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的階級基礎_第1頁
一形成的階級基礎_第2頁
一形成的階級基礎_第3頁
一形成的階級基礎_第4頁
一形成的階級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形成的階級基礎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有不同的社會階級基礎。中國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后產生了資本主義,也誕生了資產階級。由于中國特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投資于新式工業(yè)的很多并不是手工業(yè)作坊的業(yè)主,而是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買辦,他們利用其社會地位、權利和資財,投資于近代工業(yè),他們屬于資產階級的上層,這是改良派形成的社會階級基礎,他們投資于近代工業(yè)時間上相對更早一些,從事于本集團的輿論活動(宣傳維新思想)與政治活動也早-些,戊戌變法時期這一派即已形成。立憲運動是他們政治活動的頂點。在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中稍后又有眾多的中小資產階級,他們多來源于手工業(yè)者、小業(yè)主、中小商人、以及華僑,這一部分屬于資產階級中下層,受侵略者與封建勢力的壓榨較大,而與他們聯(lián)系又少,對于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頑固統(tǒng)治勢力的斗爭更為激烈,這部分人就是革命派產生的階級基礎,他們主張武力推翻腐朽賣國的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在二十世紀的最初十年中熱烈地宣傳民主革命,一九O五年前正式形成了資產階級革命派。清末的反清武裝起義是他們政治活動的頂點。關于這些論者已多,茲不再贅,這里主要說明革命派為什么在二十世紀最初幾年內迅速形成。如前所述,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中,中小資產階級由于受侵略者與封建勢力壓迫更大,投資于近代工業(yè)時間較晚、力量較小。直至義和團運動后,民族資本的中小規(guī)模的廠礦才有較大的發(fā)展。以戊戌變法前一年的一八九七年為例,這一年中,中國資本設立廠礦23家,資本額為5,776千元,每家平均資本額為251千元;而一九O五年這一年中,開設廠礦60家,資本額為8,138千元,每家平均資本額為136千元,就是說以這兩年為例,開設廠礦的家數(shù)由23發(fā)展為60,每家平均資本額卻由251千元降為136千元。另外一個數(shù)字是,一八九六一一一九OO年的五年間開設廠礦的資本額總數(shù)為19,717千元,其中十萬元資本以下的小廠礦資本額為1,542千元,即小廠礦資本額占全部資本額的7.9%;而一九O———一九O五年這五年間,開設廠礦資本總數(shù)為19,085千元,其中十萬元以下小廠礦資本額為3,704千元,即小廠礦資本額占全部資本額的19.4%。(以上數(shù)字均據(jù)汪敬虞編《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第二輯,下冊,1041?1042頁資料計算而成。)也就是說十萬元以下小廠礦在所有華資廠礦中所占比例,由7.9%上升到19.4%,可知一九O———一九O五年間,中小資本的廠礦發(fā)展是很快的,因而也說明這期間中小資產階級的勢力也在迅速增長。當然除過這個經(jīng)濟的因素而外,二十世紀初中小資產階級的政治意識和斗爭也在發(fā)展,因為經(jīng)過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這些歷史事件后,人們對清政府是帝國主義走狗這一點認識更為明確,要想挽救中國危局,舍革命而外別無他途,革命派的理論很快成長并為更多的人們接受或同情。在義和團運動前,改良派在國內輿論界遠遠勝過了革命派,但在義和團運動后,則迅速向相反的方向變化。比如孫中山的反清武裝起義,原先不為人們理解,但庚子后變化很大。孫中山自己回憶說:“當初次(指一八九五年——引者)之失敗也,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咒詛謾罵之聲不絕于耳;吾人足跡所到,凡認識者幾視為毒蛇猛獸,而莫敢與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敗之后,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較,差若天淵,吾人睹此情形,心中快慰,不可言狀,知國人之迷夢已有漸醒之兆。加以八國聯(lián)軍之破北京,清后、帝之出走,議和之賠款九萬萬兩而后,則清廷之威信已掃地無余,而人民之生計從此日蹙。國勢危急,岌岌不可終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國之思,而革命風潮自此萌芽矣。”(孫中山:《建國方略》,見《孫中山選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99頁。)說明在二十世紀最初幾年之中資產階級革命派在階級基礎以及他們代表的政治要求方面已達到形成的條件。另方面,革命派的思想及活動在義和團運動前即已出現(xiàn),但為什么說在二十世紀初革命派才完全形成。這一點應該從革命派與改良派在政治思想上區(qū)分斗爭過程來看。因為只有與改良派在政治思想上明確劃清以后,才能說革命派的形成。革命派與改良派的分合發(fā)展革命派與改良派的主要區(qū)分,即人人熟知的前者主張武裝推翻清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后者主張在不變動清朝統(tǒng)治情況下進行改良。這兩種主張從他們雙方出現(xiàn)起就不相同,但不是從二者一開始出現(xiàn)就明顯劃清的。政治論爭開始并不明顯尖銳,兩種政治力量的成員中,思想界限并不清晰,有的成員思想上兩方面的特點都有,有的在組織和行動上發(fā)生變化。兩種政治力量之間,在思想上組織上明顯劃分開來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可以說是革命派形成的過程,要弄清革命派的形成,就必須弄清二者思想分合發(fā)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個由不明顯到清晰的過程,也是一個有分有合到迥然不同的過程。如果不這樣歷史的來看兩者的形成,就會對一些歷史現(xiàn)象誤解或不理解。我們不能把二者在思想上還沒有明確劃分時期某些人物間的關系,主觀地用以后的標準,甚至現(xiàn)在的標準去臆測他們。比如把孫中山和梁啟超的某些過從看成是孫的界限不清、梁的投機欺騙。也不能把唐才常、吳祿貞思想言論行動上的某些矛盾看得不可思議,甚至輕易地否定他們起過的革命作用。相反,應該是把這兩種思想逐步劃分、有過分合的過程清理出來,找出其歷史原因與影響。革命派和改良派劃分清楚、分合發(fā)展,亦即革命派的形成過程,可以分作幾個階段:(一)戊戌變法前這個階段中改良派已經(jīng)形成,革命派也已出現(xiàn)。政治主張的不同也是清楚的。但在政治主張上也有共同點,即當時國事日蹙,民族危機嚴重,都想挽救國家危亡,可以說當時對救國這一點上還是相同的,當時救國的不同手段,即維新改良與推翻清朝的不同,還沒有擺到頭等重要的地位,兩派人員之間還有往還,并有某種程度的合作。在這方面革命派還更主動,其事例如:一八九五年孫中山在廣州設革命機關農學會,“嘗請康及其徒陳千秋等加入,陳頗有意,以格于師命而止?!瘪T自由:《革命逸史》,初集,1946年商務印書館版47頁。)同年春在上海,陳少白曾拜訪過康有為,向他陳說推翻清朝的道理,康有為還“首肯者再”,說“很對的”。并介紹了梁啟超,三人談了幾個鐘頭。特別是一八九六年冬,橫濱華僑倡議組織教育子弟的學校,“欲由祖國延聘新學之士為教員,以此就商于興中會,陳少白乃薦梁啟超充任,并代定名為'中西學校',……康以梁啟超方任時務報記者,薦徐勤為代,并助以陳默庵、陳蔭農、湯覺頓,且謂‘中西'兩字不雅,更為易名‘大同',親書‘大同學校'四字門額為贈,徐勤既抵日本,初與孫陳時相過從,引為同志”。這些史實說明,在戊戌變法前,革命派與改良派之間,曾考慮過合作,人員之間有來往,還沒有發(fā)生大的論爭。這是由于兩派政治思想當時主要地追求挽救國家危亡,康梁“初亦以救國二字為號召,……當時兩黨固非不可同冶一爐而致力于國事也?!保T自由:《革命逸史》,六集,1981年中華書局版,9—10頁。)此時在雙方之間,還有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即要救國,也就是愛國。革命派自不必舉例,就是改良派在這個時期中也還保有這一點,據(jù)一個革命派的回憶說:“丁酉冬,大同學校成立,余遵父命入學,徐勤(號君勉)任校長,專以救國勉勵學生,每講演時事時,恒慷慨激昂,聞者莫不感動。教室上黑板及課本書面皆大書標語曰:‘國恥未雪,民生多艱,每飯不忘,口哉小子'十六字,師徒每日罷課時必大呼此十六字口號始散。”(馮自由:《革命逸史》,初集,1946年商務印書館版第51頁。)說明當時雙方在愛國這一點上有共同的基礎,由于這一共同點的存在,改良、革命手段之不同還并不突出,雙方當時并非水火不相容其原因在此。(二)庚子以前這段時期兩派主張分歧日益明朗,相互交往減少,開始發(fā)生爭論,但在個人之間仍有往來,改良派中亦有人與革命派接觸,如梁啟超。戊戌變法是改良派活動的一個高潮,他們由政治宣傳發(fā)展到政治運動,這一政治派別已經(jīng)有理論、有一定的組織、有政治綱領并推動了政治運動,改良派已完全形成。他們通過光緒帝頒布了一些沒有得到實現(xiàn)的政治方案。戊戌變法雖然遭到失敗,但是改良派的首腦人物,特別是康有為的思想,不但沒有從改良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反而鉆進了封建君臣恩遇的死胡同,并于一八九九年成立保皇會。既然改良派用“勤王”代替了“救國”,用“忠君”換去了“愛國”,就必然使他們與革命派疏遠以至敵視,愛國的共同點消失,改良與革命的爭論必然突出起來。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梁先后逃往日本,孫中山等人“以彼此均屬逋客,應有同病相憐之感,擬親往慰問,藉敦友誼。□托宮崎、平山向康示意。康自稱身奉清帝衣帶詔,不便與革命黨往還,竟托故不見?!备牧寂刹⑶以诠餐k的橫濱大同學堂中張貼攻擊孫中山的字條。并與孫中山“駁論激烈,相持不下?!本褪钦f改良派的主要負責人一旦放棄了愛國的要求時,就開始敵視革命派,爭論必然發(fā)生。但是在戊戌變法后,由于事實的教訓,改良派中也開始有人轉向革命派,著名的如畢永年、王照等。也有的人徘徊不決,二者兼有,如唐才常、吳祿貞等人。也有的改良派沒有立即與革命派斷絕,如梁啟超。在革命派方面,則對改良維新的行不通更為明確認識,如章太炎原先可以任時務報記者,到一九OO年在上海張園召開的國會上,即剪辮明示與改良決裂。這段時期雖短,但在革命派與改良派之間,已基本劃明白,相互開始爭論,一九OO年左右革命派已開始形成。這幾年中被人們注意的是梁啟超與革命派的關系,即所謂“孫梁攜手”,梁啟超在康有為離日赴美后,于濱曾與楊衢云會談合作,雖然不成,但說明尚未斷絕。這年的夏秋間,梁與孫中山“往還日密,漸贊成革命,其同學韓文舉、歐榘甲、若、梁子剛等主張尤形激烈。于是有孫、康兩派合并之計劃?!边@分改良派人士此時有此主張,說明他們與康有為地位不盡相同,還沒有完全丟棄救國主張轉到康有為的“勤王”死胡同,梁啟超當時的些政論文章說明了這一點。固然以后他還是退回到改良立憲的立場上去了,但當時這段時間的思想,也不能以“投機”二字概括,應對的演變作具體分析。這段時期中唐才常和自立軍的活動,則顯示了另一種矛盾。即改良維新思想與革命反清思想開始明顯分歧,但又沒有明顯劃開,處在激烈分化過程中的這種分歧又同一的矛盾,體現(xiàn)到一個具體人物身上,或事件上,唐才常和自立軍就是典型。兩種思想出現(xiàn)在同一個人身上,兩派不少人都參加了自立軍活動,這并不是邏輯上的矛盾,而是說明兩種思想正處在由不明確到開始劃分清楚、由原先有共同點到開始消失的交界點上。(三)同盟會成立以前一九OO年以后,清政府腐朽走狗面目已無掩飾,這幾年中全國各地反帝反封建自發(fā)斗爭迅猛興起,推翻清朝政府已成為救國的必由之路。這幾年中政治與思潮發(fā)展是如此迅速,在短短不到五年之中,革命派與改良派的不同主張明顯地擺在人們面前,使人們必擇其一。這段時期中,一九O三年又是最主要的一個年頭,拒法、拒俄運動以及蘇報案等事件把民主革命思潮推向一個高峰,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投降媚外、鎮(zhèn)壓人民的行徑,使人們對革命與改良看得更清,不允許有什么徘徊,沒必要再有游疑了。原先首鼠兩端的改良派被迫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梁啟超就是在一九O三年明確表示了他們與革命派的決絕與區(qū)別,而革命派為了推翻清朝政府,也正是在一九O三年于日本成立軍事學校,訓練武裝反清骨干人員的。在這個意義上,把一九O三年說成革命派的形成比較恰當,那么,一九O五年同盟會成立,可以說是革命派的最終形成了。由上可見,二十世紀初,由于在階級基礎方面,在政治形勢上條件具備,革命派正式形成。同時革命派也是在二十世紀初,與改良派的早期論爭中形成的。三革命派與改良派的早期論爭康有為、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后先后逃亡日本,一八九八年十一月,梁啟超在橫濱創(chuàng)辦《清議報》作為他們在海外的喉舌,一八九九年七月,康有為在加拿大域多利建立?;蕰_丟掉維新變法這面含有愛國性質的旗幟,宣揚幻想載□復辟,以后他又在南洋、歐美澳有華僑居住的地方建立?;蕰种C構,發(fā)展勢力,暫時蒙蔽部分人。并且陸續(xù)在橫濱創(chuàng)辦《新民叢報》(一九O二年二月),在上海創(chuàng)辦《外交報》(一九O二年一月)、《東方雜志》(一九O四年三月)和《揚子江》(一九O四年六月)。在這些刊物上,他們對外主張實行不觸及帝國主義根本利益的所謂“文明排外”對內宣揚君主立憲,反對民主革命。康有為在一九O二年發(fā)表專門針對革命的文章《辨革命書》,公然指斥革命是“人不分割我而我自分割之,天不弱亡我而我自弱亡之”,他骨子里主要是反對推翻清朝,居然聲稱:“談革命者開口必攻滿洲(意指清朝政府一一引者),此為大怪不可解之事?!本谷恍麚P清朝統(tǒng)治是“唐虞至明之所無,大地各國所未有也,亦可謂古今至仁之政矣?!保涤袨椋骸侗娓锩鼤?,見張□等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下簡稱《時論選集》)第一卷,上冊,212、214頁。)他們一方面公開反對革命、主張保存清朝統(tǒng)治,另一方面則要求清政府向資產階級上層讓出部分權利。康有為在一九O二年發(fā)表的《公民自治篇》中大講“公民”,他所講的“公民”是“家世清白”、“能施窮民,能納十元之公民稅者”“一切得與齊民異,如秦漢之爵級然矣”。所謂“公民”就是指由地主官僚轉化來的資產階級上層。這些“公民”與一般人民群眾有很大區(qū)別?!凹葹楣瘢门e其鄉(xiāng)、縣之議員,得充其鄉(xiāng)、縣、府、省之議員,得舉為其鄉(xiāng)、市、縣、府之官。不為公民者,不得舉其鄉(xiāng)之議員,不得舉充鄉(xiāng)、縣、府、省之議員,不得舉充鄉(xiāng)、市、縣、府之官,一切權利,不得與公民等。如此則榮辱殊絕矣。民將皆發(fā)憤為公民,民將皆自愛而重犯法而期為公民。”他的這種壓迫下層發(fā)展上層的辦法,是打著“公民”的招牌,乞勸清政府給以支持,他說:“人人與之同憂,而君可免憂,人人與之同患,而國可免患,公民哉!人人與之同權,而君權益尊,人人與之同利,而君利益大,公民哉!”康有為:《公民自治篇》,見《時論選集》,第一卷,上冊,174、176頁。)改良派代表的利益,保護清朝統(tǒng)治的態(tài)度說得是很清楚了。他們還大肆攻擊當時國內正在掀起的群眾反帝反封建斗爭,反對反清革命。一九0—年《清議報》一篇文章公然咒罵:“義和團者亂民也,吾恐朝廷不與以排外之題目,則張獻忠、李自成之流,亦將煽之以出他舉矣?!壁w振:《說敗》,見《時論選集》,第一卷,上冊,19頁。)一九O三年六月《中外日報》連載一篇名為《革命駁議》的文章則對人民群眾,對革命可以說極盡污蔑之能事。他們說:“近惟大江南北,及兩廣地方之會匪,已處于□天□地側身無所之地步,或者有革命之思想,可以引為我有,然此等人殊不足恃。觀哥老會黨在長江一帶滋事多次,終無一成,事可知矣。若引為心腹股肱,是取敗之道也。”他們既然只乞求于皇帝,看不起人民群眾,那么必然也就反對革命派的主張,“夫以多數(shù)之鄉(xiāng)民,既未能煽以革命如此;散處各地之會匪,又不可恃如彼;僅恃此數(shù)十人高掌遠跖,日以革命之名詞,集徒黨而演說,冀有起而應之者,果何益之有歟?”“然使天眷中國,圣主當陽,內修政治,外聯(lián)邦交,中國猶有可為也。若革命之說一起,則舉足之頃,已即釀亂,已即必敗,而內訌未已,外侮踵至,中國即非復我有矣。不亦可以已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改良派在這一時期展開了論爭,但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對康、梁改良派的認識有著一個曲折的過程。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梁逃亡日本,孫中山等許多革命派認為他們吃了清政府的苦頭,該會“改弦易轍”實行“革命的辦法”了,謀求和他們聯(lián)合反清。但是,由于康有為不但堅持改良主義,而且反復強調“今上圣明,必有復辟之一日。余受恩深重,無論如何不能忘記,惟有鞠躬盡瘁,力謀起兵勤王,脫其禁錮瀛臺之厄,其它非余所知,只知冬裘夏葛而已”,談判不得結果。梁啟超當時思想在形勢激烈發(fā)展變化下,處于一種極端矛盾狀態(tài),從這個時期他的幾篇代表性文章可以看出。一九O—年《清議報》發(fā)表的《過渡時代論》一方面歌頌“有進步則有過渡,無過渡亦無進步。”說當時中國“人民既憤獨夫民賊愚民專制之政,而未能組織新政體以代之”。但同一篇文章中又說:“故倡率國民以就此途者,茍不為之擇一最良合宜之歸宿地,則負國民也實甚。世界之政體有多途,國民之所宜亦有多途。天下事固有于理論上不可不行,而事實上萬不可行者;亦有在他時他地可得極良之結果,而在此時此地反招不良之結果者?!保簡⒊骸哆^渡時代論》,見《時論選集》,第一卷,上冊1、5、7頁。)即顯示出其思想在改良與革命上的矛盾,顯示出當時與康有為?;矢牧妓枷胗幸欢ǖ牟町悺2畈欢嗤瑫r他發(fā)表的《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更突出地表明了他的這種矛盾,他在論述“破壞與成立”的關系時說:“今日之中國,又積數(shù)千年之沈疴,合四百兆之痼疾,盤居膏肓,命在旦夕者也,非去其病,則一切調攝滋補榮衛(wèi)之術,皆無所用,故破壞之藥,遂成為今日第一要件,遂成為今日第一美德?!闭f:“故今日而言破壞,當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得已之事?!钡黄恼峦欢沃薪又终f:“雖然,天下事成難于登天,而敗易于下海,故茍不案定目的,而惟以破壞為快心之具,為出氣之端,恐不免為無成立之破壞,譬之藥不治病,而徒以速死,將使天下人以藥為詬?!保簡⒊骸妒N德性相反相成義》,見《時論選集》,第一卷,上冊,15頁。)這段時期中思想上的這種矛盾是他與康有為的差異。他與康本質上相同的地方,也就是后來他又退回去的原因是,他們都是為爭取上層資產階級的發(fā)展而向清政府乞求勸說,而不是反清革命。一九O二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的一篇文章《論立法權》中,用充滿情感的語氣苦口婆心地實際上說給清朝政府:“故今日之君主,不特為公益計,當□國民以立法權,即為私利計,亦當爾爾也。茍不口之,而民終必有知此權為彼應有之一日,及其自知而自求之,則法王路易第十六之復轍,可為寒心矣?!绷簡⒊骸墩摿⒎唷?,見《時論選集》,第一卷,上冊,第163頁。)他的“進步的”帶有感情的辭章確也占據(jù)了不少輿論陣地,但他同時又用人民革命嚇唬清廷,表露了上層資產階級的利益,從這一點發(fā)展到以后用君主立憲來抵制革命也就不足為奇了。梁啟超在當時這種思想狀態(tài)下,與興中會持“合作”姿態(tài),使在日本的不少興中會員倒向改良派,雙方原合辦起來的大同學校亦為改良派奪取。一八九九年冬,康有為指示梁啟超到檀香山活動,梁啟超臨行還向孫中山表示“合作到底,至死不渝”,孫中山用親筆信介紹梁啟超給孫眉及其他興中會員,梁到檀香山后采取欺騙手法,編造自相矛盾的口號“保皇為名,革命為實”,又有孫中山的親筆信,使不少興中會員受他的迷惑,革命派在檀香山的陣地被?;逝筛`據(jù)。孫中山等革命派于一八九九年兩次派畢永年等到長江流域聯(lián)絡會黨,又命鄭士良、陳少白等在香港設立聯(lián)絡會黨機關,聯(lián)絡廣東會黨,但改良派又打出“殊途同歸”的旗號,把哥老會的龍頭拉了過去,不搞反清搞“勤王”,使興中會在長江流域及廣東一帶慘淡經(jīng)營起來的會黨基礎遭到挫折。這些說明在二十世紀最初幾年,兩派思想界限不清,革命派遭到不少損失。但是隨著歷史的向前發(fā)展,一九O三年起全國群眾革命風潮日盛,民主革命思潮也趨向高漲,梁啟超的矛盾思想狀態(tài)必然回歸到他代表的根本利益上去,而蒙蔽手段亦不可能延續(xù)下去,從一九O三年起他發(fā)表了一系列反對革命的文章,這是他所代表的上層資產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一九O三年春節(jié),梁啟超發(fā)表《敬告我國民》,公然宣稱國民程度太低,不配講革命。他說:“今憂國者動輒曰政府壓制,故民間不能展其力也。斯固然也。然使政府壓力頓去,我國遂能組織一完備之國家乎?我有以知其不能也”。他論證了“我國民自治力之甚弱”以后,得出結論說:“故吾輩今勿徒艷羨民權,而必當予備其可以享受民權之資格”“故我國民勿徒怨政府詈政府而已。”他警告人民如果起義革命,清政府雖無能力鎮(zhèn)壓,“則定之者不得不賴外國”“至于賴外國以定內亂,吾族尚可問耶?吾族尚可問耶”?(梁啟超:《敬告我國民》,見《時論選集》,第一卷,上冊,340—342頁。)這是公開恐嚇革命。一九O四年他又發(fā)表《新大陸游記》,更進一步說:“今日中國國民,只可以受專制,不可以享自由?!薄袄讋铒L行,以鐵以火,陶冶鍛煉吾國民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夫然后與之讀盧梭之書,夫然與之談華盛頓之事。”(梁啟超:《新大陸游記》《中國人之缺點》,見《時論選集》,第一卷,下冊,791頁。)全國各地群眾反帝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革命思潮的發(fā)展,使他的上層資產階級改良立憲立場更加堅定,對革命也就更加敵視了。這幾年他的思想發(fā)展和革命形勢發(fā)展同步加快。一九O四年四月他發(fā)表的《中國歷史上革命之研究》一文竟把革命說成是最可怕的壞事?!爸袊鵁o革命則已,茍其有之,則必百數(shù)十之革命軍同并起,原野厭肉,血,全國糜爛,靡有孑遺,然后僅獲底定。”他數(shù)說革命之害說“國革命,則被革命之禍者全國,而食其利者并不得一方面?!薄爸袊锩?,蒙革命之害者動百數(shù)十歲,而食其利者不得一二年,故一度革命,而所積累以得之文明與之俱亡?!薄按宋崴杂谝卤蝗珰W震撼中國之革命主義,而言之猶有余栗也。”這些言論出之表改良派理論家之口,本不足奇,只是這幾年形勢發(fā)展太快,迫使他必須明確表態(tài)罷了。改良派從組織到政治思想領域大肆向革命派進攻,從反面教育了革命派,孫中山為了揭露改良派的面目,恢復革命派的陣地,于一九O三年七月到日本東京,在留學生和華僑中講述革命道理和方法,幫助他們認識改良派實質并與之劃清界限。八月間在東京成立青山軍事學校,孫中山在學生的誓詞中第一次明確地提出要實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這個革命綱領斗爭目標明確,劃清了與改良派的界限,從思想上武裝了革命派。孫中山于十月間又到檀香山,看到興中會遭到梁啟超的破壞。孫中山著手宣傳革命,到處發(fā)表演說,并改組《檀山新報》,作為宣傳機關,與改良派展開組織和思想上的斗爭。一九O三年十二月,孫中山發(fā)表《敬告同鄉(xiāng)書》,揭穿了梁啟超等人的偽裝,旗幟鮮明地指出了革命與改良的不同,他說:“夫革命與保皇,理不相容,勢不兩立。今梁以一人持二說,首鼠兩端”,揭示出他們一伙“口談革命者,欲籠絡革命志士也”,從他們“演說?;柿椫肌币约拔勖锶嗣瘛安划斚碛忻駲唷钡男袨榭?,“可見彼輩所言?;蕿檎姹;?,所言革命為假革命,已彰明較著矣。由此觀之,革命、保皇二事決分兩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東西之不能易位?!彼谝痪?/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