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孟子見梁惠王》教學設計漣源二中周葵教材概述:《孟子見梁惠王》是人教版選修教材《中華文化經(jīng)典研讀》中的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屬于相關讀物),本文篇幅雖短,但思想深刻,將帶領我們領略孟子的“仁政”思想中行“仁義”舍“利”、重義輕利的思想魅力。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我們既要了解它,讀懂它,更要明白它的深邃的思想及其影響,于是教學中既重視文言文的常規(guī)重點,更突破一個難點內(nèi)容: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探究,探討孟子的思想觀點對現(xiàn)代社會的借鑒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設計思想《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yōu)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fā)現(xiàn).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等要求.新課標同樣指出,應該“通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nèi)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所以,我采用“解字探幽——誦讀明意——研讀明旨——拓展明理——學以致用”這五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本課的教學,后面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為突破難點而設計。同時整個教學過程也是貫徹新課程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充分活動起來,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并指導學生學以致用,以求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情分析經(jīng)過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五本必修教材的學習,高二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閱讀古詩文的能力,但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較弱,甚至有學生長于形象思維,弱于抽象思維。本課文是選修教材中的相關讀物,篇幅簡短,學生對照下面的注解基本可以疏通大意,老師只需強調(diào)一些知識的積累即可。在學生討論后通過啟發(fā)引導以突破難點,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了解孟子其人及其思想觀點。2、 研讀文中體現(xiàn)的儒家“仁政”的觀點。3、 積累文言字詞句,把握文意。能力目標:1、通過探究孟子“義利觀”的借鑒意義,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2、學會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3、通過課前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疏通文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情感目標:1、通過誦讀,激發(fā)學生熱愛國學經(jīng)典文化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2、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學重點:1、積累文中文言字詞句。2、探究孟子的“義利觀”對現(xiàn)代社會的借鑒意義。教學難點:探究孟子的“義利觀”對現(xiàn)代社會的借鑒意義。教學方法:誦讀法:學習古詩文最基礎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自主學習法:課前學生利用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疏通文意,要求學生完成對課文的誦讀及口譯,并積累文言字詞句。討論探究法: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孟子的“義利觀”這一重難點進行探究。課前準備課前學生利用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疏通文意,要求學生完成對課文的誦讀及口譯,并積累文言字詞句。教學資源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解字探幽,激發(fā)興趣。課件展示:利與義的字體利:會意字。從刀,從禾。利表示以刀斷禾、收獲谷物的意思。引申為:得到好處。義:會意字。上面是一個“羊”字,下面是一個“我”字。“善”、“美”二字也都是“羊”字頭的,羊本身即有善、美之意?!傲x”是源于并根植于自我內(nèi)心的一種善與美。本義:正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從剛剛對“義”與“利”的解釋可以看出:利其實是一種索取,義是付出,兩者是一對矛盾的概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重溫國學經(jīng)典《孟子見梁惠王》(板書課題),看看孟子對義與利有怎樣的看法。(說明:用《說文解字》釋義導入課文,設置懸念,利用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誦讀明意,檢測預習1學生齊讀課文,糾正誤讀。2檢測課前自主學習對字詞句的掌握情況。(分別課件展示)??①原文: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特殊文言句式交征利)(師生一起翻譯)②原文: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后先饜后亦)譯:如果輕視義而重視利,那么不奪取全部是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以他的君王為后的。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一人翻譯后點評,學生齊讀翻譯)(說明:課前安排學生利用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疏通文意,并積累文言字詞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上學生朗讀,如有誤讀糾正。再選取重要句群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既有老師帶領翻譯,也有學生翻譯,老師對學生翻譯進行點評,同時也釋疑,最后齊讀翻譯,此環(huán)節(jié)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三、研讀明旨,探討交流(先學生思考討論,后典型發(fā)言,教師點撥)探討1:齊讀課文,請從文中找出能表明梁惠王觀點和孟子觀點的語句?(課件展示)文中哪句能表明梁惠王的觀點?原句: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梁惠王的觀點是:求利或重利針對梁惠王的觀點,孟子又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文中哪句能表明孟子的觀點?明確: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開頭提出觀點)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最后重申觀點)中間說理的過程包含幾層意思?(板書)指出舉國上下只知求“利”的危害----弒君點出行“仁義”的好處----孝親忠君孟子的義利觀:行“仁義”舍“利”或重義輕利探討2:孟子和梁惠王兩人觀點不同,可是孟子還是勸說梁惠王,他有何目的?成功了嗎?請說明理由。(課件展示)提示:聯(lián)系孟子的主要思想和學過的《寡人之于國也》幻燈片展示孟子思想★仁政學說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體系,發(fā)展為仁政學說?!锩癖舅枷搿懊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薄镄陨普撁献印叭收睂W說的理論基礎。思考討論后明確第一問: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最為杰出的一位大師。他繼承了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并有所發(fā)展,形成以“仁政”、“王道”為核心的思想主張。而“仁政”、“王道”的核心是保民、愛民(仁愛百姓)。2、孟子認為,“仁心”是“仁政”的基礎,君王如果把他們本性中“仁”的因素加以發(fā)展、推廣,那么治國施行“仁政”也就不難了。(由1和2可以看出“仁”和“仁政”之間的關系)3、而本文的核心內(nèi)容是梁惠王求利,孟子講仁,孟子勸說梁惠王行“仁義”舍“利”,闡述的觀點和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勸說梁惠王的目的是推行他的“仁政”主張。在你看來,成功了嗎?梁惠王會采納孟子的觀點嗎?為什么?討論后,可能有兩種觀點:【觀點一】:會采納孟子的觀點,理由:孟子說得很有道理。孟子針對梁惠王的提問,首先高舉“仁義”大旗,用“仁義”攔住梁惠王的求利之心。中間先概括指出求“利”會使國家有危險,再具體陳說危險何在(弒君),把君主求“利”的危害說透,然后在此基礎上點出“仁義”的好處(孝親、忠君)。最后用和開頭類似的話語結(jié)束,首尾呼應,重申梁惠王應該講求“仁義”舍棄“利”。全文以其不可辯駁的理由及其嚴密的邏輯,向梁惠王闡明了舍“利”行“仁”的政治主張?!居^點二】:不會采納孟子的觀點,理由:1、從我們所了解的梁惠王來看,他不會采納孟子的觀點。從《寡人之于國也》這篇課文我們知道梁惠王是個急功近利,目光淺陋,好戰(zhàn)的狂人,從本文可以看出梁惠王是個求利的人。像梁惠王這樣的人孟子勸說他推行“仁政”主張,失敗也是注定的。聯(lián)系社會背景,各國之間互相交戰(zhàn)。當時魏國面臨的形勢,容不得梁惠王按孟子的話行事。梁惠王也叫魏惠王。在梁惠王統(tǒng)治期間,連遭強秦重創(chuàng),為避秦兵威脅,把都城遷至大梁。孟子來魏國時,正是梁惠王希望可以強大軍隊,強化軍事的時候,正是梁惠王迫切需要解除威脅的時候。而孟子的主張能幫梁惠王解燃眉之急嗎?(不能)能幫梁惠王立馬得到他所想要的嗎?(不能)所以梁惠王不會采納孟子的主張。事實結(jié)果是不采納,梁惠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梁惠王不但不認同孟子的話,反而認為迂腐,不符合實際。孟子的仁政主張,不單是梁惠王不采納,也不被其他各國所接受,最終失敗。 (說明: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師生探討交流明確孟子和梁惠王的義利觀點,以及孟子勸說的目的和失敗原因,由此引出孟子的主要思想,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為后一環(huán)節(jié)的探究做好準備。)四、拓展明理,探究傳承難點探究:孟子的“義利觀”有何借鑒意義?請聯(lián)系當今社會現(xiàn)實談談。(課件展示)(先分兩組討論,后每組選代表典型發(fā)言。教師現(xiàn)場指點,適時拋出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啟發(fā)學生)1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我們應采取什么態(tài)度?2你認為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幾種不同的義利觀?我們應該對他們分別采取什么態(tài)度?(幻燈片展示以下內(nèi)容)央視快評:“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央視網(wǎng)2019-03-25“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绷暯街飨?2日回應意大利眾議長菲科的一段話,贏得無數(shù)人的由衷點贊。“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tài),為中國的發(fā)展奉獻自己?!边@是一個直抒胸臆、斬釘截鐵的答案,這是一個振聾發(fā)聵、感人肺腑的答案。習近平主席簡潔有力的回答,一腔赤誠溢于言表,彰顯出人民領袖的真摯情懷?!盁o我”是一種勇毅信念。......心為物役就會迷失自我,心有雜念就會患得患失。心中有國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沒有“小我”的位置,于是也就能不言私利、恪盡職守、夙夜在公。從“有我之境”到“無我之境”,正是習近平主席許黨許國、忠于人民的鮮明寫照......“為民”是一種信仰。習主席曾明確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明確現(xiàn)實中的三種義利觀(板書)義利觀態(tài)度無我重義輕利贊許有我義利兼顧肯定唯我重利輕義批判對照孟子的義利觀,今天是否還要講仁義和可以求利?(學生舉義利兼顧的例子)難點探究:孟子的“義利觀”有何借鑒意義?請聯(lián)系當今社會現(xiàn)實談談。結(jié)論:當今社會,我們要講“仁義”,但也要看對象。我們可以“求利”,但要通過正當途徑謀利,要以義求利,要堅守道義,不能損害他人利益,更不能唯利是圖。孟子的“義利觀”對那些喪失道德良知、唯利是圖之人有警醒作用。孟子的“義利觀”在今天對提高公民道德素養(yǎng),端正價值取向還是有積極意義的。(說明:“義”和“利”的關系是本文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觸及學生心靈,活躍課堂氣氛,采用分組討論交流的方式,通過討論使學生更清楚地更深入地認識到生活中面對“義”與“利”時該怎么抉擇,明確孟子“義利觀”的借鑒意義,理解其思想精髓。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既要善于繼承也要有所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并加強學生品德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五、齊讀后總結(jié)課文:本文記載的是孟子在宣傳自己政治主張時與梁惠王的一次對話,孟子告訴我們要行“義”舍“利”。孟子的義利觀至今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江省余姚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含答案)
- 2025共同借款合同中的連帶責任擔保條款示范文本
- 2025婚禮宴會承包合同模板
- 2025大貨車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培訓班轉(zhuǎn)讓合同協(xié)議樣本
- 2025關于服務采購合同范本
- 2025商業(yè)租賃合同范本模板
- 《流行性疾病概述》課件
- 《軟件工程》課件設計模式的應用與實踐
- 《前庭神經(jīng)解剖》課件
- GB/T 45418-2025配電網(wǎng)通用技術導則
- 勞務派遣方案計劃書
- 駕校教學大綱范本
- 2025年安全生產(chǎn)考試題庫(建筑施工安全):施工安全教育培訓試題
- 2024年四川甘孜州招聘事業(yè)單位人員筆試真題
- 中國竹編藝術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廣廈建設職業(yè)技術大學
- 統(tǒng)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復習:古詩文默寫 刷題練習題(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認證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及認證基礎知識答案
- (一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diào)研考試 英語試卷(含標準答案)
- 電商物流中的稅務問題及優(yōu)化措施
- 中考英語專項練習-語法填空20篇(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