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復習課件_第1頁
《論語》復習課件_第2頁
《論語》復習課件_第3頁
《論語》復習課件_第4頁
《論語》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選讀復習《論語選讀》

為什么把《論語》作為研讀對象?第一,《論語》和孔子在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第二,《論語》和孔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仍然具有重大影響。第三,《論語》在文學方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墩撜Z選讀》學習要求:第一,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第二,探究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提高個人精神品格。第四,體會并把握閱讀文化論著的基本方法。第五,進一步培養(yǎng)文言語感,提高文言閱讀能力。孔子與儒學的命運: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推為正統(tǒng)思想。歷史上捧孔子,有三種捧法,一是圍繞政治(政統(tǒng)),這是漢儒;二是圍繞道德(道統(tǒng)),這是宋儒;三是拿儒學當宗教(或準宗教),這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說。甚至——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一、請你一口氣報出十篇《論語》的題目?!稙檎缘隆贰犊思簭投Y》《知其不可而為之》《仁者愛人》《君子之風》《周而不比》《誨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風》《中庸之道》二、任選一篇課文,用一兩個詞或句子,闡述這篇課文的思想?!稙檎缘隆贰犊思簭投Y》《知其不可而為之》《仁者愛人》《君子之風》禮與仁的關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責任感仁愛的基本含義為政以德思想,均貧富含義義利觀,君子自我修養(yǎng)的主要內(nèi)容和要求;二、任選一篇課文,用一兩個詞或句子,闡述這篇課文的思想。1、目中有人,理思想政治家德政務和治國的要求、原則治國的方法

從政者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不能夠急功近利

舉賢才

富民

教民自身修養(yǎng)要到位宏觀上:構建《論語》章節(jié)內(nèi)容知識網(wǎng)思想家仁禮仁者的標準愛人、言也讱、質(zhì)樸敦厚孝方法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作用社會穩(wěn)定努力,不懈怠擇友和擇處什么是禮功用創(chuàng)造和諧

(和為貴)明示行為規(guī)范

(過猶不及)文飾作用

內(nèi)外內(nèi)在品質(zhì)行為規(guī)范教育家教學指導思想有教無類基本方法基本內(nèi)容培養(yǎng)目標因材施教、啟發(fā)式、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知識與做人君子和士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樂學,愛學;勤奮,不知滿足;知難而進,虛心求教溫故知新;學思結合;精益求精學以致用(做官,做人,做學問)君子目的標準

方法

作用

不器、忠信、過而能改、無憂不如己、堅守志向、泰而不驕、周而不比

修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言行修養(yǎng)(言也讱)對社會貧窮中不做亂

對自己不改變本心

高考回放:2009高考卷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反,則不復也?!弊釉唬骸坝栌麩o言?!弊迂曉唬骸白尤绮谎?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語源于《論語》,例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請再寫一個出自上述語段的成語。(1分)(2)根據(jù)孔子與子貢的對話,概括出一條教學原則,并加以評析。(3分)答案:(1)舉一反三。(2)教學原則:學生主體原則(答“自主學習原則”亦可),注重身教原則(答“無言之教”或“教是為了不教”亦可)。高考回放:2009高考卷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反,則不復也?!弊釉唬骸坝栌麩o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語源于《論語》,例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請再寫一個出自上述語段的成語。(1分)(2)根據(jù)孔子與子貢的對話,概括出一條教學原則,并加以評析。(3分)分析:直接從課內(nèi)取材,兼顧文字和文化兩個層面。

2010高考卷24.《論語》對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后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保W陽修《朋黨論》)參考答案: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論語》告訴我們,君子追求義,小人追逐利。這種思想反映在歐陽修的《朋黨論》中,即君子交友與小人交友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對義與利有不同的價值取向。2010高考卷24.《論語》對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后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保W陽修《朋黨論》)分析:課外取材,要求從課外想到課內(nèi),著重考查對文化經(jīng)典的理解。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ā墩撜Z》)夫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nèi)不什數(shù)③;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韓非子》)【注】①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數(shù):不能用十來計算,即不到十個。23.從上面兩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韓非子的為政觀。(1分)

孔子:_______

韓非子:_____24.對這兩種為政觀進行簡要評析。(4分)2011高考卷分析:以課內(nèi)外對比的形式考查儒家文化

《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規(guī)定:古詩文閱讀:能閱讀淺顯的古詩文,理解經(jīng)典文化論著,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10、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論語〉選讀》)的正確解讀和批判繼承。三、微觀上:

細化知識點涉及的章節(jié)內(nèi)容為政以德復習目標:①背誦2.1、2.3、16.1(丘也聞…)、13.6②理解“為政以德”的思想③為政者的基本素質(zhì)④“均無貧”的含義背誦2.1、2.3、13.6、16.1子曰:“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p>

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

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

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

則安之

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p>

不令而行

雖令不從

2.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為政以德”思想的手段:理解“為政以德”的思想政、刑:用法令禁止人們做什么,并以懲罰為手段加以實施。德、禮:鼓勵人們做什么,并以教育熏陶為手段加以實施。用對比的手法強調(diào)為政以德的重要性??鬃臃磳ξ淞φ鞣?,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會。正己、舉賢、富民、教民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闭海ㄗ陨硪?2.19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p>

2.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p>

百姓被感化、被折服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舉賢

2.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p>

(選用優(yōu)秀的人)富民、教民13.9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樱趾渭友??”曰:“教之。”12.9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敝鲝埐馗挥诿穹磳M征暴斂教之以禮、信、孝悌

為政者的基本素質(zhì)12.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苟吆蜗??”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比⌒庞诿瘢ㄕ\信)1.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p>

奉公正己、厲行節(jié)約、愛民如子(仁愛)、以民為本

“均無貧”的含義孔子主張上下各得其分:根據(jù)自己的名分、地位,該得多少是多少。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克己復禮第二課克己復禮一、標題含義二、時代背景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3.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禮崩樂壞、名不符實克己復禮: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符合周禮。復習目標:①背誦12.1、3.1、16.2、13.3章②理解并能夠默寫短語③理解“禮”和“仁”的含義及其關系④明確每一章的基本觀點

背誦12.1、3.1、16.2、13.3章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埃?,,。”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天下有道

天下無道

;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

君子于其言

無所茍而已矣?!?/p>

理解下列短語并能夠默寫①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雹谑强扇蹋氩豢扇炭鬃又^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③天下有道④名正言順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思簭投Y郁郁乎文哉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順犯上作亂然微以自文于君親,君親其謂予何。文飾、掩飾絕不能容忍政治清明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理解“禮”和“仁”的含義及其關系禮:以鐘鼓玉帛等為外在形式,以仁為內(nèi)核。17.11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仁:即仁愛。12.11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眨⌒湃缇痪?,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禮與仁的關系:禮是以仁為基礎,并指導仁。2.2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W釉唬骸爸??!?/p>

仁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明確每一章的基本觀點12.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p>

克己3.14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背绻?.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秩序13.3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p>

正名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孝悌知其不可而為之

第四課知其不可而為之復習目標:①背誦18.5和18.7中的“子路曰”至該章結束部分。②理解并默寫下列文言詞語:③了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④了解隱者對社會現(xiàn)狀和孔子作為的看法

背誦18.5和18.7中的“子路曰”至該章結束部分①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往者不可諫

來者猶可追

②子路曰:“不仕無義。,不可廢也;★,如之何其廢之?,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遍L幼之節(jié)

君臣之義

欲潔其身

行其義也

理解并默寫下列文言詞語①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②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③知其不可而為之以往的事情不可挽回了,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改正。形容脫離生產(chǎn)勞動,缺乏生產(chǎn)知識。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挽回補救勞動了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1、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14.21陳成子弒簡公。16.8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9.9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14.38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社會正處于轉型期,禮崩樂壞、天下無道。政治主張:克己復禮、為政以德迂夫子

2、內(nèi)涵“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情懷,也是一種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還是一種從政的強烈自信,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積極的一面。②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①子路曰:“不仕無義。……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雹墼唬骸傍B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④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敝痈妫豢???鬃釉唬骸耙晕釓拇蠓蛑?,不敢不告也?!?/p>

說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責任要求自己,表現(xiàn)他對周禮的虔誠;另一方面也說明孔子對實現(xiàn)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對“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要具體分析。首先,要分析行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動,還是為了正義事業(yè)和崇高理想。其次,從斗爭策略上說,要重視保存和積蓄力量,不應做無謂犧牲。了解隱者對社會現(xiàn)狀和孔子作為的看法18.5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①接輿諷刺孔子身處亂世卻周游求仕,規(guī)勸孔子知難而退,以免給自己帶來危險。18.6(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②桀溺認為亂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來改變社會,必須正視現(xiàn)實,不能自欺欺人。14.39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弊釉唬骸肮?!末之難矣。”

③荷蕢者以根據(jù)水的深淺決定過河方式為喻,告誡孔子做事情要懂得通達權變。(《漁父》)正確認識隱士:這些隱士都是那個時代出類拔萃的知識精英,都憂國憂民,但他們知道時代不可挽回,因此不做所謂的“中流砥柱”,于是歸隱山林。連衣涉水

提起衣裳

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p>

遂去不復與言。始終不渝地堅持理想、不惜舍生取義屈原不聽他的忠告,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以隱者的超然姿態(tài)心平氣和地與屈原分道揚鑣。漁父和光同塵的處世哲學復習目標:①背誦1.6、5.26兩章②理解并默寫文言短語③理解“忠恕”內(nèi)涵④區(qū)別孔子的“仁愛”與墨子的“兼愛”⑤了解孔子對管仲的評價第五課仁者愛人

背誦1.6、5.26兩章子曰:“弟子,

,

,

,泛愛眾而親仁。,

?!比雱t孝出則弟謹而信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子曰:“老者安之,

,

?!迸笥研胖僬邞阎斫獠⒛瑢懳难远陶Z就近取譬被發(fā)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拿自身打比方。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zhuó)想。披散頭發(fā),左開衣襟。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裝束。立身、事業(yè)有成顯達、地位顯要指淪為蠻夷。糾正混亂局勢,使天下安定下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己所不欲,必施于人。理解“忠恕”內(nèi)涵4·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ā!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薄八 敝复巳蕫蹖捄?,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一個可以終身踐行(奉行)的字嗎?15.2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待人的基本原則?!爸摇敝阜e極為人,對人盡心竭力,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區(qū)別孔子的“仁愛”與墨子的“兼愛”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第二課)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孔子的仁愛是以孝悌為根本,以尊尊親親為基礎,目的是維護等級制。墨子的兼愛是取消等級差別的普遍之愛。長幼之節(jié)尊卑之分

了解孔子對管仲的評價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被蛟唬骸肮苤賰€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薄叭粍t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diàn)。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弊g文: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說:“管仲節(jié)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么談得上節(jié)儉呢?”那人又問:“那么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設備,管仲也有這樣的設備。如果說管仲知禮,那么還有誰不知禮呢?”

越禮14.17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原因是管仲輔佐齊桓公用和平手段維護華夏的統(tǒng)一,使百姓免遭異族的奴役。表明孔子的仁和禮之間存在著矛盾。

是看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能維護王權、愛護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鬃印叭省钡臉藴嗜收哂幸活w充滿慈愛,充滿愛意的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離婁章句》儒家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君子之風復習目標:①背誦15.9、4.16、6.11、7.16、7.19、6.23、8.7章。②積累、理解成語③特殊句式、通假字、詞類活用④君子自我修養(yǎng)的內(nèi)容和要求。⑤孔子的義利觀。⑥理解安貧樂道和“浮云”的含義。第六課君子之風背誦檢測子曰:“志士仁人,,?!睙o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義

子曰:“賢哉!回也。,,。人不堪其憂,

。賢哉!回也?!币缓勈?/p>

一瓢飲

在陋巷

回也不改其樂

子曰:“飯疏食,飲水,,?!??!鼻哦碇?/p>

樂亦在其中矣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發(fā)憤忘食

樂以忘憂

子曰:“,;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敝邩匪?/p>

仁者樂山

曾子曰:“,。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患得患失、發(fā)憤忘食、任重道遠、死而后已、殺身成仁無所不至簞食陋巷積累、理解成語①沒有達不到的地方。②指沒有什么是做不出的(多指壞事)。生活清貧。簞食(sì)壺漿:形容軍隊受到群眾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君子自我修養(yǎng)的具體內(nèi)容和要求7.6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5.18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2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币粤嚍榛A,以仁、德為綱領,博學多才。重義、知禮、謙遜、誠信不憂、不惑、不懼堅守道義、處理問題靈活迅捷而又變動自如。

君子自我修養(yǎng)的具體內(nèi)容和要求8.7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終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12.8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毙男亻_闊、意志堅定文質(zhì)彬彬、表里如一

孔子的義利觀4.16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辈环磳φ?shù)那罄?,只是主張見利思義,反對見利忘義。譯文:孔子說:“有錢有地位,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如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擺脫,君子是不擺脫的?!本訍圬?,取之有道。理解安貧樂道和“浮云”的含義7.1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1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p>

(2)安貧樂道①浮云聚散無常,喻富貴短暫。②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貴與己無關。③浮云輕淡,喻富貴無足輕重。

(1)“浮云”的含義安于物質(zhì)方面的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快樂。

強化練習閱讀《論語》有關的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12.8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⒈A猶羊犬之鞟?!?/p>

(1)棘子成和子貢的言論表現(xiàn)了他們對君子的不同看法。他們對君子的看法分別是什么?

(2)你認為孔子會同意誰的看法?為什么?你同意誰的看法?請簡要說明理由。參考答案:棘子成認為君子只要具備純真樸實的本質(zhì)就行了,不需要儀容、舉止、禮節(jié)等外在的文飾。子貢認為君子必須文質(zhì)兼?zhèn)洹?/p>

純真樸實的本質(zhì)儀容、舉止、禮節(jié)等外在的文飾比喻

強調(diào)文的重要性。12.8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羊犬之鞟?!奔映珊妥迂暤难哉摫憩F(xiàn)了他們對君子的不同看法。

(2)你認為孔子會同意誰的看法?為什么?你同意誰的看法?請簡要說明理由。參考答案:孔子會同意子貢的看法。因為孔子曾這樣談論過君子: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比喻強調(diào)文的重要性。周而不比復習目標:①背誦2.14、16.4、15.23、12.24②辨析“周”“比”“黨”等詞義的異同。③探究“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對象。④理解孔子關于察人、擇友、處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觀點。⑤熟讀課文及譯文。第八課周而不比標題理解:周而不比:關系密切(團結),但不勾結。人際交往

背誦2.14、16.4、15.23、12.24子曰:“,小人比而不周?!本又芏槐?/p>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矣。,,,損矣。友直

友諒

友多聞

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子曰:“,不以人廢言?!痹釉唬骸熬右晕臅?,?!本硬灰匝耘e人以友輔人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新華社記者伍曉陽云南省個舊市原常務副市長王建國因受賄117萬元人民幣和1萬歐元,近日被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3年,據(jù)查其受賄的贓款有94萬元是一名“朋友”分多次所送。王建國在“悔過書”中痛悔地寫道:“在我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交友不慎?!逼シ虿豢梢圆簧魅∮?。2.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辈烊耍?/p>

不能片面地評價一個人,要看他的行為,觀察他的經(jīng)歷,考察他的習慣興趣,作出綜合評價。12.24曾子:“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人?!雹贀裼训氖侄危簱裼癣趽裼训哪康模?6.4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③擇友的標準:④友:以……為友(跟……交朋友)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有益于自己仁德的養(yǎng)成。正直、誠信、博學多聞。5.17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敝复唐街偬幨麓眩?.26子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2.23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①適中交往。交往中要保持適當?shù)木嚯x,不可過分密切,否則就會自取其辱,關系也不能持久。(中庸思想)15.15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雹趪烙诼杉?,寬以待人。14.3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雹垡灾眻笤埂⒁缘聢蟮陆煌瓌t:4.10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盤6715.17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合乎道義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2月3日晚11時左右,開江縣城郊涂家大院外公路上,一青年男子手持鐵棍與周圍十多人緊張對峙,“打!”隨著人叢中的一聲喊,磚頭、酒瓶雨點般地飛了出去,很快青年被擊倒在地,眾人一擁而上拳打腳踢,見青年沒有氣息。3天后,開江警方偵破此案,死者梁某曾與黃某有發(fā)生矛盾,于是黃某叫來14個未成年“好友”教訓梁某。誨人不倦復習目標①背誦7.8、11.22章。②積累并理解成語:③特殊句式④理解孔子的教育原則和方法。⑤述而不作與孔子的政治主張⑥理解“性相近,習相遠”與“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第十一課誨人不倦背誦7.8、11.22章子曰:“不憤不啟,。,則不復也?!辈汇话l(fā)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埃?;,?!庇懈感衷?/p>

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求也退,故進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積累并理解成語誨人不倦、切磋琢磨、有教無類、聞一知十、舉一反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述而不作:(聯(lián)想類推能力)憤: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fā)他。

悱:想說而又說不出來。指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fā)他。述:闡述前人學說;作:創(chuàng)作。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chuàng)作。治學態(tài)度理解孔子的教育原則和方法①有教無類16.13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粚W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标惪和硕踩赵弧皢栆坏萌?,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碧貏e的聽聞懷疑孔子對兒子伯魚有所偏私離開,保持距離??鬃訉Σ~無所偏愛。述而不作②啟發(fā)誘導7.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睉崳合肱靼锥幻靼足合胝f而說不出來老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形成強烈地求知動機,并適時加以指導。老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5.9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1·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③因材施教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11.22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耍蔬M之;由也兼人,故退之?!?·7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2·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個人品性方面的因材施教11·3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個人發(fā)展方向上的因材施教④學思并重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雹葜鲝垖W行并重,重視社會實踐。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ǖ谖逭n)強調(diào)道德實踐比學習書本文獻知識更重要⑥教學相長: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

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焙沃^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17.19子曰:“子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言傳身教: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范。指用言行影響、教導別人。⑦注重身教述而不作與孔子的政治主張

孔子的政治傾向比較保守,主張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述而不作的治學主張與這種政治態(tài)度恰恰相應。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p>

17·2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7·3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理解“性相近,習相遠”與“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前者強調(diào)后天因素的作用,而后者則強調(diào)先天因素的作用。

孔子重視教育,主張因材施教、與人為善,他應該傾向前者。誨人不倦理解孔子的教育原則和方法①有教無類②啟發(fā)誘導③因材施教④學思并重⑤學行并重,重視社會實踐。⑥教學相長⑦注重身教高山仰止復習目標①背誦17.4、9.11章②理解并積累成語③感受孔子淵博的學問④了解疊句的作用。⑤賞析子路的形象第十二課高山仰止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

?!弊釉?,“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北痴b17.4、9.11章割雞焉用牛刀

君子學道則愛人

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顏淵喟然嘆曰:“,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

,欲罷不能?!毖鲋畯浉?/p>

鉆之彌堅

博我以文

約我以禮

循循然善誘人理解并積累成語循循善誘斐然成章暴虎馮河登堂入室殺雞焉用牛刀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高山仰止指善于有步驟地引導,教育。原文喻指文化知識已燦然可觀,即已“博學于文”。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原文指學道的深入程度。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循序漸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指治理武城這種小地方用不著禮樂大道。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原文說孔子的學問高深莫測。表示極其敬仰之意。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F(xiàn)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徒步過水

感受孔子淵博的學問①淵博的學問

9.11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p>

19·23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弊臃安愿孀迂暋W迂曉?;“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4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1)見其不知量也。”賜墻及肩:比喻才學淺陋比喻、對比

說明孔子的道德、學問高深莫測、高不可及、無所不在,體現(xiàn)了對老師的無限崇敬之情。了解疊句的作用5·22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6·10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1·9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運用了疊句(反復修辭),強化語氣和感情色彩,體現(xiàn)了《論語》口語化特點。由衷的喜悅之情。充滿了痛苦與無奈。哀傷欲絕5·22、6·10、11·9體現(xiàn)了孔子熱愛學生等美麗的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