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內文言文閱讀試題精選專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18分,其中選擇題每題3分)勸學荀子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8.對下列句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學不可以已
已:停止。B.假輿馬者
假:借助。C.臂非加長也
加:增加。D.雖有槁暴
槁暴:風吹日曬而干枯。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①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①故木受繩則直②醉則更相枕以臥C.①吾嘗終日而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D.①蛟龍生焉②猶且從師而問焉10.下列句中的加點詞,和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相近的一項是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圣心備焉C.不如須臾之所學也D.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11.下面對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來舉例說明任何人通過發(fā)憤學習都能進步,今日之我可以勝過昨日之我,學生也可以超過老師。B.荀子發(fā)展了儒家的“勸學”傳統(tǒng),認為禮義道德和系統(tǒng)知識,只有靠后天學習才能獲得,把學習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新的高度。C.文中闡述的要重視學習以及學習必須“善假于物”、逐漸積累、持之以恒等見解,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和借鑒意義。D.隨著作者設喻的連續(xù)和手法的變換,文章形成整齊而又富于變化的句式,產生鏗鏘起伏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出荀子諄諄勸學的激情。12.將文中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參考答案:8.C(加:更。)9.B(A.從;被。B.就。C.表修飾;表承接。D.兼詞,于之;語氣詞。)10.C(博學:廣泛地學習。圣心:圣人的心境。須臾:片刻。寄托:寄居。)11.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論證)12.(1)我曾經踮起腳后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到的廣闊。(2)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卻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喝到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師說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乐粡涂芍游揍t(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印⑷O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B.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C.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D.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11.對文中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學者,文中指求學的人?,F(xiàn)多指有學識水平、能在相關領域表達思想提出見解的人。B.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句,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讀。C.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故并舉,巫主要以祝禱、占卜等為業(yè),也為人治病。D.六藝,指《詩》《禮》《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書,《樂》久已失傳。12.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手法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首段以下定義的方法闡述“師”的三項職責,我們一般理解為:“傳道”是核心,“受業(yè)”為手段,“解惑”則是老師的具體任務。B.作者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作對比,揭示出尊卑貴賤與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現(xiàn)象,極具諷刺意味,批判了當時社會上輕視師道的風氣。C.在文中,作者既贊揚李蟠能踐行古人的從師之道的正確做法,又批評了“恥學于師”的社會風氣,從而提出倡導從師問道的良好學風。D.全文整散結合,錯落有致,同時運用了對比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手法,使文章錯綜變化,富有氣勢,很有說服力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和《勸學》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14.結合全文,簡要概括文末“古道”的內涵?!敬鸢浮?0.C11.B12.D13.(1)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要學習,大的方面卻丟棄了,我沒有看出那種人的明智之處。(2)所以木材經過墨線比量就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能見識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14.①跟隨老師,學習知識,明白道理。②老師無貴賤長少之分。③不斷求學,能者為師。【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從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醫(yī)生、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類的人是不屑與他們?yōu)槲榈模F(xiàn)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不如他們。難道值得奇怪嗎?“師道之不復”意思是從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是“知”的內容,此處表示強調,中間應斷開,故排除AD;“今其智”意思是“現(xiàn)在士大夫們的智慧”,中心詞是“智慧”,為名詞,很明顯句意不完整,故在此處不能停頓,排除B。故選C。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B.“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句,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讀”說法錯誤,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句,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讀。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同時運用了對比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手法”分析有誤,沒有比喻論證。如文中“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的對比,選取圣人孔子從師的例子等,找不到比喻論證。故選D。(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師
說韓愈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骸叭诵?,則必有我?guī)煛!笔枪实茏硬槐夭蝗鐜煄煵槐刭t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11.下列關于文中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表明作者的見解,說明寄寓的道理?!皫熣f”,就是談談從師求學的道理。B.韓愈字退之,河南人,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師說》外,另有《馬說》《祭十二郎文》等。C.巫醫(yī):巫的職業(yè)以祝禱、占卜等為主,也用藥物等為人治病,所以古代的巫和醫(yī)分別指巫師和醫(yī)生;樂師:以演奏音樂為職業(yè)的人;百工:指各種工匠。D.《師說》中“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六藝”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儒家經典著作?!稑贰肪靡咽?,這是沿用古代的說法。另也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這六種基本技能。12.對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A.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論點,并以教師的職能、作用總論從師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為師的道理,是全篇論證的中心,下文都緊扣這一論題展開議論和批判。B.第二段以對比的方法借古諷今,針砭時弊,著重批判了不重師道的錯誤態(tài)度和恥于從師的惡劣風氣,從正面論證“為學必從師”的中心論點。C.“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一句,引用士大夫的話,寫出了其荒謬。D.本文論述了教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重要性,闡明了能者為師的道理,抨擊了時俗輕視師道的不良風氣,為開展古文運動掃除了思想障礙。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14.韓愈認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對此,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請你訪談中學生,擬寫2個訪談問題。(3分)【參考答案】10.D【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窘忸}思路】“是故”一般不單獨用,而是和后文內容相連,排除B、C兩項?!暗茏硬槐夭蝗鐜煛薄皫煵槐刭t于弟子”句式相同,所以應在“弟子”后停頓,排除A項,故選D項。11.【參考答案】C【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窘忸}思路】C項“所以古代的巫和醫(yī)分別指巫師和醫(yī)生”說法錯誤。古代的巫和醫(yī)不分。故選C項。12.【參考答案】B【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窘忸}思路】B項“從正面論證”錯誤?!芭辛瞬恢貛煹赖腻e誤態(tài)度和恥于從師的惡劣風氣”,應是從反面論述的。故選B項。13.【參考答案】(1)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是故:因此;無:無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判斷句;“所存”,所字結構,所存在的地方。共4分)(2)(一方面)不通曉句讀,(另一方面)不能解決疑惑,(分不清句讀)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疑惑)有的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我沒看出那種人是明智的。(或:有的。小學:古今異義詞,小的方面學習。明:明智。共4分)【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窘忸}思路】結合語境,整體把握大意,又要注意落實句子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14.【參考答案】示例訪談問題:①與老師談論問題的時候,你能大膽地提出意見嗎?②當發(fā)現(xiàn)老師的講解有錯誤的時候,你會對老師有看法嗎?(二點3分,言之成理即可)【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分析根據(jù)文中觀點加以運用的能力。【解題思路】審題清干,明確題干要求,然后再根據(jù)上下文,有針對性地回答。(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赤壁賦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碧K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笨拖捕?,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舉酒屬客
屬:勸人飲酒B.
白露橫江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C.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下:攻占D.不知東方之既白
白:白色1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既望”是“既”與“望”兩個詞的組合,“望”即“望日”,農歷十五日,“既望”是過了望日,也就是農歷十六日。B.“斗?!笔枪糯撬薜拿Q,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星空分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間”謂天空。C.“美人”是個多義詞,“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蜉蝣”是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文中用來比喻人生短促。12.對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A.這段文字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來寫。主客問答是賦的傳統(tǒng)寫作手法,一般說來,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話從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客人”因見月出東山的景象,并看到這里的地理形勢,從而聯(lián)想到曹操的詩句和業(yè)績,生出積極入世的念頭。C.“客人”又聯(lián)想到主客雙方的現(xiàn)實處境,深感個人在天地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暫,思想頗為消沉。D.這段文字將情、景、理有機結合,實質上是蘇軾貶謫生活中苦悶心緒的流露,但從全文來看,蘇軾并沒有沉浸在這種苦悶之中。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5分)(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5分)答案10.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此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將詞語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D項“不知東方之既白”,在原文中的意思是“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所以“白”,形容詞用作動詞,意為“露出白色的曙光”。故選D項。11.B【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卮鸫祟愵}目,必須熟記文學常識的主要內容,區(qū)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干中的修飾限制成分。解答此類題目,還可以結合該詞語所在的語段及具體語境分析。B項,“文中‘斗牛之間’謂天空”錯誤,應該是“‘斗宿’和‘牛宿’之間”。故選B項。12.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考生應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然后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從歷年高考出題規(guī)律來看,這類題目常涉及人物行為舉止、人物主張、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選文的綜合性八類信息的篩選。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準區(qū)間,把準對象,切忌張冠李戴,忌斷章取義,無中生有。B項,沒有“生出積極入世的念頭”,應是感嘆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故選B項。13.(1)不一會兒,月亮從東面的山上升起來,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2)何況我和你在江邊捕魚砍柴,與魚蝦結伴,和麋鹿做朋友,駕著一只小船,舉起用葫蘆做成的酒器互相對飲?!窘馕觥勘绢}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應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第一句關鍵詞:“少焉”,不一會兒;“出”,升起來;“徘徊”,(明月)停留;“于”,介詞,在;“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兩個狀語后置句。第二句關鍵詞:“漁樵”,捕魚砍柴;“漁樵于江渚之上”,狀語后置句;“侶”,以……為伴侶、與……結伴;“友”,以……為朋友、和……做朋友;“而”,連詞,表并列關系;“屬”,勸酒、敬酒。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登泰山記姚鼐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也。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shù)勒?,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桐城姚鼐記。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近距離沙石運輸合同樣本
- 網(wǎng)絡安全設備配置與防護題庫 (信息安全領域實戰(zhàn)項目)
- 幼兒園課件-認識蔬菜
- 肺癌放療飲食護理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期中試題
- 眩暈護理方案及護理常規(guī)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復習)教學任務分析
- 視網(wǎng)膜毛細血管前小動脈阻塞的臨床護理
- 山東省濟寧市2025年高考模擬考試地理試題及答案(濟寧三模)
-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2025年5月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答案
- 餡料間管理制度
- 2025年消防知識培訓
- 上海健康醫(yī)學院《SpringSpringMVCMyBais》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馬爾代夫旅游介紹
- 保險行業(yè)檔案管理培訓
- 無廢城市知識培訓課件
- 2025煤炭礦區(qū)水土保持監(jiān)測技術服務合同書
- 五金產品購銷合同清單
- 2024年全國高中數(shù)學聯(lián)賽(四川預賽)試題含答案
- 東北三省精準教學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聯(lián)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 2024北京西城區(qū)初一(下)期末道法試題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