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態(tài)流水地貌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_第1頁
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態(tài)流水地貌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_第2頁
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態(tài)流水地貌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_第3頁
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態(tài)流水地貌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_第4頁
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態(tài)流水地貌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流水地貌課后篇鞏固提升基礎鞏固1.長江三峽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蝕B.河流的下蝕C.河流的側(cè)蝕D.河流的溶蝕國長江三峽是流水下切侵蝕形成的。答案B2.河流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其中凹岸侵蝕屬于( )A.溯源侵蝕B.下蝕C.側(cè)蝕D.垂直地面的侵蝕解析凹岸侵蝕以側(cè)蝕為主。答案C讀圖,完成第3~5題。3.圖中B處的地形名稱是()A.沖積扇B.河口三角洲C.山脊D.懸崖4.圖中河流堆積物從B處到A處堆積的情況是()A.顆粒大小不分,雜亂地堆積B.由B處到A處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礫石C.由B處到A處依次是礫石、黏土、粉砂、粗砂D.由B處到A處依次是礫石、砂、粉砂、黏土.圖中C處河段河谷形態(tài)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別是 ()A.V字形,流水侵蝕B.V字形,流水沉積C.槽形,流水搬運D.槽形,冰川侵蝕解析|第3題,圖中B處位于河流流出山口處,由于地勢變平坦,河道變寬,泥沙沉積,形成沖積扇。第4題,圖中河流從B處到A處是從上游到下游的過程,在河流的沉積過程中,顆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積,顆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積,因此,由B處到A處依次是顆粒由大到小的礫石、砂、粉砂、黏土的分布。第5題,圖中C處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受流水侵蝕作用,河谷呈V字形。答案13.A4.D5.A河跡湖又稱牛軛湖,是由于河流的變遷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彎取直后留下的舊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圖①②③④示意某河跡湖的形成過程。讀圖,完成第6?7題。.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河跡湖的演變順序是①③④②B.a處沉積作用明顯,b處侵蝕作用明顯C.該河跡湖肯定位于平原地區(qū)D.河流的流向是自c向d.該河跡湖的作用可能有( )A.阻滯河流泄洪.適合漁業(yè)生產(chǎn)C.擴大了河流航運里程D.擴大灌溉范圍畫第6題,牛軛湖形成就是河道不斷彎曲,當河曲越來越彎,曲流呈“Q”形。洪水期,曲流頸被沖開,河流從截彎取直處流動,原有河曲被廢棄,形成牛軛湖,故A項正確;牛軛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擺動,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圖中a處是凹岸,以侵蝕作用為主,b處是凸岸,以堆積作用為主,B項錯;牛軛湖多發(fā)生在地勢平坦地區(qū),有明顯的侵蝕和堆積作用,而內(nèi)蒙古高原地勢也平坦開闊,所以不一定都在平原地區(qū),C項錯;本題沒有說明是南半球或北半球,所以不能判斷河流流向,D項錯。第7題,湖泊可以調(diào)蓄洪水,利于泄洪,A項錯;本題雖未說明是淡水湖還是咸水湖,但如果是淡水湖,則適合漁業(yè)生產(chǎn),B項正確;河流裁彎取直后,河流從直的河道航行,縮小了河流航運里程,C項錯;擴大灌溉范圍,一般與修建水利工程有關,圖中并沒有表明,D項錯。答案16.A7.B.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⑴從地貌上看,①處是 ,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區(qū) 。簡述形成過程。⑵河流在山區(qū)河谷常呈 形。為什么?(3)河流的下游常形成什么堆積地形?其成因和特征如何?解析第⑴題,從地形地勢、水流速度變化、泥沙挾帶與堆積角度簡述形成過程。第⑵題,河流在上游山區(qū),落差大,流速度急,下切侵蝕作用強,形成V形谷。第⑶題,河流下游常形成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成因與地形地勢、流速、泥沙堆積作用有關。答案⑴沖積扇流水堆積進入平原地帶河流挾帶泥沙從山區(qū)出山口進入平原,地勢平緩,流速降低,泥沙堆積下來。(2)V字山區(qū)地勢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下切侵蝕作用強。(3)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河流進入下游和入??谔?地勢低平,流速降低,所挾帶的泥沙堆積下來。沖積平原地勢平坦開闊。能力提升我國太行山東側(cè)發(fā)育有嶂石巖地貌。圖1是某處嶂石巖景觀的素描圖,呈現(xiàn)出自上而下呈三級階梯狀的陡崖,其形成過程如圖2中的①~④所示(圖例I~W分別代表不同巖層)。讀圖,完成第1~2題。圖1原始崖墻面后退崖墻面以原始崖墻面原始崖墻面原始崖墻面后退崖墻面以原始崖墻面原始崖墻面圖2TOC\o"1-5"\h\z.圖例所示巖層中,巖性最松軟的是( )A.I B. II C.mD. w.該處三級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蝕 B.風力侵蝕C.地殼抬升 D.冰川侵蝕解析第i題,讀圖知,m巖層最先遭受侵蝕,說明m巖層巖性最松軟。第2題,太行山東側(cè)為半濕潤區(qū),降水較多,從崖壁陡峭狀態(tài)來看,此處外力作用應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答案11.C2.A下圖為我國長江某河段示意圖。據(jù)此完成第3~4題。.有人說該河段“富”,也有人說該河段“險”,“富”和“險”分別是指( )A.九省通衢地上懸河B.洞庭湖畔赤壁戰(zhàn)場C.魚米之鄉(xiāng)九曲回腸D.黃金水道險灘密布

.歷史上,此段河道變化頻繁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B.地勢平坦和流水作用C.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D.地殼變動和人類活動解析第3題,根據(jù)題目提示以及圖示,可以判斷出該河段是長江的荊江段。荊江段有兩大特征該河段為“地上懸河”,二是該河段河道彎曲。荊江段位于長江中游平原地區(qū),地勢平坦,水網(wǎng)密集,是“魚米之鄉(xiāng)”;該河段河道彎曲,有“九曲回腸”之險。第4題,長江流出三峽后,進入長江中游平原地區(qū),水流速度變慢,泥沙大量堆積,形成“地上懸河”,河道易發(fā)生變化。答案3.C4.B下圖為廢黃河三角洲演變模式圖。讀圖,完成第5~6題。海平面1128年之前海平面1128—1855年 海即面其上三角洲嫂一如染色批__了及,3\\E\\\\\b海平面1855年至今海平面■侵蝕后退.甲、乙、丙三處土層形成由先到后的順序是( )A.甲、丙、乙B.乙、甲、C.甲、乙、D.丙、乙、.與b時段三角洲快速發(fā)展無關的因素為()A.水下坡度平緩B.海水頂托C.黃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見效D.渤海灣潮流作用弱畫第5題,此處位于古黃河三角洲附近,土層的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積作用。越靠下堆積時間越早,故丙最先形成之后乙、甲依次形成。故選D項。第6題,b時期三角洲快速發(fā)展的原因是當時黃河在此入海,從上游挾帶大量泥沙在此沉積。圖中可見此處水下坡度平緩,促進了泥沙的堆積,再加上海水頂托作用和渤海灣較弱的潮流作用導致泥沙堆積體被侵蝕較少,因此發(fā)展很快。當時為1128年至1855年,此時間段內(nèi)我國沒有進行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故選C項。答案5.D6.C.讀黃淮海平原地形圖和地形圖中A、B兩點間沖積扇剖面圖,結(jié)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S“二咖II沉積物機--細(1)黃淮海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為 (2)簡述沖積扇的形成過程。(3)描述黃河沖積扇沉積顆粒物的空間分布特征。解析第⑴題,黃淮海平原為河流帶來的泥沙堆積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為流水堆積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