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修辭手法在小學古詩中的妙用_第1頁
常見修辭手法在小學古詩中的妙用_第2頁
常見修辭手法在小學古詩中的妙用_第3頁
常見修辭手法在小學古詩中的妙用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第第頁常見修辭手法在小學古詩中的妙用一、比方

形象思維是古詩創(chuàng)作的特質(zhì),比方則是形象思維的重要手段,古詩中的比方手法,更能把的思想感情化為讀者可以感受到的詳細形象,從而獲得溝通,受到感染。學校古詩,有些分別用上明喻、暗喻和借喻,也有一首用幾種的。

如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一詩,就含有明喻、暗喻和借喻這三種手法?,F(xiàn)簡析一下。

附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的前兩句,別出心裁地把柳樹借比美女,一個“妝”字,巧設(shè)比方,一個“高”字,襯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豐姿,翠綠的顏色,成立她周身上下佩飾的晶瑩閃亮的玉石;很多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也成了她的裙帶,貼切的比方把這婀娜多姿的柳樹寫活了。

后兩句,設(shè)問引出了奇妙的想象,把春風比作剪出翠葉的剪刀。這一比方鮮亮而形象,把對柳樹的頌揚引向了對春天的贊美,深化了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也讓讀者簡單體會到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夸張

古詩運用夸張修辭手法,能制造誕生動、鮮亮的藝術(shù)形象,增添語言的感染力,淋漓盡致地把的內(nèi)心感情抒發(fā)出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啟發(fā)讀者的想象力,促進對內(nèi)容的理解。

如李白的'《山寺》一詩,正由于大膽地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才顯突出了山寺的雄偉與超逸。

詩的第一句“危樓高百尺”突出了山寺的高,其次句“手可摘星辰”說明白山寺隔天之近,更顯其高。這種奇景,是詩人奇妙的夸張手法和豐富的想象制造出來的,她既突出了山寺的高勢,也表達了詩人憧憬清高而超逸的生活情趣。

三、對偶

對偶這種修辭手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整齊對稱的形式,和諧均勻的音節(jié),把相對的兩部分突顯出來,以更好地表達思想,自然地抒發(fā)感情,從而增添語言的表達效果與感染力。

且看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的首聯(lián)運用顏色對仗,先寫樹上,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錯落有致,互相襯托,構(gòu)成了一幅顏色鮮亮,生氣勃勃的圖畫。尾聯(lián)則以數(shù)字對仗,一寫時間之久遠,二描空間之寬闊,表達了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目通萬里的曠達胸襟。全詩通過對草堂四周明媚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對和平安定生活的憧憬。

四、對比

對比,是把沖突對立的關(guān)系用比較的方法將對立的事物本質(zhì)尖銳地、鮮亮地揭示出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讓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和熟悉所表達的事物本質(zhì)。宋代詩人梅堯臣的《陶者》一詩,就是其中的一首。

附詩: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他將“陶者”和“不沾泥”者,“無片瓦”者和“居大廈”者兩兩相比,一方面控訴了統(tǒng)治者對勞動者的殘酷剝削,另一方面也為勞動者的凄慘遭受而鳴不平。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下勞者不獲、獲者不勞、貧富懸殊的不合理現(xiàn)象,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憐憫。今人讀之,更能激發(fā)喜愛社會主義社會的感情。

五、擬人

無論詩、文,恰當運用擬人這種修辭手法,均能使語言形象、鮮亮、生動,主動地表達的思想感情,增添語言的表達效果。古詩運用擬人手法,更能讓死板的東西活躍起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讓人讀后倍感親切而為之興奮,唐代詩人韓愈的《晚春》不正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嗎?

附詩: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氧化榆英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

詩的前兩句,寫百花爭奇斗艷,各展其才,意欲留住即將歸去的春光,給讀者繪出了一幅萬紫千紅的春景圖,抒發(fā)了惜春之情。后兩句寫楊花榆英漫天飄舞的景象,使晚春景色更具魅力,更具特色。

草木無情,然而在的筆下,它卻能“知”能“解”亦能“斗”,甚至還有“才思”優(yōu)劣之分。文思巧運,實屬罕見,誠令人嘆服。

六、襯托

古詩以“烘云托月”的表達方式來渲染氣氛,突出被襯主體,表達劇烈的思想感情,使語言寓意更加深刻,思想內(nèi)容更具感染力。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詩,運用了此法,才具有勾魂攝魄的魅力而成為千古絕唱。

附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永州司馬時寫的。詩中流露出被貶后的孤獨,也奇妙地反映出不愿與當權(quán)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傍B飛絕”、“人蹤滅”、“孤舟”、“獨釣”,寫得那么孤寂凄清,襯托出的孤獨心情。那披蓑戴笠,冒著寒冷在雪中獨釣的漁翁不正是高清形象的寫照嗎?

這首詩的精湛,正是用了千山萬徑的安靜來襯托出漁翁的獨釣,才收到以靜襯動,靜中見動的效果,給讀者以劇烈的感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