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成考專升本2022年生態(tài)學基礎模擬練習題三附答案_第1頁
吉林省通化市成考專升本2022年生態(tài)學基礎模擬練習題三附答案_第2頁
吉林省通化市成考專升本2022年生態(tài)學基礎模擬練習題三附答案_第3頁
吉林省通化市成考專升本2022年生態(tài)學基礎模擬練習題三附答案_第4頁
吉林省通化市成考專升本2022年生態(tài)學基礎模擬練習題三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通化市成考專升本2022年生態(tài)學基礎模擬練習題三附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30題)1.各種生物源所擁有的基因、各種生物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它們形成的生態(tài)過程,這就是生物的()。

A.適應性B.多樣性C.調節(jié)性D.連續(xù)性

2.水稻田里,黏蟲和青蛙構成的聯系稱為()。A.群落B.種群C.生態(tài)系統(tǒng)D.食物鏈

3.首次提出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一概念的是()。A.奧德姆B.林德曼C.達爾文D.坦斯利

4.下列哪種方式是生物為適應低溫環(huán)境而采取的措施()。A.夏眠B.穴居C.遷移D.晝伏夜出

5.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類型是()。

A.針葉林B.闊葉林C.熱帶雨林D.草原

6.諺語“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形象地說明了系統(tǒng)的()。A.有序性B.整體性C.整合性D.穩(wěn)定性

7.水稻土屬于()

A.潛育土B.泥炭土C.鹽成土壤D.鈣成土壤

8.與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A.結構簡單B.組成復雜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鏈占優(yōu)勢

9.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積占樣地面積的百分比為()。

A.密度B.多度C.蓋度D.頻度

10.從土壤質地來看,對作物生長最有利的土壤是()

A.黏土B.壤土C.粉砂土D.砂土

11.原始森林遭到破壞后,形成森林的過程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2.下列有關有效積溫公式K=N(T-T0)敘述正確的是()

A.K是變量

B.K只隨N的變化而變化

C.K是常數

D.K與N、T、T0無關

13.硅藻每年有春秋兩次密度高峰,其原因主要是()。

A.環(huán)境的季節(jié)性變化引起的

B.生物適應性變化引起的

C.環(huán)境的季節(jié)性變化和生物適應性變化引起的

D.種群數量的周期性波動引起的

14.一個種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種群的年齡錐體呈()

A.金字塔形B.壺形C.鐘形D.三者都不是

15.克列門茨提出的群落演替頂級理論是

A.單元頂極理論B.多元頂極理論C.頂極格局假說D.A、B、C都不是()

16.目前地球上面積最大,對維持人類生存環(huán)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

A.熱帶雨林B.常綠闊葉林C.落葉闊葉林D.北方針葉林

17.下列屬于典型捕食食物鏈的是()

A.大豆—菟絲子B.草—兔子—鷹C.牛糞—蚯蚓—雞D.秸稈—蘑菇—人

18.當今人類和野生動物之間的關系是()

A.共生B.競爭C.捕食D.種內斗爭

19.下列不屬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黃瓜C.大D.玉米

20.有效積溫法則公式K=N(T-C)中,N為()。A.發(fā)育歷期B.生物學零度C.有效積溫D.平均溫度

21.下列概念中,由英國植物學家坦斯利首次提出的是()。A.生物種群B.生物群落C.生態(tài)系統(tǒng)D.生物多樣性

22.我國內蒙古草原農田棄耕后,最后恢復的群落是()。A.雜草群落B.黃蒿群落C.禾草群落D.貝加爾針茅群落

23.從純生態(tài)學角度講,人類()最為經濟。

A.肉食B.素食C.雜食D.以上三種飲食方式差不多

24.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和轉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下列選項不屬于這些定律的是()。A.熱力學第一定律B.熱力學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傳遞定律

25.從裸巖開始的旱生演替又屬于()。A.內因性演替B.快速演替C.次生演替D.外因性演替

26.決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兩個主要氣候因子是()

A.風力和雨量B.風力和溫度C.溫度和雨量D.光照和溫度

27.下列哪項不是引起生態(tài)失調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斷演替B.火山爆發(fā)、臺風C.人的行為D.雨、雪

28.從棄耕地開始發(fā)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過程屬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周期性演替

29.在北半球中緯度的山區(qū),由于南坡光照較強土溫和氣溫較高,因此在南坡上適宜栽種

A.陰性植物B.陽性植物C.耐蔭植物D.濕生植物()

30.根據食物鏈富集原理,DDT在體內濃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魚C.食小魚的大魚D.食大魚的水鳥

二、填空題(20題)3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初級生產者主要是_______。

32.根據形成生態(tài)型的主導因子不同,將植物生態(tài)型分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種類型。

33.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或水平格局稱為群落的______。

34.______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形態(tài)和結構。它是認識生物群落的基礎,也是區(qū)分不同生物群落的主要指標。

35.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______3個層次。

36.綠色植物處在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鏈中的第___________營養(yǎng)級。

37.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個無______、非中心式的自我控制系統(tǒng)。

38.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生物組分是生產者和______。

39.生長在歐亞大陸寒帶、溫帶地區(qū)的許多小型鳥類,通常冬季停止繁殖,到春季開始繁殖。在秋季因寒冷而停止繁殖以前,這些種群的數量______。

40.熱帶雨林分布區(qū)的土壤是______。

41.生物對某種環(huán)境因素都有一個忍受范圍,即有一個上限和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間的范圍稱為______。

42.在山區(qū),由于熱力的原因而產生風向的變化。夜間風從山上向山下吹,叫做______。

43.上述三種不同防風林帶中,防風效果最好的是______。

44.高山植物都具有特殊的蓮座狀葉叢,這是______照射較強的結果。

45.生態(tài)位是指每種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______。

46.在相同條件下,一定范圍內,不論種群的密度如何,其最終產量總是趨于相同,這就是______法則。

47.人類所面臨的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huán)境問題和能源問題的解決和控制,都要以______原理為基礎。

48.人類活動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業(yè)污染源、農業(yè)污染源和______污染源。

49.__________既能在陽地生長,也能在較陰的地方生長,只是不同植物種類的耐陰性的程度不同而已。

50.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自然、經濟、_______三個亞系統(tǒng)組成。

三、判斷題(10題)51.按照生物種群實際占有的空間所計算的密度稱為生態(tài)密度。()

52.紫外光可以誘殺害蟲、消毒滅菌,大劑量紫夕卜光會使生物發(fā)生病變甚至致死。()

53.“-2/3自疏法則”中的“-2/3”是平均單株重的增加導致密度下降的系數。()

A.正確B.錯誤

54.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的一個重要過程。()

55.

56.食草動物的引入使植物種群生物量迅速下降,同時食草動物種群數量不斷上升,達到一定密度后,植物生物量又減少,食草動物種群也隨之下降,以后兩個種群的數量表現為周期性的振蕩。()

A.正確B.錯誤

57.冬小麥必須經過一定的低溫階段才能開花,這種現象稱為休眠。()

58.草木群落沒有分層現象。()

A.正確B.錯誤

59.在群落的自然分類系統(tǒng)中,有的以群落區(qū)系組成為分類基礎,有的以其生態(tài)外貌為基礎,還有的以其動態(tài)特征為基礎。()

A.正確B.錯誤

60.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fā)展模式。()

四、簡答題(5題)61.群落演替的含義是什么?描述其演替過程。

62.簡述影響初級生產力的因素。

63.丹麥植物學家瑙基耶爾(ChristenRaunkiaer)按照更新芽或休眠芽的位置,把高等植物分為哪幾種主要的生活型?

64.什么是植物的溫周期現象?簡述晝夜變溫與植物干物質積累的關系。

65.簡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

五、論述題(5題)66.論述生態(tài)學的基本視角。

67.怎樣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68.請敘述細胞內親核蛋白的合成、加工與分揀過程。

69.論述能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傳遞與轉化的規(guī)律。

70.論述生態(tài)學的基本視角。

六、單選題(0題)71.日本九州熊本縣水俁鎮(zhèn)的水俁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鉛C.砷D.鎘

參考答案

1.B

2.D

3.D

4.C

5.C

6.B

7.A

8.A

9.C

10.B

11.B

12.C

13.D

14.B

15.A

16.A

17.B

18.A

19.B煙草、大豆、水稻、芝麻、牽牛、蒼耳和菌類屬于短日照植物,黃瓜屬于中間植物。

20.A

21.C

22.D

23.B解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是遞減的,越往高級,損失的能量越多,所以人類以初級生產者為食,減少能量流動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減少系統(tǒng)能量的損失,故是最經濟的,選B。

24.D

25.A在裸巖上最先登陸的先鋒群落為地衣和苔蘚,以后又漸漸長出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等。內因演替的顯著特點是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動首先是它的生境發(fā)生改變。

26.C

27.D

28.B

29.B

30.D

31.綠色植物綠色植物

32.氣候生態(tài)型;生物生態(tài)型;土壤生態(tài)型

33.水平結構水平結構

34.群落外貌群落外貌

35.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36.【正確答案】:

37.目標

38.分解者

39.最高

40.群叢群叢

41.生態(tài)幅生態(tài)幅

42.山風山風

43.通風林帶通風林帶

44.紫外光

45.特殊功能和地位

46.最后產量衡值

47.生態(tài)學生態(tài)學

48.城市

49.耐陰植物

50.社會社會

51.Y

52.Y

53.A

54.Y

55.Y

56.A

57.N冬小麥經過一定低溫階段才能開花是春化現象。

58.B

59.A

60.Y

61.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的生物群落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物種消失一些物種侵入生物群落及其環(huán)境向著一定方向有順序發(fā)展的變化過程稱為生物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從演替初期到形成穩(wěn)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經歷先鋒期、過渡期和頂級期三個階段。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的生物群落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物種消失,一些物種侵入,生物群落及其環(huán)境向著一定方向,有順序發(fā)展的變化過程,稱為生物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從演替初期到形成穩(wěn)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經歷先鋒期、過渡期和頂級期三個階段。

62.(1)環(huán)境條件。影響初級生產力的環(huán)境因素除了日光外,還有3個重要的物質因素(水、二氧化碳和營養(yǎng)物質)和兩個重要的環(huán)境調節(jié)因素(溫度和氧氣)。(2)生物群落的內在因素:①初級生產者。②群落內物種的多樣性。③初級生產量的分配狀況。④初級生產量的消費狀況。⑤群落中動物的影響。(3)補加能源的作用。

63.(1)一年生植物;(2)隱芽植物或地下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5)高位芽植物。(1)一年生植物;(2)隱芽植物或地下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5)高位芽植物。

64.(1)植物的溫周期現象:植物對晝夜溫度變化規(guī)律的反應。(2)晝夜變溫與植物干物質積累的關系:①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有機物質合成多;②夜間溫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機物質消耗少從而利于干物質的積累(1)植物的溫周期現象:植物對晝夜溫度變化規(guī)律的反應。(2)晝夜變溫與植物干物質積累的關系:①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有機物質合成多;②夜間溫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機物質消耗少,從而利于干物質的積累

65.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階段;(2)沉水植物階段;(3)浮葉根生植物階段;(4)直立水生植物階段;(5)濕生草本植物階段;(6)木本植物階段。

66.(1)整體現和綜合觀。生態(tài)學的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整體性觀點是生態(tài)學區(qū)別于其他許多學科的基本觀點。一般來說,科學研究需要由整體到部分的還原方法和從部分到整體的綜合方法這兩者的結合,但由于長期以來,存在著還原有余而綜合不足的傾向,尤其是要解決目前全人類面臨的能源、環(huán)境等生存危機,所以生態(tài)學特別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的研究,該觀點的意義還在于,盡管人類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進步,但人仍然離不開對自然環(huán)境的依賴,仍然是世界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一整體的一部分。

(2)層次結構理論。層次結構理論是綜合觀和整體觀的基礎。該理論認為客觀世界的結構都是有層次的,而且這種層次宏觀和微觀上都是無限的。組成客觀世界的每個層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結構和功能,對任一層次的研究和認識都不能代替對另一層次的研究和認識。

(3)新生特性原則。當低層次的單元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較高層次的功能性整體時,總會有一些在低層次從未有過的新生特性產生。

67.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由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普通成員轉變?yōu)槟軌蛉我飧淖冏匀坏闹髟渍?。人類在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環(huán)境問題,危害到了人類的自身生存。人類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用生態(tài)學觀點指導生產,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前提??刂迫丝跀盗?,可為其他生物留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并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務于人類的時候,要保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狀態(tài),避免生態(tài)失衡帶來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資源的時候,要考慮對環(huán)境的保護并使可再生資源能持續(xù)利用,使不可再生資源能長久利用。要徹底摒棄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誤觀點。

68.親核蛋白在細胞質內合成后,經過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加工修飾,需要且能夠進入細胞核內發(fā)揮功能。大多數親核蛋白往往在一個細胞周期中一次性地被轉運到核內,并一直停留在核內行使功能,如組蛋白,核纖層蛋白等,但也有一些蛋白需要穿梭于核質之間進行功能活動,如imponin。親核蛋白一般都含有一段段核定位信號(NLs),以保證整個蛋白能夠通過核孔復合體被轉運到細胞核內。NLS是親核蛋白進入細胞核的必要不充分條件,親核蛋白的入核還受到其他一些因素和蛋白質如importinα、importinβ、Ran、NTF2等的調控。

69.能量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力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命的各種表現都依賴于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能量流動與轉化沒有能量流動和轉化也就沒有生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流動和轉化都嚴格服從熱力學的兩個基本定律。(1)熱力學第一定律:又稱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現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消滅而只能以嚴格當量的比例由一種形式轉變?yōu)榱硪环N形式。”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說也是如此。由生產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學潛能經過自身呼吸消耗消費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轉變?yōu)闊崮艿男问缴⑹У江h(huán)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體內可以用簡單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組織的化學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動物攝取的食物能=動物組織的化學能+動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能量衰變定律或熵定律。作為衰變定律可描述為:“能量在轉換過程中總存在衰變現象即總有一部分能量從濃縮的較有序的形態(tài)變?yōu)橄♂尩牟荒芾玫男螒B(tài)?!蹦芰吭谏鷳B(tài)系統(tǒng)中流經食物鏈的各個營養(yǎng)級時其利用轉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陽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幾甚至萬分之幾;動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則散逸到環(huán)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說能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流動也是單向的不可逆的。作為熵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可描述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總是趨向于最大限度的無序狀態(tài)或最大的熵。”對一個封閉系統(tǒng)來講總是趨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減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導致一切過程的終止。水總是由高處向低處流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向低溫物體擴散等等。但是對于一個開放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說可以通過自身復雜的生物結構而保持有序狀態(tài)同時通過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無效能即熱能因而排除了無序只要有物質和能量的不斷輸入生物體就會通過自組織和建立新結構保持系統(tǒng)處于一種低熵的穩(wěn)定和平衡狀態(tài)。如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熵能增加過大組織失調系統(tǒng)就要受到影響。能量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力,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生命的各種表現都依賴于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能量流動與轉化,沒有能量流動和轉化,也就沒有生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流動和轉化都嚴格服從熱力學的兩個基本定律。(1)熱力學第一定律:又稱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現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消滅,而只能以嚴格當量的比例,由一種形式轉變?yōu)榱硪环N形式?!睂τ谏鷳B(tài)系統(tǒng)來說也是如此。由生產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學潛能,經過自身呼吸消耗,消費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轉變?yōu)闊崮艿男问缴⑹У江h(huán)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體內,可以用簡單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組織的化學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動物攝取的食物能=動物組織的化學能+動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能量衰變定律或熵定律。作為衰變定律,可描述為:“能量在轉換過程中,總存在衰變現象,即總有一部分能量從濃縮的較有序的形態(tài),變?yōu)橄♂尩牟荒芾玫男螒B(tài)?!蹦芰吭谏鷳B(tài)系統(tǒng)中流經食物鏈的各個營養(yǎng)級時,其利用轉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