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學_第1頁
中國古代史學_第2頁
中國古代史學_第3頁
中國古代史學_第4頁
中國古代史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史學中國古代史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眾多的史學名家、宏富的史學著作,完備的修史制度,多姿的史學體裁,進步的史學思想,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一幅中國古代史學宏偉壯麗的畫卷,所以我們說,中國古代史學是中國文化的寶藏。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史學是中國文化的寶藏一、中國的古代史學的光輝歷程及成就(一)遠古至秦漢的史學:先秦是中國史學的奠基時期。中華民族是具有深厚歷史意識的民族,早在遠古我們的祖先就注意積累和保存以往的經驗,傳播英雄人物的業(yè)績。由于當時沒有文字,所以只能靠腦記口說,輔之結繩刻木等簡單的方式,使其一代一代流傳下來。中國遠古時代的大量歷史傳說,即屬于此,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媧造人》等等。歷史傳說雖不能稱作史學作品,但畢竟已經包含著史學的因素,可視為中國史學的源頭。第一個史學之最,殷商和周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國歷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歷史記載。甲骨文和金文已有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到方面的記載。負責記載的史官,負責占卜、記錄時事,起草公文、保管文書等工作,他們可以被看作我國最早的歷史學家。繼甲骨、金文之后,《尚書》中記載了殷、商王朝的大事。它是中國最早的文獻總集,《詩經》中《大雅》中的有關篇章提供了周部的發(fā)祥、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立國的史料??梢砸暈闈h族史詩?!渡瘛贰豆珓ⅰ贰毒d》《皇矣》《大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文化的下移和私學的興起,史學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當時,各諸候國都有史官,記載本國的史事,如晉國的《乘》,楚國的《梼杌》。魯國的《春秋》一書不僅創(chuàng)立了編年體史學體裁,開啟了私人修史之先河,而且形成了“寓褒貶、別善惡”即通過歷史褒貶忠奸,區(qū)別善惡,懲惡揚善的史法和輕鬼神、重人事的史觀,因而孔子被學者們尊為“中國史學之父”?!洞呵铩分螅穼W迅速發(fā)展,史著逐漸增多。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史著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記事為主的編年體史書,最早是《春秋》,鼎盛是《左傳》,還有《世本》、《竹書紀年》?!吨駮o年》,本稱《紀年》,因文書于竹簡之上,故名之為《竹書紀年》。該書是西晉武帝墓葬中竹簡的一部分,文起于黃帝,止于魏王21年(前299年)。以記載魏史為主,共12篇。學者們認為該書某些史事與傳統(tǒng)記載不符??傊?,先秦是中國史學的奠基時期。另一類是以記言體為主史書,最早是《尚書》,之后有《國語》、《戰(zhàn)國策》等。(二)兩漢史學兩漢是中國史學的確立時期,成長時期.西漢武帝時,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寫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開創(chuàng)了中國史學的新紀元.

東漢時,班固沿用《史記》的體例,編修成《漢書》,(即《前漢書》),此乃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斷代史?!妒酚洝窞橥ㄊ返拈_山,《漢書》為斷代的初祖。東漢末年,荀悅奉獻帝之命,寫成《漢紀》一書,又創(chuàng)編年體斷代先例,也對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自兩漢開始,通史、斷代均已定型,因此是史學的確立時期。(三)魏晉南北朝史學這是我國史學的大發(fā)展時期.主要表現(xiàn)在:(1)史著數(shù)量大為增加。據(jù)學者統(tǒng)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學著作較以前增加了四十多倍。范曄的《后漢書》,陳壽的《三國志》皆成書與這一時期。(2)史著種類繁多。從記事時限上看,有通史,有斷代史;從題材上看,紀傳體的地位得到鞏固,編年體蓬勃發(fā)展,人物傳記,史譯史注,地理方志等類史籍也大量涌現(xiàn)。(3)這一時期,史學擺脫了經學附庸的地位。在學術領域里,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南朝劉宋時,國家設置四種??茖W校,以史學為??浦??!笆穼W”一詞也出現(xiàn)于這個時期。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圖書四部分類法將歷史著作獨立為專部,并形成經、史、子、集的次序。

(四)隋唐史學隋唐是我國古代史學的繁榮時期。主要表現(xiàn)在:(1)史書數(shù)量有了更大發(fā)展。(2)正史編撰成績斐然。唐開國后,統(tǒng)治者十分重視史書的編撰,中央設史館專司修史,當時著名的官吏如魏征、褚遂良也參與編史,史官多為一時高手。被列為正史的二十四部史書中,有三分之一是在這個時期修成的。(3)官修史書制度正式確立。隋文帝曾下令:“人間有撰集國史者,皆令禁絕?!必懹^三年,唐太宗設史館于宮中,專修國史。表明皇家對修史的壟斷,私修之風受到扼制。這一做法為后世各朝所效法,影響深遠。(4)出現(xiàn)了史學理論專著。唐代著名史學家劉知幾所著《史通》,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史學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5)誕生了我國第一部典制通史。唐人杜佑《通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歷代典章制度沿革變遷的通史著作。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一種新的史體--政書體(或稱典志體)的創(chuàng)立,從而為史學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五)五代、宋、元史學

五代、宋、元是我國史學繼續(xù)發(fā)展的時期,其中兩宋史學發(fā)達,堪稱盛世。這一時期史學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1)正式的編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一時期修成的正史有:宋代薛居正的《五代史》(即《舊五代史》),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和《新唐書》。元朝脫脫的《宋史》、《遼史》、和《金史》。(2)產生了帶有總論性的三部通史巨著,即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鄭樵的《通志》、元代馬端臨的《文獻通考》。(3)南宋袁樞撰《通鑒紀事本末》,首創(chuàng)紀事本末體,為我國史苑又增添了一個新品種,這是中國歷史編纂法的一個重要創(chuàng)造。(4)宋代的“金石學”獨具特色,成績斐然。所謂金石,金指銅器和其它金屬器物,石指石刻等。(六)明清史學明清史學是我國史學的嬗變時期。明清兩代,史學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反映時代精神的優(yōu)秀作品不斷問世。(1)這一時期,私人修史之風興盛。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著《藏書》、《續(xù)藏書》,對歷史人物重新分類評價。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高舉經世致用的旗幟,寫出了一些充滿時代氣息的史著,王夫之的《讀通鑒論》、《宋論》,顧炎武的《日知錄》、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都具有啟蒙色彩。(2)明清兩代,類書、叢書的編修達到了高潮,明《永樂大典》、清《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都代表了類書,叢書的最高成就。(3)清代的考據(jù)在??惫偶?、考證史實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果。重要的著作有錢大昕的《廿二史札記》等。(4)方志編修在清代發(fā)展到鼎盛時期,數(shù)量之多、范圍之廣,亦為前代所不及。(5)史評史論在在明清時期有了新的發(fā)展,(6)明清兩代的官修史書,不論在數(shù)量上還是在種類上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官修正史有《元史》和《明史》。乾隆年間官刻《二十四史》。二、史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

歷朝歷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對歷史學予以極大的重視,官修私撰,久盛而不衰,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大奇觀。梁啟超說:中國于各門學問中,唯史學為最發(fā)達,史學在世界各國中,唯中國最發(fā)達。

(1)首先,中國史學在古代學術領域中地位崇高,成就巨大。是傳統(tǒng)文化主干的重要構成。出現(xiàn)于魏晉南北朝,確立于唐初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不僅為史著獨立專部,而且位居第二。由此直至清代編《四庫全書》,史書一直位居第二位。這一點足可以看到史學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2)其次,我國古代史著的數(shù)量相當可觀,是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系統(tǒng)完整的記載。流傳至今的中國歷史文化典籍,諸如二十四史、正續(xù)通鑒等,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淵源。

(3)再次,中國古代史著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載體,歷史著作涵蓋了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歷史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具有記載、保存、傳播文化成果的重要功能。中國古代史學無異于一座蘊含著歷代文化精品的寶庫。只要我們粗略地了解一下中國古代文化,就不難看出,歷史學與其他諸學科都有密切聯(lián)系。如經學、哲學、文學、宗教,藝術經濟都與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以史注經”的治學傳統(tǒng),表明經學的發(fā)展離不開史學。中國古代素有文史哲不分家之說,像《左傳》、《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等,既是史學著作,又是文學佳作,對中國古典文字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史學還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如《三國演義》取材于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所作的注解。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史學的巨大成就

豐富的歷史內容和多樣的表述形式主義之結合,是中國古代史學的特點和優(yōu)點之一。內容:通過前面介紹的“中國古代史學的光輝歷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各朝各代的浩如洇海的史籍,全面地,連貫地反映了中國歷史的進程。比如,二十四史是一部完整的歷史巨著,它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明朝末年長達4000年的歷史,其中包括了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的氏族公社制、奴隸制和封建制幾個階段,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大事,以及成千上萬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階級階層、官制。從形式上來看,中國古代史學形式多樣,品種齊全、呈現(xiàn)出百花爭艷、萬紫千紅的景象。初唐時的《隋書》把史書分為十三類,清朝乾隆時期編的《四庫全書總目》,將史部書籍分為15類: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志、載記、詔令奏議、職官、政書、傳記、時令、地理、目錄、史評、史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史書體載和形式。一、編年體

按照年、月、日時間順序記載歷史事跡的史書,稱為編年體。這種體裁的優(yōu)點是史事和時間的緊密結合,給人以明確的時間觀念。孔子編訂的《春秋》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編年史??鬃有蕖洞呵铩敷w現(xiàn)了他的政治立場,達到“懲惡揚善”之目的,這就是以一字寓褒貶、別善惡的春秋筆法。到了宋代,司馬光撰《資治通鑒》代表了中國古代編年體史書的最高成就,問世以后備受世人推崇,自宋以后,代有續(xù)作。南宋有《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續(xù)資治通鑒》。編年體在發(fā)展過程中,產生了幾個分支,主要有“起居注”,“實錄”和“綱目”。起居注是帝王言行的記錄,實錄是專記某一皇帝統(tǒng)治時期史事的編年體史料長編,即大事記。自唐以后,每一皇帝死后,都由史官撰修先帝實錄?!捌鹁幼ⅰ薄皩嶄洝薄熬V目”記錄的內容常被史家采入正史。古人認為歷史主要是帝王將相史,而不是農民起義史。二、紀傳體

紀傳體,“紀”是指皇帝的傳記,按年編寫;“傳”指將相和名人的傳記。按這種體材寫的史書紀傳體史書。本紀,列傳史紀傳體的主體,故城紀傳體。紀傳體創(chuàng)始于司馬遷的《史記》。司馬遷,字子長,。陜西韓城人。他繼承父志,忍辱發(fā)憤(受宮刑),艱苦著述,以畢生精力寫成《史記》(原名《太史公書》)一書,為中國史學豎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次數(shù)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氨炯o”以帝王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載帝王的政績言行,兼及當時的重大事件,相當于全書的總綱?!氨怼狈帜瓯砗驮卤韼追N,按時間順序,提綱挈領地譜列史實,相當于大事記?!皶笔歉鞣N制度的專史?!笆兰摇庇涊d諸侯列國和部分重要歷史人物,如陳涉、孔子等人的事跡?!傲袀鳌敝饕涊d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也有部分列傳記載少數(shù)民族、鄰近國家的歷史(朝鮮、日本)《史記》在每篇之末,都附有一段評論性的文章,叫“太史公曰”發(fā)表作者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看法,有時還有非常深刻的評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紀傳體與“正史”有密切的關系?!罢贰本褪亲钪匾?,最正規(guī),據(jù)群史之首的史書。今天我們說的“正史”是特指由清乾隆帝詔訂的二十四史,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這二十四史是清代乾隆年間下詔編訂整理的??傆?229卷,記載了上至黃帝,下至明末共四千多年史事。解放后,二十四史重新整理,流行版有中華書局點校本?!妒酚洝?、《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舊唐書》、《舊五代史》,合稱二十四史。后來又有人把《新元史》、《清史稿》放進去,合稱“二十六史”。三、紀事本末體

紀事本末體是以歷史事件為中心有頭有尾、有本有末、完整敘事的史書體裁。創(chuàng)始于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這本書將《資治通鑒》加以整理,按時間順序,區(qū)分事目,將每一歷史事件獨立成篇,標以相應的題目,(共239個題目),每篇按年月日順序述其始末,能完整地敘述歷史事件的全過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首創(chuàng)了紀事本末體。四、政書體:典章制度史

在史學界,一般把以事為中心,記述典章制度的史書叫政書。我國有關典章制度方面記載,起源很早,比如《史記》中的“書”,就記載了天文、地理、文物制度,但是作為一種體例完備、獨立成書的實體,是到唐代才正式出現(xiàn)的。政書中有綜述歷史典章制度的,叫做典制通史:有記述一代典章制度的焦點之斷代史。綜述典章制度的典制通史創(chuàng)始于唐代杜佑的《通典》。他花了36年時間,撰成通典200卷。記事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唐玄宗天寶末年?!锻ǖ洹方y(tǒng)括歷代各種典制于一書,分類編述,這樣完善編纂的體例,開我國典制通史之先河?!锻ǖ洹?00卷。記事上起三皇,下止隋末,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的精華在“二十略”實際上是各種典制的簡編通史。宋末元初人馬端臨仿《通典》體例,撰成《文獻通考》,記事自上古至南宋寧宗時期。馬端臨搜集資料,一是靠書本的記載,就是“文”;二是學士名流的議論,就是“獻”。作者詳加考證,去偽存真,區(qū)分類目,排比編纂,就是“通考”。這種方法實開后世歷史考證學的先聲?!锻ǖ洹?、《通志》、《文獻通考》后人合稱為“三通”。清乾隆年間,詔修“續(xù)三通”和“清三通”。清代官修“六通”與“三通”合稱為“九通”。1935年,商務印書館將民國初年劉錦藻的《清朝續(xù)文獻通考》,與舊有的“九通”合印,稱為“十通”?!笆ā惫矁汕Я倭?,實為我國典章制度的淵海。典制斷代史主要有“會要”和“會典”二類。會要為分立門類記載典制的史書,多為私人撰修。如唐代蘇冕的《唐會要》,清代楊晨的《三國會要》,會典也是記載一代典章制度的史書,但它將一代典制分記于各有關官衙之下,而且多為官修。如《唐六典》、《明會典》、《清會典》等。

五、史評

史評體著作按其內容可分為兩種:一是史書評論,一是史事評論。史事評論就是史學家對歷史事實進行評論,司馬遷的每文之后太史公曰,開了個頭,為后世所沿襲。西漢賈誼的《過秦論》是較早的史論專篇。之后,史論專著不斷出現(xiàn),其中最負盛名的是王夫之的《讀通鑒論》。書中頗多真知灼見。全書共30卷,每卷又分若干篇,每篇選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若干,進行分析評論。史書評論就是對史學著作進行評論。這種史學評論,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是開端,《漢書·司馬遷傳》是其發(fā)展。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立《史傳》篇,專門評述史學著作。唐代劉知幾所著《史通》,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史學評論專著?!妒吠ā?0卷,內容廣泛,論及史書編撰、史學家修養(yǎng)、史學源流、歷史觀、治史宗旨、修史制度、史學體裁與體例等各方面內容,差不多囊括了歷史學的全部理論問題。中國古代另一部史學評論名著是清章學誠的《文史通義》。這本書論述范圍很廣,在史學理論方面頗多創(chuàng)見。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史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學兼天人,會通古今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序》中明確提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著史宗旨。從此歷代史學家都力圖在自己的著作里展示其學兼天人、會通古今的恢宏氣象。歷史上的史學家在都是通才,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無所不通,人事、天事無所不曉。此謂學兼天人。

會通古今,重視通史著述,是中國史學的又一優(yōu)良史學優(yōu)統(tǒng),從西周元年(公元前841年)起,中國就出現(xiàn)了編年史。從此以后,中國歷史便有了持續(xù)不斷的記載,上下五千年,幾乎每年都有史可查。這下是中國史學家重視通史著述,力求貫通古今的結果。二、以古為鏡,經世致用在中國歷史上,以史為鑒的思想由來已久。西周的統(tǒng)治者宣稱“我不可不鑒于有夏,亦不可不鑒于有殷?!薄稇?zhàn)國策》中指出:“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師?!鼻笆虏煌笫乐畮熤袊鴼v代的統(tǒng)治者都十分重視借鑒歷史經驗。漢高祖劉邦為了謀求西漢王朝的長治久安,就讓一些謀士總結秦王朝短命的原因,于是賈誼寫了《過秦論》。唐太宗是歷代皇帝中最重視,最善于借鑒歷史經驗的帝王。他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梢灾d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泵鞔_的把歷史作為治理國家的一面鏡子。他嗜史成癖,常常讀史通宵達旦。宋代司馬光寫《通鑒》的目的就是給帝王閱覽,從中鑒戒得失,宋神宗皇帝特賜名為《資治通鑒》。強調以史為鑒的作用。清代王夫之對史學的借鑒功能做過深入的探討,他說:“得可資,失亦可資也;同可資,異亦可資也。故治之可資,唯在一心,而使特其鑒也?!敝袊糯穼W家以“經世”為治史,目的以回答和解決社會提出的重大問題為己任??鬃幼鳌洞呵铩肥菫榱苏里L,救亂世。司馬遷著《史記》是為了探尋“成敗興壞”之理,以“前事為后世之師”。杜佑著《通典》備述歷代典章制度的治事?lián)p益和利弊得失,欲尋求解決時蔽之方略,達到安邦濟世之目的。明清之際,針對宋明理學脫離實際,空談心性的弊端,許多著名史學家高舉“經世之用的大旗”,寫出了一批重要的史學著作。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章學誠便是其中的代表。三、求實直書、書法不隱史學是一門求真、求實的學問。據(jù)實直書,不隱惡,不溢美。將歷史事實真實的記錄下來,是史學家必須具備的品質。但是要真正做到秉筆直書,并非易事。有時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在中國歷史上,曾廣泛流傳著齊太史以身殉職的悲壯故事,《左傳》中記載:齊國權臣崔杼殺了齊襄公,立景公。齊太史不畏權貴,在史書上直書道:“崔杼軾其君,”結果遭殺害。齊太史的兩個弟弟繼續(xù)這樣寫,也被殺害。齊太史的第三個弟弟依舊這樣寫,崔杼一看沒辦法,只好作罷。齊太史的風范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為后來的史字家所繼承。司馬遷又是個典型。他在《史記》中,既寫了給他施以官形的當朝天子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又以“敢述非漢”的浩然正氣,忠實地記載了漢武帝的種種不善之事,漢武帝的迷信方術的愚昧,生活上的奢靡,無一從司馬遷的筆下逃過。北魏崔浩奉詔編寫魏史,成《國書》30卷?!秶鴷酚浭轮睍鵁o諱,遭人忌恨。后來崔浩被殺,滅三族,受牽連而死者達128人。這就是震驚千古的崔浩史獄。清代著名學者全祖望,生活在文字獄迭起的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