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 Z12-C.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鴨所固定的能量來源于生產者固定的能和飼料中的化學 Z12-D.的能量的去向是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和被分解者利 Z12-A.現(xiàn)C.c、de現(xiàn)有兩個不同類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Ⅰ和Ⅱ,Ⅰ和Ⅱ的生產者含有的總能量相同,據(jù)圖分析, Z12-大氣中CO2過多與碳循環(huán)失衡有關,因而“低碳生活”已經(jīng)獲得全社會有識之士的普遍認同。 Z12-A.CO2含量B.大氣中CO2的增加主要與異養(yǎng)型生物②的數(shù)量增加有關太湖藍藻以微囊藻為主,其分泌的胞外多糖有利于微囊藻的,從而促進的形成。下列 C.影響產生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有光照、水溫和營養(yǎng)物質D.產生后使太湖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力穩(wěn)定性提某山谷因泥石流而導致植被,若干年后在人為干預下,又恢復了盎然生機。假定某種群當λλ 能力,它的基礎 ①連續(xù)多年使用同種殺蟲劑滅②交替使用多種殺蟲劑滅N、PpH>8Z12- 從圖乙來看,鯉魚體長在4.2cm時,假設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存在鯉魚、沼蝦、藻類,若鯉魚獲得的能量為24kg,則最少需要藻類 ①治理磷元素導致的富營養(yǎng)化的堿性水體,應該選擇較理想的藻類是 ,理由 ②現(xiàn)要投喂鯉魚去除①中的藻類,投喂鯉魚的體長應該大于4.2cm,理由是此時 (1)圖(1) 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構成生物群落,乙所代表的生物對應圖(2)中 (2)若圖(2E7.3×109kJ,B1.5×108kJ,D1.8×108kJ,第一營養(yǎng)級與第二營養(yǎng)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第二營養(yǎng)級與第三營養(yǎng)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5%,則A的能量是 ,此過程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具 (3)“溫室效應”將給人類帶來。下列有關溫室效應及其相關原理的敘述,不恰當?shù)?B.化石的大量燃燒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原因之一 1.BP,AATP,ATPP,D甲表示蛋白質或者多肽;圖乙中有四種不同的單體,并且該有機物是單鏈的,因此圖乙可以表示RNA分別表示植物細胞中常見的三種有機物,因此圖丙表示淀粉,A3.C圖丙所示是核苷酸分子,是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生物體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A項錯誤。圖乙小麥在曬干的過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在烘烤的過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結合水,B項能出現(xiàn)在動物細胞中,D4.D[解析]在細胞鮮重中氧含量最多,A占比例遠高于糖類,能能量,B項錯誤。光合作用時,CO2中碳的轉移途徑是CO2→C3→(CH2O),C項錯誤。碳在無機環(huán)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環(huán),在生物群落內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流動,D5.D[解析]①~③分別是葉綠素、tRNAATPRNAa的結構,D確。6.B[解析]ATP、脫氧核苷酸、核糖體都含有C、H、O、N、P等元素,①正確。酸的氧化分解發(fā)生于細胞中而不是內環(huán)境中,②錯誤。酶可以重復利用,③錯誤。受到抗原刺激后,T細胞可有的產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只有產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的[H]才可用于暗反應階段C3的7.B[解析]ATP,ATP行,A確。核糖體上合成的僅是多肽,多肽需要在內質網(wǎng)、基體中進行進一步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和功能的蛋白質,B項錯誤。中的多種細胞均可產生溶菌酶,而幾乎全身細胞內都有甲狀腺激素的受體,所以甲狀腺激素受體和溶菌酶可以在同一個細胞中產生,C項合后才能發(fā)揮催化作用,D確。8.D[解析]細胞內的有機物均以碳鏈為骨架,但無機物不是以碳鏈為骨架的,A細胞特有的儲能物質,淀粉是植物細胞特有的儲能物質,脂肪是動植物細胞共有的儲能物質,D翻譯的產物不是氨基酸,而是蛋白質,D10.B[解析]核糖體是細菌細胞中唯一的細胞器,其成分中既有蛋白質也有核酸(RNA),A確。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數(shù)量減少,導致細胞之間的黏著性降低,所以癌細胞容易擴散和轉移,B項錯誤。葡萄糖是構成麥芽糖、纖維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單位,C確。脂質中的脂肪可以能量,可以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D確。斐林試劑磷酸化酶溶液2mL(等量)已知蛋白質溶液(豆?jié){、蛋清液)雙縮脲試 紫[解析](1)小麥成熟中的主要成分為淀粉。(2)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條件下生成磚紅麥成熟過程中,還原糖和蔗糖的含量都在逐漸下降(開花后第10~20天下降較快,開花后第20~40(4)本小題實驗的目的是驗證磷酸化酶是蛋白質,2mL胰腺羧基(—[解析](1DNA(2)限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細胞。(3)子的羧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形成肽鍵,同時脫去一分子水,所以脫去的水分子中的氧來自羧基(—COOH(4)D化學反應的活化能。(5)該細胞會因滲透失水而皺縮。(6)物質的跨膜方式包括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其中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因此B蛋白參與的跨膜方式可能協(xié)助擴散或主動。13.(1)核苷酸(2)(3)雌脂肪自然選(4)氨基酸Nmn-18(n-2)能物質,則E是糖原,糖原在中主要分布于肝臟和肌肉細胞。(3)根據(jù)圖中提示:物質d可以促進官的發(fā)育,激發(fā)并維持雌性動物的第二性征,可以推出物質d是雌。物質F在動植物C、H、ON。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經(jīng)脫水縮合形成的,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的總相對分子質量-脫去水的相對分子質量,Bmn-1.B2(淋巴因子),ARNA→RNA胞,不能進行細胞,故染色質不能變成,D項錯誤。2.CA0.05mol·L-1,B0.06mol·L-1,B的滲透壓高于A,故最終B液面高于A允許水分子和尿素分子通過,那么最終半透膜兩側的尿素濃度相等,但是A溶液的蔗糖濃度大于B溶A液面高于B3.C有關的細胞器有四種:線粒體(供能)、核糖體(合成)、內質網(wǎng)(加工、)、基體(加工、泌),C確。圖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線粒體,沒有葉綠體,D項錯誤4.B[解析]甲狀腺細胞通過分泌甲狀腺激素對靶細胞的生理活動進行調節(jié),即圖甲形式,A細胞將抗原呈遞給B淋巴細胞是通過細胞膜直接接觸進行的,D確。5.D[解析]細菌和藍藻都屬于原核生物,都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A中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不該畫出的結構是線粒體,B項錯誤。藍藻細胞中無葉綠體,但由于含有能吸收、轉化光能的色素,所以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生產者,C項錯誤。小鼠肝臟細胞的結構示意圖完全正確,水稻屬于高等植物,所以其細胞中不該畫出的結構是中心體,D確。6.B[解析]由題意可知,“生物膜”上附著的微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分解者,A項錯誤。“生物膜”上附著的微生物的呼吸方式有可能為有氧呼吸,也有可能為無氧呼吸,B確。該反應作用,C、D7.B[解析]據(jù)圖分析,在正常細胞內,氯離子的跨膜方式屬于主動,需要膜上CFTR,C確。水分子是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通過膜結構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氯離子跨膜的方式屬于主動,需要消耗能量,D確。8.C[解析]第一周,植物長勢正常,能吸收無機鹽和水;第二周,培養(yǎng)液中氧氣含量減少,細植物萎蔫可能是因為培養(yǎng)液中水分損失較多,導致培養(yǎng)液濃度大于根細胞液濃度,A、B、D確。需能量,不是因為根細胞缺少相應載體,否則第一周植物也無法正常生長,C9.D[解析]分析題圖,可判斷①為自由擴散,②為協(xié)助擴散,③為主動。含有糖蛋白的一側代表膜外,①方式為物質從膜外到膜內,從高濃度到低濃度,所以可表示肌細胞從組織液中吸收氧氣,A確。主動和均能體現(xiàn)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B確。此圖若表示神經(jīng)元的細胞膜,則靜息電位恢復過程中鈉鉀泵可逆濃度梯度運出鈉離子,故涉及③方式,C確。糖醋蒜腌制過程中,細胞膜失去了選擇透過性,蔗糖和醋通過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D10.B[解析]由圖示分析可知,該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A確。從圖中可以看出,液中氧氣含量的增加,K+的吸收速率增加,則AB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2濃度,C確。BCK+O2O2含量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K+的吸收速率,如載體的數(shù)量,D確。11.(1)核糖體內質 溶酶胞吐不需要載體,主要對象是大分子物內質網(wǎng)、基體、細胞膜轉運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內吞線粒體、細胞核胰島素合成后囊泡出現(xiàn)或者不能準確釋放到目的位[解析](1由題圖可知,A是體,B是核體,C是內網(wǎng),D是溶體。(2)大子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是胞吞,分泌出細胞的方式是胞吐,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載體協(xié)助,依賴于膜的流動性,需消耗能量。(3)圖(二)所示細胞中屬于囊泡的是轉運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內吞泡。(4)“識別代碼”的化學本質是膜表面的蛋白質(糖蛋)。(5)A與T互補配對生粒體和細胞核中。糖尿病的產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島素合成過程(環(huán)節(jié))有問題或者胰島素作用的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外,也可能是胰島素合成后囊泡出現(xiàn)或者不能準確釋放到目的位置。12.(1)3(2)34(順序不能調)ATP[解析](1)3T,B決定功能,因此該細胞的膜蛋白與B細胞的不完全相同,C確。該細胞已經(jīng)高度分化,不再進行,因此不能進行核DNA的,D項錯誤1.B[解析]若實驗條件為不同溫度,則a曲線對應的溫度可能為最適溫度,A確。若實驗餾水、Mg2+,則c曲線表明Mg2+對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確。HpHpH6.57.0酸性條件下,兩種酶都具有一定的活性。酶具有專一性,如果洗滌物中只有一種污漬成分,那么只需要添加對應的酶即可,這種情況下同時添加其他種類的酶,并不一定能增強洗滌效果;另外,由于甲、乙兩種酶都是蛋白酶,其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因此,在洗衣粉中同時添加甲、乙兩種酶,可能會因為酶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洗滌效果不如只加一種酶的好。3.D5,2Fe3+可以Fe3+高,即說明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高效性。34H2O2自行分解受溫度影響,故本實驗不能用來探究酶作用的最適溫度。4.Aaaa的濃度會提高酶促反應的速率,B確。c和d表示反應產物,酶促反應速率可以用產物的生成率來表示,C確。若探究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則實驗的自變量是底物濃度,D確5.D[解析]分析曲線可知,E2是酶促反應的活化能,A、CE3是非酶促反應的活化能,B、D6.DATPATP都是高能磷酸鍵,Ⅲ過程斷裂的是普通化學鍵,B確。由圖可知,若要探究酶b的最適宜pH,實驗的自變量范圍應偏酸性,C確。直接控制酶a合成的物質是mRNA,其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D7.BATP;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分別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的場所,也會產生ATP;葉綠體基粒是光反應的場所,可產ATP,ATP8.C[解析]生長素的極性和根細胞吸收無機鹽離子都屬于主動,都會消耗ATP水解釋快速到細胞內不消耗ATP水解釋放的能量。[解析]細胞的無氧呼吸也能產生ATP,A項錯誤。有些酶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比如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其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細胞中都可存在,B確。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微生物,究酶的專一性時,不能用碘液對實驗結果進行檢測,D10.BATP與C組處理的NaF濃度分別是50×10-6g/mL和150×10-6g/mL,二者之間形成相互對照,D確。11.(1AB(2)A(3)40(1)ABAB(24060AA3)A酶的活性為5.84040;A6.350AA12.(1)有氧呼吸(呼吸作用)ATPADP能①細胞內ATP的濃度和細胞的百分率②線粒體③減[解析](1)ATPATPADP失掉。(2)ATPA—PP~P,“A”,“T”,“P”團。ATP在有關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團逐個脫離下來,最后剩下的是“A”,即腺苷。(3)神經(jīng)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并作用于突觸后膜,科學家用化學物質阻斷典型神經(jīng)遞質在神經(jīng)細胞間的信息傳遞后,發(fā)現(xiàn)某些神經(jīng)細胞能發(fā)生電位變化,從而確定猜測的正確性。(4)①XATP的濃和細胞的百分率。②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內ATP的濃度大,為生命活動提供的能量越多,細胞的百分率越??;細胞內ATP的濃度下降,導致能量供應少,可能是X物質作用于線粒體所致。③小腸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為主動,主動需要能量和體蛋白協(xié)助。由表格可知,XATPATP供的能量就少,妨礙主動,導致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減慢。1.A[解析]①過程為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發(fā)生粒體內膜上;②過程為光合作用中水的光2.D二、三階段,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是在細胞質基質中完成的。光合作用過程中,[H]的形成和[H膜上有氧氣的利用。在葉綠體中光能可轉變成化學能,粒體中化學能可轉變成熱能和ATP中的化3.B[解析]圖中縱坐標表示光照下CO2的吸收量(即凈光合速率)或中CO2的釋放量(即呼吸35352520201034.D[解析]分析題圖中的氧氣消耗率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變化可知,ab,bccd段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并存。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時,產生乳酸,沒有CO2的生成,所以運動強度大于c后,肌肉細胞CO2的產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無氧呼吸時,能量大部分在乳酸中。若c,則乳酸大量積累會使肌肉酸脹乏力。5.B[解析]從題圖中可以看出,影響光合作用的兩大因素為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是通過a20℃和4040,B6.D[解析]從圖(1)中可以看出乙最可能是陰生植物,A確。圖(1)中的B1點是甲植物的光進行氣體交換,對應圖(2)中的Ⅲ,B確。從圖(2)中的Ⅳ可判斷細胞器①是葉綠體,甲、乙植物長期處于光照強度小于B2的環(huán)境中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所以植物不能正常生長,C確。從圖(1)C降低到B1時,乙植物的生長速率不會減慢,D7.BCO2,通過無CO2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A(2)中,隨著時間的延長,酵母菌通過無氧呼吸產生,實驗裝置內的濃度應增加,①錯誤;酵母菌進行細胞呼吸產生CO2,實驗裝置內溶液的pH應降低,④錯誤,因此B確。酵母菌的遺傳物質是DNA,可用甲基綠進行染色,D項錯誤。8.B[解析]光照強度為3千司時,甲種植物處于光飽和狀態(tài),因此用于光合作用的CO2既有來自呼吸作用產生的,又有從外界吸收的;而光照強度為3千司時,乙種植物處于光補償狀態(tài),CO2只來自呼吸作用產生的,B9.(1)能酶的活性CO2 增多據(jù)(3)分析可知,在一次循環(huán)中,261511,5酮糖,因此要合成1個葡萄糖分子(含6個碳原子),需要1個1,5二磷酸核酮糖分子循環(huán)6CO21,510.(1)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H]A自然選擇虛線[解析](1)圖甲所示細胞在夜間通過代謝產生ATP的具體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由圖示可CO2ATP[H]。(2)ACO2,與圖甲所示植物相對應。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圖10h12hB植物的CO2CO2C3的還原過程正C5的含量增加。(3)圖丙中,實線表示在一定范圍內隨溫度變化,CO2吸收速率的變化情況,而虛線表示在一定范圍內隨溫度變化,CO2產生速率的變化情況,所以實線表示溫度—凈光合速率曲線,而虛線表示溫度—呼吸速率曲線。55CO2。(4)圖丙中,40CO20CO20,0。1.C[解析]有絲過程中,處于前期、中期的細胞中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核DNA分子=1∶2∶2。細胞質的均等發(fā)生在有絲末期,A項錯誤。著絲點發(fā)生在有絲后期,BDNA,D[解析]由表和曲線圖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圍內,隨著維生素K2(VK2)濃度的不斷增大,腫瘤細胞的凋亡率也隨之增大,bcl2轉錄形成的mRNA相對值逐漸減小,而bax轉錄形成的mRNA相對值變化不大,說明VK2誘導細胞凋亡可能與bcl2表達減弱有關;由于設置的VK2的濃度范圍VK2濃度。3.D[解析]①表示核孔,②和③分別表示核膜的內膜和外膜,④表示完成后的,圖丙表示有絲末期。解旋酶是由細胞質中的核糖體合成的,并通過①核孔進入細胞核參與DNA的復制,內質網(wǎng)內連③核膜,外連細胞膜,A確。圖乙處于有絲前期,細胞中核DNA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同源對數(shù)=4∶4∶1,B確。圖丙中核膜小泡逐漸融合變成核膜,故該圖表示細胞處于有絲末期,C確。第一次有絲完成后所形成的子細胞中,含3H的數(shù)均為2N,繼續(xù)在無放射性標記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DNA完成后,每條的一條染色單體上的DNA分子為雜點,姐妹染色單體成為子后,子的分離具有隨機性,因此,進入同一個子細胞的含3H的數(shù)為0~2N,D項錯誤。4.D[解析]在“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有絲”實驗中,應剪取洋蔥根尖分生區(qū)部位制作玻片上再加一塊載玻片,然后用拇指輕壓,使細胞分散開來,B項錯誤。分生區(qū)細胞排列緊密、呈正方形,伸長區(qū)細胞呈長方形,在呈長方形的細胞中找不到期的細胞,C項錯誤。觀察到的某個細胞數(shù)占計數(shù)細胞總數(shù)的比值,可估算細胞周期中各時期的時間長短,D確。5.D[解析]甲過程中DNA一次,細胞連續(xù)兩次,產生一個生殖細胞和三個極體,A項錯誤。甲和丙過程能夠發(fā)生的突變和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B項錯誤。乙(作用)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過程中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6.B[解析]據(jù)圖可知,成體干細胞通過有絲增殖,但不能使生物體內成體干細胞的數(shù)量不DNA含有永生化鏈,因此突變頻率低于其他細胞,C項錯誤。等位隨著同源的分開而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過程中,D項錯誤。7.D[解析]DnaseCaspase,A確。凋亡相關是機體固有的,在生物體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不同時期選擇性表達,B確。癌細胞結構改變,糖蛋白減少,可能無法識別凋亡誘導因子從而不能啟動凋亡程序,C確。吞噬細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凋亡小體后,通過溶酶體中的水解酶將其分解,D8.D[解]由圖示知,非同源之間因片段的交換而引起結構變異,A。由題意知,“誘導分化療法”能誘導癌細胞的分化或凋亡,故能減少體內的癌細胞,B確。由題意可知,維甲酸通過修飾PMLRARa,使癌細胞重新分化,從而有效地減少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積累的癌細胞,三氧化二砷則可以引起這種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細胞發(fā)生部分分化并最終發(fā)生凋亡,故二者作用原理不同,C確。原癌為正常細胞中控制細胞的,故圖示中融合PMRARa不屬原癌,D項錯誤。9.D[解析]由圖乙細胞判斷,該動物體細胞中含有6條,圖甲中CD段表示的是有絲分減數(shù)第一次末期細胞一分為二,B確。FG段包括減數(shù)第一次前、中、后期,該過程中可發(fā)生非同源的自由組合或同源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C確。圖乙細胞中無同源,并且的著絲點已,因此該細胞是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后期的次級細胞,HI,D10.C[解析]有絲間期要進行DNA的,因此有絲后期甲、乙、丙細胞中都含有四個抗蟲,A確。減數(shù)第一次前的間期,細胞中進行了DNA的,因此減數(shù)第一次后期甲、乙、丙細胞中都含有四個抗蟲,B確。由于減數(shù)第一次后期發(fā)生了同源的分離、非同源的自由組合,所以減數(shù)第二次后期可能含四個抗蟲的有乙、丙,C項錯誤。由于減數(shù)第一次后期發(fā)生了同源的分離、非同源的自由組合,所以減數(shù)形成的配子中可能含有兩個抗蟲的是乙、丙,D確。11.(1)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成為②[解析](1)圖中過程c的變化是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成為;細胞時會發(fā)胞。(2)染色質與是同一種物質的不同形態(tài),A確。形成①的過程為細胞分化過程,DNA序變,C確。形成③④的過程為細胞分化過程,DNA序列不改變,細胞功能改變,D項錯誤。過程e的DNA序列會改變,過程f的DNA序列不改變,E確。12.(1)a、b、c、e(3)Ⅰd(4)DNA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 [解析](1)分析圖甲:a細胞處于有絲后期,b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中期,c細胞處于有絲中期,d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后期,e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前期。圖甲中含同源的細胞有a、b、c、e;c細胞處于有絲中期,此時細胞中不含四分體,因為四分體只出現(xiàn)在減數(shù)過程中。(2)人的皮膚生發(fā)層細胞通過有絲方式增殖,可能會發(fā)生類似圖甲中a、c細胞所示的現(xiàn)象。(3)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可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后期,對應于圖乙中Ⅰ所代表的時期;圖乙中的Ⅲ時期可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后期,對應于圖甲中的細胞d,處于圖丙中的③④合成。若圖中細胞的型為AaXbY,且在減數(shù)過程中僅發(fā)生過一次異常(無突變),產生的G細胞的組成為aaXb,說明減數(shù)第一次正常,減數(shù)第二次后期含有a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形成的未分離,因此圖中D、E、F細胞的組成依次為AY、AY、Xb。1.A[解析]DNA時需要以親代DNA分子的兩條脫氧核苷酸單鏈作為模板,以4種游離的脫DNA,DNA不同造成的,DDNA,D3.B[解析]所有細胞都要合成ATP水解酶,1~6中控制ATP水解酶合成的最可能2,A項錯誤。分析題圖可知,細胞b和細胞e的表達情況相同,其生理功能應該最相近,B確。遺傳信息不同是由于脫氧核苷酸種類、數(shù)量和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但6個中脫氧核酸種類、數(shù)量和排列方式不一定都不同,C項錯誤。a~g各個細胞來自同一卵的有絲,一般情況下,上所含的種類和數(shù)量完全相同,D項錯誤。4.C[解析]圖甲中①mRNA與②核糖體結合進行翻譯,根據(jù)肽鏈的長度可知,翻譯的方向是從右向左,因此起始子在①的右端,A確。圖甲所示為翻譯過程,相當于圖乙的⑧過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B確。若①中的一個堿基發(fā)生改變,由于子的簡并性,其控制合成的③多肽的細胞中,因此正常情況下,在動植物細胞中都不可能發(fā)生圖乙中的⑦過程,D確。5.C[解析]圖中以DNAmRNA,為轉錄過程;mRNA的移動方向是從右向左,D確。6.C[解析]轉錄過程中需要RNA聚合酶解開DNA片段的雙螺旋結構,A確。轉錄時會形成合多條mRNA,C項錯誤。翻譯過程中核糖體mRNA上的子,D確。7.D[解析]據(jù)圖可知,a是核糖體,b是mRNA,c是,過程①是翻譯,過程②是r蛋白會與b結合,阻礙r蛋白的合成,C確。rRNA的形成需要RNA聚合酶催化,D項錯誤。8.C[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EBV類、數(shù)量不同,C確。EBV增殖過程需細胞提供四種核糖核苷酸、ATP等,D項錯誤。[解析]狀況①說明突變前后轉錄形成的mRNA編碼的氨基酸數(shù)目相同,酶活性相同,A項錯誤。狀況②氨基酸的數(shù)目沒有減少,酶活性降低可能與氨基酸的種類改變有關,B項錯誤。狀況③是因為突變導致終止子提前出現(xiàn),肽鏈變短,C確。狀況④說明翻譯出的肽鏈變長,D10.B[解析]由于質控因子能“切碎”mRNA,所以質控因子可能是一種RNA水解酶,A確。質控因子的作用是“”被卡住的核糖體,使多肽鏈的合成能夠繼續(xù),B項錯誤。多肽鏈的合成模mRNAmRNA度來判斷mRNA上的堿基是否被氧化,C確??刂瀑|控因子合成的突變可能會使質控因子失去行性疾病,D確。11.DDNA14N,15N15N占總鏈數(shù)的7/8,A確。DNA分子中堿基對的缺失可引起突變,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可以使DNA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鍵斷裂,解旋酶可以使③氫鍵斷裂,B確。圖丙中①③的模板都是②,中全部堿基的總數(shù),D12.(1)的核酸進入宿主細胞后尚未形成完整的完成核酸(過程g)所需要的酶的蛋白質外 裝不能,因為RNA是單鏈,構成RNA的幾種堿基的數(shù)量無法確定RNA的自我RNA逆轉[解析](1)根據(jù)題中信息“用學方法和電鏡檢查無顆?!保芍藭r還沒形成完整的病的數(shù)量無法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來推算。RNA遺傳信息特有的傳遞過程是RNA的自我、RNA母親A.翻譯B.tRNAmRNA[解析](1)因為“人”的體內只有ADH,所以體內的乙醇可以變成乙醛,而乙醛不能變成乙酸,飲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會相對較高。(2)若某正常人乙醛脫氫酶在解旋后,其中一條母鏈上脫氫酶,2個是突變型乙醛脫氫酶。(3)13三體綜合征患兒的兩個“-”只能來自其母親,其母親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減數(shù)第二次異常。(4)圖示為翻譯過程,發(fā)生的場所是核糖體。①為tRNA,②為mRNA,③為rRNA。由圖示可知,甲硫氨酸—賴氨酸—纈氨酸對應的mRNA片段為—AUGAAAGUC—,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可以推知,DNA片段的堿基序列是1.D[解析]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的植物,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所得實驗結果既可靠又易于分析,A確。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得出了雜交或自交后代出現(xiàn)一定的分離比,有助于總結數(shù)據(jù)規(guī)律,B確。通過測交實驗證明了自己的假說,C確。的自由組合發(fā)生于減數(shù)過程中,而不是作用,D項錯誤[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該新婚妻子的父親的中無該病患者,因此其父親的型為aa,該妻子表現(xiàn)型正常,又根據(jù)Aa的人有50%患病,可判斷妻子的型為Aa或aa,比例為1∶2,即無病的Aa占無病總數(shù)的比例為1/3,其丈夫的中也沒有該病患者,則其丈夫的型為aa,故該夫婦的的型為Aa的概率為1/3×1/2=1/6,而Aa中患病的占50%,故這對夫婦的子1/6×50%=1/12。 F1全為正常株,F(xiàn)210∶3,可見該節(jié)瓜的是由常上的兩對等位控制的,其遺傳遵循的自由組合定律,A項錯誤。實驗一中,F(xiàn)2正常株的型為A_B_、aabb,其中純合子占1/5,B項錯誤。實驗二中,親本為純合全雌株(AAbb或aaBB)與正常株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接近1∶1,CF1正常株測交結果為全雌株(單顯)∶正常株(雙顯和雙隱)∶全雄株(單顯)=1∶2∶1,D確。4.B[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正常指聾啞人的型為bbdd,其是由bd和bd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卵發(fā)育而來的。父親是短指,母親為正常指,父母都會說話,所以父母的型分別為BbDd、5.D[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A_B_表現(xiàn)為黑紅花斑,A_bbaaB_表現(xiàn)為紅色,aabb黑蛇與紅蛇交配,如Aabb×aaBb,后代可能出現(xiàn)白蛇,C確。對雜合黑蛇進交,后代表現(xiàn)型比例為1∶1的前提是各種配子的、各種配子的機會均相等,D項錯誤。6.B[解析]根據(jù)題意,由于控制花瓣大小與顏色的獨立遺傳,因此可以按照自由組合定律分析,且aa為無花瓣,也就無顏色之分。若型為AaRr的親本自交,則子代型有3×3=9(種),表現(xiàn)型有2×2+1=5(種),A確。若型為Aarr的親本自交,則子代共有3種表現(xiàn)型,即黃色大花瓣、黃色瓣和無花瓣,B項錯誤。若型為AaRr與Aarr的親本雜交,則子代中紅色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為3/4×1/2=3/8,C確。若型為AaRr的測交,則子代表現(xiàn)型有紅色瓣、黃色瓣與無花瓣3種,D確。 h是由H突變形成的,因此h特定序列中BclⅠ酶切位點的是堿基序列改變的結果,A確。由題意可知,該病是伴X隱性遺傳病,所以Ⅱ1的型為XhY,其中Xh來自母親,B確。若Ⅱ2的診斷中出現(xiàn)142bp、99bp和43bp三個片段,說明其同時具有H和h,即其型為XHXh,C確。Ⅱ3的型為1/2XHXH、1/2XHXh,其兒子的型為XhY的概率為1/4,D項錯誤。8.D[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黑背(A)對彩背(a)為顯性,位于常上,且AA致死,紅腹(B)對黑腹(b)為顯性 位于 上。一只彩背紅腹雄蠅(aaXBY)和一只黑背黑腹雌(AaXXb)雜交,后代中彩背紅腹雄蠅(aaXBY)所占的比例=1/2×0=0;黑背黑腹雌蠅(AaXbXb)所占的比例=1/2×=0;1/2。[解析]由于F1綠色非條紋自交,后代有綠色和黃色,說明綠色是顯性性狀。由于綠色純合子不能存活,所以綠色∶黃色=2∶1,綠色對黃色是完全顯性,AF1綠色非條紋自制羽毛性狀的兩對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B項錯誤。F1中綠色非條紋的型為色的顯性純合子不能存活,所以F2中的綠色條紋全是雜合子,D確。Bb單倍體育種含B的雄配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中的數(shù)目或觀察植株形細胞不同[解析]以確定F1紅花植株的型只能為Bb。(3)實驗2中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的方法獲得單倍體幼苗,然后進行單倍體育種只獲得型為bb的后代,說明紅花植株產生的含B的花粉是致死的。(4)紅花植株(Bb)自交,由于含B的雄配子致死,故子一代中紅花(Bb)∶白花(bb)=1∶1,則B的頻率為1/4。(5)欲判斷獲得的植株為單倍體還是二倍體,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中的數(shù)目的方11.(1)是Ⅰ片段和Ⅱ2后肢短對后肢長為顯性Ⅱ2F1常XbXb 假設控制后肢長短的位于Ⅰ片F(xiàn)1 親代 ↓ ♂后肢 ♀后肢假設控制后肢長短的位于常F1 親代BbXY×↓BbXYbbXYBbXX[解析](1)Ⅱ2片段為X的特有區(qū)段,種群中的雌性為XX,可存在等位;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Ⅰ片段和Ⅱ2片段有可能發(fā)生重組。(2)如果控制后肢長短的位于Ⅱ1片段,則應只有雄性出現(xiàn)后肢長或后肢短,而題干中已明確(兩種群)不論雌雄后肢長度表現(xiàn)一致,因而可以確定控制后肢長短的不位于Ⅱ1片段。(3)根據(jù)甲、乙兩組親本表現(xiàn)型不同,F(xiàn)1全為后肢短,可判后肢短對后肢長為顯性。如果位于Ⅱ2片段,則乙組后代表現(xiàn)應為雌性全為后肢短,雄性全為后肢長,而實際全為后肢短,由此可判斷不位于Ⅱ2片段。(4)設計回交實驗是為了確定是位于常還是位于Ⅰ片段,①組回交實驗無論位于常還是位于Ⅰ片段,后代都表現(xiàn)為后肢短,不能確定位置,因而通過②組回交實驗來確定位置,如果位于常,則回交后代雌、雄中后肢均有長、有短,如果位于Ⅰ片段,則回交后代表現(xiàn)為雄性后肢短,雌性后肢12.(1)aaXBY①1/8②母親變異(數(shù)目變異[解析](1)關于甲病,Ⅲ1與Ⅱ3均表現(xiàn)正常,故他們的型均為aa。關于乙病,Ⅲ1為正常男性,故其型為XBY;Ⅱ為正常女性,但其父親患病,故Ⅱ的型為XBXb。(2)Ⅲ的型是AaXBY,Ⅲ的型是1/2aaXBXb、1/2aaXBXB,Ⅲ與Ⅲ婚配,他們的后代如果是男孩,則此男孩同時患這兩種病的概率為1/2×1/2×1/2=1/8。Ⅲ產前檢查時,發(fā)現(xiàn)的型為aaXbXbY,出現(xiàn)此種情況的原因是在Ⅲ3的生殖細胞的形成過程中,在減數(shù)第二次后期,次級細胞中攜帶b的3 移向細胞同一極。多了一條X,屬于變異中的數(shù)目變異。(3)關于乙病,Ⅲ的型是XBY,Ⅲ的型是XBXB或XBXb,他們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兒子,而女兒正常(可能攜帶乙病的致病),所以建議他們生。如果Ⅲ1與Ⅲ4了一個患乙病的男孩,則關于乙病,Ⅲ4的基XBXb,遺傳圖解見答案。3 F1為無酸,并且F2的比例約為13∶3,可知酸生成至少受兩對控制,且其遺傳遵循的自B確。由于突變株1與突變株2雜交,F(xiàn)1為無酸,說明突變株2的突變不能催化酸的合成,C項錯誤。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不足以推測兩品系突變的功能,D確。2.D[解析]T2噬菌體是,醋酸桿菌是原核生物,二者均無,所以T2噬菌體、醋酸桿菌和水稻均可發(fā)生的可遺傳變異是突變,A項錯誤。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的重新組合,高莖豌豆(Dd)自交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的原因是等位D與d分離后產生的配子隨機結合,而不是重組,B項錯誤。植物的發(fā)生突變后不一定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C項錯誤。黃色圓粒豌豆(YyRr)自交過程中,由于Y、y與R、r之間可以發(fā)生自由組合,因此可能出現(xiàn)重組,在細胞過程中,也可能發(fā)生突變和變異,D確。3.B[解析]若不考慮交叉互換,則該卵原細胞能形成2種配子,A項錯誤。D、d的本質區(qū)別是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B確。圖乙中的卵細胞在形成過程中發(fā)生了突變或交叉互換,C項錯誤。圖甲中的非等位位于同源上,不能發(fā)生自由組合,D項錯誤。4.A[解析]野生型果蠅的圓眼中插入了一小段DNA序列后,引起中堿基序列的改變,這屬于突變,產生了新的,改變了此果蠅種群的庫,A確,B改變上的排列順序,C項錯誤。該變異并未破壞遺傳信息的傳遞,D項錯誤5.D[解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中沒有缺失或增添,而是一條上的的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即發(fā)生了倒位,倒位屬于結構變異中的一種類型,A項發(fā)生改變,可能產生組成為adcbef的配子,C確。該變異是倒位,不會改變的數(shù)量,會改變在上的排列順序,D項錯誤。6.D[解析]減數(shù)第一次中有一對同源未分離或者減數(shù)第二次中有一對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形成的未分離,而是移向了細胞同一極,這樣形成的異常配子和正常減數(shù)形成的配子結合而成的卵,都可能發(fā)育成三體。型為DDd的產生的配子的類型及比例為Dd∶D∶DD∶d=2∶2∶1∶1,其與型為dd的雜交,后代的型及比例為DDd∶dd∶Ddd∶Dd=1∶7.C[解析]由題意知,父親該遺傳標記的型為+-,母親該遺傳標記的型為--,三體綜合征患兒的型為++-,其中+只能來自父親,則異常的細胞是次級細胞,即減數(shù)第二次過程中,含有+的次級細胞中著絲點后,含有+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形成的沒有分離,而是進入同一個精細胞中,C確。8.C[解析]由題意可知,兩島上的鳥類存在地理,不同種的鳥類之間必然存在著生殖,A確。當島上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島上鳥的種類也隨著自然選擇的進程發(fā)生變化,甲島上鳥的種類增加,表明甲島的環(huán)境變化更大,B確。種群的庫指同種生物構成的同一種群的全部所含有的全部,甲島和乙島上都有不同的鳥類,所以兩島上的鳥類各形成不同的多個種群基因庫,且由于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庫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C項錯誤。分析圖中曲線可知,兩島上鳥類的種類雖然不同,但最終兩島上鳥類的數(shù)量趨于相同,D確。 cc650②DNA分子雜交 Tam5發(fā)生轉①1/4②產生配子(減數(shù))③等 不[解析](1)將純合輻射對稱花型、自交親和植株(c650c650ScSc)與純合兩側對稱花型、自交不親和植株(ccSS)F1F1的花型為兩側對稱,則表明兩側對稱花型為顯子雜交技術。F1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c650發(fā)生了改變,顯然比一般情況下的自然突變頻率高,由“c650比c多了Tam5轉座子,Tam5轉座子是可以從所在位置轉移到其他位置的DNA片段”可推測出,應該是c650中的Tam5轉座子作用的結果。(2)從F1(型為cc650ScS)中選出型為ScS且c650未發(fā)生改變的植株進行異花傳粉得F2。①若不考慮發(fā)F2中輻射對稱花型(c650c6501/4,兩側對稱花型所占比例為3/4。②由題圖中兩對的位置關系(c650和Sc在一條上)可知,不花型植株中檢測出5個植株含S,可推測F1植株在產生配子(減數(shù))時發(fā)生了重組。③這5個植株的花型應該是c650c650,是純合的,但是題中描述其中3個植株中的花型為雜合的,顯然這3個植株中c650發(fā)生了突變,產生它的等位,且此與c的堿基序列不同。④根據(jù)題意“這些中c650轉變?yōu)閏”,可知F3中出現(xiàn)了較高比例的兩側對稱花型的。 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 數(shù)目加倍10條 變 ③一①H-h(huán)×hh正交和反交②非甜∶甜[解析](1)玉米常用作遺傳實驗材料,與豌豆不同的理由有雌雄同株單性花,避免人工去雄等繁雜的操作。(2)①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細胞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使數(shù)目加倍。通過圖示分析,秋水仙素處理的是單倍體幼苗的莖尖,而處理的根細胞數(shù)目仍然是10。②該育種方驗驗證“缺失的不育,而缺失的卵細胞可育”的結論。選擇的測交親本組合為1配子,即H、h-,但可育的為H,F(xiàn)植株的型為HH-、Hh,其隨機傳粉,雌配子種類及比例為1(3)①b②不定向的 選③有抗生素抗性的占極少[解析](1)根據(jù)題干及題圖可知,本實驗觀察的指標是抑菌圈的大小。(2)B菌圈最大,所以其對應的抗生素最有效。(3)b點細菌數(shù)量開始下降,應該是添加了抗生素的緣故。變4[解析]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不屬于內環(huán)境成分,A不屬于內環(huán)境成分,B,CNa+、HPO2-、葡萄糖、氨4基酸都是內環(huán)境成分,D確[解析]蔗糖不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A項錯誤。細胞質基質是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代謝中的生物化學反應主要發(fā)生在細胞內,B確。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生活的內環(huán)境為組織液,消化液變,D3.A觸小體的膜,A項錯誤。在一個神經(jīng)元內興奮的傳導是雙向的,既可由樹突經(jīng)胞體傳向軸突,也可由軸突經(jīng)胞體傳向樹突,B確。條件反射需要大腦皮層參與,非條件反射由大腦皮層以下的中樞(如腦干,脊髓)參與,C確。神經(jīng)系統(tǒng)某些結構(如下丘腦),甚至某些免疫(如胸腺)也能分泌激素,D確。4.B[解析]多巴胺與受體結合,使得突觸后膜興奮,膜電位變?yōu)橥庳搩日?,即膜內是正電位,A確?!鞍a君子”吸食后,表現(xiàn)出健談現(xiàn)象與吸食者大腦皮層言語中樞S區(qū)(運動性語言中樞)興奮性過高有關,H區(qū)是聽覺性語言中樞,B項錯誤?!鞍a君子”未吸食時,精神萎靡,四肢無力,體內的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含量減少,細胞代謝水平減弱,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減弱,C確??煽ㄒ蚺c突觸前膜上的多巴胺轉運載體結合,多巴胺回收入細胞,導致多巴胺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持續(xù)結合,引起突觸后神經(jīng)元持續(xù)興奮,產生“”,D確。5.D[解析]據(jù)題意“此抗體與促甲狀腺激素受體結合后,刺激甲狀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狀腺激[解析]胰島素屬于分泌蛋白,其空間結構的形成離不開內質網(wǎng)和基體的加工,A確。根據(jù)題意“內質網(wǎng)功能持續(xù)紊亂,并最終啟動該細胞的凋亡程序”,且細胞凋亡是由決定的細胞程序性,可知內質網(wǎng)功能紊亂會誘發(fā)凋亡的表達,B確。胰島素在小鼠胰島B細受阻,則其體內肝臟細胞合成糖原的速率減慢,血糖濃度升高,D確。7.D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A確。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是通過突觸傳遞的,故反射弧上的突觸主要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信號轉變,B確。激素與靶細胞膜或靶細胞內的特異性受體結合,進而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C確。引起特異性免疫調節(jié)的初始信息是抗原,不是抗體,D誤。8.D9.C[解析]本題考查的結構及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埃博拉沒有細胞結構,不存在,所以其變異類型最可能是突變,A確。嚴重的、腹瀉會導致機體丟失大量的水分和無機鹽,造成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破壞,B確。若反復該病,其原因可能是的變異速度快,C誤。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位于下丘腦,所以調節(jié)發(fā)熱的中樞在下丘腦,D確。[解析]過敏反應是指已產生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所發(fā)生的組織損傷誤。漿細胞中內質網(wǎng)膜形成囊泡,包裹著蛋白質到基體,與基體的膜融合,使蛋白質進觸使得靶細胞裂解,D誤。11.D[解析]免疫系統(tǒng)對穩(wěn)態(tài)的維持是通過防衛(wèi)、和清除功能實現(xiàn)的,A確。飲水不足會引起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確。下丘腦是體溫調節(jié)中樞,因此如果的下丘腦嚴重受損,則其不能維持自身體溫的相對穩(wěn)定,C確。寒冷環(huán)境中骨骼肌不自栗是神經(jīng)調節(jié)的結果,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導致有機物氧化分解加快,D誤。12.(1)低胞吐 (2)作用于突觸后膜的神經(jīng)遞質數(shù)量減少抑制(4)動作電位無改變[解析]本題結合表格,考查神經(jīng)沖動的產生和傳導、突觸的結構等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和應用經(jīng)遞質數(shù)量減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對神經(jīng)元間興奮的傳遞起抑制作用。(3)根據(jù)(2)可知,河豚毒素能影響興奮的傳遞過程,所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開發(fā)的藥物可用作局部、鎮(zhèn)痛離子內流,之后引起突觸小泡的定向移動。藥物BAPTA能迅速結合鈣離子,現(xiàn)將該藥物注入突觸小體13.(1)甲狀腺、、腎上腺(任選兩項或其他合理答案都可)(3)抗利尿激素腎小管和集合 減[解析](2)當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時,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并作用于垂體,促使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使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加強機體代謝,增加產熱。(3)尿激素是由下丘腦合成的,垂體只起暫時和釋放的作用,其作用的靶包括腎小管和集合管①效應T②神經(jīng)遞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神經(jīng)體 抑[解析](1)A,B,C,DT細胞,①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②為促甲狀腺激素,③為甲狀腺激素。(2)①作為一種抗原,在侵入細胞后,對其進行識別的細胞為效應T細胞。②大腦皮層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中樞,泌TRH作用于垂體屬于體液調節(jié);當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時會反饋作用于下丘腦和垂體,抑制它們的分泌活動。(4TB1.A低,則說明CFM對IAA的極性有抑制作用,D確。a,b、c、d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只有的根尖,也無法說明生長素在胚芽鞘中的方式是非極性。3.C[解析]實驗一的自變量是錫箔罩的位置不同,該實驗能證明尖端是感光部位,A誤。實驗二的自變量是有無尖端,該實驗能證明胚芽鞘向光生長與尖端有關,B誤。實驗三的自變量是尖端所放的位置不同,該實驗能證明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是尖端產生的“刺激”分布不均,C項正確。實驗四證明了尖端產生的“刺激”是化學物質,但不能證明該化學物質就是生長素,D誤。4.D[解析]該實驗的自變量是不同生長速率的突變體和噴施的試劑種類,A誤。對照組不噴施試劑,作為空白對照,與對照組高度比為100%,不能證明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長,B誤。由戊組可以看出,該實驗不能證明體外噴施生長素溶液能明顯促進矮生豌豆的生長,C誤。由圖可以看出,生長速率越慢的品種,赤霉素的作用效應越顯著,D確。5.C[解析]生長素濃度不同,促進效應也可能相同,如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0.20mg/L0.30mg/L時,胚芽鞘彎曲的角度α相等,A誤。在一定范圍內,胚芽鞘彎曲的程度與生長素濃度呈正相關,超過這一范圍后,隨生長素濃度的增大,促進作用減弱,胚芽鞘彎曲的程度降低,B項0.30mg/Lα15°,說明此濃度生長素對胚芽鞘的生長起促進作用,C確。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0.35mg/L時,胚芽鞘彎曲的角度α為10°,說明此濃度生長素對胚芽鞘生長仍起促進作用,D誤。[解析]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的芽、葉、發(fā)育中的等生長旺盛的部位,A確。ad生長,C確。生長素只能從a向b、c,D誤。7.D[解析]據(jù)圖可知,細胞素可以促進幼葉和根系中生長素的合成,A確。從圖中可以看出,成熟葉片中生長素的合成不受細胞素合成誘導劑的影響,B確。據(jù)圖可知,幼葉根系細胞對細胞素敏感,成熟葉片細胞對細胞素比較遲鈍,C確。隨著幼苗的不斷長大,細胞素的促進作用會逐漸減弱,D誤。8.C選圖(1)中③和④裝置進行實驗,A確。若將圖(1)中裝置④放在勻速旋轉器的圓心上,光只能通過窗口進入裝置內,則植物的莖會向窗口彎曲生長,B確。分析圖(2)可知,C點與橫軸相交,該素濃度,C誤。由于受重力作用的影響,近地側生長素濃度大于遠地側,莖的近地側由于生長素地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近地側生長素濃度范圍是大于m且小于2m,D確。9.(1)低濃度促進伸長,高濃度抑制伸長0~10雙向促 極性逆轉錄引 轉PIN蛋白的表達[解析](2)從圖中可以看出,兩種實驗情況下,都檢測到了放射性碳標記的IAA,故生長素在根部的方向為雙向。BL處理組檢測到的IAA(放射性)都多于對照組(空白),可以看出BL促進了生長素的,且BL對極性的促進作用更顯著。(3)由RNA得到cDNA的過程屬于逆轉錄(反轉錄);在PCR的反應體系中,需要加入模板、dNTP、Taq酶、成對的引物等;如果模板(cDNA)越多,那么擴增出來的DNA也會越多,從而反映出提取的RNA的多少(相關在特定組織中的轉錄水平)。(4)根據(jù)表格可以看出,BL處理組的PIN蛋白表達水平更高,又根據(jù)實驗二的研究,可以得出“BL影響了根細胞中PIN蛋白的表達,從而影響了生長素在根部的”的結論。②顯著抑制促 降低①同位素示蹤GA1合成的GA3(1TIBAS3307②TIBA度為80mg·L-1和160mg·L-1時,莖切段的伸長量小于對照組,說濃度(80mg·L-1和160-1TIBA;TIBA10mg·L-120mg·L-1時,莖切段的伸長量大于對照組,說明低濃度(10mg·L-120mg·L-1TIBAIAAGA(2)IAAGA20向有活性的GA1的轉化也減少,由此推測生長素具有促進GA1合成的作用。(3)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14CGA20的培養(yǎng)液中,采用了同位素示蹤技術。圖中GA1有活性,其是由無活性的GA20經(jīng)GA3氧化酶催化產生的,所以生長素可能通過促進GA3氧化酶的表達,來促進GA1的合成。1.A[解]“生活空間中的位置或布局”屬于種群水平上的描述;“在同一地段上呈嵌分布”“不同物種通過種間關系形成有機整體”“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都屬于群落水平上的描述。2.C[解析]A項描述的是種群的比例;B項描述的是種群的組成;D項描述的是松樹種3.D[解析]分析題圖可知,星桿藻和針桿藻在單獨培養(yǎng)時的增長曲線均為“S”型,A培養(yǎng)液中硅藻種群數(shù)量大,微小,因此其種群密度時,應進行定期取樣,C確。該的結論,D誤。4.A[解析]若乙表示草履蟲種群增長曲線,當種群數(shù)量達到e點后,種群中出生率與率相等,衰老維持基本穩(wěn)定,A確。圖中的c點增長速率最大,但是環(huán)境阻力不是最小,B中有的酵母菌,C誤。同種生物在不同生存條件下的環(huán)境容納量(K值)不同,D誤。5.D替過程中,生物的取代僅是部分取代,C誤。群落既有垂直結構,也有水平結構,D確。6.C[解析]灰鷺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應采用標志重捕法其種群數(shù)量,A誤。C確。如果連續(xù)暖冬可持續(xù)提升灰鷺的出生率、降低率,則連續(xù)暖冬灰鷺的種群數(shù)量應持續(xù)增長,這與題圖所示的連續(xù)暖冬灰鷺種群數(shù)量處于動態(tài)平衡不符,D誤。7.D[解析]該林區(qū)發(fā)生火災后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A確。引入前,原地則Aa=22%,故A的頻率為54%+1/2×22%=65%;引入后8年,本地,AA=58%,aa=28%,則Aa=14%,故A的頻率為58%+1/2×14%=65%,種群頻率未發(fā)生改變,說明該種群未發(fā)生進化,B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有群落的豐富度、群落的優(yōu)勢種、種間關系、空間結構、范圍和邊界以及群落演替等,C確。由于不明確引入地的環(huán)境條件、資源及天敵等情況,因此不能判斷該外地植物在引入地的增長曲線是否為“J”型,D誤。8.B[解析]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A確。群落外部的環(huán)境條件如氣候、地貌、土壤和火等??沙蔀橛绊懷萏娴闹匾獥l件,B誤。群落演替是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代替的過程,“遠芳侵古道,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C項正確。根據(j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較可知,兩者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為起始條件不同,D確。9.BK只后均開始下降,表明兩島上的種群數(shù)量均沒有達到動態(tài)平衡,因此不能判斷環(huán)境容納量為50離,但由于兩島的面積、植被、氣候等環(huán)境條件相似,因此很難導致生殖,D誤。10.(1)次生演替提高物種豐富度負反饋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生物群落結構和演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等知識。(1)該常綠闊葉林曾因過度砍伐而遭到破壞,而后又逐步得以恢復,因此群落的演替類型為次生演替。在演替過程中,群落對11.(1)滅菌5.0×105A、B、Cu2+Cu2+的培養(yǎng)液中的塔胞藻密度小培養(yǎng)液中的Cu2+濃度Cu2+Mg2+Cu2+Mg2+的培養(yǎng)液[解析](1)Cu2+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160μmol/L、320μmol/L18×4=72372×3=216(個)。格計數(sh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時采取“數(shù)上不數(shù)下,數(shù)左不數(shù)右”的原則統(tǒng)計壓線,平均每個中方格內有2252×25=501mm×1mm×0.1mm=0.1mm3=0.1×10-3mL,1mL,5.0×105個。稀釋塔胞藻培養(yǎng)液時,未達到預設的稀釋倍數(shù),統(tǒng)計的塔胞藻數(shù)量偏大,A確。對于壓在中方格界線上的塔胞藻,應計數(shù)相鄰兩條界線及這兩條界線夾角上的,對于壓在中方格上、下、左、右四條界線上的塔胞藻,均進行計數(shù),會造成統(tǒng)計的塔胞藻數(shù)量偏大,B確。誤把死細胞當作活細胞,會造成統(tǒng)計的塔胞藻數(shù)培養(yǎng)液中的塔胞藻密度?。辉谝欢舛确秶鷥?,培養(yǎng)液中的Cu2+濃度越大,塔胞藻密度越小??梢姡珜λ宸N群數(shù)量增長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圍內,Cu2+濃度越大,其抑制作用越強。(4Cu2+污染和缺Mg2+對塔胞藻光合作用的影響及其相互關系,可設置以下對照實驗:對照組用完全培養(yǎng)Cu2+Mg2+的培養(yǎng)液、添加Cu2+并缺Mg2+的培養(yǎng)液。在短時間內,光合作用強度比細胞密度能更快地反映塔胞藻受Cu2+毒害的程1.D[解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微生物有的是生產者,有的是消費者,有的是分解者,D誤2.B[解析]營養(yǎng)級包括動物和植物,而細菌和真菌不在營養(yǎng)級中。圖中的能量就是用于生3.D[解析]浮游植物急劇增加可能引起現(xiàn)象,A確。浮游植物急劇增加,a和b的數(shù)量會因為食物充足而增長,B確。浮游植物急劇增加可能引起現(xiàn)象,使水中光照和溶氧量減為食物增加而競爭減弱,D誤。4.A[解析]生態(tài)系統(tǒng)Ⅰ中有三個營養(yǎng)級,生態(tài)系統(tǒng)Ⅱ中有四個營養(yǎng)級,在生產者含有的總能量能量傳遞效率與營養(yǎng)級的多少無關,A確,B、C、D誤。5.BCO2越多,從而降低大氣中的CO2含量,A確。大氣中CO2的增加主要由化石燃燒引起,B誤。按照同化作用類型劃分,一個群落中的生物要么是自養(yǎng)型生物,要么是異養(yǎng)型生物,C確。該圖表示的是物質循環(huán)過程,不能準確表示能量流動方向,D確。6.C[解析]藍藻是原核生物,其細胞內不含葉綠體,A誤。藍藻不是一個物種,常見的藍藻有藍球藻、念珠藻、顫藻、發(fā)菜等,因此太湖中所有的藍藻不屬于一個種群,B誤。是藍養(yǎng)物質(提供無機鹽)等,C確。產生后,生物大量,超過太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抵抗力穩(wěn)定性和恢復力穩(wěn)定性都降低,D誤。7.(1)自我調節(jié)草食動物糞便[解析](1,d~eλ1ed2)deλ值先降后升,表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其基礎是負反饋調節(jié)。(3生產者(綠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殘枝落葉中的能量外,還包含草食動物糞便中的能量;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第二、三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272++16+5)÷(2265+720272901+5)×100%≈11.4%。(4)為了有效防治害蟲,建議不要使用方法①,因為連續(xù)多年使用同種殺蟲劑會使害蟲的抗藥性經(jīng)自然選擇而增強。出生率和(6)①綠藻綠藻在堿性水體中藻毒素含量 ②植物性食物比例(1)物質循環(huán)就是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化學元素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循環(huán)過程。(2)在微山湖中綠系是捕食和競爭。(3)種群的出生率和率是決定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主要因素。(4)沼蝦排泄物、尸體自藻類,6kg來自沼蝦,要求消耗藻類的最小值,能量傳遞效率應按20%計算,故消耗藻類最少為18÷20%+6÷20%÷20%=240kg。(6)①pH84.2cm9.Ⅰ.(1)甲、乙、丙、丁E(2)6×107kJ[解析]Ⅰ.1)圖(1)中甲為分解者,乙為生產者,丙為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它們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構成生物群落;乙(生產者)所代表的生物對應圖(2)中的(生產者)。若圖(1)中過程③和④的組成越復雜,則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高。(2)分析圖(2)可知,該圖中共有三條食物鏈,E→、E→DEC→A,C7.309×10%1.×1081.8108=4×108kJA=4×108×15%=6×107kJ。此過程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A確?;拇罅咳紵菍е聹厥倚脑蛑?,B確。減少化石的大量燃燒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最主要措施,C誤。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以CO2的形式循環(huán),D確。的蘆葦屬于挺水植物,綠藻屬于浮游植物,黑藻屬于沉水植物,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群落具有垂直結構。1.C[解析]蘇丹Ⅲ染液可將花生子葉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染成橘黃色,A誤。馬鈴薯塊莖中含有的較多的糖是淀粉,屬于非還原糖,不可用于進行可溶性還原糖的鑒定,B誤。進行土壤中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進行、,常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C確。古樹木、蝗蟲的幼蟲的種群密度,通常采用樣方法;某種蛇的種群密度,通常采用標志重捕法,D項2.AA在缺陷——受重力因素影響,無法得出任何結論。結合生長素的極性與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B、C、D長素的極性,而甲組不能。生長素能進行極性,即由形態(tài)學上端到形態(tài)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因此乙組中瓊脂塊中的生長素可到③④(且③④中生長素含量相等),但不能進行橫向,而生長素在瓊脂塊中可進行擴散,不受單側光影響。3.B[解析]圖甲由左向右轉換時,即由低倍鏡換上高倍鏡時,視野中細胞數(shù)目變少,視野變暗,A誤。酶的活性受溫度、pH等的影響,圖乙表明,pH為6時底物剩余量最少,故pH為6時酶的活性最高,當pH從5上升至7的過程中,酶活性的變化是先上升后降低,B確。低倍鏡下也可以看到質壁分離的現(xiàn)象,C誤。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實驗中,首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根尖分生區(qū),即圖中③,D誤。4.A[解析]觀察花生子葉切片中的脂肪時,蘇丹Ⅲ或蘇丹Ⅳ易溶于,染色后可用體積進行染色,B誤。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時,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反應結果,因為斐林試劑使用時需加熱,改變了設置的溫度梯度,使實驗結果確,C誤。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時,處理時間是無關變量,自變量為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D誤。5.D[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四組實驗中,Ⅲ組、Ⅳ組在該實驗中起對照作用,A確。由圖示結果可知,經(jīng)過細菌X免疫的甲鼠中的T細胞能夠有效消滅細菌X,而甲鼠中的抗體和沒有經(jīng)過免疫的乙鼠都不能有效地抑制脾臟中細菌X的繁殖,由此推知,細菌X脾臟細胞內,小鼠對細菌X的免疫為細胞免疫,B、C確,D誤。6.D[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均能生存,乳酸菌為厭氧菌,只能生活在無氧環(huán)境中,隨氧氣濃度的增加,乳酸菌呼吸速率減慢,A誤。B項中a為細胞有絲的期,b為細胞有絲的間期,a+b的起點是期,故不可表示一個細胞周期,B誤。C項中幼年占60%,成年占25%,而老年占15%,因此,該種群的組成為增長型,種群密度將上升,C誤。分析D項的圖示可知,隨的不斷增長,甲狀腺激素的影響程度在逐漸減??;生長激素在各階段的影響程度則基本持平,故說明生長激素對生長發(fā)育影響程度大且持續(xù)時間長;的影響程度在近8歲以后開始逐漸增大,14歲左右時達到最高,隨后逐漸減小,D確。7.D[解析]觀察根尖分生區(qū)細胞有絲的實驗中,細胞在解離的時候已經(jīng),所以在該實8.B9.(1)甲和乙完全遮光裝置甲中的有色液滴向左移,裝置乙中的有色液滴向右移無氧呼吸的第甲和丙[解析](1)可通過該裝置中有色液滴的移動情況來探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需記錄有色液滴的位置(或所在的刻度);另外,裝置必須密閉,即要關閉活塞。(2)利用裝置甲和裝置乙來探究該植物的呼吸作用類型,實驗時一定要對裝置進行完全遮光處理。裝置甲CO2置乙內收CO2的溶,根據(jù)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特點可知,若植物進行產生和CO2無氧呼吸,則裝置乙中的有色液滴會向右移。產生和CO2的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有CO2產生,但不產生ATP。(3)C2,而裝置丙內有C22濃度在一段時間內O210.(1)⑤③②①CO2→C3→(CH2OC532PDNA淀 (5)用于追蹤物質的轉移路徑(和變化規(guī)律)[解析](1)質網(wǎng)進行粗加工→內質網(wǎng)“出芽”形成囊泡→到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蛋白質→基體“出芽”形成囊泡→到細胞膜,故該細胞內合成和分泌抗體的過程中,依次經(jīng)過了⑤(內質網(wǎng)0,DNA極性的方向和重力方向不同的實驗組,研究其中生長素的方向。(5)實驗中同位素的作用是用1.(1)選擇高壓蒸汽滅菌平板劃線未及時排氣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解析](1)分離菌種的培養(yǎng)基屬于選擇培養(yǎng)基,對培養(yǎng)基進行滅菌采用的方法是高壓蒸汽滅菌法。(2)果酒發(fā)酵是厭氧發(fā)酵,充氣管上的在其發(fā)酵過程中要關閉。(3)由于酵母菌無論是進行有氧呼CO2,所以應及時排氣,否則發(fā)酵瓶瓶塞會被沖開。另外,排氣管應該使用長而彎曲的膠管。(4)由于果醋發(fā)酵利用的菌種是醋酸菌,醋酸菌屬于需氧菌,所以利用圖(1)裝置制作果醋要去除充氣管上的。(5)將排氣管設計成彎曲狀,可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同時可排CO2。酵母溫度、pH30~35沖洗(除梗)果膠(或纖維素)(1)圖甲所示為水蒸氣蒸餾裝置,可用于提取玫瑰精油。(2)發(fā)酵過程中要控制好溫度、pH和氧氣等條件。發(fā)酵旺盛時,為無氧環(huán)境,適宜溫度為18~25℃,加入一定量的果膠酶。酸性條件下的重鉻酸鉀溶液可與反應,由橙色變成灰綠色,由此可鑒定酒稀釋涂布平板燈火氮氣(空氣中的氮)莠去 透明帶的大[解析](1)AC同時通過不斷更換培養(yǎng)液提高目的菌的密度。若將C瓶培養(yǎng)液直接涂布到固體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則培養(yǎng)布特征可以判斷接種方式為稀釋涂布平板法。為了防止空氣中的雜菌污染,接種操作應在燈火焰4.(1)萃取劑的性質和使用量防止揮發(fā)水浴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熱容易引起燃燒、(2)MS固體培養(yǎng)基(配制培養(yǎng)基)外植體(3)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解析](1)萃取的效率主要取決于萃取劑的性質和使用量,同時還受到原料顆粒的大小、緊密程度、含水量等條件的影響。萃取加熱時需安裝冷凝回流裝置,防止揮發(fā)。因為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熱容易引起燃燒、,所以萃取過程中應采用水浴加熱。(2)如果要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方法對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辣椒進行大規(guī)模種植,在對辣椒外植體進行接種前,需要進行MS固體培養(yǎng)基(配制培養(yǎng)基)、外植體兩項工作。(3)植物組織培養(yǎng)依據(jù)的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全5.(1)使試管苗適應自然環(huán)境,提高抵抗力和生(3)其他色素雜質 ②灼燒法將的菌體逐漸稀釋以便獲得單個菌落(使細菌數(shù)目隨著劃線次數(shù)的增多而減少③溶解氧[解析](1)菊花的組織培養(yǎng)的操作程序中,移栽前要將幼苗移植到消過毒的蛭石或珍珠巖等環(huán)境②是其他色素帶,該層析的目的是鑒定提取的胡蘿卜素,但“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層析的目的是對葉綠體中的色素進行分離。(4)①由題意知,平板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平均菌落數(shù)=(39+38+37)÷3=381mL=(C/V)×M(8/0.1)×1003.8143.8×4×13=3.8×10(個)。微生物培養(yǎng)過程應該進行無菌操作,配制的培養(yǎng)基要進行高壓蒸汽滅菌。該小組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檢測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在涂布接種前,隨機取若干滅分離水樣中的細菌。操作時,接種環(huán)要通過灼燒法滅菌;用平板劃分離菌株時,在第二次及以后劃線時,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其目的是將的菌體逐步稀釋以便獲得單個菌落(使細菌數(shù)目隨著劃線次數(shù)的增多而減少)。③由題意可知,振蕩培養(yǎng)的細菌比靜置培養(yǎng)的細菌生長速度快,由此可以說明該細菌是需氧型細菌,由于振蕩培養(yǎng)能提高培養(yǎng)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時可使菌體與培養(yǎng)液充分接觸,提高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因此細菌生長速度加快。6.(1)脫分化蔗 生長 細胞花 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冷庫買賣拆除合同范本
- 剪力墻和伸縮縫施工方案
- 亞馬遜推廣服務合同范本
- 分包電氣合同范本
- 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區(qū)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商務星球版地理七年級下冊
- 中英文演出合同范本
- 農作物安全生產合同范本
- 加盟燕窩店合同范例
- 加工面店轉讓合同范本
- 出口篷布采購合同范本
- 鋼筋工工藝與實習(第二版)課件匯總全書電子教案完整版課件最全幻燈片(最新)課件電子教案幻燈片
- 煤礦從業(yè)人員考試題庫全答案(word版)
- 洞頂回填技術交底
- 最簡易的帕累托圖制作方法簡介PPT通用課件
- 城市軌道交通應急處理課程標準
- 第18課 罐和壺(一)
- 初二下分式混合計算練習1(附答案)
- (完整版)振幅調制與解調習題及其解答
- 抗震支架施工安裝合同
- JJG 657-2019 呼出氣體酒精含量檢測儀 檢定規(guī)程(高清版)
- 政法書記在全縣公安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