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調審分離制度之探析二(二)、肯定說該學派的代表認為,民事訴訟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體法實施的程序制度,審判是它的核心內容,任何削弱或替代審判因素的存在都有礙于發(fā)揮這一制度的最大效用,調解自然也不應成為這種削弱或替代因素。因此,為了落實調解的自愿與合法原則,避免造成調解與審判的對立,消除實踐中法院調解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和調解代替審判的現(xiàn)象,應將將法院調解與審理裁判相分離,即“實行調審”分離。對于“調審分離”后調解機構的設置和運作模式,目前有如下三種:第一種觀點:實行“調審適當分離”,將法院調解作為法院處理民事訴訟的另一種訴訟方式。此種觀點認為,實行“調審分離”,將法院調解從民事訴訟審判程序中分離出來,將調解程序前置,設想在法院內設置專門的調解機構,作為法院處理民事訴訟的另一種訴訟方式,通過兩者的分離,強化審判程序和調解程序。實行先調后審,案件調解不成進入審判程序后不再行調解。第二種觀點:實行“調解與審判完全分離”,將法院調解看作一種訴訟外解決糾紛方式。此種觀點認為,調解與審判分離后,對其性質應重新界定,即將其看作一種訴訟外糾紛解決方式。在此基礎上,應構建“非訟化民事調解制度”。具體的機構設置,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第一種是設置純法官的調解機構;第二種是以法官為主導,法官和調解委員組成調解機構;第三種是將法院調解與人民調解并軌,由法官與人民調解委員組成調解機構,由法官擔任調解機構主任。此種觀點還認為,把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處的糾紛加以分解,把那些屬于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糾紛分離出來,交給調解機構調解,其余的則由人民調解委員調解。第三種觀點:建立附屬法院調解的ADR(“替代性爭議解決方式”)模式。此種觀點是在上述第二種觀點的基礎上的發(fā)展和延伸。用他們的觀點舉個例子,如甲乙雙方因某種爭議,其標的為10萬元,但甲請求乙償付10萬元有一定“瑕疵”,而乙不給付甲錢也無道理,雙方都知道如果到法院判決,可能出現(xiàn)結果最可能是8萬元,但雙方都必須付出部分訴訟費,也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因此雙方互相讓步,在6萬元處達成協(xié)議,并立即兌付。減少了給付2萬元,這就是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結果,用商業(yè)上來說這就是“雙贏”理念。此種觀點認為,ADR模式正是基于這種合意理念開展調解工作,它可以使任何沖突雙方通過協(xié)商實現(xiàn)共同獲益,使雙方的利益都得到滿足。使用ADR模式使沖突雙方不再是“你死我活”的解決某種糾紛,而是“和平共處”地協(xié)調處理,使協(xié)議過程中沖突雙方看重的不再是糾紛的解決,而是解決沖突所達到的目的,解決的也不再是沖突本身,而是在取舍之外的未來的利益權衡,實現(xiàn)雙贏。因此,我國的“調審分離”,完全可以借鑒歐美國家的ADR模式。至于借鑒ADR模式對我國“調審分離”的設置方式有:一是調審分立、審確認調。法官不再直接主持調解,而只負責對調解協(xié)議的審查和確認。將訴訟內外的一切調解均提交法官審查、確認,這樣一方面,我國訴訟調解制度中“調審合一”的弊端得以革除,另一方面,ADR制度中的無終局性和執(zhí)行力也得到解決。二是調附屬于審,審指導調。將現(xiàn)有的我國準ADR形態(tài)人民調解,仲裁調解附屬于人民法院??稍谌嗣穹ㄔ褐性O立獨立的調解庭、仲裁庭。調解員和仲裁員由律師、退休法官等具有法律知識和較高威望的人擔任,法院受案后可通過有效途徑詢問雙方當事人是否愿望調解,也可由當事人直接主動向調解庭、仲裁庭申請調解、仲裁,由雙方選定的調解員在規(guī)定期限內進行調解、若訴訟中雙方自愿調解,也可暫停訴訟,移交調解庭、仲裁庭。三是設立法院附屬“中立評估程序”等。即類似于美國的“早期中立評估程序”,吸收一些權威專家對一些糾紛進行咨詢評估,從而減少糾紛訴訟,通過調解解決糾紛,如消費者協(xié)會,律師協(xié)會等,從而形成一個解決糾紛的系統(tǒng)格局,以解決當前“單打獨斗”,由法院承擔一切訴訟糾紛的狀況。評析:可以說,“調審分離”肯定說的代表敏銳地看到了審判和調解的不同結構特征,明確地提出了調審分立的改革方案,從而使陷于迷途中的法院調解改革豁然開朗,其理論價值及現(xiàn)實意義令人矚目的。但是,第一種觀點并沒對“調審分立”后調解機構的設置和運作進行具體的論證,特別是案件進入審判程序后不能再行調解,這與我國傳統(tǒng)社會觀念和市場經(jīng)濟對現(xiàn)代民事訴訟的要求,以及我國法院在糾紛解決上資源緊缺的現(xiàn)狀是不相符的。第二種觀點是在第一種觀點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代表者關于“非訟化調解”方案設計新穎獨特,但是具體的改革路徑似乎沒有明確的答案,這種非論化調解的機構應如何設置、程序應如何運作也沒有指明,三種方案在現(xiàn)實操作中都有一定的難度。至于ADR(是“AlteinativeDisputeResolution”的簡稱)模式,意指一切訴訟外糾紛解決方式的總稱。法院附屬ADR,是指將ADR制度直接引入法院系統(tǒng),允許法官在審前會議階段,考慮運用和解或司法外程序解決糾紛。1998年美國《替代性糾紛解決法》規(guī)定,ADR包括由法官主持的審判之外的任何程序,其間一個中立的第三人通過可以諸如早期評估、調解、微型審理、仲裁等程。筆者認為,ADR的興起和發(fā)展是得益于社會法制基礎理念的形成和發(fā)展,在于大多數(shù)當事人形成一種合意性解決問題的理念。考慮我國的現(xiàn)實國情,目前還是不可采取的。我國的法制進程才剛剛起步,隨著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推進,而傳統(tǒng)的糾紛解決方式漸漸不能適應形勢需要,公民對法律調控手段的依賴日益增強,對法院依法審判案件的期望日益增加,于是越來越多的民事、經(jīng)濟糾紛案件涌向法院,法院成為解決糾紛的最后一道防線。假如將法院調解制度改為訴訟外機制,調解機構成為法院附設機構,這無疑會給公民造成對法院司法權威的疑惑,帶來不同意調解或不接受調解的不利后果。筆者認為,調解制度的改革正如所有的改革一樣,也要考慮我國的國情和法制的實際狀況,要考慮改革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國法院的狀況是案件日益增多,公民依靠法院解決糾紛的愿望日益強烈,人民法院的審判壓力日益增加。法院調解作為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其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法院調解短期內不能廢除,結合目前“調審合一”出現(xiàn)的弊端,筆者贊成“調審分離”的改革措施,但應建立調解與審判在程序內的相對分離,即“調審相對分離”模式。調解法官和審判法官的職能分離應是相對的,審前調解的設立,不應以否定訴訟過程中的法官調解為目標,法官的調解仍然可以貫徹于訴訟的各個階段。具體模式設置、操作方式及效果意義在本文的第五部分祥述。五、關于“調審相對分離”“的模式設置與實踐基于上述筆者上述“調審相對分離”的觀點,沛縣法院展開了相應的實踐活動,2004年1月起,沛縣法院在訴訟程序內實行調解和判決分離,設置調解法官和裁判法官,取得了初步成效。(一)“調審相對分離”的具體模式設置基本模式是:實行訴訟程序內的調審分離,把整個訴訟過程分為審前調解程序和審判程序兩個相對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階段,負責調查、調解、對審前程序管理的法官與負責開庭、裁判的法官分別設立,根據(jù)法官行使權利的不同,分別稱為“調解法官和裁判法官”。這種模式的內容包括:------明確行使權利,科學設立調解法官和裁判法官。根據(jù)法官的特長、性格、經(jīng)驗、閱歷、文化的不同,遴選和分配裁判法官及調解法官。對于各部門的調解法官與裁判法官的名額,根據(jù)部門的案件數(shù)量而定。調解法官是指以庭前會議等方式調解或促使當事人和解以及為開庭審理而做準備的法官。具體職責是完成庭前準備工作,依法送達訴訟文書,向當事人交代權利義務;主持庭前證據(jù)交換;召開庭前會議;主持調解,負責制作、簽發(fā)調解書;根據(jù)當事人的申請,調取有關證據(jù);辦理案件的委托鑒定、評估、審計等事宜;處理訴訟保全、證據(jù)保全和其他涉案事務。調解法官對庭前調解及庭前準備工作的質量負責。裁判法官是指負責開庭審判,對案件進行實體裁決的法官。具體職責為主持案件的庭審,做好證據(jù)的查證、質證和認證;對案件的事實和法律適用負責,并對案件進行裁決;制作裁判法律文書等。裁判法官對案件的裁判質量負責。----樹立先進理念,尊重當事人訴權,完全自愿的基礎上調解。強調調解必須嚴格遵循合法自愿的原則,調解法官“庭前調解”以當事人同意為前提。案件立案后有兩種方式直接進入庭前調解階段:一是當事人主動要求進行調解的;二是由法官詢問當事人是否愿意進行調解,當事人都同意庭前調解的,在實現(xiàn)設計好的庭前調解征詢意見書上簽署“同意庭前調解字樣”后,即時進行調解。充分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只要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法院審查后即予以認可。----強化效率意識,科學設定期限,縮短審期?!墩{解程序》規(guī)定:調解法官在收到案件的次日起三日內,通知當事人到庭,當事人到庭后,應當分別向雙方當事人發(fā)送庭前調解意見征詢書,由當事人就是否同意庭前調解簽署意見。當事人雙方同意庭前調解或同時到庭要求調解的,調解法官可當即主持調解。當事人同意當即進行證據(jù)交換的,當即進行證據(jù)交換。交換證據(jù)后,調解法官應就是否同意調解再次征求當事人雙方意見,當事人雙方同意調解的,調解法官也可當即主持調解。在證據(jù)交換前、后,征求當事人雙方是否同意庭前調解意見時,應當記入筆錄。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調解法官當即制作調解書,并向當事人送達。當事人不同意調解、調解不成、經(jīng)合法傳喚不到庭或不符合調解案件的,調解法官應當根據(jù)案情確定當事人舉證期限、證據(jù)交換時間,并做好庭前準備工作。但所有工作必須在20日內完成,特殊情況,可以延長,但是最長不能超過30日。簡化調解書制作格式,制作了調解筆錄、調解法律文書等填充式模板,提高了調解書制作效率和質量,人民法庭建立了電子簽章系統(tǒng),保證多數(shù)案件調解書可以在調解達成協(xié)議后即時送達,有效地減少了個別當事人反悔造成調解無效、重復工作現(xiàn)象的發(fā)生。----規(guī)范調解和裁判工作程序。先后制定了《關于調解法官與裁判法官的設置與工作程序》、《關于民商事案件速審辦法》等規(guī)范性文件,逐步健全和規(guī)范“調解和判決”的組織設置、工作程序及有關制度,確保了“調解和判決”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開展。首先對可以進行“庭前調解”的案件范圍進行了合理界定,除新類型案件、重大疑難案件外,其他民事案件均可實行“庭前調解”。其次,明確規(guī)定了“公開調解”和可以“不公開調解”案件的條件。再次,嚴格了案件的流轉程序。第四,結合實踐中大量案件通過調解當事人主動撤訴的實際情況,明確了調解終結、撤訴兩種結案方式?!巴デ罢{解”進一步規(guī)范,保證了“庭前調解”工作有章可循。----完善配套措施,深化調解制度。一是充分發(fā)揮社會力量作用,參與“庭前調解”工作。針對當事人對聘請的律師、有關專業(yè)人士比較信任的實際情況,適當引入律師、專業(yè)人士等外部力量參與調解。把調解工作前移,加強對人民調解組織的業(yè)務指導,努力提高基層調解人員的素質,充分發(fā)揮基層調解組織化解糾紛的功能,使大量糾紛解決消化在訴訟程序之外,減輕法院的工作壓力。二是實施有效的監(jiān)督措施。為保證“庭前調解”規(guī)范化運行,東營法院在“庭前調解”制度實施的同時,制定并實施了切實有效的監(jiān)督措施。由立案庭根據(jù)流程管理規(guī)則對“庭前調解”進行監(jiān)督,重點對未及時調解結案的案件加強催辦。審判監(jiān)督庭每月對調解的案件進行重點評查,進行事后監(jiān)督。同時加大考評力度,把“庭前調解”工作作為對調解法官的基本績效考核依據(jù),提高調解的考核評分標準?;旧嫌行Х乐沽似嬷匾曊{解,強調一個傾向而忽視另一個傾向現(xiàn)象的發(fā)生,避免了“以調代判、久調不決”的問題。(二)、“調審相對分離”的效果沛縣法院經(jīng)過半年多實踐和不斷完善,推行“調審相對分離”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一是解決了“案多人少”的矛盾,把大量簡易案件消化在了“庭前調解”階段。自2004年1月以來,該院受理的民事案件有61.8%通過調解的方式結案。其中,刑事附帶民事部分的調解率為100%,民事訴訟積案為零。(見圖2)二是提高了審判效率。一方面,大量簡易案件通過“庭前調解”得到方便快捷的處理,另一方面,進入審判階段的案件大量減少,使審判法官有充裕的時間集中審理較復雜的案件,提高了審判效率。今年以來的案件平均審期為37天,審理時間平均縮短了11天,沒有出現(xiàn)超審限的案件。(見圖2)三是審判法官能夠集中精力辦理疑難、復雜案件,案件質量大大提高,實現(xiàn)了“精審判”的目的。過去的民事案件,無論是簡易還是復雜案件,都要經(jīng)過開庭審理,把大量時間消耗在了開庭、評議等程序上;為了在審限內審結案件,不少案件辦理比較粗糙?!巴デ罢{解”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今年的發(fā)改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5%。四是緩解執(zhí)行壓力,提升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形象。推行“庭前調解”對于減輕執(zhí)行壓力的效果明顯。調解的案件自動履行率達86.5%,申請強制執(zhí)行率僅占13.5%,有相當數(shù)量的案件調解后當庭結清案款,真正實現(xiàn)了“案結事了”,有效解決了“執(zhí)行難”的問題。項目部門調解結案數(shù)調解結案比例%申訴、抗訴下降比例%發(fā)回改判下降比例%進入執(zhí)行數(shù)量下降比例%平均審期縮短天數(shù)民一庭19563.939.146.436.69民二庭16356.932.339.336.313刑庭2110062.947.580.27大屯法庭15666.136.426.627.714朱寨法庭11360.729.527.524.29魏廟法庭9958.924.128.317.511棲山法庭10155.421.324.119.49全院合計84861.836.349.536.611“調審相對分離”效果圖(2004年1-12月份與2003年同期相比)五是提高了人民法院的公信力。推行“庭前調解”以來,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的滿意率大大提高,在縣各機關、單位中,對人民法院的工作普遍給予好評,增強了當事人對法院判決的信任,申訴、上訪案件同比減少了36%,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信訪案件、人大監(jiān)督要結果的案件、檢察機關提出抗訴的案件分別下降了46%、59%和63%。六是推進了法官職業(yè)化進程?,F(xiàn)實的法官素質狀況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xiàn)法官的職業(yè)化。推進法官職業(yè)化進程,要樹立科學發(fā)展觀,循序漸進。調解法官與裁判法官的分離,事實上也是精英法官的選拔,特別是裁判法官,要求業(yè)務知識豐富、庭審判斷能力、裁判技巧較高,在我國目前推進職業(yè)化法官難以快速實現(xiàn)的情況下,實行調解法官與裁判法官的選任應是走出法官職業(yè)化,培養(yǎng)職業(yè)法官的第一步。你好哦啊,
供應商調查管理制度總則1.1制定目的為了解供應商之制程能力、品管功能,確認其是否有提供符合成本、交期、品質之物料的能力,特制定本規(guī)章。1.2適用范圍對擬開發(fā)供應商之調查,及本公司合格供應商之年度復查,除另有規(guī)定外,悉依本規(guī)章辦理。1.3權責單位采購部負責本規(guī)章制定、修改、廢止之起草工作??偨?jīng)理負責本規(guī)章制定、修改、廢止之核準。供應商調查作業(yè)規(guī)定2.1供應商調查程序采購部實施采購前,應對擬開發(fā)之廠商組織供應商調查工作,目的是了解供應商之各項管理能力,以確定其可否列為合格供應商名列。由采購、生技、品管、生管人員組成供應商調查小組,對供應商實施調查評核,并填寫《供應商調查表》。評核之結果由各單位作出建議,供總經(jīng)理核定是否準予成為本公司之合格供應商。未經(jīng)供應商調查認可之廠商,除總經(jīng)理特準外,不可成為本公司之供應商。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zhèn)€人信用借款合同(附逾期罰息及信用修復條款)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業(yè)機械租賃收益分成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臨時雇傭服務合同規(guī)范文本
- 二零二五版木材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通信設備租賃擔保服務協(xié)議2篇
- 個人攝影服務2024年度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買賣合同標的及相關定義3篇
- 2025年度采石場礦山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號燈安裝與維護合同3篇
- 2025版文化產業(yè)項目咨詢與投資合作委托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公務車輛私人使用管理與責任協(xié)議書3篇
- 售后工程師述職報告
- 綠化養(yǎng)護難點要點分析及技術措施
- 2024年河北省高考歷史試卷(含答案解析)
- 車位款抵扣工程款合同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奧數(shù)題100題附答案(完整版)
- 高中綜評項目活動設計范文
- 英漢互譯單詞練習打印紙
- 2023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招聘實驗技術人員24人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一氯二氟甲烷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SWITCH暗黑破壞神3超級金手指修改 版本號:2.7.6.9088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