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資料-杜甫詩三首_第1頁
高中語文教學資料-杜甫詩三首_第2頁
高中語文教學資料-杜甫詩三首_第3頁
高中語文教學資料-杜甫詩三首_第4頁
高中語文教學資料-杜甫詩三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杜甫詩三首教學目標1.掌握借景抒情以及借古抒懷的寫作手法,學會鑒賞詩歌。2.從寫景、抒情、煉字(句)、抓意象等方面賞析詩歌。3.知人論世,理解詩歌主旨,感受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文體知識

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一種詩體,也稱今詩。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其句數(shù)、字數(shù)、平仄、對仗、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主要有律詩和絕句。(1)絕句:每首定格為四句,以五言、七言為主,簡稱五絕、七絕,韻律與律詩相同,只是不一定對仗。(2)律詩①每句字數(shù)整齊。分為五言和七言(簡稱五律、七律)。②句數(shù)固定。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稱為排律或長律)。③講究對仗。每兩句成一聯(lián),八句律詩計四聯(lián),依次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末聯(lián))。其中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又,每聯(lián)中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④押韻嚴格。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韻,一韻到底。文體知識作者介紹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等,后世又稱杜拾遺、杜工部。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尤以“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被廣為傳誦,作品匯為《杜工部集》。形成了沉郁頓挫的獨特風格。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1、讀書壯游時期(712-745)35歲以前: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p>

《望岳》2、困守長安時期(746-755)35~44歲: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薄侗囆小贰尔惾诵小贰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杜甫杜甫七歲即能詩文,十五時在文壇初露頭角?!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學習自述。二十歲后,他開始漫游生活,南游吳越,北游齊趙,飽覽了祖國壯麗的河山,開闊了他的視野和心胸,并在洛陽和李白結為肝膽相照的朋友。這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了他青年時期的氣概和抱負。如:《望岳》。一讀書壯游時期二長安十年時期公元746年杜甫滿懷政治理想到長安考試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無遺賢”的騙術,參加考試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長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進一步認識到統(tǒng)治者的腐朽,創(chuàng)作出《兵車行》《麗人行》等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篇。詩的風格由早期的熱情奔放,樂觀坦蕩變的悲壯凄涼,形成“沉郁頓挫”的詩風。3、陷賊為官時期(756-759)45~48歲:“三吏”“三別”《月夜》《春望》

(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達到高峰)4、漂泊西南時期(759-770)48~58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詠懷古跡》《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

(思想更深邃、詩風更沉郁)杜甫三戰(zhàn)亂流離時期由于安史之亂,杜甫攜家和人民一道受凍挨餓,避難流亡,卷進了生活的底層。在淪陷區(qū),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災難的時代,震撼著詩人的心靈,使他寫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詩篇,并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安史之亂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肅顛沛流離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幫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他在這里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洞阂瓜灿辍贰ⅰ睹┪轂榍镲L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這里寫就的。四漂泊西南時期沉郁頓挫清人吳瞻泰《杜詩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頓挫者,法也?!背劣簦核枷雰?nèi)容即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博大精深,題材的嚴肅,感情的深沉、深摯。頓挫:藝術形式字面上指遣詞用句的停頓轉(zhuǎn)折。具體指表現(xiàn)手法的沉著蘊藉,出語謀篇的曲折、變化的多端,轉(zhuǎn)換穿插的波瀾壯闊,情感的千回百折以及節(jié)奏的徐疾相間,音調(diào)的抑揚頓挫,旋律的跌宕起落?!肚锱d八首》(其一)

秋興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zhēn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通讀詩歌《秋興八首》是大歷元年(766)秋日杜甫在旅居夔州時所作一組以想望長安為主題的七言律詩。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jié)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攜家小乘舟東下,經(jīng)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一住近兩年?!肚锱d》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寫作背景

秋興者,遇秋而遣興也,感秋生情之意。在寓居夔州兩個年頭里,杜甫時年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感發(fā)詩興,故曰《秋興》。八首之中,第一首總起,統(tǒng)帥后面七篇。首章總寫巫山巫峽的秋聲秋色,對秋而傷羈旅,是全組詩的序曲。解題精析意象首聯(lián)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共寫了幾種景物意象?分別有什么特點?給人什么感覺?玉露楓樹林巫山巫峽寒冷被寒冷的秋露侵蝕傷殘陰森蕭瑟露冷楓丹,萬物蕭瑟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首聯(lián):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氣蕭森等景象,聯(lián)想到自己功業(yè)無成,如今漂泊淪落,轉(zhuǎn)徙他鄉(xiāng),這是何等哀傷。所以說,這是借用景物描寫寄寓了詩人老大傷悲、凄苦的情懷。

首聯(lián)狀秋季孤寂肅殺之景,奠定了全詩肅颯哀殘的基調(diào)。精析意象頷聯(lián)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共寫了幾種景物意象?分別有什么特點?給人什么感覺?江間波濤塞上風云巫峽中江水波濤洶涌,大浪連天涌起巫山的風云陰沉密布,仿佛接連著地面一語雙關,暗示著時局的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光景暗淡,作者心情既翻卷不息又陰沉郁悶楊倫《杜詩鏡銓》:“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風云在天而曰接地,極言陰晦蕭森之狀。”天上地下,處處驚濤駭浪、風云翻滾前兩聯(lián)景物描寫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有何作用?

以景起興融情于景(1)營造了凄清、衰敗、蕭瑟、冷寂又闊大的意境(2)景中含情,寄托了詩人漂泊無依的愁苦和感時傷世的情懷。精析意象頸聯(lián)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寫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深意?菊淚舟故園花開已兩載,暗示作者在這待了兩年菊開兩度,淚流兩回,見叢菊而流淚,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見心情的凄傷。孤獨的小船系在岸邊。孤舟停泊,舟系于岸作者就像小船,飄零在外,一顆熾熱的心依舊系著故鄉(xiāng)。心念長安,系于故園觸景生情,抒發(fā)羈旅之愁,思鄉(xiāng)之苦。精析意象尾聯(lián)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詩人將關注點轉(zhuǎn)移到生活中來,寫千家萬戶的“刀尺聲”“搗衣聲”,其用意何在?

歲至寒冬,傍晚杜甫聽到白帝城中刀尺聲和搗衣聲,聯(lián)想到家家戶戶的婦女們都在準備為親人縫制御寒衣物時引發(fā)的懷鄉(xiāng)之情。用意:蘊凄苦、思鄉(xiāng)之情于刀尺、搗衣聲中,含蓄蘊藉,韻味綿長。尾聯(lián)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砧聲,即搗衣聲,思鄉(xiāng)主題的傳統(tǒng)意象

關心家人冷暖,為全家人縫制衣服,是古代婦女的主要職責之一。搗衣的婦女聽著砧聲,不由得思念遠行之人,擔憂他們的饑寒,逗惹出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情別緒。

月下?lián)v衣,風送砧聲,漂泊的游子聽到砧聲,就會回想家庭的溫暖,更增添心中無盡的思鄉(xiāng)之愁。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子夜吳歌》雨乍晴,月籠明,秋香院落砧杵鳴。二三更,千萬聲,搗碎離情,不管愁人聽。

——張可久《迎仙客·秋夜》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陳玉蘭《寄夫》觸景傷情景:玉露楓林波浪風云叢菊孤舟暮砧(蕭瑟凄涼雄渾壯麗)情:離亂之苦,漂零之悲,故園之愁全詩整體結構

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悲秋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個傳統(tǒng),所謂“春女善懷,秋士易感”。如: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鼻锾烊f物凋零,霜風漸冷,給人以苦寒的感覺,容易使人產(chǎn)生人生遲暮,功業(yè)難成的聯(lián)想,但也催人奮進。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羈旅的愁思,家國的憂傷,身世的感慨,顯得更加沉郁厚重。小結:這是一篇隨物興感、觸景生情之作。詩人由深秋的衰殘景象和陰沉氣氛感發(fā)情懷,抒寫了因戰(zhàn)亂而常年流落他鄉(xiāng)、不能東歸中原的悲哀和對干戈不息、國家前途未卜的擔憂。詩人不僅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兜歉摺范鸥虒W目標1.朗讀詩歌,概括詩歌主旨。2.賞析詩歌情景交融、氣象宏偉、沉郁頓挫的藝術特點。3.品味詩歌語言,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杜甫身逢戰(zhàn)亂,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飄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這首詩是大歷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慶奉節(jié))時寫的。夔州位于長江之濱、瞿塘峽口,以水急、風大、多猿著稱。此時“安史之亂”已結束4年,但地方軍閥乘機爭奪地盤,國家仍是一片混亂;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相繼辭世——所有這些,像濃云一樣壓在杜甫心頭,他是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臺的。此時,國家正處戰(zhàn)亂之中,他遠離家鄉(xiāng),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情境導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高亢激昂,回環(huán)婉轉(zhuǎn);一氣讀出,作延長音;重讀以示沉重;尾聯(lián)宜慢讀,讀出自憐自嘲的況味。1.朗讀詩歌,體會詩人的情感,把握詩歌大意。整體感知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長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秋風勁急,藍天高遠,猿嘯悲哀。小洲水清沙白,鳥兒飛舞盤旋。無邊無際的落葉蕭蕭飄墜,沒有盡頭的長江奔騰而來漂泊萬里客居異鄉(xiāng)更添悲秋情緒,一生百病纏身而今又獨自登臨高臺。備嘗艱難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窮困潦倒,病體日衰才停了消愁的酒杯。登高

—杜甫2、結合課文注釋,梳通詩意文有文眼,詩有詩眼,你認為選擇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詩意?最能體現(xiàn)詩人的感情?悲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進入這首詩,看看詩人是如何抒寫“悲”情的?(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整體分析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天猿渚沙鳥意境:蕭瑟凄涼雄渾開闊

迅疾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哀鳴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島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飛盤旋的水鳥情感:孤獨無依漂泊痛苦

鑒賞首聯(lián)思考:詩的前兩聯(lián)主要描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景有哪些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賞析文本,體會情感形、聲、色、態(tài)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秋景?首聯(lián)兩句,描寫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時節(jié)和環(huán)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構成一幅登高遠壯闊而又蒼涼蕭瑟的秋景圖畫,為全詩定下了哀婉凄涼的基調(diào)。對仗工穩(wěn),句法嚴謹,語言極為凝練。鑒賞首聯(lián)

這兩句寫了哪兩種景,它可能引發(fā)詩人怎樣的情思?這兩句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落木長江對比襯托

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頷聯(lián)上下兩句相互對比襯托,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

詩人感到人生短暫而渺小,歷史悠遠而不可逆轉(zhuǎn),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因而作者感到凄涼、無奈。生命的晚秋生命短暫時間的無窮歷史長河永不停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鑒賞頷聯(lián)“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以上四句寫景,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鋪墊——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

既具客觀事物的具體特征,也飽含著詩人特殊的感情色彩,表現(xiàn)了詩人特定的心情。類似的寫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赤壁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度龂萘x》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洞航ㄔ乱埂疯b賞頸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指遠離故鄉(xiāng)。百年:晚年思考:頸聯(lián)直接抒發(fā)了詩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種種原因,無一字虛設,無一字沒有豐富的內(nèi)涵。有人認為這兩句有八重悲哀。試問有哪八重悲哀?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凄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宋代羅大經(jīng)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總評】

“悲”字是核心,貫穿全詩。詩人由內(nèi)心傷悲——登高遣悲——觸景生悲——倍增新悲。悲景起筆,悲情落筆。自然之悲,人生之悲,社會之悲盡在其中。

高渾一氣,獨步古今,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清·楊倫)總結板書寫景秋日登高所見之景抒情憂國憂民、傷時嘆己首聯(lián)仰觀云天秋風俯察江水洲渚頷聯(lián)仰觀無邊的落木俯察不盡的江水頸聯(lián)尾聯(lián)悲秋作客多病登臺苦恨霜鬢新停酒杯主旨情感《登高》通過登高所見的秋日長江景色,傾訴了詩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傷時嘆己的情懷。共同點:

感情基調(diào)上:意象意境:遣詞造句上:

兩首詩都有很濃的悲秋情結。世事艱辛,家愁國難,萬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縷愁緒洋溢在字里行間,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兩詩的首聯(lián),頷聯(lián)都極力描寫秋景圖,營造了一個悲愁蕭森的氛圍,使后面的抒情都順理成章,達到了景為情基,情為景發(fā),渾然天成。

都是律詩的典范之作,對仗工整又極具情勢。在兩詩的頷頸聯(lián)里體現(xiàn)得特別明顯。比較《秋興》與《登高》探究與思考

不同點:

(1)感情基調(diào)上:

(2)境界上:

《秋興》詩感傷氣氛太濃,境界不如《登高》壯闊?!肚锱d》詩首聯(lián)基調(diào)低沉,“凋傷”“氣蕭森”是其體現(xiàn),而《登高》僅點明“風急”“天高”“鳥飛回”。《秋興》雖有“江間波濤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但與《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相比還是有點遜色。當堂檢測完成《作業(yè)與測評》《杜甫詩三首》練習《詠懷古跡》(其三)杜甫教學目標1.朗讀并背誦詩歌,體會詩人的情感。2.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詩歌的意境。3.了解懷古詠史詩的特點和鑒賞方法,把握王昭君的形象。昭君出塞

王昭君,即王嬙(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17歲時被選入宮待詔。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并向漢元帝自請為婿。呼韓邪單于入朝自請為女婿,漢元帝決定從宮人中挑選一個才貌雙全的宮女,作為公主,嫁給呼韓邪。王昭君深明大義,主動請行。她到匈奴后,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并奉為神仙。昭君墓即青冢。昭君出塞,實現(xiàn)了匈奴人民向往和平愿望,呼韓邪單于封她為"寧胡閼氏(閼氏為匈奴語,王后之意)"。

《詠懷古跡》是共五首,每首各詠一古跡,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廟(劉備)、武侯廟(諸葛亮),都是借古跡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

關于它的整體結構,明有人解釋:“懷庾信、宋玉,以斯文為己任也;懷先主、武侯,嘆君臣際會之難逢也。”本詩是杜甫經(jīng)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歿于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沈德潛說:“詠昭君詩此為絕唱。”【關于詠懷古跡】創(chuàng)作背景1.朗讀詩歌,體會詩人的情感,把握詩歌大意。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詠懷古跡(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整體感知字詞正音:萬壑(hè)朔(shuò)漠

青冢(zhǒng)省

(xǐng

)

這首詩給我們塑造了哪一個人物形象?王昭君《詠懷古跡》一詩中,哪個詞最能點明王昭君的思想感情?怨恨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昭君怨恨什么?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包S昏”,當作“昏黃”,這里指昏黃的風沙。分析:“一去”是悲之始,“獨留”是悲之結。一“去”一“留”,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白吓_”,帝王所居之處?!扒嘹!?,指王昭君之墓。生地和死地的對比,悲涼蕭瑟。寫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黃昏這兩個最簡單的詞語營造出了悲涼的氛圍。

一怨:遠嫁異邦,葬身塞外(悲劇一生)頷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生離漢宮死葬異域?qū)懕M昭君一生的悲劇一去獨留紫臺青冢連向朔漠黃昏生前的寥落富麗繁華無邊無際的大漠籠罩死后的孤寂荒涼冷落四野的昏黃孤寂、冷落不幸、孤苦對仗,對比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涸?jīng)。春風面:形容昭君美麗的容顏??眨和饺唬话装椎?。分析: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對照,蘊含著無限的傷感

昭君怨恨什么?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分析:請賞析“空”字。一個“空”字,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歸漢,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

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詩人對昭君埋沒漢宮,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獨幽的際遇深表同情!

二怨:畫圖省識,埋沒漢宮

三怨:身死異國,環(huán)珮空歸

問題探討:

昭君的不幸究竟是怎樣造成的?昭君悲劇的根源何在?

王安石:“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元帝昏庸,僅從圖畫里看識昭君,實際上是把昭君的命運交給畫工擺布,所以造成了昭君埋沒漢宮、葬身塞外的悲劇。原因:畫工的無恥漢元帝的昏庸

明妃曲二首【其一】[宋]王安石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明妃當時初起程出行離別漢宮時,淚濕桃花春風面鬢腳微微亦低垂。低頭回看身影間周圍無有此顏色,還讓我君王的感情都難以控制。離別歸來卻怪罪丹青畫圖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實未曾見有。天仙意態(tài)由自生畫筆難以描摹成,當時冤枉殺死畫工毛延壽。從此一離去心知更不能回歸,可憐還不能穿盡漢朝皇城之宮衣。萬里寄語欲相問塞南遙遠家鄉(xiāng)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鴻雁往南飛。家人雖然在萬里傳來親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氈城不要常將家相憶。您還不曾見近在咫尺長門里幽幽阿嬌被鎖閉,人生如果要失意無分天南和地北。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聯(lián)一開始并沒有寫她的怨恨,而是寫景,作者的目的何在?(1)從側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個青年女子遠離父母之邦,嫁到異域,并在那里度過一生,確實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毅力,而這雄偉的山川簡直就是她那堅強的性格的象征。問題探討:(2)此聯(lián)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用氣象不凡、陽剛偉岸的環(huán)境襯托昭君。

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案啊弊钟昧藬M人的手法,突現(xiàn)了三峽和荊門那種山連嶺接、雄奇生動的走向和動勢?!叭荷饺f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碧骄颗c思考思考:

《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的情懷,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寶五年,作者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昭君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

畫圖省識,遠離漢宮身死異國,環(huán)珮空歸

(千載之怨)

詩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