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3_第1頁
1.3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3_第2頁
1.3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3_第3頁
1.3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3_第4頁
1.3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節(jié)人類活動與自然災害地理·選修52021/5/91人類活動影響地表環(huán)境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之一2021/5/92利:人類對自然災害的科學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減輕自然災害;弊: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以及戰(zhàn)爭等,會加劇自然災害,甚至導致多種人為自然災害的發(fā)生。人類對自然災害的影響請分別從利、弊兩方面列舉實例。2021/5/93生態(tài)建設

生態(tài)系統(tǒng)良性循環(huán)增加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生態(tài)破壞

使環(huán)境更不穩(wěn)定

多種自然災害頻發(fā)例:修建水庫徑流量穩(wěn)定減輕旱澇災害植樹造林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減少滑坡、泥石流一、人類活動影響地表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程度2021/5/94

修建水庫能夠在汛期

洪峰,枯水期

河流水量,起到調節(jié)徑流年內分配的作用,從而減少了汛期發(fā)生

災害、枯水期發(fā)生

災的可能和強度。

削減補充洪水旱2021/5/95人類活動影響受災體的易損程度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之二2021/5/96印尼海嘯的悲劇2004年12月26日,印尼發(fā)生8.7級強烈地震并引發(fā)海嘯,這次海嘯造成的人員傷亡之大、波及范圍之廣,是1964年以來所沒有的。在受災嚴重的斯里蘭卡,當聽說出現(xiàn)了難得一見的大浪時,人們竟然紛紛涌入海灘觀海潮。幾千名兒童也加入了大人的隊伍,競相觀看那蔚為壯觀的、千載難逢的景色。第一波大海浪退去以后,海灘上留下無數(shù)的魚,老的小的都在拾魚。許多人還在等待更多的樂趣。接著第二波更高的巨浪襲擊而來,這些人再也不可能看到更壯觀的景色了。二、人類活動影響受災體的易損程度2021/5/97日本2021/5/98案①例:北海道強震人員傷亡少的原因

2003年9月26日凌晨,日本北海道遭遇里氏8級強震,造成了重大財產損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傷。導致這次地震人員傷亡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021/5/99案①例:北海道強震人員傷亡少的原因

結論:人們本身的災前防范意識、災中的應急措施、災后的自救互救行為,影響到人自身的易損程度。(1)政府對地震高度重視;(2)國民有較強的防震意識:①住戶清楚防災緊急通道;②易倒易碎品合理放置;③家里沒人時關閉煤氣閥;④每年舉行抗震大演習;(3)加固公共設施。2021/5/910土地利用方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洪水流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021/5/911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易損程度不同同是地震,建筑用地的易損性遠遠大于耕地城市用地的不斷擴大,耕地、林草用地的減少,增加城市的洪水災害為什么城市中易出現(xiàn)洪水?原因:因為城市硬地面使雨水不能下滲,增加地表徑流量。2021/5/912城市規(guī)模擴大、建筑物增多、排放熱量集中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空氣對流旺盛,暴雨增多;城市地面下滲能力減弱。城市比周圍地區(qū)更容易形成洪災實例:2021/5/913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數(shù)的房屋導致不同災情

智利的瓦爾帕萊索城在1985年發(fā)生了7.8級地震,由于人們在災前用現(xiàn)代抗震技術逐一加固了房屋,災損大大減少,僅死亡了150人。而1962年發(fā)生在伊朗伊斯法罕的7.6級地震,全市幸存者僅有30%,有一萬多人死亡。造成大量傷亡的主要原因是伊朗人習慣修建厚墻泥磚房,這種房屋抗震力極差。

結論:建設防災減災工程可以改變受災體的易損程度,從而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2021/5/914當堂訓練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襲,地下管道宣泄不暢,某些路段積水成災,給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帶來了一次“突發(fā)性考驗”。暴雨給城市帶來的損失遠比附近郊區(qū)大,對城市“突發(fā)性考驗”,遠比郊區(qū)嚴峻,主要原因是:()①城市綠化面積少,對雨水的調節(jié)功能差②交通堵塞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④排水不暢⑤城市用地規(guī)模不斷擴大,城市建筑物多而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C2021/5/915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之三人類活動對災情的“放大”和“縮小2021/5/916三、人類活動對災情的“放大”和“縮小”經濟雄厚,政治穩(wěn)定有足夠的財力和物力建設防災系統(tǒng),災害發(fā)生時,能迅速救援經濟薄弱、政局動蕩、人心失穩(wěn)救災不力、防災無措災情“縮小”

災情“放大”2021/5/917

同樣的災害強度下,人類在自然災害高風險區(qū)的活動(比如建房、耕作等)強度和范圍越大,高風險區(qū)的經濟密度越大,則災情放大;反之則災情減小。人類的活動,有可能導致大災小害,或者小災大害。2021/5/918

防震減災,需加強科學研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發(fā)達國家發(fā)生地震的頻率已經很低B.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地震給人類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經很低C.發(fā)展中國家地震多發(fā),但沒有損失D.地震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的建立,能夠提高對地震的快速反應能力,對災情有“縮小”作用D當堂訓練2021/5/919讀圖,回答有關問題。(1)東西兩坡在暴雨時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________坡,原因是什么?東坡度較大,又缺乏植被保護。2021/5/920(3)隨著城市化發(fā)展,圖中西側的森林被砍伐,這將會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樣的變化?(2)該城鎮(zhèn)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若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將造成怎樣的后果?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有可能誘發(fā)地震或塌方。地下水補給減少,水位下降;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節(jié)變化加大,洪水水位抬高。2021/5/921四、社會發(fā)展不同階段的災情變化1、地質歷史進程中的“災變”火山噴發(fā)、巖漿活動、海侵與海退、氣候劇變、生物滅絕、隕石撞擊等。2、人類歷史時期災情的變化(圖1.32)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影響人類的災害種類不斷_____;影響范圍在____。增多擴大2021/5/922從原始社會到工業(yè)社會:經濟水平由___到____;災害種類由___到___;減災能力由___到____;財產損失越來越_____。低高少多弱強多2021/5/923討論:

分析在原始社會、農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影響到人類的災害種類分別有哪些?參考答案:原始社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農業(yè)社會: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澇、旱災、病蟲害、寒潮、臺風、風暴潮等;工業(yè)社會:地震、滑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