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發(fā)展概要總復習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0754dd30df18d550995ec58f8e3469/920754dd30df18d550995ec58f8e34691.gif)
![對外漢語發(fā)展概要總復習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0754dd30df18d550995ec58f8e3469/920754dd30df18d550995ec58f8e34692.gif)
![對外漢語發(fā)展概要總復習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0754dd30df18d550995ec58f8e3469/920754dd30df18d550995ec58f8e34693.gif)
![對外漢語發(fā)展概要總復習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0754dd30df18d550995ec58f8e3469/920754dd30df18d550995ec58f8e34694.gif)
![對外漢語發(fā)展概要總復習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20754dd30df18d550995ec58f8e3469/920754dd30df18d550995ec58f8e346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問答題簡述對外漢語教學法的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法從建國至今,50多年來經(jīng)歷了初創(chuàng)、改進、探索、改革等多個階段。(1)初創(chuàng)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到20世紀60年代初)語法教學的特點是句本位和結構形式分析。教科書以語法為主線,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編排,指口頭訓練要放到首要或較重要的地位。教學方法多樣,不拘泥一格,有翻譯法、比較法、直接法、綜合法。文化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課文中。(2)改進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到20世紀70年代)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強調實踐性原則,貫徹“精講多練”的方針,將聽說技能的訓練放到語言教學的首位。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相對直接法,但是以傳授系統(tǒng)語法為中心的局面并沒有改變。加強了教學的針對性,教學內(nèi)容結合學生專業(yè)學習的需要。編寫了教材《基礎漢語》,后于197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72年出版了與此相銜接的《漢語讀本》。(3)探索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到20世紀80年代初)①引進了句型教學,形成了一個"結構"為綱兼顧傳統(tǒng)法的綜合教學法。②出現(xiàn)了想吸收國外功能法某些長處的趨勢。提出了在采用綜合法時,要注意吸收功能法的優(yōu)點,并將其恰如其分地溶化到我們的教學中來的觀點。③在加強語言技能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教學試驗。有直接用漢字教語音和漢字教學提前的試驗;分聽說和讀寫兩種課型進行教學的試驗;改革精讀課,加強聽力和閱讀教學的試驗等。(4)改革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①引進功能法,探索結構與功能相結合的教學路子。②四項技能的掌握和課型設置。從聽說讀寫到讀寫聽說,也在轉變之中。③普通漢語進修班和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的變革和完善。90年代更出現(xiàn)了理論研究深化的趨勢,"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原則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而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研究則成為90年代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應用研究的另一重點。語言教學和語言學教學語言教學和語言學教學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教學,前者是第二語言的教學,后者屬于文化科學知識的教學。因為兩者的性質不同,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1)教學目的不同語言學教學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有不同的教學目的。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邏輯思維能力(對中學生);為了培養(yǎng)學生從事語言研究和語言教學的能力(對大學生和研究生);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對中學生和大學生)等。總之,母語教學是為了讓已具備漢語運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文化知識,從而進行深度的語言交流,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語言教學是培養(yǎng)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的學習者掌握用漢語進行聽說讀寫的交際能力。語言教學雖然也有不同的目的(第二語言學習的不同的學習目的,即受教育目的、學術目的、職業(yè)目的、職業(yè)工具目的和其他目的,學生的學習目的也就是教學目的),但是從根本上說都是為了使學生學會聽、說、讀、寫和用語言進行交際。(2)教學內(nèi)容不同語言學教學的教學內(nèi)容是語言理論和語言知識以及語言研究方法等。這些教學內(nèi)容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這種系統(tǒng)性體現(xiàn)語言科學的科學系統(tǒng)。語言教學的教學內(nèi)容是語言本身以及跟語言理論和語言使用有關的文化知識。具體地說,包括言語要素、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有關的文化知識和語言知識五項內(nèi)容。(3)教學原則不同語言學教學的教學原則主要是教學內(nèi)容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語言教學的教學原則必須在語言規(guī)律、語言學習規(guī)律和語言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加以制訂的具體原則。(4)教學方法不同語言學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和設法使學生理解、掌握、應用有關的理論知識,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如方言調查、實驗語音學等)則需要指導學生實際操作。語言教學的教學方法要復雜得多,早巳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5)教學技巧不同從事語言教學要特別講究教學技巧。怎樣引進一個新的言語現(xiàn)象,怎樣使學生容易理解,怎樣把課上得生動活潑,甚至怎樣板書,怎樣提問,等等,都有很多技巧問題。語言學教學也需要——定的教學技巧,但是語言教學對教學技巧的要求更高。第二語言學習與第一語言學習起點不同第一語言教學是從進入學校后開始的,第一語言教學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讀寫能力(語言能力),以及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第二語言教學則不同,要從教目的語最基本的發(fā)音開始,要從教說話開始,學生不具備最起碼的言語能力。第二語言教學可以說是從真正意義上的零開始。第二語言教學要面對第一語言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第一語言對第二語言學習既有正遷移作用,又有負遷移作用,因此在第二語言教學中既要充分利用第一語言的正遷移作用,又要設法逐漸消除第一語言的負遷移作用.逐漸培養(yǎng)學生用目的語思維的能力。第一語言教學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第二語言教學要面對第二語言學習中的文化障礙和文化沖突。人們在學習第一語言的時候,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跟這種語言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習慣。學習第二語言時,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第二語言中存在的與第一語言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對其中的某些文化現(xiàn)象,學習者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從而形成了語言學習中的文化障礙,甚至引起文化沖突。因此,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必須結合有關的言語材料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以消除語言學習中的文化障礙,避免引起文化沖突。這也是第一語言教學中不存在的問題。教學對象不同第一語言教學的對象是兒童。而第二語言教學的對象范圍很廣,從兒童到成年人都有,其中有相當部分是成年人。我們在國內(nèi)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是成年人,他們學習第二語言的目的也有多種多樣(求職、升學、旅游、研究等等),這使得我們教學要達到的目的也發(fā)生了變化。試述對外漢語教學多學科交叉、綜合的特點作為學科的理論基礎,首先是語言學。教漢語必須要研究漢語語言學本身,要有具體的語音詞匯、語法、篇章、語義等等,還有語言學的理論,普通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的特色,跟中文系的研究不完全相同,要從第二語言教學的角度來研究語言學。與心理學的關系非常密切。學習是一個心理活動,對外漢語教學要研究學生怎么學會語言、怎么學習?是怎么習得的。從而得出對外漢語的教學規(guī)律,所以要研究心理學,與教育學非常直接。漢語的教育學,怎么教漢語,包括教學的理論、方法、原則等等一大系列的問題。再把它具體化,課程設置、教程編寫、教學管理等都是對外漢語應用性的研究??缥幕虒W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中的文化應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文化因素;二是文化知識。前者,為語言教學內(nèi)容,屬對外漢語教學范疇;后者,為文化教學內(nèi)容,屬對外文化教學范疇。這里所說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語言形式內(nèi)的文化含義;二是文化背景;三是非言語信息,也稱非言語形式。它包括首語、目光語、體態(tài)語和動作語。在傳授語言知識和訓練語言技能時,只有把語言的文化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生成.與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對外漢語教學與我國的英語、日語等外語教學有何異同?同:(1)教學目的相同:都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第二語言交際能力。(2)教學性質相同:均屬于第二語言教學。(3)基本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活動等相同。(4)學科理論基礎相同: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異:(1)教學環(huán)境不同:對外漢語教學是在目的語環(huán)境中進行的,我國的英語外語教學等是在非目的語環(huán)境中進行的。(2)教學內(nèi)容不同:漢語(包括書寫符號——漢字)和中國文化與英語(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學內(nèi)容不同,具體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測試的方式方法等也應有所不同。(3)對外漢語教師的母語即學生的目的語,我國的英語等教師的母語大都不是學生的目的語。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學習的對比1)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學習的共同點:
①都是為了獲得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②都需要建立聲音和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
③都需要建立形式結構和語義結構的聯(lián)系。
④習得一種言語現(xiàn)象都需要經(jīng)過感知、理解、模仿、記憶、鞏固和應用這樣幾個階段。
⑤語法習得都有一定的順序。
⑥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學習策略。
⑦都是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相結合的結果。2)兒童習得母語和成人學習第二語言的不同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學習的主體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②學習的起點不同。
③學習的條件、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不同。
④學習的目的和動力不同。
⑤語言輸入的情況不同。
⑥語言習得過程不同。對外漢語教學的特點(第二語言教學特點)以培養(yǎng)漢語交際能力為目標:使學習者通過學習掌握用漢語進行聽說讀寫交際活動的能力。以技能訓練為中心,將語言知識轉化為技能:語言作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過練習、實踐才能掌握。以基礎階段為重點:堅實的語言學習基礎意味著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基礎階段總是有很多學習者;這一階段最能體現(xiàn)第二語言教學特點與規(guī)律。以語言對比為基礎:比較可以顯示各類事物的異同。通過漢語與學習者母語的對比可以確定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分析并糾正學習者的錯誤。與文化因素緊密結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通過文化教學也可以促進語言學習。集中、強化的教學:漢語學習時間一般比較短,課程比較集中,課時較多,內(nèi)容密集,進度較快。試述成人學習第二語言的特點。成人語言學習的生理器官已經(jīng)成熟,智力發(fā)育健全,思維能力較強,因而在第二語言學習中,能夠充分概括和歸納語言材料。成年人在學習第二語言之前,已經(jīng)掌握了第一語言;第一語言會對第二語言的學習產(chǎn)生遷移作用(正遷移作用或/和負遷移作用)。成年人第二語言學習一般是在正式場合(課堂)進行,因此在學習時間、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第一語言學習。成年人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和目的多種多樣,這和兒童習得母語是為了生存和發(fā)展有很大的不同。成年人學習第二語言要克服文化障礙,避免文化沖突。簡論第一、第二語言學習的區(qū)別性特征。(1)起點不同第一語言教學:由于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教學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讀寫能力,以及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第二語言教學:由于學生不具備最起碼的言語能力,教學要從教目的語最基本的發(fā)音開始,要從教說話開始。(2)第一語言的影響由于第二語言學習是在第一語言習得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第一語言會對第二語言學習產(chǎn)生影響,可以產(chǎn)生正遷移,也可能起負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正面影響,預防或排除負面影響,是第二語言教學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第一語言教學不存在類似問題。(3)文化沖突由于語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學習第二語言自然也要了解、學習、掌握第二語言的文化。第二語言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結合語言教學進行相關文化的教學,掃除第二語言學習中的文化障礙。第一語言教學中不存在此問題。(4)教學對象不同,教學對象的學習目的不同第一語言教學:對象是兒童。第二語言教學:相當部分是成年人,目的多樣,使得教學要達到的目的也發(fā)生了變化,影響到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方法。中國古代兩次漢語高潮的原因第一次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文化圈的漢語傳播,漢唐以來,中國統(tǒng)治階層主動吸收佛教,對佛教進行吸納改造,使自己成為佛教中心。尤其是唐朝強大的文化背景,磁吸了周邊國家的僧人、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宗教與文化。第二次是明代。在世界歷史的坐標系上,14-17世紀正是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崛起之時?!霸谖鞣饺藢W習中國語言的過程中,耶穌會傳教士起到了核心作用”。傳教士對漢語學習的貢獻早期傳教士對漢語教學的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不可低估。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從語法體系的建立、拼音字母的創(chuàng)制,詞匯的擴充、句法的豐富。語法體系的建立西方傳教士來華以后,傳教士研究漢語語法,正是想藉西洋語法通達中國語言之法。傳教士移用于中國語言的材料,使用西方語法的框架,撰寫了最早的傳教士漢語語法,奠定了語法體系。一部是意大利傳教士衛(wèi)匡國(1614—1661)用拉丁文撰作的《中國文法》,成稿不晚于1650年,但一直未發(fā)行。另一部是西班牙本篤會神父萬濟國(1627—1687)以傳教士的身份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年,用西班牙文編寫的《華語官話語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刊行的漢語語法。用拉丁字母拼讀漢字是傳教士學習漢語。由此發(fā)展出一整套漢字注音方案,他們逐步建構了一套音素文字視角下的對漢字的解析和認知體系。大量的詞書為語音學研究留下了豐富材料試述早期漢文化圈與歐洲國家學習漢語的不同模式。(1)從朝鮮和日本漢語教材編寫和漢語學習情況來看,漢字文化圈不同于歐洲,語言學習始終依附于文化學習通過漢字字義來理解和學習(2)早期歐洲人學習漢語漢語學習和教學與漢學研究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是一個“專業(yè)漢學”和“傳教士漢學”并存的時期。按照西方的語言原則教學漢語,重視語音的教學,按照西方的語法原則教學漢語教學方法與教學原則的區(qū)別:教學原則直接受教學理論的指導,往往反映語言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這些客觀規(guī)律能通過理論研究去加以揭示,而不能由任何個人加以創(chuàng)造。也就是說,教學原則的制定必須以語言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為依據(jù)。教學方法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原則的指導下進行教學的具體方法,具有一定的可創(chuàng)造性。教學原則對同一類教學對象和同一類教學類型具有普遍的適用性,而教學方法則具有較大的選擇性。就是說,在同樣的有關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原則貫穿于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測試等整個教學過程和全部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教材和課堂教學中。中介語的特點是一種語言系統(tǒng),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統(tǒng),可以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學習的進展不斷地向目的語靠攏。中介語的存在是由于偏誤產(chǎn)生的,要掌握目的語,就要慢慢減少中介語的偏誤。中介語的偏誤有頑固性,其中一部分進而形成僵化。(一)為什么說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習者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①語言是人類最重要交際工具,教語言就是要讓學習者掌握這個工具。②對外漢語教學最根本的性質是,它既是一種第二語言教學又是一種外語教學。語言是當作交際工具來教而不是當作知識體系來教。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的目的是為了進行交際。③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國家之間聯(lián)系密切,人員交流往來越來越多。所以,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二)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教學與語言教學的關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語言和文化關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為第二語言教學內(nèi)容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運用一種第二語言,就必須同時學習這種語言所負載的民族的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處理文化因素應體現(xiàn):1.文化教學要為語言教學服務。為了使學生能正確理解和使用所學的語言,必須結合言語要素的教學和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的訓練,介紹相關的文化知識背景。2.在針對在跨文化交際中易出現(xiàn)的交際困難和障礙進行文化教學,要有針對性。3.教學內(nèi)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牢記文化是在發(fā)展的,風俗習慣也是會改變的。4.在教學方法上,文化知識背景的教學應當從屬于語言要素的教學以及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的訓練。5.具體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可以把文化內(nèi)容直接以課文內(nèi)容的方式介紹,也可以通過注釋說明等。中國對外漢語教學法的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的教學法階段
(50—60年代初)這個階段的教學法指導思想上具有明顯的語言學傾向,側重從語言規(guī)律出發(fā),強調系統(tǒng)語法知識的講授。教學內(nèi)容以詞匯教學和語法教學為中心,教材以因素和語法為綱,采用語法翻譯法和演繹法進行教學。教科書是鄧懿《漢語教科書》1958第二階段:體現(xiàn)實踐性教學原則的教學法階段(60年代初—70年代初)相對直接法 (1)指導思想:受國外“直接法”的影響,到20世紀60年代,對外漢語教學界把國外的直接法跟我國的語法翻譯法結合起來,形成重視實踐性教學的原則。 (2)教學內(nèi)容:側重語言的聽說訓練,注重精講多練,縮小語言知識教學,重視日常會話教學,加強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3)教學方法:多采用歸納法。 (4)教學法形式:相對直接法 (5)體現(xiàn)相對直接法的教材:20世紀60年代編寫的《基礎漢語》和《漢語讀本》第三階段:實踐性原則的教學法階段(70年代-80年代)聽說法 (1)指導思想: 受聽說法和語言交際觀的影響,對外漢語教學界進一步強調學生對漢語的大量接觸和實踐,提出了實踐性原則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的主張 (2)課堂教學的重點:強調語言結構的操練,把對話和句型操練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3)教學原則:重視口語的第一性地位,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第一位,采取全面要求、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教學原則。 (4)教學法:還不是完全的聽說法,而是繼承了重視語法教學的傳統(tǒng),是一種重視聽說實踐、強化口語、以句型體現(xiàn)結構、以實踐性原則為主的綜合教學法。 (5)典型教材: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編寫的《漢語課本》、《基礎漢語課本》、《初級漢語課本》(我國最早的對外漢語分技能訓練的系列教材)第四階段:改革階段(結構、功能、文化三結合教與學結合的教學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1、運用功能法,提出結構與功能相結合2、提出先讀寫后聽說。對象是成年人3、根據(jù)語言特點,提出原則:結構、功能、文化三結合4、出現(xiàn)教學大綱,實現(xiàn)科學化、規(guī)范化。試述語法教學的主要方法(1)歸納法: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總結語法規(guī)則,再運用這些規(guī)則進行操練。(2)演繹法:先講清語法規(guī)則,再舉例說明,然后在規(guī)則指導下學會運用。(3)引導性的發(fā)現(xiàn)法或綜合法:前面兩種方法的結合。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分析、類推,自己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則,并進行操練。先采用演繹法,簡要揭示語法規(guī)則,然后通過大量練習,在初步掌握語法規(guī)則的情況下,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加深對規(guī)則的理解。怎樣理解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踐性原則p54所謂實踐性原則,簡單地說,就是根據(jù)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原理,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自覺的實踐來掌握漢語,以培養(yǎng)他們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實踐有交際實踐和非交際實踐,只有利用交際價值的語言材料進行交際性練習,才是交際性實踐,反之利用非交際價值的語言材料進行機械性練習,屬于非交際性實踐。對外漢語教學中貫徹實踐性原則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的實踐包括課堂實踐和社會實踐兩個方面。從課程的設置到教材的編寫、課堂教學以及測試都必須貫徹這一原則。21世紀初期國家在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方面開始實施大規(guī)模發(fā)展戰(zhàn)略。首先從國家領導層面看,將其定性為“國家的事業(yè)、民族的事業(yè)”。為了適應新形勢,領導機構2005年更名為“國際漢語推廣領導小組”。從2002年開始,國家漢辦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發(fā)展對外漢語事業(yè)。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建設2003年和2004年間相繼推出八大教學基地,它們分別是: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師范大學。2、2004年國務院已經(jīng)批準實施“漢語橋”工程五年行動計劃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制定并實施系統(tǒng)、創(chuàng)新、面向世界的推廣漢語計劃。這項工程包括志愿者計劃、孔子學院等內(nèi)容外,還涉及與國外合作編寫中文教材、對海外漢語教材評獎、邀請海外漢語教師做短期培訓、漢語考試(HSK)及一些專業(yè)考試等。為什么要研發(fā)并推廣新HSK?新HSK的特點。1、舊HSK最集中的問題是HSK太難,其詞匯上限為3000詞,考試“門檻”偏高,HSK的難度讓不少考生望而生畏。2、舊HSK漢語水平等級標準是建立在“我國四年制對外漢語專業(yè)”水平之上的,未考慮在中國以外國家和地區(qū)學習漢語人群的水平。新HSK宜將普通漢語學習者和專業(yè)漢語學習者、來華漢語學習者和非來華漢語學習者加以區(qū)分,要兼顧高水平漢語學習者和中低水平漢語學習者新HSK的特點1.增加考試等級,擴大考試覆蓋面新HSK不是將舊HSK的難度整體下調,而是在保持原有難度的基礎上,向低端空白延伸,開發(fā)更低等級的考試。舊HSK含HSK(基礎)、HSK(初中等)、HSK(高等)三個等級,新HSK則包括HSK(一級)、HSK(二級)、HSK(三級)、HSK(四級)、HSK(五級)、HSK(六級)6個等級。2.關注考生漢語應用能力,提高考試效度新HSK在題型設計上避免考查語言知識、應試能力,使考試成績反映漢語教學水平,反映考生實際漢語交際能力。新HSK拋棄了專門的語法結構分測驗,將對語法的考查寓于對聽、讀、寫、說的考查中;新HSK摒除了很大程度上反映應試能力的題型,如HSK(高等)快速閱讀部分,將對考生閱讀速度的考查寓于整個閱讀部分;新HSK增加了書寫分測驗;新HSK在中低等級考試題型的設計上,關注對語言能力的考查,弱化對思維能力的考查。3.加大對聽、說技能的考查4.確定具體的詞匯量,明確考試目標5.使用圖片,提高考試的生動性與親和力6.標注拼音,降低漢字認讀難度教材的編寫原則指的是編寫教材時所應遵循的總的原則,應該包括教學法原則和基本原則。第一、教學法原則因為教材本身就是某種教學思想或教學主張的直接體現(xiàn),所以教材編寫也必然會受到一種教學法理論的影響和制約。某一時期編寫的教材,一般都是該時期教學法理論研究成果的反映。1958年出版的《漢語教科書》受語法翻譯法影響頗多,1971年的(基礎漢語)反映了直接法的某些理論,1977年的《漢語課本》和1980年的《基礎漢語課本》吸收了聽說法的某些長處,突出了句型教學,1981年的《實用漢語課本》則帶有功能法的優(yōu)點??梢?,每一種教材都有自己所遵循的教學法原則。第二、基本“六性”原則針對性、實踐性、趣味性和科學性、交際性原則和知識性。舉例說明教材的科學性1、第二語言教材的語言要規(guī)范;對有關知識的介紹和解釋要科學;2、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要符合語言規(guī)律。具體地說,深淺程度和數(shù)量要適合于多數(shù)人的接受程度,另外內(nèi)容應有銜接性。不應有深淺程度跳躍或一課文中內(nèi)容不銜接的現(xiàn)象;3、課文中的生詞和新語法點要均勻分布,4、教學目的和課型的特點相一致;5、我國早期的第二語言(漢語)教材中帶有政治傾向的課文偏多,帶有地方色彩的語言偏多,這些都不符合科學性原則。優(yōu)秀教材的共同特征相對完整地貫徹、體現(xiàn)了某一教學法理論。較好地處理了語言知識(要素或結構)和語言技能的問題。具有交際實用性,語料真實。課文具有典型性和邏輯性,并有對情景的提示。盡可能多的提供語料的背景知識。練習要數(shù)量充足、要求明確,安排合理。語言和言語的一致性和區(qū)別(160-161)填空:呂必松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劉珣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曉琪北京大學教授;李泉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新中國最早接受外國留學生的清華大學叫“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后來北京大學叫“外國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北京語言學院成立后設有“來華留學生漢語部(簡稱“來華部”)”1983年又成立了全國性的學術團體“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這標志著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正式誕生。一般認為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理論有四個方面: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計算語言學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它們分別研究的內(nèi)容是本體論:漢語本體研究;認識論:漢語習得與認知研究;方法論:教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工具論:現(xiàn)代科技手段在教學與學習中的應用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教什么;如何學;怎樣教;用什么技術手段教。在中國古代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兩次外來文化輸入的高潮,一次是漢魏隋唐時代印度佛教文化的輸入,一次是明代后期及近代西方文化的輸入。用西班牙文編寫的《華語官話語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刊行的漢語語法。中國人自撰的第一部漢語語法,是馬建忠的《馬氏文通》(1898).1626年,金尼閣在杭州出版《西儒耳目資》一書,向中國人系統(tǒng)介紹了傳教士的漢語拼音方案。1815年到1823年之間,在廣州傳教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了一部《中文字典》,這是最早的漢英字典。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雙語詞典_________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跡》。完整的羅馬字注音專書,《西儒耳目資》。最早的漢英字典:馬禮遜編《中文字典》。漢語水平考試(HSK)分為基礎漢語水平考試[HSK(基礎)]、初、中等漢語水平考試[HSK(初、中等)]和高等漢語水平考試[HSK(高等)]三種考試。國內(nèi)少數(shù)民族的漢語教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按學習期限劃分,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類型可以分為_長期班和短期班。第二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____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_?!独掀虼蟆贰ⅰ稑阃ㄊ隆肥抢畛瘯r期朝鮮人學習漢語的教材。1951年我國第一個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專門機構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成立。_周培元兼任專修班班主任,呂叔湘_先生任清華大學外籍留學生管理委員會主席并兼管專修班的業(yè)務工作。1958年,我國出版的第一套對外漢語教材是由——主編的__《漢語教科書》。1979年9月,我國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的專業(yè)刊物《語言教學與研究》(季刊)在北京語言學院正式出版,1964年6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改名為_北京語言學院、,1996年又更名為__北京語言文化大學。1987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對外漢語常設機構___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第一任辦公室主任為北京語言學院院長__呂必松___。瑞士著名心理學家__皮亞杰_,對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和兒童語言發(fā)展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世界上最具權威性、影響最大的漢語水平測試是___________。對外漢語教學的_教學理論_是學科理論的核心,是學科存在的主要標志。第二語言教學的全過程和全部教學活動包括總體設計、教材編寫(選擇)、課堂教學、測試評估等四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心環(huán)節(jié)是_課堂教學____________。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師資資格培養(yǎng)審定工作和資格考試開始于_1990_____年。篇誤分析的理論基礎是_中介語理論__理論。根據(jù)測試的目的(用途)分類:水平測試、成績測試、診斷測試、潛能測試_。(152)明末的西方傳教士學習中文有兩種模式:先文后語、語文并重__。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隨著日本與中國貿(mào)易的發(fā)展,為了滿足“唐通事”的漢語學習需要,日本人陸續(xù)編寫了《二字話》《三字話》《長短話》《譯家必備》_等眾多漢語教材。1952年向國外派出第一名赴羅馬尼亞的漢語教師朱德熙。1950年9月最早建立的對外漢語教學專門機構是,“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1952年9月28日,原“專修班”更名為“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1962年“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北外院內(nèi)),10月1日,經(jīng)國務院文教辦公室批準,學校正式掛牌,直接由高教部領導。1965年1月9日,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更名為北京語言學院,1973年10月,我國第一個編寫對外漢語教材和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的專門機構是編輯研究部北語的名稱曾經(jīng)過多次變化:1962年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1964年6月 北京語言學院1996年6月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7月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4月,教育部正式啟動“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計劃”,1983年北京語言學院第一個建立對外漢語專業(yè)本科教育。1997年北語開始招生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教學論碩士,1997年北語開始招生對外漢語教學方向的“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博士,1999年第一個對外漢語 博士點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2004年國務院已經(jīng)批準實施“漢語橋”工程五年行動計劃。2004年4月,教育部正式啟動“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計劃”,八大漢語教學基地是: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第一部吸收功能法的教材是1981年北語編寫的《實用漢語課本》2009年11月,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正式推出新漢語水平考試。新HSK中,掌握150詞就可以通過HSK(一級),掌握300詞就可以通過HSK(二級),掌握600詞就可以通過HSK(三級),北美最有影響力的中文教材之一;《中文聽說讀寫》是中國內(nèi)地短期課程使用率最高的教材;《漢語會話301句》;《中國全景》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對外漢語教學發(fā)展中心組編的教材,也是一本明確針對海外市場的教材;2010年12月10教案的構成包括總案(也叫做“總貌”)和分案(分課時教案)兩部分。其中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時數(shù)、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內(nèi)容預習內(nèi)容和要求”等項內(nèi)容;對外漢語的基礎理論包括:語言理論;語言學習理論;比較文化理論。第二語言教學的重點是語言要素的教學指的是名詞解釋:對外漢語教學教學法漢語教學法一詞在使用中有多種含義。1、指整個學科理論和實踐,成為學科的名稱,如外語教學法;2、指教學中采取的具體方法,如歸納法、句型替換法;3、指教學的技巧,如板書法、演示法等。對上述不同層次的的概念,我們分別用對外漢語教育學(教學論)、教學法(流派)、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來表示。教學法流派指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包括其理論基礎、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技巧、教學手段、教師與學生的作用和評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學法體系。遷移、正遷移、負遷移遷移一般指學生的經(jīng)驗對于后來學習的影響。學得的經(jīng)驗包括知識、技能、對現(xiàn)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19183.2-2024電氣和電子設備機械結構戶外機殼第2部分:協(xié)調尺寸
- PB-22-N-4-Hydroxypentyl-3-carboxyindole-metabolite-生命科學試劑-MCE-7583
- EMPO-生命科學試劑-MCE-2695
- 二零二五年度自動駕駛車輛測試與示范運營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產(chǎn)品銷售折扣與會員管理系統(tǒng)合同
- 2025年度體育設施建設與運營簽合同授權委托書
- 2025年度董事薪酬體系設計與聘任合同
- 2025年度荒山開發(fā)使用權出讓合同
- 2025年度林業(yè)保護駕駛員聘用與巡護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船員勞動合同及船舶事故應急處理合同
- GB/T 19228.1-2024不銹鋼卡壓式管件組件第1部分:卡壓式管件
- 2024年計算機二級WPS考試題庫380題(含答案)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礦山資源儲量管理規(guī)范
- 初一英語英語閱讀理解專項訓練15篇
- 部編人教版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全冊課件(完整版)
- 廣西貴港市2023年中考物理試題(原卷版)
- 仁愛英語八年級閱讀理解測試題和答案
- DB11∕T 1875-2021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
- 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英文介紹課件
- 水資源論證報告
- 實現(xiàn)結構化: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核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