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課件_第1頁
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課件_第2頁
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課件_第3頁
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課件_第4頁
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邊塞詩派指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一個以反映唐朝邊界戰(zhàn)爭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詩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等詩人。主張:

1、以詩歌來反映邊塞的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

2、表現(xiàn)從軍邊塞、殺敵報國的意志;

3、謳歌邊塞將士不畏辛勞、保衛(wèi)邊陲的戰(zhàn)斗精神;

4、抒發(fā)御敵建功的愿望和安邊定遠的思想;

5、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6、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

邊塞詩人

——岑參一、作者介紹:岑參(約715-770),湖北江陵人,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來又往來于北庭和輪臺之間。晚年為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由于從軍多年,對邊疆生活有深刻的體驗,因而善于描寫塞上風光和戰(zhàn)爭景象。他的詩氣勢豪放,色彩鮮明,風格多樣,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有《岑嘉州集》。

二、創(chuàng)作

《岑嘉州集》,存詩約四百首。岑參一生兩次出塞,共寫作了七十多首邊塞詩,是盛唐詩人中寫作邊塞詩數(shù)量最多的。創(chuàng)作特點:語奇體峻,意亦奇造。

三、詩歌內容

(1)抒發(fā)為國安邊、建立功業(yè)的抱負,表現(xiàn)了強烈的入世精神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2)抒寫邊思鄉(xiāng)愁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初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逢入京使》

(3)描寫域外奇異風光和風土人情。

參詩語奇體峻,意亦造奇

——殷璠《河岳英靈集》

參詩能作奇語,尤長于邊塞。

——沈德潛《唐詩別裁集》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來所未有。又加以邊塞之作,奇氣益出。

——翁方綱《石洲詩話》

岑參兄弟皆好奇。

——杜甫《渼陂行》

岑參邊塞詩的“奇”

(1)奇景:邊塞奇異壯麗的風光。

君不見走馬川,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2)奇情:艱苦的軍旅生活中,滲透著激昂慷慨的情感。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詩歌賞析

這一首詩寫的是白天出征,詩中寫景狀物都緊緊扣題,并寓含歌頌揄揚之意。這首邊塞詩雖題為送行,卻重在西征。希望對方掃清邊塵,立功異域。開始六句寫戰(zhàn)斗以前兩軍對壘的緊張狀態(tài)。詩人沒有從自然環(huán)境落筆卻直接從戰(zhàn)陣入手來創(chuàng)造戰(zhàn)爭氣氛:軍府駐地的城頭,角聲劃破夜空,呈現(xiàn)出一種異樣的沉寂,暗示部隊已進入緊張的備戰(zhàn)狀態(tài)。據(jù)《史記·天官書》:“昴為髦頭(旄頭),胡星也”,古人認為旄頭跳躍主胡兵大起,而“旄頭落”則主胡兵覆滅?!拜喤_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連用“輪臺城”三字開頭,造成連貫的語勢,烘托出圍繞此城的戰(zhàn)時氣氛。將“夜吹角”與“旄頭落”兩種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就能表達一種敵愾的意味,又象征唐軍之必勝。接著倒插一筆:“羽書昨夜過渠黎(在今新疆輪臺縣東南),單于已在金山(阿爾泰山)西”,交待出局勢緊張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皢斡谝言诮鹕轿鳌迸c“漢兵屯在輪臺北”,句式相同,兩個“在”字,寫出兩軍對壘之勢。敵對雙方如此逼近,以致“戍樓西望煙塵黑”,描繪出一種瀕臨激戰(zhàn)的靜默。

緊接四句寫白晝出師與接仗。這里極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突出軍隊的聲威。開篇是那樣突兀,而寫出師是如此從容、鎮(zhèn)定,一張一弛,氣勢益顯。詩人寫軍事,將是擁旄(節(jié)旄,軍權之象征)之“上將”,三軍則寫作“大軍”,士卒吶喊是“大呼”??傊?,“其所表現(xiàn)的人物事實都是最偉大、最雄壯的、最愉快的,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鉦合奏的鼓吹曲一樣,十分震動人的耳鼓。和那絲竹一般細碎而悲哀的詩人正相反對?!保ㄐ旒稳稹夺瘏ⅰ罚┯谑擒婈牭穆曂谧匀恢?,以致冰凍的雪海亦為之洶涌,巍巍陰山亦為之振撼,這出神入化之筆表現(xiàn)出一種所向披靡的氣概。

“三軍大呼陰山動”,似乎胡兵亦將敗如山倒。

而下面四句作者拗折一筆,戰(zhàn)斗并非勢如破竹,而斗爭異常艱苦?!疤斎鴼膺B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借戰(zhàn)場氣氛之慘淡暗示戰(zhàn)斗必有重大傷亡。以下兩句又渲染氣候之奇寒。“劍河”、“沙口”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帶殺氣;寫風曰“急”,寫雪片曰“闊”,都突出了邊地氣候之特征;而“石凍馬蹄脫”一語尤奇:石頭本硬,“石凍”則更硬,竟能使馬蹄脫落,戰(zhàn)爭之艱苦就可想而知了。作者寫奇寒與犧牲,似是渲染戰(zhàn)爭之恐怖,但這并不是他的最終目的。他如此淋漓興會地寫戰(zhàn)場的嚴寒與???,是在直面正視和欣賞一種悲壯畫面,以歌頌將士之奮不顧身。他越是寫危險與痛苦,就“越發(fā)得意,好像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淚出,更越發(fā)快活。”(徐嘉瑞《岑參》)。末四句照應題目,預祝奏凱,以頌揚作結。封常清于天寶十三年以節(jié)度使攝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漢時位次宰相,因此詩中美稱為“亞相”。“誓將報主靜邊塵”,雖只是“誓”,但通過前面兩層對戰(zhàn)爭的正面敘寫與側面烘托,已經(jīng)有力地預示出此戰(zhàn)必勝的結局。全詩四層一張一弛,抑揚頓挫,結構緊湊,有正面描寫,有側面烘托,又運用象征、想象和夸張等手法,特別是渲染大軍聲威,造成極宏偉壯闊的畫面,使全詩充滿浪漫主義激情和邊塞生活的氣息,成功地表現(xiàn)了三軍將士建功報國的英勇氣概。表現(xiàn)手法:渲染渲染、原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有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后常用以指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即對所寫對象作突出的描寫、形容、烘托。秦牧《藝海拾貝·藝術力量和文筆情趣》:“古代詩人形容大雪紛飛,說是‘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形容貼梗海棠的艷麗,說是‘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起來了。本詩作者擅長用此手法來或突出大軍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