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鎮(zhèn)新龍路通暢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_第1頁
肖家鎮(zhèn)新龍路通暢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_第2頁
肖家鎮(zhèn)新龍路通暢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_第3頁
肖家鎮(zhèn)新龍路通暢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_第4頁
肖家鎮(zhèn)新龍路通暢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4頁共10頁肖家鎮(zhèn)新龍路通暢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1、概述1.1任務來源及內容為了解決肖家鎮(zhèn)圣明村12、13社等沿線群眾的出行,合川區(qū)肖家鎮(zhèn)人民政府根據(jù)重慶市交通局等有文件精神,按簡易設計要求組織了設計人員對肖家鎮(zhèn)圣明村新龍路通暢工程設計。本次設計范圍主要集中在圣明村范圍,共計13條道路,道路總長2.504公里。本次設計道路按照《重慶市農(nóng)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的技術指標進行設計,設計速度15km/h,路基寬度5.5米,路面寬度為4.5米,兩側各0.5米土路肩,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1.2工程概況本項目為改建項目,其主要內容為:路線本次設計道路在滿足《重慶市農(nóng)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的技術標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xiàn)有路基,盡量減少對原始地貌及沿線房屋、耕地、魚塘的影響?,F(xiàn)狀道路路基已基本形成。根據(jù)現(xiàn)場踏勘,本次設計道路全線按單車道農(nóng)村公路標準對原道路路線進行修建。(2)路基、路面本次設計道路路基已基本形成,由于為實施路面,使道路通行條件差,對周邊居民出行及居住影響較大。本次設計公路采用《重慶市農(nóng)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的技術標準,路基寬度為5.5米,路面寬度為4.5米,兩側各0.5米土路肩,彎道處設置超高,按線性過渡。②由于本道路為村道公路通暢工程,且要滿足居民出行需求,為加快進度,保證工期,節(jié)約投資,本次設計道路路面根據(jù)情況采用水泥砼。面層采用C25水泥混凝土路面厚20cm,級配碎石基層厚5cm。(3)排水匯水處采用0.4m×0.4m的土邊溝。1.3設計依據(jù)(1)現(xiàn)場調查踏勘資料。(2)現(xiàn)場測量資料1.4設計采用的規(guī)范和技術標準1.4.1采用的規(guī)范(1)《重慶市農(nóng)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3)《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06)(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40-2011)(5)《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10-2006)(7)《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8)《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04)(9)《公路涵洞設計細則》(JTG/TD65-04-2007)(10)《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4-2006)(2011年版)(11)《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69-2002)(12)《給水排水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141-2008)(13)《給水排水工程埋地預制混凝土圓形管管道結構設計規(guī)程》(CECS143:2002)(14)《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概算、預算編制辦法》(JTGB06—2007)(15)《公路工程預算定額》(JTG/TB06-02—2007)1.5沿線地形、地質、氣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概況(一)氣象項目區(qū)域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早秋遲,夏熱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綿雨,冬季多云霧,霜雪甚少,無霜期長,日照少,風力小,濕度大。年均氣溫為18.54°C,最高氣溫年均為39.54°C,極端最高氣溫41.50°C。霧日一般從上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出現(xiàn),年均為37.40天,無霜期年均為351天。日照年均時數(shù)為1168.88小時,風速年均數(shù)為1.10米/秒,夏季雷雨時常出現(xiàn)短時大于17米/秒的陣性大風。相對濕度年均為81%,年均降水量1187毫米。據(jù)氣象局提供的資料,其主要特征是: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照適宜,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于農(nóng)、林、牧、漁業(yè)的發(fā)展;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霧,霜、雪較少,降水時空分布差異較大,降雨特點是:夏秋多,春冬少,主要分布在5-10月,洪峰流量持續(xù)時間長,一般為1-3天。(二)水文1、自然水系路線走廊帶沒有大型河流,但沿線地形起伏,山嶺間形成的匯水面積在山谷處形成干溝,雨季時形成較大流量,平時山上并無常流水。2、地下水含水層及地下水類型根據(jù)擬建項目所在區(qū)地層巖性、地下水賦存條件和水動力特征,將區(qū)內地下水劃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碳酸鹽巖類巖溶水和基巖裂隙水四大類。其中碳酸鹽巖類巖溶水按含水組結構和組合特征劃分為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和碳酸鹽巖夾碎屑裂隙溶洞水,基巖裂隙水劃分為層狀和塊狀基巖裂隙水。(1)松散巖類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區(qū)內各大河流兩岸,地下水賦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積層孔隙中,含水層巖性為砂礫石。大氣降水易于滲入補給地下水,補給條件較好,地下水以蒸發(fā)排泄為主,在河流切割地段均以滲流方式補給河水。(2)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區(qū)內侏羅系含水巖組孔隙、裂隙中,多為承壓水,個別地段見自流。由于含水組中的砂巖顆粒較細,且多呈透鏡體,加之上覆泥巖隔水層阻隔,大氣降水補給量甚微,因此,該類地下水總體來說水量貧乏。(3)碳酸鹽巖類巖溶水巖溶水除大氣降水補給外,其含水組含水組所處的地貌條件不同,補給方式不盡相同,峰林谷地,孤峰平原或殘山坡地,屬地下水徑流、排泄區(qū),四方嶺岜僚一帶丘陵溶蝕谷地,形成獨具補給、徑流、排泄的水文地質單元,其補給來源除大氣降水外,還接受地表水補給,局部地段還受到松散巖類孔隙水的垂向補給,處于地下徑流排泄區(qū)的含水巖組,補給來源充沛,處于地下水分水嶺地區(qū)的含水巖組,補給條件較差。經(jīng)各種補給,地下水匯集于巖溶裂隙系統(tǒng)中,以管流或者隙流的方式向低處逕流,巖溶區(qū)地形平坦時,補給區(qū)于逕流區(qū)難以區(qū)分,水力坡降小,逕流途徑短,流動緩慢??傊?,巖溶水具有多向補給,管狀或隙狀逕流,集中排泄的特點。(4)基巖裂隙水區(qū)內非巖溶地層組成的地貌為低山、丘陵,溝谷寬緩,水力坡降較小,地下水逕流途徑長,降水沿裂隙入滲后,使裂隙之間互相溝通,構成網(wǎng)狀逕流系統(tǒng),地下水交替循環(huán)緩慢。降水入滲形成地下逕流,沿含水層傾向方向或某組裂隙運移,在溝谷低洼處呈散狀排入溪溝或者在構造裂隙發(fā)育地段,以泉的形式泄露地表。3、水質測區(qū)地下水主要來自基巖裂隙,據(jù)現(xiàn)場調查及工程水質分析,區(qū)內地表水和地下水對混凝土一般均無侵蝕性。測區(qū)屬于農(nóng)業(yè)和林業(yè)發(fā)達區(qū),少有工業(yè)出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保護良好。地表水的水質一般較好??偟膩碚f,豐水期好于枯水期,支流好于干流,上游好于下游。一般地區(qū)好于城鎮(zhèn)工業(yè)和人口集中地區(qū)。豐水期河流水質狀況良好,屬清潔河流,適合工農(nóng)業(yè)用水和人蓄飲水要求。屬重碳酸鈣鹽水鈣組型軟水,礦化度4.8—6.7毫摩爾/升,PH值介于7.4—8.0,總硬度101—105毫克/升,枯水期(11—3月)水質相對較差,但也能滿足工程用水需要。地下水水化類型以中碳酸鈣型水為主,礦物度在11—17毫摩爾/升,硬度介于10—18德度,PH值7.0—8.0。為低礦化淡水,對于一般生活用水及農(nóng)田灌溉比較適宜。(三)地層巖性經(jīng)過地面地質調查和收集相關的區(qū)域地質資料,線路區(qū)域出露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堆積層,基巖出露廣泛,主要為侏羅系~三疊系各組地層,各地層巖性按新老順序簡述如下:1、第四系(Q1)主要分布現(xiàn)代江河床及平緩丘陵的小型山間盆地中。主要堆積物性質有:(1)沖積沙礫層(Q1a1):主要分布長江等河流的河谷中所形成的沙洲及河漫灘,沉積物為砂礫層及粘土,厚度各地不一,變化甚大。(2)小型山間盆地中的湖泊沉積(Q4l):堆積物為一套灰、淺灰、灰黃色炭質粘土、砂質粘土、流沙層與棕褐色薄層—厚層泥炭互層,屬小型山間盆地的湖泊相沉積。厚度2—10米(3)殘積物(Q1d1):分布于平緩山坡,山脊,灰?guī)r溶蝕谷及各夷平面之上。為黃色、褐紅色風化殘積土,褐黃色,棕紅色亞砂土及崩塌角礫等,厚度各地差異較大,厚0~5米。各種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表物理力學性質巖性天然含水率(%)空隙比(%)計算抗壓強度Mpa粘土290.730.1764-0.245亞粘土16—320.47—0.810.147-0.294亞砂土0.098-0.196碎石土0.196砂礫卵石19—360.55—0.990.294-0.4902、基巖:基巖出露廣泛,主要為侏羅系~三疊系各組地層。(四)不良地質現(xiàn)象1、不良地質現(xiàn)象沿線主要不良地質現(xiàn)象有:巖溶、危巖崩塌和崩坡積、殘坡積層、淺表薄層軟土及順層滑坡。巖溶主要分布于三疊系碳酸鹽分布路段,以雷口坡組和嘉陵江組地層分布路段最為發(fā)育,地表可見由于巖溶形成的低矮的石林地貌,陡立邊坡上可見的巖溶洞穴。巖溶強烈發(fā)育地段,常見有塌陷、溶斗、落水洞、溶井等巖溶個體形態(tài)。巖溶地區(qū)公路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為由于地下巖溶水的活動,或因洞穴阻塞,導致路基基底冒水、水淹路基、水沖路基以及隧道涌水等病害,或由于地下洞穴頂板的塌陷,引起位于其上的路基及其附屬構造物發(fā)生塌陷、下沉或開裂。項目區(qū)內巖溶化程度最高的為厚層灰?guī)r,其次為白云質灰?guī)r和白云巖,泥質灰?guī)r最弱。⑵、崩坡積、殘坡積層:可分為巖質崩塌和土質崩塌兩種。在現(xiàn)有公路靠山一側,由于地層傾向與邊坡坡向相反,邊坡角度較大,形成陡立邊坡或危巖邊坡。受節(jié)理、裂隙和斷層破碎帶控制,邊坡上常常出現(xiàn)巖質崩塌、錯落和撒落等現(xiàn)象?,F(xiàn)有公路的邊坡出現(xiàn)掉塊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但規(guī)模小,易于治理。⑶、順層滑坡:路線主要為局部段落存在挖方邊坡產(chǎn)生順層滑坡,設計采用繞避和清方方式處理。2、道路工程

2.1路線平、縱面設計(1)平面設計本項目為村落居民點通達及通暢公路,主要目的為將各居民房屋與外界相連,解決居民的出行問題,故平縱設計時盡量結合原地面進行設計,減少對耕地的占用。本次設計共計13條道路,分布于肖家鎮(zhèn)圣明村14、15社等沿線,道路路總長2.504公里。道路設計為減少開挖,結合周邊居民修建的路基進行選線,最小圓曲線半徑為8m。縱斷面設計本次設計縱坡考慮道路主要功能為解決居民點與外界的聯(lián)系,為減少破壞,縱坡盡量按村民自行修建的路基進行擬合,對其進行優(yōu)化,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降低縱坡要求,減少對周邊耕地的占用。本次縱斷面設計可指導后期對縱坡進行整理,以提高居民出行舒適度,最大縱坡不超過12%。本次五標段道路最大縱坡為12%,最小豎曲線半徑為150米。各道路分段長度列表道路序號公路起止地名設計里程

(m)路面寬度(m)平面圖號

(個別相鄰道路歸入同一張平面頁碼路面面積

(m2)1王家垸子至曹家院子2024.5S-3-119092肋巴墳屋基至盤龍寨23024.5S-3-2110359S-3-31小計圣明村12\135社新龍路(通暢)250433112682.2橫斷面設計根據(jù)《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該公路按單車道農(nóng)村公路設計,設計道路路基寬度為5.5米,通暢路為4.5米路面,兩側各0.5米土路肩。需在條件允許范圍內設置錯車道,錯車道有效長度為10m,路面寬度為6.5米,過渡段長度為10米,按線性漸變。根據(jù)現(xiàn)場踏勘,本次道路范圍內共設置12處錯車道,詳見各道路平面圖。2.3設計標高路基設計標高為行車道中線標高。2.4路拱橫坡行車道橫坡:2%。2.5超高加寬方式超高方式為繞路面內側邊緣旋轉。超高過渡采用線性漸變??紤]到公路接近村鎮(zhèn)且混合交通量較大,車速可能受到限制,所以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本次設計最大超高值取6%。2.6路面設計路面設計考慮以下因素:交通量、交通組成和道路等級;道路使用性質對路面溫度以及面層的功能要求;重慶市的自然氣候條件和筑路材料的供應狀況;周邊建成道路的使用情況。由于本道路為單車道農(nóng)村公路,為加快進度,保證工期,節(jié)省投資,本次道路設計通暢工程采用C30水泥混凝土路面厚20cm,級配碎石基層厚5cm。2.7安全設施路面鄰巖高度6m和鄰水路段的水泥路面設波型護欄。3、涵洞工程3.1設計標準本次設計為農(nóng)村公路,參考四級公路設計,洪水頻率取1/25。3.2現(xiàn)狀根據(jù)地形圖分析和現(xiàn)場踏勘,本工程道路范圍內地形開闊,有利于道路兩側排水。共新建涵洞23座。3.3涵洞設計根據(jù)現(xiàn)狀道路的實際情況,在本次設計改造道路沿線存在現(xiàn)狀水系、洪水沖刷、路面積水現(xiàn)象的位置處設置涵洞,以確保道路兩側水系暢通。由于本項目為農(nóng)村公路,設計管涵跨徑為0.3米或0.4米,設計使用III級鋼筋混凝土成品管。本設計涵洞采用鋼筋混凝土圓管涵。3.4涵洞斷面形式、材料及基礎做法(1)涵洞斷面形式本次設計涵洞斷面形式為圓形,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圓管涵。(2)涵洞采用材料圓管涵采用III級鋼筋混凝土成品管,帽石均采用預制C30混凝土帽石,沉降縫均采用瀝青麻絮,洞口均采用M10漿砌MU30片石。(3)基礎圓管涵采用180°砂礫石管形基礎墊層。3.5涵洞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前須對現(xiàn)場地形及標高進行實測復核,尤其校測各接口和排出口位置坐標、高程等,確認設計文件和現(xiàn)場實際對應的前提下方可施工。如遇現(xiàn)場發(fā)生變化或與設計不符,不允許擅自施工,應及時聯(lián)系建設單位、設計、監(jiān)理等參建各方會同解決。因擅自施工造成的一切損失由施工單位自行承擔。(2)涵洞長度均為理論平面長度,施工時以實測為準。(3)溝槽開挖邊坡應根據(jù)地質情況采用1:0.25~0.67控制,其開挖深度大于3.0m時應增加支撐措施。邊坡坡度及支撐方式應符合上述GB50268-2008規(guī)范的規(guī)定。(4)若無特別注明,圓管涵基礎承載力應不小于0.15MPa,,道路填方段涵洞密實度應大于93%。若不能滿足要求,則應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級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礎。(5)涵洞外層防水措施可在涵洞臺身外側均涂熱瀝青兩道,每道厚約1.5mm。涂后不再另抹砂漿。(6)洞身每隔4-6米設置一道沉降縫,縫內填以瀝青麻絮或不透水材料。沉降縫的防水措施在基礎頂面以下,填嵌涂瀝青木板或瀝青砂,也可以用粘土填入搗實,并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15cm。在基礎頂面以上,接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約5cm,內側以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15cm,中間空隙填以粘土。(7)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構筑物必須澆筑密實,不得出現(xiàn)蜂窩、麻面。(8)施工前應校測涵洞進出口及斷面高程、位置,如有矛盾及時聯(lián)系設計人員共同研究解決。(9)溝槽回填應在水泥砂漿和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90%后進行,并要求對稱進行,其密實度與路基要求一致?;靥罘绞綉仙鲜鯣B50268-2008規(guī)范的要求。(10)邊溝跌井處應設置警示牌或防跌落設施,防止行人意外跌落。(11)其余未盡事宜按國家現(xiàn)行規(guī)范和標準執(zhí)行。4、施工要點:4.1路基4.1.1質量標準土質路基土經(jīng)壓實后,不得有松散、軟彈、翻漿及表面不平整現(xiàn)象,土、石路床必須用12~15t振動壓路機碾壓,其輪跡不得大于5mm,土質路床不得有翻漿、軟彈、起皮、波浪、積水等現(xiàn)象。壓實度(重型擊實標準):≥94路床平整度:≤15mm中線高程:+10mm,-20mm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橫坡:±0.3%彎沉值:≤300(1/100mm)路基范圍以外回填壓實度不小于85%。4.1.2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時應注意排水,必須合理安排排水路線,充分利用沿線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設施。所有施工臨時排水溝和盲溝的水流,均應引至路基外適當位置排放。路基分層挖填時應根據(jù)土的透水性能將表面筑成2-4%的橫坡度,并注意縱向排水,經(jīng)常平整現(xiàn)場,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當?shù)孛嫠懦щy時,應設置臨時排水設施。4.1.3挖方路基開挖前應將適用于種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儲存起來,用于綠化填土。路基開挖必須按設計斷面自上而下開挖,不得亂挖、超挖及欠挖,開挖至路基頂面時應注意預留碾壓沉降高度。4.1.4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質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雜草、樹根等雜物,粒徑超過10cm的土塊應打碎。應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為填料,且應優(yōu)先選用礫類土、砂類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時壓實。路基填方若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強度大于20MPa時,石塊的最大粒不得超過壓實層厚2/3,當石料強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徑不得超過壓實層厚。路基填料最小強度和填粒最大粒徑應符合下表。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料最大粒徑(cm)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534310101515(2)填筑路基應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分層碾壓,分層的最大松鋪厚度,路堤不大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應小于8cm。涵洞等構造物頂面填土厚度必須大于50cm,方能上壓路機碾壓。涵洞周圍的回填土應在對稱的兩側或四周同時均勻分層回填壓(夯)實,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礫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涵洞結構物的埋深較淺,回填土壓實度達不到規(guī)定的數(shù)值時,按下表的要求處理。部位填料胸腔填料距路床頂<80cm砂、砂礫93>80cm素土90管頂以上至路床頂管項距路床頂<80cm管頂上30CM以內砂、砂礫88管項300cm以上砂、砂礫95路床頂以下0~80cm砂9580cm以下砂93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時,應遵循先輕后重,先穩(wěn)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輪跡重疊等原則。至少碾壓3遍直到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度為準。路基施工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及各有關現(xiàn)行施工規(guī)程與驗收規(guī)范。4.2混凝土路面基層驗收合格后方可鋪筑路面,面層設計為C30水泥砼路面。水泥采用硅酸鹽水泥,水泥標號不低于32.5號。碎石質地堅硬,并符合規(guī)定級配,其最大粒徑不大于40mm,砼拌和養(yǎng)護宜采用飲用水,澆筑砼模板采用鋼模板,砼抗彎折強度大于4.0Mpa。砼達到設計強度25至30%時應采用切縫機按設計要求切割,直線每隔5米一道,曲線段每隔4m一道(以路中線長度控制),鋸縫寬度不得大于5mm,砼在澆筑抹平后,應沿橫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機具壓槽,拉毛壓槽深度為1~2mm,縱縫為平縫,涂刷石油瀝青二道。4.2.1質量標準技術指標:抗彎拉強度標準值:≥4.0MPa平整度:最大間隙不大于5mm、標準差不大于2mm;相鄰板高差:不大于3mm;縱縫直順度:不大于10mm;橫縫直順度:不大于10mm;板寬:0mm,-20mm;厚度:±5mm;縱斷高程:±15mm;路拱橫坡度:±0.3%且不反坡4.2.2混凝土外觀質量要求混凝土表面不得有脫皮、印痕、裂縫、石子外露和缺邊掉角現(xiàn)象。板面邊角應整齊,不得有大于0.5mm的裂縫,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漿、脫皮、印痕、積水等現(xiàn)象。路面邊線、中線直線段應順直,曲線段應圓滑。路面拉毛紋理適宜。伸縮縫必須垂直,全部貫通。4.2.3材料要求(1)水泥用于混凝土板的水泥應采用強度高,收縮性小,耐磨性強抗凍性好,并且其物理性能化學成份應符合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水泥,多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和道路硅酸鹽水泥,水泥標號不宜低于32.5號,進場水泥應有產(chǎn)品合格證及化驗單,出廠期超過三個月或受潮的水泥應經(jīng)試驗決定正常使用或降級使用,已結塊或變質水泥不得使用。施工時混凝土的配合比應針對我市特細砂道路砼特點,提供砂的細度模數(shù)、外加劑摻量及骨料品質等控制指標(2)砂應采用潔凈、堅硬、符合規(guī)定級配、細度模數(shù)在2.5以上的粗、中砂、砂的質量應符合下表技術要求。砂的技術要求項目技術要求顆粒級配篩孔尺寸粒徑1.182.364.75累計篩余量(%)粗砂中砂細砂90-10090-10090-10080-9570-9255-8571-8541-7016-4035-6510-5010-255-350-250-150-100-100-10含泥量(沖洗法)(%)一級二級三級<1<2<3硫化物和硫酸鹽含量(折算為SO3)(%)<0.5氯化物(氯離子質量計)≤0.01≤0.02≤0.06有機物質含量(比色法)顏色不應深于標準溶液的顏色其它雜質不得混有石灰、煤渣、草根等其它雜質(3)碎(礫)石碎(礫)石應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的碎(礫)石。宜采用人工合成級配,最大粒徑不應超過19mm,碎(礫)石應符合下表技術要求:碎石技術要求項目技術要求顆粒級配篩孔尺寸(mm)2.364.759.5016.019.0累計篩余量(%)95-10085-9560-7530-450-5抗壓強度(MPa)火成巖變質巖水成巖≥100≥80≥60針片狀顆粒含量(按質量計)(%)<5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折算為SO3質量計)(%)<0.5含泥量(按質量計)(%)<0.5(4)、水混凝土及養(yǎng)護用水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規(guī)定。宜使用飲用水及不含油類等雜質的清潔中性水,pH值宜為6~8。(5)、鋼筋鋼筋品種、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筋應順直,不得有裂縫、斷傷、刻痕,表面油污和顆粒狀或片狀銹蝕應清除。5、環(huán)境保護5.1樹立社會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并重的觀點。社會環(huán)境保護重點放在路線方案如何布設才能最大限度的少占地、少折遷、少干擾、少污染,如何才能與沿線城鎮(zhèn)發(fā)展規(guī)劃合理銜接配合,如何才能方便沿線群眾生產(chǎn)生活,如何才能積極促進沿線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重點放在如何才能減少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如何才能克服灰色防護帶來的視覺污染。5.2應高度重視路基、路面的排水問題,將邊溝、排水溝、截水溝等與橋涵結構物有機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最大限度的減少公路運營期間產(chǎn)生的廢水對周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5.3對施工工程中揚塵及噪音的控制(1)揚塵控制:a施工現(xiàn)場周圍規(guī)定設置隔離護欄場內機具、材料按平面規(guī)劃擺放整齊,遇四級含四級以上大風時禁止產(chǎn)生揚塵的作業(yè)施工。b對工地需外運土方及建筑垃圾應隨產(chǎn)隨清并做到嚴密覆蓋、封閉不得沿途飛揚、灑落載運物而污染環(huán)境土方及建筑垃圾按當?shù)毓芾聿块T要求棄于指定地點。c在施工現(xiàn)場標明揚塵控制點自建混凝土攪拌場搭設覆蓋棚每次攪拌料斗盡量少裝。d基礎開挖時土方要及時清運并覆蓋遇風時要淋水降塵。e現(xiàn)場用水泥應覆蓋或進庫保存其它易飛揚的細顆粒物也應入庫保存或覆蓋。f施工現(xiàn)場主要運輸?shù)缆繁仨氂不捎谄渌蚨从不呐R時施工部位要定期壓實和灑水控制污染,保持路面濕潤。(2)噪音控制:a建筑物集中區(qū)域內夜間禁止施工限制時間范圍為晚上10點到凌晨6點以保證居民正常休息。但搶修搶險作業(yè)和因生產(chǎn)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xù)作業(yè)的除外。b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xù)作業(yè)的應當向所在地區(qū)環(huán)保部門申請,施工時施工方應采取措施防止噪音污染并告知附近居民。c現(xiàn)場砼震搗采用低噪音砼震搗棒振搗砼時不得振鋼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