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理學課后習題(歐陽五慶)_第1頁
動物生理學課后習題(歐陽五慶)_第2頁
動物生理學課后習題(歐陽五慶)_第3頁
動物生理學課后習題(歐陽五慶)_第4頁
動物生理學課后習題(歐陽五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緒論

一、單項選擇題

1.正常機體內環(huán)境的理化特性經常保持狀態(tài)。

A.固定不變

B.相對恒定

C.隨機多變

D.絕對平衡

2.下列各種實驗中,屬于急性實驗方法。

A.離體蛙心灌流實驗

B.狗食管屢假飼實驗

C.臨床胃液分析實驗

D.血液常規(guī)檢查

3.能引起生物機體發(fā)生反應的各種環(huán)境變化,統(tǒng)稱為:

A.反射B.興奮

C.刺激D.反應

4.可興奮組織接受刺激后所產生反應的共同特征是:

A.收縮反應B.分泌活動

C.神經沖動D.生物電變化

5.下列各項調節(jié)中,不屬于正反饋調節(jié)的是:

A.血液凝固

B.降壓反射

C.排尿反射

D.分娩過程

6.細胞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指:

A.體液

B.細胞內液

C.細胞外液

D.組織液

7.機體對適宜刺激所產生的反應,由活動狀態(tài)轉變?yōu)橄鄬o止狀態(tài),稱為:

A.興奮性反應B.抑制性反應

C.雙向性反應D.適應性反應

8.下列關于穩(wěn)態(tài)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機體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經常保持絕對平衡的狀態(tài),稱為穩(wěn)態(tài)

B.穩(wěn)態(tài)是一種復雜的由機體內部各種調節(jié)機制所維持的動態(tài)平衡過程

C.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相對恒定的狀態(tài),稱之為穩(wěn)態(tài)

D.穩(wěn)態(tài)的概念首先由美國科學家Cannon提出,穩(wěn)態(tài)旦不能維持,生物體的生命將受

到威脅

9.下列有關反射的論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軸突反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射

B.反射是實現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

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應完全相同

D.在反射進行過程中可有體液因素參與

10.動物生理學的任務是闡明動物:

A.細胞的生命現象

B.器它的功能活動

C.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

D.正常的生命活動及其規(guī)律

11.動物機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特征是:

A.興奮性B.新陳代謝

C.適應性D.應激性

12.自身調節(jié)是指組織、細胞在不依賴于神經或體液調節(jié)的情況下對刺激所產生的

A.適應性反應B.前饋調節(jié)

C.穩(wěn)態(tài)反應D.非自控調節(jié)

13.以下哪項是由負反饋調節(jié)的生理過程:

A.分娩B.排尿反射

C.降壓反射D.血液凝固

14.體內哪種物質是不直接傳遞信息的:

A.脂肪B.局部體液因素

C.內分泌激素D.旁分泌物質

15.機體的外環(huán)境是指:

A.大氣環(huán)境B.細胞外液

C.細胞內液D.汗液

16.能比較迅速反映內環(huán)境變化狀況的體液是:

A.腦脊液B.血漿

C.尿液D.淋巴液

17.在自動控制系統(tǒng)中,從受控部分發(fā)出到達控制部分的信息稱為:

A.偏差信息

B.干擾信息

C.控制信息

D.反饋信息

18.家兔,雄性,體重2.1kg。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進行麻醉,劑量為lg/kg。切開

腹壁找到膀胱,在兩側輸尿管插管,收集尿液,觀察影響尿生成的因素。這種實驗方法

屬于:

A.整體實驗

B.離體實驗

C.在體慢性實驗

D.在體急性實驗

19.動物體對外環(huán)境變化產生適應性反應是依賴體內的調節(jié)機制而實現的。其中,神經調節(jié)

的特點是:

A.作用迅速、精確、短暫

B.作用緩慢、廣泛、持久

C.有負反饋

D.有生物節(jié)律

20.可興奮細胞包括

A.腺細胞,肌細胞,骨細胞

B.神經細胞,肌細胞,腺細胞

C.神經細胞,骨細胞,腺細胞

D.神經細胞,骨細胞,肌細胞

21.動物生理學的任務主要在于闡明動物各器官和細胞的

A.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的關系B.物質與能量代謝過程及規(guī)律

C.功能表現及其內在機制D.生長,發(fā)育和衰老的整個過程

22.在目前的動物生理學中,對卜列哪一項功能活動的描述屬于細胞和分子水平?

A.條件反射B.肌絲滑行

C.心臟射血D.基礎代謝

23.體液調節(jié)的特征是

A.調節(jié)幅度小B.作用廣泛而持久

C.作用迅速,準確和短暫D.調節(jié)的敏感性差

24.下述情況中,屬于自身調節(jié)的是

A.全身血壓維持相對恒定

B.平均動脈壓在一定范圍內升降時,腎血流量維持相對恒定

C.體溫維持相對恒定

D.血糖水平維持相對恒定

25.輕觸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動作的調節(jié)屬于

A.神經調節(jié)B.神經一體液調節(jié)

C.自身調節(jié)D.局部體液調節(jié)

26.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抑素在胰島內對胰島素分泌的調節(jié)屬于

A.神經調節(jié)B.旁分泌調節(jié)

C.神經一體液調節(jié)D.自身調節(jié)

二、簡答題

1.何謂內環(huán)境和穩(wěn)態(tài)?有何重要生理意義?

2.簡述動物機能活動的自動控制原理。

三、分析論述題

1.動物生理功能的主要調節(jié)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關系如何?

2.舉例說明體內負反饋和正反饋的調節(jié)過程及其生理意義?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I.B2.A3.C4.D5.B6.C7.B8.A9.C10.D11.B12.A13.C14.A15.A

16.B17.D18.D19.A20.B21.C22.B23.B24.B25.A26.B

二、簡答題

1.動物機體的細胞大部分不與外界環(huán)境直接接觸,而是浸浴在細胞外液(血液、淋巴、組

織液等)之中。因此,細胞外液成為細胞生存的環(huán)境,稱為機體的內環(huán)境。細胞的正常代謝

活動需要內環(huán)境理化因素的相對恒定,使其經常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稱為穩(wěn)態(tài)或自

穩(wěn)態(tài)。機體的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在保證生命活動的順利進行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

內環(huán)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為機體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必要的各種理化條件,使細胞的

各種酶促反應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進行;同時,它又為細胞的新陳代謝提供各種必要的營養(yǎng)

物質,并接受來自于細胞的代謝產物,通過體液循環(huán)將其運走,以保證細胞新陳代謝的順利

進行。

因此,機體通過各種調節(jié)機制,使體內的各個系統(tǒng)和器官的功能活動相互協(xié)調,以達到

機體內環(huán)境理化性質的相對穩(wěn)定。穩(wěn)態(tài)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平衡過程:一方面是代謝過程本身

使穩(wěn)態(tài)不斷地受到影響,而另一?方面機體乂通過各種調節(jié)機制使其不斷地恢復平衡。總之,

整個機體的生命活動正是在穩(wěn)態(tài)不斷受到影響,而又不斷得到維持的過程中得以順利進行

的。機體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一旦受到嚴重破壞,勢必引起動物發(fā)生病理變化,甚至危及生命。

2.按照控制論的原理,動物機能活動的調節(jié)系統(tǒng)可以看作是“自動控制系統(tǒng)”,它是?個閉

合回路,亦即在控制部分與受控部分之間存在著雙向的信息聯(lián)系??刂撇糠职l(fā)出控制信息到

達受控部分,而受控部分也有反饋信息回輸到控制部分,從而不斷地糾正和調整控制部分對

受控部分的影響,以達到精確調控的目的。

動物機體各種調節(jié)系統(tǒng)中的神經、體液和自身調節(jié)部分(如反射中樞、內分泌腺等部分),

可被看作是控制部分;而各種效應器、靶器官和靶細胞,則可被看作是受控制部分??刂撇?/p>

分所產生的效應變量可稱之為輸出變量,來自于受控部分的反映輸出變量變化情況的信息,

稱為反饋信息,它在糾正和調整控制部分對受控部分發(fā)出控制信息的影響中起著重要作用,

從而達到機體功能活動自動控制的目的。

三、分析論述題

1.動物生理功能活動的主要調節(jié)方式有:

(1)神經調節(jié):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對機體功能進行的調節(jié)稱為神經調節(jié),其基本方式

為反射。反射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大類。在機體生理功能活動的調節(jié)過程中,神

經調節(jié)起主導作用。

(2)體液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是指由內分泌細胞或某些組織細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學物

質,經由體液運輸,到達全身或局部的組織細胞,調節(jié)其活動。有時,體液調節(jié)受神經系統(tǒng)

控制,故可稱之為神經一體液調節(jié)。

(3)自身調節(jié):自身調節(jié)是指機體的器官、組織、細胞自身不依賴于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

而由自身對刺激產生適應性反應的過程。自身調節(jié)是生理功能調節(jié)的最基本調控方式,在神

經調節(jié)的主導作用下和體液調節(jié)的密切配合下,共同為實現機體生理功能活動的調控發(fā)揮各

自應有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神經調節(jié)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較精確;體液調節(jié)的作用較為緩慢,但能持久

而廣泛一些;自身調節(jié)的作用則比較局限,可在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尚未參與或并不參與時

發(fā)揮其調控作用。

由此可見,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和自身調節(jié)是機體生理功能活動調控過程中相輔相成、

不可缺少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2.負反饋的生理意義在于維持生理功能的相對穩(wěn)定。例如:當動脈(受控部分)血壓升高

時,可通過動脈壓力感受性反射抑制心血管中樞(控制部分)的活動,使血壓下降;相反,

當動脈血壓降低時.,也可通過動脈壓力感受性反射增強心血管中樞的活動,使血壓升高,從

而維持血壓的相對穩(wěn)定。

正反饋的生理意義在于促使某一生理活動過程很快達到高潮發(fā)揮最大效應,如在排尿

反射過程中,當排尿中樞(控制部分)發(fā)動排尿后,由于尿液刺激了后尿道(受控部分)的

感受器,受控部分不斷發(fā)出反饋信息進一步加強排尿中樞的活動,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強,直

至尿液排完為止。

第二章細胞的基本功能

一、單項選擇題

1.通道轉運的特點:

A.逆濃度梯度B.消耗化學能C.轉運小分子物質D.以上都不是

2.刺激是:

A.外環(huán)境的變化B.內環(huán)境的變化

C.生物體感受的環(huán)境變化D.引起機體興奮的環(huán)境變化

3.興奮性是機體的能力。

A.做功B.運動C.適應D.對刺激產生反應

4.鈉泵活動最重要的意義是:

A.消耗ATPB.維持興奮性

C.維持細胞內高鉀D.建立勢能貯備

5.神經細胞靜息電位的形成機制是:

A.K+平衡電位B.KT外流+Na+內流

C.K+外流+C「外流D.Na*內流+C[內流

6.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轉運方式是:

A.單純擴散B.易化擴散C.主動轉運D.繼發(fā)性主動轉運

7.判斷組織興奮性最常用的指標是:

A.閾強度B.閾電位

C.強度一時間變化率D.刺激頻率

8.可興奮細胞興奮時的共同特征是:

A.反射活動B.動作電位

C.神經傳導D.肌肉收縮

9.神經細胞鋒電位上升支的離子機制是:

A.Na+內流B.Na+外流C.K+內流D.K+外流

10.維持細胞膜內外Na+和K+濃度差的機制是:

A.Na+、K+通道開放B.鈉泵活動

C.K+易化擴散D.Na.易化擴散

11.神經干動作電位幅度在一定范圍內與刺激強度呈正比關系的原因是:

A.“全或無”定律B.離子通道不同

C.局部電流不同D.各條纖維興奮性不同

12.細胞動作電位的正確敘述是:

A.動作電位傳導幅度可變B.動作電位以局部電流方式傳導

C.閾下刺激引起低幅動作電位D.動作電位幅度隨刺激強度變化

13.細胞產生動作電位的最大頻率取決于:

A.興奮性B.刺激頻率

C.刺激強度D.不應期長短

14.關于局部興奮的錯誤敘述是:

A.開放的Na.通道性質不同B.無不應期,衰減性擴布

C.屬于低幅去極化D.由閾下刺激引起

15.閾下刺激時,膜電位可出現:

A.極化B.去極化C.復極D.超極化

16.形成靜息電位的主要因素是:

A.K+內流B.cr內流C.Na+內流D.K+外流

17.神經纖維興奮的標志是:

A.極化狀態(tài)B.局部電位C.鋒電位D.局部電流

18.具有“全或無”特征的電位是:

A.終板電位B.突觸后電位C.鋒電位D.感受器電位

19.神經細胞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是:

A.有效不應期一相對不應期一超常期

B.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低常期

C.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低常期

D.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低常期—超常期

20.興奮性為零的時相為:

A.絕對不應期B.相對不應期C.超常期D.低常期

21.載體轉運不具有的特點是:

A.飽和性B.電壓依賴性C.結構特異性D.相對競爭抑制

22.關于神經纖維靜息電位的錯誤論述是:

A.屬于細胞內電位,膜外正電,膜內負電B.不同種類細胞數值不同

C.數值接近K+平衡電位D.數值接近Na+平衡電位

23.關于神經纖維靜息電位的錯誤論述是

A.細胞外[K]小于細胞內

B.細胞內[Na]低于細胞外

C.細胞膜對K+通透性高,對Na+通透性低

D.細胞外山口升高時,靜息電位值升高

24.神經、肌肉和腺體興奮的共同標志是:

A.肌肉收縮B.腺體分泌

C.局部電位D.動作電位

25.當胞外時,產生:

A.RP幅值3AP幅值fB.RP幅值f,AP幅值1

C.RP幅值l,AP幅值JD.RP幅值J,AP幅值f

26.當達到K+平衡電位時:

A.膜內電位為正B.K+的凈外電流為零

C.膜兩側電位梯度為零D.膜外K,濃度高于膜內

27.關于鈉泵生理作用的錯誤描述是:

A.產生膜兩側Na+、K+不均勻分布B.造成胞內高鉀

C.造成商血鉀D.建立膜兩側的離子儲備

28.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組成是:

A.閾電位B.鋒電位

C.正后電位D.負后電位

29.神經細胞靜息電位數值與膜兩側―

A.K*濃度差呈正變關系B.K+濃度差呈反變關系

C.Na+濃度差呈正變關系D.Na+濃度差呈反變關系

30.引起機體反應的環(huán)境變化是:

A.反射B.興奮

C.刺激D.反應

31.閾電位是引起

A.超射的臨界膜電位值B.極化的臨界膜電位值

C.超極化的臨界膜電位值D.動作電位的臨界膜電位值

32.閾強度(閾值)增大代表興奮性

A.增高B.降低

C.不變D.先降低后增高

33.有髓神經纖維的傳導特點是:

A.傳導速度慢B.跳躍式傳導

C.衰減性傳導D.單向傳導

34.運動神經興奮時,何種離r進入軸突末梢的量與囊泡釋放量呈正相關關系

A.Ca2+B.Mg2+

C.Na+D.K+

35.骨骼肌收縮和舒張的基本功能單位是:

A.肌原纖維B.肌小節(jié)

C.肌纖維D.粗肌絲

36.骨骼肌收縮時,釋放到肌漿中的Ca2+被何處的鈣泵轉運:

A.橫管B.肌膜

C.粗面內質網D.肌質網膜

37.下述哪項不屬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A.易受各種體液因素的影響B(tài).不呈現骨骼肌和心肌的橫紋

C.細肌絲結構中含有肌鈣蛋白D.肌質網不如骨骼肌的發(fā)達

38.神經-肌肉接頭傳遞中,消除乙酰膽堿的酶是:

A.磷酸二酯酶B.腺甘酸環(huán)化酶

C.膽堿酯酶D.膽堿乙?;?/p>

39.神經一肌肉接頭處的化學遞質是:

A.腎上腺素B.去甲腎上腺素

C.丫一氨基丁酸D.乙酰膽堿

40.當神經沖動到達運動神經末梢時,可引起接頭前膜的

A.Na+通道關閉B.Ca?+通道開放

C.K+通道開放D.C「通道開放

41.在神經-肌肉接頭傳遞過程中,ACh與ACh門控通道結合使終板膜

A.對Na+、K+通透性增加,發(fā)生超極化

B.對Na+、K+通透性增加,發(fā)生去極化

C.僅K,通透性增加,發(fā)生超極化

D.對Ca?+通透性增加,發(fā)生去極化

42.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的阻斷劑是:

A.阿托品B.膽堿酯酶

C.美洲箭毒D.ATP酶

43.肌細胞中的三聯(lián)管指的是:

A.每個橫管及其兩側的肌小節(jié)B.每個橫管及其兩側的終末池

C.橫管、縱管和肌質網D.每個縱管及其兩側的橫管

44.骨骼肌細胞中橫管的功能是:

A.Ca2+的貯存庫B.Ca2+進出肌纖維的通道

C.營養(yǎng)物質進出肌細胞的通道D.將興奮傳向肌細胞深部

45.肌肉收縮滑行學說的直接根據是,肌肉收縮時,o

A.肌小節(jié)長度縮短B.A帶長度不變,I帶和H帶縮短

C.A帶長度縮短,I帶和H帶不變D.相鄰的Z線相互靠近

46.在骨骼肌興奮-收縮耦聯(lián)中,起關鍵作用的離子是:

A.Na+B.cr

C.Ca2+D.K+

47.肌肉的初長度取決于:

A.被動張力B.前負荷

C.后負荷D.前負荷與后負荷之和

48.肌張力最大的收縮是:

A.等長收縮B.等張收縮

C.完全強直收縮D.不完全強直收縮

49.有機磷中毒時,可使:

A.ACh釋放增加B.ACh與ACh門控通道結合能力增高

C.膽堿酯酶數量減少D.膽堿酯酶活性降低

50.某肌細胞靜息電位為-70mV,當變?yōu)?20mV時,稱為:

A.極化B.去極化

C.超極化D.反極化

51.后一個刺激落在前?次收縮的舒張期內引起的復合收縮稱為:

A.單收縮B.不完全強直收縮

C.完全強直收縮D.等張收縮

52.短時間的一連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當相繼兩次刺激間的時距小于絕對不應期

時,后一刺激則出現。

A.一連串單收縮B.一次單收縮

C.無收縮反應D.完全強直收縮

53.在神經-肌肉接頭部位,囊泡釋放ACh所引起的膜電位變化是:

A.突觸后電位B.接頭后電位

C.局部電位D.終板電位

54.有機磷農藥中毒出現肌束顫動癥狀,是由于何種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A.腺甘酸環(huán)化酶B.膽堿酯酶

C.單胺氧化酶D.ATP酶

55.箭毒可被作為肌松劑應用,是由于能在終板膜部位。

A.激活膽堿酯酶B.與Ach競爭結合位點

C.與Ach結合成復合物D.抑制神經末梢Ca2+內流

56.骨骼肌細胞中,哪種蛋白質能與肌漿中的Ca2+結合:

A.肌凝蛋白B.肌紅蛋白

C.肌鈣蛋白D.肌纖蛋白

57.骨骼肌細胞內貯存Ca2+的主要部位在:

A.縱管B.橫管

C.三聯(lián)管D.終末池

58.骨骼肌舒張時,

A.消耗ATPB.不消耗能量

C.釋放機械能D.釋放化學勢能

59.肌肉的初長度是由哪項因素決定的:

A.肌肉的種類B.肌肉的酶活性

C.前負荷D.后負荷

60.骨骼肌收縮的最適前負荷是肌小節(jié)的初長度處于:

A.1.5pmB.1.5?2.0|im

C.2.2pmD.2.0?2.2pm

61.在正常動物體,參與維持姿勢的骨骼肌收縮形式主要是:

A.完全強直收縮B.不完全強直收縮

C.等長收縮D.等張收縮

62.能夠反映前負荷對肌肉收縮影響的是:

A.長度—張力曲線B.被動張力曲線

C.等長單收縮曲線D.等張單收縮曲線

63.下列哪項因素會降低骨骼肌的收縮力:

A.增加后負荷B.增加前負荷C.給腎上腺素D.缺氧

64.等張收縮的特點是:

A.不產生位移B.發(fā)生在離體骨骼肌

C.單收縮D.可做功

65.動作電位沿運動神經纖維傳導抵達神經一肌肉接頭部位時,軸突末梢中的囊泡釋放ACh,

使終板膜產生終板電位,然后在什么部位引發(fā)動作電位:

A.肌細胞膜B.接頭后膜

C.終板膜D.橫管膜

66.骨骼肌收縮是橫橋與肌纖(動)蛋白的結合、扭動、解離、復位和再結合、再扭動所構

成的橫橋循環(huán)過程,使細肌絲不斷地向粗肌絲M線方向移動,其能量來自ATP。下列

哪種肌肉蛋白質具有ATP酶活性:

A.肌纖蛋白B.肌鈣蛋白C.肌凝蛋白(肌球蛋白)D.原肌凝蛋白

67.用連續(xù)刺激作用于骨骼肌,當后一個刺激落在前一個刺激引起肌肉收縮的舒張期內,會

使肌肉產生:

A.單收縮B.不完全強直收縮C.完全強直收縮D.等長收縮

68.觀察肌肉初長度對收縮的影響,可得到骨骼肌長度一張力曲線。結果表明,在最適初長

條件下進行收縮,肌肉產生的張力最大。因為在此情況下。

A.起作用的橫橋數目最多B.橫橋釋放的能量最多

C.ATP酶的活性最多D.橫橋循環(huán)的速度最快

69.平滑肌細胞中的細肌絲有同骨骼肌類似的分子結構,但是引起平滑肌細胞內粗、細肌絲

滑動的橫橋循環(huán)的機制與骨骼肌并不相同,因為平滑肌細胞中不含肌鈣蛋白,而含有:

A.肌纖蛋白B.肌球蛋白C.肌紅蛋白D.鈣調蛋白

70.機體內。2、CO2和NH3進出細胞膜是通過

A.易化擴散B.主動轉運C.單純擴散D.被動轉運

71.產生生物電的跨膜離子移動屬于

A.通道中介的易化擴散B.出胞

C.載體中介的易化擴散D.單純擴散

72.在跨膜物質轉運中,載體轉運和轉運體的主要區(qū)別是

A.轉運體轉運沒有飽和現象B.轉運體可同時轉運多種物質

C.轉運速率有明顯差異D.轉運體轉運需直接耗能

73.在一般生理情況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鈉泵運轉可使

A.2個K+移入膜內

B.3個Na卡移出膜外

C.2個Na+移出膜外,同時有3個K+移入膜內

D.3個Na卡移出膜外,同時有2個K*移入膜內

74.將一對刺激電極置于神經軸突外表面,當通以直流電刺激時,興奮

A.發(fā)生于刺激電極正極處B.在兩個刺激電極處均不發(fā)生

C.同時發(fā)生于兩個刺激電極處D.發(fā)生于兩個刺激電極負極處

75.在神經軸突膜內外兩側實際測得的靜息電位

A.接近于K+的平衡電位B.略大于Na+的平衡電位

C.等于K+的平衡電位D.略小于K+的平衡電位

76.增加離體神經纖維浸浴液中的Na+濃度,則單根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超射值將

A.減小B.不變C.增大D.先減小后增大

77.下列關于動作電位的描述中,哪一項是正確的?

A.各種可興奮細胞動作電位的幅度和持續(xù)時間可以各不相同

B.動作電位的大小隨著傳導距離增加而變大

C.刺激強度小于閾值時,出現低幅度的動作電位

D.刺激強度達到閾值后,再減小刺激強度能使動作電位幅度變小

78.下列有關同一細胞興奮傳導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在有髓纖維是跳躍式傳導

B.動作電位的速度隨傳導距離增加而減小

C.傳導方式是通過產生局部電流刺激未興奮部位,使之也出現興奮

D.增加軸突直徑可以提高傳導速度

79.關于電壓門控Na+通道與K+通道的共同點中,不正確的是

A.都有關閉狀態(tài)B.都有開放狀態(tài)

C.都有失活狀態(tài)D.都有激活狀態(tài)

80.產生微終板電位的原因是

A.自發(fā)釋放小量遞質引起的多個離子通道打開

B.運動神經末梢釋放一個遞質分子引起的終板膜電活動

C.肌膜上一個受體離子通道打開

D.神經末梢單個動作電位引起的終板膜多個離子通道打開

81.神經纖維上前后兩個緊接的鋒電位,其中后一鋒電位最早見于前一鋒電位興奮性周期的

A.超常期之前B.低常期C.絕對不應期D.相對不應期

82.如果某細胞興奮性周期的絕對不應期為2ms,理論上每秒內所能產生和傳導的動作電位

數最多不超過

A.500次B.400次C.200次D.50次

二、簡答題

1.簡述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形式。

2.試比較單純擴散與易化擴散的區(qū)別。

3.什么是興奮性?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如何?

4.簡述神經-肌肉接頭的傳遞過程。

5.簡述興奮收縮耦聯(lián)的過程和肌肉收縮舒張的原理。

6.什么是動作電位“全或無”現象?它在興奮傳導中有何意義?

7.什么是前負荷和后負荷?它們對肌肉收縮各有何影響?

三、分析論述題

1.什么是鈉泵?其化學本質、轉運機制以及生理意義是什么?

2.什么是靜息電位、動作電位?其形成原理是什么?

3.試比較局部電位與動作電位的區(qū)別。

4.單一神經纖維的動作電位是“全或無”的,而神經干的復合動作電位幅度卻可因刺激強度

不同而變化,請分析說明。

四、實驗題

1.制備蛙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應注意哪些問題?

2.怎樣檢測神經肌肉標本的興奮性?

3.不同的刺激強度刺激神經對肌肉收縮有何影響?為什么?

4.刺激頻率的改變對肌肉收縮形式有何影響?

5.用閾刺激或閾上刺激刺激神經干時產生的動作電位幅度有何不同?同樣的兩種刺激分別

刺激單根神經纖維時情況如何?

6.電刺激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引起的骨骼肌收縮經歷了哪些生理反應過程?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2.C3.D4.,D5.A6.A7.A8.,B9.A10.B11.D

12.B13.D14.A15.B16.D17.C18.C19.C20.A21.B

22.D23.D24.D25.C26.B27.C28.B29.A30.C31.D

32.B33.B34.A35.B36.D37.C38.C39.D40.B41.B

42.C43.B44.D45.B46.C47.B48.C49.D50.D51.B

52.C53.D54.B55.B56.C57.D58.A59.C60.D61.C

62.A63.D64.D65.A66.C67.B68.A69.D70.C71.A

72.B73.D74.D75.D76.C77.A78.B79.C80.A81.D

82.A

二、簡答題

1.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形式大致分為被動轉運和主動轉運兩種。

被動轉運:①單純擴散②易化擴散:通道、載體

主動轉運:①原發(fā)性主動轉運:鈉泵、鈣泵、氫離子泵等

②繼發(fā)性主動轉運:同向轉運:葡萄糖/Na*、碘泵

逆向轉運:Na+—K+交換

Na+—H+交換

Na'—Ca?+交換

③出胞和入胞

2.單純擴散與易化擴散的區(qū)別在于:

單純擴散是指脂溶性物質由細胞膜的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移動的過程。單純擴散的

物質有。2、C02、乙醇、脂肪酸等。其特點是:①順濃度梯度;②不耗能:⑧無飽和現象:

④無結構特異性。

易化擴散是指水溶性小分子或離子借助載體或通道由細胞膜的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

側擴散的過程。易化擴散的物質有葡萄糖、氨基酸、離子等。其特點是:①順濃度梯度;②

不耗能;③膜蛋白質為中介物;④具有特異性;⑤載體介導的易化擴散具有飽和現象。

3.細胞受刺激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或特性稱為興奮性。細胞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如表2—1

所示。

表2—1細胞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

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低常期

動作電位時相去極化相+復極相負后電位前部負后電位后部正后電位

刺激強度閾上刺激閾上刺激閾下刺激閾上刺激

電位反應無可產生AP產生AP產生AP

興奮性最?。悖u增最大低于正常

Na'通道狀態(tài)失活逐漸恢復基本恢復完全恢復

4.神經-肌肉接頭的傳遞過程:

電—化學—電傳遞過程:運動神經興奮(動作電位產生)一接頭前膜去極化-Ca2+通道

開放,Ca2+內流t接頭前膜內囊泡前移,與前膜融合一囊泡破裂釋放Ach(量子釋放)-ACh

經接頭間隙擴散到接頭后膜—與接頭后膜上的Ach受體結合t終板膜Na+、K+通道開放

-Na卡內流為主一終板電位一達到閾電位一?肌膜暴發(fā)動作電位。

ACh的消除:在膽堿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膽堿和乙酸,其作用消失。

5.骨骼肌興奮收縮耦聯(lián)過程及收縮舒張原理如卜.:

肌膜動作電位經橫管傳遞到細胞內部一信息通過三聯(lián)管結構傳給肌漿網終末池一終末

池釋放Ca2+進入肌漿-肌漿中Ca2+增多-Ca2+與肌鈣蛋白結合-肌鈣蛋白構型改變t原肌

球蛋白構型改變一暴露肌動蛋白上的橫橋結合位點—橫橋與肌動蛋白結合—激活ATP酶,

分解ATP供能一橫橋扭動,拖動細肌絲向M線滑動一肌小節(jié)縮短一肌肉收縮。

肌膜動作電位消失一肌漿網膜上鈣泵轉運,Ca2+被泵回肌漿網-肌漿中Ca2+降低

-Ca2+與肌鈣蛋白分離一肌鈣蛋白構型復原一原肌球蛋白復位一遮蔽肌動蛋白上的橫橋結

合位點-阻止橫橋肌動蛋白結合一細肌絲從粗肌絲中滑出,肌小節(jié)恢復原位一肌肉舒張。

6.單根神經纖維的動作電位是“全或無”的,包括兩方面的含義:(1)動作電位的幅度不隨

刺激強度而變化;(2)動作電位傳導時,不因傳導距離增加而幅度衰減,因在傳導途徑中動

作電位是逐次產生的。由于“全或無”現象的存在,神經纖維在傳導信息時,信息的強弱不

可能以動作電位的幅度表示。它的興奮強度是由感受器受刺激的強度或運動神經元胞體興奮

的強度決定的,只表現為動作電位的頻率或序列的不同。

7.在肌肉收縮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負荷是前負荷,可使肌肉在收縮前處于某種被拉長狀態(tài)(即

某種初長狀態(tài))。實驗證明,不同初長時肌肉收縮所產生的最大張力不同。由于肌肉的初長

是受前負荷大小所制約的,因此前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是:在一定范圍內前負荷增加時,

肌肉收縮產生的最大張力增大。

肌肉的后負荷是肌肉開始收縮時才遇到的阻力或負荷,它不增加肌肉收縮的初長,但能

阻礙肌肉收縮的縮短。當肌肉收縮開始時,由于遇到后負荷的阻礙,不能縮短,只表現張力

增加;只有當肌肉張力增加達到與后負荷相等的程度時,才以一定的速度縮短,負荷也被提

起相應的距離,而且肌肉一旦縮短,張力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縮達到最高點,以后舒張出現。

因此后負荷越大,肌肉在縮短前產生的張力越大,肌肉縮短出現得越晚,縮短的初速度和肌

肉縮短的總長度也越小.

三、分析論述題

1.鈉泵是指鑲嵌在細胞膜中具有ATP酶活性的主動轉運Na+、K+的蛋白質。其化學本質為

Na*—K*依賴性ATP酶。轉運機制:消耗一個ATP分子,泵出3個Na+,泵入2個K卡。運

轉結果:造成超極化。消耗一個ATP分子,胞外凈增一個正電荷,故稱為生電性鈉泵。生

理作用和意義:①保證細胞內外Na,、K+不均勻分布。②提供細胞內高鉀,為胞內生化反應

提供必要條件,也是產生靜息電位的前提條件。③提供細胞外高鈉,建立Na.勢能儲備,為

繼發(fā)性主動轉運做準備。④維持細胞正常的滲透壓和形態(tài)。

2.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靜息狀態(tài)下,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其形成原理主要是:①細胞內、

外離子分布不均勻:胞內為高K+,胞外為高Na+、Cl-,②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對K+通透

性大,形成K,電-化學平衡,靜息電位接近K+平衡電位。③Na卡的擴散:由于細胞在靜息

狀態(tài)時存在K*-Na+滲漏通道。④Na'K*泵的活動也是形成靜息電位的原因之一。

動作電位是指細胞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發(fā)生短暫的、可逆的膜內電位變化。其波形與

形成原理如表2—2所示。

表2-2動作電位的波形與形成原理

波形時相形成原理

去極相(上升支)Na,通道開放,大量Na.內流形成

超射值(最高點)Na,電一化學平衡電位

復極相(下降支)K.通道開放,大量K.外流形成

負后電位(去極化后電位)K.外流蓄積,K,外流停止

正后電位(超極化后電位)由生電性鈉泵形成

3.局部電位與動作電位的區(qū)別如表2—3所示

表2—3局部電位與動作電位的區(qū)別

局部電位動作電位

刺激強度閾卜喇激,閾刺激

Na'通道開放數量少多

電位幅度?。ㄩ撾娢灰韵拢┐螅ㄩ撾娢灰陨希?/p>

總和現象有無

“全或無”現象無有

不應期無有

傳播特點指數衰減性緊張性擴布脈沖式不衰減傳導

4.因為神經干是由許多神經纖維組成的,雖然其中每一條纖維的動作電位都是“全或無”

的,但由于它們的興奮性不同,因而閾刺激的強度也不同。當受到電刺激時,如果刺激強度

低于任何纖維的閾值,則沒有動作電位產生。當刺激強度能引起少數神經纖維興奮時,可記

錄到較小的復合動作電位。隨著刺激強度的繼續(xù)增強,興奮的纖維數增加,復合動作電位的

幅度也越大。當刺激強度增加到可使全部神經纖維興奮時,復合動作電位達到最大。再增加

刺激強度時,復合動作電位的幅度也不會再增加了。

四、實驗題

1.(1)腦脊髓破壞不完全搗毀腦脊髓后蛙肢體仍有活動,表示腦脊髓破壞不完全。此時可

用刺蛙針再次破壞腦脊髓,在顱腔及脊髓腔內反復前后左右將刺蛙針轉動即可。

(2)誤傷坐骨神經應注意①將蛙下位行柱全部剪除,捏著兩側骼骨向反方向分離,使恥

骨聯(lián)合脫臼后,然后沿恥骨聯(lián)合之正中將兩下肢剪開;②認清坐骨神經溝與腓腸肌后,用

剪刀剪除梨狀肌及其周圍結締組織或游離坐骨神經干時,需借助玻璃分針辨清神經干及其分

支后再操作;③剪除大腿肌肉時,需將已游離的神經搭在腓腸肌上。當剪除小腿時,應將

神經及已游離的腓腸肌移向股骨側:④避免用力牽扯標本。

(3)制備好的標本發(fā)生自發(fā)性收縮應注意:①剝皮后應立即洗手并將所用的器械洗凈擦

干,避免用手或金屬器械接觸標本;②排除電生理儀器漏電或各種電磁干擾,保證儀器接

地良好:③制備好的標本在任氏液中浸泡10?15min,待其興奮性穩(wěn)定后再進行實驗。

2.生理學實驗中常用:(1)鋅銅弓刺激:將鋅銅弓的游離端浸在電解質溶液中時,在鋅片表

面形成內負外正的雙電層,而在銅片表面形成內正外負的雙電層。它們與溶液之間均產生電

位差(電極電位)。當鋅銅義的兩游離端接觸表面濕潤的神經或肌肉標本時,在陰極下(銅片

處)引起一次組織興奮;在移開的瞬間,電流方向相反,則在陽極下(鋅片處)又引起一次組

織興奮。而鋅銅弓接觸組織時產生的電流強度較大,足以構成對標本的有效電刺激,使肌肉

引起一次明顯而迅速的收縮,表示標本興奮性良好。(2)電刺激器:用中等強度單個電刺激

神經一次,可引起肌肉一次明顯的收縮,表示標本興奮性良好。

3.單根神經纖維或肌纖維對刺激的反應是“全或無”式的,但在神經肌肉標本中,則表現為

在一定范圍內肌肉收縮的幅度同神經刺激的強度成正比。因為坐骨神經干中含有數十萬條粗

細不等的神經纖維,其興奮性各不相同。弱刺激只能使其中少量興奮性高的神經纖維先興奮,

并引起它所支配的少量肌纖維收縮。隨著刺激強度逐漸增大,發(fā)生興奮的神經纖維數目逐漸

增多,其所引起收縮的肌纖維數目亦增多,結果肌肉收縮幅度隨刺激強度的增加而增強。當

刺激達到一最適強度時,神經干中全部神經纖維興奮,它們所支配的全部肌纖維也都發(fā)生興

奮和收縮,從而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縮強度。此后,若再增加刺激強度,肌肉收縮幅度將不再

增加。

4.當給予肌肉單個最大刺激時,引起一次機械性收縮及舒張的過程稱為單收縮。單收縮包括

收縮期和舒張期。當給予肌肉連續(xù)的最大刺激時,后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縮落在前一次收縮的

舒張期內,將肌肉發(fā)生單收縮的復合,以致收縮曲線呈鋸齒狀,稱為不完全強直收縮。當刺

激頻率增加到臨界融合頻率時,后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縮落在前一次收縮的收縮期內,使肌肉

處于強有力的持續(xù)收縮狀態(tài),而不出現舒張,稱為完全強直收縮。因此,隨著刺激頻率的增

高,肌肉收縮形式表現為單收縮、不完全強直收縮、完全強直收縮。

5.用閾刺激或閾上刺激刺激神經干時產生的動作電位幅度不?樣,前者小于后者;同樣的兩

種刺激分別刺激單根神經纖維時產生的動作電位幅度是一樣的。因為單根神經纖維動作電位

的產生是“全和無”的,外界刺激對動作電位的產生只起觸發(fā)作用,膜電位達到閾電位水平

后,膜內去極化的速度和幅度就不再決定于原刺激的大小,故動作電位的幅度與刺激的強度

無關,而是取決于細胞內外的Na+濃度差。神經干是由許多條興奮性不同的神經纖維組成的,

所記錄的是這些各不相同的神經纖維電變化的復合反應,是一種復合動作電位。不同神經纖

維的閾刺激不同,隨著刺激不斷增大,神經干中被興奮的神經纖維數H隨著刺激強度的增加

而增加,動作電位的幅度也增大;當神經干中所有的神經纖維都興奮后,再增大刺激強度動

作電位的幅度也不再增加,故神經干動作電位幅度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刺激強度增大而增大,

與單根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全和無”并不矛盾。

6.(1)坐骨神經受刺激后產生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是在原有的靜息電位基礎上發(fā)生的一次

膜兩側電位的快速的倒轉和復原,是可興奮細胞興奮的標志。

(2)興奮沿坐骨神經的傳導。實質上是動作電位向周圍的傳播。動作電位以局部電流的方

式傳導,在有髓神經纖維是以跳躍式傳導,因而比無髓纖維傳導快且“節(jié)能”。動作電位在

同一細胞上的傳導是“全和無”式的,動作電位的幅度不因傳導距離的增加而減小。

(3)神經一骨骼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實際上是“電一化學一電”的過程,神經末梢電變

化引起化學物質釋放的關鍵是CJ內流,而化學物質ACh引起終板電位的關鍵是ACh和ACh

門控通道上的兩個a-亞單位結合后結構改變導致Na'內流增加。

(4)骨骼肌細胞的興奮一收縮耦聯(lián)過程。它是在以膜的電變化為特征的興奮過程和以肌纖

維機械變化為基礎的收縮過程之間的某種中介性過程,關鍵部位為三聯(lián)管結構,有三個主要

步驟:電興奮通過橫管系統(tǒng)傳向肌細胞深處;三聯(lián)管結構處的信息傳遞;縱管系統(tǒng)對Ca?’的

貯存、釋放和再聚積。其中,Ca”在興奮一收縮耦聯(lián)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5)骨骼肌的收縮。肌細胞膜興奮傳導到終池,終池釋放Ca"使胞質內Ca,,濃度增高,Ca2'

與肌鈣蛋白結合,原肌球蛋白變構暴露出肌動蛋白上的活化位點;處于高勢能狀態(tài)的橫橋與

肌動蛋白結合后頭部發(fā)生變構并擺動,細肌絲向粗肌絲滑行,肌節(jié)縮短。肌肉舒張過程與收

縮過程相反。由于舒張時肌漿內Ca?*的回收需要鈣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張和收縮一樣,是耗

能的主動過程。

第三章血液

一、單項選擇題

1.血細胞比容是指血細胞:

A.與血漿容積之比B.與血管容積之比

C.與白細胞容積之比D.占血液的容積百分比

2.有關血漿晶體滲透壓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占血漿滲透壓的小部分B.主要由白蛋白組成

C.與血漿容量有關D.血漿晶體滲透壓下降時,紅細胞膨脹

3.構成血漿滲透壓的主要成分是:

A.白蛋白B.葡萄糖

C.球蛋白D.NaCl

4.下列溶液中屬于等滲溶液的是:

A.01%NaCl溶液B.5%葡萄糖溶液

C.2%尿素溶液D.5%葡萄糖鹽水

5.全血的黏滯性主要取決于:

A.血漿蛋白含量B.紅細胞數量

C.白細胞數量D.紅細胞的疊連

6.維持紅細胞正常形態(tài)的重要因素是:

A.組織液膠體滲透壓B.血漿膠體滲透壓

C.血漿晶體滲透壓D.血漿白蛋白濃度

7.血漿膠體滲透壓的生理意義主要是:

A.調節(jié)細胞內外水平衡B.維持紅細胞正常形態(tài)

C.維持血管內外電解質的含量D.調節(jié)毛細血管內外水分交換,維持血容量

8.影響血管內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血漿晶體滲透壓B.血漿膠體滲透壓

C.血漿滲透壓D.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9.血漿蛋白量顯著減少時,可引起:

A.血漿滲透壓顯著降低B.組織液生成增多

C.淋巴回流量減少D.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10.血漿中何種物質濃度改變時,可能引起組織水腫:

A.血漿NaCl濃度升高B.血漿球蛋白濃度下降

C.血漿白蛋白濃度下降D.血漿A/G比值增大

11.與紅細胞的許多生理特征有密切關系的是:

A.紅細胞的數量B.血紅蛋白的含量

C.紅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D.紅細胞的比容

12.成熟紅細胞在下列哪種溶液中易發(fā)生溶血:

A.0.65%NaCl溶液B.5%葡萄糖溶液

C.1.9%尿素溶液D.0.9%NaCl溶液

13.易使紅細胞發(fā)生疊連,導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

A.血漿白蛋白增加B.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