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8病毒性肝炎_第1頁
第六章8病毒性肝炎_第2頁
第六章8病毒性肝炎_第3頁
第六章8病毒性肝炎_第4頁
第六章8病毒性肝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8病毒性肝炎第一頁,共26頁。學習目標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變化。熟悉急性肝炎和急性重型肝炎的臨床病理聯(lián)系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二頁,共26頁。病毒性肝炎——概念是指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細胞變性壞死為主要病變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厭油膩,乏力,肝大,肝區(qū)疼痛和肝功能障礙等。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三頁,共26頁。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和庚型(HGV)6種。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認為引起發(fā)病和導致的病變,取決于感染的病毒種類和機體的免疫功能狀態(tài),或通過直接損傷肝細胞,或通過細胞免疫機制導致肝細胞損傷。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四頁,共26頁?;静±碜兓《拘愿窝椎牟∽兲卣魇且愿渭毎冃詨乃罏橹鞯淖冑|性炎癥,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細胞浸潤,肝細胞再生和纖維組織增生。(一)肝細胞變性1.細胞水腫為最常見的病變,鏡下觀察:見肝細胞為中重度水腫改變的表現(xiàn),呈胞質疏松樣變或氣球樣變。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五頁,共26頁。基本病理變化2.嗜酸性變一般僅累及單個或幾個肝細胞,散在于肝小葉內。鏡下觀察:肝細胞胞質水分脫失,濃縮,肝細胞體積變小,HE染色見胞質嗜酸性增強,呈均勻致密的深紅色。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六頁,共26頁?;静±碜兓ǘ└渭毎麎乃朗歉渭毎囟人[基礎之上發(fā)生溶解性壞死。因溶解性壞死的范圍和分布不同,其可呈現(xiàn)不同的特點,具體為:(1)點狀壞死:是指壞死僅累及單個或幾個肝細胞壞死,常見于急性普通型肝炎。(2)碎片狀壞死:是指在肝小葉周邊部界板處肝細胞的灶性壞死,常見于慢性肝炎。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七頁,共26頁?;静±碜兓?)橋接壞死:是指在中央靜脈與匯管區(qū)之間,兩個小葉中央靜脈之間及兩個匯管區(qū)之間的互相連接呈帶狀的壞死,常見于中、重度慢性肝炎。(4)大片壞死:是指幾乎累及整個肝小葉的大范圍肝細胞壞死,常見于重型肝炎。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八頁,共26頁。基本病理變化(三)炎細胞浸潤主要是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散在性或灶狀浸潤于肝小葉內或匯管區(qū)。(四)肝細胞再生壞死的肝細胞由鄰近的肝細胞通過再生而修復。再生的肝細胞體積較大,核大而染色較深,可見雙核。再生的肝細胞可沿原有網狀支架排列。如肝細胞壞死嚴重,原肝小葉內的網狀支架塌陷,再生的肝細胞則呈團塊狀排列,稱為結節(jié)狀再生。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九頁,共26頁?;静±碜兓ㄎ澹┰錾?.間質反應性增生①庫普佛(Kupffer)細胞增生,并可脫入竇腔內變?yōu)橛巫叩耐淌杉毎?,參與炎細胞浸潤;②間葉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增生并參與損傷的修復;2.小膽管增生匯管區(qū)內或大片壞死灶內可見小膽管增生。3.纖維組織增生長期慢性病毒性肝炎時,間質內大量纖維組織增生修復,破壞肝小葉原有的結構,發(fā)生肝硬化。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十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十一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一)普通型肝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1.急性(普通型)肝炎最常見,又分黃疸型和無黃疸型。我國以無黃疸型肝炎居多,其中大部分為乙型肝炎。黃疸型肝炎的病變略重,病程較短,多見于甲型,丁型和戊型肝炎。(1)病理變化:肉眼觀察:肝臟腫大,質較軟,表面光滑。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十二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鏡下觀察:①變性廣泛而壞死輕微,見肝細胞廣泛細胞水腫性變性,以肝細胞胞質疏松樣變和氣球樣變?yōu)橹?;僅見散在的點狀壞死及嗜酸性小體。②肝細胞體積增大,排列紊亂,擁擠,肝竇受壓而變窄,肝細胞內可見淤膽現(xiàn)象。③在匯管區(qū)及肝小葉內有輕度的炎細胞浸潤。黃疸型肝細胞壞死稍多,毛細膽管腔中有淤膽和膽栓形成。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十三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十四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2)病理臨床聯(lián)系:因肝腫大引起肝區(qū)疼痛或壓痛。肝細胞壞死造成肝細胞內的酶釋放入血,血清谷丙轉氨酶(SGPT)升高,肝功能異常,嚴重者有黃疸。(3)結局:大多在半年內可治愈,但乙型、丙型肝炎往往恢復較慢,其中乙型肝炎有5%~10%,丙型肝炎有70%可轉變成慢性肝炎。

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十五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2.慢性(普通型)肝炎病程持續(xù)在半年以上者即為慢性肝炎。引起發(fā)生的因素很多,如感染的病毒類型,機體免疫反應狀態(tài),治療不當,營養(yǎng)不良,飲酒或服用對肝有損害的藥物等。目前學者們注意到感染HCV時,由慢性肝炎轉為肝硬化的幾率極高,與最初肝的病變程度無關。因而慢性肝炎的病原分型更為重要。根據(jù)慢性肝炎的炎癥,壞死及纖維化程度,其分為以下三型:

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十六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1)輕度慢性肝炎:①主要病變:肝細胞點狀壞死,偶見輕度碎片狀壞死。②肝小葉界板:無破壞,小葉結構清楚。③匯管區(qū):慢性炎細胞浸潤,周圍有少量纖維組織增生。(2)中度慢性肝炎:①主要病變:肝細胞變性壞死較明顯,有中度碎片壞死,出現(xiàn)特征性的橋接壞死。②肝小葉界板:無明顯破壞,肝小葉內有纖維間隔形成,小葉結構大部分保存。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十七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3)重度慢性肝炎:①主要病變:肝細胞壞死嚴重且廣泛,有重度碎片壞死及大范圍橋接壞死。②肝小葉界板:破壞明顯,纖維間隔增生明顯并分割肝小葉結構。③肝細胞不規(guī)則再生。結局:晚期逐漸轉為肝硬化。若發(fā)生新鮮的大片壞死,即轉為重型肝炎。

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十八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二)重型肝炎是最嚴重的病毒性肝炎,較少見。根據(jù)發(fā)病的緩急及病變程度的不同,可分為急性中興和亞急性重型兩種。1.急性重型肝炎少見,起病急,病程短,病變發(fā)展迅速,死亡率高。臨床上稱為暴發(fā)型肝炎或惡性肝炎。

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十九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1)病理變化:肉眼觀察:①肝體積明顯縮小,重量可減輕,以肝左葉更明顯。肝被膜皺縮,質地柔軟。②切面呈黃色或紅褐色,部分區(qū)域呈紅黃相間的斑紋狀,又稱急性黃色肝萎縮或急性紅色肝萎縮。鏡下觀察:①壞死廣泛而變性輕微,見肝細胞廣泛而嚴重的彌漫性大片壞死,僅殘留網狀支架;僅小葉周邊部殘留少許變性的肝細胞。②肝竇明顯擴張充血,甚至出血。③Kupffer細胞增生肥大。④肝小葉內及匯管區(qū)有大量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炎性細胞浸潤。⑤肝細胞再生不明顯。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二十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二十一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2)病理臨床聯(lián)系:大量肝細胞的迅速溶解壞死,可導致:①膽紅素大量入血而引起肝細胞性黃疸;②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引起明顯的出血傾向;③肝功能衰竭,對各種代謝產物的解毒功能發(fā)生障礙引起肝性腦病。④由于膽紅素代謝及血液循環(huán)障礙等,可誘發(fā)腎衰竭,稱肝腎綜合征。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二十二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3)結局:大多數(shù)患者在短期內死亡,死亡原因主要為肝功能衰竭(肝性腦?。浯螢橄来蟪鲅?,急性腎衰竭及DIC等。少數(shù)遷延轉為亞急性重型肝炎。2.亞急性重型肝炎多數(shù)是由急性重型肝炎遷延而來,少數(shù)病例可由普通型肝炎惡化而來。病程較長,可達數(shù)周至數(shù)月。第六章第八節(jié)病毒性肝炎第二十三頁,共26頁。臨床病理類型(1)病理變化:肉眼觀察:①肝體積縮小,被膜皺縮不平,質地軟硬程度不同。②表面部分區(qū)域呈大小不一的結節(jié)狀。③切面可見壞死區(qū)呈紅褐色,再生的結節(jié)因膽汁淤積而呈黃綠色。鏡下觀察:①肝細胞大片壞死和肝細胞結節(jié)狀再生并存。②肝小葉內外可見淋巴細胞和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