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古雅的昆曲_第1頁
第1課 古雅的昆曲_第2頁
第1課 古雅的昆曲_第3頁
第1課 古雅的昆曲_第4頁
第1課 古雅的昆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入新課從以下幾幅圖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們從中又能學到什么?

《牡丹亭》和《西廂記》都是昆曲名段,他們代表了我國昆曲藝術的較高的文化藝術水平。我們應該從中領悟昆吾的藝術美感和人文光輝!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昆腔的產生和昆曲的繁盛通過讀圖加深對昆曲的認識及其藝術價值理解昆曲藝術的致命弱點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材料了解昆曲的形成與發(fā)展。圖片欣賞以增加對昆曲的直觀了解。回答問題深入了解古雅的昆曲藝術。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必要性。教學重難點昆曲興衰的原因昆腔的特點第八單元中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課古雅的昆曲內容解析一、從昆腔到昆曲1、昆腔的形成

元朝末年,江蘇昆山地區(qū)的顧堅把當?shù)卣Z音和民間音樂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昆山腔”,簡稱“昆腔”。昆腔的名稱出現(xiàn)于明初。

昆腔具有婉轉悠揚的特征,成為昆曲的靈魂和標志。顧堅與“昆腔”2、昆腔的革新元末明初,昆腔、海鹽腔、余姚腔、弋陽腔,合稱四大聲腔。魏良輔改革昆腔曲調唱法樂隊

“水磨腔”細膩、宛轉、清雅改革后的樂器

在曲調運用上,魏良輔借鑒北曲結構嚴謹?shù)拈L處,從宮調、板眼和平仄韻律等方面,克服南曲的缺陷,使昆腔具備“閑雅整肅、清俊溫潤”的新特點。

在唱法上,魏良輔吸收北曲行腔的高低起伏與平、上、去、入的字調相吻合的長處,強調要把每一個字的聲母和韻母準確無誤地唱出來,并把每個字分為字頭、字腹和字尾,每個音又分為開口音、閉口音和鼻音。這樣就把唱腔研磨得極其精致細膩,使旋律輕柔緩慢,仿佛在水里磨過一樣,達到“音轉若絲”的精細地步?!傲汲矫谰澳魏翁?,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

——《牡丹亭》3、昆腔登上戲曲舞臺梁辰魚將昆曲推上戲曲舞臺

隆慶末年,魏良輔的弟子梁辰魚用革新后的昆腔譜曲,創(chuàng)作了傳奇劇本《浣紗記》,并將它推上戲曲舞臺演出?!朵郊営洝返难莩?,獲得空前的轟動效應,取得巨大成功。從此,許多文人學士爭相用革新的昆腔譜寫傳奇故事。昆腔傳入京師,立即得到統(tǒng)治者和文人墨客的寵愛,迅速取代活躍在京師劇壇上的弋陽腔,贏得“官腔”的稱號。明末,昆腔已成為全國性的大劇種。清初,昆曲的名稱誕生了。二、昆曲的興盛與衰落

1、昆曲的興盛從明朝萬歷年間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的興盛時期。

昆曲興盛的具體表現(xiàn):一是新劇作不斷涌現(xiàn),精品層出不窮。西廂記長生殿桃花扇二是角色分工越來越細,表演藝術精益求精,服裝道具更加講究。生旦凈丑三是折子戲的出現(xiàn)。

從傳奇中精選一出或幾出戲,進一步加工、充實,使之成為可以獨立演出的短劇,稱為“折子戲”。折子戲生動、活潑,集中了表演藝術的精華,獲得觀眾的歡迎。折子戲生動、活潑,集中了表演藝術的精華,獲得觀眾的歡迎。折子戲的貢獻有兩個:一個是它能在較短的時間集中將一出戲曲的精華奉獻給觀眾,再一個是打破了傳統(tǒng)上由正生、正旦為霸主的演出局面,為他們以外的角色單獨施展本領開辟了天地。所以,從清代乾隆以后,折子戲逐漸取代了全劇的演出。這種折子戲的演出形式,一直流傳到今天。

原因:昆曲的致命弱點是片面追求旋律性、音樂性,犧牲了文學性和戲劇性。這是衰落根本原因。2、昆曲的衰落清高宗為皇太后慶壽時豪華的演劇場景

在接駕演出時,昆曲與地方戲競爭十分激烈,因此出現(xiàn)了爭取觀眾的競爭,這就是戲曲史上有名的“花雅之爭”。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60年,多次下江南巡游,每次必到揚州。當時,封建統(tǒng)治者和文人士大夫奉昆曲為正宗,又因昆曲唱詞高雅,就稱昆曲為“雅部”;而各種地方戲花“雜”,種類繁多,就統(tǒng)稱“花部”。

昆曲與地方戲競爭十分激烈,經歷了三次高潮。因花部戲劇內容普遍貼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潑,唱詞通俗易懂,從而強烈地吸引著觀眾?;瞻嘌莩銮厍痪┣粡睦デ坏嚼デ檲愿母镄纬衫デ晃毫驾o改革昆腔成“水磨腔”梁辰魚將昆曲推上戲曲舞臺昆曲成為全國的大戲劇昆曲的興盛昆曲的弱點日益暴露,“花雅之爭”昆曲日趨衰落昆曲興盛一時新劇作層出不窮角色分工、服裝道具、表演藝術改進出新折子戲深受群眾歡迎昆曲的衰落課堂小結古雅的昆曲高考鏈接

(09浙江)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劃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從2004年“首演開始,99場演出場場爆滿,反響非常好”。“讓年輕人一生之中到少看一次昆曲,改變他們對傳統(tǒng)藝術的想法,這是白先勇將青春版《牡丹亭》引進高校的原因。”“《牡丹亭》連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讓大眾欣賞傳統(tǒng)戲劇,這是正統(tǒng)、正派、正宗的演出?!卑紫扔抡f,“我們不是迎合大眾,而是做出美的東西來教育大眾。”——根據(jù)報刊摘輯材料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指確保非物質遺產生命力的各種措施,包括這種遺產各個方面的確認、立檔、研究、立檔、研究、保護、宣傳、弘揚、傳承(特別是通過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教育)和振興。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世界文化遺產”原因及如何保護,意在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時需要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1)根據(jù)材料一、二,闡述白先勇的做法屬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由。(6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對昆曲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故宮這類有形有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式有何差異。(4分)答案要點:(1)白先勇強調按正統(tǒng)、正派、正宗的原則進行演出,以“青春版”的包裝吸引現(xiàn)代廣大群眾,通過非正規(guī)教育及改革創(chuàng)新來傳承,這種做法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保護的精神和要求,是拯救和保護昆曲的一種有益嘗試。

(2)對昆曲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確認、立檔、研究、保存的同時,還需要宣傳、弘揚、傳承和振興;對故宮這類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反對對遺產本身及其周圍的環(huán)境作任何的改動,甚至反對必要的“修復”。課堂練習

1、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昆曲源自蘇州昆山,元末明初在江南流傳,萬歷、嘉靖年間達到鼎盛,著名曲目有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湯顯祖的《牡丹亭》等。昆曲集音樂、表演、舞蹈、文學等多種藝術形式之大成,在唱腔、配樂、舞蹈、唱詞方面均有極大的藝術價值和魅力。明清之后的很多戲曲都借鑒昆曲的形式,吸取養(yǎng)分,說昆曲是百戲之王、百戲之師,絲毫不為過。正是由于在我國戲曲發(fā)展史,乃至文學史、音樂史、舞蹈史方面的卓越地位,2001年5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昆曲列入首批“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19個項目位居榜首。

請回答:①據(jù)上述材料概括昆曲興起和發(fā)展的歷程。②昆曲為什么被稱為中國“百戲之祖”?參考答案:①元末明初流傳;萬歷、嘉靖年間鼎盛;乾隆年間受到挑戰(zhàn);乾隆嘉慶年間日趨衰落;建國后得到繼承發(fā)展;當今面臨危機和困境。②昆曲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具有完整表演系統(tǒng)的戲劇形式。中國近代眾多戲曲劇種都從昆曲中直接繼承了很多東西,如角色制、劇本結構、表演程式,以至服飾、臉譜、道具等。

2、有人說:“昆曲奠定了中國戲曲的基石?!碧骄恳幌?,這種說法對不對,為什么?想一想,為什么有清朝統(tǒng)治者撐腰的昆曲,最終還是在“花部”與“雅部”的競爭中,而趨于敗落了?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有道理。因為昆曲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具有完整表演系統(tǒng)的戲劇形態(tài)。中國近代眾多戲曲劇種都從昆曲中直接繼承了很多東西,如角色制、劇本結構、表演程式,以至服飾、臉譜、道具等。

參考答案:清朝統(tǒng)治者的政治干預能夠暫時壓制一下花部,但卻改變不了群眾厭惡昆曲,歡迎亂彈的意愿。任何藝術形式和內容脫離了人民大眾,必然會被人民大眾所拋棄。探究學習總結1、昆曲是怎樣產生的?

解題關鍵:掌握昆曲產生的三大步驟。

思路引領:顧堅始創(chuàng)昆山腔;魏良輔革新昆山腔;梁辰魚用昆山腔譜寫傳奇《浣紗記》演出成功。本課測評

答案提示:

(1)顧堅始創(chuàng)昆山腔,為昆曲塑造出靈魂。(2)魏良輔革新昆山腔,使其具備登上舞臺成為戲曲聲腔的條件。(3)梁辰魚將昆曲劇目率先推上戲曲舞臺并獲得成功。昆曲誕生了。

解題關鍵:注意從昆曲的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回答。

思路引領:辯證地看待昆曲的特色。2.昆曲的特色是什么?

答案提示:

昆曲唱腔悠揚婉轉,講究字正腔圓。昆曲戲詞文雅深奧,講究運用典故。所以“閑雅整肅,清俊溫潤”是昆曲的突出特點。但是,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樂性的表現(xiàn)力,犧牲了文學性和戲劇性,又成為昆曲的致命弱點。欣賞昆曲《十五貫》或《李慧娘》唱段,談談你的看法。

思路引領:簡要說出自己的看法。學習延伸答案提示:

周恩來當初稱贊昆劇《十五貫》是“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