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談讀書教學設(shè)計“衡水杯”一等獎_第1頁
古人談讀書教學設(shè)計“衡水杯”一等獎_第2頁
古人談讀書教學設(shè)計“衡水杯”一等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5、古人談讀書》第二課時仙霞中心小學李夢婷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釋、課后譯文、字典讀懂古文的內(nèi)容,把古文譯成白話文并初步體會古今義的異同。

2.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古文學習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古文,做到停頓正確,會背誦三則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實踐,抓緊時間不拖拉,在實踐中學會本領(lǐng)的道理以及體會學習、生活的快樂和美好。

教學重難點:

1.讀懂古文的內(nèi)容,并能譯成白話文。

2.了解古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初步體會古今義的異同。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巧對名言,激趣導入:

1.上課前老師先帶大家做個游戲——對名言。要求說出下句,并說說名言的意思。多媒體出示:

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中國古代文化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最燦爛的文化之一,許多名句佳篇為后人廣為傳頌。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們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下面請幾位同學讀一讀(配樂),談?wù)勛x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語言精練且深刻。)

3.走進課題:25.古人談讀書

二、初學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生詞。

2.師提示生字讀音3.學寫生字“窺”“缺”。

三、精讀課文,深入研究。1.多種方式讀課文,從而達到熟讀成誦。

2.了解作者

多媒體出示:

選段引自曾國藩的《曾國藩家訓》,曾國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同時,他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提出過許多精辟的見解,對于今人,仍有啟示和借鑒的作用。

3.想一想作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哪三樣東西是缺一不可的?

交流板書:有志

有識

有恒

4.同桌合作逐句朗讀古文和譯文,深入理解句意。

5.配樂朗讀古文并背誦。

四、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1.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讀書體會,說說課文中哪些讀書方法對你有啟發(fā)?2.除了課文中提到的讀書方法,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劉彝

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

——

葉圣陶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

三國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陸游

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

郭沫若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

李苦禪

養(yǎng)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

——

鄭成功

五、課后作業(yè)。

1.朗讀三則古文,并根據(jù)注釋說說古文的意思。

2.背誦三則古文。

3.積累5句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了解意思。

六、教學反思

《古人談讀書》中三篇文章是流傳至今的文言文,布局嚴謹,行文簡潔,氣韻生動,蘊涵深厚的道理。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充分利用配樂范讀、學生誦讀以及多媒體再現(xiàn)古漢語的古樸典雅

由于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有所限制,以及古文對現(xiàn)代學生來講除了枯草乏味還是枯草乏味的特點,決定了教學這三篇文章的時候決不能用常規(guī)教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一開始,教師富有古樸韻味的配樂朗讀讓在座的學生不知不覺地把學習古文的枯草乏味的念頭給拋到了腦后,師讀完,學生還意猶未盡,從學生的神情中可看出他們此時急于想揭開古漢語神秘的面紗。

作者的頭像及表現(xiàn)該文意思的插圖帶著學生一層一層地深入了解古文二則所蘊含的深厚道理。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始終處于尋秘探索感悟其古漢語的神韻。思維極其活躍。讓學生誦讀時也積極提出配樂讀,學生讀得抑揚頓挫、搖頭晃腦,有滋有味的。

二、抓古漢語的特點,學習其精髓,提升語文能力

1.充分抓住文章表達方式,提高寫作水平

如:《讀書有三到》一文,行文簡潔,但布局嚴謹,使得文章氣韻生動,蘊涵深厚的道理,所以弄懂文章的表達方式也就成了學習該文的重點和難點了。我?guī)е鴮W生從作者朱熹是一個被稱為中國南宋著名哲學家,其邏輯推理能力當然非同一般入手比較

譯句,哪一句更適合原文?為什么?

原文: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譯文:思想已經(jīng)集中了,難道眼會看不仔細,嘴會讀不正確?

專心了,就能看仔細,讀正確。

通過學習,學生明白了文章作者很好的運用了假設(shè)和因果以及反問句式,準確而有力地推斷出“讀書有三到,且心到最急”。其實小學階段語文的教學不應(yīng)該脫離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此時學生還處與似懂非懂,所以,讓學生運用了假設(shè)和因果以及反問句式說一段話,教師做適當?shù)囊龑?,學生雖往成較困難,但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算達到預期效果,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得以鍛煉。

三、課后擴展,增強素質(zhì)

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