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秦漢美術_第1頁
第三章秦漢美術_第2頁
第三章秦漢美術_第3頁
第三章秦漢美術_第4頁
第三章秦漢美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秦漢美術1、陶塑:秦始皇陵兵馬俑在秦始皇剛即位不久的時候,他便發(fā)動天下的刑徒,修造自己的陵墓。秦代藝術追求奢大華美、規(guī)模宏偉,秦始皇陵兵馬俑群制作,正是這一風格的反映。目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既擔負著守衛(wèi)陵園的象征職能對秦始皇完成統(tǒng)一中國這一歷史功業(yè)的紀念一、雕塑

秦陵兵馬俑因未見史書記載,長期不為人知,直到1974年陜西臨潼西楊村的農民在打水井時,無意觸及陵園外墻的兵馬俑坑,這個沉寂在地下千余年的世界才重現于世。先后發(fā)現的兵馬俑坑共4個,估計共藏有兵俑7000件,木制駟馬戰(zhàn)車100乘,陶馬1000匹,還有兵俑手中所執(zhí)的真正青銅兵器遺物。此外還發(fā)現了殉有真馬和陶俑的“馬廄坑”,殉有珍禽異獸的從葬坑和藏有相當于實物l/2大的銅車馬的車馬坑。藝術特點:傳神,形象各異,不同年齡級別性格容貌都有所表現。粗中有細,人物的衣甲、發(fā)髻等細節(jié)都力求如實模擬。規(guī)模宏大,造成一種排山倒海的宏大氣勢,使人產生敬畏而難忘的印象。工藝成熟表現方法豐富。兵俑與真人等大,為分段制作,由下而上將足、身軀、頭等部分套接起來面部加以細致刻畫,最后在表面施以朱紅、粉紅、粉綠、粉藍、赭等礦物質色彩,可惜這些鮮艷的顏色多已剝落。

兵馬俑三奇:傭坑壯觀,布局宏偉,雁行之陣燒造工藝特殊,陶俑質地堅硬,面色青灰,火候均勻兵器不朽之謎,鉻化物氧化層,冶金技術發(fā)達2、陶雕、木雕:兩漢的俑(1)西漢的俑背景:西漢早期,統(tǒng)治者鑒于秦朝速亡的教訓,雖然仍講究喪葬的規(guī)格以示威嚴,但與秦俑相比,一改豪奢之風有所收斂。漢俑在體量尺寸和數量上都有所壓縮,成型方法也為整體模制與手塑結合。

形制:漢俑中一類沿襲秦代陶俑的舊制,塑出穿戴衣冠的樣子,施以彩繪;一類則繼承楚俑的形制,塑作男、女裸體形象,穿上絲制衣服。

第一類以漢文帝竇皇后陵園叢葬坑出土女侍俑為代表。全部為模制,足底留孔,便于燒制。姿態(tài)有坐有立,燒成陶質后再敷涂重彩,有黃、褐、綠等顏色。神情端莊嫻雅,軀體輪廓線流暢優(yōu)美,是宮中侍女形象,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圖)

第二類以漢景帝陵園從葬坑所出為代表。男俑較多,姿態(tài)端立,裸體涂有橙紅色,來表示肌膚的色彩。雙臂為木制。身上所穿絲織衣物也僅存部分殘痕,手中持有各類青銅兵器。俑的全身結構比例精確,頭部刻畫尤其仔細,眉弓、顴骨的細微起伏表現都很到位。除人物俑外,景帝陽陵還有大量動物模型,如陶豬、陶狗、陶雞之類,都表現得栩栩如生。

漢承秦制,墓葬中依然有兵馬俑陪葬。l956年在陜西楊家灣西漢墓中共發(fā)現彩繪兵馬俑2548件。俑高在40~60厘米之間,分步兵、騎兵兩種。模塑與手塑結合,單純洗煉,簡潔動人。漢中央政府設有東圓屬,專門制作陵墓器物,王室高官墓內的陶俑,就出自這個機構。(2)東漢的俑東漢的俑材質豐富,內容廣闊傾向于世俗生活的表現。四川境內出土的說唱俑,甘肅武威雷臺出土的銅車馬都是一時佳作。3、石雕:霍去病墓

霍去病是在漢武帝對抗匈奴的戰(zhàn)爭中涌現出的卓越將領??上陜H24歲便死去,武帝給這位英年早逝的將軍安排了規(guī)模隆重的葬禮,以軍陣給他送葬。為紀念其功績,把他的陵墓修建成祁連山的模樣,并在墓前放置石雕動物,現存16件。主要作品:《馬踏匈奴》、《臥馬》、《躍馬》、《伏虎》等。主要特點:整石“意象”造型,手法得之自然,強調整體感造型,體量充分,有爆發(fā)的張力與美感,突出神韻與主題性表現?!皾h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霍去病陵墓馬踏匈奴:墓前的主題雕塑。戰(zhàn)馬用身軀把匈奴士兵壓倒在地,鎮(zhèn)定自如,巍然挺立。而匈奴仰首朝天,雖已狼狽不堪,仍然兇相畢露,企圖垂死掙扎。作品以動靜對比的手法,高度概括了霍去病戎馬征戰(zhàn)的豐功偉績,是一件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作品。霍去病墓石刻是漢代藝術質樸、深沉、雄大藝術風格的典范。3、青銅雕塑:馬踏飛燕馬是漢唐藝術里熱衷表現的題材。馬頭揚起,略向左偏,尾部飄起,三足騰空,一足踏在飛鳥(實為和鷹類似的燕隼)的背部。這是漢代藝術家采用夸張的手法,示意馬的奔跑速度超越了迅捷的鷹隼。馬的全身重量以鳥為支撐,讓人感到輕盈凌空,增加了它飛馳的氣象。(圖)長信宮燈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zhí)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于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現藏河北省博物館。第二節(jié)漢代壁畫和帛畫壁畫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繪畫樣式,始于新石器時代,但被廣泛應用于宮室屋宇和墓室,則是在秦漢時期。

我國目前發(fā)現最早且較為完整的壁畫,是1979年出土于咸陽市東郊的第三號秦宮遺址長廊壁畫。

漢代墓室壁畫的發(fā)現,始于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西漢比較有影響的壁畫是麒麟閣功臣圖。

壁畫主要內容:墓主人升仙的圖像,或是墓主人生前經歷過的戰(zhàn)爭場面;表現墓主人生前的日常生活和夸耀他生前所擁有的財富;歷史故事、神話人物、祥瑞物等也是壁畫中所不可少的。西漢卜千秋夫婦合葬墓壁畫、東漢內蒙古和林格爾墓壁畫等為代表。該墓壁畫分三組。第一組是繪在墓室后壁山墻上的辟邪圖;第二組是墓頂平脊上的卜千秋夫婦升仙圖;第三組是墓門內額的人首鳥身像。三組壁畫中以第二組卜千秋夫婦“升仙圖”最為壯觀,該壁畫長4.51米,寬0.32米,繪在20塊空心磚上,壁畫磚從東到西依次是彩云、女媧、月亮、羽人、雙龍、梟羊等。壁畫距今已有2000多年,是國內發(fā)現最完整的反映西漢升仙思想的壁畫。該壁畫內容新奇,繪畫技藝高超,是研究漢朝思想、文化、藝術的珍貴資料,在中國和世界美術史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鴻門宴西漢晚期,墓室壁畫中歷史題材漸多,描寫世俗生活場景漸多。到東漢后,驅邪升天的內容就被表現死者生前排場和享樂的新主題所取代。東漢墓室壁畫二龍穿壁圖35男墓主與男侍從圖秦漢美術HistoryofFineArtof

ChineseandForeign《內蒙古和林格爾東漢墓——百戲圖》西漢帛畫漢代帛畫的發(fā)現是湖南長沙馬王堆侯利蒼家族墓出土的2幅“銘旌”。長度均超過2米,頂部裹有一根竹竿,系以棕色絲帶,可以懸掛,供死者出殯時張舉之用,入葬后覆蓋在棺上。秦漢美術HistoryofFineArtof

ChineseandForeign長沙馬王堆l號漢墓出土T字型“銘旌”,主題是引魂升天。畫面共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部分為天上境界,天界有扶桑樹、金烏的太陽、女媧、蟾蜍、白兔的新月,日月同輝,構成令人神往的天界圖景,天門有守衛(wèi)。中段部分為墓主人拄杖出行,仆人、侍女捧案跪迎,顯示了墓主人身前的地位。下段部分繪地下(陰間)情景,家屬聚集祭祀,祈求死者靈魂早歸仙境。最底有雙手托著大地的巨人形象,孔武有力。人間和地下由兩端的交龍穿壁聯為一體。整幅帛畫面陰森奇譎,氣氛營造與主題緊密關聯。秦漢美術HistoryofFineArtof

ChineseandForeign41第三節(jié)畫像石和畫像磚畫像石是漢代重要的美術作品。先由畫工用墨色起稿,石工按畫稿雕鏤刻琢,最后由畫工施以彩繪,因此也稱石刻畫,其題材內容與墓室壁畫大致相同。這些畫像磚石以描繪現實生活的題材居多,也有的宣傳儒家忠孝思想或反映道家升仙的愿望,表現了當時人們的精神追求,成為漢代世風民俗的寫真。畫像石——

是在石頭上先繪后雕刻而成,主要流行于河南、山東、江蘇、陜西、山西等地區(qū)。(既用于地下墓室,也用于地上祠堂和石闕中)畫像磚——

一般用軟坯模印燒制而成,是以刻了畫像的木范,壓印于土坯上,經過燒制,再涂粉著色,主要流行四川地區(qū)。(用于墓室,具有批量制作、成本低廉的特點,適合更廣泛的社會階層使用)東漢武氏祠荊軻刺秦王44

武氏祠閔子騫失棰45

東漢山東沂南畫像石4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