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6.2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_第1頁
(6.2.1)-6.2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_第2頁
(6.2.1)-6.2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_第3頁
(6.2.1)-6.2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_第4頁
(6.2.1)-6.2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一)網絡語言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PK”“囧”“集美”網絡流行語,可以“視為青年網上社會互動的一種特殊傳播符號、一種特殊傳播方式、一種特殊社會過程?!?/p>

從分類上看:1.特定的網絡使用語言:BBS、粉頭、跟貼、潛水、熱搜2.中文拼音縮寫:xswl、bdjw、zqsg、awsl、cpdd3.英文縮寫:Q、BTW4.簡化數字:886、23333、918、596、5205.諧音或者方言:稀飯、童鞋6.動漫術語:正太、暴走、吐槽7.源于網絡流行語:年輕人不講武德、好嗨喲,感覺人生到達了巔峰8.熱點新聞派生詞:做頭發(fā)(二)網絡文藝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網絡文藝的主要表現形式最早可以分為普通網民創(chuàng)作的網絡作品和專業(yè)內容生產機構或者用戶創(chuàng)作的文藝作品兩類。

1998年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是較早地改編為影視作品的網絡文藝作品。

2004年,網絡歌手楊臣剛《老鼠愛大米》(三)網絡惡搞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

“惡搞”一詞源自日語“Kuso”,原意為“可惡”或者“糞便”的意思,用于發(fā)泄不爽情緒的口頭語。后來,經過發(fā)展“惡搞”是指采用非常規(guī)形式完成詼諧、幽默或者是荒誕的作品,用背離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方式質疑社會的權威,充分體現出顛覆經典、解構傳統(tǒng)、張揚個性、諷刺社會的反叛精神,將傳統(tǒng)價值觀中的“美好、正義、崇高”等概念置于喜劇、戲謔和暗示之中。(三)網絡惡搞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2006年,胡戈依據《無極》《中國法治報道》以及上海馬戲城表演的視頻資料剪輯改編為《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三)網絡惡搞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淮秀幫,創(chuàng)意配音團隊)(四)網絡模仿網絡流行文化的獨特樣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