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一物質(zhì)的組成、分類及變化化學用語專題測試新人教版_第1頁
2023屆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一物質(zhì)的組成、分類及變化化學用語專題測試新人教版_第2頁
2023屆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一物質(zhì)的組成、分類及變化化學用語專題測試新人教版_第3頁
2023屆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一物質(zhì)的組成、分類及變化化學用語專題測試新人教版_第4頁
2023屆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一物質(zhì)的組成、分類及變化化學用語專題測試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6專題一物質(zhì)的組成、分類及變化化學用語1.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雨后彩虹〞是與膠體、光學等知識有關的自然現(xiàn)象B.“百煉成鋼〞主要發(fā)生了物理變化C.“返青粽葉〞指的是添加膽礬(CuSO4·5H2O)后的粽葉青綠新鮮,長期食用有害健康,其中膽礬是混合物D.“明礬凈水〞與漂白粉用于自來水消毒的原理相同【答案】A【解析】“百煉成鋼〞是指鋼鐵的煉制過程,該過程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CuSO4·5H2O是化合物而不是混合物;“明礬凈水〞是利用膠體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雜質(zhì),漂白粉主要是殺菌消毒,二者原理不同。1.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以下表達中正確的選項是()A.漂白粉、漂粉精可用來漂白棉、麻、紙張,但不能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劑B.PM2.5(直徑小于等于2.5×10-6mC.SO2和CO2都能使雨水的pH<5.6,形成酸雨D.自來水廠可使用Cl2和綠礬(FeSO4·7H2O)進行自來水的消毒、凈化,以改善水質(zhì)【答案】D【解析】漂白粉、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均為Ca(ClO)2,其與水和空氣中的CO2反響生成具有強氧化性的HClO,可以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劑,A項錯誤;膠體微粒的直徑應介于1~100nm之間,而PM2.5那么為直徑小于等于2500nm的顆粒物,其分散在空氣中不能形成膠體,B項錯誤;正常雨水中因溶有CO2,pH≈5.6,CO2不能造成酸雨,C項錯誤;Cl2和綠礬參加自來水中,Cl2可消毒,F(xiàn)e2+被氧化為Fe3+,F(xiàn)e3+水解生成的Fe(OH)3膠體能起到凈水作用,D項正確。3.化學與社會、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以下說法中不合理的是()A.硅可用于制作光電池,能將光能直接轉化為化學能B.煤的干餾和石油的分餾不同,前者發(fā)生化學變化,后者是物理變化C.玻璃鋼是由玻璃纖維和合成樹脂組成的復合材料D.誤食甲醛浸泡后的食物,可吃大量含蛋白質(zhì)的牛奶、豆?jié){、蛋清來去除【答案】A【解析】光電池可將光能轉化為電能。4.以下物質(zhì)分類正確的選項是()A.NO2、Cl2O7都是酸性氧化物 B.水銀、水玻璃都是混合物C.HD、HCHO都是化合物 D.干冰、可燃冰都是純潔物【答案】D【解析】A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B項,水銀是單質(zhì);C項,HD是單質(zhì)。5.以下分類正確的選項是()A.同位素:1H、D+、T2B.電解質(zhì):H2O、CH3COOH、NH4HCO3C.膠體:飽和氯化鐵溶液、淀粉溶液、牛奶D.硅酸鹽產(chǎn)品:水晶、水泥、陶瓷【答案】B【解析】同位素必須是質(zhì)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的核素,D+為離子,T2為單質(zhì),A項錯;飽和FeCl3溶液屬于溶液,C項錯;水晶的成分為SiO2,不屬于硅酸鹽產(chǎn)品,D項錯。6.分類方法在化學學科的開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下分類標準合理的是()A.根據(jù)純潔物的元素組成,將純潔物分為單質(zhì)和化合物B.根據(jù)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將電解質(zhì)分為強電解質(zhì)、弱電解質(zhì)C.根據(jù)是否具有丁達爾效應,將分散系分為溶液、濁液和膠體D.根據(jù)反響中的能量變化,將化學反響分為“化合、分解、復分解、置換〞四類反響【答案】A【解析】純潔物分為單質(zhì)和化合物,是根據(jù)物質(zhì)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來劃分,A項正確;電解質(zhì)分為強電解質(zhì)、弱電解質(zhì),是根據(jù)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電離來劃分,B項錯誤;分散系分為溶液、濁液和膠體,是根據(jù)分散質(zhì)粒子的直徑大小來劃分,C項錯誤;化學反響分為“化合、分解、復分解、置換〞,是根據(jù)反響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來劃分,D項錯誤。7.下表中對陳述Ⅰ、Ⅱ兩者間因果關系的判斷正確的選項是()選項陳述Ⅰ陳述ⅡASO2和NO2都能與堿反響生成鹽SO2和NO2為酸性氧化物BNa2O和Na2O2組成元素相同Na2O和Na2O2為堿性氧化物C鹽酸、硫酸氫鈉都能使石蕊試液變紅都屬于酸DAl(OH)3和Al2O3都能與鹽酸和NaOH反響Al(OH)3和Al2O3均有兩性【答案】D【解析】A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B項,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C項,NaHSO4為酸式鹽。8.下表所列物質(zhì)或概念間的附屬關系符合以下圖所示關系的是()選項XYZA光導纖維酸性氧化物復合材料B純堿堿化合物C電解質(zhì)化合物純潔物D膠體氣溶膠分散系【答案】C【解析】A項,SiO2不是復合材料;B項,純堿不是堿,而是鹽;D項,分散系包括膠體,膠體包括氣溶膠。9.一元中強酸次磷酸(H3PO2)是一種精細磷化工產(chǎn)品,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次磷酸的電離方程式為H3PO2=3H++POeq\o\al(3-,2)B.次磷酸中P元素的化合價為+1C.NaH2PO2為酸式鹽D.NaH2PO2溶液顯弱酸性【答案】B【解析】該題以信息的形式考查了化學根底知識。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強酸,只發(fā)生一步電離:H3PO2=H++H2POeq\o\al(-,2),A項錯;根據(jù)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H元素的化合價為+1,O元素的化合價為-2,所以P元素的化合價為+1,B項對;NaH2PO2屬于正鹽(正鹽、酸式鹽的判斷不能看氫原子的數(shù)目,而是由酸的元數(shù)決定),C項錯;強堿弱酸鹽水解,溶液顯弱堿性,D項錯。10.某學生以鐵絲和Cl2為原料進行以下三個實驗。從分類角度分析,以下選項正確的選項是()A.實驗①、③反響制得的物質(zhì)均為純潔物B.實驗②、③均未發(fā)生氧化復原反響C.實驗②、③均為放熱反響D.實驗①、②所涉及的物質(zhì)均為電解質(zhì)【答案】B【解析】實驗③制得的膠體為混合物,A選項錯誤;實驗②氯化鐵溶于水屬于物理變化,實驗③中發(fā)生的水解反響屬于復分解反響,B選項正確;實驗②屬于物理變化,該過程中放熱,實驗③為吸熱反響,C選項錯誤;實驗①所涉及的Fe、Cl2都不是電解質(zhì),D選項錯誤。11.假設A+酸=鹽+水,那么A不可能屬于()A.氧化物 B.單質(zhì)C.堿 D.電解質(zhì)【答案】B【解析】單質(zhì)與酸反響,要么生成鹽和H2,要么生成鹽、水和另一種復原產(chǎn)物,只生成鹽和水的反響不存在。金屬氧化物(如Na2O)、堿(如NaOH)與酸反響都生成鹽和水,且都屬于電解質(zhì)。12.“納米材料〞是粒子直徑為幾納米至幾十納米的材料,納米碳就是其中一種。假設將納米碳均勻地分散到蒸餾水中,所形成的物質(zhì)()①是溶液②是膠體③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④能透過濾紙⑤不能透過濾紙⑥靜置后會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③④⑥【答案】B【解析】納米材料的粒子直徑為幾納米至幾十納米,屬于膠體粒子的直徑范圍,將納米碳均勻地分散到蒸餾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屬于膠體,具有膠體的性質(zhì)。13.我國科學家首次將一種名為“鈷酞菁〞的分子(直徑為1.3×10-9mA.“鈷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達爾效應B.“鈷酞菁〞分子既能透過濾紙,也能透過半透膜C.此項研究可以用來改變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質(zhì)D.此項研究可廣泛用于光電器件、生物技術等方面【答案】B【解析】“鈷酞菁〞分子的直徑為1.3nm,所形成的分散系屬于膠體,A項對;“鈷酞菁〞分子能透過濾紙,但不能透過半透膜,B項錯;依據(jù)信息,磁性是物理性質(zhì),C項對;由高中理、化、生知識可知,磁性可聯(lián)系物理中的光電知識,與血紅素及葉綠素的結構和性質(zhì)相似可聯(lián)系生物中的生物技術知識,D項對。14.霧霾,是霧和霾的統(tǒng)稱??諝庵械幕覊m、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tǒng)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當水汽凝結加劇、空氣濕度增大時,霾就會轉化為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的主要組成。以下說法不正確的選項是()A.霧霾天,汽車車燈照出通路的現(xiàn)象屬于丁達爾現(xiàn)象B.燃煤中參加生石灰可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防霧霾口罩的原理與過濾、滲析類似,防霧霾效果好的口罩往往呼吸阻力較大D.PM2.5是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顆粒,完全屬于膠體粒子的直徑范圍【答案】D【解析】PM2.5是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即粒子直徑小于或等于2.5×10-6m,不完全屬于膠體粒子10-9~10-715.近年來高鐵酸鉀(K2FeO4)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在水處理方面,高鐵酸鉀的氧化性超過高錳酸鉀,是一種集氧化、吸附、凝聚、殺菌于一體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處理劑,枯燥的高鐵酸鉀在198℃①蛋白質(zhì)的變性②蛋白質(zhì)的鹽析③膠體聚沉④鹽類水解⑤焰色反響⑥氧化復原反響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答案】B【解析】高鐵酸鉀具有強氧化性,能夠使蛋白質(zhì)變性殺死細菌,①、⑥正確;高鐵酸根復原得到的Fe3+能夠水解,產(chǎn)生膠狀的Fe(OH)3具有吸附性,能夠吸附水中的懸浮顆粒發(fā)生聚沉形成沉淀,③、④正確。16.以下過程中顏色變化與化學變化無關的是()A.銀白色的金屬鐵研磨成鐵粉后變成黑色B.新切割開的金屬鈉的外表由銀白色迅速變成暗灰色C.紅棕色的NO2通過裝有水的洗氣瓶后得到無色氣體D.淺黃綠色的新制氯水久置后變?yōu)闊o色【答案】A【解析】A項中發(fā)生顏色變化是光學現(xiàn)象的變化,故鐵研磨成鐵粉屬于物理變化;B項中金屬鈉被氧化成了Na2O,屬于化學變化;C項中NO2通過裝有水的洗氣瓶后生成了NO,屬于化學變化;D項中新制氯水變?yōu)闊o色,是Cl2+H2OHCl+HClO平衡不斷右移的結果,屬于化學變化。17.以下變化一定屬于化學變化的是()①金屬導電②爆炸③緩慢氧化④SO2使品紅溶液褪色⑤無水硫酸銅由白變藍⑥工業(yè)制O2⑦白磷轉化為紅磷⑧久置濃硝酸變黃⑨16O與18O間的相互轉化⑩煤的干餾和石油的分餾A.②④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⑧C.①③⑥⑨⑩ D.①②⑤⑥⑩【答案】B【解析】①金屬導電是物理變化。②發(fā)生劇烈的化學反響而產(chǎn)生的爆炸是化學變化,氣體受熱膨脹產(chǎn)生的爆炸是物理變化。③緩慢氧化一定是化學變化。④由化學反響引起的物質(zhì)的顏色的改變是化學變化。⑤白色的無水硫酸銅吸水生成藍色的五水合硫酸銅是化學變化。⑥工業(yè)制氧氣是利用氮氣、氧氣的沸點不同別離液態(tài)空氣制取,是物理變化。⑦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相互轉化是化學變化。⑧久置濃硝酸變黃是因為濃硝酸發(fā)生了分解,是化學變化。⑨化學反響不改變原子種類。⑩煤的干餾可得到焦爐煤氣、煤焦油、焦炭等物質(zhì),是化學變化;石油的分餾可得到不同沸點的餾分,是物理變化。18.以下化學用語或相關表達中不正確的選項是()A.純堿的化學式為Na2CO3B.比例模型可以表示CH4分子或CCl4分子C.HCOeq\o\al(-,3)的電離方程式為HCOeq\o\al(-,3)+H2OCOeq\o\al(2-,3)+H3O+D.次氯酸分子的結構式為H—O—Cl【答案】B【解析】純堿即碳酸鈉的俗名,A項正確;原子半徑:r(H)<r(C)<r(Cl),可以表示CH4分子,不能表示CCl4分子,B項錯誤;可將H3O+視為H+,C項正確;HClO的結構式為H—O—Cl,D項正確。19.以下對化學用語的理解正確的選項是()A.離子結構示意圖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B.電子式可以表示羥基,也可以表示氫氧根離子C.1molCNeq\o\al(2-,2)所含的電子總數(shù)為20molD.聚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H2—CH2【答案】A【解析】A項該離子結構示意圖表示的是Cl-,與它是哪種同位素原子無關,正確;B項該電子式只表示羥基,不能表示氫氧根離子,因為氫氧根離子中的氧和氫都到達了穩(wěn)定結構,且?guī)б粋€單位的負電荷,錯誤;C項1個CNeq\o\al(2-,2)中含有的電子總數(shù)為6+7×2+2=22,錯誤;D項聚丙烯的結構簡式中含有一個甲基,結構簡式為,錯誤。20.以下有關表述正確的選項是()(1)—OH與組成元素相同,含有的電子數(shù)也相同(2)HCN分子的結構式:(3)Br-的結構示意圖:(4)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圖:(5)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6)次氯酸的電子式:(7)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