛涌的傍晚,詩人想起蕭紅的確喜歡紅色,于是,特意買來紅山茶花作為祭奠之物。

第二句,“放一束紅山茶”在墓中人“頭邊”,寫出生者與逝者之間第三句,“我等待著”,暗指對抗戰(zhàn)勝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對命運多舛人生的省察?!伴L夜漫漫”,喻指風雨如晦的敵寇統(tǒng)治,那是女作家貧病交加郁郁而終、詩人系獄飽受折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結下深厚情誼的外在原因;也可分析出內中所包含的漫漫艱辛、人生長路之寓意。而其“歇后”則為“何時旦”(《史記》:“長夜漫漫何時旦”),即于無邊昏夜中佇守、矚望黎明之意。焦灼,悲憤,抑郁,感傷,更有感于滄桑變化,鎮(zhèn)靜,自持,更有堅守,自勉。第三句,“我等待著”,暗指對抗戰(zhàn)勝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對命運第四句,“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寫詩人所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時此地之心境。斯人已逝,自與生者感受有別,一“卻”字,表人天永隔,逝者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詳與達觀。大海,是亡者的向往──“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亦為蕭紅自述)。海陪伴著逝者,聽海之呢喃低語,靜靜訴說?!伴e話”是對死者受傷的寂寞身世和心境的慰藉,亦使詩人感覺快慰。逝者不言,卻仍在沉思;雖仍然不免寂寞,而靈魂卻在知音者的通問中獲得新的生命。超然靜觀,從容安詳,道盡作者的人生感悟。第四句,“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寫詩人所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時此

1944年9月該詩第一次發(fā)表時,題目中蕭紅二字被檢查官檢出刪刈,成為《墓邊口占》;第二句“放”字前有一“偷”字。1944年蕭紅忌日,此詩重新發(fā)表,題作《蕭紅墓照片題詩錄》,刪去“偷”字。1948年,收入作者《災難的歲月》詩集,改為現(xiàn)題,遂為定本。本詩雖曰“口占”,卻是精心構思、數(shù)番潤色修飾之作,集中表現(xiàn)了詩人晚期作品的成熟。情感表現(xiàn)沉靜,克制,而又深摯,平淡中見深厚,委婉中滲透出激情。語言樸素,洗練,明白如話,而又富于質感,充滿暗示。輕重,動靜,人我,生死,多重對比關系,結構平衡而協(xié)調。本詩為新詩史上的著名作品,標志著新詩語言的成熟。也是戴望舒一生中最優(yōu)秀的詩篇之一。1944年9月該詩第一次發(fā)表時,題目中蕭紅二字被檢查官檢出蕭軍,(1907~1988)中國知名作家,原名劉鴻霖,遼寧人,筆名三郎、田軍、蕭軍。1932年在哈爾濱結識蕭紅,成為患難中的文學伴侶。1933年與蕭紅共同出版小說合集《跋涉》。1934年與蕭紅共赴青島,10月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八月的鄉(xiāng)村》。同年11月在上海會見魯迅,《八月的鄉(xiāng)村》由魯迅作序,并作為奴隸叢書之一于1935年出版,成為中國新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八月的鄉(xiāng)村》的出版不但顯示了抗日文學的實績,也奠定了蕭軍在文壇上的地位。從此,他與蕭紅成為“東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蕭軍,(1907~1988)中國知名作家,原名劉鴻霖,遼寧人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人。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lián)”,發(fā)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歲。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人。

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仍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

讓死水酵出一溝綠酒,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聲變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溝絕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幾分鮮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死水讓死水酵出一溝綠酒,

蕭紅墓畔口占戴望舒蕭紅墓畔口占戴望舒主要內容了解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情況。簡要了解蕭紅的身世及其與戴望舒的友誼把握本詩的情感內涵。

主要內容了解戴望舒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情況。一、關于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cǎi),筆名有戴夢鷗、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學畢業(yè),就開始從事創(chuàng)作。最早的創(chuàng)作是小說,先后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fā)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

一、關于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寀(cǎ1923年,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1932年戴望舒赴法國,開始了他為期三年的游學生活。他先來到里昂中法大學就讀,1934年前往巴黎,1935年春回國。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創(chuàng)辦了《新詩》月刊??箲?zhàn)爆發(fā)以后,1938年春來到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座》副刊。稍后,和艾青主編了《頂點》詩刊。1923年,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41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日本憲兵以從事抗日活動的罪名將詩人逮捕入獄。他以獄中生活為題材,寫出《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等著名詩篇,表達一種愛國主義情感。1946年3月,回到上海,任教于師范??茖W校。1948年5月再度流亡香港。1949年3月中旬,他毅然離開香港,冒著風險來到北平。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后調至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1950年2月25日,詩人于北京逝世。死后也并無隆重的紀念活動,顯得非常冷清。1941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日本憲兵以從事抗日活動的罪名將四本詩集:《我底記憶》(1929)《望舒草》(1933)《望舒詩稿》(1937)《災難的歲月》(1948)共存詩90余首?!洞魍嬖娺x》(1957)四本詩集:戴望舒詩歌風格

從憂郁凄涼的呻吟到民族苦難的悲憤以抗戰(zhàn)爆發(fā)為界限,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述說個人的悲劇人生體驗,呈現(xiàn)出濃郁的憂郁凄涼的情感特征;后期:內涵擴大,一些作品抒發(fā)了民族苦難,把自我與民族融合在一起。戴望舒詩歌風格

從憂郁凄涼的呻吟到民族苦難的悲憤以抗戰(zhàn)爆發(fā)為1、憂郁孤寂的情感基調他的詩歌,絕大多數(shù)都是表現(xiàn)個人化的情感體驗,充滿著無法自拔的憂郁凄涼的悲劇感。這種憂郁凄涼的情緒,是戴望舒詩歌情感的基本色調。徐志摩是靈動飄逸的美,聞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詩,給人一種憂郁凄涼之美。他的詩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葉、暗夜、黃昏、夕陽、荒墳、眼淚、雨巷等,構成一種凄涼的意境;語調往往都是低調的,壓抑的,哀怨的。1、憂郁孤寂的情感基調他的詩歌,絕大多數(shù)都是表現(xiàn)個人化的情感首先,從思想性格上看,戴望舒是悲情的理想主義者,總是體會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達一種樂觀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理想無法獲得的悲劇感受。戴望舒是一個“尋夢者”。他更善于體驗尋求過程中的憂郁悲涼的心境。有一首詩,《尋夢者》:首先,從思想性格上看,戴望舒是悲情的理想主義者,總是體會到理這里,金色的貝,貝里桃色的珠,象征著夢一樣的理想。這種夢,是對人生的一種永恒的誘惑,它是非常難于獲得的,或者說幾乎無法獲得。他更多的卻是體會到了夢境失落的痛苦。這里,金色的貝,貝里桃色的珠,象征著夢一樣的理想。這種夢,是樂園鳥飛著,飛著,春,夏,秋,冬,晝,夜,沒有休止,華羽的樂園鳥,這是幸福的云游呢,還是永恒的苦役?

渴的時候也飲露,饑的時候也飲露,華羽的樂園鳥,這是神仙的佳肴呢,還是為了對于天的鄉(xiāng)思?是從樂園里來的呢,還是到樂園里去的?華羽的樂園鳥,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覺得你的路途寂寞嗎?

假使你是從樂園里來的可以對我們說嗎,華羽的樂園鳥,自從亞當、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園已荒蕪到怎樣了?樂園鳥是從樂園里來的呢,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chìchù)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詩歌抒發(fā)的是一種憂郁凄涼感情。“雨巷”重要意象。它是抒情主人公的所處的環(huán)境。也可以說,是詩人戴望舒體驗到的人生境遇象征。就是說,戴望舒體會到的生活,就如同在雨巷徘徊一樣。陰郁、寂寥、狹窄,又悠長地沒有止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這種“雨巷”暗示著憂郁凄涼的心境。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丁香一樣的“姑娘”,也是重要的意象。它是詩人朦朧而美好的“憧憬”、“渴望”。這種美好的渴望、憧憬充滿了悲劇色彩。她雖然是美好的,但同樣是憂郁凄涼的,同樣是憂愁、哀怨、凄婉,同時又朦朦朧朧,飄忽不定,難以撲捉。最后,這個姑娘在雨巷里消失。她給人一種水中望月霧里看花的朦朧感,可望而不可及。丁香一樣的“姑娘”,也是重要的意象。它是詩人朦朧而美好的“憧其次,從文學修養(yǎng)上看,戴望舒是現(xiàn)代派詩人,在30年代,被稱為是現(xiàn)代派的首領。戴望舒30年代曾經游學法國,西方意象主義、象征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等構成了最重要的影響。其中以法國象征派影響為最大,他曾經翻譯過象征派詩人魏爾倫的詩歌。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最后,從個人生活經歷上,戴望舒一生飽受愛情挫折的痛苦折磨,這種愛情悲劇,對戴望舒詩歌的悲劇情緒具有更深刻的影響。最后,從個人生活經歷上,戴望舒一生飽受愛情挫折的痛苦折磨,這2、民族苦難的悲憤抗戰(zhàn)爆發(fā)后,戴望舒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文化活動之中。后期詩集《災難的歲月》中,有幾首詩,很明顯地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感情。他用沉重的筆寫下了《元日祝?!?、《獄中題壁》和《我用殘損的手掌》等。2、民族苦難的悲憤抗戰(zhàn)爆發(fā)后,戴望舒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文化活動二、戴望舒和蕭紅二、戴望舒和蕭紅蕭紅(1911—1942)何人繪得蕭紅影望斷青天一縷霞蕭紅蕭紅的生平--飄泊歲月寂寞路原名張迺瑩,另一筆名悄吟。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8年在哈爾濱讀中學。1930年為了反抗父母包辦的婚姻離家出走。1932年認識蕭軍并結為伴侶。后幾經顛沛,情感生活屢受挫敗。1932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35年發(fā)表成名作《生死場》。蕭紅的生平--飄泊歲月寂寞路1936年,東渡日本。1938年5月,蕭紅與端木蕻良在武漢結婚。

1940年,蕭紅與端木蕻良從重慶到香港。不久,發(fā)表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龍。1936年,東渡日本。廣州蕭紅之墓廣州蕭紅之墓蕭紅墓畔口占---優(yōu)質課一等獎課件戴望舒與蕭紅友情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卻是一見如故。在此之前,蕭紅已應望舒的約稿,在戴主持的《星島日報》之《星座》副刊發(fā)表作品。

1940年秋,蕭紅晚期的主要作品《呼蘭河傳》,也經戴望舒之手在《星島日報》連載。1942年1月20日,蕭紅病逝于香港,年僅31歲,25日,葬于淺水灣麗都酒店海邊。當年11月,戴望舒與好友葉靈鳳一起第一次拜謁蕭紅墓,“口占”初稿當即在此時吟就。戴望舒與蕭紅友情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卻是一見三、《蕭紅墓畔口占》分析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六小時”表明之長,“長途”表明距離之遠,“寂寞”既是詩人當時的實際感受,也是他長期以來處境與心境的真實寫照,更是孤獨的躺在墓地的蕭紅的“寂寞”,為詩歌的情感奠定了基調。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不說“墓畔”而說“頭邊”,表明詩人希望她仍然活著,幻想她是暫時安睡,蘊含著詩人對蕭紅早逝的痛惜?!凹t山茶”紅艷如火,隱喻和贊揚逝者生命之燦爛,映照出悼者心情的莊嚴與沉重。我等待著,這八個字是對抗戰(zhàn)勝利的期盼,亦是對多舛命運的省察,為描繪了一個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孤獨的思想者形象?!拔业却北磉_了詩人對民族解放的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三、《蕭紅墓畔口占》分析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本詩是哀悼友人之作,題旨多見,難得的是作者將這樣一首四行短詩寫得充滿蘊涵。詩的頭一句,強調“六小時”和“長途”,是寫實,更隱指詩人對已故者友誼的深厚和誠摯。“寂寞”,既寫詩人奔赴墓地時的心境,更借此形成此詩之中心意象?!凹拍笔窃娙俗约旱膹娏腋惺埽簝H二三祭者,痛見摯友孤墳獨立于無垠大海之邊,自是情由境生,也是境由心造。

“寂寞”同時也隱指女作家一生特別是晚期的境況:“半生遭白眼冷遇”,“我們心情永遠是如此抑郁”,“如今我只感到寂寞!”(蕭紅自述)詩人為墓中人生前身后的境遇感痛不置。二者融而為一,構成了詩篇的基點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調。本詩是哀悼友人之作,題旨多見,難得的是作者將這樣一首四行短詩第二句,“放一束紅山茶”在墓中人“頭邊”,寫出生者與逝者之間祭奠與被祭奠的關系,描繪了一幅慣常經見卻又是不尋常的儀式,流露出作家間純真的懷念和哀思;同時“(偷)放”一語,又表露出憑吊女作家墓時環(huán)境的險惡——香港淪陷于敵手,仍處在血雨腥風之中。作者敬獻的一束紅山茶花,如一柄燃燒的火炬,隱喻和贊揚亡者生命之燦爛,亦映照出悼者心情的莊嚴與熱烈,也表達了對殘暴者的默默抗爭。或許那是一個云霞飛涌的傍晚,詩人想起蕭紅的確喜歡紅色,于是,特意買來紅山茶花作為祭奠之物。

第二句,“放一束紅山茶”在墓中人“頭邊”,寫出生者與逝者之間第三句,“我等待著”,暗指對抗戰(zhàn)勝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對命運多舛人生的省察。“長夜漫漫”,喻指風雨如晦的敵寇統(tǒng)治,那是女作家貧病交加郁郁而終、詩人系獄飽受折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結下深厚情誼的外在原因;也可分析出內中所包含的漫漫艱辛、人生長路之寓意。而其“歇后”則為“何時旦”(《史記》:“長夜漫漫何時旦”),即于無邊昏夜中佇守、矚望黎明之意。焦灼,悲憤,抑郁,感傷,更有感于滄桑變化,鎮(zhèn)靜,自持,更有堅守,自勉。第三句,“我等待著”,暗指對抗戰(zhàn)勝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對命運第四句,“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寫詩人所感受到的女作家此時此地之心境。斯人已逝,自與生者感受有別,一“卻”字,表人天永隔,逝者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詳與達觀。大海,是亡者的向往──“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亦為蕭紅自述)。海陪伴著逝者,聽海之呢喃低語,靜靜訴說?!伴e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