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礎勘察、設計規(guī)范知識匯編_第1頁
樁基礎勘察、設計規(guī)范知識匯編_第2頁
樁基礎勘察、設計規(guī)范知識匯編_第3頁
樁基礎勘察、設計規(guī)范知識匯編_第4頁
樁基礎勘察、設計規(guī)范知識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樁基礎知識一般性規(guī)定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1、摩擦型樁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樁身直徑的3倍;擴底灌注樁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擴底直徑的1.5倍;當擴底直徑大于2m時樁端凈距不宜小于1m。在確定樁距時尚應考慮施工工藝中擠土等效應對鄰近樁的影響。

2、擴底灌注樁的擴底直徑不應大于樁身直徑的3倍。

3、樁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根據(jù)地質條件荷載及施工工藝確定宜為樁身直徑的1~3倍。在確定樁底進入持力層;深度時尚應考慮特殊土、巖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響。嵌巖灌注樁周邊嵌入完整和較完整的未風化、微風化、中風化硬質巖體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布置樁位時宜使樁基承載力合力點與豎向永久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5、預制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灌注樁不應低于C20,預應力樁不應低于C40。

6、樁的主筋應經計算確定,打入式預制樁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靜壓預制樁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樁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徑樁取大值)。

7、配筋長度:

1)受水平荷載和彎矩較大的樁配筋長度應通過計算確定;

2)樁基承臺下存在淤泥淤泥質土或液化土層時配筋長度應穿過淤泥淤泥質土層或液化土層;

3)坡地岸邊的樁8度及8度以上地震區(qū)的樁抗拔樁嵌巖端承樁應通長配筋;

4)樁徑大于600mm的鉆孔灌注樁構造鋼筋的長度不宜小于樁長的2/3。

8、樁頂嵌入承臺內的長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臺內的錨固長度不宜小于鋼筋直徑(I級鋼)的30倍和鋼筋直徑(II級鋼和III級鋼)的35倍。對于大直徑灌注樁當采用一柱一樁時可設置承臺或將樁和柱直接連接樁和柱的連接可按本規(guī)范第8.2.6條高杯口基礎的要求選擇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縱筋插入樁身的長度應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

9、在承臺及地下室周圍的回填中應滿足填土密實性的要求。二、《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5.1.1樁可按下列規(guī)定分類。1、按承載性狀分類。

1)摩擦樁:樁頂荷載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并考慮樁端阻力。

2)端承樁:樁頂荷載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并考慮樁側阻力。2、按成樁方法分類。

1)非擠土樁:分為干作業(yè)法鉆(挖)孔灌注樁、泥漿護壁法鉆孔灌注樁、套管護壁法鉆孔灌注樁。

2)部分擠土樁:分為沖孔灌注樁、擠擴孔灌注樁、預鉆孔沉樁、敞口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等。

3)擠土樁:分為沉樁(錘擊、靜壓、振動沉入的預制樁及閉口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等)。5.1.2各類樁基須根據(jù)地質、水文等條件比較采用。1、鉆(挖)孔樁適用于各類土層(包括碎石類土層和巖石層),但應注意:

1)鉆孔樁用于淤泥及可能發(fā)生流砂的土層時,宜先做試樁。

2)挖孔樁宜用于無地下水或地下水量不多的地層。2、沉樁可用于黏性土、砂土以及碎石類土等。5.1.3各類樁基礎的承臺底面標高應符合下列要求:1、凍脹土地區(qū),承臺底面在土中時,其埋置深度應符合第4.1.1條的有關規(guī)定。

2、有流冰的河流,其標高應在最低冰層底面以下不小于0.25m。3、當有流筏、其他漂流物或船舶撞擊時,承臺底面標高應保證樁不受直接撞擊損傷。4、承臺底面標高宜參照第4.1.2條的原則確定。5.1.4位于凍脹土地區(qū)的樁,樁間若需設橫系梁,其位置應避開凍脹層,以免受凍脹力的作用。

5.1.5在同一樁基中,除特殊設計外,不宜同時采用摩擦樁和端承樁;不宜采用直徑不同、材料不同和樁端深度相差過大的樁。5.1.6對于具有下列情況的大橋、特大橋,應通過靜載荷試驗確定單樁承載力。

1、樁的入土深度遠超過常用樁。

2、地質情況復雜,難以確定樁的承載力。

3、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橋梁用樁。三、《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設計方法3.1.1樁基礎應按下列兩類極限狀態(tài)設計:

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樁基達到最大承載能力、整體失穩(wěn)或發(fā)生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變形。

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樁基達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規(guī)定的變形限值或達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項限值。

3.1.2根據(jù)建筑規(guī)模、功能特征、對差異變形的適應性、場地地基和建筑物體型的復雜性以及由于樁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筑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應將樁基設計分為表3.1.2所列的三個設計等級。樁基設計時,應根據(jù)表3.1.2確定設計等級。

設計等級建筑類型:甲級

1、重要的建筑

2、30層以上或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

3、體型復雜且層數(shù)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含純地下室)連體建筑

4、20層以上框架-核心筒結構及其他對差異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5、場地和地基條件復雜的7層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邊建筑

6、對相鄰既有工程影響較大的建筑

乙級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建筑

丙級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的7層及7層以下的一般建筑。

3.1.3樁基應根據(jù)具體條件分別進行下列承載能力計算和穩(wěn)定性驗算:

1、應根據(jù)樁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別進行樁基的豎向承載力計算和水平承載力計算;

2、應對樁身和承臺結構承載力進行計算;對于樁側土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10kPa、且長徑比大于50的樁應進行樁身壓屈驗算;對于混凝土預制樁應按吊裝、運輸和錘擊作用進行樁身承載力驗算;對于鋼管樁應進行局部壓屈驗算;

3、當樁端平面以下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應進行軟弱下臥層承載力驗算;

4、對位于坡地、岸邊的樁基應進行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

5、對于抗浮、抗拔樁基,應進行基樁和群樁的抗拔承載力計算;

6、對于抗震設防區(qū)的樁基應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

3.1.4下列建筑樁基應進行沉降計算:

1、設計等級為甲級的非嵌巖樁和非深厚堅硬持力層的建筑樁基;

2、設計等級為乙級的體型復雜、荷載分布顯著不均勻或樁端平面以下存在軟弱土層的建筑樁基;

3、軟土地基多層建筑減沉復合疏樁基礎。

3.1.5對受水平荷載較大,或對水平位移有嚴格限制的建筑樁基,應計算其水平位移。

3.1.6應根據(jù)樁基所處的環(huán)境類別和相應的裂縫控制等級,驗算樁和承臺正截面的抗裂和裂縫寬度。

3.1.7樁基設計時,所采用的作用效應組合與相應的抗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確定樁數(shù)和布樁時,應采用傳至承臺底面的荷載效應標準組合;相應的抗力應采用基樁或復合基樁承載力特征值。

2、計算荷載作用下的樁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時,應采用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計算水平地震作用、風載作用下的樁基水平位移時,應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風載效應標準組合。

3、驗算坡地、岸邊建筑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時,應采用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抗震設防區(qū),應采用地震作用效應和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

4、在計算樁基結構承載力、確定尺寸和配筋時,應采用傳至承臺頂面的荷載效應基本組合。當進行承臺和樁身裂縫控制驗算時,應分別采用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和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

5、樁基結構設計安全等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和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γo應按現(xiàn)行有關建筑結構規(guī)范的規(guī)定采用,除臨時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數(shù)γo不應小于1.0。

6、當樁基結構進行抗震驗算時,其承載力調整系數(shù)REγ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的規(guī)定采用。

3.1.8以減小差異沉降和承臺內力為目標的變剛度調平設計,宜結合具體條件按下列規(guī)定實施:1、對于主裙樓連體建筑,當高層主體采用樁基時,裙房(含純地下室)的地基或樁基剛度宜相對弱化,可采用天然地基、復合地基、疏樁或短樁基礎。

2、對于框架-核心筒結構高層建筑樁基,應強化核心筒區(qū)域樁基剛度(如適當增加樁長、樁徑、樁數(shù)、采用后注漿等措施),相對弱化核心筒外圍樁基剛度(采用復合樁基,視地層條件減小樁長)。

3、對于框架-核心筒結構高層建筑天然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宜于核心筒區(qū)域局部設置增強剛度、減小沉降的摩擦型樁。

4、對于大體量筒倉、儲罐的摩擦型樁基,宜按內強外弱原則布樁。

5、對上述按變剛度調平設計的樁基,宜進行上部結構—承臺—樁—土共同工作分析。

3.1.9軟土地基上的多層建筑物,當天然地基承載力基本滿足要求時,可采用減沉復合疏樁基礎。

3.1.10對于本規(guī)范第3.1.4條規(guī)定應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筑樁基,在其施工過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間,應進行系統(tǒng)的沉降觀測直至沉降穩(wěn)定。樁基勘察一、《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3.2.2樁基的詳細勘察除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有關要求外,尚應滿足下列要求:1、勘探點間距:

1)對于端承型樁(含嵌巖樁):主要根據(jù)樁端持力層頂面坡度決定,宜為12~24m。當相鄰兩個勘察點揭露出的樁端持力層層面坡度大于10%或持力層起伏較大、地層分布復雜時,應根據(jù)具體工程條件適當加密勘探點。

2)對于摩擦型樁:宜按20~35m布置勘探孔,但遇到土層的性質或狀態(tài)在水平方向分布變化較大,或存在可能影響成樁的土層時,應適當加密勘探點。

3)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柱下單樁基礎應按柱列線布置勘探點,并宜每樁設一勘探點。2、勘探深度:

1)宜布置1/3~1/2的勘探孔為控制性孔。對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樁基,至少應布置3個控制性孔,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筑樁基至少應布置2個控制性孔。控制性孔應穿透樁端平面以下壓縮層厚度;一般性勘探孔應深入預計樁端平面以下3~5倍樁身設計直徑,且不得小于3m;對于大直徑樁,不得小于5m。

2)嵌巖樁的控制性鉆孔應深入預計樁端平面以下不小于3~5倍樁身設計直徑,一般性鉆孔應深入預計樁端平面以下不小于1~3倍樁身設計直徑。當持力層較薄時,應有部分鉆孔鉆穿持力巖層。在巖溶、斷層破碎帶地區(qū),應查明溶洞、溶溝、溶槽、石筍等的分布情況,鉆孔應鉆穿溶洞或斷層破碎帶進入穩(wěn)定土層,進入深度應滿足上述控制性鉆孔和一般性鉆孔的要求。3、在勘探深度范圍內的每一地層,均應采取不擾動試樣進行室內試驗或根據(jù)土質情況選用有效的原位測試方法進行原位測試,提供設計所需參數(shù)。二、《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4.9.1樁基巖土工程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1、查明場地各層巖土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變化規(guī)律;

2、當采用基巖作為樁的持力層時,應查明基巖的巖性、構造、巖面變化、風化程度,

確定其堅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質量等級,判定有無洞穴、臨空面、破碎巖體或軟弱巖層;

3、查明水文地質條件,評價地下水對樁基設計和施工的影響,判定水質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

4、查明不良地質作用,可液化土層和特殊性巖土的分布及其對樁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議;

5、評價成樁可能性,論證樁的施工條件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

4.9.2土質地基勘探點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對端承樁宜為12~24m,相鄰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層層面高差宜控制為1~2m;

2、對摩擦樁宜為20~35m;當?shù)貙訔l件復雜,影響成樁或設計有特殊要求時,勘探點應適當加密;

3、復雜地基的一柱一樁工程,宜每柱設置勘探點。

4.9.3樁基巖土工程勘察宜采用鉆探和觸探以及其他原位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軟土、粘性土、粉土和砂土的測試手段,宜采用靜力觸探和標準貫入試驗;對碎石土宜采用重型或超重型圓錐動力觸探。

4.9.4勘探孔的深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應達到預計樁長以下3~5d(d為樁徑),且不得小于3m;對大直徑樁,不得小于5m;

2、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應滿足下臥層驗算要求;對需驗算沉降的樁基,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3、鉆至預計深度遇軟弱層時,應予加深;在預計勘探孔深度內遇穩(wěn)定堅實巖土時,可適當減??;

4、對嵌巖樁,應鉆入預計嵌巖面以下3~5d,并穿過溶洞、破碎帶、到達穩(wěn)定地層;

5、對可能有多種樁長方案時,應根據(jù)最長樁方案確定。

4.9.5巖土室內試驗應滿足下列要求:

1、當需估算樁的側阻力、端阻力和驗算下臥層強度時,宜進行三軸剪切試驗或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三軸剪切試驗的受力條件應模擬工程的實際情況;

2、對需估算沉降的樁基工程,應進行壓縮試驗,最大壓力應大于上覆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之和;

3、當樁端持力層為基巖時,應采取巖樣進行飽和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必要時尚應進行軟化試驗;對軟巖和極軟巖,可進行天然濕度的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對無法取樣的破碎和極破碎的巖石,宜進行原位測試。

4.9.6單樁豎向和水平承載力,應根據(jù)工程等級、巖土性質和原位測試成果并結合當?shù)亟涷灤_定。對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物和缺乏經驗的地區(qū),應建議做靜載荷試驗試。驗數(shù)量不宜少于工程樁數(shù)的1%,且每個場地不少于3個。對承受較大水平荷載的樁,應建議進行樁的水平載荷試驗;對承受上拔力的樁,應建議進行抗拔試驗。

勘察報告應提出估算的有關巖土的基樁側阻力。和端阻力必要時提出估。算的豎向和水平承載力和抗拔承載力。

4.9.7對需要進行沉降計算的樁基工程,應提供計算所需的各層巖土的變形參數(shù),并宜根據(jù)任務要求,進行沉降估算。

4.9.8樁基工程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14章的要求,并按第4.9.6條、第4.9.7條提供承載力和變形參數(shù)外,尚應包括下列內容:

1、提供可選的樁基類型和樁端持力層;提出樁長、樁徑方案的建議;

2、當有軟弱下臥層時,驗算軟弱下臥層強度;

3、對欠固結土和有大面積堆載的工程,應分析樁側產生負摩阻力的可能性及其對樁基承載力的影響,并提供負摩阻力系數(shù)和減少負摩阻力措施的建議;

4、分析成樁的可能性,成樁和擠土效應的影響,并提出保護措施的建議;

5、持力層為傾斜地層,基巖面凹凸不平或巖土中有洞穴時,應評價樁的穩(wěn)定性,并提出處理措施的建議。樁的選型與布置《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3.3.1基樁可按下列規(guī)定分類:1、按承載性狀分類:

1)摩擦型樁:

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由樁側阻力承受,樁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計;

端承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

2)端承型樁:

端承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由樁端阻力承受,樁側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計;

摩擦端承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2、按成樁方法分類:

1)非擠土樁:干作業(yè)法鉆(挖)孔灌注樁、泥漿護壁法鉆(挖)孔灌注樁、套管護壁法鉆(挖)孔灌注樁;

2)部分擠土樁:長螺旋壓灌灌注樁、沖孔灌注樁、鉆孔擠擴灌注樁、攪拌勁芯樁、預鉆孔打入(靜壓)預制樁、打入(靜壓)式敞口鋼管樁、敞口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和H型鋼樁;

3)擠土樁:沉管灌注樁、沉管夯(擠)擴灌注樁、打入(靜壓)預制樁、閉口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和閉口鋼管樁。

3、按樁徑(設計直徑d)大小分類:

1)小直徑樁:d≤250mm;

2)中等直徑樁:250mm<d<800mm;

3)大直徑樁:d≥800mm。

3.3.2樁型與成樁工藝應根據(jù)建筑結構類型、荷載性質、樁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層、樁端持力層、地下水位、施工設備、施工環(huán)境、施工經驗、制樁材料供應條件等,按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的原則選擇。選擇時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A進行。1、對于框架-核心筒等荷載分布很不均勻的樁筏基礎,宜選擇基樁尺寸和承載力可調性較大的樁型和工藝。

2、擠土沉管灌注樁用于淤泥和淤泥質土層時,應局限于多層住宅樁基。3.3.3基樁的布置宜符合下列條件:1、基樁的最小中心距應符合表3.3.3-1的規(guī)定;當施工中采取減小擠土效應的可靠措施時,可根據(jù)當?shù)亟涷炦m當減小。2、排列基樁時,宜使樁群承載力合力點與豎向永久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并使基樁受水平力和力矩較大方向有較大抗彎截面模量。

3、對于樁箱基礎、剪力墻結構樁筏(含平板和梁板式承臺)基礎,宜將樁布置于墻下。

4、對于框架-核心筒結構樁筏基礎應按荷載分布考慮相互影響,將樁相對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外圍框架柱宜采用復合樁基,樁長宜小于核心筒下基樁(有合適樁端持力層時)。

5、應選擇較硬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對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類土,不宜小于1d。當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樁端以下硬持力層厚度不宜小于3d。

6、對于嵌巖樁,嵌巖深度應綜合荷載、上覆土層、基巖、樁徑、樁長諸因素確定;對于嵌入傾斜的完整和較完整巖的全斷面深度不宜小于0.4d且不小于0.5m,傾斜度大于30%的中風化巖,宜根據(jù)傾斜度及巖石完整性適當加大嵌巖深度;對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堅硬巖和較硬巖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應小于0.2m。軟土、黃土、凍土、膨脹土、巖溶、坡岸下的樁基礎3.4.1軟土地基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軟土中的樁基宜選擇中、低壓縮性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

2、樁周圍軟土因自重固結、場地填土、地面大面積堆載、降低地下水位、大面積擠土沉樁等原因而產生的沉降大于基樁的沉降時,應視具體工程情況分析計算樁側負摩阻力對基樁的影響;

3、采用擠土樁時,應采取消減孔隙水壓力和擠土效應的技術措施,減小擠土效應對成樁質量、鄰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線和基坑邊坡等產生的不利影響;

4、先成樁后開挖基坑時,必須合理安排基坑挖土順序和控制分層開挖的深度,防止土體側移對樁的影響。

3.4.2濕陷性黃土地區(qū)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基樁應穿透濕陷性黃土層,樁端應支承在壓縮性低的黏性土、粉土、中密和密實砂土以及碎石類土層中;

2、濕陷性黃土地基中,設計等級為甲、乙級建筑樁基的單樁極限承載力,宜以浸水載荷試驗為主要依據(jù);

3、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中的單樁極限承載力,應根據(jù)工程具體情況分析計算樁側負摩阻力的影響。

3.4.3季節(jié)性凍土和膨脹土地基中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樁端進入凍深線或膨脹土的大氣影響急劇層以下的深度應滿足抗拔穩(wěn)定性驗算要求,且不得小于4倍樁徑及1倍擴大端直徑,最小深度應大于1.5m;

2、為減小和消除凍脹或膨脹對建筑物樁基的作用,宜采用鉆(挖)孔灌注樁;

3、確定基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時,除不計入凍脹、膨脹深度范圍內樁側阻力外,還應考慮地基土的凍脹、膨脹作用,驗算樁基的抗拔穩(wěn)定性和樁身受拉承載力;

4、為消除樁基受凍脹或膨脹作用的危害,可在凍脹或膨脹深度范圍內,沿樁周及承臺作隔凍、隔脹處理。3.4.4巖溶地區(qū)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巖溶地區(qū)的樁基,宜采用鉆、沖孔樁;

2、當單樁荷載較大,巖層埋深較淺時,宜采用嵌巖樁;

3、當基巖面起伏很大且埋深較大時,宜采用摩擦型灌注樁。3.4.5坡地岸邊上樁基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建于坡地岸邊的樁基,不得將樁支承于邊坡潛在的滑動體上。樁端應進入潛在滑裂面以下穩(wěn)定巖土層內的深度應能保證樁基的穩(wěn)定;

2、建筑樁基與邊坡應保持一定的水平距離;建筑場地內的邊坡必須是完全穩(wěn)定的邊坡,當有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存在時,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的規(guī)定進行整治,確保其穩(wěn)定性;

3、新建坡地、岸邊建筑樁基工程應與建筑邊坡工程統(tǒng)一規(guī)劃,同步設計,合理確定施工順序;

4、不宜采用擠土樁;

5、應驗算最不利荷載效應組合下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和基樁水平承載力。3.4.6抗震設防區(qū)樁基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樁進入液化土層以下穩(wěn)定土層的長度(不包括樁尖部分)應按計算確定;對于碎石土,礫、粗、中砂,密實粉土,堅硬黏性土尚不應小于2~3倍樁身直徑,對其它非巖石土尚不宜小于4~5倍樁身直徑;2、承臺和地下室側墻周圍應采用灰土、級配砂石、壓實性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層夯實,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3、當承臺周圍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小于40kPa(或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15kPa)的軟土,且樁基水平承載力不滿足計算要求時,可將承臺外每側1/2承臺邊長范圍內的土進行加固;

4、對于存在液化擴展的地段,應驗算樁基在土流動的側向作用力下的穩(wěn)定性。

3.4.7可能出現(xiàn)負摩阻力的樁基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于填土建筑場地,宜先填土并保證填土的密實性,軟土場地填土前應采取預設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穩(wěn)定后方可成樁;

2、對于有地面大面積堆載的建筑物,應采取減小地面沉降對建筑物樁基影響的措施;

3、對于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可采用強夯、擠密土樁等先行處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的自重濕陷;對于欠固結土宜采取先期排水預壓等措施;

4、對于擠土沉樁,應采取消減超孔隙水壓力、控制沉樁速率等措施;

5、對于中性點以上的樁身可對表面進行處理,以減少負摩阻力。

3.4.8抗拔樁基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根據(jù)環(huán)境類別及水土對鋼筋的腐蝕、鋼筋種類對腐蝕的敏感性和荷載作用時間等因素確定抗拔樁的裂縫控制等級;

2、對于嚴格要求不出現(xiàn)裂縫的一級裂縫控制等級,樁身應設置預應力筋;對于一般要求不出現(xiàn)裂縫的二級裂縫控制等級,樁身宜設置預應力筋;

3、對于三級裂縫控制等級,應進行樁身裂縫寬度計算;

4、當基樁抗拔承載力要求較高時,可采用樁側后注漿、擴底等技術措施。樁基構造一、《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5.2.1鉆孔樁設計直徑不宜小于0.8m;挖孔樁直徑或最小邊寬度不宜小于1.2m;鋼筋混凝土管樁直徑可采用0.4~0.8m,管壁最小厚度不宜小于80mm。5.2.2混凝土樁。1、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鉆(挖)孔樁、沉樁不應低于C25;管樁填芯混凝土不應低于C15。

2、鋼筋混凝土沉樁的樁身,應按運輸、沉入和使用各階段內力要求通長配筋。樁的兩端和接樁區(qū)箍筋或螺旋筋的間距須加密,其值可取40-50mm。

3、鉆(挖)孔樁應按樁身內力大小分段配筋。當內力計算表明不需配筋時,應在樁頂3.0-5.0m內設構造鋼筋。

1)樁內主筋直徑不應小于16mm,每樁的主筋數(shù)量不應少于8根,其凈距不應小于80mm且不應大于350mm。

2)如配筋較多,可采用束筋。組成束筋的單根鋼筋直徑不應大于36mm,組成束筋的單根鋼筋根數(shù),當其直徑不大于28mm時不應多于3根,當其直徑大于28mm時應為2根。束筋成束后等代直徑為de=√nd,式中n為單束鋼筋根數(shù),d為單根鋼筋直徑。

3)鋼筋保護層凈距不應小于60mm。

4)閉合式箍筋或螺旋筋直徑不應小于主筋直徑的1/4,且不應小于8mm,其中距不應太于主筋直徑的15倍且不應大于300mm。

5)鋼筋籠骨架上每隔2.0--2.5m設置直徑16--32mm的加勁箍一道。

6)鋼筋籠四周應設置突出的定位鋼筋、定位混凝土塊,或采用其他定位措施。

7)鋼筋籠底部的主筋宜稍向內彎曲,作為導向。4、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分節(jié)長度應根據(jù)施工條件決定,并應盡量減少接頭數(shù)量。接頭強度不應低于樁身強度,接頭法蘭盤不應突出于樁身之外,在沉樁時和使用過程中接頭不應松動和開裂。

5、樁端嵌入非飽和狀態(tài)強風化巖的預應力混凝土敞口管樁,應采取有效的預防滲水軟化樁端持力層的措施。

6、河床巖層有沖刷時,鉆孔樁有效深度應考慮巖層最低沖刷標高。5.2.3鋼樁。

1、鋼樁可采用管型或H型,其材質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有關規(guī)范、標準規(guī)定。

2、鋼樁焊接接頭應采用等強度連接。使用的焊條、焊絲和焊劑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有關規(guī)范、標準規(guī)定。

3、鋼樁的端部形式,應根據(jù)樁所穿越的土層、樁端持力層性質、樁的尺寸、擠土效應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1)鋼管樁可采用下列樁端形式:

①敞口帶加強箍(帶內隔板、不帶內隔板)、敞口不帶加強箍(帶內隔板、不帶內隔板);

②閉口平底、錐底。

2)H型鋼可采用下列樁端形式:

①帶端板;

②不帶端板、錐底、平底(帶擴大翼、不帶擴大翼)。

4、鋼樁的防腐處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海水環(huán)境中,鋼樁的單面年平均腐蝕速度可按表5.2.3取值,有條件時也可根據(jù)觀場實測確定。其他條件下,在平均低水位以上,年平均腐蝕速度可取0.06mm/年;平均低水位以下,年平均腐蝕速度可取0.03mm/年。

2)鋼樁防腐處理可采用外表面涂防腐層、增加腐蝕余量和陰極保護等方法;當鋼管樁內壁同外界隔絕時,可不考慮內壁防腐。5.2.4樁的布置和中距。

1、群樁的布置可采用對稱形、梅花形或環(huán)形。

2、樁的中距應符合以下要求:

1)摩擦樁。

錘擊、靜壓沉樁,在樁端處的中距不應小于樁徑(或邊長)的3倍,對于軟土地基宜適當增大;振動沉入砂土內的樁,在樁端處的中距不應小于樁徑(或邊長)的4倍。樁在承臺底面處的中距不應小于樁徑(或邊長)的1.5倍。

鉆孔樁中距不應小于樁徑的2.5倍。

挖孔樁中距可參照鉆孔樁采用。

2)端承樁。

支承或嵌固在基巖中的鉆(挖)孔樁中距,不應小于樁徑的2.0倍。

3)擴底灌注樁。

鉆(挖)孔擴底灌注樁中距不應小于1.5倍擴底直徑或擴底直徑加1.0m,取較大者。

3邊樁(或角樁)外側與承臺邊緣的距離,對于直徑(或邊長)小于或等于1.0m的樁,不應小于0.5倍樁徑(或邊長),并不應小于250mm;對于直徑大于1.0m的樁,不應小于0.3倍樁徑(或邊長),并不應小于500mm。5.2.5承臺和橫系梁的構造。

1、承臺的厚度宜為樁直徑的1.0倍及以上,且不宜小于1.5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

2、當樁頂直接埋入承臺連接時,應在每根樁的頂面上設l--2層鋼筋網。當樁頂主筋伸入承臺時,承臺在樁身混凝土頂端平面內須設一層鋼筋網,在每米內(按每一方向)設鋼筋網1200--1500mm2,鋼筋直徑采用12~16mm,鋼筋網應通過樁頂且不應截斷。承臺的頂面和側面應設置表層鋼筋網,每個面在兩個方向的截面面積均不宜小于400mm2/m,鋼筋間距不應大于400mm。

3、當用橫系梁加強樁之間的整體性時,橫系梁的高度可取為0.8---1.0倍樁的直徑,寬度可取為0.6--1.0倍樁的直徑?;炷恋膹姸鹊燃壊粦陀贑25??v向鋼筋不應少于橫系梁截面面積的0.15%;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其間距不應大于400mm。5.2.6樁與承臺、橫系梁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1、樁頂直接埋入承臺連接:當樁徑(或邊長)小于0.6m時,埋入長度不應小于2倍樁徑(或邊長);當樁徑(或邊長)為0.6--1.2m時,埋入長度不應小于1.2m;當樁徑(或邊長)大于1.2m時,埋入長度不應小于樁徑(或邊長)。

2、樁頂主筋伸入承臺連接:樁身嵌入承臺內的深度可采用100mm;伸入承臺內的樁頂主筋可做成喇叭形(與豎直線夾角大約為15°)。伸入承臺內的主筋長度,光圓鋼筋不應小于30倍鋼筋直徑(設彎鉤),帶肋鋼筋不應小于35倍鋼筋直徑(不設彎鉤)。

3、對于大直徑灌注樁,當采用一柱一樁時,可設置橫系梁或將樁與柱直接連接。

4、管樁與承臺連接時,伸入承臺內的縱向鋼筋如采用插筋,插筋數(shù)量不應少于4根,直徑不應小于16mm,錨入承臺長度不宜少于35倍鋼筋直徑,插入管樁頂填芯混凝土長度不宜小于1.0m。

5、橫系梁的主鋼筋應伸入樁內,其長度不小于35倍主筋直徑。二、《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Ⅰ灌注樁4.1.1灌注樁應按下列規(guī)定配筋:

1、配筋率:當樁身直徑為300~2000mm時,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小直徑樁取高值);對受荷載特別大的樁、抗拔樁和嵌巖端承樁應根據(jù)計算確定配筋率,并不應小于上述規(guī)定值;

2、配筋長度:

1)端承型樁和位于坡地岸邊的基樁應沿樁身等截面或變截面通長配筋;

2)樁徑大于600mm的摩擦型樁配筋長度不應小于2/3樁長;當受水平荷載時,配筋長度尚不宜小于4.0/α,α為樁的水平變形系數(shù));

3)對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樁,樁身配筋長度應穿過可液化土層和軟弱土層,進入穩(wěn)定土層的深度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第3.4.6條規(guī)定的深度;

4)受負摩阻力的樁、因先成樁后開挖基坑而隨地基土回彈的樁,其配筋長度應穿過軟弱土層并進入穩(wěn)定土層,進入的深度不應小于2~3倍樁身直徑;

5)專用抗拔樁及因地震作用、凍脹或膨脹力作用而受拔力的樁,應等截面或變截面通長配筋。

3、對于受水平荷載的樁,主筋不應小于8φ12;對于抗壓樁和抗拔樁,主筋不應少于6φ10;縱向主筋應沿樁身周邊均勻布置,其凈距不應小于60mm;

4、箍筋應采用螺旋式,直徑不應小于6mm,間距宜為200~300mm;受水平荷載較大樁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樁基以及考慮主筋作用計算樁身受壓承載力時,樁頂以下5d范圍內的箍筋應加密,間距不應大于100mm;當樁身位于液化土層范圍內時箍筋應加密;當考慮箍筋受力作用時,箍筋配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當鋼筋籠長度超過4m時,應每隔2m設一道直徑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勁箍筋。

4.1.2樁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25,(《建筑基礎地基設計規(guī)范》中,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20),混凝土預制樁尖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30;

2、灌注樁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5mm,水下灌注樁的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50mm;(橋涵樁基保護層不小于60mm)4.1.3擴底樁構造

3、四類、五類環(huán)境中樁身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港口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JTJ267、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GB50046的相關規(guī)定。

4.1.3擴底灌注樁擴底端尺寸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圖4.1.3):

1、對于持力層承載力較高、上覆土層較差的抗壓樁和樁端以上有一定厚度較好土層的抗拔樁,可采用擴底;擴底端直徑與樁身直徑之比D/d,應根據(jù)承載力要求及擴底端側面和樁端持力層土性特征以及擴底施工方法確定;挖孔樁的D/d不應大于3,鉆孔樁的D/d不應大于2.5;

2、擴底端側面的斜率應根據(jù)實際成孔及土體自立條件確定,a/hc可取1/4~1/2,砂土可取1/4,粉土、黏性土可取1/3~1/2;

3、抗壓樁擴底端底面宜呈鍋底形,矢高hb可?。?.15~0.20)D。

Ⅱ混凝土預制樁4.1.4混凝土預制樁的截面邊長不應小于200mm;預應力混凝土預制實心樁的截面邊長不宜小于350mm。

4.1.5預制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30;預應力混凝土實心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40;預制樁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

4.1.6預制樁的樁身配筋應按吊運、打樁及樁在使用中的受力等條件計算確定。采用錘擊法沉樁時,預制樁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靜壓法沉樁時,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主筋直徑不宜小于φ14,打入樁樁頂以下4~5倍樁身直徑長度范圍內箍筋應加密,并設置鋼筋網片。

4.1.7預制樁的分節(jié)長度應根據(jù)施工條件及運輸條件確定;每根樁的接頭數(shù)量不宜超過3個。

4.1.8預制樁的樁尖可將主筋合攏焊在樁尖輔助鋼筋上,對于持力層為密實砂和碎石類土時,宜在樁尖處包以鋼鈑樁靴,加強樁尖。

Ⅲ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4.1.9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按截面形式可分為管樁、空心方樁,按混凝土強度等級可分為預應力高強混凝土(PHC)樁、預應力混凝土(PC)樁。離心成型的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樁的截面尺寸、配筋、樁身極限彎矩、樁身豎向受壓承載力設計值等參數(shù)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B確定。

4.1.10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樁尖型式宜根據(jù)地層性質選擇閉口型或敞口型;閉口型分為平底十字型和錐型。

4.1.11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質量要求,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GB/T13476、《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薄壁管樁》JC888和《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JG197及其他的有關標準規(guī)定。

4.1.12預應力混凝土樁的連接可采用端板焊接連接、法蘭連接、機械嚙合連接、螺紋連接。每根樁的接頭數(shù)量不宜超過3個。

4.1.13樁端嵌入遇水易軟化的強風化巖、全風化巖和非飽和土的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沉樁后,應對樁端以上2m左右范圍內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可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填芯或在內壁預涂柔性防水材料。

Ⅳ鋼樁4.1.14鋼樁可采用管型、H型或其他異型鋼材。

4.1.15鋼樁的分段長度宜為12~15m。

4.1.16鋼樁焊接接頭應采用等強度連接。

4.1.17鋼樁的端部形式,應根據(jù)樁所穿越的土層、樁端持力層性質、樁的尺寸、擠土效應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并可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

1、鋼管樁可采用下列樁端形式:

1)敞口:帶加強箍(帶內隔板、不帶內隔板);不帶加強箍(帶內隔板、不帶內隔板)。

2)閉口:平底;錐底。2、H型鋼樁可采用下列樁端形式:

1)帶端板;

2)不帶端板:錐底;平底(帶擴大翼、不帶擴大翼)。4.1.18鋼樁的防腐處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鋼樁的腐蝕速率當無實測資料時可按表4.1.18確定;

2、鋼樁防腐處理可采用外表面涂防腐層、增加腐蝕余量及陰極保護;當鋼管樁內壁同外界隔絕時,可不考慮內壁防腐。承臺構造4.2.1樁基承臺的構造,應滿足抗沖切、抗剪切、抗彎承載力和上部結構要求,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獨立柱下樁基承臺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500mm,邊樁中心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樁的直徑或邊長,且樁的外邊緣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150mm。對于墻下條形承臺梁,樁的外邊緣至承臺梁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75mm。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300mm。

2、高層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400mm,墻下布樁的剪力墻結構筏形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200mm。

3、高層建筑箱形承臺的構造應符合《高層建筑筏形與箱形基礎技術規(guī)范》JGJ6的規(guī)定。

4.2.2承臺混凝土材料及其強度等級應符合結構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和抗?jié)B要求。

4.2.3承臺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柱下獨立樁基承臺縱向受力鋼筋應通長配置(圖4.2.3-a),對四樁以上(含四樁)承臺宜按雙向均勻布置,對三樁的三角形承臺應按三向板帶均勻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鋼筋圍成的三角形應在柱截面范圍內(圖4.2.3-b)??v向鋼筋錨固長度自邊樁內側(當為圓樁時,應將其直徑乘以0.8等效為方樁)算起,不應小于35dg(dg為鋼筋直徑);當不滿足時應將縱向鋼筋向上彎折,此時水平段的長度不應小于25dg,彎折段長度不應小于10dg。承臺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12mm,間距不應大于200mm。柱下獨立樁基承臺的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0.15%。

2、柱下獨立兩樁承臺,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中的深受彎構件配置縱向受拉鋼筋、水平及豎向分布鋼筋。承臺縱向受力鋼筋端部的錨固長度及構造應與柱下多樁承臺的規(guī)定相同。關于最小配筋率的規(guī)定(圖4.2.3-c),主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架立筋直徑不應小于10mm,箍筋直徑不應小于6mm。承臺梁端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及構造應與柱下多樁承臺的規(guī)定相同。

3、筏形承臺板或箱形承臺板在計算中當僅考慮局部彎矩作用時,考慮到整體彎曲的影響,在縱橫兩個方向的下層鋼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5%;上層鋼筋應按計算配筋率全部連通。當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時,宜在板厚中間部位設置直徑不小于12mm、間距不大于300mm的雙向鋼筋網。

4、承臺底面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當有混凝土墊層時,不應小于50mm,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此外尚不應小于樁頭嵌入承臺內的長度。

4.2.4樁與承臺的連接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樁嵌入承臺內的長度對中等直徑樁不宜小于50mm;對大直徑樁不宜小于100mm。

2、混凝土樁的樁頂縱向主筋應錨入承臺內,其錨入長度不宜小于35倍縱向主筋直徑。對于抗拔樁,樁頂縱向主筋的錨固長度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確定。

3、對于大直徑灌注樁,當采用一柱一樁時可設置承臺或將樁與柱直接連接。

4.2.5柱與承臺的連接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對于一柱一樁基礎,柱與樁直接連接時,柱縱向主筋錨入樁身內長度不應小于35倍縱向主筋直徑。

2、對于多樁承臺,柱縱向主筋應錨入承臺不應小于35倍縱向主筋直徑;當承臺高度不滿足錨固要求時,豎向錨固長度不應小于20倍縱向主筋直徑,并向柱軸線方向呈90o彎折。

3、當有抗震設防要求時,對于一、二級抗震等級的柱,縱向主筋錨固長度應乘以1.15的系數(shù);對于三級抗震等級的柱,縱向主筋錨固長度應乘以1.05的系數(shù)。

4.2.6承臺與承臺之間的連接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一柱一樁時,應在樁頂兩個主軸方向上設置聯(lián)系梁。當樁與柱的截面直徑之比大于2時,可不設聯(lián)系梁。

2、兩樁樁基的承臺,應在其短向設置聯(lián)系梁。

3、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柱下樁基承臺,宜沿兩個主軸方向設置聯(lián)系梁。

4、聯(lián)系梁頂面宜與承臺頂面位于同一標高。聯(lián)系梁寬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臺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

5、聯(lián)系梁配筋應按計算確定,梁上下部配筋不宜小于2根直徑12mm鋼筋;位于同一軸線上的聯(lián)系梁縱筋宜通長配置。

4.2.7承臺和地下室外墻與基坑側壁間隙應灌注素混凝土,或采用灰土、級配砂石、壓實性較好的素土分層夯實,其壓實系數(shù)不宜小于0.94。樁基礎計算一.樁基豎向承載力(《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5.2.2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應按下式確定:Ra=Quk/K式中:Quk為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為安全系數(shù),取2。對于端承型樁基、樁數(shù)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獨立樁基、或由于地層土性、使用條件等因素不宜考慮承臺效應時,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取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對于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摩擦型樁基,宜考慮承臺效應確定其復合基樁的豎向承載力特征值:

1.上部結構整體剛度較好、體型簡單的建(構)筑物;

2.對差異沉降適應性較強的排架結構和柔性構筑物;

3.按變剛度調平原則設計的樁基剛度相對弱化區(qū);

4.軟土地基的減沉復合疏樁基礎。當承臺底為可液化土、濕陷性土、高靈敏度軟土、欠固結土、新填土時,沉樁引起超孔隙水壓力和土體隆起時,不考慮承臺效應,取η=0。單樁豎向承載力標準值的確定方法一:原位測試1.單橋探頭靜力觸探(僅能測量探頭的端阻力,再換算成探頭的側阻力)計算公式見《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2.雙橋探頭靜力觸探(能測量探頭的端阻力和側阻力)計算公式見《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方法二:經驗參數(shù)法1.根據(jù)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確定單樁承載力標準值《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2.當確定大直徑樁(d>800mm)時,應考慮側阻、端阻效應系數(shù),參見鋼樁承載力標準值的確定:側阻、端阻同混凝土樁阻力,需考慮樁端土塞效應系數(shù);參見混凝土空心樁承載力標準值的確定:側阻、端阻同混凝土樁阻力,需考慮樁端土塞效應系數(shù);參見嵌巖樁樁承載力標準值的確定:樁端置于完整、較完整基巖的嵌巖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由樁周土總極限側阻力和嵌巖段總極限阻力組成。后注漿灌注樁承載力標準值的確定:承載力由后注漿非豎向增強段的總極限側阻力標準值、后注漿豎向增強段的總極限側阻力標準值,后注漿總極限端阻力標準值。特殊條件下的考慮液化效應:對于樁身周圍有液化土層的低承臺樁基,當承臺底面上下分別有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化土或非軟弱土層時,可將液化土層極限側阻力乘以土層液化折減系數(shù)計算單樁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土層液化折減系數(shù)ψ可按表確定。軟弱下臥層驗算:對于樁距不超過6d的群樁基礎,樁端持力層下存在承載力低于樁端持力層承載力1/3的軟弱下臥層時,可按下列公式驗算軟弱下臥層的承載力。參見負摩阻力驗算: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樁基,當樁周土層產生的沉降超過基樁的沉降時,在計算基樁承載力時應計入樁側負摩阻力:1.樁穿越較厚松散填土、自重濕陷性黃土、欠固結土、液化土層進入相對較硬土層時;

2.樁周存在軟弱土層,鄰近樁側地面承受局部較大的長期荷載,或地面大面積堆載(包括填土)時;

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樁周土有效應力增大,并產生顯著壓縮沉降時。5.4.3樁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樁側負摩阻力時,應根據(jù)工程具體情況考慮負摩阻力對樁基承載力和沉降的影響;當缺乏可參照的工程經驗時,可按下列規(guī)定驗算。

1.對于摩擦型基樁可取樁身計算中性點以上側阻力為零,并可按下式驗算基樁承載力:Nk<Ra2.對于端承型基樁除應滿足上式要求外,尚應考慮負摩阻力引起基樁的下拉荷載Q,并可按下式驗算基樁承載力:Nk+Q<Ra3.當土層不均勻或建筑物對不均勻沉降較敏感時,尚應將負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載計入附加荷載驗算樁基沉降??拱螛痘休d力驗算:群樁基礎及其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對于設計等級為甲級和乙級建筑樁基,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應通過現(xiàn)場單樁上拔靜載荷試驗確定。單樁上拔靜載荷試驗及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取值可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106)進行。

2.如無當?shù)亟涷灂r,群樁基礎及設計等級為丙級建筑樁基,基樁的抗拔極限載力取值可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參見。樁基沉降計算建筑樁基沉降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樁基沉降變形允許值。

5.5.2樁基沉降變形可用下列指標表示:

1.沉降量;

2.沉降差;

3.整體傾斜:建筑物樁基礎傾斜方向兩端點的沉降差與其距離之比值;

4.局部傾斜:墻下條形承臺沿縱向某一長度范圍內樁基礎兩點的沉降差與其距離之比值。

計算樁基沉降變形時,樁基變形指標應按下列規(guī)定選用:

1.由于土層厚度與性質不均勻、荷載差異、體型復雜、相互影響等因素引起的地基沉降變形,對于砌體承重結構應由局部傾斜控制;

2.對于多層或高層建筑和高聳結構應由整體傾斜值控制;

3.當其結構為框架、框架-剪力墻、框架-核心筒結構時,尚應控制柱(墻)之間的差異沉降。對于樁中心距不大于6倍樁徑的樁基,其最終沉降量計算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層總和法。等效作用面位于樁端平面,等效作用面積為樁承臺投影面積,等效作用附加壓力近似取承臺底平均附加壓力。等效作用面以下的應力分布采用各向同性均質直線變形體理論。(布辛奈斯克解)對于單樁、單排樁、樁中心距大于6倍樁徑的疏樁基礎的沉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承臺底地基土不分擔荷載的樁基。樁端平面以下地基中由基樁引起的附加應力,按考慮樁徑影響的明德林解附錄F計算確定。將沉降計算點水平面影響范圍內各基樁對應力計算點產生的附加應力疊加,采用單向壓縮分層總和法計算土層的沉降,并計入樁身壓縮Se。2.承臺底地基土分擔荷載的復合樁基。將承臺底土壓力對地基中某點產生的附加應力按布辛奈斯克解(附錄D)計算,與基樁產生的附加應力疊加,采用與本條第1款相同方法計算沉降。樁基水平承載力與位移計算單樁的水平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對于受水平荷載較大的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建筑樁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單樁水平靜載試驗確定,試驗方法可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106執(zhí)行。

2.對于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鋼樁、樁身正截面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樁,可根據(jù)靜載試驗結果取地面處水平位移為10mm(對于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水平位移6mm)所對應的荷載的75%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

3.對于樁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樁,可取單樁水平靜載試驗的臨界荷載的75%為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

4.當缺少單樁水平靜載試驗資料時,可按下列公式估算樁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樁的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式()5.驗算永久荷載控制的樁基的水平承載力時,應將上述2~5款方法確定的單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