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優(yōu)質課教案_第1頁
省級優(yōu)質課教案_第2頁
省級優(yōu)質課教案_第3頁
省級優(yōu)質課教案_第4頁
省級優(yōu)質課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省級優(yōu)質課教案

省級優(yōu)質課教案1教學目標

1.了解詞人的生平及作品風格﹙知人論世﹚。

2.結合詞句,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方面解讀詞人愁情。

3.探尋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4.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經(jīng)驗。

2重點難點

鑒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

3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討論法

4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愁,仕途失意壯志難酬,兩地相思離愁別緒,愁是我國古代文化風景中凄涼的一角。李煜的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賀鑄的愁是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崔鶯鶯的愁是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那么,作為詞壇愁將的李清照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她的詞《聲聲慢》。

二、新課學習:

1、作家作品簡介。明確: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

3、教師范讀。

4、疏通詞意。

5、把握詞眼。

﹙古詩詞十分重視字句的錘煉,常有詩眼詞眼之說。眼傳神之所,詞眼是最能體現(xiàn)作者內心情感的字、詞或句子,請找出本詞的詞眼。﹚明確:詞眼是: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講授品味語言

(1)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后人評價自然貼切,無斧鑿痕,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于文學史,空前絕后,沒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開頭七組疊字是怎樣從多角度抒寫愁情的?

從人物描寫的角度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意蘊。

明確:﹙希望找到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結果不但無獲,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反而感到凄涼憂戚。這句話放在開頭,奠定詞的感情基調。﹚

尋尋覓覓rarr;動作rarr;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rarr;環(huán)境rarr;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rarr;心理rarr;凄涼慘淡

感情基調:哀婉、凄涼、愁苦

追問:聯(lián)系所學詩文,說說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范例引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迷惘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明確:韻律美;增強情感。

(3)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國愁山河淪喪亡國之恨

愁之二:家愁夫妻永別喪夫之哀

愁之三:情愁形影相吊孀居之苦

(4)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5)在這些間接寫愁的詞句中,選擇了典型意象,聯(lián)系所學詩文,說說詞人是如何通過意象來抒發(fā)心中的哀愁的?

明確:酒、雁、黃花、窗、梧桐細雨等。

追問一:酒有何意蘊?

引導:無法消愁。有詩為證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結論: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為何說是淡酒?

引導: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追問二:雁有何象征意義?

深化:為什么作者看到雁會傷心?

引導:觸目傷懷。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是北方人,避難南下,于是雁成了舊相識。雁可以重新回到北方,此人卻只能客居江南,國破家亡之苦。丈夫亡故,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依舊,收信的丈夫卻不在人世,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結論:雁是離愁的象征,是親友音訊的象征。

追問三:黃花有沒有寓意呢?

引導:倍感孤單,李清照有用黃花裝點案頭的習慣。丈夫趙明誠也常將菊花簪在她的發(fā)間。而今,物是人非,只能認黃花凋零。看到花的憔悴,推物及人,愁上加愁。

結論:黃花喻憔悴的容顏,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問四:結合詞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兒?

引導:獨守凄涼。白日如夜,那長夜就更難熬。這就傳遞出詞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問五:梧桐細雨的象征意義?

引導:梧桐細雨是凄涼哀傷的象征。

(6)小結。這一系列的意象都是最能體現(xiàn)愁思、愁緒的意象。作者將它們疊加起來,就將愁情推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7、再讀全詞,把握主旨。

明確: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是和著血淚寫下的千古絕唱。

8、感受藝術特色。

明確:首先,疊字的運用。全詞首句即連下十四個疊字,質樸清新,自然流暢,卻準確地反映出詞人的孤單與凄清、沉痛與心酸、憂郁與愁悶,表達了詞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心理狀態(tài)。

其次是借景聲情,寓情于景。將自己傷感,凄苦的愁緒融入到了對淡酒、飛雁、黃花、細雨等這些蕭瑟慘淡的意象的描寫之中。用哀景引發(fā)愁,在哀景中蘊蓄愁,以哀景來烘托愁。充分表現(xiàn)出詞人杰出的藝術才華。

總結

了解時代背景(知人論世)

把握詞眼

意象

品味語言

意境

領悟主旨

感受藝術特色

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所學知識,比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詞作家表現(xiàn)愁緒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義。

省級優(yōu)質課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詞上下闕的含義

2、理解李清照在詞中的表達出的愁

教學重點

李清照此詞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

同上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賞析、誦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背景導讀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里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詞賞析

一、作者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李清照十八歲嫁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楹?,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

但作為一個才華出眾、情感豐富的女子難免對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義的態(tài)度,所以盡管生活是滿足的,李清照也常常會感到一種惆悵。這種惆悵是來自社會對女子的壓抑還是由于她對生活有著更高的追求不能實現(xiàn),就不得而知。只是這種惆悵常常出現(xiàn)她前期的詞中,與溫馨、喜悅相互交織。她的兩首《如夢令》似乎正好反映出這種復雜的情感: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前一首表現(xiàn)了無憂無慮、開朗活潑的性格,后一首則流露了她對年華變遷的悵惘,似乎青春也在這暮春的風雨中被摧殘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shù)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之情的感受,屬于詞的傳統(tǒng)題材。但過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來寫這一類詞,往往隔著一層。而李清照寫的是自己親身感受與內心體驗,因此她的詞就格外真摯細膩、委婉動人。她從女性的心理出發(fā),以女性特有的筆法來組織,因而別有一番風味,如: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頭,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醉花陰》

但其后不久,時代的巨變打破了李清照閑適恬靜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這初,趙明誠任江寧知府,李清照也載書十五車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寧。第二年趙明誠去世,接著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后來,趙明誠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錄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筆調回憶了她與趙明誠烹茶賭勝、賞玩金石的歡樂,敘述了南渡后輾轉流離、坎坷不盡的經(jīng)歷,抒發(fā)心中郁積的哀慟。由于一連串的變故,李清照的性格由開朗變得憂郁,如今的情懷正如《武陵春》中所寫的: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作李清照居金華時。久經(jīng)飄泊,獨在異鄉(xiāng),盡管春日雙溪風光綺麗,但在她的眼中,卻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觸景生情,越發(fā)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這一類詞中沒有正面描寫民族災難的場景,也沒有直接呼喚英雄主義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個人遭遇,在她心靈深處刻下抹不去的傷痕。她的詞中這樣寫道:

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清平樂》

我們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閑愁,而是由鄉(xiāng)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想破滅后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因此,這愁字往往表現(xiàn)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厲。

二、全詞賞析

開篇的尋尋覓覓反映詞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tài)。環(huán)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么。它們似乎是遺失了,又似乎本來就沒有。這種心情,有點近似姜愛的所謂人間別久不成悲。這,就不能不使人產(chǎn)生一種尋尋覓覓的心思來。只這一句,就把她由于敵人的侵略、政權的崩漬、流離的經(jīng)歷、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擔的、感受的,經(jīng)過長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顯示出來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點什么,結果卻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虛,這才如夢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環(huán)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說,由環(huán)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內。接著凄凄慘慘戚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huán)境過渡到慘戚的心靈。開頭王句,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凄涼心境。

緊接著寫詞人悲苦心境產(chǎn)生的原因。乍暖兩句,本應說由于環(huán)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然而這里不說境之冷清,心之慘戚,而獨歸之于天氣之乍暖還寒。接下來,本應說借酒澆愁,但愁仍難排遣。可此處不明說,卻言談酒不足以敵急風。用意上含蓄,行文上騰挪。其實,這仍是開頭三句的延伸。所謂情在詞外。雁過也三句,將上文含情未說之事略加點明。正是此時,一群征雁掠過高空,在急風、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它們的摹然闖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無空谷足音之感。但這感,不是喜,卻是傷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xiāng)相逢,使得這種種情債匯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過片直承上文。仰望則天空過雁,俯視則滿地殘花。菊花雖然曾經(jīng)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在枝頭堆積起來,然而,現(xiàn)在卻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開時搞來戴在頭上,而今,誰又有這種興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風欺人,淡酒無用,雁逢舊識,菊惹新愁。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孤孤單單地靠著窗兒,怎樣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極點。黃昏尚且難熬,那么漫漫長夜又將如何度過呢?一種凄清的苦況蘊含于平淡語言之中,發(fā)人深思。緊接著,梧桐葉落,秋色愁人,細雨靡靡,更添愁緒。這里將凄涼的景色與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詞的意境更為深遠。

最后一句,總括上文,是說在愁之外另有一層深意: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三字極其有力,一筆收住,總括上述種種情景;怎一個愁字了得又放開一步,開拓出一種含蓄的境界,讓人想象,發(fā)人深思。詞人滿紙嗚咽,筆筆寫愁,難道除了愁外,還有什么難以言傳的心事?這明明是提醒人們,這里除了悲歡離合、春憂秋愁一類私愁外,更有時代的、民族的、國家的公愁在。這結尾,能調動讀者的思想活動,從而擴大并深化了主題,大有回腸九疊后,猶有剩回腸的藝術效果。

三、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詞。

2、課外閱讀李清照的詞,體現(xiàn)其藝術風格。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堵暵暵齩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墒呛涫怯墒枪陋氁鸬?,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jié),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p>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fā)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xiàn)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賦興了,直截了當?shù)卣f: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綜觀李清照這首寫于晚年的《聲聲慢》,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從遣詞造句方面來說,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為李清照,易安詞不愧為易安詞

省級優(yōu)質課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疊詞的分析,體會其作用。

2.學生通過對黃花、梧桐、細雨等意象的分析,學會解讀詞的意象。

3.學生通過對詞人生平的了解,體會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愁的內涵。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解讀詩詞的意象。

教學難點:

學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經(jīng)歷,體會其愁之內涵。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分析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輕撫中華歷史的塵煙,蕭瑟秋風中,一位才情四溢的女詞人朝我們緩緩走來。她衣著淡雅、面容憔悴、神情凄苦。金人的鐵蹄踏進了京都,也踏碎了她原本幸福而平靜的生活。從此,她個人的命運便隨著國家的命運而改變。靖康之變,她與丈夫被迫逃離家鄉(xiāng),南渡避難;不久,與他情投意合、恩愛情深的丈夫突然染病身亡,留下她孤身一人,飄零天涯。

她歷經(jīng)人事滄桑,國破家亡夫死,自己顛沛流離,所有的不幸,壓在這個弱女子的肩頭。這一天,面對蕭瑟的秋風,面對庭院衰敗的菊花,面對著舊時相識的大雁,面對著梧桐細雨,她不禁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令人肝腸寸斷的《聲聲慢》。

千年之前,李清照寂寞離開人世,但她的詩詞流傳于世,希望能從茫茫人海中尋找知音。千年以后,很多人用朗讀的方式和這位女詞人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下面,我就播放一段配樂朗誦。

二、聽讀,初步感知全詞

(一)播放學生錄音《聲聲慢》。

1.問:這是咱們班同學自己配樂朗誦的《聲聲慢》,大家認為讀得怎么樣?

生:好(或還行)

2.那我們之前說過,朗讀的時候,有許多地方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字音、停頓、節(jié)奏,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感情。不可能每個同學都能成為專業(yè)的朗誦者,但是經(jīng)過每個同學感情澆筑的朗誦,卻會有著別樣的光彩。當然,要讀出詩詞的感情,還是要先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近這位千古奇女子李清照。讓她的詞作,帶我們進入她的世界。

對于這個朗誦錄音,我先不作具體的評價。我相信,等我們這節(jié)課結束的時候,大家對于這首詞作的的朗讀,會有更多的體會。

三、品讀,深入感受詞人的愁情。

閱讀詩詞是心與心的交流,朗讀也是如此。詞中的感情,只有我們真正的理解了李清照的心情以后,才能明白的表達出來。感情,是詩詞的靈魂。下面,我們一起來走近李清照,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一)大家都至少讀過一遍《聲聲慢》,我想請大家告訴我,讀完這首詞,你們有怎樣的感受?

生:悲傷、孤獨

問:如果用詞中的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

生:愁

上節(jié)課我們說過,李清照的詞可是分為前后兩期。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堵暵暵繉ひ捯挕繁闶沁@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作者在詞的最后說怎一個愁字了得,也就是說僅一個愁字還表達不了。而這首詞被稱為千古第一悲情之詞,李清照又是如何表達她如此深重,濃得化不開的愁呢?你認為哪些詞句寫的最好,最深刻,表達的淋漓盡致?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疊字鑒賞。

前人對李清照連用十四個疊字評價非常之高,說是出奇制勝,匪夷所思矣。

(1)我們之前見到過疊字的詩句嗎?(PPT展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金英雄。《三國演義》主題歌(楊慎《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蝶戀花》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問:疊字有什么好處?

答:疊字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14個字雖是重疊使用,卻絕無重復累贅之感,朗讀起來,只覺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你能感覺到她心中塞滿了愁苦,她需要發(fā)泄,需要傾訴,她想一口氣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來。

(2)分析7個疊詞中蘊含的層次。

問:開篇十四個疊字,我們可以簡單地分析一下層次。尋尋覓覓明顯是李清照的一個動作。人在什么情況下才尋覓?

答:有兩種情況,一是我們的東西丟了,要去尋找,一般不說尋尋覓覓;心中失落的時候,悵然若失就尋尋覓覓,仿佛一直在找在什么。

問:那么李清照她在尋覓什么呢?

答:她和丈夫在一起時候的那段時光。

問:那段幸福的日子。還有嗎?

答:詩人到底在尋找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閑適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時的情意,還是心愛的古玩字畫?詞人尋尋覓覓地找,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這反映詞人內心空蕩,無可排遣寄托。

問:尋找的結果如何呢?

答:尋找的結果是冷冷清清,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凄涼的氣氛包圍。

問:冷冷清清,指的是什么呢?

答:這里的冷清的環(huán)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周圍的環(huán)境的確是冷清,冷清還反應出內心的冷清。然后她的情感,冷冷清清,冷清的環(huán)境有一種凄冷,冷清的心情有一種寂寞。

問:最后的凄凄慘慘戚戚呢?

答:凄凄慘慘戚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huán)境過渡到慘戚的心靈。

此三句,由外而內,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詞人孤苦無告的凄涼心境。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

(3)PPT展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對此疊字的評價,與學生的解讀分層一樣,提高學生的自信。

(4)朗讀指導:尋尋覓覓四字,應讀得緩慢、迷茫,冷冷清清,用降調,輕聲讀,

凄凄慘慘戚戚六個字,則要一字一頓,讀出字字悲的感覺。

2.小組討論,解讀詞中意象: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著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著我色,請問作者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她的愁呢?

(1)淡酒

①有關酒的詩句:(PPT展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②點撥:酒總是與愁的聯(lián)系在一起。如何理解淡酒呢?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③結論:淡酒象征濃愁。

(2)秋風

①有關秋風的詩句:(PPT展示)(略講)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

②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3)過雁

①有關雁詩句:(PPT展示)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沙》

②點撥:本該北歸的大雁卻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真可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過雁不正是以前經(jīng)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舊時相識的雁嗎?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③結論:過雁象征離愁。

(4)黃花(略講)

①列出有關黃花詩句:(PPT展示)

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李清照《醉花陰》

②點撥:李清照詞中多用黃花意象。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這里,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③結論:黃花凋零,容顏憔悴,心境不復當年。

(5)細雨(略析雨意象,詳講梧桐意象。)

①列出有關細雨詩句:(PPT展示)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

②結論:細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征。

(6)梧桐意象(結合細雨,詳講梧桐細雨意象。)

①列出有關于梧桐細雨的詩句:(PPT展示)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

窗在梧桐葉底,更黃昏細雨,枕前前事上心來,獨自個,怎生睡。歐陽修《一落索》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

②點撥: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梧桐細雨是中國古典文化中一個經(jīng)典的意象。我們可以借助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去感受:春風桃李花開日是一種萬物盛開的景象。秋雨梧桐葉落,則是秋天的綿綿細雨打在這已經(jīng)發(fā)黃梧桐葉上,梧桐葉隨風慢慢地落下來。顯得十分的凄涼,有一種深秋的孤獨與寂寞。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