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三冊文言文知識梳理(滬教版)_第1頁
高中語文第三冊文言文知識梳理(滬教版)_第2頁
高中語文第三冊文言文知識梳理(滬教版)_第3頁
高中語文第三冊文言文知識梳理(滬教版)_第4頁
高中語文第三冊文言文知識梳理(滬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高中語文第三冊文言文知識梳理(滬教版)

《諸子喻山水》

一.通假字

1.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必〞同“畢〞,盡。)2.知者樂水(“知〞同“智〞,聰慧。)3.源泉混混(“混混〞同“滾滾〞。)4.是之取爾(“爾〞同“耳〞,罷了。)5.正善治(“正〞同“政〞,為政。)

二.古今異義

1.未成一簣(古義:差,今義:未來。)2.雖覆一簣(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3.太山不立好惡(古義:沒有,今義:不樹立。)4.江海不擇小助(古義:不加選擇,今義:不選擇。)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古義:君主、氣魄,今義:年長的人。)6.歷心于山海而國家富(古義:心胸,今義:經歷、內心。)7.下無伏怨之患(古義:臣民,今義:下面。)

8.上下交樸(古義:都返樸歸真,今義:交往、簡樸。)9.以道為舍(古義:歸宿,今義:舍棄。)10.海不辭水(古義:拒絕,今義:辭別。)11.明主不厭人(古義:嫌棄,今義:厭惡。)12.何取于水也(古義:得到,今義:錄取。)

13.盈科而后進(古義:坎、再往前流,今義:科學、后來進步。)14.放乎四海(古義:到達,今義:開放。)15.茍為無本(古義:假使,今義:茍且。)

16.故聲聞過情(古義:名聲,感情;今義:見聞,實際。)17.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古義:游學,今義:游玩。)18.容光必照焉(古義:小縫隙,今義:容納、光明。)19.不盈科不行(古義:不向前流,今義:沒有能力。)20.不成章不達(古義:達到階段,今義:寫成文章。)21.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古義:利導,今義:鋒利。)22.故幾于道(古義:接近,今義:幾乎。)23.與善仁(古義:交友,今義:和。)24.夫唯不爭(古義:正,今義:唯獨。)25.故無尤(古義:過失,今義:特別。)

26.以其無以易之(古義:代替,今義:簡單。)27.水因地而制流(古義:根據,今義:由于。)28.故兵無常勢(古義:固定的,今義:經常。)

三.一詞多義

1.于

(1)仲尼亟稱于水(對)(2)何取于水也(從)

(3)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在)(4)故幾于道(與)

(5)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1-

2.而

(1)盈科而后進(表承接,就)(2)可立而待也(表修飾,著)

(3)而攻頑強者莫之能勝(表轉折,然而)(4)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表轉折,卻)3.之

(1)君子恥之(指代“名不副實的狀況〞)(2)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的)

(3)流水之為物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4)是之取爾(賓語前置的標志)4.為

(1)茍為無本(是)

(2)故觀于海者難為水(被)

(3)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成為)5.善

(1)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范)(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擅長)6.動

(1)知者動(活躍的思維)(2)動善時(行動)7.下

(1)以其善下之(處??下游)(2)水之形避高而趨下(低處)8.厭

(1)明主不厭人(嫌棄)(2)士不厭學(厭倦)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作動詞:

1.知者樂(感到開心)2.仁者壽(延年益壽)3.動善時(把握時機)

4.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處??下游)(二)名詞活用作狀語:

1.不舍晝夜(從早到晚)

2.七、八月之間雨集(在七八月)(三)意動用法:

1.君子恥之(以??為恥)

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覺得??變?。?四)動詞活用作名詞:

1.知者動(活躍的思維)2.故聲聞過情(名聲)3.動善時(行動)

4.兵因敵而制勝(取勝的策略)

-2-

(五)形容詞活用作動詞:1.盈科而后進(注滿)

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擅長利導)(六)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懷)2.仁者靜(寧靜的處世態(tài)度)3.日月有明(光彩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趨下(高處)6.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弱點)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樹立在生前,恩德流傳在后世,(這)是(國家)大治的最高境界。2.茍為無本。

假使是(在)沒有源頭(的狀況下)。(二)被動句:1.溝澮皆盈。

大大小小的溝都被注滿。2.故觀于海者難為水。

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陽月亮有光彩的形象,(就連)小縫隙(也)一定被它們照射到。(三)省略句:

1.不舍晝夜。(省略主語)(它)從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2.知者動,仁者靜。(省略謂語)

聰慧的人(愛)活躍的思維,仁厚的人(愛)寧靜的處世。3.其涸也,可立而待也。(省略動賓)

它們(一旦)枯竭了,(也)能站著等待(它們的充盈)。4.水因地而制流。(省略介賓)水根據地形(的高低)制約(其)流向。

5.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省略定語)

所以(人的)名聲超出了(它的)實際,君子(必會)以此為恥。6.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省略狀語)水,擅長利導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奪。

7.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省略介詞)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并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接近。(四)介詞結構后置:

1.仲尼亟稱于水。(于水稱)孔子屢次對水(加以)稱贊。2.何取于水也?(于水?。?/p>

(那么我們終究)從水中得到什么(啟示)呢?3.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于圣人之門游)

-3-

在圣人的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4.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于道幾)

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并堅守理想),所以,(就)與道義(更)接近。

5.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五)賓語前置:

1.上不天則下不遍覆。(不覆遍)

上面(假使)不是(有開闊的)天,那么下面就不能覆蓋整個世界。2.何取于水也?(取何)

(那么我們終究)從水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3.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取是,“之〞作標志)有來源的(便)像這樣,得到這一點(就)罷了。4.而攻頑強者莫之能勝。(莫能勝之)

然而(當水)沖擊頑強的東西(時),(卻)沒有能夠好過它的。(六)定語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滾滾的源頭活水。(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為百川(所匯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2.以其無以易之。

由于沒有什么(能)代替它。

《秋水》

一、詞語解釋

(一)實詞1.兩涘(水邊)渚(水中的小塊陸地)崖(高岸)之間...2.不見水端(終點).

3.河伯始(才)旋(掉轉)其面目..4.始(開始)吾弗(不)信..

5.今(現在)我睹(看到)子(您)之難窮也...6.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危險)矣.7.篤(限制)于時(季節(jié))也..8.束(束縛)于教也.

9.觀于大海,乃(才)知爾丑(鄙陋)..10.爾將可與(參與)語大理矣.11.不知何時止(停息)而不盈.

12.不知何時已(中止)而不虛(空,流盡)..

-4-

13.水旱不知(覺,影響).14.此其過(超過)江河之流.15.不可為量數(計算).

16.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認為多,夸耀)者.17.猶(好像)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18.方(正)存(存念)乎見少..19.不似豪末(末梢)之在于馬體乎?.20.不似爾向(從前)之自多于水乎?.21.望洋(??的樣子)向若而嘆曰.22.涇(直流的水)流之大.(二)古今異義

1.百川灌河(特指黃河).

2.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專通某種學問)..3.計中國之在海內(中原地區(qū))..(三)通假字

1.不辯牛馬(“辯〞同“辨〞,辨識。).2.拘于虛也(“虛〞通\墟\,所居之所).3.人卒九州(〞卒〞同〞萃〞,聚集。).

4.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豪〞同〞毫〞,動物身上的細毛。).(四)虛詞

1.于是焉(語氣詞,相當于“乎〞,無義).2.河伯欣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自喜.3.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動詞,認為).4.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介詞,憑).5.伯夷辭之以為名(連詞,來).6.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助詞,的).7.野語有之曰(代詞,這樣的話).8.我之謂也(助詞,賓語前置標志).9.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助詞,取獨).10.順流而東行(連詞,表修飾).

11.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連詞,表并列).12.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連詞,然而).13.于是焉(介詞,在).14.至于北海(介詞,到).

15.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介詞,表被動).16.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介詞,介入對象,不譯).

-5-

17.莫大于海(介詞,比).18.今爾出于崖涘(介詞,從).

19.方存乎見少(相當于“于〞,介詞,在).20.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語助詞,表反詰).

三、詞類活用

1.秋水時至(名詞做狀語,按時節(jié)).2.順流而東行(名詞做狀語,向東).

3.今我睹子之窮也(形容詞做動詞,走到終點).

4.東面而視(東,名詞做狀語,向東)(面,名詞作動詞,面對)..

5.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少、輕,意動用法,認為??少,認為??輕;聞,動...詞用作名詞,見聞)6.不可為量數(名詞做狀語,用量器。).

7.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形容詞做動詞,以為多。).8.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形作名,美景).9.盡此矣(形作動,終結).

10.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形容詞做動詞,滿溢).

四、特別句式與固定句式

1、介詞結構后置①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

如今你從河岸邊走出來,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鄙陋。②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天下的水,沒有哪個比還海更大的了。③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

(這是由于)我自認為從天地那里承受了形體并且從陰陽那里秉承到元氣。④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不正像你從前看到河水上漲而自滿一樣嗎?2、賓語前置①以為莫己若者...認為天下沒有誰比得上自己②我之謂也。...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③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正存念會被人看少,又憑什么自滿呢?3、定語后置①聞道百..聽到了上百條(大量)的道理4、省略句①百川灌河(省略介詞“于〞)..眾多河流的水注入黃河

-6-

②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省略主語“海水〞)...

尾閭泄漏海水,永無中止的時候,但海水卻不會流盡。③人卒九州(省略介詞“于〞)...人們遍布在九州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省略介詞的賓語).....伯夷辭讓天下以此來取得名聲,孔子談論天下以此獲得博學的美名

(注:假使“以〞解釋為連詞就不算省略句)

5、被動句①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我將永遠被有極高修養(yǎng)的人所譏笑②方存乎見少.

正存念會被人看少

③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里的青蛙不可以和他們談論海,是由于他們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對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蟲.........不可以和他談論冰雪的事,是由于他被生存的時令所限制;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縛。........6、固定句式1.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非??則〞,表示假設,譯為:“假使不是??就??〞)..我假使不是來到您的門前,就危險了。2.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且夫??〞,再說,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層意思)

而且我曾經聽說有人認為孔子的見聞少,伯夷的節(jié)義輕(不值得看重)的話

《前赤壁賦》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3、山川相繆(繆,通“繚〞連結、盤繞).4、杯盤狼籍(籍,通“藉〞,凌亂).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7-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四、一詞多義

1、望:

(1)七月之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2)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向遠處看)2、歌:

(1)扣舷而歌(唱)(2)歌曰(歌詞)

(3)倚歌而和之(歌聲)3、如:

(1)縱一葦之所如(往)(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像)(3)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4、然:

(1)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2)何為其然也(這樣)5、長:

(1)抱明月而長終(永遠)(2)而卒莫消長也(增長)6、于: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2)月出于東山之上(從)(3)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5)托遺響于悲風(給)7、而:

(1)羽化而登仙(表承接)(2)扣舷而歌(表修飾)(3)倚歌而和之(表修飾)(4)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5)侶魚蝦而友麋鹿(表并列)(6)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折)(7)耳得之而為聲(表因果)8、之:

(1)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詞)(2)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3)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4)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9、其:

-8-

(1)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2)其聲嗚嗚然(代詞,那)(3)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4)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五、特別句式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賓短語后置)3、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4、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6、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7、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8、是造物之無盡藏也(判斷句)9、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六、成語

1、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十分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3、遺世獨立:脫離社會,單獨生活,不跟別人往來。

4、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微弱悠長。5、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后桌上凌亂的樣子。

七、其他重點字詞

1.七月既望(農歷每月十六)2.白露橫江(掩蓋)

3.縱一葦之所如(縱:任,如:往)4.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浩浩乎如馮虛御風(浩浩:廣闊,遼遠;馮虛:凌空、憑空)6.渺渺兮予懷(悠遠的樣子)

7.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8.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裊裊:形容聲音委婉悠長,縷:細絲)9.正襟危坐(端正)

10.方其破荊州(方,當)11.固一世之雄也(本來)12.哀吾生之須臾(片刻)

13.知不可乎驟得(驟:突然;驟得輕易得到)

14.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連??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時間短暫)15.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適〞)

《游褒禪山記》

一、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古今異義詞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數詞。)

-9-

2.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十分之觀(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3.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古:到;今:連詞,表示另提一事。)4.于是余有嘆焉(對這種狀況。今:合用為連詞。)5.而卒葬之(古:終究。今:士兵)

三、詞類活用

1.名詞做狀語

有泉側出(側:名詞作狀語,在一側)2.名詞做動詞

(1)始舍于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