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二章-林火基礎理論3解讀課件_第1頁
06第二章-林火基礎理論3解讀課件_第2頁
06第二章-林火基礎理論3解讀課件_第3頁
06第二章-林火基礎理論3解讀課件_第4頁
06第二章-林火基礎理論3解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林火生態(tài)與管理

ForestFireEcologyandManagement林學院牛樹奎niushukui@126.com196011906192022/12/311林火生態(tài)與管理

ForestFireEcologyan第二章林火基礎理論

BasicTheoryofForestFire第一節(jié)森林燃燒的基本規(guī)律第二節(jié)森林可燃物第三節(jié)森林火源第四節(jié)林火環(huán)境第五節(jié)林火行為2022/12/312第二章林火基礎理論

BasicTheoryofFo第五節(jié)林火行為

ForestFireBehavior一、火行為特征二、火行為指標三、火場特性四、林火種類五、影響火行為的主要因素2022/12/313第五節(jié)林火行為

ForestFireBehavior火行為(firebehavior)是森林燃燒的重要指標?;鹦袨槭侵干挚扇嘉锉稽c燃后,火在蔓延和發(fā)展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象和特征。它受可燃物類型、火環(huán)境和火源條件的制約和控制?;鹦袨橐彩腔鸬乃矔r特征和火災發(fā)展過程中的整體特征的描述指標。火在其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受可燃物、地形、天氣條件的影響,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火行為特性。林火的外在表現(xiàn)是極其復雜的,但也有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掌握林火行為的規(guī)律性,預測林火發(fā)生和蔓延的特征和發(fā)展動向,可為森林防火、滅火、用火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jù)?;鹦袨椋╢irebehavior)是森林燃燒的重要指標。一、火行為特征火行為特征是理解和研究火行為的基礎。特點:可見性瞬間變化除內(nèi)在因素,主要受風速和坡度的影響主要包括火焰特征和火蔓延特征一、火行為特征火行為特征是理解和研究火行為的基礎。(一)火焰特征(平地、坡地;有風、無風)1.平地無風2022/12/316(一)火焰特征(平地、坡地;有風、無風)2022/12/262.平地有風火焰高度(h);火焰長度(L);火焰深度(D)2022/12/3172.平地有風2022/12/2673.坡地(有風和無風)2022/12/3183.坡地(有風和無風)2022/12/268(二)火蔓延模型一場森林火災在發(fā)展過程中,各火行為指標隨著火后的時間推移而發(fā)生變化。一般來講,一個點著火后,起初蔓延速度和火強度都較小,逐漸加大到最大值。輕型可燃物(如草類等)達到最大速度只需10~20分鐘;重型可燃物(如采伐剩余物等)則需要幾個小時。由于可燃物的狀況、熱能釋放速度、地形、天氣狀況的影響,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火蔓延特征。假定在均勻一致的可燃物條件下,對林火蔓延形成的火場形狀起主要作用的是風和地形的影響。2022/12/319(二)火蔓延模型2022/12/2691.典型的火蔓延模型火頭(head);火翼(flank);火尾(rear)2022/12/31101.典型的火蔓延模型2022/12/26102.火場形狀的變化(1)平地無風(剖面和平面)2022/12/31112.火場形狀的變化2022/12/26112022/12/31122022/12/2612(2)平地有風橢圓形;扇形2022/12/3113(2)平地有風2022/12/26133.山地條件下山谷;山脊;支脈;坡度變化2022/12/31143.山地條件下2022/12/2614二、火行為指標蔓延速度火強度火焰高度火燒持續(xù)時間火場面積與周邊長火烈度二、火行為指標蔓延速度(一)蔓延速度(RateofSpread)蔓延速度是在單位時間內(nèi),火向前移動的距離,單位是m/min、ft/min、km/hr等。在實際火場中,根據(jù)所在的火場位置可以劃分:火頭速度,或順風火速度火尾速度,或逆風火速度火側(翼)速度,火側風火速度實際上,在任何方向上,都有的蔓延速度2022/12/3116(一)蔓延速度(RateofSpread)2022/121.王正非林火蔓延速度R---林火蔓延速度(m/min)

R0---水平無風時火的初始蔓延速度(m/min)

KW---風速更正系數(shù)

KS---可燃物配置格局更正系數(shù)

θ---地面平均坡度()

I0為無風是的火強度()

l

為著火點到火頭的距離(m)

H為可燃物熱值()

W0為可燃物負荷量

Wr為潛在可燃物負荷量2022/12/3117風速m/s123456789101112KW2.04.15.06.07.18.5可燃物類型枯枝落葉厚度0-4cm枯枝落葉厚度4-9cm枯草地KS10.7-0.91.5-1.81.王正非林火蔓延速度2022/12/2617風速m/s122.澳大利亞草地火蔓延模型麥克阿瑟(McArthur)等人1960年以來當M<18.8%時當18.8%≤M≤30%時F為火蔓延指標;W為可燃物負荷量(t/hm2);M為可燃物含水率(%);V為距地面10m高的平均風速(m/min)。2022/12/31182.澳大利亞草地火蔓延模型2022/12/26183.加拿大林火蔓延模型是依據(jù)加拿大林火天氣指標中的初始蔓延指標(ISI)得來的,針對加拿大的16個可燃物類型,在同一天氣條件下,每個可燃物類型都有一個特定的ISI。當ISI≤20時,當ISI>20時,2022/12/31193.加拿大林火蔓延模型2022/12/26194.羅森邁爾(Rothermel)林火蔓延速度模型1972年,1981年基本假設:直徑8cm以下,均勻的混合物應用了“似穩(wěn)態(tài)”的概念,各方面的條件保持不變式中R為火蔓延速度(ft/min),IR為火反應強度(Btu/ft2min-1),ξ為傳播通量比率,Φw和Φs分別為風系數(shù)和坡度系數(shù),ρb為可燃物容積密度(lb/ft3),ε為有效加熱系數(shù),Qig為點燃單位重量可燃物需要的熱量(預引燃熱量)(Btu/lb)。2022/12/31204.羅森邁爾(Rothermel)林火蔓延速度模型2022/(二)火強度(FirelineIndensity)1.Byram公式火強度一般是指火線強度(firelineindensity),是指單位火線長度,單位時間內(nèi)釋放的熱量,單位是Btu/ft.s-1、kw/m等。1959年,美國物理學家勃蘭姆(Byram)提出了火線強度的計算公式:I=HWR式中:I---fireindensityinBtupersecondperfootoffirefront(Btu/(ft.s))H---heatyieldinBtuperpoundoffuel(Btu/lb)W---weightofavailablefuelinpoundspersquarefoot(lb/ft2)R---rateofspreadinfeetpersecond

(ft/s)火強度的公制公式:I=0.007HWRI=HWR/600=0.001667HWR√式中:I---kw/mH---J/gW---t/haR----m/min2022/12/3121(二)火強度(FirelineIndensity)20222.用火焰長(高)度計算火線強度1954年,勃蘭姆Lf=0.45I0.46

I=5.67Lf2.17式中,Lf為火焰長度,ft;I=Btu/ft.s-1

1980年,羅森邁爾等人,改寫為法定單位Lf=0.237I0.46

I=258Lf2.17L=0.077476I0.46式中,火焰長度,m;火強度,kW/m1983年,昌特萊爾等人提出用火焰高度計算火強度I=273hf2.17式中,I,kW/m;hf為火焰高度,m

2022/12/31222.用火焰長(高)度計算火線強度2022/12/26223.用火的反應強度計算火強度單位面積上的熱量釋放速度為反應強度。1976年,阿爾巴尼提出反應強度和火線強度之間的關系式:I=IRDIR=I/D式中,IR,kW/m2;D為火焰深度,m;I,kW/m4.用燒焦高度計算火強度1973年,紛?韋格爾提出樹冠燒焦高度與火線強度之間的關系式:hs=0.1483I2/3

I=0.173hs1.5式中,hs,m;I,kw/m2022/12/31233.用火的反應強度計算火強度2022/12/26235.火面強度單位面積上釋放出來的熱量,稱為火面強度英制:HA=60I/R式中,HA,btu/ft2;I,Btu/ft/s公制:HA=681I/R式中,kJ/m2;kW/m2022/12/31245.火面強度2022/12/2624(三)火燒持續(xù)時間火燒持續(xù)時間的長短與火的溫度高低對于活的可燃物的影響是不同的?;馃掷m(xù)時間由下式計算:

式中:S=火持續(xù)時間(min)D=火縱深度(m)R=火蔓延速度(m/min)2022/12/3125(三)火燒持續(xù)時間2022/12/2625(四)火場面積模型和周長模型1.安德烈的林火蔓延雙橢圓模型(1983)火場面積周邊長式中:詳見教材76頁圖2-202022/12/3126(四)火場面積模型和周長模型2022/12/26262.前蘇聯(lián)阿莫索夫的林火蔓延面積公式式中:V1、V2、V3分別是順風、側風、逆風火的蔓延速度(m/min);t是火發(fā)生后的時間(min)。2022/12/31272.前蘇聯(lián)阿莫索夫的林火蔓延面積公式2022/12/26273.加拿大的火行為計算公式火蔓延面積

火場周邊長上兩式中:V、U、W分別是順風、側風、逆風火的蔓延速度(m/min);t是火發(fā)生后的時間(min);K是基于(V+W)/2U的常數(shù)。2022/12/31283.加拿大的火行為計算公式2022/12/2628(六)火烈度1.火烈度的概念火烈度是指火破壞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程度,是王正非先生在80年代提出來的。王正非先生認為火烈度與火強度成正比,與火的蔓延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式中:P為樹木損傷率,%;b為樹種抗火能力系數(shù);I是火強度;R為火蔓延速度。2022/12/3129(六)火烈度2022/12/2629鄭煥能先生認為:火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能量釋放多少;能量釋放速度;火燒持續(xù)時間。由于火的種類不同,火強度和火烈度表現(xiàn)出四種相關性:火強度大,火烈度也大,如強度樹冠火火強度大,火烈度小,如急進地表火火強度小,火烈度大,如地下火火強度小,火烈度小,如一般地表火鄭煥能先生認為:火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2.表達方法(1)火燒前后的蓄積量變化式中:PM為火烈度(%);M0、M1分別為火燒前的蓄積量(m3)(2)火燒前后林木株數(shù)的變化式中:PN為火烈度(%);N0、N1分別為火燒前后的林木株數(shù)2.表達方法3.火烈度等級王正非以燒死林木的%劃分火烈度級別:等級林木死亡率(%)火災影響程度一級0-5無損失,輕微地表火二級6-201-2年影響生長,一般地表火三級21-41部分樹種更替,地表火、樹干火四級41-80樹種全部更替,樹干火、部分樹冠火五級81-100毀滅性,狂燃大火3.火烈度等級等級林木死亡率(%)火災影響程度一級0-5無損三、火場特性(一)對流柱⒈低能量火,火線強度在3500kW/m以下,火焰高度在3.5以下一般屬于中、低度火⒉高能量火,火線強度大于3500kW/m,火焰高度在3.5m以上,一般屬于高強度地表火和樹冠火,形成對流柱2022/12/3133三、火場特性(一)對流柱2022/12/2633(二)高能量火特征1.對流柱:2-7km;塔狀;蘑菇帽2.跳躍式火團:燃燒著的可燃物的抬升3.爆發(fā)火:有低能量火轉變?yōu)楦吣芰炕饡r的火行為4.飛火(spotting,spotfire):高空飛落在前方的火點5.火旋風(flamewhile):高速旋轉的火焰渦旋6.火爆(blowup):多個飛火形成的爆炸式燃燒7.高溫熱流:看不見的高溫高速熱流(三)高能量火的火行為模型詳見教材85-86頁(二)高能量火特征四、林火種類林火種類(KindsofForestFires)是對森林燃燒狀況劃分的燃燒類型。林火種類是林火行為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正確估計森林火災的危害和后果以及實施林火撲救工作具有重要意義。19世紀初,俄國人就將林火劃分為地下火、地表火、樹冠火三類。20世紀初,蘇聯(lián)特卡欽科(М.Е.ТКАЧЕНКО)劃分為四類:地下火、地表火、樹冠火和樹干火。2022/12/3135四、林火種類林火種類(KindsofForestFir50年代,蘇聯(lián)聶斯切洛夫(В.Г.Нестеров)又細分為六類:急進樹冠火、穩(wěn)進樹冠火、急進地表火、穩(wěn)進地表火、腐殖質火和泥炭火。建國以來,我國一直也采用這種劃分方法。1976年,加拿大范·瓦格納(C.E.VanWagner)按火強度劃分為九類:輕度地表火、中度地表火、強度地表火、沖冠火、依賴樹冠火、活動樹冠火、獨立樹冠火、大火和火爆。1992年,鄭煥能等按林火的蔓延特點、火燃燒部位、火蔓延速度和火強度(火焰高度)將林火劃分為六大類20種。2022/12/313650年代,蘇聯(lián)聶斯切洛夫(В.Г.Нестеров)又細分為(一)樹冠火1.急進樹冠火2.穩(wěn)進樹冠火3.沖冠火(二)地表火1.急進地表火2.穩(wěn)進地表火(三)地下火1.腐殖質火2.泥炭火2022/12/3137(一)樹冠火2022/12/2637五、影響火行為的主導因素(一)大風(二)地形(三)連續(xù)干旱和高溫(四)可燃物類型(五)可燃物連續(xù)性2022/12/3138五、影響火行為的主導因素(一)大風2022/12/2638問題與討論2022/12/3139問題與討論2022/12/2639實驗課安排(14學時)實驗課的目的通過實驗課程,使學生在理解林火生態(tài)與管理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了解林火生態(tài)試驗的意義、重要性,理解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掌握林火試驗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本課程奠定基礎。實驗室與時間安排實驗室:森林生態(tài)實驗室(林業(yè)樓414)時間安排:在10月份(樹木落葉季節(jié)),每周一個班級,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時間。實驗分組實驗以實驗小組為試驗單位。一個班級劃分三個實驗小組,選出組長1人。2022/12/3140實驗課安排(14學時)實驗課的目的2022/12/2640樣品采集樣品采集時間:10月份樹木開始落葉之后。樣品采集的種類和數(shù)量:每人采集2個樹種的葉(常綠樹是綠葉,其他樹種為枯葉)和枝(細枝),班級內(nèi)不重復。具體樹種選擇,每個人在組內(nèi)申報后,報班級學習委員進行進行全班級的查重、確定。形成一個班級的各組每個人樣品種類清單,在實驗課中交給實驗老師。樣品采集量:應滿足所有實驗項目,并可重復一次。大約每種150克左右,不可低于100克。2022/12/3141樣品采集2022/12/2641林火生態(tài)與管理

ForestFireEcologyandManagement林學院牛樹奎niushukui@126.com196011906192022/12/3142林火生態(tài)與管理

ForestFireEcologyan第二章林火基礎理論

BasicTheoryofForestFire第一節(jié)森林燃燒的基本規(guī)律第二節(jié)森林可燃物第三節(jié)森林火源第四節(jié)林火環(huán)境第五節(jié)林火行為2022/12/3143第二章林火基礎理論

BasicTheoryofFo第五節(jié)林火行為

ForestFireBehavior一、火行為特征二、火行為指標三、火場特性四、林火種類五、影響火行為的主要因素2022/12/3144第五節(jié)林火行為

ForestFireBehavior火行為(firebehavior)是森林燃燒的重要指標?;鹦袨槭侵干挚扇嘉锉稽c燃后,火在蔓延和發(fā)展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象和特征。它受可燃物類型、火環(huán)境和火源條件的制約和控制?;鹦袨橐彩腔鸬乃矔r特征和火災發(fā)展過程中的整體特征的描述指標?;鹪谄浒l(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受可燃物、地形、天氣條件的影響,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火行為特性。林火的外在表現(xiàn)是極其復雜的,但也有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掌握林火行為的規(guī)律性,預測林火發(fā)生和蔓延的特征和發(fā)展動向,可為森林防火、滅火、用火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jù)?;鹦袨椋╢irebehavior)是森林燃燒的重要指標。一、火行為特征火行為特征是理解和研究火行為的基礎。特點:可見性瞬間變化除內(nèi)在因素,主要受風速和坡度的影響主要包括火焰特征和火蔓延特征一、火行為特征火行為特征是理解和研究火行為的基礎。(一)火焰特征(平地、坡地;有風、無風)1.平地無風2022/12/3147(一)火焰特征(平地、坡地;有風、無風)2022/12/262.平地有風火焰高度(h);火焰長度(L);火焰深度(D)2022/12/31482.平地有風2022/12/2673.坡地(有風和無風)2022/12/31493.坡地(有風和無風)2022/12/268(二)火蔓延模型一場森林火災在發(fā)展過程中,各火行為指標隨著火后的時間推移而發(fā)生變化。一般來講,一個點著火后,起初蔓延速度和火強度都較小,逐漸加大到最大值。輕型可燃物(如草類等)達到最大速度只需10~20分鐘;重型可燃物(如采伐剩余物等)則需要幾個小時。由于可燃物的狀況、熱能釋放速度、地形、天氣狀況的影響,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火蔓延特征。假定在均勻一致的可燃物條件下,對林火蔓延形成的火場形狀起主要作用的是風和地形的影響。2022/12/3150(二)火蔓延模型2022/12/2691.典型的火蔓延模型火頭(head);火翼(flank);火尾(rear)2022/12/31511.典型的火蔓延模型2022/12/26102.火場形狀的變化(1)平地無風(剖面和平面)2022/12/31522.火場形狀的變化2022/12/26112022/12/31532022/12/2612(2)平地有風橢圓形;扇形2022/12/3154(2)平地有風2022/12/26133.山地條件下山谷;山脊;支脈;坡度變化2022/12/31553.山地條件下2022/12/2614二、火行為指標蔓延速度火強度火焰高度火燒持續(xù)時間火場面積與周邊長火烈度二、火行為指標蔓延速度(一)蔓延速度(RateofSpread)蔓延速度是在單位時間內(nèi),火向前移動的距離,單位是m/min、ft/min、km/hr等。在實際火場中,根據(jù)所在的火場位置可以劃分:火頭速度,或順風火速度火尾速度,或逆風火速度火側(翼)速度,火側風火速度實際上,在任何方向上,都有的蔓延速度2022/12/3157(一)蔓延速度(RateofSpread)2022/121.王正非林火蔓延速度R---林火蔓延速度(m/min)

R0---水平無風時火的初始蔓延速度(m/min)

KW---風速更正系數(shù)

KS---可燃物配置格局更正系數(shù)

θ---地面平均坡度()

I0為無風是的火強度()

l

為著火點到火頭的距離(m)

H為可燃物熱值()

W0為可燃物負荷量

Wr為潛在可燃物負荷量2022/12/3158風速m/s123456789101112KW2.04.15.06.07.18.5可燃物類型枯枝落葉厚度0-4cm枯枝落葉厚度4-9cm枯草地KS10.7-0.91.5-1.81.王正非林火蔓延速度2022/12/2617風速m/s122.澳大利亞草地火蔓延模型麥克阿瑟(McArthur)等人1960年以來當M<18.8%時當18.8%≤M≤30%時F為火蔓延指標;W為可燃物負荷量(t/hm2);M為可燃物含水率(%);V為距地面10m高的平均風速(m/min)。2022/12/31592.澳大利亞草地火蔓延模型2022/12/26183.加拿大林火蔓延模型是依據(jù)加拿大林火天氣指標中的初始蔓延指標(ISI)得來的,針對加拿大的16個可燃物類型,在同一天氣條件下,每個可燃物類型都有一個特定的ISI。當ISI≤20時,當ISI>20時,2022/12/31603.加拿大林火蔓延模型2022/12/26194.羅森邁爾(Rothermel)林火蔓延速度模型1972年,1981年基本假設:直徑8cm以下,均勻的混合物應用了“似穩(wěn)態(tài)”的概念,各方面的條件保持不變式中R為火蔓延速度(ft/min),IR為火反應強度(Btu/ft2min-1),ξ為傳播通量比率,Φw和Φs分別為風系數(shù)和坡度系數(shù),ρb為可燃物容積密度(lb/ft3),ε為有效加熱系數(shù),Qig為點燃單位重量可燃物需要的熱量(預引燃熱量)(Btu/lb)。2022/12/31614.羅森邁爾(Rothermel)林火蔓延速度模型2022/(二)火強度(FirelineIndensity)1.Byram公式火強度一般是指火線強度(firelineindensity),是指單位火線長度,單位時間內(nèi)釋放的熱量,單位是Btu/ft.s-1、kw/m等。1959年,美國物理學家勃蘭姆(Byram)提出了火線強度的計算公式:I=HWR式中:I---fireindensityinBtupersecondperfootoffirefront(Btu/(ft.s))H---heatyieldinBtuperpoundoffuel(Btu/lb)W---weightofavailablefuelinpoundspersquarefoot(lb/ft2)R---rateofspreadinfeetpersecond

(ft/s)火強度的公制公式:I=0.007HWRI=HWR/600=0.001667HWR√式中:I---kw/mH---J/gW---t/haR----m/min2022/12/3162(二)火強度(FirelineIndensity)20222.用火焰長(高)度計算火線強度1954年,勃蘭姆Lf=0.45I0.46

I=5.67Lf2.17式中,Lf為火焰長度,ft;I=Btu/ft.s-1

1980年,羅森邁爾等人,改寫為法定單位Lf=0.237I0.46

I=258Lf2.17L=0.077476I0.46式中,火焰長度,m;火強度,kW/m1983年,昌特萊爾等人提出用火焰高度計算火強度I=273hf2.17式中,I,kW/m;hf為火焰高度,m

2022/12/31632.用火焰長(高)度計算火線強度2022/12/26223.用火的反應強度計算火強度單位面積上的熱量釋放速度為反應強度。1976年,阿爾巴尼提出反應強度和火線強度之間的關系式:I=IRDIR=I/D式中,IR,kW/m2;D為火焰深度,m;I,kW/m4.用燒焦高度計算火強度1973年,紛?韋格爾提出樹冠燒焦高度與火線強度之間的關系式:hs=0.1483I2/3

I=0.173hs1.5式中,hs,m;I,kw/m2022/12/31643.用火的反應強度計算火強度2022/12/26235.火面強度單位面積上釋放出來的熱量,稱為火面強度英制:HA=60I/R式中,HA,btu/ft2;I,Btu/ft/s公制:HA=681I/R式中,kJ/m2;kW/m2022/12/31655.火面強度2022/12/2624(三)火燒持續(xù)時間火燒持續(xù)時間的長短與火的溫度高低對于活的可燃物的影響是不同的?;馃掷m(xù)時間由下式計算:

式中:S=火持續(xù)時間(min)D=火縱深度(m)R=火蔓延速度(m/min)2022/12/3166(三)火燒持續(xù)時間2022/12/2625(四)火場面積模型和周長模型1.安德烈的林火蔓延雙橢圓模型(1983)火場面積周邊長式中:詳見教材76頁圖2-202022/12/3167(四)火場面積模型和周長模型2022/12/26262.前蘇聯(lián)阿莫索夫的林火蔓延面積公式式中:V1、V2、V3分別是順風、側風、逆風火的蔓延速度(m/min);t是火發(fā)生后的時間(min)。2022/12/31682.前蘇聯(lián)阿莫索夫的林火蔓延面積公式2022/12/26273.加拿大的火行為計算公式火蔓延面積

火場周邊長上兩式中:V、U、W分別是順風、側風、逆風火的蔓延速度(m/min);t是火發(fā)生后的時間(min);K是基于(V+W)/2U的常數(shù)。2022/12/31693.加拿大的火行為計算公式2022/12/2628(六)火烈度1.火烈度的概念火烈度是指火破壞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程度,是王正非先生在80年代提出來的。王正非先生認為火烈度與火強度成正比,與火的蔓延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式中:P為樹木損傷率,%;b為樹種抗火能力系數(shù);I是火強度;R為火蔓延速度。2022/12/3170(六)火烈度2022/12/2629鄭煥能先生認為:火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能量釋放多少;能量釋放速度;火燒持續(xù)時間。由于火的種類不同,火強度和火烈度表現(xiàn)出四種相關性:火強度大,火烈度也大,如強度樹冠火火強度大,火烈度小,如急進地表火火強度小,火烈度大,如地下火火強度小,火烈度小,如一般地表火鄭煥能先生認為:火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2.表達方法(1)火燒前后的蓄積量變化式中:PM為火烈度(%);M0、M1分別為火燒前的蓄積量(m3)(2)火燒前后林木株數(shù)的變化式中:PN為火烈度(%);N0、N1分別為火燒前后的林木株數(shù)2.表達方法3.火烈度等級王正非以燒死林木的%劃分火烈度級別:等級林木死亡率(%)火災影響程度一級0-5無損失,輕微地表火二級6-201-2年影響生長,一般地表火三級21-41部分樹種更替,地表火、樹干火四級41-80樹種全部更替,樹干火、部分樹冠火五級81-100毀滅性,狂燃大火3.火烈度等級等級林木死亡率(%)火災影響程度一級0-5無損三、火場特性(一)對流柱⒈低能量火,火線強度在3500kW/m以下,火焰高度在3.5以下一般屬于中、低度火⒉高能量火,火線強度大于3500kW/m,火焰高度在3.5m以上,一般屬于高強度地表火和樹冠火,形成對流柱2022/12/3174三、火場特性(一)對流柱2022/12/2633(二)高能量火特征1.對流柱:2-7km;塔狀;蘑菇帽2.跳躍式火團:燃燒著的可燃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