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國教育病理》讀后感_第1頁
《吾國教育病理》讀后感_第2頁
《吾國教育病理》讀后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吾國教育病理》讀后感時隔三年,這是其次次看這本書,不過兩次看書的主觀感受是不同的。

初次見它時,我和一樣內心充滿著對學校教育的憤懣心情,憤懣的緣由無非是現(xiàn)狀與自己想象的不同。而現(xiàn)在我更多的是想弄明白制度背后的緣由,其造成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以一個更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它。

現(xiàn)行的高考考試制度其實與科舉同出一轍,其目的都是為了“篩選”,從眾多競爭者中篩選出小局部人獲得稀缺的資源??婆e勝出者可在朝廷擔當官職,而高考優(yōu)異者則可進入頂尖的大學承受高等教育,有一個更高的起點。

作為一項面對全民的篩選制度,必需考量三個方面的問題:

篩選出來的優(yōu)勝者是否具備所需要的力量?

制度設定在經濟上是否可行?

篩選過程是否公正?

雖說篩選制度設定的初衷是從第一點動身,但最終的落腳點卻在最終一局部。

早在科舉之前,政府選官主要實行舉薦制,由地方高級官員向上層舉薦優(yōu)秀的基層官員,委以重任。若單從力量篩選角度看,無疑上級對下級的力量最了解。但從公正角度考慮,上級官員的舉薦可信度便大打折扣。雖說政府分別從舉薦官資格認定以及被舉薦者力量考核兩方面試圖修正其中的漏洞,但還是免不了權勢操縱,更導致了門閥士族的形成,減弱了中心統(tǒng)治力氣。

因此,自隋唐建立科舉制度直至1905年被清政府廢除,近1300年歷史中,主體上始終保持著筆試選官的傳統(tǒng)。一方面主政者將選官權利收歸中心,加強了中心集權;另一方面也真正給了一般民眾參加競爭的權利,實現(xiàn)了道義上的公正。在雙方的加持下,筆試成了國人公正篩選的信仰,連續(xù)至今。

考核的形式一旦確定,競爭的賽場也隨之轉移。如何通過考試成了國人最緊要的學問,而如何借助考試篩選出所需人才則是主政者關注的核心。

提起科舉,人人莫不痛斥八股文禁錮思想,其對文章格式極致的要求,致使國人一頭扎進經文中,咬文嚼字,莫問時事??墒獠恢@是考生與考官兩相博弈的結果。考詩賦與個人愛好相關,與做官政治才能差得遠;考策文,看似反響考生思維力量,但人們同樣可以背記抄錄。想想,假如高考語文單考作文,作文題目該怎么定?評分標準又會是怎樣呢?因崇尚公正而生的筆試,也必定因對公正的執(zhí)拗逐步走向標準化。

批判的時候心里多是憤懣,細細思索又難免因無力轉變而消極。但我想表達的不限于此,這種沖突糾結的心情其實源于我們身份定位的不清楚。我們以一個一般人的心態(tài),去要求一個面對全國民眾的制度,其結果必定差強人意。

可如若我們能在制度確定的前提下實行積極地姿勢應對,跳出為天下蒼生操勞的命,而著重管好自己的一方天地,我信任即使在最困難的環(huán)境下,亦不乏如魚得水之人,而所謂的苦惱多是無知罷了。

我曾經聽過兩位初三學生的家長關于補課這一件事,表述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一位家長懊悔從小學開頭便始終給孩子補課,結果讓小孩沒有自主思索的習慣;而另一位家長則感覺由于崇尚歡樂教育始終沒讓孩子補課,導致了現(xiàn)在學習的吃力。這其中孰對孰錯,并沒有一個肯定性的答案,現(xiàn)實中的問題往往是因人而異的。

因材施教,從經濟上考慮,公共學校是不行能實現(xiàn)的,但在家庭教育中卻完全可行也應當如此,一以貫之的教育方法,必定有著很多的后悔,在孩子身上的任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