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薄層色譜技術_第1頁
吸附薄層色譜技術_第2頁
吸附薄層色譜技術_第3頁
吸附薄層色譜技術_第4頁
吸附薄層色譜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吸附薄層色譜技術中藥化學技術任務導入如何用薄層色譜法檢測中藥中含有的化學成分??1.定義:是將固體吸附劑均勻鋪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層,把欲分離的樣品點在薄層上,用適宜的溶劑作為流動相展開,使混合物得以分離的液-固色譜操作技術。2.基本原理:利用吸附劑對混合物中各成分吸附能力的不同,以及展開劑對各成分解吸附能力的不同,使各成分實現(xiàn)分離。

吸附色譜組成吸附劑被分離成分展開劑3.色譜組成極性吸附劑—硅膠、氧化鋁(應用最廣泛);聚酰胺非極性吸附劑—活性炭(1)硅膠:表面具有硅醇基,微顯酸性,能與許多化合物形成氫鍵,吸附能力較氧化鋁稍弱。適合于中性或酸性成分(包括非極性和極性較小的化合物)分離,但不宜直接用于分離堿性物質。吸附劑分類硅膠結構示意圖極性吸附劑—硅膠、氧化鋁(應用最廣泛);聚酰胺非極性吸附劑—活性炭(1)硅膠:表面具有硅醇基,微顯酸性,能與許多化合物形成氫鍵,吸附能力較氧化鋁稍弱。適合于中性或酸性成分(包括非極性和極性較小的化合物)分離,但不宜直接用于分離堿性物質。吸附劑分類(2)氧化鋁:色譜用氧化鋁有堿性、中性和酸性之分,其中以中性氧化鋁使用最多。主要適用于堿性或中性親脂性成分的分離,如生物堿、萜類等成分。薄層色譜用硅膠商品型號:主要有G型(含煅石膏12~14%)、H型(不含粘合劑)、GF254型(含有無機熒光劑)硅膠、氧化鋁的吸附能力:分為Ⅰ~Ⅴ個活性級別。含水量越少,活性級別越低,吸附能力越大;反之,含水量越多,其活性級別越高,吸附能力就越小。吸附劑活化:將吸附劑加熱除去吸附的水分,重新顯示吸附活性的過程。硅膠的活化溫度到170℃易發(fā)生硅醇基脫水,從而失去吸附活性,因此,活化不宜在較高溫度下進行。硅膠的活化條件:100~110℃活化30分鐘。氧化鋁的活化條件:105~120℃活化30~60分鐘吸附劑

(3)聚酰胺:商品名為錦綸、尼龍,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一類高分子化合物。在極性溶劑中分子結構中的酰胺基可與酚類、酸類或醌類成分形成氫鍵(極性鍵);在非極性溶液或堿性溶液中,氫鍵無法形成,聚酰胺作為極性吸附劑發(fā)揮分離作用。聚酰胺吸附容量大,適合于制備性分離。商品聚酰胺有聚酰胺薄膜成品,可用于薄層色譜,另有顆粒狀聚酰胺用于柱色譜。

(4)活性炭:是非極性吸附劑。有較強的吸附能力,特別適合于分離氨基酸、糖類及某些苷類等水溶性物質?;钚蕴吭谒芤褐形搅ψ顝?,在有機溶劑中吸附力較弱。故水洗脫能力最弱,而有機溶劑則較強。活性炭對不同物質的吸附力是不一樣的。對極性基團多的化合物吸附力大,而對極性基團少的化合物則吸附力??;對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對分子量大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展開劑的選擇:綜合考慮被分離成分和吸附劑的極性。用極性吸附劑時,根據(jù)被分離成分的極性選擇相應極性的展開劑。展開劑的展開能力:對于極性吸附劑,展開劑的極性越大,其展開能力越強,化合物在色譜中移動的速度就越快。展開劑在吸附劑與展開劑已被確定的情況下,分離情況將直接與被分離成分的結構和性質有關。以硅膠作吸附劑為例:吸附規(guī)律:(相似者易吸附)被分離物質極性越強,吸附越牢;

極性越弱,吸附越弱。分離規(guī)律:極性強的吸附牢,展開距離短,Rf值小極性弱的吸附弱,展開距離長,Rf值大

被分離成分TLC知識拓展——化合物的極性判斷1.常見取代基極性順序:

烷基<烯基<醚基<酯基(—COOR)<酮基(C=O)<醛基(—CHO)<氨基(—NH2)<醇羥基(—OH)<酚羥基(Ar—OH)<羧基(—COOH)知識拓展——化合物的極性判斷2.判斷原則(1)取代基種類——母核相同,按取代基極性順序排列(2)取代基數(shù)目——極性取代基多者,分子極性強(3)取代基排列——易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者和有空間位阻者,極性取代基的極性下降。(4)母核不同,按C/O、C/N比值判斷,比值高者,極性小,比值小者,極性大。(經(jīng)驗法)(5)同系物,分子量越小,極性越大。4.色譜操作步驟

鋪板(制板)→點樣→展開→顯色→計算比移值(Rf值)(1)制板干法鋪板—軟板(不加粘合劑)濕法鋪板—硬板(加適量粘合劑、水)氧化鋁多制成軟板,硅膠多制成硬板常用粘合劑:煅石膏(G)、羧甲基纖維素鈉(CMC-Na)分類(2)點樣樣品溶于適當?shù)娜軇┲?,用毛細管點樣,樣點距薄層板底邊1~1.5cm。注意:溶解樣品的溶劑盡量避免用水,因斑點易擴散,且不易揮發(fā)除去點樣的毛細管管口要平整斑點直徑不超過2~3mm若樣品溶液濃度低,可重復點樣切忌點樣交叉污染(3)展開點樣溶劑揮散后,將薄板點樣一端接觸展開劑,密閉展開至斑點分離或展至薄板的3/4高度,取出,立即標記溶劑前沿。展開方式:上行法(最常用)、下行法、徑向展開、單向展開、雙向展開等。注意:

切勿浸沒樣點;展開過程中切勿移動層析缸;層析缸預飽和,以消除邊緣效應(4)顯色日光觀察法——有色物質的斑點位置紫外光燈觀察法——熒光斑點顯色劑顯色法——噴霧顯色劑已知類型的成分專屬性顯色劑未知成分通用顯色劑常見的通用顯色劑:碘蒸氣、5%濃硫酸-乙醇液等。(5)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