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導游詞7篇_第1頁
大足石刻導游詞7篇_第2頁
大足石刻導游詞7篇_第3頁
大足石刻導游詞7篇_第4頁
大足石刻導游詞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大足石刻導游詞7篇大足石刻導游詞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蔣濟州,歡迎來到重慶市大足縣,我將帶你們去參觀世界著名,有著悠久歷史的大足石刻。

在來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簡潔介紹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西北的大足縣,也就是我們這時所處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處,總計呢?有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聞名,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規(guī)模之大,資料之豐富,藝術之精湛,可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同日而語。我們旁邊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龍崗山,一共有290龕窟,我們的車正向寶頂山方向行駛,請大家系好平安帶,留意平安。

摯友們,寶頂山到了,請隨我下車,我會便走邊給大家講解。寶頂山石刻共13處,造像數以萬計,其中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guī)模最大,是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群雕,各種雕像達15000多軀,設計之精湛,竟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說。

我們立即就會到聞名的千手觀音的塑像前,請大家跟緊,細心路滑。

大家留意了,在我們前方就是“千手觀音”的塑像了。這位觀音比例勻稱,肌膚線條柔軟,臉部的雕刻尤其精細,臉龐圓潤,略呈微笑狀,神態(tài)動人;再加上服飾華麗,衣帶飄舞,看到那里你是否有飄飄欲仙之感。大家明白嗎,“千手觀音”有多少條手呢?你們先數數吧!算了吧,我告知大家,“千手觀音”有1017只手,這么多手從上、左、右三個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纖美細柔,手里分別拿著斧頭,寶劍、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tài),無一雷同,非常壯麗。此刻請大家自由參觀,非常鐘,我在那兒等你們。

摯友們,看看縱貫千余載,橫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聯翩的畫面和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想到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才智的結晶啊!

隨著時間的消逝,這次旅行畫上了圓滿說完句號,期望以后有機會再漸漸觀賞。再見了!

大足石刻導游詞2

游客摯友們大家好,歡迎參觀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五代,盛于兩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F公布為文物愛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1019年12月1日被教科文組織做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山石刻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縣城龍崗鎮(zhèn)北1.5千米處,開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紹興三十一年(892年-1162年),通編為290號,造像的萬尊,以其雕刻細膩、精致、高雅著稱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國民間佛教信仰及石窟藝術風格的發(fā)展、改變,被譽為唐宋石刻藝術陳設館。北山晚唐造像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衣紋細密,薄衣貼體,具有盛唐遺風。尤其是第245號觀無量壽佛經變相資料豐富,層次分明,刻有人物造像539身,各種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國石窟同類題材造像中數一數二。

五代作品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國此期造像最多的地區(qū),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其特點是小巧玲瓏,體態(tài)多變,神情瀟灑,文飾漸趨繁麗,呈現出由唐至宋的過渡風格。北山宋代造像以觀音最為突出,被譽為“中國觀音造像的陳設館”。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體現了宋代的審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特性顯明,體態(tài)美麗,比例勻整,穿戴明麗等特點。最具代表性的是第136號轉輪經藏窟,被公認為是“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寶頂石刻寶頂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余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有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它把中國密宗史入后持續(xù)了400年左右,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加了新頁。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萬余尊造像題材不重復,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連接,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資料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tǒng)完備而有特色。

寶頂山摩崖造像以能懾服人心為其創(chuàng)作原則,借以激發(fā)信眾對佛法的虔誠。造像、裝飾、布局、排水、采光、支撐、透視等,都非常注意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觀音101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耀的孔雀開屏。釋迦涅磐像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有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這是中國山水畫于有限中見無限這一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勝利運用。九龍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洗滌著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朝氣,堪稱因地制宜的典范。南山摩崖造像開鑿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通編為15號,是一處極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區(qū)。

石篆山摩崖造像開鑿于北宋元豐五年至紹圣元年(1082年-1096年),通編為10號,系典型的釋、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區(qū)。石門摩崖造像開鑿于北宋紹圣元年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通編為16號,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區(qū),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

中國石窟藝術在其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各個時期都積淀了自我獨具特色的模式及內涵。作為晚期石窟藝術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汲取、溶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于題材選擇、藝術形式、造型技巧、審美情趣諸方面都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顯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范,與敦煌、云岡、龍門等石窟一齊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大足石刻題材多樣,資料豐富,儒、釋、道“三教”造像俱全,有別于前期石窟。大足石刻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有重要貢獻。它注意雕塑藝術自身的審美規(guī)律和形式規(guī)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發(fā)展的佳例。大足石刻在諸多方面都開創(chuàng)了石窟藝術的新形式,成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以及體現中國傳統(tǒng)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的石窟藝術的典范。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典范。

總之,論其規(guī)模之大,造詣之精,資料之豐富,大足石刻都堪稱是一項宏大的藝術杰作。它既是中國石窟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世界石窟藝術中最為壯美輝煌的一頁。

大足石刻導游詞3

敬重的各位旅客摯友們:

你們好!我是你們此次的導游,我叫xxx,特別興奮今日能夠帶領大家巡游漂亮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的總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愛護單位。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歷經五代,盛于南宋,余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先公布為文物愛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造像5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

依據行程支配,我們今日主要參觀寶頂山的摩崖造像:

寶頂山位于大足縣內城東北15千米,由宋代高僧趙智鳳支持開鑿而成,歷時70余年。其中以大佛灣為中心,大佛灣造像是規(guī)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佛灣東、南、北三壁石崖上,刻有19組佛經變故事造像,系統(tǒng)的講解并描述了若干佛經故事,配以頌詞、經文,恰似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古代連環(huán)畫。主要有:“護法神像”、“六道輪回”、“廣闊寶樓閣”、“華嚴三圣像”、“千手觀音”等。

這里,著重為大家介紹一下“千手觀音”: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以及后來的游客能夠看到,我要先提示大家一點,就是為了愛護千手觀音,是不允許照相的。

一般來說,觀音造像只要有10之手,便可稱“千手觀音”。常規(guī)的千手觀音多數是遭32只手貨48只手,以示觀音的32變相和48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來表現,已達到“千”的含義。

而我們古代的藝術家卻在這88平方米的石崖上打造了一尊擁有1017只手的,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被譽為“天下奇觀”。這些手纖細修長,千姿百態(tài),金碧輝煌,構成了一幅如同孔雀開屏的絢麗畫面,令人紛繁蕪雜,心搖目眩,感覺千手觀音的手多的無窮不盡,從而也你信任千手觀音的無所不能和法力的無窮無盡。千手觀音它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自由菩薩”?!坝^世音”即:普觀世界救苦救難之聲音。唐朝時,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人們在經典翻譯和日常稱呼中常去“世”簡稱“觀音”沿用至今?!扒智а塾^世音自由菩薩”的千手表示普護眾生,千眼表示眼觀時間。

從佛教文化的角度來看,千手觀音信仰把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以顯密圓融的方式,涵攝大乘佛教的諸多共性,如對虔誠信仰的強調,對發(fā)心立誓的重視,對慈善之心的推崇,對清靜才智的崇拜,對極樂世界的憧憬,等等。同時,千手千眼觀音還以其顯明的特性,為佛教信徒供應了豐富的精神滋養(yǎng),特殊是千手千眼的象征意義以及各種手印、真言與觀想的綜合實施,為虔誠的信眾帶來無邊慈善、無邊才智、無邊神通的震撼,使他們獲得了依靠,獲得了勸慰,也獲得了自信。千手觀音的威歷與慈愛有機統(tǒng)一,才智與神通隨時雙運,密法與顯教敏捷并用,為古今人類供應了一種戰(zhàn)勝困難的強大精神力氣,對于挖掘人類自身潛力,鼓舞弱者的意志,戰(zhàn)勝眾多的難關以及撫慰創(chuàng)傷、提升境界乃至終極超越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好了,今日的巡游到此結束了,感謝大家。

大足石刻導游詞4

敬愛的游客摯友們:

你們好!特別歡迎大家來到漂亮的“山城”重慶。我是本次巡游景點大足石刻的導游員,我姓張,今日我將和各位遠方的摯友共度這美妙的旅程,希望帶給您一次“快樂之旅”。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縣,是唐、宋初期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總稱,現存有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座,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101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今日我們巡游的是寶頂山摩崖石刻。寶頂山摩崖石刻建于公元1179-1249年,歷時70年,石刻共有13處,其中尤以絕無僅有的“千手觀音”著稱。大家請順著我的手往上看,陡峭的山崖上巨大的觀音神像巍然矗立,從觀音身后伸出1017只姿態(tài)各異的手,錯落有致,每只手上都有一只金光閃閃的眼睛,有如流光溢彩的“孔雀開屏“,美不勝收。精致絕倫的“千手觀音“不僅古代勞動人民對其頂禮膜拜,祈求“脫離苦?!保^上美妙生活,而且今日的人們也難擋她的“萬種風情“,并把她搬上了春晚的大舞臺。

游客摯友們,寶頂山摩崖石刻規(guī)模宏大、包羅人間萬象,堪稱一部豐富的“人生教科書”,請跟著我接著欣賞,希望大家用“心”去看,而不是用手去“看”,愛惜身邊的文物,度過美妙的巡游時間。

大足石刻導游詞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大足石刻,這天將有我?guī)ьI大家巡游大足石刻。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姓溫,大家能夠叫我溫導,也能夠親切一點二干脆叫我小溫,其次是女人,我對各位來到這兒表示歡迎,并預祝各位旅途開心。

大足石刻是我們重慶唯一世界文化遺產,現存唐宋摩巖造像6萬余尊,與敦煌、云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聞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藝術精湛,而且到達了中國石刻藝術巔峰。

我們正在往聞名寶頂山走去,讓我們去一睹觀寶頂山風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出名——千手觀音。千手觀音101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耀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漂亮傳聞,大家想聽嗎?

古時妙莊玉有三們美麗色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叫妙善,她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產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廟宇,趕和尚大足石刻導游詞600字大足石刻導游詞600字。驚動了天神?長了五個大膿瘡,醫(yī)生說要治此病需親生骨肉一手一眼配藥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獻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莊王病,如來佛深為感動,賜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組。這些石刻合起來叫《父母恩重經變相》。它把父母哺育兒女過程,從懷孕、臨產、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每一組表示一個主題,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畫得非常生動、形象、詳細、細膩,并都有文字說明,仿佛在觀賞一幅幅古連環(huán)圖畫,大家有這樣感覺嗎?哈哈。

此外,里面還有故事特別有教化意義,如:《牧牛道場》、《九龍浴太子》……你們看后必需空受益匪淺!

我?guī)ьI大家參觀到此結束,請大家自由參觀,留意愛護文物和持續(xù)環(huán)境衛(wèi)生喲!

大足石刻導游詞6

大足石刻規(guī)模之宏大,藝術之精湛,資料之豐富,保存之完好,更是世界罕見。眾多國內外政要、名人為之驚羨并大加贊譽,是中外游客川渝之行的必游之地。下頭是我為大家打算的幾篇關于大足石刻的導游詞,歡迎大家閱讀!

游客摯友們,此刻我們來到大足石刻精華之所在――寶頂山。

寶頂山位于大足縣城龍崗鎮(zhèn)東北15公里處的寶頂鎮(zhèn),海拔527.83米。寶頂山石刻包括以圣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由號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于公元1174-1252年間(南宋淳熙至爐子佑年間)。歷時70余年,有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萬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同時,也是大足石刻精華之所在,并把中國石窟藝術推上了最高峰。

圣壽寺依山構筑,宏偉狀觀。南宋趙智鳳創(chuàng)立,后遭元、明兵燹,明、精兩度重修?,F存山門、天王殿、帝釋殿、大雄殿、三世佛殿、燃燈殿和維摩殿七重殿宇,為清代重建,建筑面積1631.68平方米。

大佛灣位于對壽寺左下一個形似"u"字形的山灣。崖面長約500米,高約8-25米。造像刻于東、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編為31號。其資料前后連接,無一雷同,尤如一幅圖文并茂的畫卷。

小佛灣位于圣壽寺右側,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筑為一座石徹的壇臺,高2.31米,東西寬16.50米,進深7.90米。壇臺上用條石徹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薩像,通編為9號。

寶頂山石刻表現出有異于中國前期石窟多方面的特點:

1、寶頂山石刻是中國罕見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場。大佛灣是為廣闊世俗眾生進行說教的外道場,小佛灣是信徒受戒、修行的內院,體系完備而有特色。在石窟的顯著部位,圖文并茂地刻有號稱"唐瑜伽部主總持王"柳本尊的行化事跡圖,并在二十多處造像的主尊位置刻柳本尊、趙智鳳"即身成佛"的形象。

2、寶頂山石刻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大佛灣數千尊造像題材不重復,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連接,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資料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其間有教有理,有行有果,構成系統(tǒng)。經變相對應配刻經文、偈語、頌詞等,圖文并茂,且與藏經有異,是歷代藏經未收入的藏外佛教石刻文獻,對佛教典籍的探討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3、造像注意闡述哲理,把佛教的基本教義與中國儒家的倫理、理學的心性及道教的學說融為一體,兼收博采,顯示了中國宋代佛學思想的特色。

4、寶頂山石刻是中國石窟藝術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造像資料和表手法都力求生活化。如父母恩重經變相經過求子、懷胎、臨產,以及哺育子女的過程,形象生動,感人肺腑。牧牛圖長達30余米,刻出林泉山澗,云霧繚繞,其間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詩般地再現了牧牛生活。又如橫笛獨奏的"吹笛女",充溢內心喜悅的"養(yǎng)雞女",酒后昏亂的"父子不識"、"夫妻不識"、"兄弟不識"、"姐妹不識"的"醉酒圖"等等,無不栩栩如生。雕刻大師們體驗生活之精微,再現生活之精確,令人嘆服。

5、寶頂山石刻是石窟藝術的集大成之作,在諸方面都有創(chuàng)建性的發(fā)展。造像以能懾服人心為其創(chuàng)作原則,借以激發(fā)信眾對佛法的虔誠。造像、裝飾、布局、排水、采光、支撐、透視等,都非常注意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觀音1017只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耀的孔雀開屏。這不行是中國千手觀音之最,也是世界佛教藝術中一大奇觀。釋迦涅般像,又稱臥佛,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之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

這是中國山水畫于有限中見無限這一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勝利運用。地獄變相龕刻陰森恐怖的十八層地獄;牛頭馬面兇惡強悍,受罪人呼天號地;尖刀、鋸解、油鍋、寒冰、沸湯諸般酷刑慘不忍睹,令人駭人動目。圓覺洞內的數十尊造像刻工精細,衣衫如絲似綢,臺座酷似木雕。洞口上方開一天窗采光,光線直射窟心,使洞內明暗相映,神奇莫測。高大的華嚴三圣像依崖矗立,身向前傾,勝利地避開了透視變形,袈裟縐褶伸展,披肩持肘,直至腳下,支撐手臂,使文殊手中所托數百斤重的石塔歷千年而不下墮。九龍浴太子圖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洗滌著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朝氣,堪稱因地制宜的典范。

大足石刻導游詞7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大足縣城西北2公里處。北山摩崖造像,為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韋君靖開鑿于唐景福元年(892),后經五代至南宋紹興年間,歷時250余年,位于大足縣城之北而得名,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結束,以北山佛灣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觀音坡、營盤坡、佛耳巖、北塔寺共五處,為中國晚期石窟重要代表作之一,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愛護單位。

北山摩崖造像近萬尊,主要為世俗祈佛出資雕刻。造像題材51種,以佛教密宗為主,約占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階教、凈土宗等。這些造像題材都是在當時民間極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產物,異于中國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細膩、藝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